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1-2022高中地理-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doc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2238651 上传时间:2024-05-23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2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2022高中地理-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21-2022高中地理-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21-2022高中地理-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21-2022高中地理-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21-2022高中地理-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21-2022高中地理 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2021-2022高中地理 第五章 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 第一节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3年级:姓名:- 17 -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素养目标思维脉图 1.能够结合区域地图,明确工程沿线的地貌、地质、水文等地理环境特征。(地理实践力)2.了解资源输出地和输入地的自然、人文特征,分析工程建设对当地的影响。(区域认知)3.结合具体的案例,分析资源调配的原因及产生的影响。(综合思维)4.能够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理解能源跨区域调配

2、对区域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人地协调观)必备知识自主学习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所有的资源在区域间都不具有流动性吗?提示:自然资源在区域间不具有流动性,但是有些资源,如人力资源、社会资源等是可以流动的,可以由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2.我国的典型调配工程:(1)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北煤南运等。(2)西气东输工程概况。天然气来源地新疆主要目标市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二、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1.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辨一辨天然气相比煤炭属于清洁能源,判断下列有关其特点说法的正误。(1)燃烧效率高,使用方便()(2)清洁、比

3、较价格高()(3)开采、储运难度大,技术要求高()(4)投资小,回收周期短()天然气是清洁能源,使用过程中没有任何污染吗?提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仅为煤的40%左右,相对于煤炭、石油等能源来说,具有使用安全、热值高、洁净等优势,但天然气并非没有污染,只是污染较轻。3.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1)天然气分布的总体特征:西多东少、北多南少。(2)陆上四大气区。连一连将四个气区与对应的省区连线。(3)油气发展战略:稳定东部,发展西部。三、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对调入地与调出地的影响:下列属于西气东输工程对西部地区影响的是;属于西气东输工程对东部地区影

4、响的是。将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发挥经济、技术优势,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以及用户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缓解能源短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质量。促使该地区加快综合利用天然气的步伐,推动天然气加工业向深加工、高附加值方向发展。2.其他:在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减少农民对薪柴的使用,缓解因植被破坏带来的环境压力。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途径有哪些?提示:加大技术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高能耗工业的发展;加快西电东送等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建设;因地制宜,大力开发沼

5、气、太阳能、水能、风能、海洋能等清洁能源;加强宣传,提高公民节约能源的意识。关键能力合作学习能力1我国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1.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西气东输缓解我国能源资源生产和消费地区差异大的矛盾,能够实现资源生产和消费的优化配置。如下图:2.能源消费结构调整的必要性:3.西部是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拓展深化】输气管道线路选择的影响因素(1)地形地质条件:为了降低工程施工难度,减少施工量,节约建设成本,降低风险,降低后期运行维护费用,天然气管道线路多选择在地形平坦、地质条件较好的地区。例如,西气东输一、二线工程的线路都经过河西走廊。(2)河流:跨越河流会增加施工难度,增加

6、建设成本,因而天然气管道的修建尽量不穿越河流。(3)市场:为了增加天然气的消费市场,管道的修建尽量选择在人口密度较大和城市较多的地区。例如,西气东输线路在中东部主要经过大城市,其目的是缓解大城市供气紧张的局面。(4)补充气源:为了保障天然气供应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延长工程使用年限,天然气管道的修建要考虑经过有补充气源的地区。例如,西气东输一线在中段绕道经过鄂尔多斯气区,虽然线路增长,且要连续跨越黄河,但是可以增加气源,稳定供气。影响西气东输线路选择的因素(教材图5.1西气东输线路示意)(1)西气东输一、二线工程沿途分别经过哪些地形区?提示:一线工程经过的主要地形区有:塔里木盆地吐鲁番盆地河西走廊

7、宁夏平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二线工程经过的主要地形区有:准噶尔盆地河西走廊宁夏平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江汉平原鄱阳湖平原江南丘陵华南丘陵珠江三角洲。(2)西气东输一线和二线工程线路重合地段是哪?它们共同经过该地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分析两条线路天然气气源地的不同。提示:河西走廊;地形平坦;一线气源地为新疆轮南,二线气源地位于中亚地区。(3)西气东输二线工程主干管道向南跨过长江后,铺设管道需要克服哪些困难?提示:要克服我国南方丘陵山区地表崎岖不平,水系发达,多滑坡、泥石流等困难。(2019北京高考改编)2019年1月31日人民日报以“4 000公里,南菜北运”为标题,讲述了一名司机驾车从广

8、西运输蔬菜水果至新疆的经历。本次运输于1月27日从广西出发,途经贵州、重庆、四川、陕西、甘肃,1月30日晚到达新疆。据此,完成(1)、(2)题。(1)本次运输过程中,该车辆()由季风区进入非季风区先后经过外流区和内流区穿越秦岭和柴达木盆地正午影子的长度保持不变A.B.C.D.(2)南菜北运对输出地的主要影响有 ()增加农民收入加大保鲜技术投入降低商业网点等级改变城市内部路网结构A.B. C. D.【解题思维】解该类题应从以下几点入手:题目(1)题目(2)问运输路线自然环境特征的判断南菜北运对输出地的主要影响思路线途经的省区;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内流区和外流区的分界线从社会经济、市场、交通

9、、技术等方面考虑答广西、贵州、重庆、四川、陕西和甘肃的部分地区属于季风区和外流区,甘肃其他部分地区、新疆属于非季风区和内流区扩大了蔬菜的销售市场,增加农民收入;路程较远,对交通条件和保鲜技术的要求提高【解析】(1)选A,(2)选A。第(1)题,根据所学知识,广西、贵州、重庆、四川、陕西等位于季风气候区,甘肃大部分地区、新疆位于非季风区,因此车辆由季风区进入非季风区;广西、贵州、重庆、四川、陕西位于外流区,甘肃大部分地区、新疆位于内流区,先后经过外流区和内流区;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材料中各省区并不位于柴达木盆地;从1月27日到1月30日,太阳直射点往北移动,车辆位置也不断变化,正午影子的长度

10、会有所变化。第(2)题,南菜北运可以扩大市场,增加农民收入;南北方距离较远,运输时间较长,必须加大保鲜技术投入;南菜北运使南部的蔬菜销售范围更广, 不可能降低商业网点等级;南菜北运主要对市外交通运输线要求高,不会改变城市内部路网结构。【补偿训练】下图为我国十二五规划国家能源基地示意图。完成(1)、(2)题。(1)我国主要能源生产区、消费区的正确叙述是()A.华北地区的能源消费主要以石油为主B.东部沿海的能源消费以水电、核电为主C.西南基地生产的能源主要是水能、天然气D.蒙东基地生产的能源主要是煤炭、石油(2)目前,能缓解我国能源生产与消费矛盾的有效措施主要为()大力开发西部能源资源,加强区域能

11、源调配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用油气资源全面替代煤炭资源大力研发潮汐能,开发新能源A.B.C.D.【解题思维】解该类题应从以下几点入手:(1)结合具体区域判断其能源的类型。(2)缓解能源供需矛盾可从开源、节流两个方面考虑。【解析】(1)选C,(2)选A。第(1)题,西南地区水能资源位居我国首位,同时四川有丰富的天然气资源;华北地区主要的消费能源是煤炭;东部沿海的消费能源以火电、水电为主;蒙东基地主要生产煤炭资源。第(2)题,从图中可看出,我国主要能源生产区在西部,而消费区在东部,加强区域能源调配是缓解矛盾的主要措施;另外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也能减少需求,缓解供需矛盾。能力2西气东输对区域

12、发展的影响1.对东、中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工程,对经济发展往往是“双赢”的,对生态环境而言却有利有弊。(1)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资源开发与经济建设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使之成为当地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缓解能源短缺,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促进东部地区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天然气综合利用的步伐,并有选择地发展以天然气为原料的化学工业,推动其向深加工、高附加值的方向发展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中、西部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工程建设(用户管网;重大项目的立项建设)将极大地带动东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2)对环境的影响。中、西部

13、地区东部地区有利影响促使西部能源结构气化的实现,缓解沿线因砍伐森林、破坏植被带来的环境压力提高清洁能源的使用比例,有效改善大气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不利影响输气管道线路长、规模大、施工方式多样。途经地区地貌类型复杂,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较为脆弱,易造成破坏2.对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的影响:促进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是实施西气东输工程的根本目的,也是西部大开发的根本目的。西气东输对东、西部地区的影响(教材图5.6西气东输的区域协调效应)(1)西气东输对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有哪些?提示: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缓解东部地区能源不足,优化能源消

14、费结构,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基础设施的建设。(2)为什么西气东输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提示:从全国角度看,东部地区资源利用效率较高;资源从西部输送到东部,不仅西部会获得资源的销售收入,而且资源在东部会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从而为国家提供更高的税收,国家就可以用更多的税收资金用于对西部的投资和补贴。(2020南安高二检测)某学者提出“红旗河”调水工程设想:从雅鲁藏布江取水,以“山区打隧洞、平原开明渠”的方式,输水至我国西北地区。下图为“红旗河”调水工程设想图。据此完成(1)、(2)题。(1)“平原开明渠”的主要好处是 ()A.减少工程量B.水量损失小C.调节沿途气候D.减少水污染

15、(2)“红旗河”调水工程如果得以实施,可能产生的影响是()A.哈密盆地的耕地面积增加B.长江上游水电站的发电量增加C.塔里木河的洪涝灾害加剧D.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加剧【解题思维】解答本题可从以下思路入手:【解析】(1)选A,(2)选A。第(1)题,与打隧洞、铺设输水管道相比,开明渠可以减少工程量;明渠在输水过程中,受蒸发 、沿线调水等因素影响,水量损失大;明渠可以微弱调节沿途气候,但作用不大,因此调节沿途气候不是“平原开明渠”的主要好处;明渠开放性强,易受污染。第(2)题,水源条件是新疆农业生产的制约因素,该调水工程如果得以实施,将极大地改善新疆的水源条件,有利于哈密盆地的耕地面积增加;“

16、红旗河”调水工程水源地不在长江,并不影响长江上游水量,对长江上游水电站的发电量并无影响;“红旗河”调水工程是为了缓解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源不足的状况,因此不会加剧塔里木河的洪涝灾害;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流失严重是因为黄土土质疏松、当地降水集中且多暴雨、植被破坏,“红旗河”调水工程中的水在输水管道流动,因此对当地水土流失无影响。【补偿训练】读中亚 (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出口天然气管道和沿线环境建设规划图,回答(1)、(2)题。(1)下列关于中亚三国出口天然气管道和沿线环境的说法,正确的是()A.滨里海输气管道输送的是哈萨克斯坦的陆上天然气资源B.跨里海输气管道、纳布科输气管道

17、沿线气候环境更恶劣C.土库曼斯坦印度输气管道的环境意义主要是促进沿线降污减排D.中亚中国输气管道天然气消费地主要是我国新疆(2)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天然气外输工程的规划和建设,利于中亚()A.发挥中亚经济、技术优势,推动天然气化工的发展B.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C.增加中亚资金流出量,进一步发挥区域协调效应D.保护植被,从根本上改变区域气候特征【解析】(1)选C,(2)选B。第(1)题,滨里海输气管道天然气资源由土库曼斯坦里海大陆架和西部陆上气田、哈萨克斯坦天然气组成;跨里海输气管道、纳布科输气管道沿线地区受西风影响较大,气候相对优越一些;土库曼斯坦印度输气管道可以

18、为沿线提供大量优质的天然气资源,从而减少废弃物的排放、降低大气污染程度;中亚中国输气管道天然气消费地主要是我国东部沿海。第(2)题,国际天然气跨区域调配中,中亚具有的是资源优势,经济、技术优势主要是在天然气输入地区;增加中亚资金流入量;天然气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保护植被,改变区域气候的一些性状,但不会从根本上改变气候特征。【备选要点】我国其他资源调配工程项目原因主要线路效益西电东送西部能源资源(水电、煤炭等)丰富;东部经济发达,电力资源不足晋、陕火电与黄河上游水电输往环渤海地区;三峡等长江干支流水电输往华东;西江水电输往华南加速东部地区的发展;改善东部的能源结构和大气环境;促进中西部的发展,将

19、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南水北调南方水资源丰富;北方水资源紧缺,限制了经济发展,影响了生态环境西线:西南诸河上游至黄河上游;中线:丹江口至华北;东线:沿京杭运河北上至华北促进西北和华北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条件晋煤外运山西煤炭资源丰富,当地消费量有限,东南地区能源短缺大秦线、神黄线、太焦焦兖日线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资源重组核心素养情境探究情境一西气东输二线工程是我国首条引进境外(土库曼斯坦)天然气资源的能源大动脉,工程西起新疆霍尔果斯,总体走向由西向东,由北向南,西气东输二线工程途经新疆、甘肃、宁夏等14个省市,并连接香港。工程设计输气能力为300亿立方米/年,整个工程于20

20、11年底全线投产。情境二西气东输二线管道工程。探究问题:(1)(综合思维)西气东输二线与西气东输一线管线相比,有何优势?提示:气源充足,覆盖面积广。(2)(综合思维)西气东输工程能否彻底解决上海能源短缺问题?若不能,还可以采取哪些措施缓解能源紧张状况?提示:不能。其他措施:从国外进口油气产品;充分利用近海大陆架油气资源;开发核电、风能、海洋能源等其他替代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3)(区域认知)在我国能源战略中,与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进行能源合作是重点之一,试分析其优势条件有哪些。提示:两国天然气储量大;哈、俄两国都是我国的建交国,有政治基础;陆上邻国,利于管道建设,并且不经过第三方国家,能源

21、安全有保障;与海运相比可以不间断运输。课堂检测素养达标(2020枣庄高二检测)新疆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根据新疆哈密地区煤炭工业“十二五”2020年区域发展规划:哈密地区将围绕“疆电东送”“疆煤东运”战略,规划到2015年末煤炭产能超过1.5亿吨,到2020年煤炭产能超过3亿吨。下图为“疆电外送线路及沿线部分地区景观示意图”。读图文材料,回答13题。1.哈密地区提出“疆电东送”“疆煤东运”战略的主要优势条件是()A.交通条件B.接近消费市场C.丰富的煤炭资源D.国家政策扶持2.目前,制约该战略实施的条件有()交通运力不足,且运输距离远输电线路少,电网建设滞后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由于

22、产业结构的调整,东部沿海地区的能源需求量急剧减小A.B.C.D.3.“疆电外送”对调入区的直接影响有()A.调整产业结构B.加剧环境污染C.缓解能源紧张D.促进资源开发【解析】1选C,2选A,3选C。第1题,丰富的煤炭资源是哈密地区提出“疆电东送”“疆煤东运”战略的主要优势条件。第2题,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以煤炭为主,且短期内不会发生重大改变;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产业结构虽然在不断地调整和优化,但由于经济总量的增大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需求量仍然在增大。第3题,“疆电外送”是能源输送,对调入区的直接影响是缓解能源供应的紧张状况。兰郑长管道起于甘肃省兰州市,止于湖南省长沙市,途经甘肃、陕西、河南

23、、湖北和湖南5省67个县、市。该工程是国家实施西油东送、北油南调战略工程的具体体现。读兰郑长输油管线示意图,回答46题。4.兰郑长管道跨越的地形区包括()A.青藏高原B.黄土高原C.四川盆地D.内蒙古高原5.在沿途的配套油库中,中石油投资3.6亿元打造的郑州油库扩建工程,在河南7个油库中容量最大。扩建郑州油库的主要原因是()A.地理位置优越B.交通便捷C.市场需求量大D.运营成本低6.修建兰郑长输油管线的积极意义有()实现西部资源与石油消费地区供需的对接有利于油品安全、平衡、高效运输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能源短缺问题为国家的能源安全战略部署提供保障A.B.C.D.【解析】4选B,5选C,6选B。第

24、4题,由图可知,该管线主要跨越了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和长江中游地区。第5题,油库扩建,归根结底是与市场需求量大有关。第6题,该管线的修建有利于缓解区域间能源紧张的局势,而且相对安全、高效,但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能源短缺问题。7.根据材料和“皖电东送”线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材料“皖电东送”工程西起安徽淮南,经皖南、浙北、江苏到达上海,全长656千米。“皖电东送”工程大量应用地理信息技术,凭借精确定位,为勘察设计、施工及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来源,为电力系统信息化管理提供可靠的依据。(1)试着从资源、区位条件等方面回答安徽省建设能源产业基地,实施“皖电东送”工程的基本条件。(2)说明“皖电东送”

25、工程对皖北、苏浙沪区域发展的积极影响。【解析】第(1)题,淮南煤炭资源丰富,可用来发展火电,同时靠近淮河,水资源丰富;工程沿线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第(2)题,考查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皖北地区为资源输出地,苏浙沪地区为资源输入地。答案:(1)煤炭资源丰富;水资源充沛,满足火电项目的用水需求;邻近长江三角洲地区,市场区位优势明显。(2)皖北地区:促进皖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利于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扩大安徽省能源产业规模,带动煤炭开采等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苏浙沪地区:缓解苏浙沪地区能源紧张状况;优化能源消费构成,减轻建设电厂的土地和环保压力。【知识拓展】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的建设和实施带来的影响主要涉及三大区域、两大效益两大方面:(1)三大区域:(2)两大效益:效益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经济效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带动相关产业发展缓解能源紧张状况,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发展环境效益缓解环境压力,集中人力、财力改善西部环境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改善大气质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地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