收藏 分销(赏)

百岁杨苡:记忆覆盖岁月_苏枫.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30281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4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百岁杨苡:记忆覆盖岁月_苏枫.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百岁杨苡:记忆覆盖岁月_苏枫.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百岁杨苡:记忆覆盖岁月_苏枫.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82 小康 INSIGHT CHINARECOLLECTION往事百岁杨苡:记忆覆盖岁月文 小康 中国小康网 苏枫人生值得一过,活着就是胜利。师范学院外语系。著有 青青者忆(散文集)、雪泥集(巴金致杨苡书简,编注)、儿童文学 自己的事自己做 等,译有 天真与经验之歌兄妹译诗 等书。杨苡曾说:“人的一生不知要遇到多少人与事,到了我这个岁数,经历过军阀混战、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以及新中国成立之后发生的种种。我虽是个平凡的人,却也有许许多多的人可念,许许多多2023年1月27日晚,著名翻译家、作家杨苡于南京逝世,享年104岁。她是 呼啸山庄 的首译者,她翻译的 呼啸山庄 流传至今,被誉为“不可撼动的

2、经典译本”,受到无数中国读者的喜爱。去年,南京大学教授余斌历时10年整理撰写的 一百年,许多人,许多事:杨苡口述自传 出版。家族旧事、翡翠年华、求学之路、山河故人,一个世纪的人与事在叙述中缓缓展开。未来总是美丽的杨苡,原名杨静如,一九一九年出生于天津,先后就读于天津中西女校、西南联大外文系、国立中央大学外文系。曾任职南京国立编译馆翻译委员会、南京供图/受访者小康 INSIGHT CHINA 83的事想说。”杨苡先生的人生百年,正是中国栉风沐雨、沧桑巨变的百年。爱国、进步、对真理和正义的追求,血液般融入杨苡先生的人生选择。她明亮的人格,让世人看到被文学生活、文学事业、文学追求所浸润的人生是如何饱

3、满与光洁。杨苡是五四运动同龄人,那些被写进历史的大人物和大事件,于她都是身边人和身边事。他的父亲杨毓璋是民国时期天津中国银行的第一任行长。弟弟杨宪益是著名翻译家,弟弟杨敏儒是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古典文学教授,弟弟罗沛霖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苡曾说:“不同时代的年轻人,成长的环境不同,要承担的责任也不同。我出生在 五四,成长的时候,正是我们这个国家最困难的时期。但就是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年青一代的朝气、热情和责任感一点都没有丢。”她的赤子情怀、跌宕起落间的从容优雅,也是一代知识分子的精神气质。少女时期,她受巴金小说 家 的影响,决心离开家,做小说中“觉慧”一样的进步青年。杨苡因为爱好文学

4、得以和巴金相识,并有了书信来往。“那时我17岁,还在天津读高中,受到如金丝笼般的家庭束缚,感觉到特别窒息与苦闷,于是就给巴老写信,向他诉说这一切,并向他描述我的梦想。没几天巴老回信了,让我感动的是,巴老对我这个从未见过面的小读者十分耐心,他说,不要动不动就说离开家,你要懂得向前看,保持乐观,多读书,相信未来。未来总是美丽的。”杨苡经历了上个世纪我们可以想象的所有的磨难幼年读书时,日寇入侵,天津沦陷,没有学上了,辗转一路跑到中国香港、越南,然后绕道昆明,去西小小的破房子里。她在中学时代就看过 呼啸山庄 改编的美国原版电影 魂归离恨天,1943年在中央大学外文系借读时在图书馆读到了原作。此前,梁实

5、秋曾翻译过这部作品,定名为 咆哮山庄。梁实秋英文水平超一流,但杨苡总觉得译名不妥。“有一夜,窗外风雨交加,一阵阵疾风呼啸而过,雨点洒落在玻璃窗上,宛如凯瑟琳在窗外哭泣着叫我开窗。我所住的房子外面本来就是一片荒凉的花园,这时我几乎感到我也是在当年约克郡旷野附近的那所古老的房子里。我嘴里不知不觉地念着Wuthering Heights苦苦地想着该怎样确切译出它的意义,又能基本上接近它的读音。忽然灵感自天而降,我兴奋地写下了 呼啸山庄 四个大字!”1955年6月,呼啸山庄 由巴金的平明出版社出版,极受欢迎。动乱时期,杨苡要去面对失去爱人的悲伤,晚年也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但是她都宽容以对。她一直保持着一

6、种思考,一直对生活有一份自己的热爱。1980年,她的代表译作 呼啸山庄重回人们的视野,受到读者极其热烈的追捧。翻译的 呼啸山庄 声名远播之后,她从事过儿童文学创作,还写过不少散文,但她本人都不甚看重,她更看重的是她的家,她的亲情、友谊,她经历的人与事。关于家族旧事,她讲述的重点,也都落在“无关宏旨”处,祖辈煊赫的声势,她不感兴趣也不大闹得清。念念不忘者,是已然没落的大家庭里,一个个普通人的遭际。人生值得一过,活着就是胜利“我想我这一生如同浸透了浓郁南联大。杨苡进入联大时,正是联大最艰难的时期。轰炸机天天在上空呼啸,房屋震动。当杨苡回忆起这段艰难岁月时,她讲起的却是一个令人镇静的细节:“热水瓶倒

7、在地上,神奇的是碗里煮好的鸡蛋倒没翻出来,居然不偏不倚好好坐在地上。”多年后,在她家中挂着一幅鲁迅的诗作:“岂有豪情胜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用这句诗形容那段岁月,再合适不过。烽火中,在沈从文的建议下,杨苡从中文系转入西南联大外文系就读。朱自清、闻一多、刘文典、陈梦家、吴宓群星闪耀的西南联大在她的记忆里是一个个年轻的身影、一串串日常的弦歌。吴宓是西南联大名教授,杨苡清楚记得的,却是他登门索书时一脸的怒气;沈从文是她的恩师,但更清晰的却是他在众人面前讲话时,破了的棉袄袖子里掉出棉絮的画面。她常挂在嘴边的一个词是“好玩”,“好玩”影响到她的记忆和对记忆的筛选,后面未尝没有一种观人观世的态度。194

8、0年8月13日,淞沪战役纪念日这天,杨苡与赵瑞蕻在报纸上刊登了结婚启事。当时,巴金写信鼓励杨苡:“人不该单靠情感生活,女人自然也不是例外。把精神一半寄托在工作上,让生命的花开在事业上面,也是美丽的。”20世纪50年代初,生活曾是安定而美好的。那几年杨苡不上班,在家里译书,履历表中填的职业是“自由翻译工作者”。就在这里,她完成了经典译作 呼啸山庄。1953年,丈夫赵瑞蕻到德国任访问教授,杨苡独自带着孩子住在南京一间84 小康 INSIGHT CHINARECOLLECTION往事的果汁,确是不虚此生,果实累累。”杨苡说。比之于获得成就,她更关心她的生活、她的“日子”。说起一些文人学者,杨先生常赞

9、他们是“有学问的”、“有才的”,言下自己是排除在外的。杨苡先生的家很小,客厅十二平方米,同时也是书房。“我们家又小又乱。有人说落脚点都没有,但也有人说很cozy。”杨苡喜欢布偶,大猩猩、猫头鹰、穿格子西服的小男孩、扎辫子的黄毛丫头“这是我的一种玩法,我最喜欢那个睡觉的娃娃。”2003 年,杨苡骨折住院,她对女儿说:“开刀打进身体的那只钢钉价值八千元,相当于一颗钻戒。”从前的优雅 的作者、作家李舒说:“杨苡先生可能更符合我内心对于一个优雅女性的注解。她一生受到了很多不公平的对待,但是她始终保持的是一种冷静和低调的形式。我见过她一次,感觉她是非常平静地面对一切命运之中的风云雷电、疾风骤雨。”将人类

10、可以经历的所有磨难都经历过之后,直到老年,一听见“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杨苡仍然会热泪盈眶。她不悲观,对国家前途一直抱有信心。岁月呼啸 美无倦意杨苡的偶像巴金曾说,活着是一种惩罚。她则认为,活着就是胜利。在2019年,这一年杨先生实打实地跨入了百岁高龄。这么说盖因民间有“过九不过十”的说法,前一年杨先生99大寿,周围的人已然以百岁“相许”,她兀自拒绝,说是“假的”。那年年底还真有一小坎:胆结石发作,她进了医院。做手术还是不做,家人、医院,都很纠结。杨先生无所谓,两可。但也不是全然没有倾向,她问医生,还能不能再活一年?得到模糊的答案后,杨先生在穿上手术服手术前半小时自己决定不做手术。九十五岁以后,杨

11、先生已经开始频频提及身后事了,同时也时不时说她的“预感”,比如,今年过不去了;还能活半年;我自己有数的,冬天肯定不行了有点“时刻准备着”的意思。余斌曾回忆,当时杨先生说时语气里没有“不祥”的成分,不悲,不伤,有时还笑嘻嘻的,神情一点不沉重。十多年前,杨先生已经开始了针对记忆衰退的抵抗活动。她在有意识地与遗忘较劲。比如有段时间,每天早上醒来,她便开始回想刚刚做过的梦,打捞梦中的种种细节;默写她背过的一首诗、唱过的一首歌的歌词她的手边有一块写字板,夹着一叠信纸,想到什么,随手记下,这是她独创的地道的脑力体操。余斌说:“我不知道她的操练效果如何,只知道以她103岁的高龄,仍然可以清楚地记起中学时唱过

12、的一些歌曲,一字不落地把歌词写给我,有时是中文,有时是英文。”她的同辈人在世的已所剩无几,因为长寿,她几乎看到了所有人的结局,已然不待“下回分解”。如果把每个人的人生比作一本书,那么这些书她皆已翻看到最后一页。荣辱浮沉、悲欢离合、生老病死,在她那里,都已成为有头有尾的故事,有如“星沉海底当窗见,雨过河源隔座看”,然而在杨先生波澜不惊的叙述的后面,我们或许仍能不期然而然地感受到“命运”二字的分量。2022年10月,杨苡先生103岁时,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特别致以贺信。信中称,“杨苡先生是 五四运动 的同龄人,是自西南联大迈向广阔生活的进步学子,是首创 呼啸山庄 这一译名并使该译本成为经典的重要翻

13、译家,是兼及诗歌、散文、儿童文学创作的勤勉写作者。山河沦落时,杨苡先生不甘安守家庭的庇护,怀着青春的热血投身时代洪流与祖国同命运;家国康宁时,杨苡先生古稀之年以生花妙笔完成 天真与经验之歌我赤裸裸地来:罗丹传 等著作的翻译,依然满怀蓬勃意气。从 红楼梦儒林外史 到 红与黑呼啸山庄,杨苡先生与兄长杨宪益、爱人赵瑞蕻共同推动中文与世界对话,使文学经典如种子般在不同文明土壤里生根开花,成就了中国文学翻译事业的一个奇迹”。李舒说:“刚刚得知,103岁的杨苡先生还是没能扛过新冠,于今晚永远离开了我们。“wait and hope”是 基督山伯爵的结尾,是杨先生最喜欢的一句话,也是我的座右铭。从前的优雅

14、的23个故事里,杨先生是唯一仍在世的主人公,现在,她也走了。103岁已是高寿,我想,她终于可以重逢大李先生,重逢穆旦、萧珊和王树藏等西南联大的同学们,重逢她最敬重的哥哥杨宪益和姐姐杨敏如。”纪录片 西南联大九零后 导演徐蓓曾说:“杨苡先生不是一般的百岁老人。她的家族和师友中,不乏中国近现代史上星光闪耀的人物;她在西南联大和南京中央大学的同学们那些不同信仰、不同家世、不同性情的青春生命,各自有着令人唏嘘的命运这注定了杨苡先生的口述自传,同时也是过去一百年间的家国史。时代不是她的人生背景,她的人生就是时代本身。”在南京大学教授余斌看来,“杨先生活过了整整一个世纪,经历了家族的命运起落,有个人生活的波折她的一生,说平常,也平常。然而正因其平常的一面,也许更能让读者产生共鸣,传递出普遍的人生的回声”。责编 于靖园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