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57 卷 第 1 期 广 东 蚕 业 Vol.57,No.01 2023 年 1 月 GUANGDONG CANYE Jan.2023 116 DOI:10.3969/j.issn.2095-1205.2023.01.35“政企农校”四方联动,“一村一品”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以岭南大地田园综合体为例 罗 丝(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珠海 519090)摘 要 现阶段,我国的“一村一品”主要围绕农产品和品牌建设层面,欠缺对人才培养、文化建设、政策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乡村振兴不仅要把产品和产业链建设好,还应注重农村本地人才培养,激发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文章通过对珠海市斗门区岭南大地田园综合体
2、的现场观摩、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走访当地政府、企业和村民,从“政府企业农民高校”四方联动共建的角度分析和论述激发本地村民内生动力的机制,探索适应当地村民的人才培养模式,助力乡村振兴背景下“一村一品”的可持续发展。关键词“一村一品”;乡村振兴;岭南大地田园综合体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205(2023)01-116-04 2019 年,广东省委和省政府印发的关于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意见提出,“实施头雁工程,全面建强农村基层组织。因地制宜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开展万企帮万村,引导有条件有意愿的企业扎根农村发展,做强富民兴
3、村产业”。2020 年,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指出,“要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动脱贫地区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1。文章将从“一村一品”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论述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的路径。1“一村一品”的内涵与发展现状 1.1“一村一品”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一村一品”是 20 世纪 70 年代末在日本发起的农村产业发展运动。我国从 20 世纪 80 年代就开始关注日本的“一村一品”运动。目前,中国农村进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新阶段,中国式的“一村一品”运动开始出现2。“一村一
4、品”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以村为基 基金项目:珠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 2021-2022 年度项目成果,“乡村振兴背景下珠海西部地区一村一品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研究”(2021YBC124);珠海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校级科研课题,“乡村振兴背景下珠海乡村旅游村民参与度研究以斗门田园综合体为例”(KY2021Y02S)作者简介:罗丝(1982),女,汉族,广东广州人,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乡村振兴、职业教育。本单位,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通过大力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使一个村(或几个村)拥有一个(或几个)市场潜力大、区域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主导产品和产业2。“一村一品”的概念
5、可以延伸拓展到“一镇一业”“一县一业”“一区一品”等,而且“品”的概念也不限于农业,可以是地方特色产品、工艺品、民俗特色文化、休闲观光旅游、农村电子商务等。“一村一品”模式已经成为中国做强特色优势产业的重要手段,在促进农民增收、贫困县脱贫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3。1.2“一村一品”的关键是实现人的振兴“一村一品”非常符合国家的“精准扶贫”战略,获得了中央的大力倡导。然而,从日本的成功经验来看,“一村一品”并不是一场简单的产品生产运动,其本质上是以农产品和产业振兴为抓手,实现人的振兴,即本地村民自立自强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尤其注重领头人的培养2。现阶段,我国的“一村一品”主要是围绕农产品和品牌
6、建设层面的建设和推进,欠缺对人才培养、文化建设、政策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 第 1 期“政企农校”四方联动,“一村一品”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第 57 卷 117 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提出“坚持群众主体、激发内生动力”的要求,要尊重广大农民意愿,激发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4。1.3 我国“一村一品”发展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乡村“一村一品”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的“一村一品”运动多是自上而下的模式,以政府推进为主,没有转化为村民的内生动力
7、和参与意愿,村民扮演的是被动接收信息和被动执行政策的角色。当地居民普遍参与意愿不强,自我提升、改变现状的动力不足,更缺乏“一村一品”的创业热情。(2)政府普遍采用发放补贴、专项资金奖励的办法吸引村民加入特色产业,容易使村民产生“等、靠、要”的依赖心理,一旦停止补助就导致产业发展停滞。这种做法偏离了补助政策的初心,只能起一时的效果,并不可持续,难以真正激发村民的参与意愿和发展动力。(3)现阶段乡村人力资源缺乏,农村青年人纷纷涌入大城市,乡村中留下来的基本上都是老人和小孩,年龄结构比例失衡、空心化严重,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乡村发展。此外,我国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尚未健全,缺乏为村民量身定做的岗位技能培训
8、体系,导致农村中缺乏饱含热情、懂技术、能领导的能人,尤其是青年农民。以上问题制约着“一村一品”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乡村振兴不仅要把产品和产业链建设好,还应注重农村本地人才培养,将产业结构调整与农村本地人才培养相结合,激活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现阶段,我国学术界对“一村一品”的研究尚处于初级阶段,研究角度主要集中于农产品开发、产业链构建、品牌打造、经营模式等产业发展层面,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社会和文化层面的研究,如营造良好的就业创业氛围,促使更多本地农民积极参与“一村一品”建设,构建完善的人才培养机制和课程体系,提升本地村民的综合素养和专业技能等。基于以上研究背景,文章将以地处珠海市斗门区的“一村一
9、品”代表性项目岭南大地田园综合体为例,通过现场观摩、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走访当地政府、企业和村民,综合“政府企业农民高校”四方联动的角度分析和论述激发本地村民内生动力的机制,探索适应当地村民需求的培育模式,助力乡村振兴背景下“一村一品”的可持续发展。2 岭南大地田园综合体案例分析 2.1 岭南大地田园综合体项目有助于促进本地村民增收致富 岭南大地田园综合体项目位于珠海市斗门区莲洲镇,被国务院农村综合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授予全国首批“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创建项目”称号。该项目依托山、水、田等原生态资源,以岭南文化为魂,集休闲农业、文化体验、高科技科普、农业产业等多种旅游业态为一体,规划
10、总面积 11.77 km2。作为国家级田园综合体示范项目,岭南大地田园综合体致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生态康养基地和粤港澳大湾区田园休闲度假目的地。项目以莲洲镇石龙村为核心区,覆盖东湾及下栏村。项目以发展高端休闲农业为核心,以休闲养生度假为特色,以“农业+文化旅游+健康产业新型社区”为建设内容,产业链丰富完备,旨在立足本地资源优势,通过综合开发,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由珠海市斗门生态农业园管理委员会、石龙村村民合作社和珠海市岭南文化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打造,总投资约 39 亿元。岭南大地田园综合体项目的持续推进,将为当地农村经济带来以下七个方面的收益,包括产业收入、部分土地流转收入、经营性收入、土
11、地出租收入、房屋出租收入、就业性收入、门票分红等。比如通过给综合体“点状供地”方式,项目所在主体石龙村已获得了 2 340 万元的村集体收入,极大激发了本地村民参与综合体项目建设的热情;石龙村土地对外承包租金也从 2014 年的每亩每年 1 200 元增至目前的 2 500元;综合体重点打造南药产业链,引导本地村民承包综合体的中药园种植项目,企业提供场地和规划,收购村民种植药材,使得村民通过参与项目发展,收入得到切实提高;2020 年广东省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实施方案出台后,高素质农民培育的资金正式下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的培育经费按人均 3 000 元安排,农业经理人培育经费按人均 1 万
12、元安排,本地村民的职业培训有了资金保障。在政策利好、产业利好的发展态势下,不少外出打工的中青年村民逐渐回流乡村,参与综合体项目的建设,寻找致富新路。通过与岭南文化投资有限公司有关负责人的深度访谈,得知企业现有一线工作人员 80%来自莲洲镇本地招聘,企业非常愿意招聘本地村民,原因在于:本地村民岗位忠诚度高、稳定性好;员工之间习惯、文化、语言相通,团队凝聚力强;当地民风较为淳朴,青年村民愿意回流本村参与项目;综合体园区业务范围全面,提供的岗位种类和层次丰富,包括种植、养 第 1 期“政企农校”四方联动,“一村一品”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第 57 卷 118 殖、景区运营、营销推广、酒店餐饮服务等多
13、种岗位,老中青村民均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2.2 项目人力资源匮乏,村民岗位技能待提升 岭南大地田园综合体一期开园以来,面临着人力资源匮乏的问题。经过面向政府、企业、农民的走访和调研,将现存问题总结为以下三点。2.2.1 区域产业规模未起,人才培育缺乏土壤 现阶段斗门区乡村旅游产品发展的深度不足,景点规模不大,布局较分散;文化旅游项目处于起步或发展阶段,产业体系尚未形成;缺乏具有带动作用的高端龙头项目,未形成旅游产业集群,缺乏规模效应,难以对游客形成吸引力。在这样的产业背景下,身处莲洲镇的岭南大地田园综合体也存在如下的短板:(1)旅游资源不足,综合体无法借力。当地旅游资源处于初步开发阶段,当地
14、旅游业尚未形成规模性的完整产业链,综合体无法借助现有产业基础发展项目自身。(2)综合体所处乡村“一村一品”特色不鲜明,缺乏品牌优势和产业优势。莲洲镇本地的产业优势不突出,种植业和养殖业没有形成系统的业态,导致本地村民缺乏种植业和养殖业的相关专业技能。因此,综合体难以借助本地的产业资源和人力资源在第一产业培育特色品种和品牌。2.2.2 本地村民认知态度不统一,各村政策宣传推广待统筹 综合体由多个村庄构成,界限明晰,在规划上需要因地制宜并寻求整体协调,在管辖和开发上需要多方配合。综合体员工来自不同村庄,对政策补贴、项目岗位等信息的认知不统一。经过调研发现,综合体项目主体所在石龙村村民相比其他村对政
15、策和项目了解更多,比如对政府和企业提供的“教育与培训”“激励政策”“分享机制”都有较深的认识,并且在“观念和意识”上大多持支持和积极参与的态度,而来自其他村的村民则一知半解甚至完全不了解。因此,石龙村村民往往对综合体项目有比较积极的态度,愿意主动参与岗位培训,期待得到晋升,而其他村民在项目参与上则较为随意,对职业发展前景缺乏必要的认识。这反映出各村在政策宣传、项目推广力度、推广渠道方式等方面有待改进。2.2.3 岗位专业技能缺失,本地村民就业门槛高 目前,综合体项目很难直接从本地村民中招聘到专业性和业务能力非常强的人才,包括外地回流的青年农民在内,符合岗位需求的专业性人才不多。综合体未来规划侧
16、重农业科教和南药产业链,需要配套产业实现产品与市场对接,同时需要大量的种植业和南药产业专业人才。目前产业专业人员配套不足,村民的职业能力和岗位需求不匹配,专业技能缺失成为阻碍本地村民就业的门槛,本地村民只能从事技能要求较低的服务类岗位。同时,村庄内房屋、土地流转较大,村民留村经营比例仍需提升。从岭南大地田园综合体示范区村民“七大收入”中,村庄内房屋、土地流转占比最大,显示村民的收入来源主要是靠出让田地给综合体收取租金,而留村参与综合体项目工作,或靠自身经营获取收入的比例仍有待提高。3“政企农校”四方联动共建,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基于以上现状和问题分析,乡村振兴的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问题不是单
17、靠某一行业或企业的一己之力就能实现,涉及区域政策、产业发展、本地村民认知和态度、本地高校智力支持等多方面,需要“政府企业农民高校”四方联动,推动斗门本地旅游产业由企业项目主导转型为社会各方联动共建,将政府、企业、本地村民、本地高校四方主体纳入乡村振兴共建机制,合力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使得更多本地村民投身综合体项目及本地旅游产业建设中,打造本地乡村旅游品牌,实现旅游产业红利惠及村民,进而有效推进乡村振兴。3.1 构建乡村振兴“四方联动”的社会共建共享机制 推动斗门旅游市场由旅游企业主导转向社会各主体共建共享,从单一观光旅游产品转向多元创新旅游产品。将政府、企业、行业协会、村民等层面纳入完善的共
18、建共享机制,鼓励更多主体参与到旅游市场的建设过程中,并在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区域合作等方面实现旅游成果的主客共享,促进旅游发展红利惠及群众。与政府决策部门、行业协会、地区龙头企业、人力资源平台建立良好的关系,持续获取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信息,建立“政行企校”信息共享平台。以此为基础,指导高职院校动态更新相关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从而构建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及动态调整机制。3.2 改善就业环境,建立就业创业全民参与机制 改善就业环境,建立就业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对本地重点产业行业知识普及、龙头企业人才需求宣传等方式开展信息共享,对接龙头企业人才需求与劳动力供给。鼓励本地高等院校与职业院校开设相关专业和课
19、程,开展校企合作打造校内外实训基地,引导更 第 1 期“政企农校”四方联动,“一村一品”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第 57 卷 119 多高校学生参与本地重点产业的项目。加强对重点产业创新创业工作的支持力度,制定面向本地村民、高校学生、中青年返乡创业等的激励政策,在市场准入、金融服务、财政政策等方面提供一定的优惠,适度提供税收优惠、降低银行贷款利率等,鼓励更多创业主体、各类创业资金参与旅游市场开发过程中,健全乡村振兴创业项目孵化机制。3.3 加大教育培训投入力度,设立人才培养专项资金 加大对乡村旅游领域教育和培训的投入力度,积极鼓励和扶持本地村民参与旅游项目建设;加强对本地旅游项目和产业的宣传,增
20、强村民参与旅游产业建设的意识;在一线服务岗位招聘中优先考虑本地村民,通过不同形式的激励政策鼓励本地村民通过本地旅游项目实现自我发展;增强村民的参与意识,在项目辖区的重点乡村开展针对性强的主题培训,促进本地村民对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综合体的规划和发展前景、相关职业技能、学历提升、职业发展规划等方面有更深刻的认识;在遵守相关政策法规的前提下,实现乡村旅游发展成果共创共享。政府应提高对本地重点产业的财政占比,保障对乡村振兴事业的财政投入。设立“一村一品”发展储备金等相关专项经费,用于本地产业规划编制、项目宣传、项目市场推广、专业人才培养、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等方面,保障以上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完
21、善财税政策,参与本地重点产业或项目经营的村民按规定享受税收优惠政策,在本地重点项目工作的村民享受一定比例的分红。总之,应为本地重点产业发展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资金保障。由政府牵头,企业和高校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对贫困村开展对口交流和帮扶计划。企业提供就业岗位,选拔贫困村村民进入企业工作,高校有针对性地提供岗位职业技能培训、职业技能考证、学历提升等人才培养服务。3.4 整合政行企校资源,打造乡村振兴技能培训服务平台 当地政府支持、鼓励和促进,行业协会、高校、龙头企业联合打造乡村振兴技能培训服务平台,协同开展科研攻坚、政策咨询、技术服务、技能培训、人才培养等技术技能服务。以斗门岭南大地田园综合体项目
22、为产业基地,围绕“一村一品”共建农产品电商服务中心,开展多维度创新创业项目,通过借助本地的农业资源优势,形成“农旅结合”的发展模式5。从最基础的产品思维出发的“产品创新”,到从产品的特色和内涵挖掘延伸出来的产品/乡村“文化创新”,再到项目运营思维的“商业创新”,助力培养高素质新型职业农民,培养对农村事业和农业创业饱含热情、懂技术、有领导能力的青年领袖,壮大“三农”工作队伍。依托珠海市职业训练指导服务中心(珠海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中心),联合高职院校专业群、珠海市农村电商“一村一品”带头人提升培训项目、金湾区校村共建助推乡村振兴合作项目,为本地村民和项目在职村民提供参与企业项目所需的职业技能培训
23、服务。同时借助本地高校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认证中心,为本地村民开展 X 证书培训及考核服务,如电子商务类、数字营销类、旅游服务类等企业所需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提高本地村民持证上岗比例。4 结语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要用好创新这把金钥匙,着力破解乡村振兴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在“政府企业农民高校”四方联动共建过程中,各方的权责界定、组织架构、绩效评定、监督保障等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和探讨,使得本地村民的参与意愿、自我创新的动力真正激发出来,培养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高素质农民队伍,以促进“一村一品”的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振兴。参考文献 1张行发,徐虹,张妍.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新内生发展理论视角J.当代经济管理,2021,43(10):31-39.2张婧.日本一村一品运动走向世界对中国乡村振兴的启示J.日本问题研究,2019,33(5):57-66.3常伟,王微,阚庆云.日本“一村一品”运动对中国乡村振兴的启示:基于政府职能转变视角J.改革与战略,2020,36(5):111-118.4纪丽娟.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与路径创新研究J.乡村振兴,2022(4):43-49.5朱扶桑.乡村旅游助推经济发展的策略探究J.广东蚕业,2022,56(4):148-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