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艺术...德国专业声乐领域的传播研究_郑慧娟.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227211 上传时间:2023-03-12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1.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艺术...德国专业声乐领域的传播研究_郑慧娟.pdf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艺术...德国专业声乐领域的传播研究_郑慧娟.pdf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艺术...德国专业声乐领域的传播研究_郑慧娟.pdf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艺术...德国专业声乐领域的传播研究_郑慧娟.pdf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艺术...德国专业声乐领域的传播研究_郑慧娟.pdf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64音乐论坛“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艺术歌曲在德国专业声乐领域的传播研究郑慧娟摘 要:自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中德两国在教育、科学、文化、艺术等领域建立了不同文明互学互鉴的桥梁与合作平台。习近平主席在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式上强调要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向世界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本文尝试对中德声乐艺术领域首次大碰撞的时代产物“中国艺术歌曲”在其体裁起源地德国专业声乐领域的传播进行具体研究。中国艺术歌曲历经百年嬗变,目前我国艺术歌曲的创作及传播之势蓬勃发展,因此是时候尝试让中国艺术歌曲“走出去”,回到艺术歌曲的起源地德国进行反向传播,让艺术歌曲这一

2、体裁的传播双向奔赴,从而实现中德音乐文化的高度融合与认同,提升中国艺术歌曲在海外的传唱度,用中国艺术歌曲向世界人民传播中国文化,用艺术歌曲的形式讲好中国故事。关键词:一带一路;中国艺术歌曲;德国音乐学院;留学生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作者简介:郑慧娟(1990-),女,博士研究生,广州大学教育学院在站博士后,广州大学音乐舞蹈学院教师。基金项目:本文系广州市音乐家协会“音乐文化研究”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国艺术歌曲在欧洲中部地区的传播研究研究成果。一、中国艺术歌曲的起源艺术歌曲源于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的德国,是集“诗歌,音乐,钢琴”三位一体的艺术样式。作为新文化运动和新音乐思潮的实

3、践性成果,艺术歌曲于二十世纪初在中国兴起。1920 年,我国第一首艺术歌曲大江东去就是由青主先生早期在德国学习先进的作曲技法后创作而成。另外还有萧友梅,黄自等我国最早一批去德国深造的音乐家回国后创作出大量的中国艺术歌曲流传至今,为我国音乐事业做出巨大贡献。二、中国艺术歌曲在德国专业声乐领域的传播交流现状为了进一步落实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主旨演讲中提出的“设立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后续联络机制”和“打造音乐教育联盟以及其他人文合作新平台”的指示精神,我国在音乐教育领域也在积极深化与世界各国音乐学院的交流与合作,2017 年 5 月在中央音乐学院成立“一带一路”音乐教育联盟;

4、同年年 9 月由中国音乐学院院长王黎光教授发起在北京成立全球音乐教育联盟。在音乐联盟组织中,德国多所音乐学院也在合作交流之列,对于中国学生在选择欧洲国家留学而言,德国多年来始终是中国人开展学术交流和留学的首选国,在“一带一路”和全球音乐教育联盟平台搭建下,去德国留学的中国人在逐年增加。中德专业声乐领域的交流活动也日益增多,2020 年是中国艺术歌曲诞生百年之际,由上海音乐学院院长发起并推出了一系列面向海内外的重要学术成果。其中,上海音乐学院与著名音乐出版商德国大熊出版社合作出版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 16 首以英德法意四种语言在欧出版。中国古典诗词艺术歌曲 16 首以高、中、低音三个版本,国际标

5、准注音并配合标准朗读音频方式发行。这是以国际标准出版的中国艺术歌曲乐谱,便于不同音域、不用母语国的演唱者学习。廖昌永院长一直致DOI:10.19340/ki.hhzs.2022.24.009165SONG OF YELLOW RIVER2022/24力于向全世界推广中国艺术歌曲,2018 年和 2020 年上海音乐学院已成功举办两届“中国艺术歌曲国际声乐比赛”,号召全世界人来歌唱中国艺术歌曲,研究中国艺术歌曲。此外,2021 年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国风雅歌”中国艺术歌曲倡导人范竞马发起首届“国风雅歌之星”中国艺术歌曲演唱大赛。近些年来,作为国内业界的引领者,对中国艺术歌曲比赛的举办也逐渐吸引到

6、世界各国的目光,这也正是艺术歌曲大赛所追求的共同目标,希望推动中国艺术歌曲的学术研究、国际推广、新作创作、老作挖掘,推动全世界来了解中国诗词和中国人文精神的美。由于全球疫情影响,笔者不能前往德国进行实地考察,因此本文在中国艺术歌曲在德国传播研究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访谈法,访谈的问题主要涵盖三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了解受访者的基本情况,具体问题是工作学习情况以及在德时长;第二部分是针对受访者所在专业领域中国艺术歌曲的传播现象进行采访,具体问题会让受访者举出一些中德艺术歌曲交流音乐会的例子,谈谈德国人欣赏中国艺术歌曲的感受,接受度和喜爱度,具体地对中德艺术歌曲创作技巧与风格方面的见解等;第三部分是德国

7、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中国艺术歌曲在德国的传播及推广有没有突破性进展,并让受访者以他们自身在德国专业声乐领域内对中国艺术歌曲的看法和理解,为之后的传播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中国艺术歌曲在德国的传播主体以中国留学生或者在德国歌剧院工作的中国籍专业歌手为主,传播对象以德国本地音乐学院学生以及歌剧院专业歌手为主,因此本文在联系采访对象时,主要以传播主体和传播对象的采访为主。通过笔者朋友推荐和国外社交主流媒体平台搜索,联系到了 12 名在专业声乐领域内学习或者工作的受访者自愿接受采访,每位受访者以电话采访,视频采访和文字采访的方式进行了 6090 分钟的采访。本采访采取半结构式访谈,这种采访方式可以

8、让研究者通过倾听被访者的讲述,并适时地追问,在自然的语境中获得关于研究问题精细的洞察和理解。具体采访对象见表 1 和表 2:表 1:传播主体1、德国音乐学院中国留学生姓名国籍学历留学院校留学时长程世超中国双硕士、博士在读德国卡尔斯鲁厄音乐学院8 年陈艺宝中国艺术家文凭在读德国卡尔斯鲁厄音乐学院4 年陈郁中国硕士德国杜赛尔多夫音乐学院9 年2、在德国歌剧院工作的中国籍专业歌手姓名国籍学历工作歌剧院工作时长杨迪中国硕士德国科隆歌剧院6 年邓超中国博士德国汉堡国家歌剧院、德国柏林国家歌剧院等11 年李佳祺中国硕士德国汉堡国家歌剧院5 年表 2:传播对象3、德国本地音乐学院师生姓名国籍学历学习院校So

9、phie Bareis德国歌剧与艺术歌曲双硕士德国汉诺威音乐学院Anna Moog德国艺术歌曲硕士在读德国慕尼黑音乐学院Caroline Bruker德国艺术歌曲硕士德国李斯特音乐学院166音乐论坛通过对部分中国艺术歌曲在德国的传播主体和传播对象的采访调查,得出以下结论:首先,在德国首都柏林、汉堡等主要城市传播相对广泛,传播对象以及社会观众接受度和喜爱度较高。具体表现为传播平台相对较高,传播面相对较广,例如其中一个采访对象邓超,他的经历比较有代表性和说服力,因为他的学习和工作的脚步几乎走遍了整个德国。他从2011 年留学德国,在德国维尔茨堡音乐学院,魏玛李斯特音乐学院,德累斯顿音乐学院,先后获

10、得本硕连读艺术家文凭,硕士学位以及博士学位。工作方面先后在魏玛德意志国家歌剧院,德累斯顿森帕歌剧院工作,现在作为驻院歌唱家工作于汉堡国家歌剧院。他在采访中告诉我目前中国文化在德国的传播主要以中国歌者,乐器演奏者介绍推广,举办中国艺术歌曲专场音乐会,或者在音乐会中添加中国元素。他作为德国汉堡中国新生代艺术家基金会成员,会定期在汉堡举行中德音乐交流音乐会,中国艺术歌曲专场音乐会。例如北德歌唱比赛,中国人唱德国歌曲,外国人唱中国歌。并且他还在德国德累斯顿森帕歌剧院,德国汉堡国家歌剧院等世界顶级的歌剧院的舞台上都演唱过中国艺术歌曲。在这些歌剧院,不仅会有德国的观众,其中更多的是从世界各地来的乐迷。他认

11、为,这是作为中国歌者的责任,唱好中国歌,利用这种机会把中国艺术歌曲介绍给来自世界各地的朋友们。他在歌剧院的音乐会尽地能地添加中国艺术歌曲或者民歌。德国观众对中国歌曲接受度很高,对中文歌词含义很感兴趣,被优美的韵律陶醉,也会一起哼唱。邓超先生致力于加强中德文化交流,让更多中国歌者在德国唱好中国歌,与外国友人同唱中国艺术歌曲,希望将来可以在德国举行中国艺术歌曲国际歌唱比赛。虽然从邓超先生的个人角度出发,他能活跃在德国主流歌剧舞台上,并且愿意以发自内心的爱国情怀来传播中国艺术歌曲,传播中国文化,但是从中国走向德国走向世界舞台的歌唱家还是极少数,他们的力量相对单薄。因此,经过对德国本地专业声乐领域传播

12、对象的采访调查了解到,在德国专业声乐领域内对中国艺术歌曲的整体认知度不高,最大的原因是很难有机会听到中国艺术歌曲,具体传播遇到的问题表现为:1、中国留学生缺乏主动传播艺术歌曲的意识一般情况下在去德国音乐学院学习的中国留学生主要目的是想要学习德国更加专业的知识,而不是以专门的传播主体去传播中国文化,因此缺乏主动通过对中国艺术歌曲传播中国文化的意识,甚至有许多中国留学生缺乏对中国文化的自信。2、中国艺术歌曲目前尚未形成完善的体系从根本上来说定义不明确,界限模糊,各个时期,各个作曲家风格并没有统一。传播主体尚未对中国艺术歌曲有系统的了解,因此无法向传播对象进行正确且有质量地传唱。3、中国艺术歌曲教材

13、的匮乏2020 年廖昌永院长联合德国当地的大熊出版社出版了一套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 16 首,里面详细地用德语音标标注了汉字读音,以及诗歌歌词含义。这套教材的出版对于中国艺术歌曲在德国的传播是一个里程碑式的开端,但是截至目前仅此一部中国艺术歌曲的教材在德国出版。4、有限的传播途径笔者目前了解到的中国艺术歌曲在德国的传播途径仅以中国人在音乐会中演唱个别艺术歌曲,以及在个别区域有中国主题节日时演唱一些红色主题歌曲为主。5、诗词与音乐无法同时产生共鸣德国本地人对中国艺术歌曲中诗歌的喜爱度更高,有许多中国古典诗词被翻译成德语后由德国作曲家谱曲,例如马勒的大地之歌深受全世界人民喜爱。但若是由中国作曲家用西

14、洋调式创作的中国艺术歌曲,他们不容易理解作曲家的意图,或者说旋律的表达与他们想象的诗歌含义相差甚远。相反,若是中国作曲家用五声调式创作的中国艺术歌曲他们更容易接受,因为中国文化在德国属于异文化,对于本国人来说他们更喜欢中国民族风格浓厚的歌曲,这对于他们来说有一种好奇的东方色彩,会更加享受异国旋律。4、德国本地歌剧院专业歌手 姓名国籍学历工作剧院 Shahram Yazdani 伊朗硕士、艺术家文凭德国德雷斯特歌剧院Agnieszka Hauzer 波兰硕士德国莱茵杜塞尔多夫歌剧院Jenela Stefanic克罗地亚硕士德国埃尔福歌剧院167SONG OF YELLOW RIVER2022/2

15、4除了上述情况之外,笔者在采访中也有意外收获。很有意思的是,也有非常小众曾经来过中国的德国人,真实地看到过、感受过中国文化,因为喜欢而去学中文,并且去学习艺术歌曲。例如在我的受访者中有位来自德国的学生 Sophie Bareis,她告诉我她曾经在 2010 到2011 年在上海当过一年交换生,那个时候她在读高中。她在中国一年时间的学习之后深深爱上了中国文化,回国后也一直坚持学习汉语,大学和研究生学习期间就学习了许多中国艺术歌曲,因为她特别喜欢中国诗词,她告诉我学习中国艺术歌曲不仅仅只是学个表面,一定要学习更深层次的内涵。她认为德国艺术歌曲是经典的,但传统的艺术歌曲已经走到尽头,而中国艺术歌曲刚

16、开始,未来还有无限的可能性值得探索。三、拓展中国艺术歌曲在德国专业声乐领域传播的建议笔者针对中国艺术歌曲在德国的传播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加强中国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传播意识随着“一带一路”合作交流的深化,音乐联盟的建立,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有机会依托国家的平台去德国学习和深造。作为一名中国人,不论身处世界的哪一个角落,都一定要明确自己的立场和方向。并且要对中国文化有足够的自信,中国现在的综合国力以及在世界所处的位置是毋庸置疑的。我们虽然出去学习西方文化,但同时也要肩负传播和分享中国文化的责任和义务。对中国文化的自信就体现在是否有在自己力所能及的专业范围内去努力为中国艺术歌曲的传播贡献一份

17、力量。(二)完善对中国艺术歌曲的系统知识构建中国艺术歌曲在百年的发展中已逐步形成了独有的艺术特征:一是歌词要富有文学性的诗化语言。二是作曲创作技法洋为中用。三是曲调典雅、旋律优美。四是精心编配器乐伴奏,伴奏以钢琴为主。五是运用科学的演唱方法,以美声唱法为主。国内学界已经初步对中国艺术歌曲的定义达成共识,并且在专业声乐赛事中也对中国艺术歌曲有详细要求。声乐专业的留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意识,主动完善对中国艺术歌曲的系统知识构建。学习德国歌唱技术是手段和过程,要把演唱德奥艺术歌曲的技巧和方法运用到演唱中国艺术歌曲中,因为作为一个中国人把中国作品演绎好是本分也是最终目的。(三)整理出版中国艺术歌曲集和教材

18、中国艺术歌曲 16 首的出版是继杨立青荒漠暮色、沈叶缄默诗篇出版后的又一重要中国音乐作品国际出版,也是唯一一部声乐作品。由上海音乐学院廖昌永院长牵头对中国艺术歌曲的下一步计划将中国当代作曲家创作的作品,都将在经过严格的国际遴选后在大熊出版。笔者认为,这一先河的开创和发展趋势非常利于中国艺术歌曲的传播,也给其他传播工作者指明了曲集和教材编纂的方向,即从曲目选撷、歌词翻译、注音朗读等各环节打造出国际规范化标准,为非中文母语的歌唱者提供最佳的发音帮助。此外,笔者还建议将来可以把我国更多类型的作曲家的作品整理成集,像德国作曲家那样有具体编号,清晰明了地按年代、按时期、按风格划分。更利于让中外声乐学子系

19、统学习中国艺术歌曲。(四)拓展传播途径目前中国艺术歌曲在德国的传播以中国留学生和在歌剧院工作的中国歌手的传唱为主,传播形式较为单一。笔者建议首先可以通过政府间的活动举办中国艺术歌曲音乐节或者比赛来分享中国艺术歌曲。其实笔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德国的有个别传播现象,例如在德国北威州学习并且留在德国北威州的公立高中担任音乐老师的陈郁告诉我,在当地每年九月份都会举办“中国节”,这个节日会在市中心的政府大楼门口的广场上举办音乐会,而她每年都会受邀演唱中国作品。这种政府组织活动的方式为推广中国艺术歌曲搭建了非常好的平台。另外,在德国有许多以德国作曲家甚至是欧洲其他国家作曲家命名的比赛,我们也可以呼吁使馆和政府

20、联合以某一个中国作曲家命名比赛,用他们本地的推广方式去推广中国艺术歌曲。并且在举行中国艺术歌曲音乐节或者比赛时,要善于利用新媒体平台去广泛宣传。例如可以联系德国比较出名的歌唱家,让他们学唱中国艺术歌曲,并通过在德国比较知名的电台、电视台以及网络平台传播等方法。2019 年德国籍世界著名女高音狄安娜 达姆绕就曾经在中国开音乐会时用中文演唱过青主先生的我住长江头,这一举动的传播也给世界人民聆听和感受中国艺术歌曲的魅力打开了一扇门。(五)推广德国观众接受度更高的中国艺术歌曲作品当一个合格的销售想要向客户推荐产品时,他一定会先了解客户的喜好,根据客户的喜爱度和接受度入手去推荐合适的产品。中国艺术歌曲的

21、推广传播适用同样的道理。德国许多学校目前在义务教育阶段和大学阶段均开设中文课和汉语言专业,另外还有许多地区都有孔168音乐论坛子学院。所以德国人现在对中文并不完全陌生,尤其是对中国诗歌格外钟爱,从马勒的大地之歌在德国乃至全世界的风靡程度就能感受得到。笔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德国人对唐代诗人李白格外喜爱,近期德国波恩歌剧院制作的克莱门斯 冯 弗兰肯斯坦的歌剧李太白就讲述了唐朝诗人李白的故事,剧中人物包括李白,杨贵妃,唐玄宗,高力士等。这是德国作曲家在上世纪 20年代写的,那时马勒驾鹤西去不久,理查施特劳斯也健在,都曾经研究过中国诗仙“李白”的诗和故事。这部歌剧体裁的创作从德国人的角度展示了他们对中国

22、音乐作品以及中国文化的理解和接受度。因此,笔者建议可以从诗人和诗歌的角度出发举办一些主题音乐会,譬如说以中德艺术歌曲中以“春”为主题的艺术歌曲,舒伯特的慕春 春之信念 在春天理查施特劳斯的春之声圆舞曲;黎英海的春晓、黄自的点绛唇 赋登楼 春思曲等等。透过同一理解的诗词主题去感受中德作曲家对同一主题的不同描写更能拉近中德艺术歌曲的距离,同时也会提升对中国艺术歌曲的接受度与喜爱度。四、“一带一路”背景下用艺术歌曲讲好中国故事本文从中国艺术歌曲传播的实际情况出发,对德国专业声乐领域内的传播主体与传播对象进行采访,仅代表德国专业声乐领域的普遍传播现象。得出结论是中国艺术歌曲在德国部分经济文化发达地区有

23、传播痕迹,但是在大部分地区传播并不是很广泛。笔者在采访中也了解到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广之前,许多中国留学生在德国专业院校的入学考试是不允许唱任何中国作品的,因为听不懂更无法评判。但随着中国留学生队伍的不断扩大,中国学生和中国作品在潜移默化间的渗透,现在许多院校的入学考试和声乐比赛中开始要求学生必须演唱自己母语的作品。这一现象说明了德国人已从最早的排斥到现在的接受与包容,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趋势,我国声乐界的领航者们也在身体力行地为中国艺术歌曲在海外的传播贡献力量,希望中国艺术歌曲可以成为继德奥、法国、意大利、俄罗斯、英语后的世界第六大流派的艺术歌曲行列。结 语本文旨在通过对中国艺术歌曲在德国的

24、传播现状研究,总结传播中的困难障碍并试图提出解决建议。希望可以通过中国艺术歌曲在德国传播的有效经验对中国艺术歌曲在欧洲其他国家的传播予以借鉴。笔者在文章开头提出了让中国艺术歌曲实现从起源地出发再回到起源地的“双向奔赴”,从而让中德艺术歌曲的双向传播研究有更广阔的价值和意义。让中国艺术歌曲带着中国语言,中国诗歌,中国音乐向全世界播撒中国文化的种子,用情用力讲好中国故事,相信未来会有越来越多人因此爱上中国。参考文献1 于芳.中德人文交流的发展历程与启示 J.学术探索,2018.2 田园.“一带一路”在德国故事多 N.光明日报,2018.3宋俊敏.新世纪中华文化在德国传播的现状、问题与路径探索 D.河北师范大学,2019.4刘志敏.中国文化在德国的传播:历史、现状与思考 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21.5孟卓,徐敦广.中国艺术歌曲概念界定与形态特征 J.学术交流,2018.6 王大燕.艺术歌曲概 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7 韩梅.新诗、德奥风与美声唱法德确立与20 世纪早期中国艺术歌曲格范的确立 J.音乐研究,2020.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猜你喜欢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自然科学论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诚招英才     服务填表     联系我们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