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完整版)倪海厦伤寒论讲义全倪注伤寒论原著:汉 张仲景民国:倪海厦倪注伤寒论校堪序本伤寒论乃由民间的中医爱好者搜集与校正.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渊远流长,中医更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几千年来一直守护着炎黄子孙的健康。继承和发扬中医,本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使命.可是由于种种原因,使得中医的许多典籍在流传上产生问题;或已出版而 校对欠佳,或印量稀少而极难购得,甚或已经绝版而失传.使得这份本应属于整个中华民族所共有共享的珍贵智慧,无法让更多需要的人学习他,大非往圣之本意!我们在校正的过程中,仅对明显的错别字给予了修改,对于无法确定者则保留原样。我们力图提供正确无误的电子书,但限于能力,自知错误在所难免.本书
2、的原始材料来自于网络,为网络中善心人士传播之电子版本。本书的校正,属于无偿的自发行为,不收取任何费用,亦不得将本书内容用于商业行为。根据相关法律,本电子书仅供网络测试,不收取任何费用.请您下载后 24 小时内删除, 如果您喜欢本书,请购买原版。任何人不得将本书用于商业行为,否则由此直接或间接引发的任何法律问题,我们不承担责任。民间中医爱好者 敬校庚寅年 庚辰月 已未日伤寒论序言 经方在我国汉朝以前其实就已经存在,应该是来自西域,而且已经在我国流传千年,只是经方在汉朝之前是没有正式的辨症依据,用来指导如何使用经方。知道如何正确使用经方的医师非常之少,一直等到汉朝出现一位名医张仲景,他是利用内经热
3、论中的六经辨证将经方如何使用系统化的第一人,也因此他至今仍被历代中医尊称为医圣。最初他的经方著作书名叫做伤寒杂病论,而张仲景在此书的前言中就有说明,他的草药知识是来自胎胪药录,到了宋朝以后政府开始成立所谓制版局,当时以林亿为主的一群人将这伤寒杂病论区分为二书,一名伤寒论,一名金匮,自此以后就有这二本书在民间流传至今,本文伤寒教学课程就是指这第一本书伤寒论的教学,其中所有的处方就是所谓的经方,原书结尾有所谓霍乱病脉症治等篇。我将之编入金匮的第一篇,历代对这篇都有许多争议,有些名经方家认为应该留在伤寒论中,有些认为应该编入金匮中,我个人对此的认定是伤寒论只讨论六经辨症,可以讨论到厥阴篇就结束,其它
4、的可以都放在金匮中,因为金匮本来就是分门别类的一个杂病论,从内科到肠胃科到妇科等等都有,如此后来的学者就比较容易做一简单的区隔,先研究伤寒论,等到所有伤寒论的六经辨症条辨都能够很纯熟的运用之后再进入金匮时,就可以很迅速的进入这经方的殿堂.读了伤寒论的好处在哪里呢?有心研究经方的有志之士必须知道一点,就是因为有了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法则的基础,我们经方家就敢大剂的、大量的使用经方绝对不会出一点错,由于经方都是使用极峻的药,讲究的是一剂就知,二剂就已的效果,也由于药物的力道强劲有力,而且很多都是有毒的天然药物.过去许多医家就是因为无法透彻了解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法则,于是自然而然就不敢轻易使用经方,同时由
5、于胎胪药录的失传,造成许多医家对于伤寒论更是一知半解,也就是因为如此,所以自汉朝张仲景医圣至今,历代所出现的经方名家并不多,所以千年以来真正懂得伤寒论的医家是屈指可数的,温病派也同时因为一些医家对伤寒的误解因而应运而生,由于温病方使用的药物不像经方那样的剽悍,都是讲究温和滋阴调养进补等等方式来治病,与经方是完全不同的境界,因为温病方少用峻药,就算吃错药物,也无多大不良的反应,于是就受到一般医师的喜欢,也由于绝大多数的中医都是温病派中医,终于导致千年以后造成人们对于中医的误解,都认为中医就是慢慢来,中药是吃下死,但是也无法治病的错误观念。这都是历代温病派的中医累积传承错误的中医知识所造成的结果,
6、本次伤寒论的 教学就是希望能给有心学习正统中医的后起之秀一个研究经方的机会,伤寒论的六经辨症法则就脈是證进入经方大门的唯一方法,娴熟于伤寒论后,之后再进入金匮时就能很灵活的使用金匮中的经方。附上一重要见证案例:于传授期间,讨论到大陷胸汤时,适逢同学中一位在急诊处服务多年的刘医师存厚,他提及此症之心下痞鞕就发生在急性胰脏炎病人身上,在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片子上可以看到其中积有许多痰水,西医称之为(edema)跟伤寒论所述的大陷胸汤证完全一样的。使本次教学增色不少,也由于他的宝贵经验,必能使后之学者能救病人于危急之中,其功不可没,特于此序文中说明,以传后世。汉唐中医倪海厦谨记 01062007。目录
7、校堪序 伤寒论序言 目录 前言: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篇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中篇 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下篇 辨阳明病脉证并治法 辨少阳病脉证并治法 辨太阴病脉证并治法 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法 辨厥阴病脉证并治法 伤寒论方剂索引 倪海厦医师经验索引 台湾度量衡同大陆换算 汉朝伤寒论中的度量衡同当代换算 伤寒论校正留念 前言:在难经中有“五十八难曰:伤寒有几?其脉有变否?然: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其所苦各不同。”伤寒这两字,就广义的定义来说,应该说是“伤于寒”。 以上五种病,广义地来说,都是伤于寒之后所引起的。另一种外感病我们称为时疫,也就是不管体质如 ,男女老少感染时疫之后
8、,都是同一种症状,所以我们可以分为伤寒、时疫这两类,在治病的时候,处方用药的思路略有不同。医圣张仲景为集经方之大成者,以内经热论中六经辨症的思路,很适当地将古人传下的经典汤方,用六经辨症的法则,来让后学者都能很精准地使用经方。 在讲六经之前,我们用一个图来给诸位一个概念,所谓的五运六气中的六气,在一天的十二个时辰,我们分为六气,如图下所示:如果是一般常人正气的运行,是顺时针运行,这是无病的状态,医生必须知道什么健康状态,中医是健康专家,不像西医是疾病专家,病人如果得到肝病,去找西医的肝病专家,结果病人与医生都死在肝病。如果是病情在恶化,往内传,则是由太阳进入阳明或少阳;若进入阳明则 不再传,停
9、在阳明;若是进入少阳,则可能进入太阴、少阴、厥阴。学伤寒论必须学好条辨;伤寒论的条辨是“言简刚中”,中国的相书上讲到“言简刚中 的人是君子、是人才,讲话扼要有条理。张仲景就是一位“言简刚中的人,也因为他的“言简刚中”,让很多人看不懂伤寒论。因此学完伤寒论的条辨以后,必须做整理,而我的工作,就是 已经帮诸位做好整理的工作,不然学完伤寒论,就算整个背下来,没有整理的功夫,还是不会用。辨太阳病脉证并治法上篇一、“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对于太阳,可以代表经络中的太阳经,也可以代表全体阴阳状态的太阳。八纲辨症中表里的“表”,在这里指的就是太阳。太阳为寒水,所以常人皮肤表面是冰凉的,手脚是温
10、热的,体表有这太阳的寒水,可以保卫我们不受外界寒热的影响,调节体温。这寒水不是停滞的,是不断的代谢更新的. 张仲景的观念:人身体很虚弱的时候,就是体力不够,免疫系统较差的时候,平常素体虚弱,本身就很虚弱的人,它的原因就是肠胃不好,因为肠胃是后天之本,有一天突然感冒,风寒一进来,免疫系统马上出去相抗,因为风寒从表面进来,所以免疫系统一抗,一定是在表面上堵到,在皮肤表面上抗争,所以摸到的脉是浮脉,浮在表面上。何谓浮?手指头轻轻的碰,就摸到脉就是浮脉,所以病人有感冒表证的时候,摸到的脉就是浮脉。为什么在表?因为血里面的免疫系统在表上和滤过性病毒相抗产生的现象,所以第一个症状叫作脉浮,就是脉会浮出来,
11、人平常不会脉浮的。为什么有的人常年不感冒?因为他肠胃好,所以后面治疗的方剂都是从肠胃下手的,西医说感冒是滤过性病毒引起的,西医的药物学说,滤过性病毒没有抗生素可以杀它,但是感冒的时候,西医开抗生素的药,来增加抵抗力,抗生素下到胃里面,肠胃第一个受到损害,本来就是肠胃不好,才会表不固,才会抵抗力差,才会得到感冒,所以西药吃下去,肠胃会越来越差。张仲景的脉法,最常用的就是浮沉迟数,浮脉与数脉是阳,沉脉与迟脉是阴。在针灸学中教过,浮脉就是轻轻地摸在皮肤表面就摸到脉.初病如果脉是浮脉,或加上一点“大、“动”、“滑”、“数,这是阳脉,代表阳病;若病久了,变成沉脉,或加上一点“涩”、“微”、“弱”、“弦,
12、这是阴脉,代表阴病;就是病势在进、在恶化中。若反之,原来是阴脉,后来变成阳脉,则是病势在退,在恢复中。正常人的脉是“不浮、不沉、不迟、不数”,就是常脉。 张仲景的脉诊只是辅助,望闻问切中,有些中医若单用切法只是巧匠、下工,结果开药方出来七、八十味药,这不是正统中医,治不好病.张仲景很擅长于望诊、闻诊、问诊,不是只有诊脉,因此不需要把脉法分的很细。 张仲景的观念中,认为阳有病、不可以看到阴脉,有病当见阳脉.只有经方的力量,才可以很快地把阴脉的病,才几天就变成阳脉。在一些感冒或者心脏病的案例,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情形。为什么头项强痛而恶寒,人身上的穴道,风池、风府、风门,都在背后,后脑是受风的地方,所
13、以有一句话说“神仙也怕脑后风,不要脸对着冷气孔吹,第二天会面部中风口歪眼斜,脖子后面对着吹,第二天项脖子强硬,因为这个地方就像免疫系统的开关一样,这地方一受到寒,温度就低,温度低,寒则缩,缩则血管、神经就被绑到了,血管变小了,血过不去,病人就会感到酸痛,痛在皮肤表面,在经络学上可以看到。张仲景当年虽然不知道有冷气,但是处方是一样的,理论是一样的,所以经方还是能够通用.为什么恶寒怕冷?恶寒就是一直发抖,因为人身上的水道系统,皮肤表面上都有一层水气在上面,人身上的汗水,是经过汗腺到皮肤毛孔的,如果汗水已经离开汗腺了,但是还没到皮肤毛孔,这时突然碰到表寒,毛孔都闭起来,水出不去,只好停在皮 下,水一
14、离开汗腺,汗水就变成冰的,所以会有恶寒的现象.只要出现脉浮,头项强痛而恶寒这些症状,就是太阳证.我们不管他里面是什么病不管是肺癌、肝癌,就以太阳证来处方用药就对了。如果病人原来是厥阴病,治疗了以后,最后变成太 阳证,就是快好了.如果反过来,太阳证的病人,治疗后变成厥阴证,你当医生的就要反省检讨了。二: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为中风。太阳病的中风证,就有下面的症状,发热,汗出,恶风,脉缓,如果肠胃功能很好,体力很好,也会有得到感冒的时候,如果不动,不会得,如果运动后,汗大量流失的一剎那,突然受风、受寒,感冒了,就会摸到很浮的脉,浮的脉,就是有外证,有表证。所以如果摸到很浮,很紧的脉,就
15、代表这病人的身体很好.所以如果摸到浮缓的脉,就代表这病人的身体素虚.为什么会发热,免疫系统产生相抗的时候,会有热能散发出来。这里的汗出是主证,是一种“病汗”,平常没事,天气很好,大家都不流汗,只有他一个人流汗,也是一种“汗出”的症状.这里的发热,有时候会发热、有时候没有发热;中风证的发烧,一般不是高烧、温度不是很高。所谓的风,并不会把皮肤毛孔收敛起来,寒,会把皮肤毛孔收敛起来。有一种滤过性病毒,会引起病人的皮肤毛孔收束起来,病人完全没有汗,嘴巴讲好冷,摸身体是滚烫的,热能散不出来,但是病人感觉是冷的,这种就是。有一种是病人会流汗,但是汗流出来,病人的症状并没有抒解。怕风,就是不喜欢吹到风,就是
16、恶风.三: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暂且不管,“必”,就是一定有的症状,一定有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这就叫作伤寒.或已发热,或未发热,这在临床上有的时候有,有的时候没有,因为人的体质不一样,体质好的人,得到伤寒会发热,体质不好的人,看不到发热,病直接进到里面了,但一定有的症状是恶寒,怕冷的现象.水停在表面上,会感觉到冷,水停滞,造成温度下降。人的神经,血脉系统,都是一直在循环、突然这部份被寒束到,产生障碍,神经没有好的营养去供应,病人会感觉到痛,这个痛就是因为压力而且冷,所以要把水排掉,如何把水排出去,同时把病
17、毒排出去?因为人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水份,如果攻的太过,结果感冒好了,人也脱水了,所以在排水的同时,要把丧失的津液同时补足.为什么会呕逆?一般来说,当病情进入少阳的以后,会有呕逆的现象,但在这里并不是进入少阳,而是病人本身肠胃有问题的人才会产生的现象,或平常肠胃很好,而大饱大饥之后或吃坏肚子上吐下泻的时候,感冒进来,才会呕逆,呕逆就是东西吃不下去,并不是每个人得到伤寒都会有呕逆的现象。脉阴阳俱紧,阴阳脉,过去有两派说法,一说左手为阴,右手为阳;左手为血,右手为气.一说轻轻摸到表面上跳得紧数强,重按到骨边,跳的更强,表是阳,里是阴,这二说法皆可。现在我们来做个总结,所谓阴阳脉,所谓寸为阳、尺为阴,
18、这在临床上是最有用的,所以临床上摸到寸脉与尺脉都是又浮又紧,就是脉阴阳俱紧。 太阳病,有一种会流汗,没有恶寒,但风吹的很难过,病人会发热、发烧(中风),有一种没有流汗、恶寒、怕冷、全身骨节酸痛,这是因为水排不出去(伤寒)。中风为什么不会骨节酸痛,因为水排得出去,所以滤过性病毒千百种,只分这两种就好了,按症处方,就是辨症论治。若以节气来看,“从霜降以后,至春分以前,凡有触冒霜露,体中寒即病者,谓之伤寒也。”所以在霜降到春分这段期间,被寒气所伤,就称为伤寒.因为寒气乃是冬天的正气,所以被冬天的 正气所伤而产生的伤寒,并非疫病,所以不会传染。在南方一样有伤寒证,在美国佛罗里达很多,例如长时间在冷气房
19、工作,或是游泳突然跳进冷水中,都可能出现伤寒证。如果是身体很强的人,吹了冷气,可能只是皮肤痒一下就好了, 所以平常要保养身体,除了食物选择以外,就是要把肠胃保养好;人体要清灵、天是虚灵,人是清灵的意思,就是食物进入身体,二十四小时就要排出去,新陈代谢很好,就是“清”而能够“灵”动。我们临床使用麻黄或桂枝,就是看病人有汗或是无汗,就是中风与伤寒这两种病症的区别。四:伤寒一日,太阳受之,脉静者,为不传也;若脉数急者,为传也。一开始初得病,是在人体的表面,也就是太阳,如何知道病有没有入里,如果是进入阳明,就是肠胃,阳明无死证,也就是病进入阳明就停住,不会再进,到此结束。如果是进入少阳,就可能继续进入
20、太阴、少阴、厥阴。 一日,是一候,差不多不足七天,正确算起来,足足六天,为什么六天?人和大自然是相通的,中医的观念是天人合一,在风水地理上,有节气,从立春到雨水,这中间相隔十五天,如果把十五天当定数,每十五天分成上元、中元、下元,如果把四十五天定数,每四十五天分成上元、中元、 下元如此累积起来,在易经八卦来讲,这是宇宙间的东西,在节气上也可以看到,台风来的时候,没有连吹五天的台风,也没有连热五天、到第六天还没改变节气的.大寒,也没有连冷五天的,到第六天一定会热起来,阳会回复过来,这是自然界的现象,世间没有一样东西在转变中间,超过六种转变,所以易经是六个爻,所以一候,是阳六,人的阳数回复回来了,
21、人也是这样反应.脉静者,为不传也,脉静就是脉没有变化,如果摸到脉是浮缓,到第六天还是浮缓,这病不会传经,一直停留在太阳上面,不会再进入里面了,静就是脉没有变。若脉数急者,为传也,如果脉本来是浮缓的,突然跳的很数很急,就是往里面传了,传到少阳或阳明或少阴,不一定的,为什么不一定?临床上绝大多数都是心脏受到影响而使病情传经,例如情志受到影响,因为人的情志不一样,如果正好感冒,却遭小偷,被吓一跳,恐伤肾,就进入少阴了,如果正好感冒,跟老公吵架,怒伤肝,就进入蹶阴了;这就是传经,传到那一部位不一定的。还有一种是被西药所伤,例如吃了抗生素,结果舌苔变成地图舌,就是心脏功能受损了.所以保持平常心,不要吃西
22、药,就算病进来了也 只能在表,百病风之始,所有的病刚开始的时候都是风引起的。五: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颇欲吐,若烦躁者,为传也。太阳症状,分中风和伤寒,太阳病进入身体的时候,有的时候是进入少阳再进入阳明, 有的时候是进入阳明再进入少阳,阳明证主要的症状是但热不寒,在太阳少阳的时候,有时候还会觉得冷、寒,进入阳明的时候就看不到寒证了,全部是热证.少阳,就是往来寒热,好像打摆子一样,忽冷忽热,一下冷一下热,这是主证。伤寒二三日,阳明、少阳证不见者,为不传也,一进入一条经的时候是一候,就是六天,如果经过了二三候,本来是伤寒无汗关节酸痛,看不到阳明证和少阳证,代表表证还在,并没有传
23、经,颇欲吐,若烦躁者,为传也,很想呕吐、烦躁,少阳证的时候,胸胁苦满,如果想呕吐,有吐的症状、恶心感觉的时候,这就是少阳证才有的症状。阳明证,因为是但热不寒,病人一定会烦躁,烦就是心情郁,心情很不好,压力很大的感觉, 躁就是情绪很不稳定,看到人就很火大,很容易发脾气,动作上没有办法定下来,情志上没有办法安定下来,晚上失眠反复,通通可以称为烦躁。所以看到颇欲吐,就是少阳证,看到烦躁的,就是代表阳明证。六: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内经:“冬伤于寒,春必病温”,所以温病跟时疫有关系,譬如夏天的霍乱疟疾,在中医再推衍到因此冬天伤于寒,冬天本来是要保护收敛的,结果不小心伤于寒,病没有好,到春
24、天就变成温病,这是内经上讲的。如果我们用二十四节气来计算,从霜降到来年的夏至之前,这一段时间 发出来的有热证的病,是因为伤于寒所产生的温病;如果是夏至以后所发出的有热证的病,才能算是热病、或湿热病。 临床上看到,如果大量汗流失的时候,例如运动完或工作环境大量流汗的,在这身体水份很少的时候,得到的感冒都是温病,像小儿感冒多是如此,因为病的来源就是太皮了,小儿好动所以津液流失很多。所以张仲景治疗温病的处方,一定都加上很多生津液的药、把津液补足,病人发热而渴,不恶寒者,自身津液本来就不够了,滤过性病毒进来的时候,残余的津液都跑到表面上去了,而津液就是我们的抵抗力,为什么发热而渴?因为津液跑到表面来和
25、病毒相抗的时候,体内津液不够就会令人觉得口渴。为什么不恶寒?人的身上,有百分之七十的水和百分之三十的血,人的体温都是在血里面,所以如果失血过多的时候,会发冷,所以血量不足的时候,会怕冷,如果血里面的水不够,病人会发热,就不会恶寒了.所以太阳病分三种,一为中风,一为伤寒,一为温病。七:若自汗出,身灼热者,名曰风温如果人一直流汗,体液一直在丧失,摸他的身体很烫,这有一个特别的名称就是风温。过去环境不同,是因体力透支造成,例如在我在佛州有一个案例,一个木工在伤寒快痊愈的时候,结果因为工作出汗很多,于是得到风温.现在看到的风温,多是医生开给病人发汗去水的药太重了,补足津液的药太少了,才会看到这种脱水的
26、现象。八: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自汗出,身重,多眠睡,息必鼾,言语难出.若发汗者,小便不利;若被下者,直视,失溲;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剧则如惊痫,时瘈疭;若火蒸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风温为病,脉阴阳俱浮,阴阳脉都浮起来的时候,代表病在表,是风温,病人津液本来就比较少,血比较多,在水份少的状况,病人会出现表热,所以阴阳脉俱浮的时候,左右手的脉都浮缓,病在表上面,而且是热;人的水源,当吃了食物到胃里面去的时候,因为胃很热,所有的水会气化掉了,胃是土,土生金,肺主皮毛,水气到了肺,马上就发到表面了,所以喝水、喝热汤的时候会流汗,另外成形的食物会到小肠去,食物中的水到达小肠之后,才能被吸收成为血
27、液循环系统中的养分。身重,为什么身体感觉到很重?脾脏主四肢、主肌肉、身重是脾脏受到影响了,水和血是同源的,身体里面的水有一定的比例,要由水来带动血里面的营养,到身体的关节组织末稍去, 如果水不够、血的循环速度就会减缓,人就会感觉到身体很沉重,精神下好,睡觉会打鼾,话都懒的讲了,这就是为什么多眠睡。西医只有验血报告、没有验水报告,所以光看验血报告不是很准。中医如果看验血报告来看病,也是不对的。伤寒论里有汗、吐、下三法,当病在表的时候,属太阳证取汗法,如果病在里的时候,取下法,吐法用的不多,一般病在膈上,就是胸膈以上的时候,才会采用吐法。 若发汗者,小便不利,如果这时候再发汗、病人的水本来就已经不
28、够了,汗流太多,当然津液不足,尿就少了。 若被下者,直视,失溲,张仲景伤寒论的精神是,病人有表证的时候,一定是先解表再攻里,发表发太多的话,津液会伤到,攻里攻太快的话,津液也会伤到,没先解表却先攻里,结果把胃、小肠、大肠里面所有的东西都清出来,营养顿失,一下子身体里面的营养都没有了。保持在身体的食物一直在消化,一直在提供我们能量,人的身体在慢慢用它的能量,一下子清出来,源头没了就会没有体力,病人眼睛就直了,小便流出来,失溲,这小便,不是小出来的,是漏出来的,肝主血,肝藏神,肝在管眼睛。我们有五分之一的血在肝里面,这血不是固定在里面,而是一直在循环的,突然源头没有了,肝血就枯掉了,眼睛能看到,都
29、是靠肝脏的血供应的,结果眼睛就直直的不会转动了,很危险的。若被火者,微发黄色,北方的人睡在炕上,如果生病了没有用药,用火烤一烤让汗出来,烤出来的汗和用药攻出来的汗是不一样的,用火烤出来的汗。只有津液出来了但是病毒还在里面,所以不要用烤的,火一烤,病人的皮肤表面发黄色,看起来是黄色,其实是血的颜色,血管里看血液是红的.经过一层皮肤,看到的血液的颜色会是黄的,这就告诉你血里面的水没有了,透过皮肤看到的是血的颜色?所以这种发黄,不是肝胆病的发黄,不要弄错了,这种是失水导致的发黄,严重的话,津液丧失太多的时候,脑里面得不到正常的血来滋润,会发惊痫.肝主筋,筋也靠血来养,没有充份的血来供应,就会抽筋,会
30、时瘛瘲,抽搐一下又松开来,抽搐一下又松开来,瘛就是筋松开来,瘲就是收紧。若火熏之,一逆尚引日,再逆促命期,错了也罢,还可以救,如果再用火去烤他,血里面的水如果完全没有就完了。打点滴,只能暂时缓解,水还是会从小便流失,一定要从嘴吃下去食物中的水,由肠胃吸收后人体才能受用.九: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无热恶寒者,发于阴也。发于阳者七日愈,发于阴者六日愈,以阳数七、阴数六故也。如果白天得到的病,就是发于阳,过一个晚上,就是第二天了,所以如果足足六天之后,也就 是第七天的白天会痊愈,所以说“七日愈”。如果晚上得到的病,就是发于阴;到白天了,才开始算天,所以得病的隔天才算是第一天,足足六天之后,也就是
31、第六天的半夜,会自己痊愈,所以说“六日愈”。不管是阴病或阳病,得到感冒,正常的话,六天一定会好,所以如果感冒不吃药,一个礼拜会好.阴阳二字释义颇泛,以寒热分阴阳,寒为阴,热为阳。以表里分阴阳,表为 逆阳,里为阴。以脏腑分阴阳,脏为阴,腑为阳。以上下分阴阳,上为阳,下为阴。以左右分阴阳,左为阳,右为阴.以气血分阴阳,气为阳,血为阴。以实虚分阴阳,虚为阴、实为阳。其它以身体组织之内分泌液、水份、血浆等有物质者谓之阴,身体之抵抗力、细胞之新陈代谢力、各脏腑之自然机能等无形者谓之阳。十:治太之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自愈者,以行其经尽故也;若欲作再经者,针足阳明,使经 不传则愈。头痛,如果自己会好,一个
32、星期就好了,感冒到第七天还没好,就要赶快去看医生了。太阳病, 有时候传阳明或少阳,或从阳明进入少阳,或从少阳进入阳明,不一定的,如果太阳病,在还没到足阳明之前,先扎足阳明本穴足三里就不会传了,在还没到足少阳之前,先扎胆经的本穴临泣就不会传了,如果到了第六天满第七天还没好,可能传阳明或少阳了.如果小孩到了第七天还没好,变成恶心呕吐就是传少阳了.阳明热就是大肠经,因为津液干了,大便会堵在大肠里,如果小孩变成烦躁、不吃、东西乱丢、晚上发狂奔走、捻衣摸床,就是传阳明了,阳明壮热其 实就是大便的浊气跑到脑子里面去造成的。十一:太阳病欲解时,从巳至未上。因为病在阳,六天足尽,到第七天的中午,事实是足六天,
33、就是巳时到未时,中午的时候解掉,所以开给病人处方的时候,如果是太阳病,晚上九点吃药下去,十点的时候,症状都去掉了,还有一点头昏,到了明天中午的时候,精神完全恢复回来,就是病完全好了,如果是病在阴,譬如少阴证,到晚上三更半夜,开始找东西吃,就是好了,如果是病在阳,到第二天中午,胃口大开猛吃,就是好了.十二:中风表解而不了了者,十二日愈。如果得到伤寒中风,吃了药,表证去掉了,病人还不了了,也就是精神萎靡,很不爽,精神还没完全恢复,如果不吃药,十二天会好,如果吃开心汤,心情好,病马上就好了,所以情志上要注意一下.十三:病人身大热,反欲近衣者,热在皮肤,寒在骨髓也。身大寒,反不欲近衣者,寒在皮肤,热在
34、骨髓也。此条就是中医在辨症寒与热,如果摸病人,身体很烫,病人还要穿衣服,就是热在皮肤,寒在骨髓,这是“真寒假热”,表面上是热,其实里面是寒,表示病是往里面走的。人的身体里面是纯阴,纯阴里面有阳,六天以后,阳会复出,所以纯阴中间还有阳在里面。如果滤过性病毒跑到很深的身体里面,元阳就会往外散了,造成里面会更冷,因为体力往外散,外面就成为热的.人的身体能保持一定的恒温,就是阴和阳协调,简单说阳多阴少就会发热,阴多阳少就会发寒,这是阴阳的观念。如果寒在里面,里面的阳会往外走,因为阳被挤出来了,所以热在皮肤,寒在骨髓,所以这时候摸病人会身体很烫,而病人还要穿衣服,这是因为冷在里面。如果身大寒, 摸病人的
35、身体是冰的,而病人不要穿衣服,要脱掉,就是热在里面,这就是表寒里热,热在骨髓,真热假寒的现象。 鉴别真寒假热: 面色:两颧色红,界限分明,红部虽鲜艳,而不红部则白中带青。口鼻气:呼出气不温,且不急促,气亦不臭.舌形:舌虽干而质淡,或红而质润。 脉象:脉虽浮数,按之则无力。按胸腹:胸腹部按之不蒸手,初按似热,久按不如平人,不觉甚热。真热假寒: 面色:面色表虽冷,面色虽滞,两目则炯炯有神。 口鼻气:呼出气必温,且急促,或有不臭。舌形:舌虽干而质燥,苔虽薄而根必厚,或黄而疏松,或润而齿枯.脉象:脉虽沉细,必兼数急。按胸腹:四肢虽寒,胸腹必热,久按且蒸蒸有热气感。 以后我们会常看到上寒下热,而不用真寒
36、假热、或真热假寒,看到上热下寒,就是告诉你去热和去寒的药必须同用。 医圣张仲景在伤寒论中不谈阴虚内热,他用的是阴盛、阴亡,阳盛、阳亡,所谓的阴盛就是阴实,阳盛就是阳实。温病派的医生看到每个人都是阴虚,都想到用补药,但是张仲景治病的时候不用补药。他治病的时候小补的时候用炙甘草,中补用大枣、白芍,大补的时候加人参,补阴的药顶多就是这样,反而阳药用的很多。所以治病的时候不用补药。那什么时候吃补药?身体健康的时候才吃补药。这与温病派的观念完全不同。十五: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伤寒金匮中的方剂,大概有百分之六十的处方都是
37、用桂枝汤做加减,经方家认为桂枝汤是调和阴阳的第一方,这个汤方是古代圣贤历代相传的经方,张仲景将它归经到治疗太阳中风来使用。读伤寒金匮的时候,会遇到三种剂型,有汤剂、散剂、丸剂。什么时候用汤剂、散剂、丸剂?汤者荡也,就是说扫荡的力量很强,取它的迅捷之性。当我们要涤荡五脏六腑的病邪的时候,通关活络的时候、阴阳不平衡的时候,这些情况都用汤剂。怎么知道阴阳不平衡?白天昏昏沉沉,晚上精神很好,就是阴阳不平衡;或者是你跟大多数人不一样,也是阴阳不平衡,例如十个人吃虾子,结果九个人没事,一个人有事,那一个人就是阴阳下平衡。如果倒过来,吃了虾子,九个人都拉肚子,一个人没事,那就是虾子有问题,或者是那一个人做了
38、什么事。学中医跟侦探一样要有 common sense.还有,病情沉重的时候、病人有痿症、肌肉枯槁的时候、皮肤干枯的时候、要增益气血的时候,都用汤剂。 例如桂枝汤,如果做成桂枝丸,结果桂枝丸吃下去等很久才会发汗,桂枝汤一喝下去就发汗,不一样的效果。煮汤也有技巧,大火煮取其“气”,小火煮取其“质,发表的药,例如桂枝汤要用大火煮,所有发表的药方都用大火煮。攻里的药、温里的药用小火煮,取其“质”。散剂用在久病、或病在四肢,像是风湿的痹症、或者表里游走的病,都可以用散剂。丸剂最主要的可以逐破积聚,或者不进饮食的人,胃口不好的情况下,可以用丸剂,丸剂药缓力专,效力缓脈慢證但力量专一,可以集中于一处病灶,
39、所以如果病邪扩散全身的时候,就要用汤剂才有办法。例如要打虫的时候,用到乌梅丸,集中攻击一个定点,引诱虫来吃,如果做成乌梅汤,乌梅是用醋泡过两天,乌梅汤又酸又辣又苦,怎么喝?勉强喝下去结果虫没吃到,只有你吃到,虫没事只有觉得很爽。以后会慢慢介绍方剂的运用,有很多技巧在里面。 阳逆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代表病在表,脉浮在表面上就是热自发,代表身体的免疫系统出来和病毒相抗,阴弱者汗自出,阴弱就是身体素虚的人,本身身体常年不好、瘦瘦的、肠胃不好,身体的固表能力不够,就不能保持身体的津液,而一直往外散,流出来的就是汗,汗是从血里面的水出来的,血因为有水,可以很容易的在身体里面跑,来供应身体里面的能量,
40、表不固的时候水散出去了,相对的血液循环就会受到影响,病人就感觉到啬啬恶寒,一阵一阵的冷,淅淅淅恶风,风吹得很难过,翕翕发热,一阵一阵的热,要发烧也是一阵一阵的热,鼻鸣、干呕者,这些副 证,桂枝汤主之,张仲景的第一个方剂。为什么设计这方子?因为仲圣知道病人津液不断的在丧失,所以桂枝汤证一定有汗,桂枝汤的主证是病人有汗而且恶风,如果无汗,病人感冒发烧高热且完全没汗,就不是桂枝汤证,因为有汗,所以体液一直在丧失,要赶快利用红枣补足,肠胃里面有很多黏液,体液一直在耗散的时候,胃、小肠、大肠的黏液都会跟着出去,红枣表面是红的,里面是黄的,火生土,而且红枣煮出来的汤液黏黏的,所以喝之后,等于是肠胃的津液,
41、举凡在肠胃的津液快干掉的时候,要赶快用红枣补足。为什么用甘草?本草里面写甘草解百毒,但解释不清楚,病人得到伤寒可能已经一段时间了,在感冒的这段时候里,胃口一定不好,因为本身的能量跑去抵抗外邪,能量减少了,肠胃的蠕动就减缓,有很多食物就会坏死在里面,而甘草可以解百毒,可以把食物分解掉,好的留下来坏的分解掉。为什么用生姜?因为肠胃蠕动的能源都跑到表面了,生姜下去马上刺激肠胃所以生姜有发阳的功能,阳就是动能,它能让肠胃马上蠕动,这三种大枣、甘草、生姜下去,跟感冒没有关系,只是固本。桂枝这药可以壮心阳,所以心脏病的药一定会用到桂枝,桂枝一下去的时候,心脏的阳,也就是心脏的动能会加速,血一加速,我们的免
42、疫系统就全部出去了,把滤过性病毒赶出去。但是不能光让动脉加速流动,还要让静脉加速回来,所以为什么用白芍,在神农本草经里面说:白芍轻用的时候,可以补血,重用的时候,可以活血、破血,就是破瘀。所以张仲景只要病人有腹痛,肚子痛,妇人的肚子痛,通通用白芍,芍药重用的时候可以活血化瘀,所以芍药在静脉里面走,可以让静脉的血加速流回心脏.桂枝、白芍这两味让血液循环加速,一加速把免疫系统带出去,很快的把滤过性病毒赶出去,但是加速产生的后遗症是排出汗来,为了怕津液丧失掉,后面又加了三味药同时补足它,并可以同时把肠子中已经坏死的食物分解掉。因为人身上的动脉和静脉是等长的,所以桂枝白芍用等量,胖子用五钱,桂枝白芍等
43、量,都用五钱,瘦子用三钱,小孩子可以开半钱。如果阳不足加重桂枝、阴不足加重白芍,所以可以调阴阳.生姜开两片,不用开三片会太辣了,桂枝已经很辣了,不过辣些也无所谓,辣一下让肠胃的蠕动加强起来。如果病人得到感冒比较久了,甘草就用重一点,五钱,如果只两三天,就用二钱,甘草尽量少些,因为甘草会把其它药的药性减缓下来,甘草在本草里写有缓和的作用。所以有时候为了让药走的快些,不加甘草,炙甘草就是把甘草用蜂蜜炒过,甘草炙过后性很热,所以甘草炙过后可以增加发汗的力量,就会进入胸阳,胸是诸阳的通路,所以炙甘草马上跑到肺上面,马上把阳气发散到四肢,如果小孩吃桂枝汤太辣了,红枣可以加个十枚,让它甜一点?如果不用红枣
44、,吃完桂枝汤后容易便秘,因为汗都发掉了,肠胃里的津液不足,所以后面三 味完全是为了保持肠胃功能而设计的。根据清代名医王朴庄的考证、汉制的八两约等于现在的六钱,所以汉制三两约等于现在的 2。3 钱。汉制的一升王朴庄说是“六杓七杪”,约是现代的五钱。桂枝汤方桂枝三两去皮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生姜二两切大枣十二枚劈右五味,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热 稀逆粥一升余,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絷絷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更服依前法。又不汗,服后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
45、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用七碗水,用大火煮,古时候升柴火煮汤药,柴火的“微火”等于现在瓦斯炉的大火、煮成三碗渣拿掉,等温了再喝,一次服一碗。服了以后,等一下再喝热稀饭一碗,来帮忙药力。然后,被子盖起来,躺一时,差不多二个小时,全身微发汗。最好,把感冒病毒从汗排出来了,但是没有 伤到体内的津液,这样最刚好。如果药开太重,一下子大汗出就不好了。汗出了以后,不能当风, 也不能烤火,都不好。如果第一碗下去,好了就好了,不要把剩下的药喝掉。如果不流汗,再喝一碗,还不流汗,服后小促其间,就是缩短服的时间,就是三到四小时。半日许,令三服
46、尽,十二小时喝三碗,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就是每四小时喝一次,日夜都服,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再去煮,若汗不出,乃服至二三剂。喝桂枝汤中间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臭恶就是腌制的东西、臭豆腐腐等,为什么要禁?桂枝汤是恢复胃阳、脾脏功能的药,就汤剂来看,桂枝壮心让动脉的血流出去,白芍让血流回心脏,所以心脏的力量加强,火生土,土就是脾脏,所以桂枝汤喝下去,脾就充满了血,脾在胃的下方,脾一充血,胃下面很多血管,一充血,胃就开始收缩,就肚子饿,想吃东西,所以桂枝汤是让胃口恢复的药。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这些东西都是容易腐败的.吃了肉类,会有浮热产生,
47、对病情恢复有影响;如果吃了生冷的东西,会抵消阳药发汗的效果,因此 都要避免。喝完桂枝汤,为什么喝热稀饭?在中医的观念认为稀饭、白饭是最好的营养,肠胃最能吸收的是稀饭。平时吃蕃薯稀饭可以保护脾胃,蕃薯与稀饭各一半,对养生很好.桂枝汤最明显的表证就是有汗,代表皮肤毛孔没病的,是滤过性病毒在肌肉里面,因此桂枝汤是解肌的。如果滤过性病毒在皮肤毛孔,皮肤毛孔就封闭起来了,就会没有汗。 红枣:朱雀,就是保护胃的,红枣的加减很重要,红枣是甘饴的东西,很甜,平常肚子(中焦)湿热比较盛的人。如果加了红枣会增甘加腻、遇到这种情形,把红枣拿掉。十六: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桂枝汤证就是这四个症
48、状头痛,发热,有汗,恶风,风吹得很难过,为什么?因为病在肌肉上面的时候,肌肉被束缚住了,皮肤表面的能源(固表力)没了,所以吹了风会很难过,风的性是阳的,阳都是往上走,所以感冒的时候病人会头痛,人正常的阳气一直往上走,如果得了桂枝汤证,肌肉被滤过性病毒束缚住,使正常的体温无法往外散,阳出不去就往上冲,所以会头痛。 发热,是一种本身的抵抗力和滤过性病毒相抗的现象,这四个症状出现肯定是桂枝汤,两个症状出现就可以了,如果临床上听起来是桂枝汤,但里面的病是淋病、梅毒,不一定的,如果症状是这样,桂枝汤下去就好了,只要是症状一样,汤剂都行得通。十七:太阳病,项背强几几,及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项背强几几,脖子绷得很紧,绷得很紧表示此处的代谢循环系统不是很正常。平常感冒进来的时候,桂枝汤就可以了,管里面是热的,离开血就变成冷的,肌肉里面有一定的水,表水有时候没办法排出去,就会陷在肌肉里面,等于不正常的水在肌肉,就会硬绑绑的,感觉背后到项部冰冷冷的,这时候靠葛根把水提升上来,然后靠桂枝把水排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