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1-2022年高中地理-课时练评价6-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新人教版必修2.doc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2240706 上传时间:2024-05-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37.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年高中地理-课时练评价6-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1-2022年高中地理-课时练评价6-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1-2022年高中地理-课时练评价6-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1-2022年高中地理-课时练评价6-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1-2022年高中地理-课时练评价6-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新人教版必修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1-2022年高中地理 课时练评价6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新人教版必修22021-2022年高中地理 课时练评价6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新人教版必修2年级:姓名:- 8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20分钟7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50分)1.我国云南地区傣族竹楼采用“高脚”式建筑形式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干燥B.气候湿热C.地表不平D.当地风俗【解析】选B。傣族生活的云南气候潮湿,降水较多,“高脚”式竹楼建筑离地高,利于通风。2.对以下文化现象与自然的关系的叙述,搭配正确的是()a.陕北高原的居民住窑洞,东北农民住地屋睡火炕,云南傣族人住竹楼b.内蒙古牧民的歌声浑厚悠扬,藏族民歌高亢嘹

2、亮,江南音乐细腻温柔c.欧洲、美洲、大洋洲地理位置不同,气候各异,但居民大多信仰同一种宗教:基督教物质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较为密切非物质文化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较为疏远非物质文化事物与自然环境之间也有关系A.a、b、cB.a、b、cC.a、b、cD.a、b、c【解析】选A。本题考查地域文化与地理环境的关系,物质文化受地理环境影响大。非物质(精神)文化较稳定,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小。读我国某地区民居图(下图),完成3、4题。3.该地区的聚落()A.规模较大B.多呈团块状C.多呈带状D.多沿陆路交通分布4.这类聚落布局有利于()水运取水商贸旅游A.B.C.D.【解析】3选C,4选A。第3题,读图分析可知,

3、该地区民居主要沿河流分布,受河流的影响,聚落多呈带状分布。第4题,河流对城市具有供水和运输功能,因此沿河分布有利于水运和取水。读下图,回答5、6题。5.以上两图体现了建筑物在方面的差异()A.空间布局形式B.建筑结构C.地域组合D.以上三个方面6.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是()A.自然环境的差异B.科技发展水平的差异C.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D.地域文化的差异【解析】5选B,6选D。中国园林和美国园林由于中西地域文化的差异,在建筑结构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7、8题。7.黄河流经我国多个地域文化区,其民居、服饰、饮食、风俗等无不体现出鲜明的地域特色。这说明()A.地域文

4、化的形成具有不稳定性B.地域文化形成的基础是地理环境C.地域文化是人文因素作用下形成的D.地域文化主要体现在非物质方面8.图中数字代表的各地区与其传统民居对应关系正确的一组是()吊脚楼蒙古包窑洞四合院A.B.C.D.【解析】7选B,8选C。第7题,地域文化是指文化在一定的地域环境中与环境相融合打上了地域烙印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其形成的基础是地理环境。第8题,对应的民居是蒙古包;是黄土高原地区的窑洞;四合院是北京地区民居的特色;在河北,没有吊脚楼分布;为青海内陆地区,建筑为墙体较厚的平房。如图为我国各地的传统民居景观。读图,回答9、10题。9.有关图中建筑特点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

5、-光照充足,利于采光通风B.-雨热同期,防潮耐腐排水C.-人口密集,便于生活居住D.-长幼有序,体现传统文化10.上述民居建筑风格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的开放性特点的是()A.B.C.D.【解析】9选B,10选C。第9题,位于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竹楼有利于防潮防湿,A项错;位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雨热同期,夏季潮湿多雨,房屋通风尖顶,有利于防潮排水,B项对;位于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降水多,从图上可以看到是多层建筑,当时主要用于防匪、防涝及居住,不只是便于生活居住,C项错;是客家人在不断迁徙过程中创造的,主要为了抵御外敌和防范当地人欺生,也体现了一种和谐的文化,D项错。第10题,从图片上看,开平碉

6、楼造型别致,明显特色是中西合璧的民居,碉楼顶部及四角的圆顶风格,是拜占庭式建筑风格。其他都是中国式的建筑风格,所以最能体现地域文化开放性的特点。二、非选择题(共20分)11.读山西省一些老四合院示意图及相关材料,完成下列问题。(20分)我国山西省有一些老式的四合院民居,其房屋的屋脊向单面倾斜,用当地的话说是“肥水不流外人田”。(1)“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映出()A.山西人以勤俭持家出名B.山西的水资源较少,居民对水资源十分珍惜C.山西人以自私自利出名D.山西人对水有特殊的“风俗习惯”(2)请说出这种屋顶的形式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之间的密切关系。(3)一般情况下,我国南方的屋脊多呈式样,这样可以与当地

7、的自然条件相适应。(4)美国的城市,除摩天大楼外,私人住宅多是有草坪的单门独户的单层或两层套房;欧洲城市,住宅多是左右相连的多层楼房。欧美民居与四合院相比,从外部看上去,它们之间的最大差别是什么?它反映了欧美怎样的社会文化特点?【解析】根据山西气候条件及图示,“肥水不流外人田”反映出山西水资源较少,当地居民对水资源十分珍惜,屋脊由外面向内倾斜可以收集较多的降水。我国南方降水较多,为保证排水,屋脊多为尖顶。受内向、封闭文化及皇权的影响,中国民居多“四合院”式建筑,多建有围墙。而西方国家受外向、自由、开放文化的影响,房屋建筑少围墙,多为独立性很强的独幢建筑。答案:(1)B(2)山西省地处内陆,降水

8、稀少。屋脊由外面向内倾斜可以收集较多的降水,使降水得到较充分的利用。(3)尖顶(或由屋顶的中间向内外两边倾斜)降水较多(4)没有围墙。外向、开放、独立性强、自由度高。(20分钟3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20分)“骑楼”是在楼房前座跨入人行道悬空而建的,二楼向街心延伸,并使马路边房屋相互连接,形成自由步行的长廊。这是岭南民居的一个特色(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1、2题。1.建设骑楼的目的是()A.体现当地的民族特色B.使房屋建筑有层次感,体现建筑美C.节省建筑材料D.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阳2.骑楼建筑反映了岭南地区()A.地形多样,地表起伏不平B.高温多雨的气候C.降雨强度大D.洪涝、台风等灾

9、害频繁【解析】1选D,2选B。第1题,我国南方气候湿润,降水较多,而且夏季光照强烈,建骑楼便于行人避雨和遮阳。第2题,岭南地区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降水量大,气温高。(2020江苏高考)下图为某小镇空间格局演化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影响该小镇空间格局演化的主要因素是()A.产业结构B.人口素质C.环境质量D.交通方式4.“现代拓展区”的建立有利于()A.减轻自然灾害B.提高环境容量C.保护传统地域文化D.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解析】3选D,4选C。第3题,读图可知,明清两代该小镇主要沿河拓展,现代该小镇主要沿高速公路拓展,因此影响该小镇空间格局演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交通方式。第4题,从图

10、文信息不能判断该小镇的自然环境特征,因此不能判断“现代拓展区”的建立是否能减轻自然灾害;一个区域的环境容量是相对稳定的,不会因为“现代拓展区”的建立而提高;“现代拓展区”远离老城区,可以一定程度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但是并没有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现代拓展区”远离老城区,相对减少了对明清传统文化的破坏,使当地的地域文化可以得到更好的保护。二、非选择题(共10分)5.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10分)材料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地区的地理条件、经济技术和建设文化有着明显的地域差异性。材料二作为人文荟萃之地、风物繁华之城的扬州,自唐、宋时期开始就是中国东南第一大都市、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瘦西湖更是

11、历史悠久,受历代造园专家的青睐,被认为是中国湖上园林的代表。(1)是文化形成的物质基础。(2)中、西方园林建筑结构有何差异?【解析】第(1)题,不同的地理环境条件,形成不同的地域文化。地理环境是文化形成的物质基础。第(2)题,比较图中两国园林,中国园林讲究含蓄,用隔景,障景手法,用树、亭等遮挡,隔而未隔,障而未障,显而不露,引而不发。图中水面石桥,忌直求曲,忌宽求窄。以美国园林为代表的西方园林,则强调整齐划一,均衡对称,直率敞朗,和盘托出。让人一览无遗,缺少含蓄。答案:(1)地理环境(2)中国园林讲究含蓄,显而不露,引而不发,忌直求曲,忌宽求窄;西方园林则强调整齐划一,均衡对称,直率敞朗,和盘托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地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