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闻理论.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295773 上传时间:2024-05-26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72.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闻理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新闻理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新闻理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新闻理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新闻理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二讲 新闻理论思潮(全球新闻理论学说)(1)集权主义理论起源与内涵 封建专制主义的新闻思想; 柏拉图,理想国,“哲学为王”。 马基雅维利(君主论)、霍布士;法西斯;精英主义理论。专制君主和特权阶级对报刊拥有绝对的统治权,包括批准或限制报刊出版,监督报刊的活动和审查报刊的内容;报刊是统治阶级维护专制政权的重要政治工具,绝对不允许批评政府。 评价:1、赛伯特(FSiebert,1956)认为,集权主义理论是人类传播史上第一种也是最古老的一种传播制度理论。2、代表:马基尔维利君主论:“国家安全高于一切,为保卫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利益,就必须严格制约自由讨论和信息的传播。”3、报刊是国家的公刊,必须对

2、当权者负责;大众媒介统一步调,国家才能顺利地为公众的利益服务;在某些情况下(如在交战状态的国家里,军人统治下),集权原则甚至体现人民的意志。所以,对报刊应严加控制和审查,对违反有关规则的应加重处罚。比如给予那些经过选择的驯顺的人以经营报刊的权利,实行颁发出版许可证制度,法院对违法者提起公诉,加以处罚,等等。研究认为,这一理论本身在当今大多数国家已经被摈弃了。(2)自由主义理论1、理论和观点:弥尔顿、杰斐逊、密尔;“我不赞成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发表不同意见的权利”“意见的自由市场”。源于欧洲,集大成于美国。主要探讨新闻自由和政府、社会、个人的关系。主要内涵: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任何人都可

3、以拥有通讯工具,都可以在报刊上发表意见,传播消息;真理通过与谬误的较量,最后必然会战胜各种错误意见并得到传扬;政府不得对报刊进行任何干预和控制。2、自由主义的基本理念1)报刊不受政府干涉。政府不得采取任何措施干涉、收买或控制报刊,应保护新闻自由。2)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报刊是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国家“第四势力”(埃蒙德伯克)。 3)“自由意见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让人民群众和各党派都利用报纸充分自由地表达各自的意见。前提是给予人民各项事务的充分信息。 4)对事实的信念。报道的最终目的是客观地反映现实,让人们对外部世界形成独立的见解。3、评价1、自由主义理论把客观地向公众提供事实作为新

4、闻报道的最高标准和新闻人的职业道德标准。2、客观性报道是自由主义报刊理论在新闻实践中的具体体现。3、客观、平衡、公正、多消息来源、第三人称叙事、直接引语、金字塔结构、事实与意见分开、更正与答辩。4、不过,实际支配西方报刊的不是理性至上,而是利润至上。5、启蒙理性经济理性反启蒙 。(3)社会责任论1、含义与背景1)、指出报业要对社会“负责”,并认为在必要的情况下,可以运用法律限制出版自由。2)、其理论基础仍然是自由主义,形成一套修正主义方案;3)、英国皇家报刊委员会也在1949年提出报告,强调报业的社会责任。 4)、50年代,社会责任理论为西方普遍接受。2、背景:报刊业的危机(1)报刊为自己的目

5、的使用其巨大力量;传播自己的意见,损害反对意见。(2)为大商业效劳,有时让广告户控制其编辑方针和内容。(3)报刊曾对抗社会变革。(4)报刊的事实报道,更多的注意肤浅的和刺激性的事件。(5)报刊已经为害了社会道德。(6)侵犯了个人私生活。(7)报刊被一个经济阶级所控制,后来者无法跻身这一事业,这危害了自由而公开的思想市场。3、 社会责任理论对自由主义理论作了重大修正。社会责任理论认为,自由是伴随着义务的,报刊应对社会承担责任,并以社会责任作为报刊业务政策的基础。 首先,修正了关于“自由 ”的观点 。认为自由主义理论只有一种“ 消极的自由”,唯有对社会承担义务,负有“责任”的自由才是有实效的“积极

6、的自由”。其次,修正了自由主义理论关于报刊的性质和职能的某些观点。自由主义理论认为报刊是“自负盈亏”、不受政府干涉和控制的“私人企业”,强调“超然独立”、“监督政府”;社会责任理论则强调报刊要为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服务,对社会负责,实行“有控制的新闻自由”,政府可以“干预和控制”新闻活动。4、社会责任论的基本精神1)新闻必须真实、全面;新闻报道必须理智;新闻报道要作出合理真实的解释。2)新闻报刊要成为“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报刊应负责起社会成员间思想观点交流的责任。3)报刊要反映出社会各个集团的典型画面,对各个集体给予正确描述。避免因误解而引起冲突。4)报刊要提出和澄清社会目标和价值观。大

7、众传播媒介必须承担起教育和宣传的职责。5)报刊要“完全接近每日的信息”。5、性质1)社会责任新闻理论是西方新闻学者对20世纪欧美资本主义垄断竞争时期的新闻思想所作的理论概括。2)这一理论指出,在资本主义垄断竞争时期,新闻自由伴随着义务和责任,绝对新闻自由不存在。3)当新闻媒介不履行自己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时,政府有权对新闻媒介进行干预。4)社会责任论强调报刊要为政治制度服务,对社会负责,实行“ 有控制的新闻自由” 。当公众利益和社会利益受到新闻媒介损害时,政府当局不应袖手旁观,应出来约束、干预新闻媒介的行为。6、思想基础1)报刊的自由主义理论曾适用于启蒙时期的世界观。2)这一理论的基础是:牛顿的世

8、界永恒运动说(世界按照不变的自然法则永久运动着);洛克的自然权利哲学(自由是与生俱来的,人是有理性的动物);古典经济学的学说(强调政府不要多加干涉,并且相信人既然是为自己的利益工作,就不可避免的为公众福利而工作);密尔顿的自我修正法则。7、评价1)美国新闻界、理论界反响强烈,褒贬不一。批评:给政府提供了控制媒体的理论把柄。称赞:新闻自由委员会的结论标志着“美国新闻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为美国新闻界找到了“一个良好、可行的框架”。影响:1956年传播学者施拉姆等人所撰传媒的四种理论出版后,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被认为是现代“报刊的社会责任理论”的奠基作。私有媒体不能真正实行自律,公众对此无能为力

9、,社会责任论者只能求助政府来管束和制约新闻媒介。它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缓和西方新闻媒介和公众、政府之间的矛盾,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新闻媒介和大众的对立。(4)苏联共产主义理论1、产生于前苏联,后被多国采用。列宁党的组织与党的出版物该理论认为,媒介的主要目的是为社会主义制度的成功和发展做贡献,特别要服从政党的专政;媒介受政府经济、政治行为及监督部门控制,归国家所有受严格控制,只作为国家发展的助手而存在。2、列宁党的组织与党的出版物1)列宁论述党的报刊工作和其他文字宣传工作的重要文献,约4000字写于1905年11月,发表于1905年11月13日新生活报第12号。2)强调社会民主主义出版物应当成为党的出

10、版物;列宁认为,党的报刊和其他文字宣传工作应当成为整个无产阶级事业的一部分,成为由整个工人阶级的整个觉悟的先锋队所开动的一部巨大的社会民主主义机器的“齿轮和螺丝钉”,成为社会民主工党有组织的、有计划的、统一的党的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党的报刊和其他出版物应当旗帜鲜明地宣传党的观点,为党的报刊撰稿的作者,特别是党员作者,应当同党的观点保持一致,绝不允许背离党的观点3、列宁提出了如下要求:1)党员作者一定要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党组织对违反组织原则、宣传反党观点的党员应采取组织措施,直至清除出党;2)确定党的观点和反党观点界限的依据,主要是党纲、党的策略决议和党章;3)报刊、出版社、发行所、书店、图书馆

11、等党的宣传机构,都必须接受党的监督,向党报告工作;4)有组织的工人阶级,应当密切关注、积极监督党的报刊工作和其他文字宣传工作。4、在施拉姆的眼中,苏维埃国家的大众传播媒介被描述为:大众传媒与组织传播媒介不可分割;大众传播媒介是作为国家和党的工具来使用的,并作为党实现统一的工具、发布“指示”的工具;它们几乎是专用于宣传和鼓动;传播者被强制性地要求承担严格的宣传责任;它们由国家经营和控制;传播者的自由和责任也不可分地连在一起。5、评价1)施拉姆所论述的苏共理论,为集权主义以及自由主义理论的集合体。由于当时处于冷战时期,因此书中对此部分颇有偏见,一般为后人所遗弃。施拉姆在这一理论的分析上则带有明显的

12、片面性、主观性和“冷战”色彩。2)麦奎尔(DMcQuail)认为:“毫不奇怪,该理论并不赞成自由表达,但它建议传媒在社会上和在世界上发挥积极作用,非常重视文化和资讯,重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任务。”一、参与性新闻 主要观点1、任何民众个人和社会群体都拥有知晓权、传播权、对媒介的接近和使用权、接受媒介服务权;2、媒介应主要为受众而非媒介组织、广告主、宣传家存在;3、社会各界都应有自己的媒介;4、小规模的、双向互动性的、参与性的媒介更合乎社会理想。 二、什么是新闻?(一)西方早期新闻学者的观点1、“新闻就是最近发生的、能引人兴趣的事实。能引起最大多数读者的最大兴趣的新闻就是好的新闻。”(布莱耶)2、“

13、新闻是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实的报道。”(约斯特)3、新闻就是能唤起读者、人民的关心,进而教诲他们,鼓舞他们并使之得到乐趣的一种对于人们活动的最适时的记录。(沃尔特威廉)4、“新闻是根据自己的使命对具有现实性的事实的报道和批判,是用最短时距的有规律的连续出现来进行广泛传播的经济范畴的东西。”(小野秀雄)(二)中国学者的界定三个代表性定义:1.中国新闻学产生之时所提出的第一个新闻定义:“新闻者,乃多数阅者所注意之最近事实也。”(徐宝璜:新闻学,1919年版。)2.中国共产党新闻思想中的第一个新闻定义,其时间是1942年,恰恰是党报体制和思想形成之时: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陆定一,我

14、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1942年)陆定一定义的影响大,仍是一个通用的概念。3.1949年后至“文革”前所提出的唯一新闻定义:“新闻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的事实。”(范长江:记者工作随想,60年代。)4、其他有影响力的学者:新闻是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传布。”(王中论新闻复旦大学新闻大学第1期)“新闻是报道或评述最新的重要事实以影响舆论的特殊手段。”(甘惜分,新闻理论基础,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20页。)界定:新闻是新近或正在发生(或发现)的事实的报道。三、倡导新闻1、倡导新闻是一种有意识地、透明地采取非客观观点的新闻类型,通常是为了某种社会或政治目的。因为它是真实的,它区别

15、于宣传。它也不同于媒体偏见和媒体的客观性失败的例子,因为偏见是有意的。2、一些倡导新闻的记者拒绝承认传统的客观性理想在实践中是可能的,无论是一般而言,还是由于广告中有公司赞助商的存在。一些人认为,公众利益最好由具有各种透明观点的多样化媒体机构来服务,或者倡导新闻与揭发丑闻者或告密者起到类似的作用。3、倡导新闻是一种有意识地、透明地采取非客观观点的新闻类型,通常是为了某种社会或政治目的。因为它是真实的,它区别于宣传。它也不同于媒体偏见和媒体的客观性失败的例子,因为偏见是有意的。四、宣传(一)特点1.说服性传播目的明确,说服受众,使之改变看法和行为2.多样性思想理论宣传,文艺宣传,广告宣传,标语宣

16、传。传播内容和形态的多样性3.倾向性宣传主体以不同方式表现其倾向和意见。摆事实,讲道理(二)新闻宣传的要求1.新闻宣传需恪守真实性原则;2.新闻宣传须用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说话”;3.新闻宣传的事实具有很强的时效性。(三)西方语境下的宣传概念1.宣传在西方的污名化一战后,宣传被视为:“不诚实的、操纵性的和洗脑的”。二战后,随着传播学的发展,宣传学开始隐身在传播学的卵翼之下。. “以宣传为目的传播,存在一种危险的道德悖论(目的使手段变得神圣)。” .宣传的“改头换面”政治动员、广告宣传、置入式行销、媒体顾问、新闻管理、公关、政府化妆师;(四)对外新闻宣传1、对外新闻宣传的地位对外新闻宣传是指通过

17、新闻媒体向国际社会传播有关中国的信息和中国对国际事务的认识、观点、态度。对外新闻宣传是对外宣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西强我弱”的国际舆论形势没有发生根本改变的情况下,我国对外新闻宣传在维护国家安全、提高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国国际形象与国际地位、改善国际舆论环境、增进与别国的相互了解等方面,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2、我国对外新闻宣传的基本任务(1)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主张(2)展示国家形象,提升国际地位(3)有针对性地开展国际舆论斗争(4)增进了解,消除误解五、舆论(一)舆论调查与民主治理统治治理;大政府、小社会小政府、大社会;公民社会的形成与国家治理模式的转型:1.舆论支持是

18、增强执政合法性的源泉;2.舆论是推动执政合理性的动力;3.舆论监督是推动执政阳光化的机制;4.舆论是检验执政效能的客观依据;(二)舆论、民意、舆情、大数据1、舆情2、网络舆情网络舆情是以网络为载体,以事件为核心,是广大网民情感、态度、意见、观点的表达,传播与互动,以及后续影响力的集合。 带有广大网民的主观性,未经媒体验证和包装,直接通过多种形式发布于互联网上。3、大数据时代的舆情监测与分析六、新闻价值定义1、定义: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在传播过程中所履行的能满足人们知晓、认识、教育、审美等诸种需要的功能。2、新闻价值的构成要素:(1)真实性; (2)时新性; (3)接近性; (4)重要性; (5)

19、趣味性;(6)显著性。七、后现代性(一)含义1、现代化在全球范围内的深入发展,在取得巨大的物质性成就的同时,现代性也面临着新的矛盾和挑战。2、全球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所导致的贫富差距扩大、生活的商品化问题;科学技术广泛应用所引发的生态风险问题等等。3、这些消极现象的不断扩展,使得对“现代性的承诺”的质疑、批判、反思,逐渐构成了所谓后现代主义思潮的主旋律。(二)三种后现代性1、否定性(解构性)的后现代性对现代性的基础进行彻底颠覆,对构成现代性的所有二元结构(诸如:主/客、真/假、本质/现象、事实/价值,等等)进行彻底消解。不存在“绝对的真理”、“普遍的规律”、“永恒的结构”等,因此,这种结构无论看上

20、去多么合理、多么复杂,实际上都是虚假的和无效的。不是经由现代性,而是只有通过瓦解现代性,才能实现自由和真正解放。2、建设性(建构性)的后现代性在批判和反思现代性的同时,重建超越现代性的价值观,以“无根基”的后现代性完全取代现代性。摆脱现代性普遍模式,通过建立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新型关系,才能真正达到目的。3、虚假(迪斯尼式)的后现代性 摧毁现代性的过程中种种理性和普遍性力量对人的控制与压抑,寻求思想和生活上的自由的最大化,最大限度地释放出被现代性所压抑的创造性。八、文化研究分类:主导新闻、精英新闻、大众新闻(1)主导新闻 我国传统硬新闻,以CCTV新闻联播及各省级卫视新闻联播为代表,其

21、内容和风格体现了权威性、严肃性、导向性,是“党和人民的喉舌”,是国家主导意识形态的传达平台,是党和政府的舆论主阵地,代表着电视新闻领域的主导文化。 以CCTV焦点访谈、新闻调查、对话、海峡两岸等为代表的节目以及大型活动报道,也是国家主导意识形态声音的传达,这些典型的硬新闻在权力阶层具有很高的影响力。(2)精英新闻这类新闻的主要受众具有较高受教育程度、视野比较开阔、对时政相当敏感,主要分布在社会中上层阶层和大学生群体。它不代表政府的声音,往往与主导意识形态不对立,只是相对独立,节目体现了知识分子的理性思考,强调新闻阐释的多元化。代表:凤凰卫视的新闻时事类节目,如主打台湾新闻评论的新闻骇客、解码陈

22、文茜,还有脱口秀栏目锵锵三人行、时事辩论会、一虎一席谈,围绕各种政治话题展开多元辩论,主持人多为专家、学者,言论立场较开放,且无虞被国际视为代表中国政府的立场。(3)大众新闻该类新闻的目标受众主要是中下阶层的普通市民。从中国电视新闻发展史来看,在20世纪的40余年时间间,走的是传统硬新闻路线,缺乏受众细分的意识,在定位上出现了结构性偏差,所有新闻节目都是一种视角、一种立场、一种叙述方式。到了20世纪末21世纪初,北京电视台第七日和南京零距离等新型新闻栏目的出现,中国电视新闻才真正成熟起来,回归大众媒体的本质。随着“民生新闻”浪潮的崛起,这个认识误区在21世纪初的新闻实践领域终于得到了矫正,并在

23、理论上觉醒。 第六讲 新闻传播制度与体制一、马克思主义新闻观1、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形成是一个与时俱进,不断充实、完善和创新、发展的过程。2、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对于新闻现象和新闻传播活动的总的看法。3、其核心是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及其党政党新闻事业的工作性质、工作原4、它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反应和体现。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简要发展历程1.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对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论述 主要理论观点和突出贡献是:集中阐述了党报的宣传、鼓动和组织作用,突出强调了其组织功能及作用;明确提出并系统论述了党报的党性原则,无产阶级报刊应该明确坚定地宣传党的纲领、

24、路线和方针,并强调了党对党报的领导和监督责任;深刻揭露了资产阶级新闻自由的实质,从阶级分析入手,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新闻自由观;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取得政权后,根据过渡时期的特点以及党的工作重心的实际适时提出了新的方针,初步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宣传的原则和方法。2、毛泽东和邓小平关于新闻宣传工作的主要思想强调新闻工作要坚持党性原则,提倡“要政治家办报”;报纸是指导工作教育群众的武器;注重调查研究,崇尚实事求是,提倡新闻工作者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倡导全党办报、群众办报,坚持新闻工作的群众路线;重视文风建设,反对党八股,提倡群众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进一步丰富了舆论监督,提出新闻批评要实行“开、

25、好、管”的方针,特别是要把握批评的方式和尺度。3、江泽民、胡锦涛关于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的重要指示他着眼于新闻媒体的政治属性,把新闻工作作为党的事业的重要部分来强调;着眼于新闻工作的重要作用,把新闻工作的性质、地位和作用联系起来阐述。从党的新闻事业是党的生命的一部分,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这样一个高度来强调新闻工作的地位和作用;阐述了舆论导向与党和人民利益的密切关系,指明了新闻宣传工作所肩负的“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光荣使命和艰巨任务;强调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对不适应新闻工作需要的观念、体制、机制、方法进行改革创新;为了适应新时期新闻舆论工作的需要,高标准地搞好新闻

26、队伍建设,提出打好五个根底。(五个根底,即理论路线根底、政策法律纪律根底、群众观点根底、知识根底、新闻业务根底。)三、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内涵1、喉舌观 党性观 真实观四效益观 自由观2、内涵坚持新闻宣传的党性原则,这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根本原则。坚持把正确舆论导向放在首位,这是新闻宣传最重要的责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为全党全国工作大局服务的方针,这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基本方针。坚持新闻的真实性原则,这是新闻改造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是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在新闻工作中的具体体现。坚持政治家办报,这是实现党对新闻工作领导的重要保证。坚持团结、稳定鼓励、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准确及时

27、地反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第7讲 新闻媒体规制1、 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第一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要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把体现党的主张与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与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把坚持正面宣传为主与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统一起来,发挥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第二条 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要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唱响主旋律,不断巩固和壮大积极健康向上的舆论。 第三条 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要把真实作为新闻的生命,坚持深入调查研究,报道做到真实、准确、全面、客观。 1.要通过合法途径和方式获取新闻素材,新闻采访要出示有效的新闻记者证。认真核实新闻信息

28、来源,确保新闻要素及情节准确; 2.报道新闻不夸大不缩小不歪曲事实,不摆布采访报道对象,禁止虚构或制造新闻。刊播新闻报道要署作者的真名; 3.摘转其他媒体的报道要把好事实关,不刊播违反科学和生活常识的内容; 4.刊播了失实报道要勇于承担责任,及时更正致歉,消除不良影响。第四条 发扬优良作风。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品德修养,提高综合素质,抵制不良风气,接受社会监督。 第四条 1、坚决反对和抵制各种有偿新闻和有偿不闻行为,不利用职业之便谋取不正当利益,不利用新闻报道发泄私愤,不以任何名义索取、接受采访报道对象或利害关系人的财物或其他利益,不向采访报道对象提出工作以外的要求;2、

29、严格执行新闻报道与经营活动分开的规定,不以新闻报道形式做任何广告性质的宣传,编辑记者不得从事创收等经营性活动。第五条 坚持改革创新。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手段,做到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第六条 遵纪守法。要增强法治观念,遵守宪法和法律法规,遵守党的新闻工作纪律,维护国家利益和安全,保守国家秘密。 1.严格遵守和正确宣传国家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维护国家主权和社会稳定; 2.维护采访报道对象的合法权益,尊重采访报道对象的正当要求,不揭个人隐私,不诽谤他人; 3.维护未成年人、妇女、老年人和残疾人等特殊人群的合法权益,注意保护其身心健康; 4.维护司法尊严,依法做好案件报道,不干预依法进行的司法审判活动,在法庭判决前不做定性、定罪的报道和评论; 5.涉外报道要遵守我国涉外法律、对外政策和我国加入的国际条约。第七条 促进国际新闻同行的交流与合作。要努力培养世界眼光和国际视野,积极搭建中国与世界交流沟通的桥梁。 1.在国际交往中维护祖国尊严和国家利益,维护中国新闻工作者的形象; 2.尊重各国主权、民族传统、宗教信仰和文化多样性,报道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优秀民族文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