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 言一、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阳城侯甲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的核准文件,参与兼并重组整合各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名称及隶属关系,兼并重组整合后煤业有限公司矿名及隶属关系根据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煤重组办发200942号“关于晋城市阳城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以山西煤炭运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为整合主体企业,对原阳城县侯甲煤矿实施兼并重组整合,兼并重组后矿井名称为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阳城侯甲煤业有限公司,批准生产能力为0.90Mt/a。2009年11月山西省国土资源厅颁发新的采矿许可证(证号C1400002009111220044536),批准开采3、15号煤层
2、,批准生产能力0.90 Mt/a,批准井田面积3.6381km2。二、编制矿井资源整合设计的依据1.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晋政办发200735号文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山西省加快培育和发展大型煤炭集团公司的实施方案的通知;2. 山西省人民政府文件晋政发200823号文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的实施意见;3.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晋政办发200883号文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国土地资源厅关于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所涉外资源采矿权价款处置办法和通知;4.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晋政办函2008168号文关于印发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流程图的通知;5. 山西省人民政府
3、文件晋政发200910号文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有关问题的通知;6.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文件晋政办发2009100号文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集中办理兼并重组整合煤矿证照变更手续和简化项目审批程序有关问题的通知;7山西省国土资源厅2009年11月颁发的采矿许可证(证号C1400002009111220044536)。8晋城市煤炭工业局文件“关于阳城县侯甲煤矿初步设计的批复”( 晋市煤局规字200639号)。9. 晋城煤矿安全监察分局文件 “关于阳城县侯甲煤矿基建工程初步设计安全专篇的批复”(晋煤监局字2006第11号)。10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
4、公室文件“关于晋城市阳城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晋煤重组办发200942号)。11晋城市煤田地质勘探队2010年4月提交的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阳城侯甲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12. 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阳城侯甲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批复文件及评审意见书(晋煤规发【2010】595号)。13山西国辰建设工程勘察设计有限公司2010年12月编制的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阳城侯甲煤业有限公司矿井瓦斯抽放初步设计(修改版)。14. 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12月编制的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阳城侯甲煤业有限公司矿井瓦斯涌出量预测(3号煤层)。15山西省煤炭规划设计院2005年6月
5、编制的山西省阳城县侯甲煤矿初步设计(修改版)(0.30Mt/a)。16.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的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18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颁发的煤矿安全规程(2010年版)。19现场调研资料。20项目设计委托书。21. 其它设计的依据。三、设计的指导思想1.本着“少投入、多产出、少做岩巷、多做煤巷、早出煤、高效益”的设计原则,尽量提高矿井机械化装备水平。2.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合理布置以采、掘、运为中心的各主要生产环节,力求系统简单,运行安全可靠。3.学习和借鉴国内外煤矿设计和生产的先进经验,贯彻改革精神,采用
6、新设备、应用新工艺,提高采掘机械化水平、工作面单产,实现集中生产。4.加强环境保护,积极开展“三废”治理,减少污染,变废为宝。对工业废水、生活污水、锅炉烟气进行处理,达标后排放。四、兼并重组整合设计的特点1首采区3号煤层采煤方法采用倾斜长壁综合机械化采煤方法,15号煤层属高硫煤,本次设计不予考虑。2井下绝大部分巷道沿煤层布置。3井下煤炭运输系统采用带式输送机运输,辅助运输系统采用调度绞车和连续牵引车牵引矿车运输。4充分利用现有井巷工程、土建设施和机电设备。五、矿井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 开拓方式:立井开拓;2. 矿井移交和达到设计生产能力时,井巷工程总长度20901m,其中已有井巷长度2503m
7、,新增为18398m,掘进总体积318685m3,万吨掘进率232m;3. 工业场地(主生产区、辅助生产区、行政办公区、风井区、瓦斯抽放泵站区)占地面积11.59ha,地面爆炸材料库场地占地面积0.25ha,排矸场占地面积1.87ha,场外公路占地面积0.78ha,矿井总占地面积14.49ha,其中新增占地面积1.16ha;4. 工业建(构)筑物总体积64602.1m3。其中,已有工业建(构)筑物体积20683.6m3,新增工业建(构)筑物体积43918.5m3。栈桥总长度494.3 m,全部为新增栈桥。行政、公共建筑总面积15688.0m2。其中,已有行政、公共建筑面积12142.0m2,新
8、增行政、公共建筑面积3546.0m2;5.矿井在籍人数:529人;6.原煤生产效率:7.84t/工;7.该项目达到0.90Mt/a时,矿井建设项目总资金为68134.05万元(含瓦斯抽放专项投资6902万元),吨煤投资757.05元。其中:已完工程总投资为11700.36万元,还需增加投资56433.69万元(含预备费、建设期利息及铺底流动资金);8.吨煤投资:588.38元(静态新增);9.吨煤成本为189.22元/t;10建设工期:18个月。六、存在的主要问题与建议13号煤层瓦斯含量高,应加大瓦斯抽放力度和加强通风管理。2.矿方在开采实践中,应进一步对各煤层的赋存、变化特征进行资料收集、编
9、制工作,以指导生产、科学管理。3建议加强生产矿井地质工作,全面搜集井下资料,及时建立有关台帐、卡片,进行综合编录。4在今后工作过程中应注意断层、隐伏构造的导水导气,做到“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以免发生事故。5矿井建设及生产过程中必须加强环境保护工作。6. 15号煤层为带压开采煤层,且原煤硫份大于3%,本次设计未考虑开拓开采。第一章 井田自然概况及资源整合前各矿现状第一节 井田自然概况一、交通位置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阳城侯甲煤业有限公司井田位于阳城县芹池镇侯甲村东侧,行政区划隶属阳城县芹池镇管辖。其地理坐标为北纬353727353904,东经11218081122004。井田位于
10、阳城县芹池镇侯甲村东侧,陵(川)沁(水)公路从井田西侧边界处通过,向西可达沁水、侯马等地,与同蒲铁路相通;向东可达阳城、晋城等地。阳翼(阳(城)-翼(城)高速公路从井田外东侧通过,东部约18 Km处有侯月铁路经过沁水、加丰、八甲口,且均有车站,井田内村与村之间有简易公路相通,交通运输条件较为便利。详见交通位置图1-1-1。二、地形地貌井田位于太行山南段西侧,区内沟谷纵横,地形起伏较大,西部与南部主要为黄土丘陵区,东部与北部主要为侵蚀强烈的中低山区。井田地势为东部高西部低,井田内最高点位于东部山梁上,标高为973.4m,最低点位于西南部(井田范围4号拐点处),标高为742.5m,相对高差230.
11、9m。三、河流水系本区属黄河流域沁河水系芦苇河支流,井田内无常年性河流和大的地表水体,井田外西部的下河为芦苇河支流,属季节性河流,雨季有短暂洪流,旱季长期断流,地表水汇集于下河后向南经芹池流入芦苇河,最终汇入沁河。四、气象及地震烈度本区属东亚暖温带大陆性气候,一年内四季分明。据阳城县气象部门最近40年的统计资料:无霜期184d左右,气候干燥,多年平均降水量583.9mm,最大年降水量为895.7mm(2003年),最小年降水量为335.2mm(1965年),最大日降水量为144.7mm(1982年8月1日),最大每小时降水量为49.3mm。雨季多集中于7、8、9月,多年平均蒸发量1735.7m
12、m,超过降水量的近3倍;旱季为12月到翌年2月,多年平均气温11.8,68月气温最高,极端最高温度可达40.2(1966年6月22日),12月至翌年2月气温最低,极端最低温度为19.9(1958年1月16日);每年11月至次年3月为冰冻期,最大冻土深度为39cm,结冻期与降雪从11月至翌年3月,最大积雪厚度17cm;冬春多为西北风,夏秋多为东南风,风力一般34级,最大风速17m/s。据历史记载地震台网监测,阳城县历史上共发生有感地震23次,表现为震级小、频率低。根据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GB183062001图A1),该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和地震动反应谱周期分别为 0.05g和 0.45
13、s。根据国家地震局 1:400万中国地震综合等震线图,本区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五、本区工农业生产概况阳城县经济以农业、煤炭、炼铁为主。2008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200199万元,占预算的100.94%,比上年增长15.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完成49795万元,占预算的107.56%,比上年增长22.8%。全县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9666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839元,现金收入3080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88元,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102元,恩格尔系数36.8。六、四邻关系现井田外西部为山西阳城阳泰集团晶鑫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武甲分公司、山西阳城阳泰集团伏岩煤业有限公司,据调查和矿方
14、介绍,现相邻矿井目前未有沟通、越界开采情况。详见四邻关系示意图1-1-2。1山西阳城阳泰集团晶鑫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武甲分公司位于本井田外西北部,根据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煤重组办发200942号文件“关于晋城市阳城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该矿为单独保留矿井,兼并重组整合主体为阳城县阳泰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重组后井田面积为15.724km2,批准开采3号、15号煤层,生产规模1.20Mta。该矿为基建矿井,2007年3月23日开工,目前的涌水量较小,设计采煤方法为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技术,该矿现为建设地面工业场地与井筒阶段,根据该矿钻孔化验资料,属高瓦斯
15、矿井,煤尘无爆炸危险性,属不易自燃煤层。2山西阳城阳泰集团伏岩煤业有限公司位于本井田外西南部,根据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煤重组办发200942号文件“关于晋城市阳城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该矿为单独保留矿井,兼并重组整合主体企业为阳城县阳泰煤业有限责任公司。重组后井田面积为4.3751km2,批准开采3号、15号煤层,生产规模0.90Mt/a。该矿于2009年元月完成0.60Mt/a机械化升级改造初步设计,批准开采3号煤层,现处于基建阶段,累计开拓大巷5000余m,布置完成一个综合机械化采煤工作面和两个综掘工作面,建起了三大监控系统、标准化抽放泵站
16、,装备了机电、通风、采煤仿真模拟演示实验室,建成了国家四级职工安全技术培训中心,井上下生产生活设施及配套基本完成 。该矿采用斜井开拓,采用综合机械化放顶煤开采技术,大巷采用锚喷支护,回采工作面采用液压支架,全部跨落法管理顶板,中央分列式通风,机械排水,为高瓦斯煤矿,现开采的3号煤层属不易自燃煤层,煤尘无爆炸危险性。现井田内3号煤层无采空区,矿井涌水主要来自井筒与顶板的渗水,现井下涌水量一般约9m3/d。该矿井下基本无积水,对本矿的开采无影响。第二节 兼并重组整合前各矿现状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阳城侯甲煤业有限公司前身为山西省阳城县侯甲煤矿,隶属于阳城县煤炭运销公司,2005年6月我院编制完成山西省阳
17、城县侯甲煤矿初步设计(0.30Mt/a),晋城市煤炭工业局以晋市煤局规字200639号文件对初步设计进行了批复,批准该矿建设规模为0.30Mt/a,采用3个立井开拓方式,采煤方法为倾斜长壁炮采整体顶梁组合悬移支架放顶煤开采,同年,晋城煤监分局以晋煤监局字2006第11号文件对基建工程初步设计安全专篇进行了批复。目前该矿按照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已经完成井筒和井底车场及硐室工程,并购置了部分机电设备。根据山西省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工作领导组办公室文件晋煤重组办发200942号“关于晋城市阳城县煤矿企业兼并重组整合方案(部分)的批复”,该矿为单独保留矿井,重组整合后,该矿批准生产能力提升为0.90M
18、t/a。2009年11月山西省国土资源厅颁发新的采矿许可证,批准开采3-15号煤层,批准生产能力0.90 Mt/a,批准井田面积3.6381km2,批准开采3#-15#煤层,开采深度由410米到130米标高。2009年8月,我院受业主委托编制山西阳城侯甲煤业有限公司修改初步设计(0.90Mt/a),我院接受委托后派员赴现场调查研究,搜集、了解相关设计资料,并实地踏勘。根据掌握的第一手资料,提出矿井建设的意向性方案并与矿方领导及有关部门讨论,交换意见,取得共识,于2009年10月编制完成了山西阳城侯甲煤业有限公司修改初步设计(0.90Mt/a)。2009年11月18日,阳城煤运公司组织有关专家对
19、侯甲煤业有限公司0.90Mt/a初步设计和0.90Mt/a万吨瓦斯抽放初步设计进行了初审, 2010年3月,山西省煤炭运销集团有限公司组织有关专家对该设计进行了审查,提出了相应的修改意见。我院于2010年3-6月对原初步设计进行了修改,编制完成了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阳城侯甲煤业有限公司矿井兼并重组整合项目初步设计(0.90Mt/a)。目前该矿按照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已经完成工程投资1.17亿元。具体项目见下表。序号井巷工程土 建 工 程机 电 设 备 安 装1主立井、副立井、回风立井已掘成并贯通地面火工品库、器材库、风机房、机修车间、消防材料库、油脂库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副井购回JKMD-2.254(
20、I)E型多绳摩擦轮提升机,经验算,该设备满足本次设计需要2总回风巷完成105m,井底车场大巷已完成瓦斯抽放泵站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瓦斯泵站已安装2台CBF400(A)-2BV3型瓦斯抽放泵,功率132kW经验算,该设备不能满足本次设计需要3主井清理撒煤巷、装载硐室已完成地面10kV变电所已施工完成并投入使用已购买2台FBCDZ-6-20B型通风机,电机功率185kW2,经验算,该设备不能满足本次设计需要4水泵房和管子道已完成办公楼、综合楼、滑坡煤仓正在建设之中已安装型号FHOG150A的单螺杆空压机3台,电机功率110kW, 经验算,该设备不能满足本次设计需要第二章 资源整合的条件第一节 资源条件
21、一、井田地质勘探程度及地质报告批准文号地质报告共收集利用钻孔资料共6个(含井检孔),其中4个钻孔为2003年114地质队精查勘探时施工,孔号为H1、H2、H3、H4,钻探总进尺2628.39m,4孔均进行了评级验收,验收等级均达到了甲级。32号钻孔为山西省煤炭化工局地质勘探一队1973年施工,位于井田外西侧,钻探进尺548.44m,终孔至奥陶系地层,该孔质量验收等级为甲级。井筒检查孔为长治市高原综合勘探工程有限公司2005年3月施工,位于本矿主井北侧,钻探进尺480.40m,终孔至太原组三段地层,该孔质量亦较好。本次利用的6个钻孔资料质量较高,为矿井兼并重组设计提供了较可靠的地质依据。2010
22、年4月,晋城市煤田地质勘探队提交了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阳城侯甲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同年,山西省煤炭工业厅下发文件“关于山西煤炭运销集团阳城侯甲煤业有限公司兼并重组整合矿井地质报告的批复”(晋煤规发【2010】595号),对该地质报告进行了批复。二、地质构造(一)区域地质1.区域地质井田位于沁水煤田南部,沁水复式向斜的南端,晋获褶断带西侧,区域地层总体走向为NE或NNE,倾向于NW,地层倾角一般为515,无岩浆活动。 区域上由南向北依次出露地层有奥陶系、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上第三系及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广泛覆盖于上述各时代地层之上。2.区域含煤地层区域主要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
23、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1)太原组含煤地层:其主要岩性为石灰岩、砂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泥岩、煤层等。据其岩石组合特征,对比邻区,将本溪组和太原组分界划在铝土质泥岩之上的K1砂岩之底。太原组与山西组分界划分在太原组最上一层灰岩(K6灰岩)之上的第一层较稳定的砂岩(K7砂岩)之底。2)山西组含煤地层:其岩石组合为砂岩、泥岩及煤层,本组岩石以颜色深、含煤系数高为特征。该套地层是由24个由粗到细的基本层序组合而成,煤层常赋存于层序的顶部。总体上来说,该套含煤地层沉积稳定,岩石组合特征明显,研究程度较高。(二)井田地质1.地层井田内基岩出露主要为二叠系上统石千峰组、上石盒子组,第四系分布于山梁、沟谷及其
24、两侧阶地,现根据地表出露及钻孔揭露情况,将井田内地层由老至新简述如下:1)奥陶系中统峰峰组(02f)为含煤地层之基底,据区内H1钻孔揭露,厚64.22m。由灰深灰色中厚层石灰岩、泥质灰岩、泥灰岩、角砾状灰岩和白云质灰岩组成,下部泥质灰岩、白云质灰岩中见脉状、薄层状石膏,顶部常见细粒状、星散状黄铁矿。2)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厚3.3413.35m,一般厚7.73m。以浅灰色铝土质泥岩为主,夹砂质泥岩、浅灰色粘土质泥岩,局部具鲕粒结构,底部偶夹透镜状赤褐铁矿层。3)石炭系上统太原组(C3t)为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厚84.68149.13m,一般厚122.95m。以K1砂岩为底。本组由多层
25、石灰岩、不同粒级的砂岩、灰黑色泥岩及煤层组成。含煤57层,下部含煤性较好,有灰岩45层。中部砂岩发育。泥岩及粉砂岩中富含黄铁矿、菱铁矿结核。根据岩性组合以及与区域对比将本组分为三段。(1)一段(C3t1)Kl底K2底,厚15.7047.92m,一般厚38.50m。由灰黑色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煤层等组成。K1砂岩厚0.456.48m,一般厚4.10m,灰白色、灰色中厚薄层状,成份以石英为主,硅质胶结,脉状、波状层理,夹泥岩条带,局部底部含砾,为砂坪沉积。Kl顶15号煤顶:灰灰黑色泥岩、粉砂岩、含铝泥岩,中夹细粒砂岩,含星散状黄铁矿。顶部具有15号煤层,井田内厚3.303.80m,平均厚3.5
26、5m,全区可采,为黑色中条带状结构,以亮煤为主,暗煤次之;中下部局部见一层深灰色石灰岩、泥灰岩。15号煤顶局部含黑灰色炭质泥岩,厚00.30m,一般厚0.26m。(2)二段(C3t2)K2底K4顶,厚35.2052.51m,一般厚43.31m。为石灰岩、泥岩、粉砂岩、中细砂岩和薄煤层组成。由K2、K4等深灰色石灰岩构成主体格架,与黑灰色泥岩、灰浅灰色中细粒砂岩及12号、11号薄煤层等组成向上变浅的海退层序。泥岩中含黄铁矿结核,含少量植物化石;砂岩为中、细粒结构,具波状、大型板状交错层理,夹泥岩条带。本段为三角洲前缘砂坝沉积,标志层横向稳定,沉积结构清楚,中部K3灰岩普遍受后期冲刷缺失。(3)三
27、段(C3t3)K4顶K7底,厚33.7848.70m,一般厚41.14m。本段岩性以碎屑岩发育为特征,夹K5、K6等石灰岩、泥质灰岩及5号、8号、9号等薄煤层。石灰岩为深灰色,均匀层理为主,为开阔及局限台地沉积;碎屑岩中砂岩为中、粗粒及细粒结构,脉状、波状层理,大型交错层理,夹泥岩条带,层面含较多植物碎屑;泥岩、粉砂岩为深灰色、黑灰色,具水平纹理,透镜、波状层理,含完整及不完整植物化石,含菱铁矿结核,偶见黄铁矿结核。该段为分流河道沉积。4)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井田内主要含煤地层之一,厚32.2365.08m,一般厚46.39m。底部以K7砂岩底与太原组地层分界。岩性主要为岩屑石英杂砂岩、
28、粉砂岩、泥质粉砂岩、泥岩和煤层。其中3号煤层位于本组中下部,井田内煤层厚4.005.81m,平均厚5.06m,为全区稳定可采煤层。5)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P1x)该地层出露于井田内北部(古寨村东南侧),地层厚56.5380.10m,一般厚70.98m,主要由砂岩、粉砂岩、砂质泥岩、铝质泥岩等组成,顶部为灰白色含铝泥岩,较纯,含较多菱铁质鲕粒,俗称“桃花泥岩”;下部为灰色、黑灰色泥岩,粉砂岩含较多植物化石,中夹灰白色中粗粒砂岩,较稳定;底部为K8中细粒砂岩,中厚层状,成份以石英为主,岩屑次之,含长石及菱铁矿鲕粒,具少量云母片,交错层理,波状、脉状层理,下部夹泥岩包体及条带。本组为三角洲平原曲流
29、河湖泊相沉积。6)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厚482.55518.72m,一般厚504.40m。岩性主要为砂岩及杂质泥岩。根据岩性特征可分为三段。(1)一段(P2s1)厚223.70226.25m,一般厚225.43m。为灰绿色、灰色、上部夹紫红色斑块的泥岩、砂质泥岩、粉砂岩,局部泥岩中含菱铁矿鲕粒,夹浅灰色、灰白色砂岩,中下部夹铁质砂岩及锰铁质结核。底部K10砂岩厚3.159.80m,一般厚6.00m。为灰浅灰色中、细粒砂岩,中厚层状,石英为主,岩屑次之,含长石次棱角次圆状,分选中等,大型交错层理为主,脉状层理次之。本段为半干旱湖泊曲流河沉积。(2)二段(P2s2)厚126.65131.
30、60m,一般厚128.97m。为灰色、局部夹紫色的泥岩及粉砂岩,与黄绿色、灰白色厚层状中粗粒砂岩、含砾砂岩互层。底部K12砂岩厚5.058.70m,一般厚6.97m。岩性为中、粗粒砂岩,含砾粗砂岩,灰白色厚层状,成份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含岩屑,次棱角次圆状,分选中等较好,大型板状交错层理,底部含泥岩包体,与下伏冲刷接触。本段为曲流河半干旱湖泊沉积。(3)三段(P2s3)井田内地表零星出露,本段一般厚150m左右。岩性以暗紫红色、黄色泥岩、粉砂岩为主,夹红褐色细粒及中粒砂岩。上部夹薄层灰绿色硅质泥岩,顶部泥岩中夹彩色燧石条带。底部K13砂岩厚2.208.85m,一般厚5.70m。岩性为中、细粒
31、砂岩,局部为含砾粗砂岩,灰绿灰白色,中厚层状,成份以石英为主,岩屑次之,次棱角状,分选中等,大型交错层理。本段为半干旱湖泊低能河沉积。7)二叠系上统石千峰组(P2sh)该组地层出露于井田东部及北部,井田内残留最大厚度约105m,由中、粗粒砂岩夹泥岩组成。砂岩为白黄色、浅灰黄色,中厚层状,正粒序,大型交错层理;泥岩为紫红色,厚层状,均匀层理为主,夹少量钙质结核。底部为厚约20m左右的灰白、浅黄色粗粒砂岩(K14),厚层状,石英为主,长石次之,含岩屑,次棱角次圆状,分选中等,底部含彩色燧石细砾。硅质胶结为主,大型交错层理。8)第四系中更新统(Q2)井田内广泛分布,厚018.0m,一般厚15.0m。
32、岩性为棕黄色、浅红色亚粘土、粘土,含钙质结核,局部似波状,为黄土状堆积。9)第四系上更新统(Q3)主要分布于井田外西部,厚010.0m,一般厚约5.0m。井田内西南侧(井田范围4号拐点处)有小面积出露,岩性主要为浅灰褐色、浅黄色亚砂土、砂土,具垂直节理,含菌丝及植物根痕,底部常见砂砾层,砾石直径一般215cm,壁立性较好。为冲洪积。10)第四系全新统(Q4)厚010.0m,一般厚约5.0m。主要分布于井田外西部河床、河漫滩中,井田内西南侧(井田范围4号拐点处)有小面积出露,岩性为灰黄色、灰绿色砂岩砾石,砾石直径一般525cm,最大0.80m,次棱角状,次圆状,分选差,砂质充填,较疏松。为冲洪积
33、。2.井田构造井田位于沁水煤田南部,沁水复式向斜的南端,晋获褶断带西侧,井田构造线方向与区域构造线方向基本一致,总体为一走向NW倾向于NE的单斜构造,同时发育有较宽缓的褶曲和断层构造,现未发现陷落柱构造,未见岩浆岩侵入。现将褶曲、断层特征分述如下:1)西沟背斜:位于陕庄、H2孔、H4孔等一线,轴向为N48E,背斜轴西部为黄土覆盖,东部出露P2S、P2Sh地层,两翼产状一般约6,区内长约1.93Km。2)东汉沟向斜:位于陈家庄北、贾家庄南一线,轴向约N61E,轴部出露P2s、P2sh地层,局部黄土覆盖。两翼产状约57,区内长约1.48Km。3)东汉沟正断层:位于井田北部,贾家庄北侧,走向约N70
34、E,倾向SE,落差约510m,倾角大于75,井田内延伸长约610m,向东延出区外。该断层由区内,区外露头点控制,较可靠。4)羊泉正断层:位于井田内南侧,井田内延伸长约1500m,走向N49EN60E,倾向SE,落差约160m,倾角65,该断层东西延出井田外,由区内、区外露头点控制,较可靠。由于该断层落差较大,对煤层、煤质以及其它开采技术条件会有影响。 综上所述,井田内褶曲宽缓,发现存有两条正断层,未见岩浆岩侵入,地层走向变化不大,根据DZ/TO2152002煤、泥炭地质勘查规范,井田构造总体属简单类型。三、煤层、煤质(一)煤层1含煤性井田内含煤地层为石炭系上统太原组和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不同的聚
35、煤环境,形成了不同的岩性组合、岩相特征,含煤性也存在有较大的差异性。太原组为一套海陆交互相含煤地层,含海相灰岩45层,含煤6层,编号自上而下为5、8、9、11、12、15号,煤层平均总厚5.31m,本组地层平均厚122.95m,含煤系数4.32。其中15号煤层为全井田稳定可采煤层,厚3.303.80m,平均厚3.55m,可采含煤系数2.89。其余煤层均不可采。山西组为一套陆相含煤地层,一般含煤3层,编号自上而下为1、2、3号,煤层平均总厚5.45m,本组地层平均厚46.39m,含煤系数11.75。其中3号煤层为全井田内稳定可采煤层,煤层厚4.005.81m,平均厚5.06m,可采含煤系数10.
36、91。其余煤层均不可采。含煤地层平均总厚169.34m,煤层总厚10.76m,含煤系数6.35。井田内可采煤层为3号、15号煤层,其余煤层均为不可采煤层。2可采煤层井田内可采煤层为山西组的3号煤层和太原组的15号煤层(其特征见表2-1-1),现分述如下:1)3号煤层位于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中下部,据井田内钻孔工程揭露,煤层厚度为4.00(井检孔)5.81m(H3),平均厚5.06m。煤层结构简单,一般夹01层矸石,矸石成分多为炭质泥岩或泥岩。其直接顶板多为砂质泥岩、粉砂岩、泥岩,局部为细粒砂岩,一般厚约4.00m;直接顶下常有约0.1m的灰色泥岩或炭质泥岩伪顶;老顶为中粒砂岩,厚约6.00m。底板
37、岩性多为泥岩,一般厚3.50m。综述,井田内3号煤层层位稳定,结构简单,为全井田稳定可采煤层。表2-1-1可 采 煤 层 一 览 表 含煤地层煤层编号煤层厚度(m)煤层间距(m)煤层结构顶板岩性底板岩性煤层稳定程度可采性最小-最大平均最小-最大平均矸石层数类别P1s34.00-5.815.0674.06118.0196.0101简单砂质泥岩粉砂岩泥岩泥岩稳定全井田可采C3t153.30-3.803.5502简单石灰岩泥岩稳定全井田可采2)15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一段上部K2灰岩之下,据井田内钻孔工程揭露,煤层厚3.30(H1)3.80m(H4),平均厚3.55m。煤层结构简单,一般含02层矸石。煤
38、层直接顶板为K2灰岩,厚度较大,一般厚约9.10m,K2灰岩下局部有薄层炭质泥岩;底板为泥岩,一般厚约4.50m。综述,井田内15号煤层层位稳定,结构简单,为全井田稳定可采煤层。(二)煤质1煤的物理性质和煤岩特征1)3号煤宏观煤岩特征:为黑色灰黑色,半亮光亮型煤,玻璃似金属光泽,条带状结构,层状构造,阶梯状、贝壳状断口,条痕灰黑色,裂隙不发育。显微煤岩特征:煤岩组分主要为镜质组(半镜质组),惰质组次之。镜质组:以无结构均质镜质体为主,次为胶质镜质体、基质镜质体;惰质组:氧化丝质体为主,呈碎屑状、透镜状分布。2)15号煤宏观煤岩特征:为黑色灰黑色、半亮型煤,似金属光泽,均一条带状结构,阶梯状断口
39、为主,贝壳状次之,条痕为灰黑色,裂隙较为发育,常见黄铁矿充填。显微煤岩特征:煤岩组分主要为镜质组、惰质组。镜质组:主要为无结构均质镜质体,其次为胶质镜质体,偶见基质镜质体分布。惰质组:以氧化丝质体为主,呈碎屑状分布,或分布于镜质体中,或与粘土渗杂在一起。矿物质以粘土矿物和黄铁矿为主。本井田3号煤显微煤岩类型为单组分组类型为微镜煤,15号煤为双组分组类型为微镜惰煤。3号、15号煤均为黑灰黑色,强玻璃似金属光泽,贝壳状、阶梯状断口,均一条带状结构,层状构造,内生裂隙发育。2煤的化学性质1)3号煤层根据井田内钻孔煤芯煤样化验资料叙述如下:工业分析水分(Mad):原煤:0.682.30,平均1.23;
40、浮煤:0.742.12,平均1.39;灰分(Ad):原煤:12.9516.92,平均14.76;浮煤:7.538.03,平均7.83;挥发分(Vdaf):原煤:7.778.96,平均8.27;浮煤:6.168.11,平均6.61;高位发热量(Qgr.d):原煤:29.155MJ/kg30.60MJ/kg,平均29.90MJ/kg;全硫(St,d):原煤:0.310.43,平均0.36;浮煤:0.350.43,平均0.39;固定碳(FCd):原煤:75.7780.29,平均78.20;浮煤:84.7286.66,平均86.07。元素分析碳含量(Cdaf):浮煤:92.5993.13,平均92.8
41、4;氢含量(Hdaf):原煤:2.973.25,平均3.12;浮煤:2.903.24,平均3.09;氧含量(Odaf):浮煤:2.192.77,平均2.48;氮含量(Ndaf):浮煤:1.053.11,平均1.63;磷含量(Pd):原煤:0.0290.034,平均0.032。煤灰成分据2003年114地质队精査资料:煤灰成分以酸性二氧化硅(SiO2)和三氧化二铝(Al2O3)为主,其次为碱性的三氧化二铁(Fe2O3)、氧化钙(CaO)、氧化镁(MgO)等成分,其中二氧化硅(SiO2)含量为38.9947.15,平均42.89;三氧化二铝(Al2O3)含量为31.9137.76,平均34.05。
42、3号煤层的灰熔融性软化温度 (ST) 1440,为较高软化温度灰(RHST)高软化温度灰(HST)。综上所述:3号煤层为低灰中灰、特低硫、低磷分、高固定碳、高热值特高热值之无烟煤。2)15号煤层工业分析根据井田内钻孔煤芯煤样化验资料叙述如下:水分(Mad):原煤:0.442.85,平均1.59;浮煤:0.380.72,平均0.56;灰分(Ad):原煤:13.1418.25,平均16.37;浮煤:6.106.45,平均6.22;挥发分(Vdaf):原煤:6.999.45,平均8.14;浮煤:6.166.96,平均6.52;高位发热量(Qgr.d):原煤:27.93MJ/kg30.07MJ/kg,
43、平均28.68MJ/kg;全硫(St,d):原煤:3.705.26%,平均4.53;浮煤:3.885.03,平均4.50;固定碳(FCd):原煤:74.5081.74,平均77.18;浮煤:86.7588.29,平均87.67。元素分析碳含量(Cdaf):浮煤:89.3091.26,平均90.24;氢含量(Hdaf):原煤:2.853.03,平均2.96;浮煤:2.812.97,平均2.91;氧含量(Odaf):浮煤:0.771.73,平均1.28;氮含量(Ndaf):浮煤:0.660.85,平均0.77;磷含量(Pd):原煤:0.004。煤灰成分据2003年114地质队精查资料:煤灰成分以酸
44、性二氧化硅(SiO2)和三氧化二铝(Al2O3)为主,其次为碱性的三氧化二铁(Fe2O3)、氧化钙(CaO)、氧化镁(MgO)等成分,其中二氧化硅(SiO2)含量为32.5045.84,平均39.01;三氧化二铝(Al2O3)含量为27.4836.04,平均32.58。15号煤层的灰熔融性软化温度 (ST) 1425,为较高软化温度灰(RHST) 高软化温度灰(HST)。综上所述:15号煤层为低灰中灰、高硫分、特低磷、中高固定碳高固定碳、高热值特高热值之无烟煤。各煤层煤质化验结果详见表2-1-2。表2-1-2煤质化验结果表 煤号项目315Mad(%)原煤0.68-2.301.230.44-2.
45、851.59浮煤0.74-2.121.390.38-0.720.56Ad(%)原煤12.95-16.9214.7613.14-18.2516.37浮煤7.53-8.037.836.10-6.456.22Vdaf(%)原煤7.77-8.968.276.99-9.458.14浮煤6.16-8.116.616.16-6.966.52St.d(%)原煤0.31-0.430.363.70-5.264.53浮煤0.35-0.430.393.88-5.034.50Qgr.d(MJ/kg)原煤29.155-30.6029.9027.93-30.0728.68容重(t/m3)原煤1.461.46煤类WYWY3煤
46、类煤类划分按中国煤炭分类国家标准GB(5751-1986)进行,主要以浮煤挥发分(Vdaf)及氢元素(Hdaf)分类。根据煤质化验资料分析,井田内3号煤层的浮煤挥发分(Vdaf)为6.168.11,平均6.61,浮煤氢含量(Hdaf)为2.903.24,平均3.09,故3号煤层属于无烟煤WY02WY03;15号煤层的浮煤挥发分(Vdaf)为6.166.96,平均6.52,浮煤氢含量(Hdaf)为2.812.97,平均2.91,故15号煤层亦应属于无烟煤WY02WY03。4.工艺性能据2003年114地质队精査资料:1)煤对二氧化碳反应性本井田H1钻孔对3号、15号煤层采样进行了煤对二氧化碳反应性试验,各个试验温度所测得二氧化碳还原率见下表2-1-3。从表中可以看出,3号、15号煤层煤对二氧化碳反应性较低。表2-1-33号、15号煤层煤对二氧化碳反应性测试一览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