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结合名师一号梳理生字词结合名师一号梳理生字词1预预习习引引导导介绍作者和创作背景介绍作者和创作背景2543听朗读录音听朗读录音结合注释翻译理解结合注释翻译理解小组合作选择其中一首朗诵小组合作选择其中一首朗诵古古诗诗十十九九首首 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是东汉末年文人五是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的选辑言诗的选辑,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的为南朝萧统从传世无名氏的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古诗中选录十九首编入文选文选而成而成,刘刘勰勰的称它为的称它为”五言之冠冕五言之冠冕”.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首深刻地再现了文人深刻地再现了文人在汉末战乱割据的大变革时期,追求的在汉末战乱割据的大变革时期,追求的幻灭与心灵的痛苦。幻灭
2、与心灵的痛苦。涉涉江江采采芙芙蓉蓉古古诗诗十十九九首首涉涉江江采采芙芙蓉蓉,兰兰泽泽多多芳芳草草。采采之之欲欲遗遗谁谁?所所思思在在远远道道。还还顾顾望望旧旧乡乡,长长路路漫漫浩浩浩浩。同同心心而而离离居居,忧忧伤伤以以终终老老。中国人民很早对于自然就有很深的爱好,对自然的爱与中国人民很早对于自然就有很深的爱好,对自然的爱与对人的爱往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对人的爱往往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古代人送给最亲爱的人的礼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的礼物往往不是什么金银珠宝,而是一株花或是一棵芳草,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送给远行的人,远行的人为了表示送别时总是折一枝柳条
3、送给远行的人,远行的人为了表示对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他。这种生对好朋友的思念,逢到驿使就托带一枝梅花给他。这种生活情调是简朴的,也是美好的。正如王维的活情调是简朴的,也是美好的。正如王维的相思相思所写:所写:“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采花折柳,这正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采花折柳,这正是古人传情达意的方式,一方面是传达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了对亲朋的关怀、思念等感情,另一方面又寄托了对亲朋的美好祝愿。的美好祝愿。1、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诗歌中的
4、抒情主人公表达感情的方式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其目的是什么?(方式是试图采摘芙蓉,目的是(方式是试图采摘芙蓉,目的是“遗遗”远方的远方的“同心同心”者)者)明确: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明确:这是环境描写,意在从侧面烘托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形象的雅洁和所表达感情的纯洁和美好。、三、四句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三、四句一问一答,在诗歌中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表达作用?、诗歌描写诗歌描写“多芳草多芳草”的的“兰泽兰泽”有什么有什么艺术作用?艺术作用?明确:明确: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这两句在结构上是暗转过渡,为表现主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现主
5、人公的情绪由欢欣洋溢转变为下面的黯然神伤作铺垫。然神伤作铺垫。、五、六句的、五、六句的“还顾还顾”、“漫浩漫浩浩浩”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具有怎样的表达作用?“还顾还顾”一词,动作性和画一词,动作性和画面感很强,可以清晰地表现了主面感很强,可以清晰地表现了主人公孤独、忧愁、怅惘的形象和人公孤独、忧愁、怅惘的形象和心情。心情。“漫浩浩漫浩浩”一词是写主人公一词是写主人公与环顾所见与环顾所见“旧乡旧乡”的距离,给的距离,给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这两人以路途绵延无尽的感觉。这两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个词含蓄地传达了主人公极度痛苦的心情。苦的心情。问题探究问题探究问题探究问题探究 关于关于涉江采
6、芙蓉涉江采芙蓉,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男性,是男性,“涉江涉江”者和者和“环顾环顾”者都是男子,也者都是男子,也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有人认为抒情主人公是女性,“涉江涉江”者是女子,者是女子,“还顾还顾”者则是者则是“所思所思”的男子。你怎么看?的男子。你怎么看?诗中的诗中的“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不正把游子对不正把游子对“旧乡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抒的望而难归之思,抒写得极为凄惋么?那么,开篇之写得极为凄惋么?那么,开篇之“涉江采芙涉江采芙蓉蓉”者,也当是离乡游子无疑了。不过,游者,也当是离乡游子无疑了。不过,游子之求宦京师,是在洛阳一带,又怎
7、么可能子之求宦京师,是在洛阳一带,又怎么可能去去“涉涉”南方之南方之“江江”采摘芙蓉?而且按江采摘芙蓉?而且按江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南民歌所常用的谐音双关手法,“芙蓉芙蓉”(荷花)往往以暗关着(荷花)往往以暗关着“夫容夫容”,明是女,明是女子思夫口吻,岂可径指其为子思夫口吻,岂可径指其为“游子游子”?连主?连主人公的身分都在两可之间人公的身分都在两可之间.内心痛苦、孤独、忧愁内心痛苦、孤独、忧愁,充满深深的离情别绪。充满深深的离情别绪。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中通过中通过“所思在远道所思在远道”“还顾还顾”“忧伤以终老忧伤以终老”这些关键词句这些关键词句,分析全诗表分析全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
8、怎样的思想情感达了抒情主人公怎样的思想情感?曹 操 据考证据考证,这首诗作于曹操晚年时代这首诗作于曹操晚年时代,大败大败赤壁之战前夕赤壁之战前夕,当年曹操已经当年曹操已经5353岁了岁了,年事渐年事渐高高,面对战乱连年面对战乱连年,统一中原的事业仍未完成统一中原的事业仍未完成的社会现实的社会现实,因而忧愁幽思因而忧愁幽思,苦闷煎熬苦闷煎熬.但他但他并不灰心并不灰心 ,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仍以统一天下为己任,决心广泛决心广泛廷揽人才廷揽人才,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招纳贤士致力于建功立业.你认为本诗的情感着眼点在哪一个关键字?你认为本诗的情感着眼点在哪一个关键字?忧忧v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诗人对
9、人生的思设问开头,破空而来,表达诗人对人生的思考。考。v运用运用“朝露朝露”为喻,表达对人生苦短的感叹。为喻,表达对人生苦短的感叹。v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以造酒的杜康代酒,形象突出,引人联想。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v补充:不直接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补充:不直接说某人或某事物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叫借代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叫借代,它重在事物的相关它重在事物的相关性。作用:性。作用: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
10、到形象突出,特点可以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青青子衿,悠悠我心。但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v运用典故运用典故v语语出出诗诗经经.郑郑风风.子子衿衿,原原文文为为:“青青青青子子衿衿,悠悠悠悠我我心心”这这原原是是一一首首情情诗诗,诗诗句句的的大大意意:情人青色的衣衿情人青色的衣衿,令我情思悠长令我情思悠长.v“呦呦呦呦鹿鹿鸣鸣,食食野野之之苹苹。我我有有嘉嘉宾宾,鼓鼓瑟瑟吹吹笙笙。”原原是是周周代代宴宴请请宾宾客客的的诗诗句句。写
11、写求求贤贤既既得得,故故尽尽礼礼娱娱宾宾。这这里里用用以以表表达达对对贤贤才才的的礼遇。礼遇。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不可断绝。越陌度阡,枉用相存。v比喻比喻v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将贤才喻为明月,恰如其分地表达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渴望贤才来归的心意。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山不厌高,海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心。v以以“乌乌鹊鹊”无无枝枝可可依依类类比比在在三三国国鼎鼎立立的的局局面面下下,有有些些人人才才犹犹豫豫不不决决,
12、彷彷徨徨不知何去何从。表达出对人才的渴望。不知何去何从。表达出对人才的渴望。v后后四四句句用用典典说说明明自自己己渴渴望望多多纳纳贤贤才才,殷殷勤勤地地接接待待贤贤才才。表表达达作作者者胸胸怀怀大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志,一统天下的愿望。小结小结小结小结 v全诗着眼点全诗着眼点v全诗落脚点全诗落脚点v作者从人生的感慨过渡到政治理作者从人生的感慨过渡到政治理想,心境由狭变阔,情绪由低沉到想,心境由狭变阔,情绪由低沉到高昂,因此从全诗高度来看,这也高昂,因此从全诗高度来看,这也是一种先抑后扬的写法。是一种先抑后扬的写法。忧忧(功业、人才功业、人才)志志(一统天下一统天下)归园田居陶渊明作者作者 陶
13、渊明,东晋时期文学家。名潜,陶渊明,东晋时期文学家。名潜,字元亮字元亮,号五柳先生。陶渊明出身号五柳先生。陶渊明出身于没落的仕宦家庭。由于儒道思想于没落的仕宦家庭。由于儒道思想的矛盾性,时官时隐,举棋不定。的矛盾性,时官时隐,举棋不定。41 41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岁以后,陶渊明因时局动荡,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仕途险恶,以及官场政治腐败,门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阀制度森严,而对现实极端不满,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毅然辞官归隐,与官场彻底决裂,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他是田园诗的开创者他是田园诗的开创者,还有饮酒诗,还有饮酒诗,咏怀
14、诗。咏怀诗。了解几个问题了解几个问题了解几个问题了解几个问题 v1 1、从何而归;、从何而归;v2 2、为何而归;、为何而归;v3 3、归向何处;、归向何处;v4 4、归去如何。、归去如何。陶渊明陶渊明v1 1、从何而归?、从何而归?明确:官场。明确:官场。诗人将官场说成诗人将官场说成“尘网尘网”、“樊笼樊笼”。v2 2、为何而归?、为何而归?(1 1)本性爱山川田园生活。)本性爱山川田园生活。(2 2)由于官场的黑暗,无自由,无法实现抱负,)由于官场的黑暗,无自由,无法实现抱负,作者归隐田园为独善其身。作者归隐田园为独善其身。提示提示:从作者自身和官场两个角度分析从作者自身和官场两个角度分析
15、思思考考:如如何何理理解解“羁羁鸟鸟恋恋旧旧林林,池池鱼鱼思思故故渊。渊。”?明明确确:“羁羁鸟鸟”是是笼笼中中的的鸟鸟;“池池鱼鱼”是是池池塘塘中中的的鱼鱼。这这二二者者的的特特点点是是失失去去自自由由,失失去去最最适适合合它它们们生生活活的的环环境境,只会觉得痛苦。只会觉得痛苦。也也暗暗示示作作者者在在官官场场就就如如同同“羁羁鸟鸟”、“池池鱼鱼”一一般般,失失去去自自由由。说说明明作作者者身身在在官官场场而而心心系系田田园园的的心心情情,以以唤唤起起人们对自由的向往。人们对自由的向往。v3 3、归向何处?、归向何处?明确:园田。明确:园田。讨论讨论:回答回答1 1、归园田居归园田居(其一
16、其一)里描写了农村生活的诗句是哪些里描写了农村生活的诗句是哪些?描写了哪些景象描写了哪些景象?2 2、上一句中、上一句中“荫荫”、“罗罗”两个动词用得好在哪两个动词用得好在哪?3 3、为什么这些很普通、很常见的景象在作者笔下却显得美、为什么这些很普通、很常见的景象在作者笔下却显得美?诗人厌恶官场,对田园生活更诗人厌恶官场,对田园生活更增添了感情,从描写中可以感增添了感情,从描写中可以感觉诗人的内心闲适、自在、喜觉诗人的内心闲适、自在、喜悦,在这样的心情下写入平常悦,在这样的心情下写入平常的农村景物,融情入景,便和的农村景物,融情入景,便和他的感情交融,创造了一个情他的感情交融,创造了一个情景交
17、融的自在闲适的诗的意境。景交融的自在闲适的诗的意境。v4 4、归去后生活如何、归去后生活如何,作者心情如何?作者心情如何?明明确确:“户户庭庭无无尘尘杂杂,虚虚室室有有余余闲闲。”作作者者是是在在写写自自己己宁宁静静、闲闲适适的的生生活活状状态态,和和 那那 种种 轻轻 松松、平平 和和、喜喜 悦悦 之之 情情。高考考点高考考点山水田园诗歌课堂训练山水田园诗歌课堂训练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所谓的山水诗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观为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主要描写对象的诗歌;所谓的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所谓的田园诗是指歌咏田园生活的诗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牧人、渔歌,大多以农村的景物和农民
18、、牧人、渔父等的劳动为题材。父等的劳动为题材。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山水田园诗属于写景诗的范畴,这类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诗歌的主要特点就是“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景语皆情语”,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亦即作者笔下的山水自然景物都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情感,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作者的主观情感,或者借景抒情,或者情景交融。景交融。晋代的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晋代的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山,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酬张少府酬张少府 王维王维 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晚年惟好静,
19、万事不关心。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注释:注释:吹解带:吹着诗人宽衣解带时的闲散心情。吹解带:吹着诗人宽衣解带时的闲散心情。长策:高见。长策:高见。空:徒,白白地。空:徒,白白地。旧林:故居。旧林:故居。“君问君问”两句:这是劝张少府达观,不因穷通而有得失之患。两句:这是劝张少府达观,不因穷通而有得失之患。(1 1)王王维维的的诗诗中中很很善善于于用用“空空”字字,如如“空空山山新新雨雨后后”(山山居居秋秋暝暝)、“空空堂堂欲欲二二更更”(秋秋夜夜独独坐坐)等等,请请对对“空
20、空知知返旧林返旧林”中的中的“空空”作简要分析。作简要分析。(2 2)颈颈联联抓抓住住两两个个典典型型细细节节,展展现现了了一一幅幅怎怎样样的的画画面面?表表达达了了怎样的生活追求和情趣?怎样的生活追求和情趣?课堂堂练习鉴赏山水田园山水田园诗(1)“空空”:徒徒然然。晚晚年年的的王王维面面对日日趋黑黑暗暗的的政政治治局局面面,他他不不愿愿同同流流合合污而而又又无无能能为力力,理理想想破破灭只只好好归隐,“空空”深深刻刻反反映映了了作作者者思思想想上上的的矛矛盾盾与与苦苦闷及及内心深内心深处的的隐痛与感慨。痛与感慨。(2)颈联展展现了了一一幅幅鲜明明生生动的的形形象象画画面面:作作者者迎迎着着松松林林吹吹来来的的清清风解解襟襟敞敞怀,在在山山间明明月月的的伴伴照照下下独独坐坐弹琴琴。“松松风”“山山月月”均均有有高高洁之之意意,这幅幅画画面面表表现了了作作者者对自自由由自自在在、舒舒心心惬意意的的隐逸逸生生活活的的追追求求和和闲适的生活情趣适的生活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