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中化学-含氮化合物知识点总结.docx

上传人:小****库 文档编号:224011 上传时间:2023-02-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5.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含氮化合物知识点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中化学-含氮化合物知识点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本文档共4页,全文阅读请下载到手机保存,查看更方便
资源描述
一、氮气和氮氧化物 1、氮气: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空气中78%(体积分数)是氮气。 氮分子(N2)为双原子分子,结构稳定,决定了氮气性质的稳定性,常温下氮气很稳定,很难与其它物质发生反应,因此,生产上常用氮气作保护气。但这种稳定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如高温、放电等),也能跟某些物质(如氧气、氢气等)发生反应。 N2 +  O2 2NO                      N2 + 3H2 2NH3  2、固氮作用:游离态氮转变为化合态氮的方法。 途径          举例 自然固氮  →  闪电时,N2 转化为NO 生物固氮  →  豆科作物根瘤菌将N2 转化为化合态氮 工业固氮 →  工业上用N2 和H2合成氨气 3、氮氧化物(NO和NO2):   NO NO2 色、态(常温下) 无色气体 红棕色气体 气  味 没有气味 刺激性气味 毒  性 有   毒 有      毒 重要反应 2NO + O2 = 2NO2    3NO2 + H2O = 2HNO3 + NO 氮氧化物对环境的污染、危害及防治措施 ①硝酸型酸雨的产生及危害 ②造成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因素③破坏臭氧层 措施:使用洁净能源,减少氮氧化物的排放;为汽车安装尾气转化装置;处理工厂废气   氮的氧化物是大气污染气体,常用碱液 (NaOH溶液)吸收。 二、氮肥的生产和使用 1、氨的合成:N2 + 3H22NH3 2、氨气的物理性质: 氨气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密度是0.771g.L-1,比空气小。氨易液化,液氨气化时要吸收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急剧下降,所以液氨可作致冷剂。 氨极易溶于水,常温常压下,1体积水中大约可溶解700体积的氨气。氨的水溶液称氨水。计算氨水的浓度时,溶质应为NH3 。 3、氨的化学性质: (1)氨溶于水时,大部分氨分子和水分子形成一水合氨分子(NH3·H2O)。一水合氨分子(NH3·H2O)不稳定,受热时分解为氨气和水。 NH3 + H2ONH3·H2O          NH3·H2ONH4+ + OH-   氨水显弱碱性。           比较液氨与氨水: 名  称 液  氨 氨  水 形  成 氨降温加压 液      化 氨溶于水 物质分类 纯净物 混合物 成  分 NH3 NH3、NH3·H2O 、H2O 、 NH4+ 、 OH- 、H+   (2)氨具有弱碱性,可以与酸(硫酸、硝酸、盐酸等)反应,生成铵盐。     NH3 + H+ = NH4+ (3)与氧气反应(具有还原性)     氨气在催化剂(如铂等)、加热的条件下,生成一氧化氮和水,并放出热量。此反应是放热反应,是工业制硝酸的基础。     4NH3 + 5O24NO + 6H2O 4、铵盐:由铵离子和酸根离子构成的盐。 如:硫酸铵【(NH4)2SO4 ,俗称硫铵,又称肥田粉】,氯化铵【NH4Cl,俗称氯铵】,硝酸铵 【NH4NO3,俗称硝铵】,碳酸氢铵【NH4HCO3,俗称碳铵】,它们都是白色、易溶于水的晶体。铵盐属于铵态氮肥。常用氮肥有硝态氮肥和尿素【 CO(NH2)2 】  ①铵盐受热易分解:    NH4ClNH3 + HCl    NH4HCO3NH3 ↑+ H2O + CO2↑ ②铵盐能与碱反应放出氨气:   NH4Cl + NaOHNaCl + NH3 ↑+ H2O ▲铵态氮肥,要避免与碱性肥料混合施用。 5、实验反思:①喷泉实验的实质是什么?氨气为什么可做喷泉实验?是否只有氨气才能做该实验? ②用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共热制氨气,应使用什么实验装置?注意哪些问题? 三、硝酸: 1、硝酸的工业制法:氨催化氧化法 原理: 4NH3 + 5O24NO + 6H2O        2NO + O2 = 2NO2    3NO2 + H2O = 2HNO3 + NO 总反应式:NH3 + 2O2 = HNO3 + H2O 2、硝酸的物理性质: 纯硝酸为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沸点较低(83℃),易挥发,在空气中遇水蒸气形成硝酸的小液滴而呈白雾状。98%以上的浓硝酸称为“发烟硝酸”,69%的硝酸溶液称为浓HNO3。浓HNO3由于HNO3分解产生的NO2溶于硝酸中而一般呈黄色。 3、硝酸的化学性质: (1)不稳定性:4HNO34NO2 + 2H2O + O2 硝酸越浓越易分解,因此浓HNO3应存放在棕色试剂瓶中。 (2)强酸性:具有酸的通性。 (3)强氧化性:HNO3中的+5价N元素处于最高价态,具有很强的氧化性。 如:Cu + 4HNO3(浓) = Cu(NO3)2 + 2NO2 + 2H2O 3Cu + 8HNO3(稀) = 3Cu(NO3)2 + 2NO + 4H2O C + 4HNO3(浓) = CO2 + 4NO2 + 2H2O 钝化作用:常温下, 浓HNO3使Fe、Al钝化。 4、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转化关系: 5、自然界中氮的循环: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化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