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北流江流域传统祠堂建筑形制研究.pdf

上传人:曲**** 文档编号:225427 上传时间:2023-03-08 格式:PDF 页数:115 大小:25.7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流江流域传统祠堂建筑形制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北流江流域传统祠堂建筑形制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北流江流域传统祠堂建筑形制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北流江流域传统祠堂建筑形制研究.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15页
北流江流域传统祠堂建筑形制研究.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分类号 TU-092 密级UDC _硕士学位论文北流江流域传统祠堂建筑形制研究学科专业建筑与城市环境技术 北流江流域传统祠堂建筑形制研究摘要论文以北流江流域为地缘背景,以传统祠堂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文 献阅读、田野调查、数据统计、类型学、构件特征分析等方法,结合自然 条件、社会条件、气候特征,主要从平面和构架方面来分析祠堂建筑的形 制特征。笔者通过归纳分类,从纵向、横向分析祠堂建筑的平面及构架,总结各个时期的祠堂形制特征,分析其地理分布规律,并尝试探索特征形 成的原因。第一章绪论,概述研究的起源及意义、研究的切入点、研究方法,陈 述国内、广西、桂东南地区的相关研究现状,界定文章研究的范围。第二

2、章北流江流域祠堂研究背景,从自然条件、社会条件、家族源流、祠堂的相关文化等方面来分析祠堂建筑的研究背景,最后说明调研案例的 建造时间信息来源及其地理位置分布。第三章北流江流域祠堂平面研究,先分析祠堂的平面组成要素,通过 分类及数据统计,说明各要素的各种类型特征。再进一步从整体布局上,进行统计和归纳分类,尝试探索各类型布局的地理分布规律。第四章北流江流域祠堂构架研究,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分析基本 构架类型,总结各个类型的形制特征,尝试探讨各个类型的演变规律及其 地理分布规律。第二部分,对各个厅堂的整体构架进行简化后分类统计分 析,总结各时期的厅堂构架的主要类型及形制特征,并尝试探讨其演变过 程

3、。第三部分,以时间为轴线详细分析主要构件柱、梁、驼墩、斗拱、瓜 柱等,总结各个时期的构件特征及变化规律。第四部分总结北流江流域祠 堂构架的基本特征,并分析形成的原因。最后做出总结,并提出对桂东南地区传统建筑进一步研究的展望。文 章旨在充实桂东南地区传统建筑和广西古建筑的研究,并呼吁在振兴乡村 战略的社会背景下,充分重视对乡村传统建筑的保护和利用。关键词:北流江流域传统祠堂形制特征IITHE ARCHITECTURAL FORM STUDY OF TRADITIONAL ANCESTRAL HALL IN THE BEILIU RIVER AREAABSTRACTThis article tak

4、es the Beiliujiang River Area as a geopolitical background,takes the traditional ancestral hall buildings as the research object,and uses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reading,field investigation,data statistics,typology,and component characteristics analysis,and combines natural conditions,social condit

5、ions,and climate characteristics,mainly from the plane and architectural aspects to analyze the shap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ditional ancestral hall buildings.Through inductive classification,the author analyzes the plane and structure of the ancestral halls from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direction

6、s,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ncestral halls in each period,analyzes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rules,and attempts to explore the reasons for the formation of traits.The first chapter is an introduction,which outlines the origin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research,the entry point of resea

7、rch,and research methods.It also presents the relevant research status in China,Guangxi,and southeast Guangxi,and defines the scope of this study.The second chapter studies the background of the ancestral hall of the Beiliu River Area.From the aspects of natural conditions,social conditions,infamily

8、 origins,and related cultures of ancestral halls,the research background of the ancestral hall buildings was analyzed.Finally,the source of the construction time and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the investigation cases were explained.The third chapter is the study of the ancestral hall plane in

9、the Beiliu River Area.Firstly,it analyzes the plane elements of the ancestral hall.Through classification and data statistics,the various types of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element are illustrated.Further,from the overall layout,statistics and generalization were conducted,and attempts were made to ex

10、plore the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of various types of layouts.The fourth chapter studies the architecture of the ancestral hall in the Beiliu River Area and is divided into four parts.The first part analyzes the basic framework types,summari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type of shape,and tries t

11、o explore the evolution laws of various types and their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In the second part,the overall framework of each hall is simplified and classified and statistically analyzed.The main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all structure in each period are summarized,and the evolution pro

12、cess is explored.In the third part,the main components such as columns,beams,humps,Dougong,short column,etc.are analyzed in detail with time as the axis,and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changing rules of the components in each period are summarized.The fourth part summarize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13、the ancestral hall structure in the Beiliu River Area and analyzes the reasons for its formation.IVFinally,it summarizes the article and puts forward the prospect of further research on the traditional architecture of Southeastern Guangxi.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enrich the study of tradition

14、al architecture in southeast Guangxi and ancient architecture in Guangxi,and calls for full attention to the protection and use of traditional rural architecture under the social context of rejuvenating rural strategies.KEY WORDS:Beiliu River Area;traditional ancestral hall;Shape characteristicsv目录摘

15、要.IABSTRACT.Ill第一章绪论.11.1 研究的起源、意义、切入点、方法.11.1.1研究的起源及意义.1L1.2研究的切入点.11.1.3研究的方法.2L2相关研究现状.31.2.1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31.2.2 广西相关研究现状.41.2.3 桂东南地区相关研究现状.51.3研究范畴.61.3.1 地理范围.61.3.2 对象范围.71.3.3 时间范围.7第二章北流江流域祠堂研究背景.82.1 自然条件背景.82.1.1 地形及水文.82.1.2 湿热、多雨的气候.82.1.3 台风气象灾害.92.2 社会条件背景.92.2.1 历史建制.92.2.2 北流江水运及古道.10

16、2.2.3 方言.122.3 家族源流分析.132.3.1 祖籍.132.3.2 迁移的原因.142.3.3 迁移路线.152.4 堂号、对联、祖训.162.4.1 堂号.162.4.2 对联.172.4.3 祖训家规.182.5 祠堂建筑的分布.192.5.1 时间分布.192.5.2 地理分布.202.6 本章小结.21第三章 北流江流域祠堂平面研究.223.1 平面主要组成元素.223.1.1 厅堂.223.1.2 天井.293.1.3 连廊.303.1.4 拜亭.323.2 平面类型研究.333.2.1 平面类型统计.333.2.2 平面类型分类.383.3 平面类型举例分析.403.

17、3.1 单路布局.403.3.2 三路布局.453.3.3 五路布局.50334地理分布.513.4 本章小结.52第四章 北流江流域祠堂构架研究.534.1 抬梁式.534.1.1 驼墩抬梁.534.1.2 驼墩/瓜柱抬梁.554.1.3 折角抬梁、折角/驼墩抬梁.554.1.4 斗拱承模式抬梁.564.2 插梁式.60II4.3 插梁抬梁混合式.614.4 夔龙纹梁架、博古架.634.4.1 夔龙纹梁架.634.4.2 博古架.644.5 对比与小结.654.5.1 对比分析.654.5.2 小结(一).674.6 硬山搁楝、拱券式、过梁式.684.6.1 硬山搁橡.684.6.2 拱券式

18、.68463过梁式.704.6.4 小结(二).4.714.7 各厅堂构架分析.724.7.1 高度和屋面坡度分析.724.7.2 门厅构架类型分析.764.7.3 中厅构架类型分析.794.7.4 后厅构架类型分析.的.824.7.5 小结(三).854.8 构件分析.864.8.1 柱.864.8.2 梁、挑檐梁.924.8.3 牵杨.1014.8.4 橡条、栋梁.1034.8.5 椽子、飞子.1034.8.6 驼墩.1044.8.7 瓜柱.1064.8.8 斗拱.1084.8.9 小结(四).1094.9 构架基本特征及原因分析.1104.9.1 棵间距减小.110HI4.9.2 砖石材

19、料广泛使用.1144.9.3 混合式承橡普遍.117第五章总结与展望.1205.1 总结.1205.2 展望.121附录一.123参考文献.125致谢.128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129IV广西大学硕土学位论文北流江流域传钱祠 强瑰就形制 研究第一章绪论1.1 研究的起源、意义、切入点、方法1.1.1 研究的起源及意义本选题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西湘江一漓江一桂江流域传统建筑大木构架及 谱系研究”和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广西桂江流域传统建筑形制及其保护研究”的一 部分内容。北流江流域,属桂东南地区,是汉族入桂较早较集中的地区,现存有大量汉族传统 建筑,其中祠堂占有较大比例。传统建筑中,

20、祠堂建筑属族人共有,人们对祠堂是崇敬 的,祠堂建筑是最受重视的传统建筑之一。所以,祠堂保持相对较好,祠堂建筑是北流 江流域具有代表性的汉族传统建筑。研究北流江流域的传统祠堂建筑,意义重大且十分迫切。首先,可为桂东南地区的汉族传统建筑研究提供线索和参考,为传统建筑的保护和 利用提供基础资料,对扩充广西地区古建筑体系有重要意义。其次,广西是多民族聚居地,汉族和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及观念等不同,汉族传统 建筑的形制与少数民族的传统建筑存在差异。研究北流江流域传统祠堂建筑,有佐证历 史文化的发展变迁和建筑发展历史的意义。最后,对北流江流域传统建筑的保护有抢救性意义。该流域遗存祠堂数量较大,主 要建于清至

21、民国时期,这些都是先人留下的智慧和财富,一旦破坏是不可逆转的。近年 来,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有充足的经济能力,维修家族祠堂的现象非常频繁。原本出 于善意的维修,可能会因为对传统建筑保护维修的方式或方法认识不足,导致大大降低 传统祠堂建筑的历史价值。因此,对北流江流域传统祠堂建筑的研究,提高人们对传统 建筑的保护意识和专业认识,为传统建筑的保护和利用提供基础资料,具有抢救性意义。L1.2研究的切入点由于祠堂建筑经历了漫长的岁月,或多或少都会有损坏。而祠堂中,立面装饰的细 节、室内外的彩绘、家具门窗等,功能性较弱,较容易被更替或舍弃,较难完整的保留。祠堂建筑的平面和构架,功能性较强,不能轻易的更替

22、和修改。即使在某时间段内,祠 堂被用于教学、办公、居住或仓储等其他功能,其平面和构架也基本适用。所以,平面 和构架能较好地保持原真性。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北流江流域传筑祠 段建筑形制 研究从梁思成的我们所知道的唐代佛寺与宫殿及林徽因的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 中,可知中国建传统筑的布置和结构,经历悠长的历史,能泰然处之,保持其原有面目。梁思成在美国高校发表关于中国建筑的演讲中,也提出:“中国建筑的基本特点可以从 结构体系和平面布局两方面来考量。】”林徽因也在论中国建筑之几个特征中指出,中国建筑所用原则是架构制,即结构贯穿功能与形式,结构和布置是不可分割。可见,梁思成、林徽因认为传统建筑的平面和结构

23、原真性保持较好,且研究传统建筑可先从平 面和构架两方面着手。所以,在时间和精力有限的前提下,平面和构架是北流江流域传统祠堂建筑形制研 究的最佳切入点。1.1.3研究的方法传统建筑的研究方法主要有:文献阅读、田野调查、访问记录、对比研究、数据统 计、建筑类型学、构件特征分析。1、文献阅读:首先,要想做某项研究,就必须先了解该类研究当前的动态,通过 相关文献的阅读,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对该研究的相关背景知识做好储备,包括对 县志、地方志、村志以及相关书籍、文献等进行查阅,旨在掌握该研究的自然、社会、人文等方面的背景。还要留意和重视调研中的族谱、碑刻、梁刻、门联等文字信息。文 字类的记载,优势在于

24、它的固定和长久性,且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和准确性。2、田野调查:对一个新区域的传统建筑进行研究,实地调研和测绘是必定要做的。不可能闭门造车,凭空想象。只有实地踏勘了,才有说话的底气。掌握实例和数据是研 究的基础,在没有确切的历史资料的情况下,大量实地踏勘,获取充足的案例和数据是 一个必须且有效的途径。3、访问记录:由于时间久远,有关的文字记载可能遗失,或者相关历史可能是口 述相传流传下来的,许多信息可能储存在长者们的记忆里。在没有文字记录的情况下,访问家族中的长者,寻求村庄的过去和祠堂的历史,是可行的方法。口述虽然可能会有 口误或夸大,但却是较好的参考。4、对比研究:纵向对比,针对北流江流域不同时

25、期的祠堂建筑特征,从时间维度 上归纳该流域的祠堂特点;横向对比,从空间分布的角度,将不同特征的祠堂落入地理 分布图,对比分析,归纳出祠堂建筑的分布特征。1梁思成.为什么研究中国建筑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1:52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北流江传统祠 强建筑形制 研究5、数据统计:利用电子表格等工具,将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形成数据分析图,用 数据来说明建筑的现象和情况。6、建筑类型学法:建筑类型学是同一地域、环境、社会等条件下的人们,为解决 生活、生产中面临的问题,而产生的一种适应的经验,这种经验是在多种尝试后得到的 最优解,在外界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这种成功的经验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从而成

26、为当地 的流行趋势。将对建造年代不详的祠堂,通过建筑类型学找到同源同时期建筑,从而判 断其建造时期及其历史价值。6、构件特征分类法:传统建筑的构件形制受到当地工匠和审美的影响,在一定的 地域和时间段内其形制是比较稳定的,可以通过构件的特征分析来总结每个时期的建筑 特征。1.2相关研究现状1.2.1 国内相关研究现状宗族文化的研究成果丰硕。常建华二十世纪的中国宗族研究及近十年明清宗 族研究综述,总结了中国历史上对宗族研究的情况,包括宗族的定位,各朝代宗族制 度的发展,对明清时期宗族做综合性探索以及对闽粤、长江中游、江南、北方的地域 性宗族做研究,展示出明清时期宗族组织普及的时间差与区域分布,探讨

27、了地用伴宗族 的特殊性和一般性口。刘淼传统农村社会的宗子法与祠堂祭祀制度一一兼论徽州农村宗族的整合,就 宗子法的基本内容、徽州地方社会的宗法观念与习惯做法、及祠堂与农村社会组织的关 系展开讨论。冯尔康简论清代宗族的“自治”性,指出清代宗族具有合法的自治 性,宗族是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媒介,有利于改善生活的面貌,有益于社会稳定。还有夏晓慧的清代徽州宗族保障研究,左宇菲的清代至民国时期四川部分地 区汉族家谱所见宗族文化研究等等。祠堂方面的研究成果很丰富。陈志华的宗祠一书,对广东、浙江、江西、福建 等地的祠堂性质、形制、风水以及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祀仪式,进行了详细而全面的介绍。新叶村第三篇,谈及新叶村祠堂

28、的制度,兴建历史,祠堂的社会功能等。赵华富论徽州宗族祠堂,阐述明代嘉靖年间,夏言进行民间祭祖礼制改革以后,徽州宗族出现了大建祠堂的热潮,徽州宗族祠堂规模宏大,装饰精美,建筑耗费惊人。祠堂林立是徽州一个重要的社会和历史现象,它表明宗祠的兴建对宗族统治的巩固起了 3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北流江流域传统祠 观建筑形制 研究很大的作用。史雯澜的山西民间宗祠空间形态及建筑装饰文化研究,从宗族文化、空间形态、建筑形制及装饰艺术方面,对山西民间的宗祠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山西宗祠在宗族文化 下的形成发展过程,并提出宗族文化及祠堂建筑在适应时代发展的前提下如何得到保护 与传承。钱骏祥的河南民间宗祠文化与建筑空间研究

29、,从宗祠建筑空间、结构、装饰及宗祠文化等方面系统进行分析研究,总结河南地区民间宗祠建筑空间及宗祠文化 的内涵意义。还有张飞的鄂东南家族祠堂研究,沈超的徽州祠堂空间研究,焦颖慧的自 贡宗族祠堂建筑研究,欧阳彦红的洞口县宗祠建筑形制研究,分别对湖北、徽州、四川、湖南等地的祠堂进行地域性特点探索。广府地区的祠堂建筑研究。赖瑛的珠江三角洲广府民系祠堂建筑研究,从祠堂 建筑形制上深入研究,她用类型学和断代法结合的方式,把广府祠堂从明至民国时期划 分成六个历史阶段,总结出各阶段祠堂建筑的特征,并对祠堂的平面形制、结构梁架形 制、装饰艺术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杨扬的广府祠堂建筑形制演变研究,通过建立年代标尺,

30、从广府祠堂的格局、构架、尺度、构造、构件等方面进行分析,深入细致研究祠堂建筑形制的演变规律,并 讨论形成的原因”吗陈周跃的广府鉴江流域祠庙平面及梁架研究,主要从平面和梁架方面,对鉴江 流域的祠庙建筑进行分类研究,总结平面和梁架方面的形式特征;并通过尺度模数的规 律,探讨平面与梁架之间的联系皿。其平面及梁架的分类方法及拜亭与气候的关系分析,给予我重要的启示。122广西相关研究现状李长杰的桂北民间建筑,将桂北壮、侗、苗、汉等多个民族的传统建筑一一呈 现给读者。雷翔的广西民居,多角度、多层次的对广西民居进行分析,总结广西民 居特色的生成背景和类型特征;着重从建筑和聚落两个层次对广西民居进行了深入探讨

31、 与研究,详细分析了广西民居的聚落形态、空间意象以及建筑特征“3熊伟的广西传统乡土建筑文化研究,将广西地域划分为桂西百越土著文化圈和 桂东汉族移民文化圈。并根据文化来源的不同,进一步细划分成多个文化亚区。通过分 区,能对广西文化脉络有直观的整体印象。文章在研究汉族文化区村落总体空间形态时 4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北流江流域传统祠 强建筑形制 研究也提到祠堂和书塾,介绍了三种汉族聚落祠堂在村落中的布局特点和各派系祠堂的经典 实例。谢小英的广西古建筑,通过深入广西各地进行大量的实地踏勘和测绘,详实从 广西人口结构变化、文化传播及地理历史背景出发,从根源分析各民族单体建筑,包括 坛、庙、民居、亭、台、

32、塔,以及聚落,包括古村寨、古城镇等。是对广西壮族自治区 古建筑的全面叙述和古建筑成就、价值、特色、技术、经验、规律的总结。M广西宗族及祠堂研究。黄青仟亲疏与远近之间一一桂林恭城瑶族宗族文化研究 以瑶族历史与现实文化为背景,从宗族制度、民间信仰方面入手,阐释恭城瑶族宗族文 化的基本形态,并分析调研祠堂的现状、瑶族宗祠的作用向。阳慧的广西桂林市全州县传统祠堂檐廊形制研究(未公开),阐述了全州县祠 堂建筑的起源与发展,针对全州县祠堂各厅堂的前檐廊做深入研究,分析檐廊梁架一般 性特征、檐廊梁架的重要构件类型及其演变规律,并分析全州县祠堂的装饰艺术。刘少琨的广西柳州地区祠堂建筑研究(未公开),根据地理位

33、置及移民迁入的 情况,将柳州地区分为四个区域,从平面形制、梁架结构、装饰等方面对这四个区域的 祠堂进行分析研究,并分析少数民族建筑文化与汉族建筑文化相互碰撞,对柳州地区祠 堂的影响。李震的柳州市柳南区客家祠堂初探,分析客家祠堂的类型,再从平面、构架、装饰方面及附属建筑上,分析该地区的客家祠堂的特点。蒋新乐的武宣地区祠堂建筑形制探究,从平面、立面、剖面、装饰等方面分析 武宣地区祠堂建筑的形制特征,结合移民、历史以及周边地区相同民系祠堂的相关研究,深入探寻祠堂建筑形制的演变规律和内在原因。1.2.3桂东南地区相关研究现状韩光辉广西玉林地区城镇体系形成和发展,分析古代玉林地域城镇的职能、等 级、空间

34、分布及近代玉林地区经济发展与城镇演变,并探索城镇体系演变的影响因素。李宗倍广府文化背景下珠三角与桂东南传统村落形态比较研究,主要从自然条 件、文化背景、选址以及村落的形态、村落建筑单体的形态等方面对比分析,总结广府 文化背景下珠三角与桂东南传统村落的异同阴。我们从中可对桂东南地区传统村落有整 体的认识和对传统建筑单体有深刻的了解。陈礼军的略论宗族在近代桂东南社会中的影响,从乡村政治权力、对经济渗入、5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北流江流城俭统祠 性建筑形制 研究控制乡村教育等方面,分析宗族在桂东南地区是最现实、最直接、最突出的乡村力量网。潘瑜客家祠堂文化研究一一以陆川祠堂为例,分析客家祠堂文化的发展历

35、程、祠堂的祭祀、婚丧嫁娶等活动,归纳祠堂宗族文化的功能以及祠堂文化的传承等。陈峭苇的桂东南传统客家民居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考察、桂东南客家民居源流 浅析、桂东南传统客家民居的防御体系研究、桂东南客家民居的类型与特点,第一篇将桂东南民居的形成发展分为:混沌、初现、稳定、变迁、衰落五个时期,并逐 个深入分析)后三篇分别从客家居民的源流、民居的防御体系以及民居的类型等方面 进行深入研究,揭示了桂东南地区的客家居民来源及民居建筑的形制特征侬如。卜晔婷的广西灵山县祠堂建筑特色初探,从平面形制和构架两方面分别对灵山 县广府和客家祠堂进行分析,总结灵山县广府和客家祠堂的差异和特征阈。谢小英、李被的清廉州府广府民

36、系祠堂建筑探讨和卢碧莹的岑溪市广府式祠 堂建筑特色初探,从平面布局、剖面构架方面,深入分析清廉州府地区和岑溪市的广 府祠堂建筑形制特征.271 O综上所述,关于宗族文化或祠堂建筑的研究,国内已有相当成熟的研究方法和体系,研究成果丰硕;广西地区的研究虽然相对起步晚些,但已有不少可喜的研究成果,相关 研究正在不断扩充和深入完善。桂东南地区,关于宗族、传统村落、传统民居、祠堂等 方面的研究,都已有一定量的研究成果。本文研究的北流江流域传统祠堂建筑,可进一 步充实桂东南地区的传统建筑研究。1.3研究范畴1.3.1 地理范围.本选题研究的地理范围是桂东南地区的北流江流域,即以北流江为主河道的流域范 围,

37、包括梧州藤县的金鸡镇、新庆镇、象棋镇及岭景镇,玉林的容县和北流市全境的各 个乡镇,面积大约为5380平方公里。每个乡镇有多个自然村落,本选题研究地理范畴 包括乡镇的各个村落。研究范围如图1-1所示。6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北流江流域传统祠 堂建筑形制 研究:襁浦县、柳州市(,鼐4W r、一HWtU院队门治幺件雨乂*女县&、港南K,2,也拈窗朱左幺2倍曾内,浦北么wnuG防城港市北海市(关川北海江主要河道 研究范围 两广边界的僚R 象.州4、八、西&:弋3图1-1研究范围2(笔者绘制)Fig.1-1 The scope of the study1.3.2 对象范围研究对象是各姓氏家族的传统祠堂建筑

38、,不包括庙宇、土地祠社、纪念民族英雄的 先贤祠,仅指各姓氏的家族为供奉和祭祀祖先,族人共同修建的房屋。堂所谓传统,即历史沿传下来的观念、习俗、形制等。传统建筑,即是历史流传下来,具有历史继承性和一定的形制特征的建筑。主要依据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名录(以下简称三普)进行初步统计,其中北流地区 祠堂数量为61处,容县地区为23处,藤县的金鸡镇、新庆镇、象棋镇及岭景镇共4处,一共有88处,实际调研64处,如附录一所列。实地调研的祠堂数量约为三普名录中的 73%,本文研究的案例具有充分的代表性。1.3.3 时间范围北流江流域的传统祠堂建筑,最早的建于明朝,但是由于时间或社会动乱的原因,现存的传统祠堂均是

39、清代至民国的。当然建国后也有不少新建的祠堂,但这些新建的祠 堂受现代元素的影响,结构、材料及工艺均是现代化的,与清代至民国的传统祠堂建筑 没有直接的联系。故,本文研究的时间范围为清代至民国时期。实地踏勘的祠堂建造时 间范围:清康熙43年(1704年)至民国36年(1947年)。2 底图源自 http:/ 处建就形制 研究第二章北流江流域祠堂研究背景2.1 自然条件背景2.1.1 地形及水文北流江流域以中低山丘陵及台地地貌为主,其中藤县、容县主要为中低山丘陵地貌,北流主要为台地地貌。北流江流域东侧和东南侧为勾漏山、云开大山及其余脉,西北侧 为大容山,整体地形中间较低、西北及东南两侧高,呈南北带状

40、分布。本区域内河流,主要是北流江及其支流。北流江属淡水河,干流全长约250公里,河水由南向北流淌,故命名为北流江。北流江由南向北流经北流、容县、藤县,于藤县县城汇入涪江。Tsyii 巾 a0兴业县0信宜市I、/北流江主要河道图2-1北流江流域的地形水文(笔者绘制)Fig.2-1 The topography and hydrology of the Beiliu River Area2.1.2湿热、多雨的气候北流江流域,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属于湿润型南亚热带气候区,夏季长、冬季短。全年平均气温约为23,冬季日均最低气温平均值为12C,夏季日均最高气温平均值 为313。年平均日照时数约为1720小

41、时,年平均太阳辐射量约为110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雨约为1500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达78%。可见,北流江流域,冬季较暖,夏季湿热、多雨。3 源自气候网 http:/ 嫂建筑形制 研究2.1.3台风气象灾害北流江流域,没有临海,台风不会直接登陆该地区。给北流江流域造成重大影响的 台风,大多是从广东沿海登陆的。北流江流域东南面的广东省茂名、湛江、阳江一带,是台风常登陆的地方,而北流江流域南部地区,距离茂名、湛江、阳江一带的海岸线直 线距离最近的不超过100公里。据广州中心气象台黄敏辉等写的登陆广东台风的路径、强度和移速特征与广州降水关系分析,将登陆阳江至雷州半岛徐闻县的称为西路,将 登陆陆丰

42、至台山的称为中路,将登陆潮州市饶平县先至揭阳市惠来县的称为东路。西路 和中路的登陆次数多,且强度大。其中,西路台风很大可能会经过北流江流域,造成重大影响。其次,是中路台风,如2017年第13号台风“天鸽”,属中路台风,在珠海南部登陆,从岑溪进入广西,在 北流江流域多地造成10级及以上大风,造成重大损失。所以,不临海的北流江流域也常受台风气象灾害的影响。y陶U理y而为江南澳台正诩/广极人风速(米/秒)东沙群现 东沙岛,口图2-2广东台风路径分布图4Fig.2-2 Route distribution map of typhoon in Guangdong2.2 社会条件背景2.2.1 历史建制研

43、究范围一一北流江流域,包括梧州藤县的金鸡镇、新庆镇、象棋镇及岭景镇,玉 林的容县和北流市全境的各个乡镇。4源自陈周跃.广府鉴江流域祠庙平面及梁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59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北流江流缄传统祠 堂建筑形制 研究藤县,明清以来,均隶属梧州府;容县,明清至解放前,归属梧州府,直至解放后,容县才划归玉林管辖;北流,明至清雍正三年,属梧州府,清雍正三年,郁林州改为直 隶州后,北流划归郁林州(今玉林)管辖,至今北流是玉林的一个县级市5。故,清代 时期,北流江流域的藤县、容县地区归属梧州府,北流自清雍正三年后归属郁林州。(如 图2-3左图为明代的梧州府及郁林州、右图为清代的梧州府及郁林

44、州)图2-3明清时期的梧州府及郁林州6(笔者绘制)Fig.2-3 Wuzhou Prefecture and Yulin Prefecture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2.2.2 北流江水运及古道北流江流域,依托北流江沟通内外。北流江,又称绣江、容江、圭(gui)江,是西 江主干入桂后的第二条支流,属涪江段主要支流之一。北流江源于云开大山南部北流平 政镇上梯村与沙铜乡交界的双打(zi)峰东麓,流经北流、容县、藤县,于藤县县城汇 入涪江。自东汉起,北流江就被开发利用,形成水运航线:湘江一一灵渠一一桂江一一涪江 一北流江一一(联水陆运7)一南流江(该段航线由湖南

45、南下至合浦)。起初主要 以军事运输为主。到晋代,朝廷官员与交趾使臣主要通过这条水运航线南北往来作交流,还有朝廷贬官罪吏也是沿着这条航线南下的。这条南北水路航线日渐重要,北流江的政5源自广西地情网的北流县志、容县县志、藤县志。6底图源自谭其骥.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八册;明清时期M.北京:中国地图出版社,1996.7联水陆运,即连接两江水运的陆地运输,指北流县城至玉州区之间,茂林镇为中继站。10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北流江流域传筑祠 强建筑形制 研究治经济地位逐渐上升。东汉至唐初,政治、经济及文化的影响是由北至南的。晚唐以后,航船技术提高,河道有效的治理,“舟楫通行,人无艰阻”,北流江的 货运能力日渐增

46、强。货运以食盐和粮食为大宗,廉州沿海的食盐及粮食由南向北运输;本地区所需的日用品和工业品,多从广州、梧州航运至北流,再转销各地,商业十分繁 荣8。经济文化由北向南的影响逐渐向由南向北转变。明朝,该航线物资运输及人口集散均明显增加。明太祖时期,还曾设想开凿一条运 河连通北流江与南流江,后因工程浩大而中止,但却反映了明初桂东南经济的迅速发展,文化也随之快速传播6。清初,因长期战乱,水路不通,但通往周围各县的陆路已经通达。有古道:杨梅一 一黎村一一广东信宜一一高州一一雷州半岛(连通北流江流域、鉴江流域与雷州半岛);乡道:1、十里一一江口一一岑溪(连通了容县与岑溪市);2、县底一一自良一一藤 县(连通

47、了容县与藤县);凡步行、骑马、乘轿均可畅通。8 9 年8韩光辉,张宝秀.广西南流江与北流江的联水陆运和郁林州城市的兴起J.地理科学,1992.059 源自广西地情网 http:/lib, 等处设有码头,容县在容城、自良、十里、杨梅等多处设码头,藤县在全鸡、象棋、窦 家等处设有码头。来往船只络绎不绝,码头江边通常有三、四十艘民船停泊。据乾隆版 北流县志记载,雍正六年(1728年),仅北流县城“临江税厂”年上解关税白银1315 两,可见当时北流航运之繁盛。民国30年有记载,年货运民船,北流至藤县120艘、1154吨位。北流有“小佛山”、“金北流”之称也就不足为奇了 6。可见,北流、容县、藤县之间商

48、贸及人员往来密切,经济文化交流频繁。北流江便 利的交通运输,带动着该流域北流、容县、藤县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形成北流 江流域经济文化带,且与南流江流域存在密切的联系。可以说,北流江流域的藤县、容 县、北流在历史上就形成了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密切的一个体系。11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北流江流域传统祠 堂建筑形制 研究改由八类3/二沙六善JiTK!J*杓宾生.6机城乂二。百色市,英、,硼东乂。抬,|家茨布C阳江市e防城港市图2-4水运、古道、乡道示意图(笔者绘制)海江市.o.M-。茂名市 陵彳由水运以线.”古道踣线 _ 乡道路线-研究范围 西广边界.k J7/磷州市额/J乙 j:.、;”烈En

49、 口出“i绘铠乂MAG曲H6:,货l-HiV货港市。一八J、,4UHI?*.A/;东Fig2 4 A schematic map of water transport,ancient road and Township Road2.2.3 方言文化特征的一种体现在于方言。北流江流域绝大多数人操土白话,少数人操客家话,极少数人操鹤佬话(即闽南话)。土白话呈片状分布,客家话呈点状分布。土白话属粤语体系,该流域土白话包括勾漏片和高阳片网,以勾漏片粤语为主。勾 漏片粤语曾是两广边界一带广泛使用的汉语方言。高阳片粤语分布在与高州、信宜等鉴江流域临近的地方,如北流新丰镇以南的片区,容县南部的黎村镇和杨村镇

50、等。客家话分布零散,如:藤县岭景镇石村的赖氏,容县石寨镇霄洞村甘氏、县底镇县 底村王氏、浪水镇泗利村刘氏、杨村镇平贯村俞氏,北流的民安、民乐、新坪、大里、西垠、塘岸等乡镇的个别村落。鹤佬话,主要为北流新坪镇陶山村的杨氏。北流江流域的方言分布如图2-5o12广西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北流江流城传统祠 堂花装形制 研究Tr711 rn ye信宜市为博臼县9高州市图2-5方言分布图(笔者绘制)Fig.2-5 The distribution map of dialectsY.勾漏片粤语Y;高阳片粤语 K客家话 H鹤佬话2.3 家族源流分析北流江流域的各姓氏家族的源流情况,可以从多种途径获悉,1.文献资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材料/保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