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流行病学基础理论.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226154 上传时间:2023-03-09 格式:PDF 页数:20 大小:556.49KB 下载积分:15 金币
下载 相关 举报
流行病学基础理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流行病学基础理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流行病学基本理论绪论1.流行病学 是研究疾病与健康状态在人群中的分布及其影响因 素,以及制订与评价预防、控制与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的策略与措 施的科学。应注意,定义中包含着研究内容、研究目标、研究方法 与研究目的四个完整的内容。2.多病因论 现代医学认为,任何疾病的病因都不是单一的,都 是由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及二者的交互作用所决定的,只不过在不 同疾病的形成过程中,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所起作用的大小有所不 同而已。3.群体诊断这是相对于个体诊断而言。流行病学对人群疾病与 健康状况的分布及频率的描述,在人群基础上获得的疾病及健康状 况的结论即群体诊断。4.描述性研究根据疾病与健康状况在不同人群、不同地点与不 同时间的分布情况研究疾病与健康状况的规律,从而发现问题,提 出解决问题的依据。5.理论流行病学 又称数学流行病学,它是用不同的数字符号代 表有关病因、机体与环境的各项因素,然后抽象地用数学模型或电 子计算机仿真,进行理论研究,来研究流行病学的规律性,定量反 映病因、宿主与环境对疾病发生的影响及其动态变化。6.暴露也称暴露因素,指接触到或具有某个研究因素。流行病 学研究中的暴露通常用来代表一切可能与疾病危险有关的、研究者 感兴趣的因素。病因与病因推断第1页1.病因模型 是指用简洁的概念关系图来表达因果关系的概念模 型,或者是表明疾病发生过程的模型。2.因果联系 某一事件的频率或者性质的改变,会引起另一事件 的频率或性质的改变,在这种情况下,前者为因,后者为果,两者 呈因果联系。3.间接因果联系又称为继发联系,是指两事物之间本来不存在 统计学上的关联,但是由于两事物都与另外一种因素有关,从而导 致两者在统计学上的关联,这种联系称为间接因果联系。4.共变法可以看成是求同法的特例(如等级资料、定量资料)。是指某种因素的出现与消长动态与某种疾病的出现与消长动态同步,可以是提出该因素与该疾病有联系的假说的依据。5.类推法 如果所研究的疾病分布与病因已清楚的其他疾病的分 布特点相似,便可提出两种疾病的病因可能相同的假说。6.病因 指那些能使人群发病概率升高的因素,其中一个或多个 不存在时,疾病发生的频率就下降。本考题的要点是流行病学病因第2页定义中的三方面内容:病因作用机体后所致的结局是发病。病 因是相对频率事件。还要考虑病因是多种的。疾病的分布1.发病率 指一定时期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的频率。2.患病率 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占人口 数的比例。3.罹患率 用于衡量小范围、短时间的新发病例的频率。观察的 时间可以月、周、日或一个流行期为时间单位。在一些食物中毒、职业中毒及传染病的爆发与流行中经常使用罹患率描述疾病发生情 况。4.感染率 指在调查时受检查的人群中某病现有感染的人数占人 口数的比率,通常用百分率表示。5.续发率 在某病最短与最长潜伏期内该病在家庭易感接触者中 二代病例的百分率。第3页6.病死率表示一定期间内,患某病的全部病人中因该病而死亡的比例。7.死亡率 指某人群在一定期间内死于所有原因的人数在该人群 中所占的比例。死亡率是衡量某地区一定时间内人群死亡危险性大 小的指标。在流行病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是按不同病种、人群特征计 算的死亡专率,可反映不同地区或不同年代特征的某病的死亡率。在比较不同地区或不同年代死亡率时要注意标化。8.生存率指患某种病的人(或接受某种治疗措施的病人)经n 年的随访,到随访结束时仍存活的病例数占随访满n年的病例的比 例。9.潜在减寿年数 指某病某年龄组人群死亡者的期望寿命与实际 死亡年龄之差的总与,即死亡造成的寿命损失。10.散发 指某病在某地区人群中呈历年的一般发病率水平,病 例在人群中散在发生或零星出现,病例之间无明显联系。第4页11.爆发 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的人群中,短时间内突 然发生许多临床症状相似的病人。短时间主要是指在该病的最长潜 伏期内,爆发往往是通过共同的传播途径感染或有共同的传染源引 起。12.流行指某地区、某病在某时间的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该病 的散发发病率水平。13.长期趋势 指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通常几年或几十 年)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临床表现及病原体型别同时发生显著 变化。无论是传染病还是非传染病都可观察到这种变化。14.自然疫源性疾病 指一些疾病的病原体不依靠人而能独立地 在自然界的野生动物绵延繁殖,并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传染给人。这 种情况称自然疫源性。这些疾病称自然疫源性疾病。这类疾病流行 的地区称自然疫源地。15.疾病分布 以疾病的频率为指标,描述疾病在不同的地区、时 间与人群的分布现象.第5页现况调查1.现况研究 按照事先设计的要求,在某人群中应用普查或抽样 调查等方法收集特定时间内有关变量、疾病或健康状况的资料,以 描述疾病或健康状况的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其调查的主要指标是患 病率。2.抽样调查指从全体被研究对象中,按照一定的方法随机抽取 部分对象作为代表进行调查分析,以此推论全体被研究对象的状况。其目的是根据调查所得的样本资料估计与推断被调查现象的总体特 征。3.单纯随机抽样按随机化的原理,直接从含有N个单位的总 体中,抽出N个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每个抽样单元被抽中的机 会相等。4.系统抽样 又称机械抽样或等距抽样。把总体中的全部调查单 位按某一标志排列起来,按固定顺序与间隔抽取样本。第6页5.分层抽样 即先按照某些人口学特征或某些标志(如年龄、性 别、住址、职业、教育程度、民族等)将研究人群分为若干层,然后从每层中随机抽取一个样本。6.整群抽样抽样时被抽单位不是个体而是群体,这些群体是从 相同类型的较大群体中随机抽取的,被抽到单位的所有成员都是研 究对象。群体内个体数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等。7.多级抽样从总体中先抽取范围较大的单元,称为一级抽样单 元(例如省、市),接着从抽中的一级单元中抽取范围较小的二级 单元(如区、街),再抽取范围更小的单元。8.随机误差 由于观察对象之间存在个体差异,样本又不可能包 括总体的全部信息。抽样产生的样本指标(即统计量)与总体指标(即参数)之间存在差异,又称抽样误差。9.偏倚又叫系统误差,指研究结果或推论偏离真实值的现象,或者导致这种偏离的过程。偏倚可以发生在流行病学调查研究设计、第7页实施或分析阶段,可以高于真实值(正偏倚),也可以低于真实值(负偏倚)。10.敏感问题 指涉及个人(或单位)的隐私或利益的问题以及 大多数人认为不便在公开场合表态或陈述的问题,在某些情况下,还包括一些违法或犯罪的行为。11.普查 指为了了解某病的患病率或健康状况,于特定时间内 对特定范围内的人群中每一成员进行调查或检查。时间较短,一般 为12天或12周,最长不宜超过23个月,特定范围指某一 地区或某种特征的人群。12.选择偏倚 指研究者在选择研究对象时由于选择条件的限制 或设计失误所致的系统误差。包括无应答偏倚、入院率偏倚与幸存 者偏倚等。13.信息偏倚指在观察、收集与整理有关暴露或疾病资料时所 出现的系统误差。第8页14.预调查为评价开展大规模研究设计的可行性,预先在一小 范围内用所设计的方法与步骤进行试验的一种调查研究。15.无应答偏倚调查对象不合作或因种种原因不能或不愿意参 加,由于其各种特征,如身体素质、暴露状况、患病情况、嗜好等 可能与应答者不同,由此产生的偏倚。16.选择性偏倚 在调查过程中,被抽中的调查对象没有找到,而随便找其他人代替,从而可能破坏调查对象的同质性,而引起的 偏倚。17.幸存者偏倚又称存活者偏倚,在现况研究中,调查对象均 为幸存者,无法调查死亡者,因此不能概括某病的实际现况所引起 的偏倚。18.回忆偏倚由于调查对象对过去的事件或经历回忆的准确性 与完整性不同而造成的系统误差。例如病人因曾经受疾病的折磨,故能较准确地回忆过去的暴露史,而健康的调查对象由于没有疾病 的经历,因此不介意过去的暴露史而将其遗忘所引起的偏倚。第9页19.报告偏倚 由于调查对象在回答问题时,有意或无意地夸大 或隐瞒某些信息而导致的偏倚。如调查性乱史等情况时,可能会有 相当部分的被调查者不能如实报告,此时也可以称为说谎偏倚。20.暴露流行病学中暴露不仅包括那些使人群患病机会增加的 因素,还包括使患病机会减少的因素,即保护因素,如低盐饮食对 高血压。另外,研究对象所具有的特征、所发生的事件也属于暴露 的范畴。凡是研究者所感兴趣的变量都可视为暴露因素。暴露不仅 限于与研究对象有关的外界因素,也包括机体内部的因素如遗传因 素、内分泌因素与精神因素等。队列研究1.队列研究选定暴露于及未暴露于某因素的两组人群,随访观 察一定的期间,比较两组人某种结局(一般指发病率或死亡率),从而 判断该因素与结局事件有无关联及关联大小的一种观察性研究方法。第1。页2.前瞻性队列研究研究对象的确定与分组根据研究开始时的实 际情况,研究的结局需随访观察一段时间才能得到。这种研究可信 度高、偏倚少,但费时、费人力、物力、财力。3.历史性队列研究研究工作是现在开始的,而研究对象是过去 某个时间进入队列的。追溯到过去某时期,决定人群对某因素的暴 露史,然后追查至现在的发病或死亡情况。这种方法省时且耗资低。4.观察终点指观察对象出现了预期的结果,至此就不再继续观 察该对象了,常为规定疾病的发生或死亡。5.累积发病率 指某一固定人群在一定时期内某病新发生病例数 与时期开始总人数之比,用于反应发病率的累积影响。正年内的新发病例数某病n年累积发病率=总年内的平均暴露人口数X 100000/10万6.发病密度 是一定时期内的平均发病率。其分子是一个人群在 期内新发生的病例数,分母则是该人群的每一成员所提供的人时的 总与。某人群在观察期内的发病数发病密度=观察期内的观察对象人年数100000/1。万第11页7.相对危险度指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的发病率之比,它反 映了暴露与疾病的关联强度,说明暴露使个体发病的危险比不暴露 高多少倍,或者说暴露组的发病危险是非暴露组的多少倍。le a 4-b)RR=10 c/(c+d)8.即归因危险度 指暴露组发病率与非暴露组发病率之差,它反 映发病归因于暴露因素的程度,表示暴露可使人群比未暴露时增加 的超额发病的数量,如果暴露去除,则可使发病率减少多少(AR的 值)。I-1=_1 AR=e ab9.标化死亡比 它以全人口死亡率作为标准,算出观察人群的理论死亡数,再用实际死亡数与之比较而得出,如果SMR1,则暴露人群的死亡率大于一般人群。册究人群实际死亡数 研究人群实际死亡数SMR=该人群理论死亡数=暴露人口 x全人口死亡率第12页10.失访偏倚研究过程中,由于研究对象迁移、外出、不愿再合作而退出或死于非终点疾病等原因脱离了观察,研究者无法继续 随访他们,而造成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失访偏倚的大小主要取决于 失访率的大小与失访者的特征以及暴露组与非暴露组失访情况的差 异。病例对照研究1.病例对照研究指选择一组患研究疾病的病人与一组无此病的 对照,调查其发病前对某个(些)因素的暴露状况,比较两组中暴 露率与暴露水平的差异,以研究该疾病与这个(些)因素的关系。2.匹配 每个病例选择一个或几个对照,使对照在某些因素或特 征(如年龄、性别等)方面与其相配的病例相同或基本相同。匹配 可提高病例组与对照组的可比性,并能控制某些混杂因素。3.入院率偏倚 当选择医院的病人作为病例或对照时,由于病例 只是该医院的特定病例,对照是该医院的某一部分患其他疾病的病 第13页人,可能因种种原因具有不同疾病的人入院率有所不同,因此而产 生的偏倚。4.匹配过度 就是将一些被研究因素或者因果链的中间变量,或 者将一些不必匹配的因素作为匹配因素,而造成得不出研究结果(如将被研究因素作为匹配因素),或者真实的结果被歪曲(如将 与被研究因素密切相关的中间变量作为匹配因素),或浪费工作量(如将不必匹配因素作匹配)。5.分层分析 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与资料分析时,为了控制混杂 因素的影响与检测效应修饰作用,可根据某特征把研究对象分成几 个亚组(层),例如按年龄段分层,或按吸烟与否分层研究大气污 染与肺癌的关系等。6.OR指病例组中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除以对照组中 暴露人数与非暴露人数的比值。可反映暴露者患某种疾病的危险性 是无暴露者危险性的倍数。是表达病例对照研究结果的重要指标。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偏倚第14页1.误差 广义的误差包括随机误差与系统误差。狭义的专指随机 误差。指样本测量值与总体值之间存在的差异。2.偏倚指系统误差,研究的结果或推论偏离真实值,或导致这 种偏离的过程。也可以说是在资料的收集、分析、解释或发表过程 中,能够导致结论系统地与真实值有所不同的任何趋势。系统误差 的原因在于研究者、研究条件、设备及研究过程中的各种影响因素。3.选择偏倚指由于选择研究对象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研究的 结果偏离真实的情况。4.信息偏倚指在收集研究人群的暴露与结局资料时所出现的系 统误差,其结果是歪曲暴露与疾病之间的联系。5.混杂偏倚 当研究某种暴露与某种疾病之间的关系时,由于某 个既与所研究的疾病有联系,又与所研究的因素有关的因素的影响,掩盖或夸大了所研究的暴露与疾病的联系强度,这种现象即混杂偏 倚,引起混杂偏倚的因素称混杂因素。第15页6.伯克森氏偏倚 利用医院资料进行研究时,因为各种疾病或各 种不同情况的人入院率或就诊的机会不同而产生的偏倚。7.现患一新发病例偏倚又称奈曼偏倚通常病例对照研究的病例 组与现况研究中的调查对象多选自现患病例,该病的死亡病例及轻 型病例或不典型病例不是难以调查就是不易发现,因而研究所获得 的某种因素与某病的关系就会与新发病例得到的结果有所不同,而 出现偏倚。8.检出征侯偏倚偏倚也称暴露偏倚当选择纳入病例时,部分病 例会因为某种与本病无关的症状与体征,而促成本病的发现。结果 在分析时这部分人中某种疾病的检出率人为地提高了,甚至还可能 得出这种疾病与该因素有一定关系的错误结论。传染病流行病学1,传染过程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并与机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 的过程。第16页2.流行过程 指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蔓延的过程,表现出群体 发病的特点。3.潜伏期 指自病原体侵入机体到最早出现临床症状的这段时期。4.人群易感性指人群作为一个总体对传染病的易感程度。5.疫源地 指传染源向四周传播病原体所能波及的范围,即可能发生新的感染或新病例的范围。6.同源爆发 发病者同时暴露于某种共同的病原体或污染源而引起的爆发。7.人畜共患病人类罹患的以动物为传染源的疾病统称为人畜共患病,又称动物性传染病。8.垂直传播 指病原体通过母体传给子代的传播,或称母婴传播。包括经胎盘传播、上行性传播、分娩引起的传播。9.传染源 指体内有病原体的生长繁殖并能排出病原体的人与动物。1。.传播途径 指病原体从体内排出并侵入新的易感者机体前,在外界环境中停留与转移所经历的全过程。第17页11.冰山现象 指当人们感染了以隐性感染为主的传染病后,临 床上能够被观察到有明显症状与体征的病人如同冰山外露于海面上 的尖顶部分,数量很少,而感染后绝大部分感染者在临床上很难被 观察到,这就好比隐藏于海平面以下的庞大山体,无法被人们窥见。传染病在人群中流行的这种现象被形象地称为“冰山现象”。疾病的预防策略与疾病监测1.高危策略 即针对高危险暴露的个体的策略,旨在消除其对危 险因素的特殊暴露。2.初级卫生保健一种基本的卫生保健,它应用技术上适宜,学 术上可靠而又为社会能接受的方法,通过个人与社会的充分参与而 达到普及,其费用也是国家与社区依靠自力更生与自觉精神能够负 担得起的。3.健康促进 促使人们维护与提高他们的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 调人类与环境的战略,它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其实质是健康教育+环境支持。第18页4.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 是对一类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主要因生活方式、环 境因素引起的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以及肿瘤等。本身一般无传染性。5.扩大免疫规划20世纪70年代WHO提出,其规划要求坚持 免疫方法与流行病学监督计划相结合,防制天花、白喉、百日咳、破伤风、麻疹、脊髓灰质炎、结核病等传染病,其中心内容一是要 求不断扩大免疫接种覆盖面,使每个儿童在出生后都有获得免疫接 种的机会;二是要求不断扩大免疫接种的疫苗种类。6.国境卫生检疫 为防止传染病由国外 传入或由国内传出,在 一个国家国际通航港口、机场、陆地边境与国界江河口岸设立国境 卫生检疫机关,对进出人员,交通工具、货物,行李与邮件实施医 学检查与必要的卫生处理,这种综合措施称为国境卫生检疫。第19页7.预防接种(vaccination)利用生物制品将抗原或抗体注入机 体,使之获得对某些疾病的特异抵抗力,保护易感群体以预防传染 病。它是实施计划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8.终末消毒指传染源痊愈,死亡或离开住所后对疫源地进行的 一次彻底消毒,以完全清除传染源播散、留下的致病微生物。一般 说,致病微生物对外界环境抵抗力较强的疾病,才需要终末消毒。9.二级预防 对疾病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的“三 早”预防,以控制疾病的发展与恶化的一类措施。第20页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0574-28810668  投诉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