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课余体育训练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研究.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2281290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5.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余体育训练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课余体育训练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课余体育训练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课余体育训练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研究.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课余体育训练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研究.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课余体育训练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的研究潍坊市峡山区峡山中学张栋摘要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抓好学校课余体育体育运动训练工作,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工作,对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和开展全民健身运动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区学校教育事业在取得了长足进步的同时,体育工作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随着区的进一步发展,对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样学校体育工作也要有新的发展目标。学校竞技运动成绩历来是受到各级政府部门、教育主管行政机构及各学校领导的重视的一项主要的体育工作。在这个大背景下,对全区中小学课余体育训练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策略是非常及

2、时和必要的。峡山生态发展区学校建制比较复杂,既拥有多所乡镇中小学,又拥有一所区直属学校。因此,探索出适合全区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工作发展的新路,对提高全区乃至全市课余体育训练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竞技运动比赛在区教管中心的正确领导下,全区的体育教育有了蓬勃发展的势头,特别是竞技运动比赛成绩有了大大的提高,为了我区体育事业更大发展,必须发挥全区的办学资源优势,与我区其它中小学及相关部门集中力量相互配合为我区。也为我市的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找出一条新的路子来。结合实际情况,加强教练员队伍建设,提高科学训练水平。按课次制定训练计划,遵循灵活多变易操作的原则;加强运动员思想教育,处理好课余训练与文化课的

3、关系;提高认识,正缺引导训练参与者的训练动机;增加经费投入,结合社会力量推动课余体育运动训练的发展。关键词:全区中小学 课余体育训练 改进策略 研究对象与方法研究对象:全区所有中小学研究时间:14年月一14年7月分为三阶段:第一阶段:现状调查;第二阶段:现状分析;第三阶段:发展对策研究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文献资源法;访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比较研究法研究结果与现状分析基本情况全区的发展趋势峡山经济发展区区成立六年来,每年的外资引进与GDP的增幅都呈现大幅度的增长,全区正越来越重视教育,体育作为学校教育不可忽视的一部分也必将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这也势必对学校体育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各学校之间的关系

4、在全区的学校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属于各街道直管学校。区教管中心直属的学校由于在人员配备上、资金来源上及体制管理上比较领先,因此这些学校体育课余训练的水平比较高,具有向薄弱学校示范辐射作用的基础。分析现状“两个共识”的形成 全区体育教师把课余体育训练作为体育教师应该且必需完成的本职工作之一,对此已形成共识。体育教师担负着学校体育全部具体工作,是课余体育训练的直接实施者,他们还要完成学校正常的体育教学工作和组织群体活动。经调查,我区广大体育教师是乐于承担课余体育训练工作的,且为之付出了极大的努力。问卷中“作为体育教师,重视并积极做好课余训练工作”同意的占。“课余训练出成绩,对职称相当重要”同意者占1

5、00。 另一个共识是对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性,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认识是一致的。学校体育工作作为学校评估的一个重要指标得到了认可。不少学校都开始力创体育特色、因此各校基本上都有了自己的田径队、篮球队等。我区课余体育训练工作存在的问题各校在训练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三缺二落后”的现象 训练缺大纲,存在明显的随意性;训练缺计划,未能认真制定多年或全年训练计划,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训练缺时间保证,从而训练质量无法保证;训练手段和方法落后;场地设施各校参差不齐,区内新建的学校场地设施都相当不错,但一些镇管学校的场地配备则与运动训练所需还有一定的距离。训练对象缺乏稳定性参训学生容易受到家长甚至文化课老师的阻挠。

6、这与学生参训目的不明确,学生、家长、老师思想不统一有关。体制问题苏州工业园区最近三年刚刚成立独立的区教育局,在此之前区的教育工作暂由区社会事业局统管,因此很难得到上一级教育局和体委的支持与指导,全区各校也缺少交流,“各自为政”、“良莠不齐”的现象也就不可避免了。制约我区课余体育训练工作发展的“七个矛盾”。社会人才观与学校体育教育目标趋于一致而对竞技体育趋于挑战。 步入新世纪、人们的社会人才观有了强烈变化,人们重视高学历高收入,重视文化教育投资,愿意让子女从事特长培养,而对于竞技体育除外。分析原因:一是竞技体育的特殊性、局限了许多人的梦想:二是独生子女缺乏吃苦精神,缺少磨炼。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从

7、事体育活动更多是从健康出发,为了学一点生存技能,以更好适应社会的竞争,而非赛场的竞争,这些愿望与国家体育课改目标趋于一致,而越来越与课余训练目标趋于矛盾化,使课余体育训练面临新的挑战。我国学校教育指导思想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使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但在操作中,学校领导基于社会因素、创学校品牌,则相对更侧重于文化教育。俗话说“教育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领导、教师和家长重视文化课轻视体育课几乎成定律。学生的素质、身体教育也是教学质量的反映,可惜无人问津。学校体育训练的目的和家长、子女(学生)受训练的目的存有矛盾。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目的是发现和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主要任务是在广泛开展学校

8、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基础上,选好苗子、从小培养、系统训练、打好基础,积极输送后备人才。而现在各校开展课余训练较注意出成绩,各类比赛上争名次是第一位的。而众多家长送子女接受训练是为了掌握一门技能,强身健体,培养特长找出路(加分)第一位。表中学生训练的目的(前四位)学校 目的1 % 目的2 % 目的3 % 目的4 %小学健身45.6当运动员11.4考重点大学 22培养特长11初中 健身40.5培养特长 18.6 当运动员 12.5考重点大学 14.8 高中考重点大学 37.1健身 27.2 显示能力 11.5当运动员 6.5 表家长让学生参加训练的目的(前三位)学校 目的1 % 目的2 % 目的3 %

9、小学增进健康 60.3培养特长 21.6 考重点大学 14.3初中增进健康 41.1考重点大学 30.4 当运动员 16.5高中考重点大学 53.7增进健康 25.0 显示能力 11.5表学生择业意向(前四位)学校 意向1 % 意向2 % 意向3 % 意向4 %小学运动员 41.8教师 11.6科技人员 14.3军人 7.5 初中企业家 33.3运动员 20.7 教师 16.5军人 7.8 高中企业家 38.7管理人员 17.7 教师 11.5运动员 4.3 从表、中可知,小学初中是健身占第一位,高中是上大学考重点,有明显区别。学生与家长的目的高度一致,想当运动员是小学生的主意。从高中生择业看

10、,他们参加运动训练目标是大学(体育专业一类),将来做体育教师也不错。体育教师组织学生训练的目的与学生参加训练的目的存在矛盾。学生运动员是课余训练的主体,他们扮演着学生和运动员的两种角色,而且处在学校教育系统内,面临着繁重的升学的压力,他们一方面希望得到父母、教师的支持和帮助,另一方面参加课余训练的目的与教师组织学生训练的目的有差异,他们重视的只是参加训练的过程,锻炼身体,从中得到乐趣,较缺乏明确的目标和正确的追求,这以小学生尤为明显,而与我们教师为取得较好的运动成绩,培养运动人才的训练目的相去甚远,这无疑影响着课余训练工作的发展。对于课余体育训练工作评价上结果与过程存在矛盾。目前对体育训练的评

11、价几乎都是重结果,轻过程。而评价具有导向和激励的作用,课余体育训练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一部分,应作为衡量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指标,从过程到结果应有一个科学评定。体育教师、领导的功利性与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水平提高存在矛盾。目前中小学开展课余训练包括教师领导、似乎功利性太重,教师为奖金,领导为荣誉,使得在做法上出现了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和本位主义、争名夺分,甚至有冒名顶替,弄虚作假的现象。所有这些恰恰成了制约课余体育训练水平提高的因素。有的训练项目较大程度上存在有赛则训,无赛无队的不良现象。课余训练时间安排上有矛盾。我区中学周课时一般都安排得比较多,剩下的时间也常有文化课老师入课堂进行文化补习,因此课余训

12、练必将推迟。如果遇到会议、考试等特殊情况,就会出现有队员无教练,有教练无队员的局面,平时参训队员到不齐更是家常便饭。除此之外训练还要和其他文化课老师抢时间,因此训练时间要保证这是每位尽职的体育教师的共同呼声。体育教师课余训练的报酬与文化课教师上课报酬之间有矛盾。体育教师的地位也是学校体育地位的风向标,虽然也有许多体育教师受过表彰、奖励,但总体看,体育教师在学校的地位低于其它学科教师。其实课余训练工作量较大,获得成绩更是不容易。而在单位工作时间的计算上各校普遍相对文化课教师要低,这种现象的存在既不利于调动体育教师进行课余训练的积极性,也使得体育教师、文化课教师对时间问题更加敏感。、改进策略确立培

13、养体育后备人才的目标根据上述分析,结合社会需求确立我区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目标:使受训练的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掌握一定的体育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实现为上一级学校,为一线输送有体育专长、有发展潜力的运动人才,为国家体育事业培养后备人才,为国家建设培养劳动后备力量。确立目标的两个依据:一是受训学生首先必须以“全面发展”为基础,突出受训学生学有所长。符合社会体育发展需求;二是受训学生的去向定位,除少数尖子队员作为专业运动员培养外。其余末部分应为小学初中高中高校,使之更多成为大学生运动员。确定四大对策思路进一步明确学校课余训练的指导思想,全面提高基层学校领导对课余训练的认识。体教结合,深化管理体制,提

14、高综合效能探索培养综合紊质高的学生的途径是促进体育后备人才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各部门各学校之间要思想统下,要做到“资源共享,人才共育,统筹管理,持续发展。在队伍建设上,扩大人才引进渠道,对教练既要引进,也要调整,并鼓励其加强自身业务学习,对运动员要拓宽招生渠道,加强全面素质的培养。在政策保障体制上,要配套并逐步完善。根据我区实际,开展区课余训练工作的研讨;对训练时间,要予以保证;争取领导重视,解决体育教师的报酬问题;加大体育特长生的升学优惠政策;理顺学校体育及训练工作的评估体系,对学校体育训练工作的评估,既注重结果,又必须加强对过程的管理特别是学校体育经费的落实和时间的保证。改革竞赛制度与方

15、法,采用官办与社会办相结合,政府办与基层办相结合等形式,特定年龄与与我层年龄处衔接,多搞比赛,做到“比什么”、“练什么”提高竞赛的实战性和效益,将比赛放到学校中,具有很大的宣传力和极强的亲和力。此外,积极鼓励成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训练年龄重心尝试下移,建立有体育特色的幼儿园,尝试在幼儿园开展适宜幼儿身心健良发展的体育竞赛等。 积极营造、发挥激励机制的作用,鼓励教练员、运动员通过刻苦训练、科学训练、多出成绩,多出人才。加大宣传力度,加强思想工作,转变家长、师生及校长观念,适当引导,仅培养目标与学校、家长和学生都满意,争取“三赢”。多元化多渠道培养体育后备人才争取各级政府加大投人与关注,争取效益好的企业支持;走合作之路。除本区学校加强联合外,还要与其它区(县)、市学校、体校甚至高等学府加强联系、交流经验,共同携手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夯实学校体育工作基础学校体育应树立通过体育教学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全面提高的思想,在这过程中强调对人的尊重、关心,发挥人的潜能。课余训练和体育教学不分家,学校体育教学是“基础”,课余体育训练是“提高”,必须在全面开展的基础上建立起“课余体育训练”的塔尖。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