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水稻霜霉病时间:2010-12-08 12:51来源:未知 作者:admin点击:225次rosea秧田后期开始表现症状,分窠盛期症状明显。叶片淡绿,呈班驳花叶,斑点黄白色,圆形或 椭圆形,排列不规则。病株心叶常黄色卷曲或捻转,不易抽出,下部叶片逐渐枯死。受害叶 鞘略呈膨松,表现有不规则的波纹,有时产生皱褶或扭曲,所有分窠均感病,为系统侵染。水稻霜霉病图片发病症状水稻霜霉病又称黄化萎缩病,受害病株不能结实或抽畸形穗,产量损失很大。在秧田 后期和本田前期发病严重。危害水稻、麦类、玉米等。全国各地均有发生。秧田后期开始表现症状,分蕤盛期症状明显。叶片淡绿,呈班驳花叶,斑点黄白色,圆形或椭圆形,排列
2、不规则。病株心叶常黄色卷曲或捻转,不易抽出,下部叶片逐渐枯死。受害叶鞘略呈膨松,表现有不规则的波纹,有时产生皱褶或扭曲,所有分孽均感病,为系 统侵染。病株不能孕穗,轻病株即使孕穗,也不能正常抽出,常包裹于剑叶鞘中,或从叶 鞘侧面拱山,成拳曲状,抽出的穗小、扭曲畸形,不结实。孕穗后病株短缩更为明显,株 高不及健株的1/2,叶片短宽肥厚。发病特点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原菌为鞭毛菌亚们真菌大抱指疫霉水稻变种(Sclerophthora macrospora)o病原菌在禾本科植物上越冬,春天借水流动传播,侵入水稻叶片。早稻播种 季节,如遇低温货连续阴雨,大田病株多从秧田传入。秧田水淹、暴雨或连续阴雨发
3、病最 为严重,低温有利于发病。在秧田后期和本田前期发病重。病害治疗方法种子处理:以0.1%硫酸铜浸稻种6-8小时,保护稻种发芽时不受病原菌侵入农业防治:选用地势较高田块做秧田,建好排水沟。在水稻生长期间,避免秧田及 本田灌溉深水或淹水传病,发现病株即时拔除,集中作堆肥或烧毁,控制蔓延。药剂防治:播种后秧田按每平方米用硫酸铜1克的稀释液浇施于土面。淹水田在排 水后立即喷洒1:1:240倍式波尔多液。发病初期可选喷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 倍液,90%霜疫净可湿性粉剂400倍液,80%霜胭氨.代森镒可湿性粉剂700倍液,64%杀毒 机可湿性粉剂600倍液,58%甲霜灵.镒锌或70%乙
4、磷.镒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和72.2%霜霉 威(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水稻叶鞘网斑病时间:2010-12-08 12:49来源:未知 作者:admin点击:123次 主要危害叶鞘和叶片。水面上的叶鞘先发病,初现湿润状黑色小病斑,逐渐扩展成长为2-3 厘米的椭圆形或纺锤形病斑,其上布满褐色至黑褐色网纹,叶鞘内常有灰白色颗粒状石灰质 小菌核,一般不软腐。叶片发病时叶尖先黄化,后沿叶脉两侧向下扩展,病鞘内侧组织常有水稻叶鞘网斑病图片发病症状主要危害叶鞘和叶片。水面上的叶鞘先发病,初现湿润状黑色小病斑,逐渐扩展成长为 2-3厘米的椭圆形或纺锤形病斑,其上布满褐色至黑褐色网纹,叶鞘内常有灰白色颗粒状
5、石灰 质小菌核,一般不软腐。叶片发病时叶尖先黄化,后沿叶脉两侧向下扩展,病鞘内侧组织常 有白色菌丝及石灰质颗粒状小菌核,表面生白霉,后病叶从叶尖向下逐渐褪黄。发病特点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真菌柱枝双抱霉(Cylindrocladium scoparium)o传播途径尚不清楚。在水稻分窠盛期至拔节期前后盛发,排水不良及长期灌深 水的田块发病重,6月份发病最多,多雨、低温、日照少利其发生。品种间抗病性差异明显,糯稻较抗病。病害治疗方法发病地区要注意选用抗病良种。加强肥水管理,及时排水晒田,病草要及时处理好,防 止该病传播蔓延。水稻叶黑肿病时间2010-12-08 12:46来源:未
6、知作者:admin点击:148次发病叶片两面均有病斑,初为散生或群生的小褐色斑点,沿叶脉呈段续的线状,后稍隆起变 成黑色,隆起病斑四周变为黄色,重病叶病斑满布,叶片提早枯黄,叶尖破裂成丝状。水稻叶黑肿病图片发病症状水稻叶黑肿病又称水稻叶黑粉病。我国中部、南部稻区普遍发生,北方稻区较少。发病叶片两面均有病斑,初为散生或群生的小褐色斑点,沿叶脉呈段续的线状,后稍隆 起变成黑色,隆起病斑四周变为黄色,重病叶病斑满布,叶片提早枯黄,叶尖破裂成丝状。发病特点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真菌稻叶黑粉菌(Entyloma oryzae)o病原菌 以冬抱子在病残体或病稻草上越冬,次年夏季萌发,借风雨
7、传播侵入叶片。土壤贫瘠的缺肥 田,尤其是缺磷、钾肥田块发病严重。田边、路旁或营养不良的植株基部叶片易发病,早熟 品种较晚熟品种发病重,杂交稻进入分薨盛期即开始发病,个别地块发生很重。病害治疗方法重病区提倡选用抗病品种。病稻草要及早作堆肥处理,待充分腐熟后再施入田间,采用 配方施肥技术,合理施肥,防止后期早衰。水稻颖枯病时间:2010-12-08 12:44来源沫知作者:admin点击:184次1 俭巴 发病稻粒初在尖端或侧面生褐色椭圆形小斑点,边缘不清晰,后渐扩展到稻粒的大半部分或 全部,同时病斑中部色泽开始变浅,最后呈灰白色,上生许多黑色小点。稻穗于开花及乳熟 初期受害的,往往造成花器干枯和
8、枇谷现象;于乳熟后期受害的,会引起米粒变小,米质下水稻颖枯病图片发病症状水稻颖枯病又称稻谷枯病,造成10%左右的减产。发病稻粒初在尖端或侧面生褐色椭圆形小斑点,边缘不清晰,后渐扩展到稻粒的大半部 分或全部,同时病斑中部色泽开始变浅,最后呈灰白色,上生许多黑色小点。稻穗于开花及 乳熟初期受害的,往往造成花器干枯和枇谷现象;于乳熟后期受害的,会引起米粒变小,米 质下降;在接近成熟时受害的,仅在稻粒上略显变色或呈褐色小点,对产量影响不大。发病特点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真菌谷枯叶点霉(Phyllostictaglumarum)。病 原菌在稻谷上越冬,在田间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水稻抽
9、穗后侵害花器或幼颖,以出现 穗后15-20天最盛。开花前后如遇暴风雨,稻穗可互相摩擦,稻粒易受伤,利于病原菌从伤口 侵入。病害治疗方法种子处理:播种前种子要进行消毒。用2%的福尔马林浸种2-3小时,用1%的硫酸铜浸 种1-2小时。农业防治:选用无病种子,不用带病稻谷作种子;可用56C温肠浸种5分钟进行稻种 消毒。带病枇谷用于高温讴制堆肥。合理施肥,采用配方施肥技术,改造冷水田。药剂防治:在始穗到齐穗期各喷1次,重病区在乳熟到蜡熟期在喷1次。恶哇菌酮、喀 菌酯、羟菌哇,均可用于防治水稻颖枯病。羟菌哇既可茎叶处理又可做种子处理又可做种子 处理,茎叶处理有效成分为每667平方米2-4克,持效期5-6
10、周;种子处理有效成分为每100千 克种子用2.5-75克。水稻叶尖枯病 时间:2010-12-08 12:41来源:未知 作者:admin点击:123次rosea主要危害叶片,病害开始发生在叶尖或叶缘,然后沿叶缘或中部向下扩展,形成条斑;病斑 初墨绿色,渐变灰褐色,最后枯白;病健交界出有褐色条纹,病部易纵裂破碎,严重时可致 叶片枯死。危害稻谷时,颖壳上形成边缘深褐色斑点后,中央呈灰褐色病斑,病谷枇瘦。水稻叶尖枯病图片发病症状主要危害叶片,病害开始发生在叶尖或叶缘,然后沿叶缘或中部向下扩展,形成条斑;病斑初墨绿色,渐变灰褐色,最后枯白;病健交界出有褐色条纹,病部易纵裂破碎,严重时 可致叶片枯死。
11、危害稻谷时,颖壳上形成边缘深褐色斑点后,中央呈灰褐色病斑,病谷枇瘦。发病特点该病是山真菌引起的,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真菌稻生茎点霉(Phoma pryzicola)o病原菌 在病叶和病颖壳内越冬,遇适宜条件萌发并借风雨传播至水稻叶片上,经伤口侵入。暴风雨 后,稻叶造成大量伤口,病害易大发生。施氮过多、过迟发病重。水稻分窠后期不及时晒田,积水多,田间密度大,发病重。发病适温25-28。在拔节至孕穗期形成明显发病中心,灌浆 初期出现第2个发病高峰。病害治疗方法种子处理:用50%多菌灵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250-500倍液浸种24-28小时,或 40%禾枯灵可湿性超微粉250倍液浸种24小时。
12、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粳稻较种稻抗病,种稻中的扬稻3号、协优136较抗病。施 足有机肥,增施磷、钾肥和硅肥。分孽后期要适时一、适度晒田,生长后期干干湿湿。栽培不 可过密,降低田间湿度。药剂防治:在水稻孕穗至抽穗扬花期,发现中心病株后,每667平方米用40%多菌胶悬剂40毫升,或40%禾枯灵可湿性粉剂60-75克,加水60升喷雾。每667平方米用25%消菌灵可湿性粉剂40克加水50千克,或15%消菌灵200克加水75千 克喷于稻株中下部。40%百菌灵可湿性粉剂于水稻破口抽穗期施药1次,每667平方米用量100克。水稻玄形病时间:2010-12-08 12:37来源:未知 作者:admin点击:
13、87次驾即 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真菌稻格氏(Gelachiaoryzae)。釉稻发病最重,粳稻次之,糯稻发病最轻。病原菌在稻谷和稻草上越冬,病种子播种后引起芽鞘腐烂,叶上 病部产生分生抱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水稻云形病图片发病症状士要危害叶片高海拔山区发病,从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后逐渐向上部叶片蔓延。先从叶尖或叶缘开 始产生水渍状小斑,后迅速向叶基部或内侧以波浪状扩大,病斑中心逐渐变成灰褐色,外缘 灰绿色,与健部分界不明显。后期病斑上有许多明显的深褐色波浪形云纹线条,潮湿、阴雨 时,叶片很快呈水渍状腐烂,遇天气干燥,病斑停止发展时,常变为灰褐色,病健分界很明 显。后期病斑的叶
14、尖部生有许多褐色小点。大风袭击地区,叶片上先出现许多暗褐色小点,后扩展为长椭圆形病斑,对光观察病 斑周围有较宽的黄色晕圈,病健界限不明。无轮文,后期病斑中央淡褐色到枯白,周围褐色,外围有黄色晕圈。稻粒后还,出现边缘不明显的褐斑,少数整粒褐变。发病特点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真菌稻格氏(Gelachia oryzae)。种稻发病最 重,粳稻次之,糯稻发病最轻。病原菌在稻谷和稻草上越冬,病种子播种后引起芽鞘腐烂,叶上病部产生分生抱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病原菌喜低温、高湿环境,水稻分孽末期开始侵害,孕穗期病害上升,开花灌浆期病情激增。病斑上产生的分生抱子可再次侵染发病。地势低洼、排水
15、不良、氮肥过多、稻株徒长是诱发 因素。连绵阴雨,相对湿度达98%以上,气温19-25。是病害流行条件。扬花灌浆期易发病且 病情较重。病害治疗方法农业防治:避免在病田留种,播种前种子消毒,合理施肥,不偏施氮肥,增施磷、钾 肥,浅水灌溉,适时搁田,后期干干湿湿,湿润灌溉。药剂防治:水稻破口期至齐穗期每667平方米喷施20%撒播哇酮乳油7.5-10克。发病初 期每667平方米用40%克瘟散乳汕50-75毫升,或40%禾枯灵可湿性粉剂60-70克,或50%甲基 托布津可湿性粉剂75克,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克,加水喷雾施药。水稻烂秧时间:201。12-08 12:35来源:未知作者:admin
16、点击:83次烂秧为烂种、烂芽和死苗的统称,一种是由胜利因素引起的,另一种是由真菌引起的传染性 烂秧。水稻烂秧病图片发病症状烂秧为烂种、烂芽和死苗的统称,一种是由胜利因素引起的,另一种是由真菌引起的传 染性烂秧。生理性烂秧:播种后种子不发芽而逐渐发黑腐烂,即烂终;根以前,幼芽跷脚,黑头 黑根,以至腐烂死亡,即烂芽。幼苗在2-3叶期死亡,即死苗。传染性烂秧青枯型死苗,病株最初叶尖停止吐水,继而心叶突然萎蕉,卷成筒状,随后下部叶片 很快矢水萎蕉卷筒,直至全株呈污绿色而枯死;病株根系呈暗色,根毛稀少。黄枯型死苗,从下部叶片开始,山叶尖向叶基逐渐变黄,向上部叶片蔓延至心叶,最 后植株基部变褐软化,直至全
17、株呈黄褐色而枯死;病株根系呈暗色,根毛稀少,根易拔起。发病特点生理性烂秧:山环境条件不适而导致生理失调引起。传染性烂秧:由真菌引起的,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真菌中的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尖抱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稻德 氏霉(Drechslera oryzae)引起水稻立枯病。另一类是鞭毛菌亚门真菌中的层出绵霉和绵腐(Achlya prolifera)、稻腐霉(Pythium oryzae)o引起水稻烂秋造成立枯和绵腐的病原菌,均 属土壤真菌。能在土壤中长期营腐生生活。镰刀菌在多种寄主的残体
18、上或土壤中越冬,借气 流传播。丝核菌在寄主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靠菌丝在幼苗间蔓延传播。腐霉菌在土壤普遍 存在,借水流传播。不良的外界条件常能诱发病原菌侵染,发生传染性死苗类烂秧。如2-3叶期遇低温阴雨,秧苗活力削弱,多种病原菌会乘机侵害根系,影响根系的吸收能力;在冷后暴青,温差过大 时,病苗又迅速发生水分供不应求,从而呈急性青枯;如果较长时间持续低温则病苗会出现 营养物质供不应求,使叶片逐渐褪绿而呈慢性的黄枯。传染性烂秧开始时零星发生,以后迅 速向四周蔓延,严重时出现整片稻秧死亡。病害治疗方法农业防治:秧田选择在肥力中等、避风向阳、排灌方便、地势较高的地方。芽期保持 畦面湿润,不能过早上水。在
19、有暴风雨、冰雹或霜冻时,短时间灌水护芽。从1叶1心起可适 当建立水层,至2-3叶期,可相应加深水层,但不可淹顶。采用旱育秧稀植、薄膜覆盖、温室 蒸汽育秧能减少烂秧。浸种要透,以胚部膨大突起,谷壳呈半透明状,达过谷壳隐约可见月 夏白和胚为准,但不能浸种过长。药剂防治:旱育秧、水育秧和塑料软盘育秧,播种后每平方米用绿亨1号1-1.5克,绿亨 1号0.5克加绿亨2号3-4克,与过筛的湿润细土 10-20千克充分掺匀,均匀撒于播种后的秧田或 育秧上作盖土。水稻秧苗1叶1心期,每盘用15%立枯灵液剂0.9克加水1升喷洒。苗床土壤消毒,用3.2%恶甲水剂(育苗灵)300倍液喷洒,用广灭灵水剂100-200
20、毫升/千克,浸种24-48小时或于1叶1 心期喷洒500-1000倍液。对山绵腐病及水生藻为主引起的烂秋,发现中心病株后,首选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或65%敌克松可湿性粉剂700倍液。对立枯菌、绵腐菌混合 侵染引起的烂秧,首选40%灭枯散可湿性粉剂(40%甲敌粉),100克可防治40平方米或240个 秧盘,预防时可在播种前拌入床土,也可在稻苗的1叶1心期喷洒。治疗时,可在发病初期喷 洒,先用少量清水把药剂和成糊状,再全部溶入110千克水中,用喷洒壶即可。水稻细菌性褐斑病时间:201。12-08 12:32来源:未知作者:admin点击:158次rosea水稻细菌性褐斑又称
21、细菌性鞘腐病,是山假单胞秆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病害。危害水稻、小 麦、高粱等禾本科作物。我国主要发生在东北稻区,浙江也曾有发生。水稻细菌性褐斑病图片发病症状水稻细菌性褐斑又称细菌性鞘腐病,是由假单胞秆菌引起的一种细菌性病害。危害水稻、小麦、高粱等禾本科作物。我国主要发生在东北稻区,浙江也曾有发生。叶片病斑初为褐色水渍状小斑点,后逐渐扩大呈纺锤形、长椭圆形或不规则形条斑,赤 褐色,大小1-5毫米,边缘有水渍状黄色晕纹,后期病斑的中心变灰褐色,组织坏死,但不穿 孔。病斑常融合形成大条斑,使叶片局部坏死。病斑可在叶面任何部位发生,有时沿叶缘蔓 延成红褐色大小不等的长条斑,不产生菌脓。受害叶鞘多发生在荐
22、叶鞘上,初生赤色短条状,后融合成不规则形大斑,病斑中心组织也变灰褐色坏死。剥开叶鞘茎上有黑褐色条斑。抽穗 前剑叶叶鞘发病严重,往往抽不出穗。已抽出穗受害部多在新抽穗的颖壳上,初为近圆形褐 色小斑点,严重的不但整个颖壳变褐色,有的还可深入到米粒上。发病特点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原菌为丁香假单胞菌丁香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syringae)o病原菌在种子上和病组织中越冬,成为次年侵染源。病原菌主要通过伤口侵入 机体,也可通过水孔、气孔侵入。病原菌可在水中存活20-30天,并可以随水流传播。台风暴 雨常促成病害蔓延,低温可加重危害。土壤酸性、偏施氮肥都有利于发病。
23、病害治疗方法检疫:加强检疫,防止病种调入和调出。农业防治:选用抗病良种,栽培上注意清除田边杂草,严防病田水串流,要求浅水灌 溉,合理施肥等。药剂防治:老病区在台风暴雨来临前或过境后,对病田或感病品种立即全面喷药1次,特别是洪涝淹水的田块。用药次数根据病情发展情况和气候条件决定,一般间隔7-10天喷1次,发病早的喷2次,发病迟的喷1次。每667平方米涌0%叶情双可湿性粉剂100克,70%叶枯净(又 称杀枯净)胶悬齐!J100-150克,或25%叶枯宁可湿性粉齐(J100克,或10%氯霉素可湿性粉齐(J100 克,或50%代森钱100克000(抽穗后不能用),或25%消菌灵可湿性粉剂40克,或15
24、%消菌灵 200克,以上药剂加水50升喷雾。水稻黄叶病时间:201。12-08 12:29来源:未知作者:admin点击:113次苗期发病以顶叶及下一叶为主,先在叶尖出现淡黄色褪绿斑,渐向基部发展,形成叶肉黄化、叶脉深绿的班驳花叶或条纹状花叶,以后全叶变黄,向上纵卷,枯萎下垂。植株矮缩,不分 票,根系短小。水稻黄叶病图片发病症状水稻黄叶病又称水稻黄矮病、黄条花叶病、黄化病。我国南方稻区均有发生。苗期发病以顶叶及下一叶为主,先在叶尖出现淡黄色褪绿斑,渐向基部发展,形成叶肉 黄化、叶脉深绿的班驳花叶或条纹状花叶,以后全叶变黄,向上纵卷,枯萎下垂。植株矮缩,不分窠,根系短小。分窠后发病的不能正常抽穗
25、结实。拔节后发病抽穗迟,穗行小,结实差。矮秆种稻上多为金黄色,粉稻上色泽黄花叶不明显,糯稻上色泽灰黄色或淡黄。发病特点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原体为水稻黄叶病毒或暂黄病毒(Rice transitory yellowing virus 简称RTYV)。黄叶病由黑尾叶蝉、二点黑尾叶蝉、二条黑尾叶蝉传播,成为初侵染源。收获 后叶蝉迁飞至二季稻上传毒,二季稻收获后,病毒又随介体寄主上越冬。釉稻较粳、糯稻发 病轻,并以杂交稻耐病性最好。夏季少雨、干旱,促进叶蝉繁殖,有利于活动取食,还缩短 了循回期和潜育期,有利于病害流行。病害治疗方法尽可能种植熟期相近的品种,减少传病媒介迁移传病。早稻要种植抗病品种。在
26、越冬代 叶蝉迁移期和稻田1代若虫盛孵期进行防治。双季稻区在早稻大量收割期至叶蝉迁飞高峰前后 防治。水稻稻粒黑粉病时间:2010-12-08 12:23来源:未知 作者:admin点击:98次 稻粒黑粉病又称墨黑穗病、黑穗病,俗称乌谷、黑粉谷,是水稻主要病害。一般穗发病率 70%-80%,损失率达10%-20%。病率黑粉粘在未发病种子谷壳表面,致使谷壳颜色发暗,影响销 售。我国福建、广东、云南、贵州、江西、江苏、浙江、湖南、四川和安徽等省均有发生。水稻稻粒黑粉病病穗发病症状稻粒黑粉病又称墨黑穗病、黑穗病,俗称乌谷、黑粉谷,是水稻主要病害。一般穗发病率 70%-80%,损失率达10%-20%。病率
27、黑粉粘在未发病种子谷壳表面,致使谷壳颜色发暗,影响销 售。我国福建、广东、云南、贵州、江西、江苏、浙江、湖南、四川和安徽等省均有发生。主要危害稻粒,症状有3种类型稻粒色泽正常,颖间自然开裂,露出黑色粒状物,手压质轻,如遇阴雨湿度大病粒破裂,散 出黑色粉状的厚垣抱子。稻粒色泽正常,外颖背线近护颖处开裂,现出红色或白色舌状物,颖壳黏附黑色粉末。稻粒色泽暗绿,外观似青枇粒,不开裂,手捏有松软感,浸泡清水中变黑色。发病特点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原菌为担子菌亚门真菌狼尾草腥黑粉(Tilletia barclayana)。病原 菌在土壤中,种子内外和畜禽粪便中越冬,为主要侵染源。病原菌萌发要求温度30-3
28、4。以 24-32最为适宜,相对湿度为90%以上。生产上水稻抽穗扬花期遇到多雨和露水大时发病重。氮肥追肥过迟,施用量偏大,氮、磷、钾比例失调,茎秆柔嫩,群体抗性差,无效分孽多,通风透光 不良,栽培密度过大,不及时烤田等发病较重。柱头外露率高,易感染稻粒黑粉病。病害治疗方法种子处理:用重力式精选机选种,可去除95%以上的黑粉病粒;再用7%盐水选种,可 将病粒全部清除;选种后再用40%多菌灵800倍液浸种24小时,可杀死潜伏在种子上的黑粉菌。经选过的种子用300-500倍强氯精浸种12小时,或用50多菌灵800倍液浸种12小时,或用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或1%石灰水浸种24小时,或用2%福尔马
29、林浸种3小时。检疫:严禁从病区引种,检查可疑种子。农业防治:选用抗病品种,如D优68、株两优173。实行水、旱轮作可消灭土壤病原 菌。应注意氮、磷、钾肥。施肥要早,适时晒田,后期干湿交替。合理使用激素,提早母本 花时,可减少病原菌侵染。药剂防治:制种田抽穗中期和齐穗期用灭黑灵各防治一次,或用抗黑95在初花期、盛 花期用2次;齐穗期喷施稻瘟灵和三哇酮或灭黑1号防治稻瘟病和稻粒黑粉病。在盛花期喷施 克黑净,对防治稻粒黑粉病也有良好效果。在幼穗分化期、破口期和齐穗期各防治1次,每次 用三哇粉剂100克加水50千克进行防治,在齐穗期防治要求在下午6:00以后进行。水稻菌核秆腐病时间:2010-12-0
30、8 12:19来源:未知 作者:admin点击:187次rosea水稻菌核秆腐病包括小球菌核病、小黑菌核病、球状菌核病。我国各稻区均有发生。小 球菌核病和小黑菌核侵害稻株,茎秆腔内充满灰白色菌丝和黑褐色小菌核。侵染穗颈,引起 穗枯。小球菌核病和小黑菌核病,侵害稻株下部叶鞘,初在近水面叶鞘上生褐色小斑,水稻菌核秆腐病图片发病症状水稻菌核秆腐病包括小球菌核病、小黑菌核病、球状菌核病。我国各稻区均有发生。小球菌核病和小黑菌核侵害稻株,茎秆腔内充满灰白色菌丝和黑褐色小菌核。侵染穗 颈,引起穗枯。小球菌核病和小黑菌核病,侵害稻株下部叶鞘,初在近水面叶鞘上生褐色小 斑,后扩展为黑色纵向坏死线及黑色大斑,上
31、生稀薄浅灰色霉层,病鞘内常有菌丝块。小黑 菌核病不形成菌丝块,黑线也较浅。病斑继续扩展使茎基成段变黑软腐,病部呈灰白色或红 褐色而腐朽。褐色菌核病危害,茎部受害后变枯,常不倒,后期茎秆腔内形成褐色小菌核。褐色菌 核病在叶鞘上形成椭圆形病斑,边缘褐色,中央灰褐,病斑常汇合呈云纹状大斑,浸水病斑 呈污绿色。球状菌核病使叶鞘变黄枯死,不形成明显病斑,后期在叶鞘组织内形成球形黑色小菌 核。球状菌核病在孕穗时发病致幼穗不能抽出。灰色菌核病叶鞘受害形成淡红色小斑,在剑叶鞘上形成长斑,一般不致水稻倒伏,后 期在病斑表面和内部形成灰褐色小粒状菌核。发病特点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真菌中的小黑菌核
32、病原菌(Helminthosporium sigmoideum var.irregulare)等8种菌核病原菌。病原菌在稻草、根茬、稻种中或散落在田间越 冬,成为次年侵染的主要病原。病原菌发育温限11-35。适温为25-30。雨口多、口照少利 于菌核病发生。深灌、排水不好的田块发病重,中期烤田过度或后期脱水早或过旱发病重。施氮过多、过迟,水稻贪青发病重。单季晚稻较早稻发病重,高秆较矮秆抗病,抗病性糯稻 大于种稻大于粳稻。抽穗后易发病,虫害重、伤口多发病重。水稻小球菌核病明显症状在抽 穗期,在抽穗后15-20天表现植株萎蕉枯死。病害治疗方法农业防治:种植抗病品种。病稻草要高温讴制,收割时要齐泥割
33、稻。有条件的实行水 旱轮作。插秧前打捞菌核。加强水肥管理,浅水勤灌,适时晒田,后期灌跑马水,防止断水 过早。多施有机肥,增施磷钾肥,特别是钾肥,忌偏施氮肥。药剂防治:水稻分窠至拔节期间,每667平方米用25%多菌灵200克,或40%富士一号 125克,加水喷在水稻植株基部;始穗期喷药2次,每隔7天喷1次;孕穗末期喷药3次,每隔6 天喷1次。水稻矮缩病时间:2010-12-08 12:06来源:未知 作者:admin点击:199次rosea水稻矮缩病又称水稻普通矮缩病、普矮、青矮等。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稻区。水稻在苗期 至分孽期感病后,植株矮缩,分孽增多,叶片浓绿、僵直,生长后期病稻不能抽穗结实。
34、水稻矮缩病图片发病症状水稻矮缩病又称水稻普通矮缩病、普矮、青矮等。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稻区。水稻在苗期至分窠期感病后,植株矮缩,分窠增多,叶片浓绿、僵直,生长后期病稻不 能抽穗结实。白点型:在叶片上后叶鞘上出现与叶脉平行的虚线状黄白色点条斑,以基部最明显。始病叶以上新叶都出现点条斑,以下老叶一般不出现。扭曲型:在光照不足的情况下,心叶抽出呈扭曲状,随心叶伸展,叶片边缘出现波浪 状缺刻,色泽淡黄。穗期发病,多在剑叶叶片和叶鞘上出现白色点条斑,穗颈缩短,形成包 颈穗或办包颈穗。发病特点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病原体为水稻矮缩病毒(Rice dwarf virus简称RD V)该病毒可山 黑尾叶蝉、二条黑
35、尾叶蝉和电光叶蝉传播。在苗期当气温22&C时,潜育期为11-24天;当28。时,潜育期为6-13天。苗期至分窠期感染病和孕穗期均能发病。水稻在分窠期前较易感病。冬春暖、伏秋旱利于发病。稻苗嫩、虫源多发病重。病害治疗方法农业防治:选用抗(耐)病品种。成片种植,防止叶蝉在早、晚稻和不同熟性品种上 传毒。早稻早收,避免虫源迁入晚稻。收割时要背向晚稻。加强管理,促进稻苗早发,提高 抗病能力。药剂防治:推广化学除草,消灭看麦娘等杂草。及时防治在稻添繁殖的第1代若虫,病 要抓住黑尾叶蝉迁入双季晚稻秧田和本田的高峰期,每667平方米用25%嚷嗪酮可湿性粉剂 250克,或35%速虱净乳油100毫升、25%速灭
36、威可湿性粉齐IJ100克,加水50升喷洒,隔3-5天1 次,连防1-3次。水稻细菌性褐条病时间2010-12-08 12:03来源沫知作者:admin点击:211次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受害,苗期染病在叶片或叶鞘上出现褐色小斑,后扩展呈紫褐色长条斑,有时与叶片等长,边缘清晰。病苗枯萎或病叶脱落,植株矮小。成株期染病先在叶片基部中 脉发病,初水浸状黄白色,后沿脉扩展上达叶尖,下至叶鞘基部形成黄褐至深褐色的长条斑图2-42水稻细菌性褐条病为害叶片症状水稻细菌性褐条病症状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受害,苗期染病在叶片或叶鞘上出现褐色小斑,后扩展呈紫褐色长条 斑,有时与叶片等长,边缘清晰。病苗枯萎或病叶脱落,植株矮小
37、。成株期染病先在叶片基 部中脉发病,初水浸状黄白色,后沿脉扩展上达叶尖,下至叶鞘基部形成黄褐至深褐色的长 条斑,病组织质脆易折,后全叶卷曲枯死(图242)。叶鞘染病呈不规则斑块,后变黄褐,最后全部腐烂。心叶发病,不能抽出,死于心苞内,拔出有腐臭味,用手挤压有乳白至淡黄 色菌液溢出。病原Pseudomonas syringae pv.panici称燕麦(晕疫)假单胞菌,属细菌。菌体单细胞 短杆状,两端钝圆,极生鞭毛15根,多为I2根,无芽抱,无荚膜,革兰氏染色阴性。发生规律病菌在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翌年借水流、暴风雨传播蔓延,从稻苗伤口或自然孔 口侵入,特别是秧苗受伤或受淹后发病重。高温、高湿、
38、阴雨有利于发病。偏施氮肥,发病 重。防治方法建立合理排灌系统,防止大水淹没稻田,及时排水。增施有机肥,氮、磷、钾肥合 理配合施用,增强植株抗病力。药剂防治方法参见水稻细菌性褐斑病。水稻细菌性谷枯病时间:201。12-08 11:46来源:未知作者:admin点击:189次主要为害谷穗、谷粒,水稻齐穗后乳熟期的绿色穗直立,染病谷粒初现苍白色似缺水状萎凋,渐变为灰白色至浅黄褐色,内外颖的先端或基部变成紫褐色,护颖也呈紫褐色。每个受害穗 染病谷粒1020粒左右,发病重的一半以上谷粒枯死,受害严重的稻穗呈直立状而不弯曲图2-40水稻细菌性谷枯病为害谷粒初期症状图2-41水稻细菌性谷枯病为害谷穗症状水稻
39、细菌性谷枯病防治方法加强检疫,防止病区扩大。选用抗病品种。在5%抽穗时喷洒2%宁南霉素水剂250倍液、1 2%松脂酸铜乳汕500倍液、47%加瑞农可 湿性粉剂(春雷霉素氧氯化铜)600700倍液、53.8%氢氧化铜干悬浮剂1200倍液。症状主要为害谷穗、谷粒,水稻齐穗后乳熟期的绿色穗直立,染病谷粒初现苍白色似缺水状 萎凋,渐变为灰白色至浅黄褐色,内外颖的先端或基部变成紫褐色,护颖也呈紫褐色。每个 受害穗染病谷粒1020粒左右,发病重的一半以上谷粒枯死,受害严重的稻穗呈直立状而不 弯曲,若能结实多萎缩畸形,谷粒一部分或全部变为灰白色或黄褐色至浓褐色,病部与健部 界线明显(图2-40至图2-41)
40、。病原Pseudomonas glumae称颖壳假单胞菌,属假单胞杆菌属细菌。革兰氏染色阴性,极生2 4根鞭毛,菌体短杆状,有荚膜,无芽抱。发生规律谷粒带菌,播种带病谷粒,遇有适宜的发病条件,即抽穗期高温多日照,降嘲量少 易发病,品种不同抗病性种差异明显。水稻叶鞘腐败病时间:2010-12-08 11:42来源:未知作者:admin点击:67次寻幼苗染病,叶鞘上生褐色病斑,边缘不明显。分孽期染病,叶鞘上或叶片中脉上初生针头大 小的深褐色小点,向卜、下扩展后形成菱形深褐色斑,边缘浅褐色。孕穗至抽穗期染病,剑 叶叶鞘先发病且受害严重,叶鞘上生褐色至暗褐色不规则病斑,中间色浅,边缘黑褐色较清图2 3
41、9水稻叶鞘腐败病为害叶鞘症状水稻叶鞘腐败病症状幼苗染病,叶鞘上生褐色病斑,边缘不明显。分窠期染病,叶鞘上或叶片中脉上初生针 头大小的深褐色小点,向卜、下扩展后形成菱形深褐色斑,边缘浅褐色。孕穗至抽穗期染病,剑叶叶鞘先发病且受害严重,叶鞘上生褐色至暗褐色不规则病斑,中间色浅,边缘黑褐色较 清晰。湿度大时病斑内外现白色至粉红色霉状物(图2-39)。病原Sarocladium oryzae称稻帚枝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抱子梗圆柱状,有12 回分枝,每次分枝34根,在分枝顶端着生分生抱子。分生抱子单胞无色,圆柱形至椭圆形。发生规律该病种子带菌率59.7%,侵染方式分3种:一是种子带菌的,种子发芽后
42、病菌从 生长点侵入,随稻苗生长而扩展;二是从伤口侵入;三是从气孔、水孔等自然空口侵入。发 病后病部形成分生抱子借气流传播,进行再侵染。病菌侵入和在体内扩展最适温度为30C,低温条件下水稻抽穗慢,病菌侵入机会多;高温时病菌侵染率低,但病菌在体内扩展快,发 病重。防治方法合理施肥,防止积水,一般田要浅水勤灌,使水稻生育健壮,提高抗病能力。及时治虫控病。播种前用药剂处理稻种。病害常发区应掌握幼穗分化至孕穗期,根据病情、苗情、天气情况喷药保护12次。浸种处理:用40%多菌灵胶悬剂500倍液浸种小时,捞出洗净,催芽、播种。必要时可喷洒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200g/亩
43、、25%三哇酮可湿性粉剂50g/亩、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亩、40%异稻瘟净乳油 50ml/亩对水5060kg均匀喷施,发生严重时,间隔15天再喷1次。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时间:2010-12-08 10:59来源:未知 作者:admin点击:146次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初为暗绿色水浸状小斑,很快在叶脉问扩展为暗绿至黄褐色的细条斑,病斑两端呈浸润型绿色。病斑上常溢出大量串珠状黄色菌脓,干后呈胶状小粒。图235水稻细菌性条斑病为害叶片症状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分布为害20世纪60年代初,此病仅在华南局部地区发生流行,但80年代 以来,此病不仅在华南稻区死灰复燃,而且迅速向华中、西南、华东稻区
44、蔓延,目前病区已 超过11个省。症状 主要为害叶片。病斑初为暗绿色水浸状小斑,很快在叶脉间扩展为暗绿至黄褐色的细条 斑,病斑两端呈浸润型绿色。病斑上常溢出大量串珠状黄色菌脓,干后呈胶状小粒。发病严 重时条斑融合成不规则黄褐至枯白大斑,与白叶枯类似,但对光看可见许多半透明条斑(图 235)o病原Xanthomonas oryzae pv.oryzae称稻生黄单胞菌条斑致病变种,属黄单胞杆菌 属细菌。菌体单生,短杆状,极生鞭毛一根,革兰氏染色阴性,不形成芽抱荚膜。发生规律病菌主要在病种子和病草上越冬,借雨水、流水等传播,从气孔和微伤口侵入,在 薄壁组织的细胞问繁殖扩展。高温多湿、特别是台风暴雨频繁
45、的年份易诱发本病;杂交稻比 常规稻易发病;糯稻比釉稻和粳稻明显抗病;偏施氮肥会加重发病。防治方法选用抗(耐)病杂交稻,对零星发病的新病田,早期摘除病叶并烧毁,减少菌源。加 强本田管理应用“浅、薄、湿、晒”的科学排灌技术,避免深水灌溉和串灌、漫灌,防止涝害。药剂浸种:先将种子用清水预浸1224小时,再用85%三氯异氟尿酸可湿性粉剂300500 倍液浸种1224小时,捞起冼净后催芽播种;或用50%代森筱水剂500倍液浸种1224小 时,洗净药液后催芽。在暴风雨过后及时排水施药,发现中心病株后,可用14%络氨铜水剂200倍液、3%中生菌 素可湿性粉剂800900倍液、77%氢氧化铜粉剂1 000倍液
46、、72%农用链霉素可溶性粉剂 4000倍液喷雾;或用5%菌毒清水剂100ml/亩、1 2%松脂酸铜乳汕100ml/亩、50%氯 滨异氟尿酸水溶性粉剂2550g/亩、70%叶枯净胶悬剂1 00150g/亩对水5060kg 喷洒。病情蔓延较快或天气对病害流行有利时,应间隔67天喷1次,连续喷药23次。水稻条纹叶枯病时间:2010-12-08 10:52来源:未知作者:admin点击:101次心叶受害,基部出现褪绿黄白斑,后扩展成与叶脉平行的黄色条纹,条纹问仍保持绿色。分 篥期发病,先在心叶下一叶基部出现褪绿黄斑,后扩展形成小规则黄白色条斑,老叶不显病。拔节后发病,在剑叶下部出现黄绿色条纹,各类型稻
47、均不枯心,但抽穗畸形,结实很少图2 33水稻条纹叶枯病田间症状水稻条纹叶枯病分布为害我国各稻区均有发生,但在山东南部、云南中部、江苏、安徽和河南等地受害较重。症状心叶受害,基部出现褪绿黄白斑,后扩展成与叶脉平行的黄色条纹,条纹问仍保持绿色。分窠期发病,先在心叶下一叶基部出现褪绿黄斑,后扩展形成不规则黄白色条斑,老叶不显 病。拔节后发病,在剑叶下部出现黄绿色条纹,各类型稻均不枯心,但抽穗畸形,结实很少(图 2-33)o病原Rice stipe virus(RSV),称水稻条纹叶枯病毒,属水稻条纹病毒组(或称柔线病毒组)病毒。病毒粒子丝状,分散于细胞质、液泡和核内,或成颗粒状、砂状等不定形集块,即
48、内 含体,似有许多丝状体纠缠而成团。发生规律本病毒仅靠灰飞虱传染,病毒在带毒灰飞虱体内越冬,成为主要初侵染源。在大、小麦田越冬的若虫,羽化后在原麦田繁殖,然后迁飞至早稻秧田或本田传毒为害并繁殖,早 稻收获后,再迁飞至晚稻上为害,晚稻收获后,迁回冬麦上越冬(图23 4)。水稻在苗期到 分窠期易感病。叶龄长潜育期也较长,随植株生和抗性逐渐增强。条纹叶枯病目前在长江中 下游稻区和淮河流域稻区发生较重。发病有两个明显高峰期。第一高峰期在7月中旬;第二高 峰期为7月底8月初。防治方法调整稻田耕作制度和作物布局。种植抗(耐)病品种。调整播期,移栽期避开灰飞虱 迁飞期。收割麦子和早稻要背向秧田和大田稻苗,减
49、少灰飞虱迁飞。加强管理促进分孽。灰飞虱对水稻直接为害不重,主要以传播水稻条纹叶枯病病毒造成为害。在病害流行区以治 虫防病为目标。早稻秧田平均有成虫18头/n?,晚稻秧田有成虫5头/n?,本田前期平均每 丛有成虫1头以上,就应施药防治。可用10%毗虫咻可湿性粉剂+2%宁南霉素水剂20g/亩+300ml/亩、48%毒死婢乳油80ml/亩、35%毗异可湿性粉剂7090ml/亩、3.95%三氮哇核甘可湿性粉剂4575g/亩、25%曝虫嗪可湿性粉剂10g/亩、50%氯溟异氟尿酸可湿性粉剂30509/亩、45%代森筱水剂50ml/亩、6%菌毒清+二十烷醇可湿性粉剂40ml/亩、1.5%植病灵乳剂(十二烷基
50、硫酸钠硫酸 铜三十烷醇50ml/亩、40%三氯异氟尿酸可湿性粉剂+10%毗虫麻可湿性粉剂30g/亩+30g/亩对水5060kg均匀喷雾;或用10%毗虫麻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31%吗咻胭三氮核昔哇 可溶性粉剂600900倍液喷施。水稻胡麻斑病时间:2010-12-08 10:47来源:未知 作者:admin点击:123 次从秧苗期至收获期均可发病,主要为害叶片。种子芽期受害,芽鞘变褐,芽未抽出,子叶枯 死。叶片染病:初为褐色小点,渐扩大为椭圆斑,如芝麻粒大小,病斑中央褐色至灰白,边 缘褐色,周围有深浅不同的黄色晕圈,严重时连成不规则大斑。病叶由叶尖向内干枯,死苗图227水稻胡极斑病为害幼苗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