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知识总结.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229925 上传时间:2023-03-20 格式:PDF 页数:64 大小:1.6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知识总结.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知识总结.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知识总结.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知识总结.pdf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知识总结.pdf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组织学与胚胎学重点知识总结第1章组织学绪论1.组织的概念和类型组织的概念:由形态相似、功能相近的细胞及细胞间质组 成的结构。组织的分类: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2.常用的石蜡切片技术:HE染色,嗜酸性,嗜碱性最常用的染色方法是H-E染色苏木精(碱性染料):将嗜碱性物质(本身酸性)染成紫 蓝色细胞核中的DNA、RNA,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伊红(酸性染料):将嗜酸性物质(本身碱性)染成红色细胞质、细胞外基质、膜性结构(线粒体、溶酶体、滑面内质网)这种用苏木精和伊红进行联合染色的方法称H-E染色嗜碱性:易于被碱性染料着色的性质。可被苏木精染成紫JiiL o嗜酸性:易于被酸性染料着色的性质。可被伊红

2、染成红色。第2章上皮组织1.P9上皮特点细胞多、间质少极性无血管分布丰富的游离神经末梢2.P9表格单层上皮单层立方上皮单层柱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复层上皮复层扁平上皮复层柱状上皮变移上皮上皮类型单层扁平上皮主要分布内皮:心,血管和淋巴管间皮:胸膜,腹膜和心包膜其他:肺泡和肾小囊肾小管等胃,肠,胆囊,子宫等呼吸管道等未角化的:口腔、食管和阴道角化的:皮肤表皮眼睑结膜、男性尿道肾盏,肾盂,输尿管和膀胱3.P10杯状细胞的分布、光镜特点和功能位置:肠道单层柱状上皮、呼吸道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形态:似高脚酒杯,底部狭窄,含深染的核,顶部膨大,充满粘原颗粒功能:分泌粘蛋白,与水结合成黏液,润滑和保护上皮

3、4.P10内皮与间皮的概念和光镜特点内皮:衬贴于心脏、血管和淋巴管腔面的单层扁平上皮间皮:分布于胸膜、腹膜、心包膜内表面的单层扁平上皮 细胞呈多边形,胞核扁圆形,位于细胞中央垂直观:细胞扁平,中央有核处较厚,其余部分胞质很薄5.被覆上皮的分类及各类上皮的结构特点1、单层扁平上皮:由一层扁平细胞组成,细胞呈不规则 形或多边形,核椭圆形,位于细胞中央2、单层立方上皮:由一层近似立方形的细胞组成。从上 皮表面观察,细胞呈六角形或多边形;从垂直切面上,细胞呈立方形,核园,居中。3、单层柱状上皮:由一层棱柱状细胞组成。从表面观察,细胞呈六角形或多角形;在垂直切面上,细胞为柱状,核长椭圆形,常位于细胞近基

4、 底部。4、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由柱状细胞,梭形细胞,锥形 细胞和杯状细胞组成,其中柱状细胞最多,表面有大量纤毛。这些细胞形态不同,高矮 不一,核的位置不在同一水平上,但基底部均附着于基膜,因此在垂直切面上观察貌似复层,而实为单层。5、复层扁平上皮:由多层细胞组成,因表层细胞是扁平 鳞片状,又称复层鳞状上皮。从基膜到表面有矮柱状的干细胞,数层多边形细胞,几层 梭形或扁平细胞,最表层为已退化的扁平细胞6、变移上皮:可分为表层细胞、中间层细胞和基底层细 胞。细胞形状和层数可随器官的空虚和扩张状态而变化。(7、复层柱状上皮)6.微绒毛,纤毛的光镜结构、电镜结构和功能微绒毛纤毛外形细、短EM见粗、长L

5、M见结构内含微丝内含微管功能增加细胞表面积摆动7.上皮细胞侧面连接结构的名称和分布紧密连接:位于相邻细胞的侧面顶端中间连接:位于紧密连接下方的长短不等的带状连接。桥粒:位于中间连接的深部缝隙连接:位于上皮细胞的深方8.连接复合体的概念在细胞之间,只要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连接结构同时存在,就可认为这种细胞之间具有连接复合体。第3章结缔组织1结缔组织的特点和分类1)、细胞数量少,间质多。2)、细胞无极性,包埋于间 质中。3)、血管、神经丰富。首先:根据基质的物理形态不同分为:1)、固有结缔组织(胶态、半液态)2)、软骨组织和骨组织(固态)3)、血液和淋巴(液态)固有结缔组织又根据组成成分不同又分为:

6、1)、疏松结缔组织(基质多)2)、致密结缔组织(纤维多)3)、脂肪组织(脂肪细胞为主)4)、网状组织(网状纤维为主)2疏松结缔组织的细胞成份及各种细胞的光镜结构特点和 功能细胞*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浆细胞光镜结构特点形态:扁平多突胞核:大而圆,浅染胞质:丰富,弱嗜碱性功能合成纤维和基质形态:不规则,功能活跃时可有伪足吞噬作用抗原 提呈胞核:小而圆,深染胞质:丰富,作用分泌:溶菌 酶、补嗜酸性.可含有异物颗粒和空泡体、细胞因子形态:圆形或卵圆形胞核:圆,合成和分泌抗体(免 疫球蛋偏于一侧(偏位核),染色质呈致密块白)。状,呈放射状或车轮状排列于核膜之 下。胞质:丰富,嗜碱性。胞质内充满分泌颗粒(异

7、染颗粒)体积大,分散或成群存在,胞质内含 脂滴,把核挤向一侧成扁圆形,细胞 呈戒指状.HE染色切片上脂滴被溶解 成一大空泡.光镜结构理化特性通过脱颗粒,参与过敏反应合成与贮存脂肪,参与其代谢。防御染色特点HE染色呈粉红色,呈波浪状,粗细不等2.HE着色浅,须经醛复红或地衣红等染色才明显呈紫色;肥大细胞脂肪细胞未分化的问充质细胞白细胞胶原纤维弹性纤维3胶原纤维、弹性纤维的光镜结构、理化特性和染色特点粗细不等,呈波浪形,韧性大,抗拉力强有分支并交织成网纤细、直行,末端常卷曲韧性小,弹性大4基质的组成,分子筛特性及功能由蛋白多糖和糖蛋白两类生物大分子以及组织液构成的无 定形胶状物由于蛋白多糖具有许多

8、微孔隙和带大量阴电荷,使之成为 防御屏障的分子筛并结合大量水分子,具有粘弹性,抗挤压。第4章血液1.血液的组成,血浆、血清及血细胞的概念血液由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组成。血浆(55%):是血液的细胞外基质,主要成分是水,其 余为血浆蛋白,脂蛋白,酶,激素,无机盐和多种营养代谢物质血清:血液凝固成血块后析出的淡黄色液体血细胞(45%):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2.红细胞数量、形态结构、大小、结构特点,血红细胞数 量及功能数量男(4.05.5x1012)/L女(3.55.0 x1012)/L红细胞形态结构大小结构特点双凹圆盘状,周边厚,中央薄直径约为7.5|im无核,无细胞器,含大量血红蛋

9、白男 120150g/L女 no140g/L运输氧气和部分二氧化碳血红蛋白数量功能3.网织红细胞及其结构特点外周血中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蓝色细网或颗粒(残留的核糖体)4.白细胞的结构特点、数量及分类、各类白细胞的百分比结构特点数量分类无色,有核,球形细胞4.0-10X109/L有粒白细胞无粒白细胞5.五种白细胞的光镜结构特点及功能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光镜结构特点球形,核杆状或分25叶,胞质为极浅的粉红色,可见细 小均匀的中性颗粒(大小一 致,分布均匀,细小中性)球形,核不规则,呈分叶状或型,色浅,胞质可见大小不一,分布不均的嗜碱性分 泌颗粒含大小不一,分布不均,嗜碱 性强的颗粒,球形,核大而圆,色深

10、,一侧 常有凹陷,胞质少,嗜碱性,染天蓝色,内含大量游离核糖 体、少量嗜天青颗粒(溶酶体)以及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 体和线粒体体积最大的白细胞,核卵圆 形,肾形,马蹄形或不规则形,胞质多,弱嗜碱性,染灰蓝色,含许多细小的嗜天青颗粒 功能变形运动和趋化性吞噬细菌,形成脓细胞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50 70%0.5 3%0-1%20 30%38%嗜酸性粒细胞抗凝血参与过敏反应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T淋巴细胞:参与细胞免疫B淋巴细胞:参与体液免疫NK淋巴细胞,直接杀伤靶细胞单核细胞有变形运动能力和趋化性吞噬功能参与免疫应答分泌功能6.血小板的数量、光镜结构特点及功能数量:

11、(100300)X109/L结构特点:表面吸附有血浆蛋白,其中有多种凝血因子功能:凝血,止血,参与内皮修复,合成前列腺素第5章软骨和骨1.软骨组织的结构,软骨细胞的分布特点、光镜结构特点 及功能软骨组织由软骨细胞和软骨基质(纤维+无定形基质)构 成。软骨细胞分布特点:周边部分的细胞较小,扁圆型,单个 分布;越靠近中央,细胞越成熟,体积逐渐增大,圆形或椭圆形,多为2-8个成群分布。光镜结构:成熟的软骨细胞,核小而圆,可见1-2个核仁,胞质弱嗜碱性。功能:产生软骨基质2.同源细胞群,软骨陷窝,软骨囊的概念同源细胞群:由一个幼稚软骨细胞分裂而来的2-8个成熟软骨细胞成群分布在软骨中央形成的细胞群。软

12、骨陷窝:软骨细胞包埋在软骨基质中所在的腔隙。软骨囊:紧靠软骨陷窝的部位硫酸软骨素相对较多,故此 处呈强嗜碱性,于HE染色切片中,形似囊状包围软骨细胞。故此区域称软骨囊3.透明软骨的特点1.分布较广,包括肋软骨,关节软骨,呼吸道软骨等。2.具有较强的抗压性,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较其他软骨 易断裂)。3.成分主要是交织排列的胶原原纤维,由于纤维很细,且 折光率与基质接近,故HE染色无法分辨。4.基质中含大量水分,这是透明软骨呈半透明的重要原因 之一。4.骨组织四种细胞的分布、结构和功能骨祖细胞:是骨组织的干细胞,位于骨膜内。细胞呈梭形,较小,胞质少,核椭圆形或细长形。骨祖细胞可分化为成骨细胞和成软

13、骨细胞。成骨细胞:分布在骨组织表面,多呈矮柱状,通常单层排 列,分泌活跃的细胞可见其底部和侧面出现突起。细胞核呈圆形,位于远离骨表面的细 胞一端。胞质嗜碱性。成骨细胞合成和分泌骨基质的有机成分。骨细胞:是一种多突起的细胞,单个分散在骨板之间或骨 板内。胞体所在的腔隙称骨陷窝,突起所在的腔隙称骨小管。刚转变的骨细胞和成骨 细胞相似,仍能产生少量类骨质。成熟的骨细胞胞体变小,呈扁椭圆形,细 胞器减少,突起延长,相邻骨细胞的突起以细缝连接。骨细胞具有一定的溶 骨和成骨作用,参与调节钙、磷平衡。破骨细胞:数量少,散在分布于骨细胞表面,是一种巨大 的多核细胞,一般认为由单核细胞融合而成。细胞形态不规则,

14、核6-50个不等。胞质 嗜酸性强,细胞器丰富,尤以溶酶体和线粒体居多。功能活跃的破骨细胞有 明显的极性。在骨组织内,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相辅相成,共同参与骨的成 长和改建。5.骨板的结构骨质的结构呈板层状,称骨板,成层排列的骨板犹如多层 木质胶合板。同一骨板内的纤维相互平行,相邻骨板的纤维则相互垂直,这种结构形式 有效地增加了骨的强度。6.骨单位的定义、组成、意义骨单位,又称哈弗斯系统,由多层同心圆排列的哈弗斯骨 板围绕中央管构成,是长骨中起支持作用的主要结构,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数量多,长筒状,其方向与骨干长轴一致。第6章肌组织1.骨骼肌,心肌,平滑肌的光镜结构骨骼肌:骨骼肌纤维为长柱形的多

15、核细胞。肌膜的外面有基膜紧密贴附。骨骼肌细胞是多核细胞,一条肌纤维内含有几十个甚至几百个细胞核,位于肌浆的周边即肌膜下方。核呈扁椭圆形,异染色质较少,染色较浅。在骨 骼肌纤维与基膜之间有一种扁平有突起的细胞,称肌卫星细胞。在肌浆中有沿肌纤维长轴平行排列的肌原纤维,呈细丝样。心肌:心肌纤维呈短柱状,多数有分支,相互连接成网状。心肌纤维的连接处称闰盘,在HE染色体的标本中呈着色较深的横形或阶梯状粗线。心肌纤维的核呈卵圆形,位居中央,有的细胞含有双核。心肌纤维显示有横纹,但其肌原纤维和横纹都不如骨骼肌纤维的明显。平滑肌:平滑肌纤维呈长梭形,无横纹。细胞核一个,呈 长椭圆形或杆状,位于中央,收缩时核可

16、扭曲呈螺旋形,核两端的肌浆较丰富。2.肌原纤维、明带、暗带的概念肌原纤维:由上千条粗、细两种肌丝沿肌原纤维的长轴排 列组成的一种骨骼肌纤维。明带:肌原纤维中只含细肌丝的单折光带,又称I带暗带:肌原纤维中粗肌球蛋白丝所在的具有重折光性区段,又称A带。A带中央的浅色窄带称为H带,仅有粗肌丝,H带两侧 的暗带部分两种肌丝皆有。H带中央有一条深色的M线。I带中央有一条深色的Z线。3.肌节的位置、结构及功能位置、结构:骨骼肌纤维中相邻两条Z线之间的一段肌 原纤维称为肌节,每个肌节由功能:肌节第次排列构成肌原纤维,是骨骼肌纤维结构和 功能的基本单位4.骨骼肌纤维的超微结构:肌丝、横小管、肌浆网、三联 体的

17、结构肌丝:粗肌丝位于肌节中部,两端游离,中央借M线固 定。细肌丝位于肌节两侧,一端附着于Z线,一端伸至粗肌丝之间,与之平行走行,其末端游离,止于H带的外侧。横小管:是肌膜向肌浆内凹陷形成的管状结构,其走向与 肌纤维长轴垂直,位于明带和暗带的交界处肌浆网:是肌纤维中特化的滑面内质网,位于横小管之间。其中部纵行包绕一段肌原纤维,称纵小管,两端扩大呈扁囊状,称终池。三联体:每条横小管与两侧的终池组成三联体。5.闰盘的光、电镜结构与功能(EM:横中桥,纵门缝)心肌纤维显示闰盘是心肌细胞胞之间的界限,在该处相邻 两细胞膜凹凸镶嵌,细胞膜特殊分化,紧密连接或缝隙连接,闰盘对兴奋传导有重要作 用闰盘位于Z线

18、水平,由相邻两个肌纤维的分支处伸出许多短突相互嵌合而成,常呈阶梯状,在连接的横位部分,有中间连接和桥粒,起牢固的连接作用,在连接的纵位部分,有缝隙连接,便于细胞间化学信息的交流和电冲动的传导,这对心肌纤维整体活动的同步化是十分重要的第7章神经组织1.神经细胞的光镜结构和超微结构,尼氏体与神经原纤维。树突和轴突的概念、结构神经元由胞体,树突,轴突组成。胞体细胞核位于胞体中 央,大而圆,核被膜明显,常染色质多,故着色浅,核仁大而圆。细胞质含有较发达的 粗面内质网、游离核糖体、微丝、神经丝和微管以及高尔基复合体等。光镜下特征结构 为尼氏体和神经原纤维。尼氏体:在光镜下呈嗜碱性颗粒或小块。电镜下,由发

19、达 的粗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构成。具有活跃的蛋白质合成功能,主要合成更新细胞器所 需的结构蛋白,合成神经递质所需的酶类以及肽类的神经递质。神经原纤维:在镀银染色切片中,呈棕黑色细丝,交错排 列成网,并伸入树突和轴突。电镜下由微观和微丝构成。树突:神经细胞伸出的树枝状细胞突起。每个神经元有一 至多个树突,形如树枝状,即从树突干发出许多分支。在树突分支上常见许多棘状的小 突起,称树突棘。轴突:神经细胞长的突起。每个神经元只有一个轴突,通 常自胞体发出。胞体发出轴突的部位常呈圆锥形,称轴丘,光镜下此区无尼氏体,染色 淡。轴突表面的细胞膜称轴膜,内含的胞质称轴质,轴质内有大量微管和神经丝。2.神经细胞

20、按突起数量分类及按功能分类,反射弧按数量分类:多极神经元,有一个轴突和多个树突;双极神经元有两个突起,一个是树突,另一个是轴突;假单极神经元,从胞体发出一个突起,距胞体不远又呈形分为周围突和中枢突。按功能分类:感觉神经元或称传入神经元多为假单极神经元,胞体主要位于脑脊神经节内,其周围突的末梢分布在皮肤和肌肉等处,接受刺激,将刺激传向中枢。运动神经元或称传出神经元多为多极神经元,胞体主要位于脑、脊髓和植物神经节内,它把神经冲动传给肌肉或腺体,产生效应。中间神经元,介于 前两种神经元之间,多为多极神经元。反射弧: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称为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3.突

21、触的概念、结构、分类、化学突触与电突触的超微结概念: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细胞之间传 递信息的结构称突触。结构:突触由突触前成分、突触间隙、突触后成分三部分 构成。分类:突触分为化学突触和电突触。化学突触以神经递质 作为传递信息的媒介,是一般所说的突触。电突触实际是缝隙连接。超微结构:电镜下,可以见到突触前、后成分彼此相对的 胞膜,分别称为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突触前成分一般是神经元的轴突终末,呈球状膨 大,在镀银染色的切片呈棕黑色的圆形颗粒,称突触小体,内含许多突触小 泡,还有线粒体、微丝和微管等。4.神经胶质细胞分类与功能分类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小胶质细胞室管膜细胞功能分泌神

22、经营养因子和多种生长因子,分化形成胶质瘢痕。中枢神经系统的髓鞘形成细胞转变为巨噬细胞,吞噬死亡细胞的碎屑产生脑脊液,保护和营养5.有髓神经纤维的光镜结构,神经膜与髓鞘的形成及其超 微结构光镜结构:HE染色一网状,饿酸染色一黑色。神经膜与髓鞘的形成:在有髓神经纤维发生中,伴随轴突 一起生长的施万细胞表面凹陷成一纵沟,轴突位于纵沟内,沟缘的胞膜相贴形成轴突系 膜。轴突系膜不断伸长并反复包卷轴突,把胞质挤至细胞的内、外边缘及两端(即靠近 郎氏结处),从而形成许多同心圆的螺旋膜板层,即为髓鞘。超微结构:长卷筒状的施万细胞细胞膜延长成同心圆包在 轴突外。中央为轴突,外周包裹有髓鞘,髓鞘形成细胞为施万细胞

23、。髓鞘分为许多节段。髓鞘节段间较细的部分叫郎飞节,相邻两个郎飞节之间的一段神经纤维称结间体。神 经膜外有基膜。6.神经末梢的分类及其功能分类感觉神经末梢游离神经末梢触觉小体环层小体肌梭运动神经末梢躯体运动神经末梢内脏运动神经末梢参与产生触觉参与产生压觉和振动觉本体感受器,感受骨骼肌伸缩变化支配肌细胞的收缩调节腺细胞的分泌功能参与形成冷、热、轻触和痛的感觉7.运动终板的结构与功能结构:有髓神经纤维抵达骨骼肌时失去髓鞘,其轴突反复 分支,每一分支形成葡萄状终末与一条骨骼肌纤维建立突触连接,此连接区域呈椭圆形 板状隆起,称运动终板或神经肌连接。功能:运动终板处的肌纤维含丰富的肌浆,有较多的细胞 核和

24、线粒体,肌纤维表面凹陷成浅糟,突终末嵌入浅糟内。糟底肌膜即突触后膜,它又凹陷成许多深沟和皱褶,使突触后膜的表面积增大。第8章神经系统1.血-脑屏障:组胚学屏障的共同结构,毛细血管内皮和 基膜血-脑屏障由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膜和神经胶质膜构成。脑和脊髓的毛细血管属连续型,其内皮细胞之间以紧密连接封闭第9章眼和耳1.眼球壁的三层结构眼球壁由外至内依次分为纤维膜、血管膜和视网膜三层。角膜从前至后分为5层:角膜上皮,前界层,角膜基质,后界层,角膜内皮。角膜透明,成分的规则排列、富含水分、无血管和黑素细 胞存在。巩膜呈密白色,主要由大量粗大的胶原纤维交织而成,质 地坚韧,是眼球壁的重要保护层。角膜缘是角

25、膜与巩膜的带状移行区域,内侧有环形的巩膜 静脉窦,巩膜静脉窦内侧有小梁和小梁间隙构成的小梁网。血管膜:从前向后依次为虹膜基质、睫状体基质、脉络膜。虹膜内重要结构有瞳孔括约肌,瞳孔开大肌,分别控制瞳 孔缩小和开大。睫状体由睫状肌、基质和上皮组成。睫状肌为平滑肌,有 纵向、放射状和环形三种走向。基质为富含血管和色素细胞的结缔组织。上皮由立方形色 素上皮细胞的外层和素细胞和血管的疏松结缔组织。视网膜:由外向内依次是色素上皮层、视细胞层、双极细 胞层、节细胞层。色素上皮层由色素上皮细胞构成,含大量粗大的黑素颗粒 和吞噬体。可防止强光对视细胞的损害。色素上皮及其紧密连接对视网膜的内 环境稳定具有重要的保

26、护作用。视细胞层有视细胞,又称感光细胞,分为胞体、外突(树 突)、内突(轴突)组成。外突中段的缩窄将分为内节和外节,内节是合成感 光蛋白的部位,感光物质经缩窄处到达外节。外节是感光部位,有大量有能感 光的镶嵌蛋白。视杆细胞:数量多,内含视紫红质,感受弱光,膜盘不断 更新。视锥细胞:数量少,内含视色素,感受强光和颜色,膜盘 不脱落双极细胞层中的双极细胞是连接视细胞和节细胞的纵向中 间神经元。节细胞层中的节细胞是具有长轴突的多极神经元,树突主 要与双极细胞形成突触,轴突穿出眼球壁构成视神经。视网膜中有各种神经胶质细胞,如星形胶质细胞、少突胶 质细胞和小胶质细胞。还有一种特有的放射状胶质细胞,又称米

27、勒细胞,具有营 养、支持、绝缘和保护等作用重要结构:黄斑,中央凹,视盘等2.视网膜视部的四层结构和各层细胞的结构特点及功能视网膜视部包括色素上皮层,视细胞层,双极细胞层,节 细胞层。细胞结构及功能见13.黄斑、中央凹和视盘的概念和 特点。黄斑是视网膜后极的一浅黄色区域,正对视轴处,呈横向 椭圆形,直径l-3mm中央凹是黄斑中央的一个浅凹,为视网膜最薄的部分,只 有色素上皮和视锥细胞。视盘又称视神经乳头,位于黄斑鼻侧,圆盘状,呈乳头状 隆起,中央略凹。此处无感光细胞,为胜生理盲点4.内耳感受器的名称、结构特点和功能。包括耳蜗(螺旋器)、前庭(位觉斑)、半规管(壶腹 崎)。耳蜗外形如蜗牛壳,骨蜗管

28、和套嵌在其内的膜蜗管围绕中 央锥形的蜗轴盘旋约两周半。骨蜗管上部为前庭阶,下部为鼓室阶,两者通过蜗孔相通。骨蜗管横切面呈三角形,上壁为菲薄的前庭膜,外侧壁为血管纹(含毛细血管的复层 上皮),上皮下方为螺旋韧带,下壁由骨螺旋板和基底膜共同构成。基底膜面向鼓室阶的 上皮为单层扁平状,面板膜蜗管的上皮为单层柱状,并局部增厚形成螺旋器。螺旋器由 支持细胞和毛细胞组成,毛细胞是感受听觉刺激的上皮细胞,螺旋器是听觉感受器。前庭为一膨大的腔,连接半规管和耳蜗,膜前庭由椭圆囊 和球囊组成。椭圆囊外侧壁和球囊前壁的骨膜和上皮局部增厚,呈斑块状分别称椭圆 囊斑和球囊斑,统称位觉斑,均为位觉感受器。位觉斑表面平坦,

29、由支持细胞和毛细胞 组成。位觉斑感受身体的直线变速运动和静止状态。半规管位于内耳的后外侧,为三个相互垂直的半环形骨管,每个半规管与前庭相连处各形成一个膨大的壶腹。相应的膜半规管及其壶腹嵌套其内,膜性壶腹部骨膜和上皮局部增厚,形成横行的山脊状隆起,呈壶腹崎。壶腹崎也是位觉感受器,感受身体或头部的旋转变速运动第10章循环系统1.心脏的结构心脏的心壁很厚,主要由心肌构成,从内到外分为心内膜,心肌膜和心外膜三层。心内膜由内皮(单层扁平上皮)和内皮下层(结缔组织)组成。心肌膜主要由心肌纤维构成,心肌纤维集合成束,大致可 分为内纵行、中环形和外斜形。心肌膜字心房较薄,左心室最厚。心外膜即心包的脏层,为浆膜

30、。其外表面为间皮,间皮下 为疏松结缔组织。心瓣膜位于房室孔和动脉口处,是心内膜向腔内凸起形成 的薄片状结构。心脏传导系统中的细胞有起搏细胞,移行细胞和浦肯耶纤维。2.动脉的一般结构特点及各种动脉的区别动脉一般管壁都从内到外均可分为内膜、中膜和外膜3层。大动脉,又称弹性动脉,特点是中膜很厚,含40-70层弹 性膜和大量弹性纤维中动脉又名肌性动脉,特点为中膜平滑肌纤维丰富,和外 面厚度接近。小动脉也属于肌性动脉,结构和中动脉相似但各层均变薄。微动脉管径小于0.3mm,各层均薄,无内外弹性膜,中膜含1-2层平滑肌纤维。3.同行的动脉和静脉区分动脉腔小壁厚,静脉腔大壁薄,数目多,管腔不规则,三层膜分解

31、不明显。4.毛细血管的类型、结构和功能毛细血管分为连续毛细血管,有孔毛细血管和血窦。连续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间有紧密连接封闭了细胞间隙,基膜完整,胞质中有大量质膜小泡。参与了各种屏障型结构的构成。有孔毛细血管的内皮细胞基膜完整,不含核的部分极薄,有许多贯穿胞质的内皮窗孔。有利于血管内外中、小分子物质交换。血窦也称窦状毛细血管,管腔较大,形状不规则。内皮细 胞有窗孔,无隔膜、有利于大分子物质甚至血细胞出入血管。第11章皮肤1.表皮的5层名称从基底到表面分为基底层、棘层、颗粒层、透明层、角质 层2.非角质形成细胞的名称、结构和功能包括黑素细胞,朗格汉斯细胞,梅克尔细胞黑素细胞是生成黑色素的细胞。胞体

32、多分散在基底细胞之间,其突起伸入基底细胞和棘细胞之间。HE染色切片上其胞体呈圆形,核深染而胞质 透明。染,胞质清亮,有树枝状突起,内有特征性的伯贝克颗粒。朗格汉斯细胞是一种抗原提呈细胞,在对抗侵入皮肤的病原微生物、监视癌变细胞中 其重要作用。梅克尔细胞位于基底层,呈扁圆形,有短指状突起伸入角 质形成细胞之间。梅克尔细胞可能为接受机械刺激的感觉细胞。3.真皮的结构层次和特点真皮位于表皮下方,分为乳头层和网织层。乳头层是紧靠表皮的薄层疏松结缔组织,向表皮突出形成真皮乳头,含丰富的毛细血管和游离神经末梢。网织层为乳头层下方较厚的致密结缔组织,内有粗大的胶 原纤维束交织成网,并有许多弹性纤维。此层还有

33、较多血管、淋巴管和神经,深部常见 环层小体。4.皮肤附属器(毛发,毛囊,皮脂腺,立毛肌和汗腺)的 光镜结构毛分为毛干,毛根和毛球三部分。露在皮肤表面的为毛干,埋在皮肤内的为毛根,包在毛根外面的为毛囊。毛囊分为2层。内层为上皮性鞘,包裹毛根,与表皮相连 续;外层为结缔组织性鞘,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毛根和毛囊上皮性鞘的下端合为一体,膨大为毛球。毛球底面有结缔组织突入其中形成毛乳头。立毛肌是位于毛根与皮肤表面呈钝角的一侧,连接毛囊和真皮的一束平滑肌,皮脂腺多位于毛囊和立毛肌之间,为泡状腺。分泌部由一 至多个囊状的腺泡构成,其周边部是一层较小的干细胞。腺泡中心的细胞较大,呈多边 形,核固缩,胞质内充满

34、脂滴。汗腺又称外泌汗腺,为单曲管状腺,分泌部盘曲成团。腺上皮由1-2层淡染的锥形和立方形细胞构成,外方有肌上皮细胞。导管由两层较小的立 方形细胞围成,胞质弱嗜碱性。导管直行穿过真皮,然后与表皮相连续,官腔在表皮内呈 螺旋状走行。第12章免疫系统1.淋巴细胞的种类及参与的免疫反应种类包括T细胞、B细胞、NK细胞T细胞参与细胞免疫,分为三个亚群:辅助性T细胞(Th 细胞)、细胞毒性T细胞(Tc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Tr细胞)B细胞参与体液免疫,初始B细胞在抗原提呈细胞和Th 细胞协助下,可成为效应B细胞(浆细胞),分泌抗体。少部分子细胞可分化为记忆性 B细胞NK细胞无需抗原提呈细胞的中介,可不借助

35、抗体,即可 直接杀伤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2.淋巴组织的分类及特点淋巴组织分为弥散淋巴组织和淋巴小结弥散淋巴组织无明确界限,其中除有一般的毛细血管和毛 细淋巴管外,还常见毛细血管后微静脉。抗原刺激可使弥散淋巴组织扩大,并出现淋巴 小结淋巴小结又称淋巴滤泡,有明确界限,含大量B细胞和 一定量的Th细胞、滤泡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等。淋巴小结(初级淋巴小结)受抗原刺 激后增大,并产生生发中心(此时称为次级淋巴小结)。生发中心分为深部的暗区和浅部 的明区,周边有密集的小型B细胞,顶部最厚称为小结帽。3.胸腺的结构和功能胸腺的结构:胸腺分为左右两叶,表层有薄层结缔组织被 膜。被膜结缔组织成品状伸入胸腺内

36、部形成小叶间隔,将实质分隔成许多不完全分离的 胸腺小叶。每个小叶有皮质和髓质两部分。皮质以胸腺上皮细胞为支架,间隙内含有大量胸腺细胞和 少量其他基质细胞。其中有胸腺上皮细胞(分泌胸腺素和胸腺生成素)和胸腺细胞(胸 腺内不同发育阶段的T细胞)。髓质都相互连续,内含较多胸腺上皮细胞,少量初始T 细胞和巨噬细胞等。胸腺小体是胸腺髓质的特征性结构,散在分布,由胸腺上皮细胞呈 同心圆状排列而成。血-胸腺屏障是胸腺皮质的毛细血管及其中卫结构具有的 屏障作用,组成有连续的毛细血管内皮周围连续的基膜血管周隙上皮基膜一 层连续的胸腺上皮细胞(突起),这对维持胸腺内环境的稳定,保证胸腺细胞的正常 发育起着极其重要

37、的作用。胸腺的功能:胸腺是形成初始T细胞的场所4.淋巴结的结构和功能淋巴结的结构包括皮质和髓质皮质位于被膜的下方,由浅层皮质、副皮质区及皮质淋巴 窦组成浅皮质区含淋巴小结及小结间的弥散淋巴组织副皮质区(胸腺依赖区)位于皮质深层,为大片的弥散淋 巴组织,淋巴细胞主要为T细胞皮质淋巴窦包括被膜下方和小梁周围的淋巴窦,分别称为 被膜下窦和小梁周窦。髓质由髓索和其间的髓窦组成。髓索是相互连接的索条状 淋巴组织,主要含浆细胞、B细胞和巨噬细胞。髓窦与皮质淋巴窦的结构相同,但较宽 大。淋巴结的功能:滤过淋巴和免疫应答5.脾的结构和功能脾的结构:包括被膜和小梁,红髓和白髓。被膜较厚,和脾门的结缔组织伸入脾内

38、形成小梁。白髓由动脉周围淋巴鞘、淋巴小结和边缘区构成,相当于 淋巴结的皮质。小梁动脉的分支离开小梁,称中央动脉,周围有厚层弥散淋巴组织,称 动脉周围淋巴鞘。在动脉周围淋巴鞘一侧,可有淋巴小结。白髓和红髓交界的狭窄区域,称边缘区,其中有中央动脉侧支末端在此膨大形成的小血窦称边缘窦,是血液内抗原 及淋巴细胞进入白髓的通道。红髓分布于被膜下、小梁周围及白髓边缘区外侧的广大区 域,由脾索和脾血窦组成。脾索由富含血细胞的淋巴组织构成,呈不规则的索条状,并 互联成网,而网孔即为脾血窦。脾血窦外侧有较多巨噬细胞。脾血窦汇入小梁静脉,再与 脾门汇合为脾静脉出脾。脾的功能:滤血,免疫应答,造血,储血。其中参与体

39、液 免疫应答时,淋巴小结增多增大,脾索内浆细胞增多,细胞免疫应答时,动脉周围淋巴 鞘显著增厚。第13章内分泌系统1.内分泌腺的特点,含氮激素分泌细胞和固醇类激素分泌 细胞的超微结构特点内分泌腺的结构特点是腺细胞排列成索状、团状或围成滤 泡状,没有排送分泌物的导管,毛细血管丰富。含氮激素分泌细胞的胞质内含有与合成含氮激素相关的粗 面内质网和高尔基复合体,以及分泌颗粒。类固醇激素分泌细胞的胞质内含有与合成类固醇激素相关 的丰富的画面内质网;线粒体较多,其崎多呈管状,无分泌颗粒。2.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和滤泡旁细胞的分布、光镜结构及 其分泌的激素,甲状旁腺的结构和分泌激素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分布于甲状腺

40、滤泡内。功能活跃时,滤泡上皮细胞增高呈低柱状,腔内胶质减少;反之,细胞变矮呈扁平状,腔内胶质增多。主要功能是合成和分泌甲状腺素。甲状腺素能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提高神经兴奋性,促进生长发育。滤泡旁细胞位于甲状腺滤泡之间和滤泡上皮细胞之间。细 胞稍大,在HE染色切片中胞质着色较淡,镀银染色切片中可见其胞质内有黑色的嗜银 颗粒。主要功能是合成分泌降钙素。降钙素能促进骨细胞活动;降低血钙浓度。甲状旁腺有上下两对,呈扁椭圆形,位于甲状腺左右叶的 背面,其内腺细胞排成索团状,有孔毛细血管丰富。腺细胞分为主细胞和嗜酸性细胞两种。主细胞分泌甲状旁腺激素,作用于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使骨盐溶解;升高血钙浓度。嗜酸性

41、细胞功能不明。3.肾上腺皮质的球状带、束状带、网状 带的结构,各带分泌的激素;髓质的髓质细胞的光镜结构及分 泌的激素球状带位于被膜下方,较薄。细胞聚集呈许多球团,细胞 较小,呈锥形,核小染色深,胞质较少,含少量脂滴。球状带分泌盐皮质激素,主要是 醛固酮束状带是皮质最后的部分,细胞较大,呈多边形,排列成 单行或双行的细胞索。细胞核圆形,较大,着色浅。束状带主要分泌糖皮质激素,主要 为皮质醇。网状带位于皮质最内层,细胞索相互吻合成网。网状带细 胞较小,核小,着色深,胞质呈嗜酸性。网状带主要分泌雄激素,也分泌少量雌激素和 糖皮质激素。髓质细胞呈多边形,胞质内可见黄褐色的嗜辂颗粒,又称 嗜辂细胞。髓质

42、细胞分为2种,一种为肾上腺素细胞,内含肾上腺素。另一种为去甲 肾上腺素细胞,内含去甲肾上腺素。4.腺垂体远侧部嗜酸性细胞、嗜碱性细胞的光镜结构、分 泌激素和功能嗜酸性细胞数量较多,呈圆形或椭圆形,胞质呈嗜酸性。分为2种,生长激素细胞分泌生长激素,促进肌肉、内脏的生长和多种代谢过程;催乳激素细胞分泌催乳激素,嫩促进乳腺发育和乳汁分泌。嗜碱性细胞数量较少,呈椭圆形火多边形,胞质呈嗜碱性。分为3种,促甲状腺激素细胞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素的形成和释放;促肾 上腺皮质激素细胞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进肾上腺皮质束状带细胞分泌糖皮质激素;促性腺激素细胞分泌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在女性促

43、进卵泡发育,黄体生成素在女性促进排卵和黄体生成,在男性次级睾丸分泌雄激素。5.神经垂体神经部的光镜结构、释放的激素,赫令氏体的 概念和特点神经垂体神经部有分泌颗粒在轴突沿途和终末聚集成团,轴突呈串珠状膨大,于光镜下表现为大小不等的弱嗜酸性团块,称赫令氏体。能释放抗 利尿激素和催产素。第14章消化管1.消化管的一般结构消化管壁自内向外分为黏膜、黏膜下层、肌层与外膜四层。黏膜由上皮、固有层和黏膜肌层组成。上皮在消化管两端为复层扁平上皮,以保护功能为主;余为单层柱状上皮,以消化吸收功能为主。固有层为疏松结缔组织,胃肠固有层富含腺体和淋巴组织;黏膜肌层为薄层平滑肌。黏膜下层为较致密的结缔组织,在食管及

44、十二指肠的粘膜下层内分别有食管腺和十二指肠腺。肌层除食管上段与肛门处的肌层为骨骼肌外,其余大部分为平滑肌。疾风一般分为内环行、外纵行两层。外膜中由薄层结缔组织构成者称纤维膜,主要分布在食管和大肠末端。由薄层结缔组织与间皮共同构成者称浆膜,见于附魔内位的胃,大部分小 肠与大肠。2.食管的结构黏膜上皮为复层扁平。食管下端的复层扁平上皮与胃贲门 部的单层柱状上皮骤然相接,是食管癌的易发部位。粘膜下层结缔组织中含较多粘液性的食管腺者。食管两端的内环行肌稍厚,分别形成食管上、下括约 肌。外膜为纤维膜3.胃黏膜的结构层次胃黏膜包括上皮,固有层,黏膜肌层4.胃底腺的形成,主细胞、壁细胞的光镜结构特点和功能胃

45、底腺分布于胃底和胃体部,呈分支管状,由主细胞、壁 细胞、颈粘液细胞、干细胞和内分泌细胞组成。主细胞(酶原细胞)呈柱状,核园形,位于基部;胞质基 部呈强嗜碱性,顶部分泌酶原颗粒。主细胞分泌胃蛋白酶原。C1-壁细胞(泌酸细胞)体积大,多呈圆锥形。核园而深染,居中,可有双核;胞质中有迂曲分支的细胞内分泌小管。分泌小管膜中有大量质子泵和C1-通道,能分别把壁细胞内形成的H+和从血液摄取的C1-输入小管,两者结合成盐 酸后进入腺腔。5.小肠粘膜的结构层次,粘膜上皮的细胞构成小肠黏膜结构有上皮、固有层、黏膜肌层。粘膜上皮有吸收细胞、杯状细胞、潘氏细胞、内分泌细胞、干细胞构成。6.小肠绒毛、小肠腺、十二指肠

46、腺的结构特点及相互区别小肠绒毛是由上皮和固有层向肠腔突起而成。小肠腺呈单管状,直接开口于肠腔。十二指肠腺为粘液性腺,其导管穿过黏膜肌层开口于小肠 腺底部。7.大肠的结构,大肠腺的结构特点。大肠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和肛管。盲肠、结肠和 直肠结构基本相同,由黏膜、粘膜下层、肌层、外膜构成。阑尾管腔小而不规则,大肠 腺短而少。锯齿线以上的肛管黏膜结构和直肠相似,仅在肛管上段出现了纵行皱裳。在 齿状线处。单层柱状上皮骤然变为轻度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大肠腺和黏膜肌消失。大肠腺位于大肠黏膜固有层内,呈单管状,含吸收细胞,大量杯状细胞,少量干细胞和内分泌细胞,无潘氏细胞。第15章消化腺1.三对大唾液腺

47、的特点,浆液性腺、粘液性腺泡、混合性 腺泡的结构特点腮腺为纯浆液性腺,闰管长,纹状管短,分泌物含唾液淀 粉酶下颌下腺为混合性腺,浆液性腺泡多,粘液性和混合性腺 泡少。闰管短,纹状管发达。分泌物含唾液淀粉酶和粘液。舌下腺为混合性腺,以粘液性腺泡为主,也多见混合性腺 泡,无闰管,纹状管也较短。分泌物以粘液为主浆液性腺是分泌部完全由浆液性腺泡构成的腺体,粘液性 腺泡是完全由粘液性腺泡构成的腺体。混合性腺是由三种腺泡共同构成的腺体2.胰腺外分泌部的组成胰腺外分泌部为纯浆液性复管泡状腺。每个腺泡含40-50 个胰腺泡细胞。导管由闰管、小叶内导管、小叶间导管和主导管组成。3.胰腺内分泌部即胰岛的分布、细胞

48、构成、分泌激素及作胰岛是由内分泌细胞组成的球形细胞团,分布于腺泡之间。人胰岛主要由A、B、D、PP四种细胞。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能促进肝细胞的糖原分解为葡萄 糖,并抑制糖原合成,使血糖浓度升高,满足机体活动的能量需要。B细胞分泌胰岛素,主要促进肝细胞、脂肪细胞等细胞吸 收血液内的葡萄糖,合成糖原转化为脂肪贮存,使血糖降低。D细胞分泌生长抑素,以旁分泌方式或经缝隙连接直接作 用于邻近的A细胞、B细胞或PP细胞,抑制这些细胞的分泌活动。PP细胞主要存在于胰岛周边部。分泌胰多肽,具有抑制 胃肠运动、胰液分泌及胆囊收缩的作用。4.肝小叶的结构肝小叶是肝的基本结构单位。肝小叶中央有一条沿其长轴 走行的

49、中央静脉,周围是大致呈放射性排列的肝素和肝血窦。肝细胞单层排列成凹凸不 平的板状结构呈肝板也称肝索。肝板之间为肝血窦。肝细胞相邻面的质膜局部凹陷,形成微细的胆小管。5.肝细胞的形态及三个功能面肝细胞呈多面体形,有三种不同的功能面,即血窦面、细胞连接面和胆小管面6.肝血窦、窦周隙、胆小管的位置和功能肝血窦位于肝板之间,有很高的通透性,除血细胞和乳糜微粒外,血浆各种成分均可进入窦周隙。其中还有较多肝巨噬细胞(库普弗细胞),NK细胞等。窦周隙是肝血窦与肝板间的狭窄见习,是肝细胞和血液之 间进行物质交换的场所。还有一种贮脂细胞,能贮存维生素A。胆小管是相邻两个肝细胞之间局部胞膜凹陷形成的微细管道,在肝

50、板内连接成网。作用为输送胆汁。7.肝门管区三套管道系统的位置及形态特点门管区内有小叶间静脉、小叶间动脉和小叶间胆管。小叶间静脉是门静脉的分支,管腔较大而不规则,管壁薄。小叶间动脉是肝动脉的分支,管腔小,管壁相对较厚。小叶间胆管管壁为单层立方上皮,它们向肝门方向汇集,最后形成左、右肝管出肝。第16章呼吸系统1.鼻腔嗅部的结构鼻腔嗅部位于鼻中隔上部,上鼻甲及鼻腔顶部,该部上皮 为假复层柱状,含嗅细胞、支持细胞和基细胞,特称嗅上皮2.气管的结构特点气管管壁从内向外依次分为黏膜、黏膜下层和外膜三层。黏膜由上皮和固有层组成。上皮为假复层纤毛柱状,由纤 毛细胞、杯状细胞、刷细胞、基细胞和小颗粒细胞组成。粘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应用文书 > 报告/总结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