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急性循环衰竭-PPT.ppt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2274796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12.8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急性循环衰竭-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急性循环衰竭-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急性循环衰竭-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急性循环衰竭-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急性循环衰竭-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急性循环衰竭定义n急性循环衰竭是指由于失血、细菌感染等多种原因引起的急性循环系统功能障碍,以致氧输送不能保证机体代谢需要,从而引起细胞缺氧的病理生理状况。n休克是急性循环衰竭的临床表现,常常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并具有较高的病死率。病理生理急性循环衰竭(休克)最根本的病理生理改变是微循环的功能障碍。导致微循环功能障碍的机制包括:n1、各种疾病(如严重感染、失血、急性心梗等)产生病原体相关分子模式,如脂多糖,或损伤相关分子模式,如热休克蛋白和高迁移率族蛋白1,触发免疫应答及失控的炎症反应,引起血管内皮损伤、毛细血管渗漏、循环容量减少,最终导致组织灌注不足、细胞缺氧。n2、内皮损伤引起凝血激活、微血

2、栓形成阻塞毛细血管及血管舒缩功能障碍,加重组织缺血缺氧。n3、持续或强烈的刺激影响神经内分泌功能,导致反射性血管舒缩功能紊乱,加剧微循环障碍。各类型急性循环衰竭(休克)均有以上病理生理过程,但在发病机制中的重要程度不同。分布性休克,如脓毒性休克,内皮损伤及炎症反应作用明显。低血容量性如创伤失血性休克患者常常伴有持续或强烈的神经刺激,且凝血功能异常较分布性休克更明显。急性循环衰竭(休克)患者有血流动力学异常及氧代动力学异常。血流动力学异常包括心功能异常、有效循环容量减少及外周血管阻力的改变。氧代动力学异常即氧供应与氧消耗的不平衡,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的降低反映了体循环低氧,而血乳酸升高间接反应了微

3、循环低氧及细胞缺氧。n不同原因引起急性循环衰竭(休克)的病理生理过程不同,早期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所以识别应个体化。1、病因2、血压3、血乳酸水平升高4、组织低灌注临床表现a组织低灌注临床表现:意识改变、尿量减少、皮肤温度色泽改变或毛细血管充盈时间;b其他引起低血压的原因:药物(如利尿剂、受体阻滞剂等降压药)、体位改变等;c非组织缺氧引起乳酸增高的原因:淋巴瘤、癌症、重度急性肝功能衰竭、激素治疗等一般临床监测包括生命体征、皮肤温度与色泽、尿量和精神状态等指标。n血流动力学监测:包括无创、微创和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见表)。有条件的医院,应在第一时间将急性循环衰竭(休克)患者收入重症加强监护病房,

4、并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床旁超声检查可动态评估心脏功能、血管外肺水、下腔静脉变异度等指标,可用于病情判断、病因分析以及液体复苏疗效判断。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监测、肺动脉导管作为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方法,可在有条件的重症监护室使用,或用于复杂、难治性急性循环衰竭(休克)或右室功能障碍患者。n乳酸及乳酸清除率监测:持续动态的动脉血乳酸以及乳酸清除率监测对急性循环衰竭(休克)的早期诊断、指导治疗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每隔动态监测血乳酸水平不仅可以排除一过性的血乳酸增高,还可判定液体复苏疗效及组织缺氧改善情况。指标监测治疗治疗原则n治疗目标n急性循环衰竭(休克)治疗总目标是采取个体化措施改善氧利用障碍及

5、微循环,恢复内环境稳定。而不同阶段治疗目标应有所不同,并监测相应指标。n年新英格兰杂志上发表的综述 阐明急性循环衰竭(休克)治疗可分为期:n第一期急救阶段:治疗目标为最大限度地维持生命体征的稳定,保证血压、心率以及心输出量在正常或安全范围,以抢救患者生命。n第二期优化调整阶段:治疗目标为增加细胞氧供。n第三期稳定阶段:治疗目标为防治器官功能障碍,即使在血流动力学稳定后仍应保持高度注意。n最后,在第四期降阶治疗阶段:治疗目标为撤离血管活性药物,应用利尿剂或肾脏替代疗法调整容量,达到液体负平衡,恢复内环境稳定。n这个分期方法对临床治疗患者有指导意义。治疗措施急性循环衰竭(休克)的治疗措施病因治疗是

6、急性循环衰竭(休克)治疗的基础,各病因的具体治疗措施各异(见下表)。病因治疗要点分布性 严重感染过敏原接触神经源性中毒甲减危象酮症酸中毒 清除感染灶、抗生素、外科手术祛除过敏原、肾上腺素祛除致病因素、立即平卧、激素、肾上腺素清除未吸收毒素,解毒剂,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糖皮质激素祛除诱发因素,小剂量静脉滴注胰岛素 低容量性 创伤出血热射病急性胃肠炎、肿瘤化疗、消化道梗阻 清创,充分止血,输血物理降温,药物降温 纠正内环境紊乱 心源性 急性心梗 恶性心律失常心肌病变 瓣膜病 介入溶栓治疗,抗心律失常治疗,硝酸甘油扩冠脉复律 适当限制其活动,相应抗心律失常、抗凝治疗限制体力活动,介入性治疗,外科手术

7、 梗阻性 张力性气胸肺栓塞心包填塞 积气最高部位,放置胸膜腔引流管溶栓治疗心包穿刺引流病因治疗 对症治疗可简单记为 治疗,按临床治疗顺序包括改善通气(),液体复苏()及改善心泵功能()。n n改善通气改善通气n部分急性循环衰竭(休克)患者需要接受机械通气以改善通气状况。应酌情根据患者的氧合状态来决定是否需要辅助通气,以及何种通气方式(有创或无创通气)。开始有创机械通气时可能出现动脉血压下降,提示低血容量状态,静脉回心血量减少。对症治疗 n n液体复苏液体复苏n建立静脉通路:迅速建立可靠有效的静脉通路,可首选中心静脉。建立中心静脉不仅有利于快速液体复苏,且可监测中心静脉压力来指导临床抢救。无条件

8、或患者病情不允许时,可选择表浅静脉如颈外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等比较粗大的静脉。万分紧急时,也可考虑骨髓腔输液。n液体类型选择:晶体液可作为首选,必要时加用胶体液,如白蛋白。补液顺序先晶体后胶体。n液体输注速度:液体应快速输注以观察机体对输注液体的反应,但要避免过快而导致肺水肿,一般采用液体在 内输入,先快后慢,心源性休克患者除外。n容量负荷实验:实验方法包括快速补液、被动直腿抬高实验及呼吸末屏气实验。参考指标包括容量反应性指标(下腔静脉内径变异度、左心舒张末期容积、胸腔内血容量等)及压力指标(中心静脉压、每搏变异度、肺动脉闭塞压力等)。n液体复苏的终点:结合心率、血压水平、尿量、血乳酸水平

9、、碱剩余、床边超声等综合判断。改善心泵功能改善心泵功能n 血管活性药物: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一般应建立在充分液体复苏的基础上,但对于威胁生命的极度低血压,或经短时间大量液体复苏不能纠正的低血压,可在液体复苏的同时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以尽快提升平均动脉压并恢复全身血流。首选去甲肾上腺素,尽可能通过中心静脉通路输注,其主要激动 受体,同时具有适度 受体激动作用,因而有助于维持心输出量、增加血管阻力,有利于提高血压。临床应用去甲肾上腺素时,多表现为平均动脉压显著增高,心率或心出输量基本不变。去甲肾上腺素常用剂量为()。在高血流动力学状态的分布性休克患者中,可能存在血管加压素缺乏,在这部分患者中应用小剂量

10、血管加压素可能会使血压显著增高。n正性肌力药物:前负荷良好而心输出量仍不足时可考虑给予正性肌力药物。此时需给予正性肌力药物,首选多巴酚丁胺,起始剂量(),静脉滴注速度根据症状、尿量等调整。磷酸二酯酶抑制剂包括米力农、依诺苷酮等,具有强心和舒张血管的综合效应,可增强多巴酚丁胺的作用。当 肾上腺素能受体作用下调,或患者近期应用 受体阻滞剂时,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治疗可能有效。调控全身性炎症反应 n虽然急性循环衰竭(休克)的发病机制有所不同,但过度炎症反应导致的毛细血管渗漏,微循环障碍普遍存在,这在器官功能障碍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液体复苏治疗旨在恢复循环量和组织灌注,但不能有效阻止炎症反应的发生。

11、因此,应尽早开始抗炎治疗,阻断炎症级联反应,保护内皮细胞,降低血管通透性,改善微循环。故抗炎治疗可作为急性循环衰竭的治疗选择之一,可选用乌司他丁、糖皮质激素等。研究显示乌司他丁可降低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患者治疗及后血乳酸水平,提高乳酸清除率,降低天病死率及新发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n糖皮质激素在考虑患者可能存在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时使用。器官功能保护 n器官功能障碍均发生在器官组织微循环障碍的基础之上。即使急性循环衰竭(休克)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稳定,也不代表器官组织的微循环已经改善,仍应动态评估其器官功能并及时治疗。常见类型急性循环衰竭要点n分布性休克、脓毒性休克:脓毒性休克需在进行初始复苏的最初

12、内达到:()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尿量0.5();()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70%或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65%。治疗起始内开始广谱抗生素治疗,抗生素使用前留取生物标本(血、痰、分泌物等),及时引流感染灶并清除坏死组织。n中毒性休克:祛除残余毒物(通过洗胃、导泻、清洗皮肤等措施),并使用解毒剂治疗。吸毒患者有疑似生命危险、或与阿片类药物相关的紧急情况,应给与纳洛酮。n过敏性休克:祛除过敏原,使用肾上腺素静脉注射治疗。n神经源性休克:祛除致病因素,维持呼吸循环功能,使用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静脉注射治疗。n低血容量性休克、创伤性休克:创伤性休克采取允许性低血压策略,即无颅脑损伤的严重创伤患者

13、目标收缩压设定为,直至大出血停止;有颅脑损伤且合并出血性休克的严重创伤患者平均动脉压维持在。乳酸升高和碱剩余负值增大是评估出血情况的敏感指标,红细胞压积在时内下降也提示有活动性出血。未明确出血部位的患者应尽早超声、检查明确出血部位;出血部位明确的患者及时手术、介入治疗充分止血。有活动性出血患者采用限制性液体复苏治疗,晶体液与胶体液按:比例输注。急性失血患者当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达标,而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仍低于或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仍低于,可考虑输入红细胞。输全血或红细胞应以红细胞压积为目标。此外还应保持患者体温、监测并预防凝血功能障碍。n心源性休克 n心源性休克:按基础疾病进行相应治疗

14、。心肌梗死、冠心病患者应紧急进行血运重建治疗,如溶栓、经皮冠脉介入、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度房室传导阻滞安装起搏器;室速、室颤使用电复律或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慢性心脏疾病(如心肌病)则使用内科保守治疗;左心系统衰竭、全心衰竭需控制补液量,右心系统衰竭可能需加大补液量。心源性休克期间应使用正性肌力药或血管加压药使达到,并强烈推荐使用去甲肾上腺素恢复灌注压。肾上腺素可以作为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替代选择,但是可能会增加心律失常、心动过速和高乳酸血症的风险。多巴胺主要用于处理低心输出量的情况。磷酸二酯酶抑制剂或钙增敏剂不能作为一线治疗方案。n讨论:64岁男性患者,肝脓肿、胆囊Ca术后、肺部感染,体温38以上,心率波动于126-160次/分,血压波动于117/73-144/78mmHg,多次查动脉血气分析提示氧分压波动于60-74.3mmHg,动脉血氧饱和度波动于90.1%-95.7%,乳酸波动于2.0mmol/L-3.7mmol/L,静脉血乳酸波动于3.9-6.7mmo/L,每小时尿量40ml以上,中心静脉压14cm水柱,充分扩容后上升至22cm水柱,N端由105上升至883pg/ml。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