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五语文下册第四单元.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2243430 上传时间:2024-05-23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18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语文下册第四单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五语文下册第四单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五语文下册第四单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五语文下册第四单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五语文下册第四单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课题14、再见了,亲人 课型新授课时间年 月 日教学目标1了解中朝两国人民在共同的战斗中结下的用鲜血凝成的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2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进行表达的。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练习用“暂时”“雪中送炭”造句。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课文前三个自然段中选择一段背下来。重点了解中朝两国人民在共同的战斗中结下的用鲜血凝成的友谊,从中受到国际主义教育。难点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进行表达的。知识考点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用“暂时”“雪中送炭”造句。教具学具生字词卡片检测题1. 写近义词:友谊( ) 崎岖( ) 刚强(

2、 )2. 写反义词:片刻( ) 崎岖( ) 刚强( )板书设计 14、再见了,亲人大娘 救伤员 失去唯一亲人小金花 救老王 失去妈妈大嫂 挖野菜 失去双腿教(导)学过程与主干知识结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揭示课题。同学们,什么样的人可称为“亲人”?通过讨论,使同学们理解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之间的关系。志愿军为什么把朝鲜人民看作亲人呢?我们认真学习再见了,亲人就能理解在这篇课文中“亲人”的含义了。(二)检查预习,扫除文字障碍。1填写生字表。2注意字音、字形。3解释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有些词可以通过查字典理解。 4辨析词义,找出近义词、反义词。5区别形近字,按字义组词。请同学区别形近字,指出相同和相

3、异之处,然后理解字义组词。6理解“暂时”“雪中送炭”并结合生活实际造句。指导学生讨论词义,及在生活中怎样运用,然后造句。(三)了解课文内容,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全文共六个自然段,结构比较清楚。通过朗读,同学们可以了解到;课文分别叙述了志愿军战士同朝鲜大娘、小金花、大嫂告别的情景。因此,课文可分为四段。也可以把全文六个自然段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一、二、三自然段,主要讲志愿军战士与大娘、小金花、大嫂告别的情景;第二部分是四、五、六自然段,主要讲的是在车站上,列车开动时,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亲人依依惜别的情景。这里按照四段的分法进行学习。(四)朗读全文,为进一步分析课文做准备。(五)作业: 1了解

4、志愿军赴朝作战的意义。2抄写生字、词。(有血缘关系的,有亲戚关系的;经常住在一起的;有救命之恩的)(1)近义词刚强(坚强)战役(战争)温暖(暖和)代价(价值)看守(看管)侦察(探查)(2)反义词温暖(寒冷)刚强(软弱)崎岖(平坦)片刻(长久)唯一(众多)噩耗(喜讯)暂时电视机买来了,但今天停电,所以暂时还不能看。雪中送炭妈妈送我一本字典,正是我需要的,真是雪中送炭。第一段(第一自然段)叙述同大娘告别的情景。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叙述同小金花告别的情景。 第三段(第三自然段)叙述同大嫂告别的情景。 第四段(第四至第六自然段)表达了志愿军对朝鲜人民的依依惜别之情。课后反思 课题14、再见了,亲人课

5、型新授课时间年 月 日教学目标1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进行表达的。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练习用“暂时”“雪中送炭”造句。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课文前三个自然段中选择一段背下来。重点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进行表达的。难点自读自悟合作探究品味交流。知识考点练习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体会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进行表达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课文前三个自然段中选择一段背下来。教具学具生字词卡片检测题给下列字换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嫂( ) 篮( ) 慢( )垮( ) 妮( ) 榴( )板书设计大娘 救伤员 失去唯一亲人再见了,亲人 小金花 救老王

6、 失去妈妈大嫂 挖野菜 失去双腿不是亲人就是亲人胜似亲人教(导)学过程与主干知识结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设置情景,导入新课。讲述:志愿军进行曲录音带,让学生在“雄赳赳,气昂昂”的乐曲声中,跟随志愿军一起跨过鸭绿江,去感受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友谊。(二)教师范读课文,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三)学习第一段。1默读,思考:这一段主要讲了什么?作者从三个方面记叙了这一内容。请同学们把这一段分为三层,并谈谈自己的感受。“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这是什么句式,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师:学习了这一段,你最大的感受是什么?2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体会志愿军和朝鲜大娘之间的

7、真挚情感。 (四)学习第二段。这一段的结构,写法与第一段相似。(五)学习第三段。这一段的结构与写法也与第一段相似,让学生自己按照一、二段学习的方法自学这一内容。(六)小结前三段。这篇课文是以志愿军的口气与朝鲜人民话别,通篇都是志愿军在讲话。在这依依惜别之际,朝鲜人民是怎么想,怎么说呢?课文有这方面的叙述吗?哪位同学来说一说。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有很难忘的人和事,作者为什么选择了这样三个人物来写呢?(七)齐读最后一段,体会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再见了,亲人”。这句话是谁说的?为什么要称“亲人”?这一段表达了志愿军怎样的思想感情?(八)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感情,练习

8、概括中心思想。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哪位同学能用一句话来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师:作者在文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课文是用哪些材料来表达中心的? (九)总结全文。 (十)读句子,着重理解词语。 (1)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2)你回到村里,焦急地等待着妈妈。第二天传来噩耗,你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了。 (3)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4)让我们再看一眼朝鲜的亲人,让我们在这曾经洒过鲜血的土地上再停留片刻。了解:这是一曲高昂雄壮的乐曲,我们的志愿军战士就是以这样

9、的姿态、精神面貌奔赴朝鲜的,为的是保卫祖国,解放朝鲜人民。我们的军队在那里与朝鲜人民并肩战斗,赶走了美帝国主义侵略者。在朝鲜的日日夜夜,我们的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亲如一家人,临别时他们都依依不舍。我们的课文记述的就是这难舍难分的场面。这一段主要记叙了志愿军与朝鲜大娘惜别的情景。(我觉得这一段突出地表达了朝鲜大娘对中国人民志愿军慈母般的爱。)(这一段集中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的依依惜别之情。)(这篇课主要记叙了志愿军归国时同朝鲜人民告别的情景。)(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情谊。)(作者选取了志愿军与大娘、小金花、大嫂的惜别及火车开动后志愿军发自内心的呼喊来表现中心的。)学习这一段主要以朗读

10、为主,读出志愿军对朝鲜人民、朝鲜国土依恋的感情,读出志愿军发自内心的“我们的心永远跟你们在一起”的呼声和决心。文中每一段都赞扬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情谊。我想这就是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也是作者的写作目的。对关系亲密,感情深厚的人称为亲人。课文中志愿军战士把朝鲜人民看作亲人,通过学习课文,我们也体会到了,他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情谊是用鲜血凝成的。同学们,这就是国际主义精神。雪中送炭:比喻在别人急需时给予帮助。 噩耗:指亲近或敬爱的人死亡的消息。同归于尽:尽,完结。一同死亡或毁灭。这样的代价:代价,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耗费的物资、精力甚至生命。再:又一次,再一次。课后反思课题15、金色的鱼钩

11、课型新授课时间年 月 日教学目标 1. 认识本课12个生字和新词,理解“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2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红军战士团结友爱、顾全大局、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重点 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知识考点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教具学具鱼钩检测题用下列词语造句。支吾 奄奄一息 板书设计 15. 金色的鱼钩 肩负重任 弯钩钓鱼老班长 钓鱼不吃 鱼钩闪烁着光芒 奄奄一息壮烈牺牲教(导)学过程与主干知识结

12、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诗歌,情境渲染1.背诵毛泽东长征诗。2.同学们,了解长征吗?谁能说一说自己知道的长征故事。3.是的,长征是世界军事历史上的一个伟大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同学们可知道,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吧。板书:金色的鱼钩二、整体感知,领悟情感1.看着课题,同学们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吗?(自由提问)2.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的时候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的变化,可以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3.鼓励朗读,并请学生再次快速默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讲谁,讲了一件什么事。三、入情

13、入境,重点赏析(一)以老班长为主线1.默读,边读边思考:课文中几次描写了老班长的外貌,从课文中摘录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语句。(板书:老班长)2.这几次描写老班长的外貌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1)“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驮,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师: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2)“他整夜整夜地合不拢眼”“他喜出望外地跑回来”(3)“他抬起头,望着夜色弥漫的草地,好久,才用低沉的声音说”(4)“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了疙瘩”“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5)“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

14、深地陷了下去”总结:从老班长的外貌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优秀共产党员。1935年秋,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党交给的任务,尽心尽力地照顾好三个红军伤员,在即将走出草地时,自己却牺牲了。可以看出老班长在长征途中饱经风霜,长征的艰苦。日夜为小战士们操劳,因为找到了一个能让战士们吃上好一点的东西的办法,而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可以看出他是多么尽职尽责。这里没有直接的外貌描写,但是我们可以从句子中进行拓展训练:想象老班长望着远方草地时的眼神,那眼神中一定充满忧虑。老班长看到三个小战士不肯喝鱼汤,生怕他们饿坏了身子,他又心疼,又着急,责怪自己没能完成指导员交给的

15、任务,因此眉毛拧成了疙瘩。战士们喝下了鱼汤,他的眉头舒展开,充分表现了他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尚品质。老班长历尽艰辛,任劳任怨,照顾三个年轻的病号。他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死亡的威胁正步步朝他逼来。课后反思课题15、金色的鱼钩课型新授课时间年 月 日教学目标 1体会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精神。红军战士团结友爱、顾全大局、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2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等重点词句,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重点 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文。难点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金色的鱼钩”的理解。

16、.知识考点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文。教具学具相关图片检测题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总结课文的中心思想。板书设计金色的鱼钩 肩负重任 弯钩钓鱼老班长钓鱼不吃 鱼钩闪烁着光芒 奄奄一息壮烈牺牲教(导)学过程与主干知识结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导入 :老班长历尽艰辛,任劳任怨,照顾三个年轻的病号。他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死亡的威胁正步步朝他逼来。过渡:从老班长的外貌变化,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优秀共产党员。(二)找出最让自己感动的片段,以此为主线,品析全文。1.学习“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1)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

17、落令人感动?(2)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3)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2.学习“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1)自由朗读,感受老班长寻找食物的不易:(2)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的摸”等重点词朗读。(3)说说此时自己内心的感受。3.学习“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1)学生自由朗读这一片段内容。(2)观察课文插图,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3)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4)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学习“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18、1)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2)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3)指导分角色朗读。(过渡语:为了伤员,老班长快耗尽了自己全部的生命。如果你是伤员,面对奄奄一息的老班长,会有怎样的感受?)(过渡语:“老班长的手垂了下来,他耗尽了生命的全部,眼看着要走出草地,他却不能动了,也不能照顾我们了。此时,你该用怎样的感情呼唤他呢?”)四、品味金色,升华迁移1.“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师:为什么说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金色的光芒?2.让学生结合整节课的感受,谈自己的体会。五、课后小结老班长“奄奄一息”,身体已经极度虚弱,同时又对战士们充满牵挂

19、和关爱。为救老班长时的心急如焚,无尽的担心和难过。老班长牺牲时,战士们悲痛欲绝、催人泪下的呼喊。为了伤员,老班长快耗尽了自己全部的生命。 “老班长的手垂了下来,他耗尽了生命的全部,眼看着要走出草地,他却不能动了,也不能照顾我们了。 白天,老班长要带着战士们行军,晚上宿营时有要忙着张罗食物,而草地上都是黑水潭,哪有多少鱼,为了钓鱼,找野菜,老班长的眼睛都瞅坏了。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凝结了老红军心中只有战友,唯独没有自己的高贵品质;长满红锈的铁画鱼钩,体现了红军战士舍己为人的伟大精神;长满红锈的鱼钩见证了红军战士互相关心、互相扶持、一心北上的艰苦历程,表现了战友之间伟大的爱。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

20、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他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党的委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弯成的钓鱼钩。课后反思课题16桥课型新授课时间年 月 日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2.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3.认识6个生字,学会本课新词、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重点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难点体会和学习老支书忠于职守、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注重情境体验和情感熏陶。知识考点认识6个生字,学会本课

21、新词、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教具学具本课生字词检测题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用下列词语造句。咆哮 势不可挡 你拥我挤板书设计16 桥老汉 小伙子 群众 拥 戴 共产党员 群众教(导)学过程与主干知识结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入新课1、请同学们看老师板书,齐读课题。2、师:你还知道哪些桥?(生自由说)我们还曾学过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那是一座什么桥?(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桥)。3、师:本文的桥又有什么含义呢?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本吧。二、教学生字词1、用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语句。2、出示生字词(学生再全班读)。三、整体感知课文 1、师:把这些词语送进课文里,再读读,看看课文写了一

22、件什么事? (生自由读文) 2、生汇报(师相机板书:老汉 小伙子 群众。)我们还曾学过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那是一座什么桥?(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桥)。用喜欢的方式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语句,并理解文中新词的意思。(学生再全班读)。课后反思课题16桥课型新授课时间年 月 日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2.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3.认识6个生字,学会本课新词、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重点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难点积累课文特色语

23、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知识考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新词、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教具学具本课生字词检测题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文中写到老汉的“揪”和“推”以及小伙的“瞪”和“推”,这些简单的动作背后有着怎样的内心世界呢?试着写出老汉和儿子的内心独白。板书设计指挥 舍己为人桥老汉 号召 坚持原则牺牲 不徇私情教(导)学过程与主干知识结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体会洪水的无情1、师:课文写了一场山洪,这是一场灾难,课文中是如何描写这场灾难的,请你们找出关于山洪,关于灾难场面的描写2、师出示相关语句。3、生再读这些句子,说说从中你读出了什么?二、体会老汉的高

24、尚品质。 1、这哪是洪水,这分明就是一头恶魔,面对这凶残的恶魔,你们怕不怕?面对这如猛兽般的山洪,“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面对死亡,群众们怎么办?我们一起接着往下读。2、师出示有关语句:同学们,想一想这是怎样的场面呀!(万分危急)。3、师:群众们非常恐惧,场面乱哄哄的,就在这万分危急时刻,老汉站出来了,老汉一出现,文章怎样向我们介绍他的?(生读第7自然段,师: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4、“拥戴”是什么意思?(拥护、爱戴),老汉是一个党支部书记,怎样做才令被人拥戴呢?(师:虽然我们不知道这位党支部究竟为人民做了哪些好事,但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灾难中,我们会找到最好的答案。)5、请同学们读课文第7

25、-23自然段,找出关于老汉的描写,体会老汉是个怎样的人。6、学生汇报交流,读句子,谈体会,师适时点拨,感悟朗读“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三、体会“桥”的含义 老汉被洪水吞汉了(黑板擦拭去“老汉”),不伙子,他的儿子也被洪水吞没了(擦去“小伙子”)。可是洪水吞不去老汉作为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板书:共产党员),他们用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精神搭起了和群众们的一座桥,我们群众也因此拥戴他们,这真是一座伟大的桥,一座用血肉之躯筑成不朽的桥!(带着我们的体会再读课题 桥)。四、归纳表达特色 1、这篇课文感人至深。在表达特色上也独具匠心,文中直到结尾才点明老汉与小伙子的父子关系,这样巧设悬念,达到了

26、震撼人心的效果。2、另外,文中句式简短,大量使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使文中语言极富韵味,这些表达方法希望大家以后多积累,多尝试运用。 1、抄写生字词。 2、摘录文中有特色的句子。学生自由找出句子并读出来。生自由读,师归纳句式特点,以及修辞手法,让学生体会洪水的肆虐无情。这是万分危急的场面。学生读第7自然段: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拥戴”的意思:拥护、爱戴。汇报交流,读句子,谈体会,感悟朗读“全村人都拥戴的老汉”。这篇课文感人至深。在表达特色上也独具匠心,文中直到结尾才点明老汉与小伙子的父子关系,这样巧设悬念,达到了震撼人心的效果。完成练习课后反思课题17.梦想的力量课型新授课时间年 月 日教学目

27、标 1认识6个生字,读读记记“放弃、下旬、募捐、水泵、颠簸、节奏、簇拥、迫不及待、辛辛苦苦、一声不吭”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快速阅读,并能简要地复故事。3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4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瑞恩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难点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知识考点练习快速阅读,并能简要地复故事。教具学具 文中出现的新词语。检测题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快速阅读,并能简要地复故事。2.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得

28、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板书设计梦想的力量瑞恩 希里杰克 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不懈地奋斗教(导)学过程与主干知识结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谈话,导入新课1教师板书“梦想”。请同学们谈一谈什么是“梦想”。过渡语:“梦想”可能是我们心中最深切的、最美好的渴望。人世间的很多奇迹都源于梦想,并经过不懈的努力使梦想成真。人应该有梦想,并为自己梦想的实现作出努力。2同学们,现在请你告诉大家:你的梦想是什么?小结:同学们的梦想都非常美好!希望你们能够时刻记住自己的梦想,并使梦想转化成前进的动力。因为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让你创造出无法想象的奇迹。(板书,完成课题)3现在就请同

29、学们来阅读一个真实的故事,去感受梦想的力量。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课文。2把自己认为不好理解的段落认真读一读。3接读课文,纠正字音。4重点理解词语:()5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说一说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三、读文交流,体会作者情感1(小组内交流学习所得,讨论自己疑惑的问题。)想一想,瑞恩的梦想是什么?他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2文中有哪些地方出乎你的意料?在这些出乎意料之处你想到些什么?从而深刻体会瑞恩以及文中其他人物的精神品质。指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练习有感情的朗读,3引读课文,尝试回答上面的问题。引读课文,深入体会句子的含义。四、联系上下

30、文,体会题目的含义梦想的力量在课文中的体现是多方面的,小瑞恩的梦想不仅鼓动着他本人前进的风帆,激励着他克服重重困难,坚定执著地为达到梦想的彼岸而奋斗;同时也感动并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其中,最终使梦想成为现实;这个梦想的实现也使安格鲁的村民们对瑞恩以加拿大人民感激不尽,从而增进了加非人民的友谊。这不就是梦想的力量吗?五、回读全文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感受最深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并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梦想”是我们心中最深切的、最美好的渴望。人世间的很多奇迹都源于梦想,并经过不懈的努力使梦想成真。人应该有梦想,并为自己梦想的实现作出努力。筹齐:筹集齐全。本课是指瑞恩筹集到了可以打一口井的钱。募捐:广

31、泛征集捐款或物品。 颠簸:上下震荡。羞涩:难为情,态度不自然。 簇拥:(许多人)紧紧围着。迫不及待:急迫得不能再等待。一声不吭:吭,出声,说话。“一声不吭”是指一直沉默不语,一句话也没有说。课文通过记叙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终于使梦想成真的经过,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小瑞恩的梦想不仅鼓动着他本人前进的风帆,激励着他克服重重困难,坚定执著地为达到梦想的彼岸而奋斗;同时也感动并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其中,最终使梦想成为现实;这个梦想的实现也使安格鲁的村民们对瑞恩以加拿大人民感激不尽,从

32、而增进了加非人民的友谊。课后反思课题17.梦想的力量课型新授课时间年 月 日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练习快速阅读,并能简要地复故事。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3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瑞恩的精神品质,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难点体会“梦想的力量”所蕴含的深意。知识考点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教具学具相关的文献资料检测题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快速阅读,并能简要地复故事。2. 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题目的含义。从字里行

33、间感受瑞恩心灵的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板书设计梦 梦想 努力 成真想 (瑞恩) 的 自己劳动筹集70元力 为非洲孩子挖一口井 带动大家筹集2000元 瑞恩的井 量 带动所有的人筹集钱教(导)学过程与主干知识结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谈话,导入新课:同学们的梦想都非常美好!希望你们能够时刻记住自己的梦想,并使梦想转化成前进的动力。因为梦想的力量是巨大的,它可以让你创造出无法想象的奇迹。二、通读课文,整体感知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课文通过记叙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终于使梦想成

34、真的经过,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说一说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三、读文交流,体会作者情感1想一想,瑞恩的梦想是什么?他是怎样实现自己的梦想的?2文中有哪些地方出乎你的意料?在这些出乎意料之处你想到些什么?从而深刻体会瑞恩以及文中其他人物的精神品质。指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练习有感情的朗读,3引读课文,尝试回答上面的问题。引读课文,深入体会以下句子的含义。一声不吭的瑞恩突然说:“那我来攒钱买钻井机吧。”他的声音很小,但很坚定,“我想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是呀,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在此时有谁不流泪呢?四、联系上下文,体会题目的含义梦想的力量在课文中的体

35、现是多方面的,小瑞恩的梦想不仅鼓动着他本人前进的风帆,激励着他克服重重困难,坚定执著地为达到梦想的彼岸而奋斗;同时也感动并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其中,最终使梦想成为现实;这个梦想的实现也使安格鲁的村民们对瑞恩以加拿大人民感激不尽,从而增进了加非人民的友谊。这不就是梦想的力量吗?五、回读全文并选择自己喜欢的,感受最深的句子有感情地朗读,并体会作者表达的方法六、拓展,深化主题学生畅谈自己的体会,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来谈,还可以扩展开去,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谈,从而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升华自己的思想认识。课文通过记叙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

36、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终于使梦想成真的经过,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著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这段话与前面写瑞恩在第一次捐钱时听募捐项目的负责人说挖一口井得要2 000块钱时的表现形成了对比:那时的瑞恩还不知道2 000块钱是个多大的数目,他只是兴奋地说:“那我再多干些活挣更多的钱吧!”从“兴奋”到“坚定”,一方面表现了瑞恩在短短的两个月内,通过筹齐打井的2 000块钱,已经迅速地长大了,他现在已经清楚地认识到买钻井机的难度;另一方面也表现了瑞恩为了实现“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这一梦想的坚定态度是不可动摇的。“一个梦想,竟有如此大的力量”是指瑞恩“给非洲的孩子挖一口井,好让他们有

37、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的实现,给安格鲁的孩子们送去了关爱,送去了健康,令安格鲁的村民们感激不尽;而安格鲁村民们的表现,也令瑞恩和父母感到无比的激动和幸福。作者在此点题,满怀深情地阐发议论,以反问句抒发自己的情感,并引发读者的思考梦想的力量究竟有多大?课后反思课题口语交际习作四课型新授课时间年 月 日教学目标1. 通过交流学生看到的听到的或者经历过的感动的事,训练学生思维的条理性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并感受人与人之间令人感动的真情。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的习惯,做到表达时有条理、有感情;在听他人说话要认真,有耐心。 3.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选一件令人感动的小事记下来。内容要具体,语

38、句要通顺,感情要真实。重点在口语交际中理清思路,学会表达,完整清楚的叙述出这件感动或难忘的事。难点善于表达,说话有顺序,条理清楚,有重点。 知识考点选一件令人感动的事记下来。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感情要真实。教具学具工具书检测题交流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或者经历过的感动的事,训练其思维的条理性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并感受人与人之间令人感动的真情。板书设计口语交际习作四内容要具体语句要通顺感情要真实教(导)学过程与主干知识结构: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 激发情趣感动是人间最美好的情感,我们的心湖会不断地因一些人和事而荡起阵阵涟漪。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景令人潸然泪下,草地上的老班长为小战士而放弃自己的

39、生命的故事感人至深,在生死关头,无私无畏、舍生忘死的老支书形象让人久久挥之不去,而6岁的小瑞恩为梦想不懈努力的决心让我们每个人为之动容。 我们的身边,时时会发生许多令人感动的事,它让我们感到人世间最美好的情感。你们看,一个五六岁的男孩,用他稚嫩的双手颤巍巍地打来一盆洗脚水,要给妈妈洗脚。 二、拓展思路 1像电视广告中这样的令人感动的故事还有许多许多。古今中外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你都知道哪些? 2指名回答,并说说自己为什么而感动。 3小结:一切真善美的事情都能触动我们的心弦,让我们为之震颤。 三、互动交流 1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你是否经历过让自己感动的事呢?想一想曾经看到、听到或亲身经历过的

40、事情中,哪些深深地触动过你的心灵,令自己特别感动,难以忘记。从这些事情中选出一件最使你感动的事情,认真回顾事情的经过,要把事情的经过想清楚、想具体,然后再想一想应该怎样讲述,才会打动别人。 2指名回答,其他同学当记者,现场进行“答记者问”。教师引导学生说说最令自己感动的地方,说清楚受感动的原因。(请个别同学讲述,教师作指导,属指导性讲述) 3在小组里说说感动的故事,然后推选其中说得最好的一位同学参与集体交流,评选出最让人感动的小故事。评选条件:把感动的事件说清楚,说具体;表达时口齿清楚,声音响亮,语句通畅。 4集体交流,注意评价 四、教师总结。讲述自己观看的电视公益广告:一个穷苦的学生为了完成学业,背着病患的父亲去上学。当我们被一幕幕感动着,我们的心灵也正一次次得到洗涤。一切真善美的事情都能触动我们的心弦,让我们为之震颤。学生自由练说在小组里说说感动的故事,然后推选其中说得最好的一位同学参与集体交流,评选出最让人感动的小故事。课后反思课题口语交际习作四课型新授课时间年 月 日教学目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