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国外科技人才管理与激励机制--科技前瞻终稿.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2243893 上传时间:2024-05-23 格式:DOC 页数:64 大小:561.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外科技人才管理与激励机制--科技前瞻终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国外科技人才管理与激励机制--科技前瞻终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国外科技人才管理与激励机制--科技前瞻终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国外科技人才管理与激励机制--科技前瞻终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国外科技人才管理与激励机制--科技前瞻终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国外科技人才管理与激励机制-科技前瞻终稿 作者: 日期:2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 国外促进科技人才发展相关政策和措施目录经验借鉴:国外科技人才相关政策措施一、 加强人才引进二、 注重年轻人才的培养三、 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和创造力专题分析:国外科研经费分配与管理相关做法一、美国:项目制的管理模式二、英国:双元支撑体系三、德国:与工薪制紧密相连的经费管理制度四、日本:事业费与课题费相结合的管理模式调研报告:英国研究劳动力的可持续发展按者按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越来越体现为科技的竞争,科技人才越来越成为科技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科技人才已成为一种战略资源

2、,成为各国争夺的对象。著名人力资源专家舒尔茨指出:“人类的未来并不取决于空间、能源和耕地,而将取决于人类智力的开发”.谁拥有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高层次人才,谁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赢得未来.为了本国人才队伍的建设,各国纷纷制定各种培养、引进和使用人才的政策措施,以期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优势。因此,对科技人才特别是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成为一个国家和地区竞争取胜的关键,并日益成为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动力。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人才的国际流动性空前加剧,已成不可阻挡的潮流.俗话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才的流动存在着从不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中等发达国家-发达国家流动的

3、趋势,经济发达国家利用其良好的科研环境和优厚的待遇从世界范围内吸引了大批顶尖级人才,而中等发达国家又从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延揽人才:发展中国家为了在人才争夺战中取得主动,除加大力度培养本土人才外,还不遗余力地采取各种措施,吸引留学海外的人才归国效力或为国服务。针对这种形势,各国都在积极采取措施,制定各种人才战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对科技和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制定了人才强国战略,以优厚的条件引进外国优秀人才、加强培养本土人才、创造环境留住人才,不断加强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2006年,胡锦涛主席在两院院士大会上曾指出:“世界范围的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的竞争.谁能够培养、

4、吸引、凝聚、用好人才特别是创新型人才,谁就抓住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战略主动、实现发展目标的第一资源” 新华网:.随着人才强国战略的深入实施,我国更加重视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坚持用事业凝聚人才,用实践造就人才,积极营造良好环境,构建创新载体和平台,支持科技人才在创新活动中成就事业。在“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中,进一步推进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已经成为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在今年5月25日至26日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再次强调指出:“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目前,我国正处在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5、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攻坚时期,科技人才资源的持续深入开发是十分紧迫的问题。这就要求我们,把握人才成长规律,创新科技人才培养模式,优先调整人才结构,优先保证人才投资,优先创新人才制度,不断提高科技人才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北京市人才资源丰富,近几年一直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这是北京的一大优势。到2009年,全市人才总量达到324万人,年均增长率约为3。科技人才总量稳步上升,科技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科技人才队伍素质普遍提高,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北京市注意发挥人才在自主创新方面的优势,依靠人才带动产业发展,不断提升人才贡献率。2009年,全市高技术产业、科技服务业

6、和信息服务业实现2817亿元的增加值,约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3。7%。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中实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人才政策,制定并实施股权激励改革措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经费列支间接费用等方式,支持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形成并发布了股权激励改革试点单位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关于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股权激励改革试点工作若干问题的解释等规范性文件,推动全市人才工作不断走向深入.新形势下,北京市委市政府根据中央对首都发展的定位和要求,提出了建设世界城市的目标,以更高的标准,推动“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建设。为了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全市需要大力开发的资源就是人才资源。在7月29日召开

7、的北京市人才工作会议上,市委书记刘淇强调指出,要大力实施首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培养和造就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素质一流、富有创新的人才队伍,努力把北京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人才之都。并要求从三个方面抓好落实:第一,要完善首都人才战略布局,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第二,要围绕首都工作大局,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第三,要积极创新人才工作。在8月2日公布的首都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里,北京市为建设世界一流的人才之都,培育一批世界级人才队伍,精心制定了十二项重点工程,全面展现了北京以世界城市的标准积极引才、聚才、育才的决心。总的

8、来说,我们对人才的认识实现了一个历史性的转变:以前,人才是成本;现在,人才是资本,是资源,一个真正“以人为本”的时代正在到来。在这方面,深入研究、积极借鉴吸收发达国家的做法,对实施我们的人才战略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有鉴于此,我们对若干主要国家的科技人才政策进行了分析介绍,供领导和有关机构参考。经验借鉴:科技人才相关政策措施一、加强人才引进随着经济全球化向纵深方向的不断发展,各国对高端人才的争夺几乎达到白热化程度。虽然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不景气”仍在全球蔓延,但是各国对人才的争夺并未有丝毫的懈怠.1、通过移民吸引优秀科技人才各个国家都通过各种方式延揽人才,其中移民是发达国家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之

9、一。欧盟出台了蓝卡计划,意在与美国的绿卡制度相抗衡,大量吸引技术移民来欧洲工作,在此之前,德国、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均已纷纷推出以吸引高技术移民为重点的移民新政.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也明显加大了吸引外国人才的力度,传统的人才流失大国如印度、中国、韩国等纷纷推出十分优惠的政策吸引在海外的本国人才返国服务,以应对发达国家通过移民政策对本国人才的“掠夺”。美国。美国拥有世界上最为庞大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科技上也一直处于领先优势,这与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才机制是密不可分的。近年来,国际人才竞争正进入越来越激烈的状态,美国的国际人才霸主地位正受到各方面的严重冲击与挑战。在这种大背景下,美国已在从人

10、才净流入国转变为人才有进有出的国家。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国家,技术移民历来就是美国人才队伍最重要的来源之一。为了吸引各国的高技术人才,美国多次降低对移民的限制.自1921年实施“移民配额法令”以来,尽量减少一般性移民,增加技术移民的比例。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多次修改移民法,规定只要是专业“精英”,可不考虑国籍、资历和年龄,一律允许优先进入美国。1965年,美国又颁布“优惠制新移民法,每年专门留出2。9万个移民名额给来自国外的高级专门人才.1990年,布什总统签署新的移民法,重点向投资移民和技术移民倾斜,鼓励各类专业人才移居美国.同时,增加外国技术人员赴美工作的签证名额。从1990年开

11、始,美国实施H1B签证计划,为世界各地的高科技人才进入美国开了绿灯,该证的有效期为6年。1998年美国国会又通过一项法案,将1999年和2000年H-1B名额从6。5万增加到11。5万,从2001年至2003年又增加至20万.此外还有O-1杰出人士工作签证。O-1签证是签发给在科学、艺术、教育、商业或体育领域中具有杰出才能者赴美国工作的签证,没有配额限制,系美国1990年移民法新创的一种签证。欧盟。欧盟科技人才形势严峻,正面临着研究人才不足和研究队伍趋于老龄化等重大问题,科研和教育水平一直处于国际领先位置的英国也面临科学家和工程师供应的短缺。2008年11月,欧盟议会通过“蓝卡”计划.“蓝卡是

12、一种工作和居留许可证,是欧盟各成员国向外来移民统一发放的工作签证。“蓝卡”持有者可在欧盟27个成员国就业,而无需分别向各国申请签证及工作和居住许可。“蓝卡”计划对技术移民给予了许多优惠条件,如可以优先获得家庭团聚签证;在工作满一定期限之后,可选择到另外一个欧盟国家工作;能够享受与“蓝卡”签发国公民同等的社会保障和劳动条件等。“蓝卡”计划旨在吸引外国高技术人才到欧洲就业,努力改变欧盟就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以提高欧洲的国际竞争力。英国。英国近年来为了便利高技术移民,放宽了移民政策。2006年4月发起的英国的国际教育首相计划(Prime Ministers Initiative for Interna

13、tional Education) http:/www.britishcouncil.org/eumd-pmi2.htm允许海外留学生完成学业后,不需任何工作许可在英国停留一年 The Global Competition for Talent: Mobility of the Highly Skilled, www.oecd.org/sti/stpolicy/talent。而英国的“理工科毕业生延签计划,允许数学、工程、物理等专业的外国留学生,毕业后可以在英国获得一年的工作签证。非欧洲经济区国家的理工毕业生都可以申请该签证,而尤其欢迎来自中国、日本和马来西亚等亚洲国家的申请者,许多英国大学会

14、帮助获此签证的学生建立与企业的联系。首相计划还为部分海外学生提供加入“英国毕业生培训计划的机会 .另外,英国政府规定,英联邦国家的技术人才不需要办理工作签证,就可以到英国工作两年.这种广揽人才的做法从英联邦内的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吸引了不少专业技术人员。英国的信息产业近年还向中国和印度人才敞开大门。例如:在著名的英国硅谷公司,中国人和印度人就占很大比例。这些外来人才在知识和素质上丝毫不亚于英国本国人才.英国在基础研究方面人才辈出,但在高科技应用领域人才并不很多,因为英国不愿意在这方面先期投入大量的培养经费。他们认为与其花费大量资金和时间去培养一个高科技人才,还不如花钱购买一个高科技人才已经创造

15、出来的成果。一个拥有很高学历和丰富经验的人不一定就是难得的人才,但一个已经创造出科研成果的人必定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才.英国一直在耗费巨资吸收这一类人才,并以重金购买其高科技成果 .日本.日本由于受出入境管理制度和企业人事制度等因素的影响,日本引进海外人才的工作与欧美国家相比一直停留在较低的水准.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的“少子化”现象开始凸显,日本本国出生率连年走低,加之企业技术骨干的相继退休,日本对人才需求愈发变得“如饥似渴”。日本为改变其在吸引海外人才尤其是高级人才方面的相对劣势,从推动海外人才就业、改善其生活环境等方面入手,采取了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2007年10月1日,经过修订的雇佣对

16、策法开始生效,这部法律明确将促进留学生等具备高级专业知识和技术的外国人在日本就业提升到国家级雇佣对策的高度,规定雇主有义务改善雇佣管理,使海外人才获得适当的受聘机会,并能够发挥能力。此外,日本政府还就雇主应采取适当措施以改善外籍劳动者雇佣管理制定了指南。指南要求雇主在外籍员工的考评、待遇、安置等人事管理方面实现透明化,努力营造人尽其才的环境。其次是修订居留资格的各项规定,让拥有各领域技能的外国人能在日本居留更长时间。日本还准备扩大授予专业和技术领域居留资格的范围,同时,相关部门正在商讨将居留期的上限从现行的原则上3年延长到5年 。澳大利亚。澳大利亚高技术人才长期以来都是处于一个短缺的状态,本国

17、的技术人才往往不能满足社会生产的需求,其很多高技术人才都依赖于国外人才的注入。但是由于此次全球性经济危机,澳大利亚削减了技术移民的配额,相应的加大了商业移民的配额 ,同时大多数雇主不愿意支付员工的培训开支,一旦经济好转,将加剧澳大利亚技术人才短缺问题 。澳大利亚是一个移民国家,移民政策是其基本国策之一,而技术型移民政策在其移民政策中占有重要地位。20世纪70年代以来,澳大利亚不断调整技术型移民政策。1988年和1989年,著名的“菲茨杰拉德报告(Fitzgerald Report)和“加诺特报告”(Garnaut Report)相继出台,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澳大利亚移民政策的走向,开始强调具有高

18、技术的“人才,从20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赴澳大利亚的移民人数尤其是技术型移民的人数大大增加.1996年,澳大利亚政府将澳大利亚移民计划的天平偏向技术型移民一端,提出更加的明确的技术型移民政策。图1为1996年至2009年,澳大利亚技术移民的人数 http:/www.immi.gov.au/media/fact-sheets/#skilled。韩国。韩国具有世界最高的教育水平和最低的文盲率及丰富的人力资源,但从整体人才状况看,存在着一般人才供给过剩,而高级人才短缺和现场技术人才不足的结构性问题.为提高韩国的技术开发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引进具有专业设计和工程技术的专门人才,从2000年开始,韩国法

19、务部针对原科学技术部、产业资源部、信息通讯部等政府部门推荐的本领域内的海外优秀人才,废除了签证限额和延期次数的规定,为国外专门技术人才发放多次往返签证,并提供出入境的便利条件,使他们能够稳定地在韩国工作。2001年l1月,韩国法务部专门制定了国外科学技术及尖端技术人员查证发给认证书签发指南.2005年9月,韩国政府重新修订了出入境管理法实施令,给予外国科技尖端人才永久居住资格和经济活动的自由,并解除就业的限制.2、设立奖学金吸引其他国家的留学生美国.吸引外国留学生一直是美国高等教育的基本政策,是美国招揽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美国从1946年开始实施“富布赖特计划”,每年通过提供奖学金接受各国学生

20、及学者赴美学习.60年代,美国又先后推出共同教育和文化交流及国际教育法等,扩大与外国交换留学生计划。美国各大学也制定各自的留学教育政策,向留美学生提供奖学金.在政府、大学及民间机构的推动下,自60年代以来,留学美国的外国学生不断增加,1999年达49。1万人,占全球留学生总数的近1/3,2004年全世界近40的国际学生来美学习。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调查,1999年有75的在美攻读博士学位的外国留学生以“研究助理身份获得大学的全额奖学金。如麻省理工学院约有1400名科研人员,其中50以上是外国人,他们不同程度地享受着美方资助。外国留学生大量进入美国,进一步充实了美国“人才储备库.2006-200

21、7学年美国接受国际学生58.3万人,其中印度学生达84万人,稳居榜首,其次是中国和韩国.外国学生在美国高校毕业后,多数留在美国继续深造或工作,其中有一半人定居美国,这些人很多成为美国科技界的中坚骨干力量。例如,仅微软在西雅图的总部就有100多名清华毕业的研究生。英国。英国目前有多个国际留学生奖学金,吸引不同层面的留学生到英国学习和深造。l 多罗泰霍奇金研究生奖学金(Dorothy Hodgkin Postgraduate Awards,DHPA) http:/www.rcuk.ac.uk/hodgkin/default.htm是英国吸引来自印度、中国、香港、南非、巴西、俄罗斯和发展中国家的杰出

22、研究生来英国顶级研究机构攻读博士学位的一项计划,计划的目的是吸引发展中国家的优秀人才在英国从事科学、技术、工程方面的研究,提高英国的科技竞争力。l 英国志奋领奖学金是为年轻有为的优秀学者而设,为他们提供赴英深造的机会.l 英联邦共享奖学金计划旨在资助那些来自发展中英联邦国家的学生。l 皇家协会奖学金为来自北美和亚洲的研究人员提供资助,旨在吸引优秀的博士后科学家在位于英国的实验室开展世界领先的研究项目。l ORS奖学金则向能力出众并有研究潜力的国际学生提供资助。日本.接收留学生,一贯被认为是引进高端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所以日本将此提升至“国家战略地位”,留学生更是被视为日本“未来的经济大使.20

23、01年,厚生劳动省成立了“留学生就职支援联络协议会”,目的是在国际化的进程中,促进更多的留学生进入日本的企业工作。主要是对留学生进行商务外语、日本文化、经营计划等方面培训。2007年,时任首相安倍晋三提出了“亚洲门户构想,该构想中提出了一项旨在吸引亚洲高级人才进人日本社会在日本就业的留学生政策亚洲人才资金构想。该构想计划4年内援助3600名中国、韩国等亚洲国家的留学生。2008年日本留学政策发生重大调整,日本明确提出至2020年“接收30万留学生计划”.澳大利亚。吸引海外人才来澳留学深造方式是澳大利亚吸引海外人才的重要手段,为了实施这个计划,澳大利亚政府专门拨款资助各有关高校实施研究生培训计划

24、、海外研究生奖学金计划、科学研究教授计划、研究生教育贷款计划.“澳大利亚奖学金计划”(Australian Scholarships)是澳大利亚政府面向亚太地区的一项新的奖学金计划。“澳大利亚奖学金计划”在整合了目前由澳大利亚教育、科学与培训部管理的“澳大利亚奋进奖学金”和由澳大利亚国际发展署负责执行的“澳大利亚发展奖学金的基础上,又增加了4。4亿澳元的资金投入,自2006年7月1日起的五年间,澳大利亚政府为亚太地区学生提供的奖学金名额将比以往增加一倍以上(如图2所示).澳大利亚政府将为来自亚太各国的19000多名学生提供总额为14亿澳元的奖学金资助,其中2008年度已有47个国家及地区总计4

25、66名人士获得奋进奖学金,总价值2200万澳元 。1997年以来,澳大利亚移民部的学生签证数目稳步增长,最开始的从3万多人到现在的11万多人,10年之内增长了近3倍(如图3所示).在政府的计划之上,从2009年开始增加1000个新的奖学金名额,到2012年数量将加倍。同时,这些措施将帮助澳大利亚大学吸引并留住优秀的研究生学生,提高学业完成率。图2 澳大利亚奖学金计划:每类奖学金每年预计颁发的名额图3 1997年以来澳大利亚学生签证的数量趋势3、通过国际合作吸引人才国际合作不仅是重要的科技发展战略,它还是人才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科技发达国家它是吸引别国人才的一个重要方式,反之,它是培养人才的

26、一个重要方式.美国。美国利用其优越的研究开发、创新条件和生活环境,通过提供科研资助、合作研究、学术和讲学等各种形式邀请外国专家学者到美国从事研究工作。19891990年,在美国高等教育机构工作的外国访问学者达4。6万人,19971998年度达6。6万人。在美国750多个联邦研发实验室中,不少单位招聘和引进了众多国外著名科学家.目前美国与世界上7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800多个科技合作协议,利用各自的资源优势合作攻关,如与日本、欧洲和俄罗斯共建阿尔法国际空间站等。欧盟。欧盟框架计划的“玛丽居里行动通过国际合作行动,设立国际来访人员奖学金(International Incoming Fellow

27、ships),资助来自第三国的高级研究人员参与欧洲的研究项目。要求第三国的科研人员拥有博士学位,或至少4年的全职科研经历并具备攻读博士学位的学力。该奖学金对所有科学技术领域的学者开放,包括对来访研究人员1-2年的经济资助(包括给研究人员的工资和支付由研究活动产生的费用),若该研究人员来自欧盟签订有科技合作协议的国家,该奖学金还将资助其一年归国期期间的费用。此外,国际合作行动还设立了国际研究人员交流计划,主要通过科研人员交流和构建科研人才网,增强欧盟境内的科研机构、人员同非欧盟国家的研究机构和人员之间的科研伙伴关系(非欧盟国家主要指同欧盟签订有科技合作协定或享有欧洲睦邻政策的国家),即通过资助短

28、期科研人员交流的合作项目,建立并强化科研机构间长期的合作关系。英国。英国注重吸引国外优秀科研人才在英国从事高水平科研工作,主要采取资助国外科研人员在英国开展访问研究等形式进行.2006年10月23日,英国政府首席科学顾问DavidKing爵士牵头的“全球科学与创新论坛(GSIF)”发布了英国研究与发展国际合作战略,提出在科学研究领域,要同世界上最优秀的科学家或团队合作,吸引世界顶尖科学家来英国工作或合作研究。政府将投入1亿英镑,在皇家学会设立一个新的、高显示度的、有国际声望的学术奖金,吸引世界上最优秀的科技人才到英国作研究 曹周华,2006年英国科技发展综述,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7,22(

29、2):9-16。2007年底,英国政府再次宣布,为了增加英国国际合作的显示度,将在未来3年内拨款1340万英镑,重点支持皇家学会、社会科学院、皇家工程院和英国研究理事会设立国际研究奖学金和校友计划奖学金。国际研究奖学金主要用于支持国际最优秀的科研机构同英国建立合作关系,吸引海外优秀科学家到英国从事科研活动 曹周华,2007年英国科技发展综述,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08,23(12):58-62.而校友计划奖学金则重点联系那些曾经在英国工作和学习的海外科学家,建立一个曾在英国工作过的研究人员的校友网络,以保证未来可能的合作关系。其目的是与世界上最优秀的人才和机构建立一个国际网络,间接帮助吸引杰出

30、的研究人员在英国待上一段时间开展科研工作。这项奖学金的设立,也是英国政府响应去年10月“全球科学与创新论坛”提出英国在科学研究领域,要同世界上最优秀的科学家或团队合作的倡议而采取的具体行动 同上, http:/www.rcuk.ac.uk/rescareer/rcdu/internationalconnections/default.htm,http:/www.rcuk.ac.uk/rescareer/rcdu/internationalconnections/ukifa.htm。另外,英国设立了学术访问奖学金,资助国外研究人员在英国从事至少2个月的研究活动,最大资助金额15000英镑 The

31、 Global Competition for Talent: Mobility of the Highly Skilled, www.oecd.org/sti/stpolicy/talent。英国皇家工程学院设立了杰出访问学者计划,允许英国各大学的工程部门吸引海外优秀研究中心的同行到英国进行为期一个月的交流。该计划还设立了一个同中国和印度研究人员的互访项目,允许中国和印度的研究人员在英国的大学交流一段时间。奖金可用于长达一个月的探索性访问,或相关的312个月的项目,奖金包括生活费、旅费和食宿费用。 同上日本.1988年,日本实施“外国人特别研究员制度,该制度是由独立行政法人日本学术振兴会管理

32、并负责实施的一项资助获得博士学位5年以内的、35岁以下的外国学者来日本从事12年博士后研究工作的项目.在这一项目的依托下,日本招聘了大量获得博士学位的外籍优秀研究人才进入日本的学术机构从事博士后研究。这些人才对于带动日本研究事业的发展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除了“外国人特别研究员制度”,日本学术振兴会还设立了以促进国际交流为目的的“外籍特别研究员(短期1460天)”制度和以促进交流加强合作研究为目的的“外籍聘用研究员(长期220个月)制度。日前,日本政府又召开了“高端人才引进促进会议”,正式启动了“国际高端人才引进计划” ,面向全球吸纳高端人才。韩国。2008年,韩国政府提出建立世界一流大学的宏伟目

33、标,推出了“世界一流大学”(World Class University ,简称WCU)计划项目 National Project Towards Building World Class Universities 2008-2012 (2008), http:/www.kosef.re.kr/english_new/programs/programs_06.html。该计划的目标是吸引外国优秀科学家到韩国大学工作、任教和开展合作研究,以此加强韩国大学的能力建设,使更多的韩国大学早日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作为韩国主要的科学资助机构,韩国科学与工程基金会(KOSEF)为该计划的具体实施部门;KOSE

34、F计划在2008-2012年的5年间投入总计8。25亿美元用于实施该计划。通过WCU计划的实施,外国学者可以直接受聘于大学,在韩国开展合作研究、建立实验室、授课和举办讲座,并以大学工作人员的身份参加大学正在实施的研究项目.KOSEF可以为每一位外国学者提供大约30万美元的年薪、每年不超过10万美元的研究补助金(参加合作的韩国学者每人每年也可以得到该类费用)、20万美元的实验室建设和设备运转费用等。同时,鼓励大学邀请世界著名学者作为大学的兼职人员,如诺贝尔奖获奖者、美国科学院院士和美国工程院院士等,旨在对学校的学术活动和科学研究给予指导。总计有284位外国学者受到了邀请,其中203位作为第一和第

35、二两种类型全时受聘于韩国的大学;81位杰出的外国教授受聘于第三种类型的资助,包括9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2位美国科学院院士和18位美国工程院院士。4、吸引人才回归欧盟。欧盟成立基金,鼓励和支持研究人员流动及返回本国重新安排工作。“玛丽居里”行动将通过终身培训和职业发展行动,设立国际再整合基金,支持曾在欧洲之外开展科研工作的欧洲研究人员,再整合到欧洲的研究工作中。“玛丽居里”行动还通过国际合作行动,设立职业发展国际出口奖学金(International Outgoing Fellowships for career development),资助欧洲学者到第三国的权威研究组织留学,学成后回到欧洲的

36、科研机构。英国。英国奉行全球化的人才观,对人才流动采取比较自由放任的宽松政策,从这种指导思想出发,英国人才政策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不限制人才的流动,而是在创造人才回流的宽松环境和创业条件上下功夫。因此,许多在美国任教的教授由于留恋牛津大学特殊的学术氛围和严谨学风,几年后又回到了牛津 。英国设有皇家学会沃尔夫森研究优秀奖(Royal Society Wolfson Research Merit Awards) http:/royalsociety.org/Wolfson-Research-Merit-Awards/,目标是为大学提供额外的资助帮助大学吸引并保留取得杰出成就并有潜力的科学家.获奖人员

37、每年可达25位,将获得每年1万至3万不等的工资补助,获奖期限是5年。澳大利亚。在鼓励海外澳大利亚人回国工作创业方面,澳大利亚政府也采取了很多激励措施,如资助留居海外的澳大利亚人回国开展技术研发、聘用海外有影响的澳大利亚人作为其院士级研究员等,仅20032004年度澳大利亚政府就为此花费了l3亿澳元。约占GDP的0.35.2009年,澳大利亚研究理事会(ARC)推出了一项旨在吸引海外杰出科学家赴澳从事科研与教育工作的计划,即“卓越研究补助金”计划,以加强澳大利亚在国际科学界的地位,促进国家创新能力建设。通过该项目可以将世界级研究人员和首席科学家吸引到关键位置,同时也为澳大利亚有能力的申请者创造新

38、的资助和激励措施,最终实现了ARC支持卓越研究的目标。其目标是:(1)吸引和保留著名研究人员和具有国际声望的研究领袖;(2)建立和加强澳大利亚世界级研究能力;(3)向早期职业生涯的研究人员提供卓越的研究培训环境和优良的指导教师;(4)通过支持创新、国际竞争研究以扩展澳大利亚的知识基地;(5)在研究员、产业和国际研究社团之间建立紧密联系;(6)支持可以为澳大利亚带来经济、环境、社会或文化利益的研究。“卓越研究补助金”主要面向身在海外、享有国际声誉的科学家(包括海外澳籍科学家),每年征集一次,由澳大利亚大学和科研机构提名候选人,向ARC提出申请。2009年的首期征集最多有15个名额。澳大利亚研究理

39、事会的“卓越研究补助金”计划的特点是:不惜重金,待遇优厚,吸引高端人才。除了提名研究补助金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应对研究补助金获得者提供相当于教授水平的工资外,ARC还要资助一笔数量可观的薪水补助和项目资金以及用于聘用研究助理的资金。ARC将优先考虑那些能够在提高澳大利亚国际竞争力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候选人。韩国。韩国早年的人才外流现象,主要是由于大批留学人员学成不归而引起的。为吸引人才回归,韩国政府采取了各种措施,特别是从“人才外流(Brain Drain)”到“人才循环(Brain Circulation)”的转化,以促进海外优秀科技人才的交流及任用,主要措施如下 2 ()(2008-2012),

40、http:/plan.kistep.re.kr:(1)促进国家层面对海外高级人才进行多元化的任用。通过建立人才循环(Brain Circulation)网络联系在国外的韩国高级人才并充分发挥这些人才的作用.推进“Brain Korea、“APEC PostDoc”、“发展中国家科技人员国内PostDoc”等外国青年研究人员的引进及任用事业。(2)扩大对大学及公共研究所国际化人才交流及充分运用的资助。扩大对外国教授、研究人员的聘用和使用,实施中长期世界学者邀请项目,如邀请世界前100位优秀大学的100名优秀教授、学者来韩国参与研究工作.试行韩国大学与外国大学之间教育课程的共同实施及共同学位制,实

41、施相关制度,加强毕业和就业间的联系。(3)改善外国人在韩国的定居条件。推进在区域创新集群内建立外国科技人员住宅区“Science Village”。筹备外国科技人员综合商谈中心(法律、税务、会计等)。建立吸引制度,简化外国高级技术人才申请韩国国籍的手续等。根据技术人才水平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技术移民战略,完善相关签证制度。(4)扩大教育及研修项目,以发掘及培养国际性人才。扩大从小学、初中开始培养科技领域国际性选手的教育。为国内外优秀研究人员的会面提供场所,如扩大圣诞节课程、林岛(Lindau)会议的人员派遣。推进对下一代星级研究人员的资助项目(Star Search Program),推进海外学者

42、导师项目及海外实习项目。5、在国外设立研发机构就地招聘所在国的专业技术人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欧美等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纷纷到劳动力成本较低的地区,尤其是到发展中国家设立研究机构,以高薪招聘专业人才.有的更是运用其国内的报酬方式,如股票期权等,与所在国争夺人才.结果这些国家的高技术人才虽未流出国门,但已主要为他国所用。像IBM、英特尔、惠普公司、美国德州仪器公司、西门子、德国拜耳集团等国际跨国公司都在国外设立研究开发中心。这些研发机构利用其较高的待遇水平和良好的科研环境,实际上已成为跨国公司掠夺人才的“桥头堡。二、注重年轻人才的培养就世界各国综合实力的竞争而言,科技后备力量的创新能力是一个不可

43、忽视的关键因素。因此,为年轻科技人才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与氛围至关重要。1、鼓励和支持年轻科技人才欧盟。欧盟通过进行初期培训,加速年轻人进入科研生涯;举行大型公众活动,通过宣传,加深年轻人对科研事业的了解。(1)“玛丽居里”行动构建研究人员初期培训网络,旨在帮助处在科研生涯初期的研究人员(主要针对欧洲研究人员,但也对第三国科研人员开放)加入到成熟的科研团队中,提升他们的研究能力和互补技能,开拓他们在公/私营领域的职业发展前景,从而使得科研生涯对年轻人更有吸引力。(2)“玛丽居里”行动还通过科研人员之夜行动,支持欧洲范围内对国家性、区域性的研究团体具有号召力,并有能力组办大型活动的

44、法人机构于每年9月的第4个星期五组织大型的公众活动,通过活动拉近公众和科研学术人员的距离,传播科研技术知识。英国。英国为了帮助研究生进入研究职业并取得较好的发展,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英国政府2000年发布的卓越与机遇:21世纪的科学和创新政策白皮书提出要增加对研究生的资助,尤其是要将博士生的津贴从每年6300英镑增加到9000英镑,为他们完成学业提供良好的基础 侯国清,姜桂兴,英国的科技政策白皮书,中国高新区,2006,2:85-87 .此外还包括使博士学位获得者有更高的收入,延长对博士学位获得者的资助期,将更多的基本技能整合,在人才稀缺领域通过增加津贴吸引博士研究生开展研究等 http:/

45、www.rcuk.ac.uk/rescareer/strategy.htm。英国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署还建立了一整套研究生教育质量外部保证机制:通过出台并实施高等教育学术质量与标准保证行为准则、高等教育资格框架、学科基准文件和专业项目说明,构建研究生培养教育的学术规范体系;通过实施、完善学科评估和院校审查,构建研究生培养教育的质量评估体系,既从高等院校外部为研究生教育提供应遵循的规范,也为高等院校对研究生教育质量实施自我监督和控制创设了空间 许迈进,阚阅,建立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外部保证机制:英国的经验与启示,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8(3):173-179.日本.日本通过科技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来促进年轻科技人才的发展:(1)大幅增加面向年轻人的竞争性科研经费,鼓励民间机构设立博士后研究基金,为年轻人独立主持科研项目、独自做出优秀科研成果提供更多机会;(2)在大学和公共研究机构中全面推行聘任制,所有空岗和新设岗均应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部分高级岗位可面向全球招聘,对年轻科研人员一律实行任期制;(3)改革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今后科技人员的年金和退休金可在全国范围内的不同单位之间累积计算;(4)改革现行的收入分配制度,提倡对高层次科技人才实行年薪制,支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