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大棚草莓的种植技术.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253679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棚草莓的种植技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大棚草莓的种植技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大棚草莓的种植技术.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大棚草莓的种植技术.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大棚草莓的种植技术.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word完整版)大棚草莓的种植技术大棚草莓的种植技术1、大田准备 (1)田块选择 选择多年没有种过草莓的田块作为大棚草莓的生产本田。 (2)基肥 大田施足有机基肥,定植前一个月左右,一般每667平方米施商品化有机肥15002000千克或500千克微生物菌剂作底肥,并多次耕耙。 (3)作畦 定植前10天左右选择晴好天气,在土壤可耕性较好的情况下做畦头。筑前增施硫酸钾100千克和磷酸二铵100千克作底肥,并每667平方米施辛硫磷颗粒剂10千克,用以防治蛴螬等地下害虫。 畦为南北向(与大棚方间平行)每只大棚作7畦,中间5畦每畦面宽度为4045厘米,每畦定植2行,旁边2畦面宽度为1520厘米,每垄高

2、度为3035厘米,畦垄沟深度为3035厘米左右每畦定植1行。 2、定植 (1)定植期 9月中旬为适期,最迟不能超过10月初。 (2)起苗 在挖苗前一天育苗圃绕一次透水,以有利于带好土团,尽量减少伤根,依秧苗大小进行分棚定植,若采用营养钵育苗,则种植时随手脱去塑料钵,则成活率较高。 (3)定植密度 丰香品种大棚栽培株距20厘米左右,每棚种植18002000株,每667平方米60007000株。 (4)定向种植 为便于管理采用”定向种植”,且能减少病害,提高果实品质。中间5畦每畦种植2行,尽量靠两旁种(行间距控制在30厘米左右),并且认清楚草莓苗的苗弓背向畦外侧定植。大棚两边的2畦则进行单行种植.

3、 (5)定植深度 定植深度必须适度。新茎基部必需入土,以利于发生新根,但苗子心部(外叶托叶稍部分)不能埋入土中,特别要注意弱小的秧苗种植不能成活,否则容易造成死苗现象. 3、定植后管理 定植后立即浇水稳根,约10天左右成活,结合除草在株间进行松土,壅根,且经常摘除枯、老、病叶,及时做好补苗工作. (1)铺设黑地膜 铺设黑地膜可以保持土壤水分,抑制杂草孳生,还可降低大棚内的空气温度,隔绝草莓果实与土壤的接触减少病害,保持果实色泽鲜艳、清洁卫生。 黑地膜的铺设时间一般为10月中下旬,此时草莓已基本上全部活棵,且已初步完成除草松土及培根、补苗工作,铺设方法为将黑地膜覆在垄面植株上,摸到苗株地方将地膜

4、撕开一小孔,然后小心地掏出叶片,注意一定要把苗株的中心叶片露出,四周老叶在地膜上压住地膜孔的边缘,使其紧贴地面。 (2)薄膜覆盖 大棚覆盖塑料薄膜后为保温开始,一般在10月底至11月初开始覆膜保温。当气温继续下降至夜间低于5度时,在大棚内应加扣套棚。当夜间最低气温进一步降低至0度以下时,应在草莓垄上加盖小环棚。 (3)温度、湿度调控 草莓生长发育各时期对气温有不同的要求,大棚增温后应尽可能予以满足。 由于大棚栽培草莓开花结果连续不断、交叉进行,故在显蕾后一般白天保持24度28度,夜间6度8度,高于30度或低于5度都不利于草莓的开花结果。 大棚内空气湿度甚高,特别是清晨至上午或阴雨天气,相对湿度

5、可达95100,有碍开花授粉,容易孳生病害,灰霉病烂果严重,故除垄畦覆盖黑地膜外,在垄沟底还应加铺稻草,用以阻止水分蒸发,晴天9时左右应进行背风向单面裙带通风,使棚内湿度下降至75以下。 草莓果实发育的适宜温度为1518,力争棚内白天温度达到2528,夜间5以上,最低温度0以上。如出现32以上高温时,要及时通风降温。棚内相对湿度以保持70%80为宜,过大过小均会影响革莓根系活力和果实正常的生长发育。 具体温度可参照如下:现蕾前:白天2530,晚上15,相对湿度80 %:现蕾至开花期间:白天2228,晚上10,相对湿度70; 开花后:白天2025,晚上5,相对湿度70;结果后:白天1525,晚上

6、38,相对湿度80。光照管理 光照的强弱、时间长短,对大棚草莓的产量和质量有很大影响,因此除了需要经常擦洗大棚膜外,还要尽量延长光照时间,在不影响温度的前提下,草苫等覆盖物要尽量早揭晚盖。如果遇到阴雪天气,要在大棚内采取增光措施,如安装电灯等来补充光照。水分管理 大棚内气温高,土壤水分蒸发量大,应及时灌水.前期外界气温高,灌水应在傍晚进行;后期内外气温均较低,灌水在上午进行。灌水后先提高室温,而后加大放风量,降低湿度。浇水不能过勤,每次应灌透.开花前1周左右要停止浇水,开花后15天左右结合施肥浇水1次。二氧化碳的使用,在大棚内施放二氧化碳,可有效提高光合作用,此项措施可使草莓提前810天采收,

7、提高草莓果实品质,产量可增10以上,达到增产增收效果。具体办法:用小苏打(做馒头用的碱面)兑成水溶液,加入同等量的磷酸二氢钾,小苏打与磷酸二氢钾在水溶液中反映,产生二氧化碳。(4)植株整理 大棚草莓保温后植株生长加速,萌发大量分蘖及匍匐茎,要及时摘除,可增大主茎叶面积,促进顶花芽及时萌发、抽生健壮的顶花序,开花早结果良好。一般一株草莓最多保留12个较健壮的分蘖。及时摘除老、衰、病叶。 (5)激素的处理 一般在大棚覆盖薄膜后7天左右(天气晴好情况下)进行。喷洒赤霉素等激素的目的,主要是解决草莓植株生长势较弱,呈匍匐状、矮化,叶较小、叶柄短、花序梗短等现象。以丰香品种为例,浓度一般掌握在7PPM左

8、右,用药量为每一标准棚用1012千克溶液,喷洒时应选择晴好天气进行,如果喷施后植株生长状况尚不得到明显可改善在显蕾期再喷施一次. (6)疏蕾、疏花 草莓为繁伞花序,花很多,这些花的发育、开放过程会消耗很多养分,尤其是级次较高的花,即使座果,也是果小质差,无经济价值,故应尽早疏蕾、疏花。一般这项工作在开花后即可进行。以留下1、2、3级花为主,先疏去4、5级花蕾、黑花(受冻花)及畸形严重的果都要疏去。一般每株草莓的顶花序留果67只,以后各花序的留果量视生长及采收情况而定。总之前后大小果实同时着生不宜超过15只。 结合疏蕾、疏花工作随时摘除老叶及收摘完了的花序梗. (7)追肥 大棚草莓追肥一般在定植

9、活棵后至覆盖黑地膜前后施23次.大棚草莓结果期长,为防止脱叶早衰,要重施基肥,中后期多次喷肥,以满足其营养要求.在施肥品种上要掌握适氮增磷、钾。追肥采取“少量多次”的原则,从上棚至现蕾,可10天左右冲施1次大量元素水溶肥料,浇1次水;开花前1周左右,要停止浇水;开花后,可15 天左右冲施1次大量元素水溶肥料,浇1次水。开花结果期可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或硼酸水溶液,以提高授粉坐果率。中后期结合喷药,叶面喷施丰莓水溶肥料或磷酸二氢钾,以提高果重及含糖量,使果味更鲜美,商品价值高。 (8)黑花的防止 受低温冻害后会形成黑花。如在开花前78天的花蕾遇零下2度低温雄蕊即能受害,开花前3天至花后一周的雌蕊遇

10、零下2度低温也会受冻形成黑花,因此在严寒来临之前要准备好内层套棚及小环棚,加强保温工作.夜间棚内最低气温保持在3度5度,能有效地减少黑花的形成。 (9)畸形果的防止 畸形果的发生主要由气温、湿度、风力、喷药不当等多方面因素造成,总的来说是授粉不良所致。因此,通过加强冬季大棚的保温、降湿,尽可能地避免在各花序12级次花盛开时喷药,在棚内投养蜜蜂授粉,能明显地降低畸形果的形成。 (10)病虫害防治 大棚草莓的主要病虫害有蛴螬、灰霉病、蚜虫、叶螨、鼠害等。 灰霉病为害果实最为严重,该病的发生与天气及棚内温湿度有关,低温高湿是诱发该病的主要环境因子,因此做好保温、降湿及通风工作是防治灰霉病发生的关键,

11、药剂防治可采用多菌灵、托布津等杀菌剂交替使用。 若发现有虫害或鼠害发生,则可采用相应的杀虫剂或灭鼠药进行防治. 草莓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技术 草莓是一种味道甘美的浆果,在市场上很受欢迎.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不断调整,我县草莓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但随之病害也逐渐加重。现将草莓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措施介绍如下.一、灰霉病1、症状。该病是草莓的主要病害之一,全生育期都可发病,尤以采收后发生普遍,果实成熟期发病症状最明显。叶片受侵染后,形成褐色病斑,潮湿情况下形成一层淡灰色的分生孢子。叶柄、果柄受侵染后,病斑环绕叶柄变褐,最后萎蔫干枯.幼果受侵染后,开始形成单个褐斑,后使果实腐烂,果肉组织变软,呈水渍状,

12、失去香味和色泽,后期病部密生灰色霉状分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分生孢子随风和水传播到其它植株上再侵染。2、防治方法.(1)深沟高畦,实行地膜满畦覆盖.一般沟深3040厘米,同时把地膜盖在畦面上到近沟底处,以减少果实与土壤接触发病,加快排水,减轻危害.(2)增施有机肥,适施氮、磷、钾。控制氮肥用量,防止徒长,同时要合理密植,每亩控制在8000株以内,以利通风透光.(3)适量补充微肥,提高抗病力.在幼叶开始生长时和蕾期喷施丰莓水溶肥料等。(4)早春及时清除枯叶,减少越冬病菌。药剂防治,抓好早期预防,选用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喷雾,从现蕾开始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3次。二、白斑

13、病:俗称蛇眼病”1、症状。受害叶片出现圆形病斑,直径2-4毫米,中间灰白色,边缘紫红色,似蛇眼.匍匐茎、果柄、花萼也能受害。2、防治方法.(1)农业防治:春季撤除防寒物时,将病枯茎、叶,清除干净;适当降低种植密度,雨后及时排水,中耕除草,保证通风透光良好.开花结果期,发现病叶及时摘除,防止蔓延,病害重的地块,采果后全园割叶,集中烧毁。(2)药剂防治:在花序显露至开花前,喷保护剂200倍等量式波尔多液,或大生M45 等。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5代森锌500倍液、或40多菌灵8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10天喷一次,连续喷3次,效果良好。三、叶枯病1、症状。易与白斑病相混。

14、叶枯病发病部位是叶片的边缘,呈椭圆型或”V”字型,初为紫红色圆形或不规则型小斑点,后扩大成有轮纹的大病斑,病斑中心为褐色,边缘紫红色。2、防治方法。同白斑病.四、白粉病1、症状。草莓的地上部分都能感病。叶片受害后,初期呈现暗色病斑,大小不一,继而在叶背病斑上产生白色粉状物,后期叶片萎缩,干枯。幼果受害后停止生长发育,在果实上密布一层白粉。该病在温室内发生较严重。2、防治方法.(1)加强管理,培育壮苗.摘除病叶集中烧毁或深埋。(2)药剂防治:发病初期用25%粉锈宁可湿性粉剂,或退菌特喷雾进行防治。五、枯萎病1、症状.发病初期叶片生长缓慢,3片小叶中有1-2片变褐,全株枯萎而死.剖开病株的根冠、叶

15、柄、果柄维管束变为褐色。2、防治方法。(1)病田实行3年以上轮作制,避免连作。(2)注意田间卫生,及时拔除并烧毁病株以及病残体.(3)用太阳热消毒法进行土壤处理。具体作法是:草莓果实采收结束后,将地里植株全部拔除,然后翻耕土壤、整畦、浇水,用塑料布覆盖一个月左右,依靠太阳能使土壤温度达到50左右,进行高温消毒。六、病毒病1、症状。常见的草莓病毒病主要有以下五种症状:(1)斑驳型:叶面不规则退绿、黄化,呈现斑驳.(2)褐边型:叶片边缘呈黄褐色.(3)枯斑型:叶面有坏死枯斑,枯斑呈不规则圆形。(4)脉暗型:在苗期,叶正面脉呈现黑色,叶反面脉呈黄褐色。皱缩型:叶片皱缩,叶面不平整或匙状.多数一株一症

16、,少数一株多症.夏季气温较高时,病株矮小,症状不明显或消失,但产量和质量明显降低.2、防治方法。和其他农作物病毒病一样,除农业防治措施外,还应特别注意传毒媒介的防治.该病的传毒昆虫为蚜虫,用速灭杀丁等菊脂类农药防治蚜虫,每隔10-15天喷一次,喷2-3次。七、炭疽病 1、症状 草莓炭疽病主要分布在的温暖地区,我国东部地区发生较多,叶片、叶柄、托叶、匍匐茎、花瓣、尊片和浆果都可受害.造成局部病斑或全株萎蔫枯死.茎叶上病斑一般长37毫米,黑色,纺锤形或椭圆形,溃疡状,稍凹陷。病斑包围叶柄或匍匐茎1周时,病斑以上部分枯死。湿润条件下病斑上长出肉红色黏质孢子 堆,有时叶和叶柄上产生污斑状病斑。植株凋萎

17、症状,除在假植苗上发生外,还发生在母株上,开始12片嫩叶失去活力下垂, 傍晚恢复正常,进一步发展植株很快枯死。有时心叶叶柄受害,心叶死亡,但不出现心叶矮化和黄化症状。切开枯死病株茎基部或根部观察,从外侧向内部变褐,而维管束并不变色。浆果受害,产生近圆形病斑,淡褐至暗褪色,软腐状并凹陷,后期也可长出肉红色黏质孢子团。 2、防治方法 棚室或露地发病初期喷洒25%咪鲜胺(使百克)乳油1000倍液,或50%咪鲜胺锰盐(施保功)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60福?福锌(炭疽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或40多?福?溴菌(炭克)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1%多氧清水剂300倍液,或68.75易保水分散粒剂800

18、倍液,或50%混杀硫悬浮剂500倍液,或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25溴菌腈(炭特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抗霉菌素(农抗120水剂)或2%武夷菌素(BO-10)水剂200倍液,隔710天1次,连续防治23次,采收前3天停止用药。 大棚草莓畸形果的成因与预防草莓畸形果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授粉不良,但其轻重程度与以下因素有关:一、品种。品种本身育性不高,雄蕊发育不良,雌雄器官育性不一致,导致授粉不完全而产生畸形果。如达娜等品种,易出现雄蕊短、雌蕊长现象,花粉粒少而小,发芽力差,因而易发生畸形果.二、访花昆虫.保护地内蜜蜂等访花昆虫少,或由于环境影响,花朵中花蜜的糖分含量低,不能吸引昆虫

19、传粉,授粉不佳。三、温、湿度.高温、低温或高湿都可引起畸形果。开花授粉期,温度过低花粉发育不良,温度过高可导致花托变黑,高湿则影响花药开裂,且易形成水滴冲刷柱头。四、花期喷药。花期喷药能冲刷柱头,特别是当天开的花更严重,不但妨碍授粉,而且还会妨碍昆虫传播花粉,导致畸形果率提高。目前,生产中预防草莓畸形果可采取以下措施:一、选用相应品种。在丽红、春香、宝交早生、红衣等品种中,以宝交早生最好.授粉品种可选择花粉量丰富的春香等与主栽品种混栽.二、棚内养蜂。保护地栽培的草莓花期早,前期自然出现的访花昆虫少,因而最好在棚内放养蜜蜂.每标准棚5000只左右,可使授粉率达100。放蜂时间为上午89时和下午3

20、4时。三、控制温、湿度。开花坐果期应经常通风排湿、降温。白天温度一般保持在2028,夜间保持在67,相对湿度控制在90以下.采用无滴膜扣棚,防止水滴冲刷柱头.四、疏花、蔬果.疏除次花和畸形小果,可明显降低畸形果率,且有利于集中养分,提高单果重或果实品质。五、减少用药。采用无病毒苗,地膜覆盖等农业措施,尽量不用药或减少用药。病虫严重时应在花前或花后用药,开花期严禁喷药,必要时可将蜂箱搬出用烟剂处理。如何延长草莓保鲜期 成熟的草莓浆果自然保鲜期只有13天,极易腐烂变质,要延长草莓的保鲜期,必须做到科学采收、分级包装和精心贮藏。科学采收不同的草莓果实成熟度不一致,所以要做到每天或隔天采摘一次,每次都

21、要把成熟的草莓果实全部采完,以免其因过熟而腐烂并波及其它草莓果实。采收草莓果实的适宜时间是清晨、上午10点前和傍晚,其它时间不能采收。草莓果实的果皮极薄,采收时必须轻拿、轻摘、轻放,连同果柄一同采下,用指甲掐断果柄即可,摘一个放一个.鲜食果果面有70%以上着色时即可采收,这种果实品质好,果形美,相对耐贮运;用于加工果酱、果汁和果冻等的草莓果实,宜在果实充分成熟时采收,这种果实糖分含量高,汁液多,香气浓;制罐头等用的果实要求大小一致,着色7080%,果肉较硬,着色颜色较鲜艳为好。分级包装为了保证采下的草莓不被挤压和碰伤,采收容器应用纸箱或塑料箱、竹编箱等,箱内要垫放柔软物,一般每箱装2。5-5公

22、斤草莓为宜。采收时最好边采边分级,将畸形果、过熟果、烂果、病虫果剔除.果实分级标准如下:单果重20克以上为大果,10-20克为中果,510克为小果。刚采下的草莓应放在阴凉处或预贮室散热。运输时最好用透明小塑料盒装载草莓果实,单盒装果0.250.5公斤,然后装入装载量不超过5公斤的大箱.运输时要选择最佳线路,尽量减少震动,缩短运输时间。如何让草莓变得硬一点可以通过下列方法来提高草莓硬度:一、选用耐贮藏、硬度高的草莓品种;二、用于贮藏和运输的草莓在果实表面3/4变红时采收;三、进行适量补钙;草莓蜜蜂传粉技术大棚草莓栽培正值冬季和早春,温度低,湿度低,日照短,昆虫少,影响花药开裂及花粉飞散,授粉不良

23、,易产生各种畸形果,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创造良好的授粉条件,除注意通风换气、降低空气湿度外,主要的还是利用蜜蜂进行辅助授粉.研究表明,采用密蜂传粉的大棚草莓,座果率明显提高,果实增产3050,畸形果数只有无蜂区的20%。在放风前510天,棚室内彻底防治1次病虫害,尤其是虫害。蜂箱放进后,一般不能再施农药,尤其禁施杀虫剂。在草莓开花前1周,将蜂箱移入棚室内,一般按1个棚室1箱,1株草莓1只蜂蜜的比例放养。蜜蜂箱放在棚室中间部位光照好的地方,离地面15厘米,蜂箱出口应避开光线直射,以免蜜蜂飞出时迎光造成碰棚而增加死亡率。放置时间宜在早晨或黄昏。蜜蜂在气温535出巢活动,生活最适温度为1525,蜜蜂

24、活动的温度与草莓花药裂开的最适温度(13-20)相一致。气温长期在10以下时,蜜蜂减少或停止出巢活动,要创造蜜蜂授粉的良好环境,温度不能太低。但气温超过30时,应及时放风。在生产上应了解蜜蜂的生活习性,尽量减少死亡.实际操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降低大棚内的湿度,尤其在长期阴雨天气后棚内湿度大,棚膜上聚集的水滴多,晴天蜜蜂外出活动时飞行困难容易被水打落死亡。因此,阴天骤晴要加大通风散湿,蜂箱内可放置石灰瓶等干燥剂降湿。2、大棚内采取多种覆盖时,揭中、小棚膜要放到两边底下,不能揭一半留一半。否则,蜜蜂在到处飞行时钻到薄膜夹缝中被夹死.3、防治病虫害要选择对蜜蜂无毒或毒性小的农药,且打药或使用烟熏

25、剂时,要关闭好蜂箱孔,或将蜂箱搬至室外,隔34天再搬进大棚,防止蜜蜂中毒死亡。4、冬季及早春蜜源少,要加强饲养。饲养量以饲养后蜜蜂能正常传粉为准。否则,会出现饲料过量、蜜蜂不传粉,或饲料过少,蜜蜂无力飞行传粉现象,造成蜜蜂传粉失败.选择白砂糖与清水以1:1的比例熬制,冷却后饲喂,水分不能太多,防止蜜蜂生病。每板蜂(2500只)白砂糖用量1千克,在元月前喂完,也可以按白砂糖与清水比例2:1熬制成糊状灌满蜂槽,一次性投喂同时增加花粉喂养量。5、放蜂时为防止蜂群从放风口流失,应在放风口加一层防逃网。6、放蜂时间为草莓第1次顶花序开花至次年3月。组培室标准操作程序一、生产环境1、试验人员进入组培室要将

26、手用肥皂洗净,必须穿工作服,包括更换拖鞋、穿白大褂,接种人员要带帽,戴口罩。2、工作期间,接种间要关闭房门,工作人员出入要随手关门。3、工作过程中所产生的垃圾要及时清理,尤其是接种间,其内垃圾停留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二、接种程序1、准备工作:接种人员在正式接种之前要做好准备工作,包括准备灭菌用脱脂棉以及准备接种工具、分取培养基、接种用苗和工作台灭菌等。1)工作台灭菌包括两步:一是上台前用紫外灯照射20分钟,前一天晚上照射即可,前提条件是保证灭菌后不再有人员进入;二是开机鼓风,正式接种前再用75酒精仔细擦一遍。操作人员双手也要用75酒精擦拭。2)培养皿的取放:从报纸里取培养皿时,一定要注意,手不

27、能接触培养皿的边沿,同时要尽可能减少与培养皿的接触面,一般规定只能用双手的拇指和食指取放。2、接(转)苗:包括取苗、切苗和接苗三步。1) 取苗:先拧开培养瓶的瓶盖(封口膜),最好一次将苗取出,取苗时,瓶口不要斜向外;双手尽量避免再瓶子或者培养皿的正上方移动,若瓶中苗数太多,一次不要全部取出,以免风干.2)切苗:培养皿在操作台里放置不可太往外;镊子和剪子(手术刀)都不可太热,最好晾凉的,且在操作过程中,剪子(手术刀)和镊子,不可在培养瓶及培养皿正上方操作;在切苗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可堆放在培养皿内的一侧位置上,不可弄到培养皿外。3) 接苗:培养瓶盖要倒放在操作台里,注意手不要接触到盖子及瓶子的内侧,接苗时,镊子最好不要与瓶口接触,若不小心接触到外边缘,苗弃之,接种用具重新放在灭菌器里灭菌.一瓶内一般接56棵苗,不要放得太多;组培苗在瓶内要排放均匀、整齐、美观.3、封口、记录:瓶盖要拧紧,下台前要把品种代号、培养基类型、以及接种日期标示到瓶上。离开之前还要把工作台收拾干净,把接种过程中产生的垃圾清理掉,台上的物品也要摆放整齐。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