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一数学必修一易错题集锦答案.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256078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9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数学必修一易错题集锦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一数学必修一易错题集锦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一数学必修一易错题集锦答案 1. 已知集合M={y|y =x2+1,x∈R},N={y|y =x+1,x∈R},则M∩N=( ) 解:M={y|y=x2+1,x∈R}={y|y≥1}, N={y|y=x+1,x∈R}={y|y∈R}. ∴M∩N={y|y≥1}∩{y|(y∈R)}={y|y≥1}, 注:集合是由元素构成的,认识集合要从认识元素开始,要注意区分{x|y=x2+1}、{y|y=x2+1,x∈R}、{(x,y)|y=x2+1,x∈R},这三个集合是不同的. 2 .已知A={x|x2-3x+2=0},B={x|ax-2=0}且A∪B=A,求实数a组成的集合C. 解:∵A∪B=A ∴BA 又A={x|x2-3x+2=0}={1,2}∴B=或∴C={0,1,2} 3 。已知mA,nB, 且集合A=,B=,又C=,则有:m+n (填A,B,C中的一个) 解:∵mA, ∴设m=2a1,a1Z, 又∵n,∴n=2a2+1,a2 Z , ∴m+n=2(a1+a2)+1,而a1+a2 Z , ∴m+nB。 4 已知集合A={x|x2-3x-10≤0},集合B={x|p+1≤x≤2p-1}.若BA,求实数p的取值范围. 解:①当B≠时,即p+1≤2p-1p≥2.由BA得:-2≤p+1且2p-1≤5. 由-3≤p≤3.∴ 2≤p≤3 ②当B=时,即p+1>2p-1p<2. 由①、②得:p≤3. 点评:从以上解答应看到:解决有关A∩B=、A∪B=,AB等集合问题易忽视空集的情况而出现漏解,这需要在解题过程中要全方位、多角度审视问题. 5 已知集合A={a,a+b,a+2b},B={a,ac,ac2}.若A=B,求c的值. 分析:要解决c的求值问题,关键是要有方程的数学思想,此题应根据相等的两个集合元素完全相同及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建立关系式. 解: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1)若a+b=ac且a+2b=ac2,消去b得:a+ac2-2ac=0, a=0时,集合B中的三元素均为零,和元素的互异性相矛盾,故a≠0. ∴c2-2c+1=0,即c=1,但c=1时,B中的三元素又相同,此时无解. (2)若a+b=ac2且a+2b=ac,消去b得:2ac2-ac-a=0, ∵a≠0,∴2c2-c-1=0, 即(c-1)(2c+1)=0,又c≠1,故c=-. 点评:解决集合相等的问题易产生与互异性相矛盾的增解,这需要解题后进行检验. 6 设A是实数集,满足若a∈A,则A,且1ÏA. ⑴若2∈A,则A中至少还有几个元素?求出这几个元素⑵A能否为单元素集合?请说明理由. ⑶若a∈A,证明:1-∈A.⑷求证:集合A中至少含有三个不同的元素. 解:⑴2∈A Þ -1∈A Þ ∈A Þ 2∈A ∴ A中至少还有两个元素:-1和 ⑵如果A为单元素集合,则a=即=0 该方程无实数解,故在实数范围内,A不可能是单元素集 ⑶a∈A Þ ∈A Þ ∈AÞA,即1-∈A ⑷由⑶知a∈A时,∈A, 1-∈A .现在证明a,1-, 三数互不相等.①若a=,即a2-a+1=0 ,方程无解,∴a≠ ②若a=1-,即a2-a+1=0,方程无解∴a≠1- ③若1- =,即a2-a+1=0,方程无解∴1-≠. 综上所述,集合A中至少有三个不同的元素. 点评:⑷的证明中要说明三个数互不相等,否则证明欠严谨. 7 设M={a,b,c},N={-2,0,2},求(1)从M到N的映射种数;    (2)从M到N的映射满足 (a)>(b)≥f(c),试确定这样的映射的种数. 解:(1)由于M={a,b,c},N={-2,0,2},结合映射的概念,有 一共有27个映射 (2)符合条件的映射共有4个 8.已知函数的定义域为[0,1],求函数的定义域 解:由于函数的定义域为[0,1],即∴满足 ,∴的定义域是[-1,0]   9根据条件求下列各函数的解析式: (1)已知是二次函数,若,求. (2)已知,求 (3)若满足求 解:(1)本题知道函数的类型,可采用待定系数法求解 设=由于得, 又由,∴ 即    因此:= (2)本题属于复合函数解析式问题,可采用换元法求解 设∴=  () (3)由于为抽象函数,可以用消参法求解  用代可得:与       联列可消去得:=. 点评:求函数解析式(1)若已知函数的类型,常采用待定系数法;(2)若已知表达式,常采用换元法或采用凑合法;(3)若为抽象函数,常采用代换后消参法. 10 已知,试求的最大值. 分析:要求的最大值,由已知条件很快将变为一元二次函数然后求极值点的值,联系到,这一条件,既快又准地求出最大值. 解 由 得 又 当时,有最大值,最大值为 点评:上述解法观察到了隐蔽条件,体现了思维的深刻性.大部分学生的作法如下: 由 得 当时,取最大值,最大值为 这种解法由于忽略了这一条件,致使计算结果出现错误.因此,要注意审题,不仅能从表面形式上发现特点,而且还能从已知条件中发现其隐蔽条件,既要注意主要的已知条件,又要注意次要条件,甚至有些问题的观察要从相应的图像着手,这样才能正确地解题.. 11设是R上的函数,且满足并且对任意的实数都有 ,求的表达式. 解法一:由,设, 得,所以= 解法二:令,得即 又将用代换到上式中得= 点评:所给函数中含有两个变量时,可对这两个变量交替用特殊值代入,或使这两个变量相等代入,再用已知条件,可求出未知的函数.具体取什么特殊值,根据题目特征而定. 12判断函数的奇偶性. 解:有意义时必须满足 即函数的定义域是{|},由于定义域不关于原点对称,所以该函数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13 判断的奇偶性. 正解:方法一:∵ ===-∴是奇函数  方法二:∵ =   ∴是奇函数 14函数y=的单调增区间是_________. 解:y=的定义域是,又在区间上增函数,在区间是减函数,所以y=的增区间是 15已知奇函数f(x)是定义在(-3,3)上的减函数,且满足不等式f(x-3)+f(x2-3)<0,求x的取值范围. 解:由,故0<x<, 又∵f(x)是奇函数,∴f(x-3)<-f(x2-3)=f(3-x2),又f(x)在(-3,3)上是减函数, ∴x-3>3-x2,即x2+x-6>0,解得x>2或x<-3,综上得2<x<,即A={x|2<x<}, 16 作出下列函数的图像(1)y=|x-2|(x+1);(2). 分析:显然直接用已知函数的解析式列表描点有些困难,除去对其函数性质分析外,我们还应想到对已知解析式进行等价变形.在变换函数解析式中运用了转化变换和分类讨论的思想. 解:(1)当x≥2时,即x-2≥0时, 当x<2时,即x-2<0时, 所以 这是分段函数,每段函数图像可根据二次函数图像作出(见图) (2)当x≥1时,lgx≥0,y=10lgx=x; 当0<x<1时,lgx<0, 所以 这是分段函数,每段函数可根据正比例函数或反比例函数作出.(见图) 点评:作不熟悉的函数图像,可以变形成基本函数再作图,但要注意变形过程是否等价,要特别注意x,y的变化范围.因此必须熟记基本函数的图像.例如: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及三角函数、反三角函数的图像. 17若f(x)= 在区间(-2,+)上是增函数,求a的取值范围 解:设        由f(x)=在区间(-2,+)上是增函数得 ∴a> 点评:有关于单调性的问题,当我们感觉陌生,不熟悉或走投无路时,回到单调性的定义上去,往往给我们带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感觉. 18已知函数f(x)在(-1,1)上有定义,f()=-1,当且仅当0<x<1时f(x)<0,且对任意x、y∈(-1,1)都有f(x)+f(y)=f(),试证明: (1)f(x)为奇函数;(2)f(x)在(-1,1)上单调递减 解:证明:(1)由f(x)+f(y)=f(),令x=y=0,得f(0)=0,令y=-x,得f(x)+f(-x)=f()=f(0)=0.∴f(x)=-f(-x).∴f(x)为奇函数. (2)先证f(x)在(0,1)上单调递减. 令0<x1<x2<1,则f(x2)-f(x1)=f(x2)+f(-x1)=f() ∵0<x1<x2<1,∴x2-x1>0,1-x1x2>0,∴>0, 又(x2-x1)-(1-x2x1)=(x2-1)(x1+1)<0 ∴x2-x1<1-x2x1, ∴0<<1,由题意知f()<0, 即f(x2)<f(x1). ∴f(x)在(0,1)上为减函数,又f(x)为奇函数且f(0)=0. ∴f(x)在(-1,1)上为减函数. 点评:本题知识依托:奇偶性及单调性定义及判定、赋值法及转化思想.对函数的奇偶性、单调性的判定以及运算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要求较高. 如果“赋值”不够准确,运算技能不过关,结果很难获得. 对于(1),获得f(0)的值进而取x=-y是解题关键;对于(2),判定的范围是解题的焦点. 19已知求 解:∵∴  ∴ 20知在[0,1]上是的减函数,则的取值范围是      解:∵是由,复合而成,又>0   ∴在[0,1]上是的减函数,由复合函数关系知 应为增函数,∴>1 又由于 在[0,1]上时 有意义,又是减函数,∴=1时,取最小值是>0即可,  ∴<2 综上可知所求的取值范围是1<<2 21已知函数. (1)当时恒有意义,求实数的取值范围. (2)是否存在这样的实数使得函数在区间[1,2]上为减函数,并且最大值为1,如果存在,试求出的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分析:函数为复合函数,且含参数,要结合对数函数的性质具体分析找到正确的解题思路,是否存在性问题,分析时一般先假设存在后再证明. 解:(1)由假设,>0,对一切恒成立, 显然,函数g(x)= 在[0,2]上为减函数,从而g(2)=>0得到< ∴的取值范围是(0,1)∪(1,) (2)假设存在这样的实数,由题设知,即=1 ∴=此时 当时,没有意义,故这样的实数不存在. 点评:本题为探索性问题,应用函数、方程、不等式之间的相互转化,存在性问题一般的处理方法是先假设存在,结合已知条件进行推理和等价转化,若推出矛盾,说明假设不成立.即不存在,反之没有矛盾,则问题解决. 22已知函数f(x)=, 其中为常数,若当x∈(-∞, 1]时, f(x)有意义,求实数a的取值范围. 分析:参数深含在一个复杂的复合函数的表达式中,欲直接建立关于的不等式(组)非常困难,故应转换思维角度,设法从原式中把分离出来,重新认识与其它变元(x)的依存关系,利用新的函数关系,常可使原问题“柳暗花明”. 解:>0, 且a2-a+1=(a-)2+>0, ∴ 1+2x+4x·a>0, a>, 当x∈(-∞, 1]时, y=与y=都是减函数, ∴ y=在(-∞, 1]上是增函数,max=-, ∴ a>-, 故a的取值范围是(-, +∞). 点评:发掘、提炼多变元问题中变元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反客为主,主客换位,创设新的函数,并利用新函数的性质创造性地使原问题获解,是解题人思维品质高的表现.本题主客换位后,利用新建函数y=的单调性转换为函数最值巧妙地求出了实数a的取值范围.此法也叫主元法. 23若,试求的取值范围. 解:∵幂函数有两个单调区间, ∴根据和的正、负情况,有以下关系  ①   ②     ③ 解三个不等式组:①得<<,②无解,③<-1 ∴的取值范围是(-∞,-1)∪(,) 点评:幂函数有两个单调区间,在本题中相当重要,不少学生可能在解题中误认为,从而导致解题错误. 24 已知a>0 且a≠1 ,f (log a x ) = (x - ) (1)求f(x); (2)判断f(x)的奇偶性与单调性; (3)对于f(x) ,当x ∈(-1 , 1)时 , 有f( 1-m ) +f (1- m2 ) < 0 ,求m的集合M . 分析:先用换元法求出f(x)的表达式;再利用有关函数的性质判断其奇偶性和单调性;然后利用以上结论解第三问. 解:(1)令t=logax(t∈R),则 f(x)在R上都是增函数. 点评:对含字母指数的单调性,要对字母进行讨论.对本例的③不需要代入f(x)的表达式可求出m的取值范围,请同学们细心体会. 25已知函数若时,≥0恒成立,求的取值范围. 解:设的最小值为 (1)当即>4时,==7-3≥0,得故此时不存在; (2) 当即-4≤≤4时,=3--≥0,得-6≤≤2 又-4≤≤4,故-4≤≤2; (3)即<-4时,==7+≥0,得≥-7,又<-4 故-7≤<-4 综上,得-7≤≤2 26已知有且只有一根在区间(0,1)内,求的取值范围. 解:设,(1)当=0时方程的根为-1,不满足条件. (2)当≠0∵有且只有一根在区间(0,1)内 又=1>0   ∴有两种可能情形①得<-2 或者②得不存在 综上所得,<-2 27.是否存在这样的实数k,使得关于x的方程 2+(2k-3)-(3k-1)=0有两个实数根,且两根都在0与2之间?如果有,试确定k的取值范围;如果没有,试说明理由. 解:令那么由条件得到 即即此不等式无解 即不存在满足条件的k值. 28已知二次函数对于1、2R,且1<2时 ,求证:方程=有不等实根,且必有一根属于区间(1,2). 解:设F()=-,   则方程    =      ① 与方程    F()=0            ② 等价 ∵F(1)=-= F(2)=-= ∴ F(1)·F(2)=-,又 ∴F(1)·F(2)<0 故方程②必有一根在区间(1,2)内.由于抛物线y=F()在轴上、下方均有分布,所以此抛物线与轴相交于两个不同的交点,即方程②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从而方程①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且必有一根属于区间(1,2). 点评:本题由于方程是=,其中因为有表达式,所以解题中有的学生不理解函数图像与方程的根的联系,误认为证明的图像与轴相交于两个不同的点,从而证题中着眼于证<0,使本题没法解决. 本题中将问题转化为F()=-的图像与轴相交于两个不同的两点是解题的关健所在. 29试确定方程最小根所在的区间,并使区间两个端点是两个连续的整数. 分析:只要构造函数=,计算的自变量取整数值时的函数值,根据其符号,确定方程根的个数及根的分布. 解:令= ∵=-54-9+12+2=-49<0 =-16-4+8+2=-10<0 =-2-1+4+2=3>0,,=0-0-0+2=2>0 =2-1-4+2=-1<0, =16-4-8+2=6>0 根据·<0,·<0,·<0 可知的零点分别在区间(-2,-1),(0,1),(1,2)内. 因为方程是一个一元三次方程,所以它最多有三个根,所以原方程的最小根在区间(-2,-1)内. 点评:计算一元高次函数值可借助于计算器来完成,在实数范围内一元n次方程最多有n个实根,当然本题也可以用因式分解方法来解. 所以=0有三个根: 30设二次函数方程的两个根,满足0. (1)当时,证明; (2)设函数的图像关于直线对称,证明: . 分析:(1)用作差比较法证明不等式; (2)函数图像关于直线对称,实际直线就是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即,然后用已知条件证明不等式即可. 证明:(1)依题意,设 当时,由于,∴,又 ∴>0即 ∵0.∴ ∴ 综合得 (2)依题意知,又 ∴ ∵∴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健有三:一是用作差比较法证明不等式;二是正确选择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即本题选用两根式表示;三要知道二次函数的图像关于直线对称,此直线为二次函数的对称轴,即 31已知函数,且方程有实根. (1)求证:-3<c≤-1,b≥0. (2)若m是方程的一个实根,判断的正负并加以证明 分析:(1)题中条件涉及不等关系的有和方程有实根. 及一个等式,通过适当代换及不等式性质可解得;(2)本小题只要判断的符号,因而只要研究出值的范围即可定出符号. (1)证明:由,得1+2b+c=0,解得,又, 1 解得, 又由于方程有实根,即有实根, 故即解得或 ∴,由,得≥0. (2)= ∵,∴c<m<1(如图) ∴c—4<m—4<—3<c. ∴的符号为正. 点评:二次函数值的符号,可以求出其值判断,也可以灵活运用二次函数的图像及性质解题. 32定义在R上的函数满足:对任意实数,总有,且当时,. (1)试求的值; (2)判断的单调性并证明你的结论; (3)设,若,试确定的取值范围. (4)试举出一个满足条件的函数. 解:(1)在中,令.得:. 因为,所以,. (2)要判断的单调性,可任取,且设. 在已知条件中,若取,则已知条件可化为:. 由于,所以. 为比较的大小,只需考虑的正负即可. 在中,令,,则得. ∵ 时,, ∴ 当时,. 又,所以,综上,可知,对于任意,均有. ∴ . ∴ 函数在R上单调递减. (3)首先利用的单调性,将有关函数值的不等式转化为不含的式子. , ,即. 由,所以,直线与圆面无公共点.所以, . 解得 . (4)如. 点评:根据题意,将一般问题特殊化,也即选取适当的特值(如本题中令;以及等)是解决有关抽象函数问题的非常重要的手段;另外,如果能找到一个适合题目条件的函数,则有助于问题的思考和解决. 33设为实数,函数, (1)讨论的奇偶性; (2)求的最小值. 解:(1)当时,函数 此时,为偶函数 当时,,, , 此时既不是奇函数,也不是偶函数 (2)(i)当时, 当,则函数在上单调递减,从而函数在上的最小值为. 若,则函数在上的最小值为,且. (ii)当时,函数 若,则函数在上的最小值为,且 若,则函数在上单调递增,从而函数在上的最小值为. 综上,当时,函数的最小值为 当时,函数的最小值为 当时,函数的最小值为. 点评:(1)探索函数的奇偶性,可依据定义,通过代入有 ,即 可得,当时,,函数函数为偶函数. 通过可得 化得 此式不管还是都不恒成立, 所以函数不可能是奇函数. (2)由于本题中含有绝对值,需要去掉,故分类讨论,既要对二次函数值域的研究方法熟练掌握,又要将结论综合,对学生的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能力及数学思想作了较好的考查. 34某公司为帮助尚有26.8万元无息贷款没有偿还的残疾人商店,借出20万元将该商店改建成经营状况良好的某种消费品专卖店,并约定用该店经营的利润逐步偿还债务(所有债务均不计利息). 已知该种消费品的进价为每件40元;该店每月销售量q(百件)与销售价p(元/件)之间的关系用右图中的一条折线(实线)表示;职工每人每月工资为600元,该店应交付的其它费用为每月130元. (1)若当销售价p为52元/件时,该店正好收支平衡,求该店的职工人数; (2)若该店只安排40名职工,则该店最早可在几年后还清所有债务,此时每件消费品的价格定为多少元? 分析:本题题目的篇幅较长,所给条件零散杂乱,为此,不仅需要划分段落层次,弄清每一层次独立的含义和相互间的关系,更需要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由题目的问题找到关键词——“收支平衡”、“还清所有债务”,不难想到,均与“利润”相关. 从阅读和以上分析,可以达成我们对题目的整体理解,明确这是一道函数型应用题.为此,首先应该建立利润与职工人数、月销售量q、单位商品的销售价p之间的关系,然后,通过研究解析式,来对问题作出解答. 由于销售量和各种支出均以月为单位计量,所以,先考虑月利润. 解:(1)设该店的月利润为S元,有职工m名.则 . 又由图可知:. 所以, 由已知,当时,,即 , 解得.即此时该店有50名职工. (2)若该店只安排40名职工,则月利润 . 当时,求得时,S取最大值7800元. 当时,求得时,S取最大值6900元. 综上,当时,S有最大值7800元. 设该店最早可在n年后还清债务,依题意,有 . 解得. 所以,该店最早可在5年后还清债务,此时消费品的单价定为55元. 点评:求解数学应用题必须突破三关: (1)阅读理解关:一般数学应用题的文字阅读量都比较大,要通过阅读审题,找出关键词、句,理解其意义. (2)建模关:即建立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将其转化为数学问题. (3)数理关:运用恰当的数学方法去解决已建立的数学模型.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数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