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马克思原理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大全.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2279287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1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原理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大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马克思原理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大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马克思原理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大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马克思原理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大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马克思原理复习思考题及参考答案大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思考题绪论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 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理论从狭义上说是( C )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理论从广义上说是( A )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

2、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 B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B英国宪章运动C芝加哥工人起义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B )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5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 C )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6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 A )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核心7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 D )A德

3、国 B奥地利 C中国 D俄国8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A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 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9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 D )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10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A )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11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 C )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二、 多项选择题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BCD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

4、主义哲学2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 BCD )A巴黎公社B1831年和1834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1838年在英国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宪章运动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3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人物( BC )A康德 B黑格尔 C费尔巴哈 D笛卡尔4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 ABC )A昂利圣西门B沙尔傅立叶C罗伯特欧文D托马斯莫尔5马克思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 CD )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6马克思主义科学性与革命性可以概括为( ABCD )A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

5、本利益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C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是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理论品质D实现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7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要分清( ABCD )A哪些是必须长期坚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B哪些是需要结合新的实际加以丰富发展的理论判断C哪些是必须破除的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教条式的理解D哪些是必须澄清的附加在马克思主义名下的错误观点三、 辨析题1 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是不科学的。B2 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的产物,现在是2

6、1世纪,时代变了,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B3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B4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A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 单项选择题1. 划分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的根据是( C )A. 是否承认社会历史的规律性B. 是否承认阶级斗争性C. 是否承认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D. 是否承认社会意识的能动作用2. 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是通过( A )A.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界定的B.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界定的C.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界定的D. 一般和个别的关系界定的3. 马克思主义认为,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 C )

7、A. 实践性 B. 运动性 C. 物质性 D. 客观性4.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D )A. 物质运动的客观性和时空的主观性的统一B. 物质运动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C. 时空的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D. 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5.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C )A. 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B. 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思维形式C. 事物内在的本质和稳定的联系D. 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6. 有一首描述在战争中缺了钉子的马掌会导致国家灭忙的童谣:“钉子缺,蹄铁卸,战马蹶;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家灭。”这首童谣包含的

8、哲学原理是( A )A. 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 事物是变化的C. 事物的现象是本质的表现D. 事物的量变引起质变7. 中国古代哲学家公孙龙“白马非马”之说的错误在于割裂了( D )A. 内因和外因的关系B. 矛盾统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C. 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D.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8. 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A )A. 方向和道路B. 形式和状态C. 结构和功能D. 源泉和动力9. 对于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反映,这说明( C )A. 意识是主体的自由创造B. 意识不受客体影响C. 意识受主体状况的影响D. 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10. 人工智能的出现对

9、马克思主义哲学意识论的意义是( D )A. 否定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B. 改变了人类意识活动的规律性C. 肯定了人工智能可以代替意识的能动活动D. 丰富了物质和意识相互关系内容11. 辩证思维方法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过程是( D )A. 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B. 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C. 思维生成现实具体的过程D. 在思维中形成“多种规定的统一”的过程二、多项选择题1.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哲学意义是( BC )A. 意识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B. 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C. 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必须尊重客观规律D. 画饼不能充饥2. “物质两种存在形式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是只在

10、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这段话说明( AB )A. 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B. 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在形式C. 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D. 时间和空间离开物质只是形式3. 我国古代哲学家王夫之认为:“动静者,乃阴阳之动静也。”“皆本物之固然。”“静者静动,非不动也。”“静即含动,动不含静。”“动、静,皆动也。”这在哲学上表达了( BC )A. 运动和静止都是物质的固有属性B. 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是缓慢不显著的运动C. 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D. 运动是静止的总和4. 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 CD )A. 实践是社会历史的客体B. 实践是社

11、会历史的主体C. 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D. 实践是社会生活的本质内容5. 实践是人的生存方式,是指( ABC )A. 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B. 在实践中形成人的本质和一切社会关系C. 实践是人类特有的活动D. 实践是一切生命的存在形式6. 下列选项中,体现发展的实质的有( BCD )A. 因祸得福,祸福相依B. 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C. 培育出新优质品种D. 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经过私有制到社会主义的公有制7. 矛盾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为( ABD )A. 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到发展B. 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因素C. 调和矛盾双方的对立D. 规定事物发展

12、的基本趋势8. 下列工作方法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的是( ABC )A. “抓典型”B. “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C. “一切经过实验”D. “欲擒故纵”9. 下列思想体现了中国传统哲学矛盾观的是( ABCD )A. “一分为二”B. “和二为一”C. “万物莫不有对”D.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10. 下列格言中或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 AD )A. 九层之台,起于垒土B. 有无相生,前后相随C.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D.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11. “是就是,否就否,除此之外,都是鬼话”,这一观点的错误在于( ABC )A. 它对否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

13、B. 它对肯定的理解是孤立的,片面的C. 它否定了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关系D. 它否定了事物发展的曲折性12. 割裂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前进性和曲折性会导致( BD )A. 激变论 B. 直线论 C. 庸俗进化论 D. 循环论13. “脱离了整体的手是名义上的手”说明了( BD )A. 整体依赖于部分B. 部分依赖于整体C. 整体是部分之和D. 脱离了整体的部分就丧失了原有的性质和功能14. “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么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这一观点( CD )A. 夸大了偶然性的作用,是唯心主义非决定论B. 把偶然性和必然性的作用相混同,是相对主义的观点C. 既承认偶然性的作用

14、,又承认必然性的作用,是辩证决定论的观点D. 说明事物发展是必然性和偶然性综合作用的结果三、辨析题1. 唯心主义否认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B2. 脱离物质的运动和脱离运动的物质都是不可想象的,因此,运动就是物质,物质就等同于运动。B3.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A4. 运动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B5. 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它们都是无条件存在的,绝对的。B6. 掌握适度原则就是任何时候都不要超过事物的度。B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一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认为,从实践的活动机制看,实践是( A ) A .主体与客体通过中介相互作用的过程。B .道德行为和政治活动C

15、 .科学实践D. 生活、行为、现实、实事等感性活动2.实践的的客体是( D )A.绝对精神的对象化B.客体物质世界C.人的意识的创造物D.进入主体的意识和实践范围的客观事物3 .马克思主义认为,主客体之间的价值关系是指( D )A主体对客体的物质欲望和要求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改造和变革的结果D客体对于主体的有用性和效益性4 .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说明( C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 .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C.实践是认识的发展动力 D.科学实践是科学的目的5 .科学家尼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

16、识和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C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B.实践和认识互为先导 C. 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仅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D. 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6.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区别是( C )A.感性认识是可靠的,理性认识是不可靠的B .感性认识来源于实践,理性认识来源于书本C. 感性认识是对现象的认识,理性认识是对本质的认识D.感性认识来源于直接经验,理性认识来源于间接经验。7 .对于哲学史上长期争论不休的唯理论和经验论两大派别的正确评价是( C )A. 唯理论是正确的,经验论是错误的B.经验论是正确的,唯理论是错误的C. 唯理论和经验论各有片

17、面的真理性D. 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完全错误8. “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 B )A .形而上学的观点 B. 唯物辩证法的观点C .诡辩论的观点 D. 相对主义的观点9. “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命题,其含义是( D )A .强调真理的客观性 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C.强调真理的客观标准 D.否认真理的客观标准10 . “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这种观点( B )A .强调认识对实践的作用 B.强调实践对认识的检验作用 C. 认为认识可以脱离实践 D.认为实践可以脱离认识11. 列宁提出的:“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A )A .唯物

18、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B .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对立C .反映论和先验论的对立D .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12. 没有抽象的真理,真理总是具体的,这一命题强调( C )A .真理是感性的直观,不是理性的抽象B .真理的形式的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C .同一对象真理性的认识只有一个D .真理是与人的具体利益相联系的13. 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强调了( D )A .人们只有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认识事物B .人们获得感性经验至关重要C .人们不仅要善于观察事物,而且要善于思考问题D .人们在认识事物要有理性的指导14. 马克思指出:“搬运夫和哲学家

19、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它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C )A.人的聪明才智无先天区别.人的聪明才智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主观努力的程度.人的聪明才智主要来源于后天实践D .人的聪明才智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15. 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B )A .具体性 B. 客观性 C. 终极性 D. 全面性16.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C)A.决定了社会发展趋势B.决定着社会变革力量C.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D.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最终源泉二、多项选择题1.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以下环节(ABC)A.确定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B.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

20、C.通过反馈和调节,是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D.通过改造主观世界而支配客观世界的运行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承认(BD)A.世界的可知性B.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C.认识发展的辨证统一D.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3.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ABCD)A.实践提出了认识的课题B.实践创造出必要的物质条件和手段,使认识成为可能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4.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认识是(ABCD)A.主体对各种认识要素的建构B.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C.主体对客体信息的选择D.主体对客体信息的加工5.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

21、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 ABD )A .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B. 理论不能代替实践C.理论本身就是物质力量。D. 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6. “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 BCD )A .感性认识对于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帮助B .感性认识具有局限性,有待于上升为理性认识C .感性认识上认识的初级阶段,理性认识上认识的高级阶段D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相互依存和渗透的7. “按图索骥”的错误在于( ACD )A .理论脱离实际 B .经验论 C

22、 .教条主义 D .唯理论8. 下列属于中国传统哲学中唯心主义知行观的有 ( ABC )A .生而知之(孔子)B .不虑而知(孟子)C .不行而知(老子)D.不登高山,不知山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9. 马克思主义认为,认识的辨证过程是( CD )A .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转化B .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上升运动C .实践认识实践的无限循环的往复D .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发展10.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于( ABCD )A .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B .实践具有普遍性的特点C .实践是联系主观和客观的桥梁D .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11. 十月的革命胜利后列宁指

23、出:“对俄国来说,根据书本争论社会主义纲领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我深信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今天只能根据经验来谈社会主义。”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BC )A .社会主义建设不需要任何纲领B .应该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社会主义理论C .必须由实践来检验社会主义理论D .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应该由经验代替理论12 列宁说:“只要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个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这说明( BC )A .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B .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有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意义C .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D .沿着真理的方向继续前行会使真理变成谬误13. 一个正确的思想,往往需要经历有

24、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形成这是因为( ABCD )A.主体存在着自身的局限性B .事物的本质的暴露是一个过程C .人的认识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D .认识是一个过程14. 下列观点体现真理和价值辨证关系的有( ABCD )A. 真理既是制约实践的客观尺度,又是实践追求的价值目标之一B.遵循真理的尺度就要按科学规律办事,遵循价值的尺度就要满足人的需要C. 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D. 实现价值是人们追求真理的目的,价值追求引导人们去探索真理15.价值的客观性在于(BCD).真理的客观性决定了价值的客观性B.人的需要具有客观性 C.满足人的需要的对象具有

25、客观性D.满足人的需要的过程和结果具有客观性16.下列说法正确的有(CD).真理是具体的就是说真理唯一的B.价值是抽象的就是说价值是多维的C.主体结构和规定的复杂性导致主体的价值关系的全面性,多维性D.真理的具体性是说真理有其适用的具体范围和条件17.马克思主义“是任何坚定不移和始终一贯的革命策略的基本条件,为了找到这种策略,需要的只是把这一理论应用于本国的经济条件和政治条件”。这一论断的含义是(ABCD).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主义,而是行动的指南B.马克思主义必须和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C.必须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D.马克思主义的原理是对现存的历史活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18. 认识世界和改

26、造世界是辨证的统一,表现在( BCD )A .认识的任务归根到底在于解释世界B .认识任务不仅在于解释世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C .要有效地改造世界,必须正确地认识世界D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也是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过程三. 辨析题1. 主体和客体就是主观和客观。B2. “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二者都是对客观真理的否定。B3 .凡是亲眼所见,亲耳所听都是直接经验,是对客观事物本质的,真实的反映。B4. “人的思维是至上的,又是非至上的”。A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 单项选择题1、 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 )A、 生产方式 B.地理条件

27、C.社会意识 D.人口因素2、 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最突出表现是它( C )A、 同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B、 具有历史的继承性C、 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D、 同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平衡性3、“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这句话揭示了( D )A、生产工具是衡量生产力水平的重要尺度B、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C、社会形态的更替有其一定的顺序性D、物质生产的发展需要建立相应的生产关系4、社会形态是( B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B、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D、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统一5、阶级斗争对阶

28、级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突出表现在( C )A、生产力的发展B、生产关系的变革C、社会形态的更替D、科技的进步6、社会革命根源于( D )A、人口太多B、少数英雄人物组织暴动C、先进思想和革命理论的传播D、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7、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目的在于( C )A、改变社会主义制度B、完善社会主义制度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实现社会公平8、人民群众既是历史的“剧中人”,又是历史的“剧作者”,这是( C )A、唯心主义观点B、折中主义观点C、历史唯物主义观点D、历史循环论观点9、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钥匙是( C )A、阶级斗争史 B、思想发展史C、劳动发展史 D、文化发展史10、阶级实质上是一个(

29、 B )A、思想范畴 B、经济范畴 C、政治范畴 D、文化范畴11、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其根本原因在于人民群众( B )A、占人口大多数B、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C、具有先进思想D、掌握历史发展规律12、历史上杰出人物的产生( C )A、纯粹偶然的 B、纯粹必然的C、偶然与必然的统一 D、有的是偶然有的是必然二、多项选择题1、社会存在包括( ABC )A、社会生活的各种物质条件B、社会生活的物质生产活动C、经济关系D、全部社会关系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 ABCD )A、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B、它与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性C、它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D

30、、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3、马克思说:“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胞胎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段话说明( ABCD )A、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B、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的成熟C、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当它还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时,是不会灭亡的D、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4、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关系中( AD )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C、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生产力也决定生产关系D、适合生产力状况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

31、发展5、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能动作用在于( ABC )A、它为自己的经济基础服务B、它要促进自己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C、它要派出自己经济基础的对立物D、它决定自己所误服的经济基础的性质6、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形态理论指出( AB )A、社会形态是具体的、历史的B、社会形态是有机的统一体C、社会形态是永恒的不变的D、社会形态是超社会的、超历史的7、“如果资本主义的灭亡是由科学保证了的,为什么还要费那么大的力气去为它安排葬礼呢?”这种观点的错误在于( AB )A、抹煞社会规律实现的特点B、否认革命在社会质变中的作用C、否认历史观上的决定论原则D、否定科学是推动历史前进的革命力量8、“历史不过是追求

32、者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AB )A、人民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B、历史不是神创造的C、历史是人么任意创造的D、历史是人的思想发展史9、“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英雄人物的意旨可以改变历史发展的方向,这种观点( ACD )A、否认历史必然性的唯意志论B、否认历史偶然性的机械论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在历史观上的表现D、夸大个人作用的唯心史观10、历史发展是“合力”作用的结果,这就是说( CD )A、历史发展无论规律可循B、历史发展是无法认识的C、历史发展的因素是复杂的D、社会中的每个人都是“合力”的一部分三、辨析题1、“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B2、“经济上落后的国家在哲学上仍然

33、能演奏第一提琴”。A3、 科学技术发展可以解决一切社会问题。B4、 社会意识都属于思想上层建筑。B5、 群众和英雄共同创造历史。B第四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一、单项选择题1、商品的本质因素是( B )A、使用价值 B、价值 C、交换价值 D、价格2、生产商品的劳动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其中具体劳动的作用是( D )A、创造新价值 B、创造剩余价值 C、创造必要价值 D、创造使用价值3、商品经济是通过商品货币关系实行等价交换的经济形式,它的基本规律是( A )A、价值规律 B、剩余价值规律C、竞争规律 D、货币流通规律5、马克思说:“一切商品对它们的所有者是非使用价值,对它们的非所有者是使用

34、价值。”这句话表明( B )A、有使用价值的不一定有价值 B、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对它的购买消费者而言的C、商品所者有同时获得使用价值和价值 D、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对立统一6、对“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这句话的正确解释是( D )A、劳动和土地都是价值的源泉B、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土地形成价值C、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外部条件,土地是价值的真正源泉D、劳动必须和自然物相结合才能创造出物质财富7、商品内在的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其完备的外在表现是( C )A、商品与商品之间的对立B、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之间的对立C、商品与货币之间的对立D、资本与雇佣劳动之间的对立8、商品生产者要获得更多收益必须

35、使生产商品的( D )A、个别劳动时间等于倍加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B、个别劳动时间等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C、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D、个别劳动时间小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9、货币之所以能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 B )A、它能衡量其他商品价值的大小B、它是社会劳动的产物,本身具有价值C、它具有计量单位D、它可以是观念上的货币10、资本集中的方式是( C )A、资本积聚和资本积累 B、竞争和剩余价值的资本化C、竞争和信用 D、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11、资本主义地租是( B )A、平均利润转化来的 B、超额利润转化来的C、垄断利润转化来的 D、企业利润转化来的12、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实质是

36、( C )A、生产过剩的危机 B、生产不足的危机C、生产相对过剩的危机 D、生产绝对过剩的危机13、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 D )A、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B、价值周转方式不同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14、最鲜明体现资本主义国家实质的国家职能是( A )A、政治职能 B、经济职能C、社会职能 D、对外交往职能15、资本主义法制的核心是( B )A、民法 B、宪法 C、刑法 D、行政法16、资本主义政党制度的实质是( D )A、允许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参与国家政治生活B、允许马克思主义政党独立执政C、不受资本主义国家政权的资本主义性质

37、制约D、资产阶级选择自己的国家管理者,实现其内部利益平衡的政治机制二、多项选择题1、关于所有制和所有权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D )A、所有制是所有权的基础B、所有权是所有制的基础C、所有制决定着所有权,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形态,它是反映着经济关系的意志关系D、同一种所有制可以有不同的所有权2、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指( CD )A、个别劳动 B、社会劳动C、具体劳动 D、抽象劳动3、货币的本质通过它的职能体现出来,货币有多种职能,其中最基本的职能是( AB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和世界货币4、简单商品经济中所包括的各种矛盾主要是( ACD )A、使用价

38、值和价值的矛盾 B、价值的交换价值的矛盾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5、一切商品都包含着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这表明( ABCD )A、缺少使用价值和价值任何一方面,都不能成为商品B、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C、有使用价值,但不是劳动产品,也不是产品D、有使用价值,也是劳动产品,但只是供生产者自己消费,也不是商品6、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是( ACD )A、具体劳动是劳动的具体形式,抽象劳动是一般人类劳动B、具体劳动是体力劳动,抽象劳动是脑力劳动C、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反映社会生产关系D、具体劳动不是使用价值的唯一源泉,

39、抽象劳动是价值的唯一源泉7、价格受市场供求的影响,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是对价值规律作用的否定,而是价值规律作用的表现形式,这是因为( BCD )A、商品交换都是按照价格与价值相一致的原则进行的B、从商品交换的总体看,价格总额与价值总额是相等的C、从商品交换的较长时间看,价格与价值是趋于一致的D、各种商品价格的波动,是以各自的价值为基础的8、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相比,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主要有( ABD )A、劳动的科技含量和知识含量增加了B、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劳动在劳动总量中的比重增加了C、农业劳动已成为物质生产劳动的基本形式D、在总的劳动消耗量中物化劳动的比重增加而活

40、劳动的比重相对减少了9、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生产这种商品的( BC )A、劳动生产率成正比 B、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正比C、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D、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成反比10、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结果是( ABCD )A、生产出新的使用价值 B、转移了生产资料的价值C、再生产劳动力的价值 D、创造出剩余价值11、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 ABD )A、进一步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B、为计算剩余价值率提供了科学依据C、为计算资本周转速度提供了依据D、为平均利润、生产价格理论奠定了基础12、在资本主义现实中,剩余价值是采取各种转化形式出现的,它们有( CD )A、成本 B、工资C、利润

41、D、利息13、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共同点( ABCD )A、都体现着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关系B、都延长了剩余劳动时间C、都增加了剩余价值量D、都提高了剩余价值率14、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同其他劳动过程相比较体现出来的特点是( CD )A、创造新的使用价值B、创造新的价值C、工人的资本家监督下劳动,他们的劳动属于资本家D、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15、马克思关于资本有机构成学说论证了( ABD )A、相对过剩人口的形成B、技术进步条件下生产资料生产的优先增长C、平均利润率的形成D、利润率的下降趋势1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工人工作日有所缩短,这表明( BCD )A、对工人剥削程度有所减轻B、劳动生产率明显提高C、必要劳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