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海淀2013期中历史试题.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2254226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2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淀2013期中历史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海淀2013期中历史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海淀2013期中历史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海淀2013期中历史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海淀2013期中历史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历史期中练习 2013.11 I卷 选择题(本卷32小题,每题1.5分,共计48分.)1.左传记载:“(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郑庄公的臣下)射王(周王)中肩。”这一事件反映的是A。武王克商 B.平王东迁 C.王室衰微 D。诸侯争霸2.确定以下地图所反映的年代顺序A. B. C。 D.3。礼记王制记载“田里不鬻(y,卖)”。这种土地制度存在于A。夏商时期至西周时期 B.夏商时期到秦朝时期C.春秋时期到战国时期 D.战国时期到秦汉时期4.清代考据学家章学诚校雠通义(雠,chu,校对)中说:“后世文字,必溯源于六艺,

2、六艺非孔氏之书,乃周官之旧典也.易掌太卜,书掌外史,礼在宗伯,乐隶司乐,诗颂于太师,春秋存乎国史。”这段文字揭示的社会文化状况是A。有教无类 B.学在官府 C。私学兴起 D.百家争鸣5.史记载:“孟子序诗书,述仲尼之意。”孟子发扬孔子思想提出的主张是A。民贵君轻 B.人定胜天 C.克已复礼 D.仁者爱人6.李白诗云:“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以下各项与李白诗句相关的是A。“皇帝之功,勤劳本事,上(尚)农除末,黔首是富B。“始皇刚毅戾深,乐以刑杀为威,专任狱吏而亲幸之”C.“今皇帝并一海内,以为郡县,天下和平D。“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以暴虐为天下始”7.秦朝的文化

3、政策,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是A。“废分封行郡县”,加强了中央集权 B。“一法度衡石丈尺”,促进经济发展C.“禁毁诗书,以吏为师”,统一思想 D。“书同文字”,提升了民族的认同感8。贾谊在治安策中指出:“高皇帝(汉高祖刘邦)以明圣威武,即天子位,割膏腴之地,以王诸公,多者百余城,少者乃三四十县,惠至渥(w,优厚)也。然其后十年之间,反者九起。”由此,贾谊建议汉文帝A。实行“推恩令” B。巩固汉初分封的格局C。削弱地方封国势力 D.实行郡县制加强集权9.北魏的统治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A.分配北方无主土地恢复小农经济 B.刊印齐民要术推广生产经验C.在黄河和长江流域兴修水

4、利工程 D。创制翻车以提高农业灌溉的效率10。唐太宗曾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为此,唐太宗A.选用廉吏,“不避亲仇” B.科举选官,“咸尽其才”C。轻徭薄赋,“宽仁慎刑” D.对北方民族,“爱之如一11。下表中,历史现象与原因的逻辑关系对应准确的是历史现象原因A置市令,掌百姓交易之事“京(唐都长安)夜市宜令禁断”B唐朝时兰州与河西走廊诸城以中转贸易为主唐朝始开陆上“丝绸之路”C扬州越州在漕运粮食布帛以满足唐朝军国需求中发挥重要作用隋炀帝修建了大运河D唐朝后期益州(成都)“水陆所凑,货殖所萃”,成为大都会唐蜀郡太守开凿了都江堰12。“今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故财已匮而

5、枢密院益兵不已,民已困而三司取财不已。中书视民之困,而不知使枢密减兵、三司宽财以救民困者,制国用之职,不在中书也。对此理解最为准确完整的是A.北宋财政入不敷出,出现积贫局面 B.北宋政府机构重叠,形成冗官局面C.北宋分散削弱相权,产生严重弊端 D.北宋结束藩镇割据,加强中央集权13。关于右图说法正确的是作者是唐朝的吴道子 画家提出“以形写神”是文人画的代表作品 表现了佛教的中国化A。 B。 C。 D。14。张岂之主编的中国历史(辽宋金卷)认为,王安石变法时,国家通过市场的力量调节供需和物价,而不是着重于国家的直接经营活动。相应的变法措施是A。农田水利法 B。免役法 C。方田均税法 D.市易法1

6、5。宋人尹源说:“弱者,诸侯也,既弱而久之不亡者,诸侯维之也。”依据所学知识,“”所指的朝代是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16.读“宋朝赋税结构变化表”。表格能够说明年代农业税(万贯)非农业税(万贯)农业税:非农业税至道末年(997年)2408.11567。360:40天禧末年(1021年)2641.23874。040:60熙宁十年(1077年)2021。35117。228:72A。商税收入已经成为政府的重要财源 B。北宋时期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C.宋代加强了对城市商业活动的监管 D.边境战争严重阻碍农业生产的发展17。以下对于明朝内阁的认识,正确的是A.在明太祖统治时内阁开始取代

7、宰相 B。内阁大学士参与机要事务的决策C。票拟制度使六部成为内阁下属机构 D.明朝统治时内阁的地位逐渐下降18。清朝雍正帝统治时,创立军机处。关于设立军机处的理解,正确的是A.从此使内阁成为法定最高行政机关 B。取代议政王大臣会议成为中枢决策机构C。机构简单,有官无吏,行政效率低 D。面聆皇帝旨意撰拟机要文书强化了皇权19。清政府“申饬沿海一带文武各官,严禁商民船只私自出海”,“将边海居人尽移内地”。其影响是A。杜绝倭寇对沿海的掠夺 B。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C.加快了统一台湾的进程 D。阻碍了对外贸易的发展20.“天子受命于天,诸侯受命于天子,子受命于父,臣妾受命于君,妻受命于夫,诸所受命者,

8、其尊皆天也,虽谓受命于天亦可.”这段材料所体现的思想是A.仁者爱人,缓和社会矛盾 B.分封诸侯,维护等级秩序C.君权神授,维护君主专制 D。物皆有理,遵守三纲五常21.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新课题是A.抗击外来侵略,保护传统经济 B。加强集权统治,实现富国强兵C。捍卫民族独立,发展近代文明 D.大力发展教育,维护传统文化22.时文有曰:“中国与洋人通商从此反客为主,洋人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毫厘不能主持。”对这种现象理解正确的是A。广大农村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 B。传统农业和手工业遭到严重破坏C.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 D.中国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23

9、。1876年建立的上海格致书院曾开展九年季课和五年特课,试题大都由洋务派官员来命制。以下题目可能出现在格致书院的这类考试中的是物体凝流二质论 中国近日讲求富强之术当以何者为先论立宪法议,国家思想变迁异同论电报、轮船二事如何剔弊方能持久论A. B. C。 D.24。李鸿章说:“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尤必富在民生而国本乃可益固.据这一思想,李鸿章创办的近代企业是A.轮船招商局 B.继昌隆缫丝厂 C。福州船政局 D.江南制造总局25.下列不平等条约的相关条款,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得在中国通商口岸、城邑任便从事各项工艺制造”“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为通商之埠”“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

10、均宜秉公议定则例“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 A. B。 C. D。 26.读19世纪到20世纪初“近代企业资本总额情况变化表”。这种变化主要是因为年代企业类型资本总额备注1862年至1894年军用企业5000万余两白银出现企业19家民用企业2964万银元出现企业27家1899年至1911年私人资本9350万银元新增厂矿企业410家A。洋务运动企业的刺激和诱导 B.列强放松了对华的经济侵略C.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D。“节制资本”解决民生问题27.费正清指出:任何一种改革运动要想在中国得到广泛的支持,首先必须借助于外国(的影响)并在哲学上找到根据。戊戌变法中

11、所依据的“哲学根据”包括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圣人之纲常不可攻也A. B。 C。 D。28。两江总督刘坤一在奏疏中说:“窃查此次战事,由于匪徒藉口仇教,肆行烧杀,致酿大患,各国调舰增兵,合而谋我。”这里所说的“匪徒”是A.太平军 B。英法联军 C.义和团 D。八国联军29。1894年和1895年,孙中山和康有为分别成立了兴中会和强学会。两会的相同之处有基于民族危机 为中国寻求出路 变革社会的方式 所要建立的政体A. B。 C。 D。30.1901年1月29日,清政府颁布上谕:“盖不易者三纲五常,昭然如日星之照世;而可变者令甲令乙,不妨如琴瑟

12、之改弦。”开始推行清末新政。清朝政府认为“可变”的包括伦理纲常 君主制度 科举制度 经济制度A。 B. C. D.31.有学者研究指出,“民国初年的政党犹如春草怒生,群起建立。经过令人眼花缭乱的分化组合后,由三百多个政党逐渐形成了30多个有一定力量的大党。这一历史现象出现的原因是A.贯彻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B.责任内阁制度得到切实贯彻C。法律规定人民有集会结社的权利 D。广大民众积极投身政治生活32。陈旭麓指出,新文化运动“不仅仅是反传统主义运动,更是一场现代价值的重建运动”。“价值重建指的是用科学理性取代传统权威 用个性解放取代礼制禁锢 用自我价值取代宗族本位 用民主自由取代专制独裁A。

13、B. C。 D。II卷 非选择题(本卷3小题,共计52分。)33。(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期国家的官制是建立在亲贵合一的基础上的,血缘亲族是任官的先决条件,世袭罔替,代代相承。在那种贵族参政、议政、辅政的情况下,官的权力界限也不分明。如西周主管政务的卿事寮可以辅政,也可以将兵作战,也可以主持重要的祭祀大典;而太史寮也可以辅政、将兵。官有一定的分工,但不够清晰严格,这是贵族政治的必然现象。韦庆远中国官制史(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说明秦朝的中央官制与西周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8分)材料二 朱元璋说,“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

14、,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皇明祖训)他进一步说,丞相“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而致是欤?抑君怠政而有此欤?(敕问文学之士)而黄宗羲则认为,明朝“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朱元璋和黄宗羲对丞相制度的看法,分别说明他们持这种看法的原因.(6分) 材料三 19世纪60年代,地方督抚以平乱起家,较早接触到西方文明,对内外局势有更深刻的感悟,有更强烈的危机意识与变局思想。认识到自强求富及引进西器、设局制造的必要性,地方督抚开始实现思想行为观念上的现代化转变。当传统体制需要变通而中央体制不愿变通之际,改革先从地方做起.晚清督抚势力的兴起,打破了清

15、政府的传统政局,政治权力由中央向地方转移,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摘编自李绮晚清督抚势力与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晚清地方督抚势力崛起的影响?(6分)34.(1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盐铁论记载:西汉时期官营制铁业多用囚徒生产,生产积极性低,生产成本高,产品质量低劣,而且价格高;官府专卖经营导致“器难得”,“善恶无所择”。而民间的制铁业,“家人相一,父子戮力,各务为善器,器不善者不集”;农忙季节,他们将铁制农具运到田间地头,“民相与市买”,农民“不弃作业,置田器各得所欲。(1)结合材料,以西汉铁制农具的生产销售为例,分析官营与民营手工业的不同影响。(6分)

16、材料二 明朝中后期,随着江南经济的发展,在交通便利的地方,市镇逐渐兴起。到万历以后,其市镇总数不下200个,其中规模大、功能全的镇至少有160个。这些市镇之间的距离大体在1030里之内,一般最大距离不超过农家一日舟行往返足以完成买卖的路程.在每个市镇的周围,都有密集的从事小商品生产的村坊和初级集市环绕,这些市镇作为商品集镇,形成一个以水路舟行为基本交通脉络的网状结构.摘编自齐涛主编中国古代经济史市镇经营项目湖州府南浔镇、菱湖镇、乌青镇,苏州府震泽镇,嘉兴府石门镇,杭州府塘栖镇桑蚕缫丝嘉兴府王店镇、王江泾镇,湖州府双林镇,苏州府盛泽镇,杭州府长安镇,硖石镇丝织业松江府华亭县朱泾镇棉纺织中心桐乡县

17、炉头镇冶铸业桐乡县石门镇蚕丝、榨油归安县善琏镇制笔(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朝江南市镇的特点及兴起的原因.(5分)材料三 晚清时期,近代铁路传入中国,对社会经济和思想观念产生重大影响。场景对修筑铁路的主张1865年总理衙门饬沿海各将军督抚讨论“洋人筑铁路之请”。“(修铁路)铲削山脉,废山川之险阻,饶海坟墓,启百姓之衅争。”“山川险阻,皆中国扼要之区,如开设铁路,洋人可以任便往来.” 1874年直隶总督李鸿章奏呈筹议海防折.“南北洋滨海七省自须联为一气,方能响应联通,“有内地火车铁路,屯兵于旁,闻警驰援,可以一日千数百里。” 1912年6月民立报载孙中山的谈话.“苟无铁路、转运乏术,而工

18、商皆废,复何实业之可图?故交通为实业之母,铁道又为交通之母,国家之贫富,可以铁路之多寡定之,地方之苦乐,可以铁道之远近计之.”(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近代国人对修筑铁路观点的变化,说明变化的原因。(6分)35.(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官守学业,皆出于一”,“故私门无著述文字,就造成了“学在官府”。春秋时期私学取代官学是教育制度上一次历史性的大变革.贵族关心的是维护统治地位,扩大统治范围,无暇顾及教育,“乱世则学校不修焉”(毛诗郑风子衿序).私学出现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与“士阶层的变化联系在一起的。士阶层中许多有才能的人在政治斗争或军事斗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越

19、来越受到重视,养士之风形成。适应这种社会新需要,私家讲学,专门培养士。“学在官府”转变为“学在四夷”.摘编自孙培青中国教育史(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时期教育领域里的变化及其原因。(5分)材料二 唐朝前期的中央官学,一为国子学,招收三品以上官员子孙;二为太学,招收四品、五品官员子孙;三为四门学,招收六品、七品官员子孙,及“庶人之为俊异者;四为律学,录取八品、九品官员子孙及庶人中学习法律知识的人。中央官学等级森严,是依据学生家庭官阶和门荫地位的高低来决定的。宋朝逐渐取消国子、太学、四门、律学之分别,太学成为宋代中央官学的主体和重点。学生扩大到八品以下的官员子弟和庶民子弟的优秀者。摘编自

20、刘海峰、李兵学优则仕:教育与科举(2)从唐朝到宋朝,中央官学有何变化?分析变化的原因。(5分) 材料三 戊戌变法时期,教育救国的思想已经屡屡见诸报章,严复、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都曾呼吁:“今日自强之道,自以兴学为先.”有的还说:“兵战不如商战,商战不如学战。”清朝统治集团中的一些高官要员,如张之洞、刘坤一等也强调“西国之强,强以学校”,中国只有大规模“兴学育才”,方能“勉图补救”,否则“不但和与战均无可恃,即幸而战胜,亦无益于根本”。“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下诏兴办新式学堂,培养新型人才,以为时用.但变法不久就遭遇失败,许多新式学堂未及开办即告夭折,教育救国思想也随之陷于低潮。朱英中国近代史十五

21、讲(3)依据材料三,简要概括晚清时期“教育救国”的思想并评价当时“教育救国”的实践。(5分)答题纸39。(1) (2) (3) 34。(1) (2) (3) 35.(1) (2) (3) 参考答案1。C 2.C 3。A 4。B 5。A 6.C 7。D 8.C 9.A 10.C 11.C 12.C 13。D 14。D 15。C 16。A 17。B 18。D 19。D 20。C 21。C 22.D 23.B 24.A 25.D 26。C 27.C 28.C 29.A 30。B 31。C 32.D33。(1)变化:由西周的按血缘关系世袭贵族担任中央官职,变为秦朝时中央官僚由皇帝任命,职业官僚制度产生

22、;(4分)由西周时中央官员的职权分工不明确,变为秦朝时中央的三公分工职权分明。(4分)(2)朱元璋认为:丞相制度导致政治混乱,因为他认为容易出现丞相专权,威胁 君主专制权力.(3分。如果仅答出“朱元璋废除丞相”得1分) 黄宗羲认为:明朝废除丞相导致政治的黑暗,因为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废除丞相不利于制约君主权力。(3分)(3)影响:促进洋务运动和近代工业的兴起;削弱专制集权统治;促进了政治和社会变革.(如回答“了解世界局势”“冲破传统观念”等,也给1分.总分不超过6分)34.(1)官营手工业效率低下,质次价高,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3分) 民营手工业生产积极性高,产品质量高,有力地支持农业生

23、产。(3分)(2)特点:数量多,分布密集;形成城镇网络;形成地域性的专业分工。 原因: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水平提高;水陆交通便利。(3)变化:清朝官僚反对外国人在中国修筑铁路,到洋务派认识到修筑铁路有利于加强国防。孙中山认识到修筑铁路是发展实业和国家富强的根本.(3分) 背景:洋务运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辛亥革命后兴办实业热潮.(3分)35。(1)变化:学在官府被打破,民间办学兴起;(2分) 原因:春秋时期宗法分封制度破坏,争霸局面出现,战争频繁;统治者无力顾及官学;士阶层在社会变革中发挥重要作用.(3分.)(2)变化:学校种类减少,放宽了学生的身份限制。(4分) 原因:科举制度彻底摧垮了世家大族,社会的等级区分日益淡化.(1分)(3)思想:维新派认为兴办近代教育是强国和发展经济的前提条件。(1分)一些清朝官员也认为兴办近代教育才能最终战胜强敌.(1分)百日维新期间提出了兴办新式学校的政策。(1分)评价:虽然创办了一些新式学校,但没能实现“教育救国”的理想。(2分,言之成理即可。说明:没有史实和认识上的错误均可得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