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西省崇义县思顺乡土地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名称:江西省XX县XX乡土地整理项目项目申报单位:XX县国土资源局项目负责人:X项目承担单位:XX县土地开发整理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承担单位:北京方地基准农田规划设计中心可行性研究负责人:X3目 录1. 项目概况11.1 项目提出的原由、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11.2 项目简介22. 报告编写依据42.1 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43. 项目区概况63.1 自然条件63.2 自然资源83.3 社会经济条件93.4 土地利用现状103.5 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144. 项目分析154.1 项目的合法性分析154.2 水资源平
2、衡分析164.4 项目区新增耕地潜力分析204.5 项目区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234.6 环境影响评价234.7 公众参与分析245. 项目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255.1 规划原则255.2 规划依据255.3 项目规划方案与总平面布置说明265.4 项目主要工程内容295.5 项目工程进度计划316. 投资估算326.1 投资估算依据326.2 投资估算、总投资及年度投资326.3投资进度计划347. 项目区内土地权属调整工作方案347.1 土地权属状况347.2 土地权属调整方案347.3 权属调整的依据357.4 权属调整拟采用的实施措施和内容368. 项目组织实施管理378.1 组织领导
3、机构设置378.2 工程建设管理378.3 资金使用管理389. 效益分析389.1 社会效益389.2 生态效益399.3 经济效益3910. 结论与建议4010.1 可行性研究结论4010.2 问题与建议4211 附件4312 附图44441. 项目概况1.1 项目提出的原由、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根据国家制定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负责保持辖区内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法定目标和建设占用耕地实行“占补平衡”的政策要求,为保证辖区内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目标的实现,XX县国土资源局从经济、社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出发,以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XX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为指导,积极响应国家、省、市开
4、发整理土地的号召,省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借助国家对土地开发整理的优惠政策,顺应当地群众对土地开发整理的强烈要求和迫切愿望,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立足当地实际,确定对XX县的XX乡、关田镇及铅厂镇的部分土地进行整理。根据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在规划期间,各项建设用地将增加691.80公顷,其中将占用耕地525.70公顷;XX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中也提到:规划期间土地整理项目总规模为4104.92公顷,可新增耕地面积728.07公顷。此次土地整理项目的规模达到978.31公顷,新增耕地面积109.73公顷,是对
5、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XX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的具体落实。项目区内光、热条件良好,水资源丰富,适宜多种农作物以及经济作物生长,但是由于土地不平整且地块面积较小,也不规整,水利设施系统不配套、不完整,田间农业生产道路不够通畅,总体的抵抗农业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导致土地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低下,农民生活水平较低。因此对项目区进行综合整治:按高效农业,现代农业的建设标准,对项目区内田、路、渠、林进行统一规划,提高机械耕作条件;对区内中低产田进行改造,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土地产出率;对区内农业结构进行调整,发展高效农业和生态农业;对区内生态环境进行保护性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该项目的实施将较大提高
6、耕地质量,全面改善项目区及其周边生态环境,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增加农业后劲,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保障社会稳定。必将产生巨大的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1.2 项目简介1.2.1 项目类型项目类型为重点项目项目名称为:“江西省XX县XX乡土地整理项目”。1.2.2 项目性质项目性质为土地整理。1.2.3 项目范围 本项目区分别属于江西省XX县的XX乡、关田镇和铅厂镇,项目区的土地共分为三个片区:片区1(XX片区)、片区2(关田片区)和片区3(铅厂片区)。片区1范围东经11406291140846,北纬254739255022,涉及长江、山院、南洲、XX等4个行政村;片区
7、2范围东经11407311140957,北纬253416253655,涉及关田、镜尾、田心3个行政村;片区3范围东经11416541141917,北纬252805252959,涉及义安、石罗2个行政村。各片区的具体范围见所附的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图。1.2.4 项目规模建设规模:项目区总面积1193.49公顷(17902.35亩)中,林地98.38公顷,河流水面19.01公顷,工矿用地1.82公顷,农村居民点79.27公顷,公路3.11公顷,特殊用地0.14公顷,果园10.97公顷,茶园2.19公顷,桑园0.29公顷,这些地类在本项目中属于“工程不涉及区域”,予以扣除,所以,本项目的建设规模为9
8、78.31公顷(14674.65亩)。在项目区围成的1193.49公顷(17902.35亩)土地中,片区1土地总面积416.12公顷,建设规模为342.25公顷;片区2土地总面积485.86公顷,建设规模为388.84公顷;片区3土地总面积291.51公顷,建设规模为247.22公顷。投资规模:项目总投资2194.96万元,全部所需资金都申请由国家投资;按照项目建设规模978.31公顷(14674.65亩)计算,单位面积投资2.24万元/公顷(1495.75元/亩)。 1.2.5 项目工期项目建设期为1年,即从2006年4月开工至2006年12月竣工。1.2.6 项目任务目标项目的任务是:通过
9、对项目区进行灌溉体系、排水体系、路网体系和防护林网体系等的全面规划,进行田、坎、沟、渠、路、林等的综合治理,在整理后能够增加耕地面积的同时,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使土地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并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好生态环境。具体要实现的目标如下:(1)增加耕地面积。项目区内耕地主要来源于二个方面:一是通过土地平整及沟-路-渠的合理设计增加耕地;二是开发散布于项目区内的荒草地、滩涂等未利用地和部分田坎、废弃坑塘。通过这些方式,使项目区能够在整理后新增耕地总面积为109.73公顷,新增耕地率为11.22%。确保了该县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战略目标的顺利实现。 (2)全面改善项目区的
10、农业生产条件。田、沟、渠、路、林、涵、闸统一规划、统一建设,实现沟沟相通,路路相连,配套成网,整齐划一。(3)完善田间道路和排灌系统,全面推进机械化操作,实现土地利用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根本转变。(4)提高土地质量。土地整理中通过水利设施建设,提高防涝排水能力,全面改善土地质量;通过土地平整,扩大耕作田块的面积,有利于土地的集约利用与规模经营,从而可以提高劳动生产力水平和土地质量;通过土壤改良,提高中低产田质量。(5)提高土地生产力水平。项目区内目前早稻、晚稻单产平均只有每亩280公斤(每公顷4200公斤)左右,土地整理后在确保灌溉的条件下,早稻和晚稻单产平均播面单产可以达到每亩360公斤(
11、每公顷5400公斤)左右。(6)进一步理顺土地产权关系,保护各土地权属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项目区社会的稳定,同时,土地权属的调整又要有利于集约利用、规模经营、集约劳动力等。(7)土地通过全面综合治理,建设防护林后,有效控制了水土流失,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农业生态环境。(8)通过此次整理,为XX县的荒草地、滩涂、田坎、废弃坑塘等土地整理工作以及全国其它类似的整理工作提供示范和技术经验。2. 报告编写依据2.1 法律法规及相关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4)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
12、境保护法等2. 2 国土资源部文件(1)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8166号)(2)关于切实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939号)(3)关于进一步规范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申报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268号)(4)关于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申报情况的通报(国土资通20023号)(5)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316号)(6)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国土资发2000282号)(7)关于组织申报国家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发200064号)(8)关于加强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收缴管理工
13、作的通知(国土资发2000124号)(9)关于做好土地开发整理权属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土资发2003287号)(10)关于2003年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申报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0396号)等2. 3土地整理标准(1)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试行)(2)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编制规程(TD/T1011-2000)(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TD/T1012-2000)(4)土地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等2. 4地方文件(1)XX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2)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3)XX县土地开发
14、整理规划(20012010)(4)XX农业区划资料汇编以及XX县统计、水利、农业、环保、交通等部门的有关文件2.5实地调查资料收集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实地调查资料。由于计算项目区净增耕地面积的过程中,需要了解项目区内的沟、渠、路等的用地现状,为此,在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过程中,对项目区内的沟、渠、路等的用地现状专门进行了实际调查。同时也收集了有关经济发展、土地利用现状、土壤、地质等方面的资料。3. 项目区概况3.1 自然条件3.1.1 地理位置本项目区位于XX县XX乡、关田镇和铅厂镇的三个乡镇。 项目区的土地共分为三个片区:片区1(XX片区)、片区2(关田片区)和片区3(铅厂片区)。片区1范
15、围东经11406291140846,北纬254739255022,涉及长江、山院、南洲、XX等4个行政村;片区2范围东经11407311140957,北纬253416253655,涉及关田、镜尾、田心3个行政村;片区3范围东经11416541141917,北纬252805252959,涉及义安、石罗2个行政村(见所附土地利用现状图)。3.1.2 地形地貌县域属罗霄山脉诸广山余脉的一部分,四周群山环抱,岭壑交叠,起伏连绵,形成众多的小盆地、谷地及隘口,境内整个地势呈西高东低,南高北低,依次向东及东北方向倾斜。全县地貌以地槽型地貌和构造地貌为主,大体可划分为:山地(以低山为主)1052.3平方公里
16、,占总面积的47.58%,丘陵1159.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52.42%。项目区内三个片区的地形相似,相对高度较小,基本沿河分布,呈狭长而不规则的形状。地貌类型为丘陵。 3.1.3 水文地质根据当地水文资料,全县多年平均径流量83.5m3/s,多年平均来水总量26.34亿立方米。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埋深1.5米左右,矿化度0.81.0g/L,PH值68,年均总量2.71亿立方米。项目区地表水径流丰富,主要河流为小江,多年平均径流总量3.4亿立方米。此外还有XX河、长江河、义安河等流经项目区,其中XX河多年平均流量7.44m3/s,长江河多年平均流量1.35m3/s,义安河多年平均流量2
17、.10m3/s。3.1.4 气候项目区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湿润区,四季分明、气候温凉、冬少严寒、夏无酷暑,垂直气候差异大,光照时数少,雨量充沛,雾多湿度大,无霜期长。年平均气温为17.9,夏季最高气温38,最低气温零下8;年平均降雨量1615.2毫米,年平均蒸发量1046.6毫米,年平均风速0.8m/s,全年无霜期307天,全年太阳辐射99248卡/平方厘米。3.1.5 植被项目区内主要为人工植被,农作物主要为水稻、花生、大豆、红薯、玉米、蔬菜、瓜类及绿肥等;平缓荒山、荒坡主要种植柑桔类、梨、李、梅、桃、柚等。此外,自然植被中,竹类有毛竹、黄竹、苦竹等;针叶树有马尾松、杉树,常绿阔叶乔木有樟树、楠
18、木等,落叶阔叶乔木包括枫杨、麻栎、油桐等。3.1.6 土壤全县土壤种类多种,共有9个土类,14个亚类,42个土属,107个土种,主要为红壤。项目区内的土壤则以水稻土为主,分为三个亚类:潴育型水稻土、潜育型水稻土和淹育型水稻土;包括五个土属,按占比由高到低顺序为:潴育型黄沙泥田、潴育型潮沙泥田、潴育型麻沙泥田、潜育型黄沙泥田和淹育型潮沙泥田。其中,潴育型水稻土耕性良好,宜种性广,肥力水平较高但不平衡,缺磷钾面积大,属高产田;潜育型水稻土和淹育型水稻土耕性较差,肥力不高,属中低产田。3.1.7 自然灾害项目区内由于农田水利设施不健全,因此,影响农业生产发展的主要自然灾害是洪涝灾害和旱灾,其中涝灾多
19、出现在4月上旬至6月下旬末,旱灾主要为伏旱和秋旱。此外,春季低温及寒露风也是区域内多发的灾害性天气。以上这些灾害范围大、时间长、强度大、灾情重,给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较大。3.2 自然资源3.2.1 光热资源项目区光热资源较好。多年平均太阳总辐射99248卡/平方厘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488小时;全年稳定通过10的活动积温5303;无霜期307天。总之,项目区热量条件可满足农作物一年三熟的要求,且光能利用潜力巨大,这说明只要改善区内的灌排条件,对农业生产的管理得当,发展农业生产的潜力很大。3.2.2 水资源 项目区境内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615.2毫米。河流、溪、沟交错纵横,水质都适宜
20、饮水和灌溉。其中XX片主要河流有XX河和长江河,XX河径流总量2.35亿立方米,长江河径流总量0.43亿立方米;关田片主要河流是小江,径流总量3.4亿立方米,河段自然落差为440m,平均比降5.4;铅厂片主要河流是义安河,径流总量为0.66亿立方米。项目区内共有大小蓄水工程41座,总蓄水量135万立方米。另外,项目区四周分布众多的山间河谷常流水,这些水流入项目区内,可直接为项目区提供灌溉水源。3.2.3 生物资源本项目区植物资源包括:农作物主要为水稻、花生、大豆、红薯、玉米、蔬菜、瓜类及绿肥等;平缓荒山、荒坡主要种植柑桔类、梨、李、梅、桃、柚。自然植被中,竹类有毛竹、黄竹、苦竹等;针叶树有马尾
21、松、杉树,常绿阔叶乔木有樟树、楠木等,落叶阔叶乔木包括枫杨、麻栎、油桐等。动物资源主要为人工养殖的水牛、猪、鸡、鸭、鹅等,山中野生动物有野猪、野鸭等。3.3 社会经济条件XX县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全县土地总面积2211.33平方公里,人均占有土地面积为1.12公顷,人均占有耕地面积为0.054公顷,是典型的人多耕地少的山区县。2003年末总人口197114人,其中农业人口156693人,国内生产总值113223万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768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73元。项目区所在地涉及到长江、山院、南洲、XX、关田、镜尾、田心、义安、石罗等9个行政村,该区域经济主要以农业为主。耕地总面积840.
22、81公顷,总人口13561人,人均耕地面积0.064公顷。在2003年总收入3158.36万元,人均收入2329元,在XX县属于中等水平。近年来,随着市场的开放和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入以及农民自觉根据市场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意识的增强,农民种植粮食作物特别是种植经济作物的利润逐年增加,农民种田的积极性也得到空前提高,使得项目区需求耕地用户日益增多,人多地少的矛盾更加突出。因此,对项目区土地进行整理,提高土地利用率,满足农民种地的热情,对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保障农村稳定,提高农民生活水平,非常必要。3.4 土地利用现状3.4.1 土地利用现状及构成根据XX县2004年10月的土地利用变更调查资料,项目
23、区围成的三个整理片区建设规模为978.31公顷,其中耕地面积为812.34公顷,占项目区总面积的83.04%;其他各类土地及三个整理片区土地利用现状的面积和比例见表31。项目区内各类土地的分布见所附的土地利用现状图。片区1的建设规模为342.25公顷,其中耕地面积为279.9公顷,占该项目片区面积的81.78%,可见这个项目片区内仍然以耕地为主;其他农用地面积为24.32公顷,占该片区面积的7.11%;其他各类土地的面积及其比例列于表32。项目片区1内各类土地的分布见所附的土地利用现状图。片区2的建设规模为388.84公顷,其中耕地面积为327.66公顷,占该项目片区面积的84.27%,可见这
24、个项目片区内仍然以耕地为主;其他农用地面积为21.84公顷,占该片区面积的5.62%;其他各类土地的面积及其比例列于表33。项目片区2内各类土地的分布见所附的土地利用现状图。片区3的建设规模为247.22公顷,其中耕地面积为204.78公顷,占该项目片区面积的82.83%,可见这个项目片区内仍然以耕地为主;其他农用地面积为19.66公顷,占该片区面积的7.95%;其他各类土地的面积及其比例列于表34。项目片区3内各类土地的分布见所附的土地利用现状图。表31 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公顷)所占比例(%)一级地类二级地类三级地类1农用地11耕地111灌溉水田712.4472.821
25、12望天田2.360.24114旱地65.126.66115菜地32.423.31小计812.3483.0415其他农用地153农村道路14.221.45154坑塘水面6.450.66156农田水利用地17.691.81157田坎27.462.81小计65.826.733未利用地31未利用土地311荒草地80.318.21313沼泽地0.090.01小计80.48.2232其他土地324滩涂19.752.02小计19.752.02合 计978.31100.00注:不动工的居民点79.27公顷、林地98.38公顷、公路用地3.11公顷、河流水面19.01公顷、果园10.97公顷、茶园2.19公顷
26、、桑园0.29公顷、工矿用地1.82公顷、特殊用地0.14公顷不包括在内。表32 片区1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公顷)所占比例(%)一级地类二级地类三级地类1农用地11耕地111灌溉水田257.7375.30112望天田2.360.69 114旱地12.033.51115菜地7.782.27小计279.981.78 15其他农用地153农村道路6.431.88 154坑塘水面0.790.23156农田水利用地6.771.98157田坎10.333.02小计24.327.113未利用地31未利用土地311荒草地36.7410.73小计36.7410.7332其他土地324滩涂1.290
27、.38小计1.290.38合 计342.25100.00注:不动工的居民点26.01公顷、林地37.05公顷、公路用地1.03公顷、河流水面5.02公顷、果园4.33公顷、茶园0.43公顷、工矿用地1.82公顷、特殊用地0.14公顷不包括在内。表33 片区2 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公顷)所占比例(%)一级地类二级地类三级地类1农用地11耕地111灌溉水田273.3170.29 114旱地44.7911.52115菜地9.562.46小计327.6684.27 15其他农用地153农村道路4.271.10 154坑塘水面1.400.36156农田水利用地5.991.54 157田坎1
28、0.182.62小计21.845.62 3未利用地31未利用土地311荒草地27.867.16 小计27.867.16 32其他土地324滩涂11.482.95 小计11.482.95 合 计388.84100.00注:不动工的居民点31.02公顷、林地49.32公顷、公路用地1.32公顷、河流水面10.65公顷、果园1.68公顷、茶园1.07公顷不包括在内。表34 片区3 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土地利用类型面积(公顷)所占比例(%)一级地类二级地类三级地类1农用地11耕地111灌溉水田181.4073.38114旱地8.303.36 115菜地15.086.10小计204.7882.83 15其他
29、农用地153农村道路3.521.42 154坑塘水面4.261.72156农田水利用地4.931.99157田坎6.952.81小计19.667.95 3未利用地31未利用土地311荒草地15.716.35 313沼泽地0.090.04小计15.806.3932其他土地324滩涂6.982.82 小计6.982.82 合 计247.22100.00注:不动工的居民点22.24公顷、林地12.01公顷、公路用地0.76公顷、河流水面3.34公顷、果园4.96公顷、茶园0.69公顷、桑园0.29公顷不包括在内。3.4.2 土地利用特点及存在的问题(1)土地垦殖系数、复种指数较高,但同时土地闲置情况
30、也较严重,相当一部分宜农荒草地和滩涂、田坎、废弃坑塘未被充分利用;而且由于地块小而不规整、布局混乱、地面有一定起伏、沟-渠-路的设置不尽合理,不能利用的农用地特别是耕地面积多,造成有效耕地面积少。(2)土地资源总体质量较差,中低产田比重大。由于对耕地的投入减少,有机肥投入不足,致使耕地质量下降,农作物产量不高。以早稻为例,水稻单产最低只有每亩280公斤(每公顷4200公斤)左右,这样的产量水平仅仅只是当地高产情况的六成。(3)种植结构单一,耕地经济经济效益较低;项目区耕地中水稻等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过大,蔬菜和经济作物只占不到4,致使耕地的经济效益较低,亩均纯收入只有275.88元。(4)土地利用
31、粗放,重用地轻养地,农业生产技术力量不足;项目区目前机械化程度较低,生产手段落后,多数地方仍以人畜耕种为主,广种薄收,土地利用粗放。(5)农业生产条件差;在农田灌溉方面,由于水利设施相对落后,布局较为混乱,致使灌溉利用效率降低,土地产出率下降。交通方面,虽然项目区与外界有一定的交通条件,但是为农业生产直接服务的内部生产道路不完整,路况较差。3.5 项目区基础设施状况3.5.1 农田水利骨干设施状况项目区内,灌排沟渠较多,但布局混乱,级别较低,且因年久失修、破坏,目前其作用发挥较差,抗御灾害能力降低。主要灌溉渠道有八一水渠,位于XX乡,渠道长度15km,灌溉面积3000亩,其中项目区内灌溉面积达
32、2000亩左右;其余渠道灌溉面积均在千亩以下。由于项目区三个片区均沿河道分布,其地势由两侧丘陵向中心河道低地逐步降低,因此主要靠灌溉渠道、天然河道排水,基本无专用排水沟。3.5.2 交通状况项目区内的交通条件较好,公路网络遍布全区。赣丰公路(赣州至丰州)、崇余公路(XX至大余)均经过项目区,各乡镇均有公路通达县城。项目区内村与村之间的村道,村与田块之间的田间道路基本衔接,这些道路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较便利、优越的条件,但各村之间的道路多数路况较差,颇不规则,田块与村、田块之间道路较狭窄,只能供田间作业人员徒步或小型简单农机具通行,大型农机作业不便。此外,部分道路损毁严重,土路居多,雨时十分泥泞,
33、需要重新规划,并作一些硬化措施,经整理后可成为农村生产路。3.5.3林网建设状况项目区林地比重较大,主要分布在周边的山地上,但在村庄居民点附近、河滩处、田间、道路、沟渠两旁的树木很少,起不到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的作用,应在此次土地整理中进一步加强林网建设,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农田小气候,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保障农业高产稳产。3.5.4 电力设施状况项目区内高压电力配套设施完备,供应充足,各村庄之间均有10KV高压线路相连。XX县农电网改造现已结束。3.5.5 生态环境保护设施状况项目区内植被覆盖较好,以农业为主导产业,没有工业的污染问题,适宜于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也适合于生态性旅游的发展,但由于
34、缺乏统一组织、统一规划设计,农田基本建设等项工作不能有序正常进行。经土地整理后,会使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3.5.6 其它设施状况防洪堤工程,主要分布在义安河沿岸,大部分修筑于7080年代,后经历次维修、加固,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项目区邮政、通信设施完善,区内与外部的联系电话已连通,无线移动电话信号基本已达无缝覆盖。4. 项目分析4.1 项目的合法性分析4.1.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项目的要求根据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1-2010),在规划期间,各项建设用地将增加691.80公顷,其中将占用耕地525.70公顷;根据XX县后备土地资源有限的实际状况,必须有计划地适度开发后备土地资源
35、,加大复垦力度,推进土地整理。对于土地整理,采取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增加耕地及其它农用地的有效面积,提高土地质量,改善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通过本次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可增加耕地109.73公顷。因此,该项目完全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求,是对规划的具体落实。4.1.2 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对项目的要求为缓解人地矛盾,实现耕地总量的动态平衡,科学指导土地开发整理活动,XX县从本地实情出发,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努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编制了XX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2001-2010)。根据规划,土地整理项目总规模为4104.92公顷,可新增
36、耕地面积728.07公顷;并且划出了15个具有较强实施性的耕地整理规划项目工程区。此次土地整理的规模达到978.31公顷,新增耕地109.73公顷;项目区均位于耕地整理规划工程区内。因此,该项目的实施对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等目标的顺利实现,十分必要,意义重大。4.1.3 其它法律法规对项目的要求该项目的实施符合现行的土地管理法、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水土保持法、江河流域管理法、森林法、江西省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以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之规定,符合有关部门的相关规划。4.2 水资源平衡分析4.2.1 需水量分析由于项目区人、畜用水和工矿企业用水基本上取自地下水,故这部分用水这里不予考
37、虑,项目区需水量主要考虑农业灌溉需水。根据当地的灌溉制度,按水量平衡的原理逐月分析计算确定各种作物的净灌溉定额,然后按区域作物组成,复种指数求得区域内典型作物平均单位面积综合灌溉定额。项目区农作物种植以水稻为主,小麦、蔬菜、薯类、油料等旱作物不仅种植面积小,且每种旱作物年种植面积变化较大,故这里不详细计算每种旱作物的年需水量,而取它们的综合灌溉定额来计算。详见表41。表41 项目区农作物灌溉定额表(m3/亩)典型年灌溉保证率典型作物净灌溉定额复种指数综合灌溉定额200190%早稻3720.7260.4200190%晚稻4480.8358.4200190%旱作物2530.4101.2合计1073
38、1.9720灌溉需水量按下式计算:W需MA/式中:W需灌溉需水量(m3)M 综合灌溉定额(m3/亩)A 灌区面积灌溉水利用系数(结合当地实际,取为0.75)由此可以算得:整理后,项目区内规划耕地面积922.07公顷(13831.05亩);故项目区作物灌溉需水量为:72013831.05/0.75=1327.78(万m3)4.2.2 供水量分析项目区可利用水资源包括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地表水资源中分为当地地表水资源(天然降水)和客水资源。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农作物灌溉需水主要依靠地表水。项目区降雨丰沛,历年平均降雨量1615.2毫米,但降水季节分配不均,春夏多,秋冬少。在丰水期,项目区降水完
39、全能满足农作物生长需要,因此,项目区供水量分析主要解决枯水期的灌溉问题。考虑到项目区降雨季节分配不均,且灌溉主要依靠天然降水,水库塘堰蓄水,渠系引水自流灌溉,同时根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和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结合当地的实际状况和现代化农业要求,取灌溉保证率:P=90%。小江径流总量3.4亿立方米,通过修建拦水坝引水可向项目区供水480万立方米,XX河径流总量2.35亿立方米,通过修建拦水坝引水可向项目区供水400万立方米,长江河径流总量0.43亿立方米,通过修建拦水坝引水可向项目区供水128万立方米,义安河径流总量为0.66亿立方米, 通过修建拦水坝引水可向项目区供水270万立方米
40、;项目区内共有大小蓄水工程41座,总蓄水量135万立方米。另外,项目区四周分布众多的山间河谷常流水,这些水流入项目区内,可直接为项目区提供灌溉水源。项目总供水量为:4804001282701351413万立方米4.2.3 结论及评价项目区在灌溉设计保证率90%时,灌溉用水供需量具体见表42。表42 项目区水资源供需差额表 单位:万m3保证率典型年可供水量需水量余(+)缺(-)量90%枯水年14131327.78+85.22可见,项目区在设计保证率为90时,项目区水资源供水量大于需水量,项目区内现有水源能满足区内作物灌溉需水要求。项目区水利工程布置的重点在于大力维修和改造现有水利基础设施,合理确
41、定沟渠分布密度与均匀度,蓄水灌溉,涵养水源,分配、疏导项目区现有水资源。4.3 项目区土地适宜性评价根据项目区地形及土壤质地初步将该区设为宜农地类,并在宜农地类下设定两个土地利用方向:耕地、林业用地。在评价因子选择的过程当中,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向,其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其因素之间的重要性也存在着差异性。(1)耕地:坡度、排灌条件、侵蚀程度、区位条件等。区内水分和排水条件限制主要表现在排灌渠系不配套等。土壤条件主要指养分失衡,区位条件主要指距离水源、道路等的远近。根据项目区实际选取耕地适宜性评价参评因子赋值表见4-3。 适宜度指标高度适宜中度适宜勉强适宜不适宜4030200地形坡度15土壤有机质(
42、)2.02-1.51.5-110075-10050-758.5或1.81.8-1.31.3-0.88050-8030-5030排灌条件自灌提灌远离水源无水源土壤PH6.07.55.56.5或7.584.5-5.5或8-8.58.5恢复时间1年内12年23年3年以上采用乘法评价模型评定各单元的适宜性等级。S=式中:S单元综合分值m该适宜类评价因子个数Pi评价单元因子的得分值若S=0,则判定该单元不适宜。针对不同用途对土地的要求,对个评价因子提取数值,并进行计算,得出各类用地适宜面积。详见表45。表45 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用地类型宜农耕地宜林用地面积922.0704.4 项目区新增耕地潜力分析在项
43、目区内江、河沿岸分布有一定数量的滩涂和荒草地,这些区域地势较低,紧邻水源,适宜于开发为耕地。在低缓丘陵之间的洼地(平地)区域,土地比较平整,土层较厚,土壤保水条件较好,土地整理改善灌排后,适宜于种植水稻。项目区内一些在项目实施中废弃的沟渠以及农村道路,都位于平地区,都适宜于整理为耕地。项目区内废弃的坑塘水面大都位于低平地区,经整理后可转化为耕地。项目区耕地中梯田所占比重较大,田坎占地过多,经过整理可减少部分田坎占地,增加耕地面积。根据上述的土地整理思路,对项目区进行整理规划,表46表示项目区土地整理前后的土地利用结构变化,项目区所包括三片区土地整理前后的土地利用结构分别见表47、表48和表49。从表46中可见,土地整理项目实施后,耕地面积从整理前的812.34公顷增加到整理后的922.07公顷,增加耕地面积109.73公顷,是土地整理区项目建设规模978.31公顷的11.22%。表46 项目区整理前后的土地利用结构对比土地用途类型整理前整理后增减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