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附答案)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解题技巧总结1单选题1、在炎热夏季无风的环境中,剥出冰棒后可以看到冰棒周围会冒“白气”。小明和小强分别画出甲、乙两幅图来反映冰棒周围“白气”的情形。则下列有关物态变化过程和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符合实际,“白气”属于液化现象B图乙符合实际,“白气”属于汽化现象C吃冰棒解热是熔化过程,吸热D冰棒从冰箱拿出后包装袋上出现的“白霜”属于凝固现象2、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分析正确的是()A撒盐可以促使雪熔化,说明盐可以提高雪的熔点B严冬,窗户上的“冰花”结在玻璃的外侧C热水瓶口的“白汽”是瓶外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液化石油气是常温下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
2、液化后储存在钢罐中的3、下列自然现象的形成属于液化的是()A早春,冰雪消融B初夏,晨雾弥漫C深秋,树枝凝霜D寒冬,河水结冰4、下列一些关于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及分析正确的是()A撒盐可以促使雪熔化,说明盐可以提高雪的熔点B严冬,窗户上的“冰花”结在玻璃的外侧C热水瓶口的“白汽”是瓶外的水蒸气液化形成的D液化石油气是常温下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液化后储存在钢罐中的5、用温度计测液体的温度有以下几种说法:使用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分度值;测量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读数时应在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不一定留在被测液体中。其中正确的是()A B C D6、“一盔一带”安全
3、守护行动对于摩托车驾驶人来说,头盔就是“救命盔”。天气变冷后,妈妈骑电动时头盔面罩会起雾变模糊影响视线如图,于是小丽查阅资料将洗洁精涂抹到头盔面罩上解决了这一问题。关于面罩起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妈妈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汽化形成的B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C空气中的水蒸发形成的D水雾的形成需要放热7、中华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物理知识,以下诗词中有关物态变化的分析正确的是()A“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现象,需要吸热B“露似真珠月似弓”,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需要放热C“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现象,需要放热D“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凝华现象,需要吸热8、2021年3月22日是第
4、二十九个世界水日,节约用水是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下图所示水分物体变化,吸放热情况与其他三个不同的是()A冰融水开B雾绕险峰C露润绿叶D霜打枝头9、下图中,正确描述巴中铁路铁轨的铸造过程中凝固阶段温度变化的是()ABCD10、以下是小明估计的常见温度值,其中合理的是()A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50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约为15C洗澡时淋浴水温约为70D健康成年人的腋下体温约为3711、缺电地方的人们发明了一种陶制的罐中罐“冰箱”,内外罐之间填有沙子,如图。盛夏季节里,有利于给“冰箱”中食物降温的做法是()A换用铁质材料制作内外罐B经常给两罐间的沙子浇水C把“冰箱”放在密闭房间内D把“冰箱”放在
5、湿热环境中12、下列现象中,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雾的形成 蜡烛滴“泪”冻衣服晾干露珠的形成ABCD13、日光灯用久后,灯管两端会出现黑斑,这些黑斑是灯丝中的钨()A汽化而成B升华而成C先汽化后液化而成D先升华后凝华而成14、下列现象叙述正确的是()A汽车夏天开冷气,冬天开暖气,夏天车窗玻璃外侧起雾,冬天内侧起雾B小明从电冰箱的冷冻室拿出一块雪糕,会儿,小明发现包装袋上有些小冰晶,这是凝固现象C加油站要求“熄火加油”,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发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升华D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 “白气”是水蒸气15、固态、液态和气态是物质常见的三种状态,某物质通过放热
6、、吸热在甲、乙、丙三种物态之间转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为固态,由甲到乙是凝华过程B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汽化过程C丙为气态,由丙到甲是液化过程D丙为液态,由乙到丙是熔化过程多选题16、根据右表中的数据,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酒精117水银38.8冰0铅328铜1083A120的酒精是固态B可以将铅放到铜制容器中熔化C水的凝固点是0D在40的寒冷北极,能用水银温度计测气温17、人工降雨也称为人工增雨。它需要根据不同云层的物理特性选择合适的时机用飞机、火箭弹向云中播撒特定物质,使云层中大量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这些冰粒在下落过程中变成了水滴,水滴降落就形成
7、了雨。上述过程中经历的物态变化有()A熔化B汽化C凝华D液化18、下列物态变化过程中,需要放出热量的是()A湖水结成冰B樟脑丸变小C露珠的形成D雾凇的形成19、下列关于热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是()A冬天,司机往水箱里加点酒精是为了提高液体的凝固点B冻豆腐里面的小孔是由于豆腐里的水先凝固后熔化形成的C皮肤上涂一些酒精会感到凉爽是因为酒精蒸发时放热D从冰箱里取出的易拉罐外璧会出现小水滴是水蒸气凝华形成的20、小明发现刚从冰箱取出的冰棒上粘着“白色小颗粒”,剥去纸后冰棒就冒出“白雾”。若把冰棒放进茶杯里,不一会儿茶杯壁就会“出汗”,放在嘴里变成“甜水”,以上四种现象形成出现的物态变化是()A液化B汽化
8、C熔化D凝华21、探究小组按照实验要求进行了“探究石蜡的熔化特点”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石蜡应碾碎后放入试管中B“水浴法”加热可以使石蜡均匀受热C此实验装置安装的顺序应当是从下到上D熔化的过程中,石蜡的温度保持不变22、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涉及很多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戴口罩时,眼镜片上出现水雾,这是液化现象B手背上擦酒精时感到凉,是因为酒精升华吸热C学校里消毒后液体消毒液过一会就消失了,是发生了汽化现象D用降温贴给发烧病人降温,是通过凝胶中水分的汽化吸热23、对下列各图物理现象解释正确的有( )A用冰袋给高烧病人降温,是因为冰熔化时从人体吸热B雪人没有
9、熔化却变小了,是因为雪汽化为水蒸气C刚从水中出来的人感觉特别冷,是因为人身上的水蒸发吸收人体的热D天冷时从口中呼出的“白气”,是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16(附答案)人教版初中物理第三章物态变化_016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AB冰棒周围会冒“白气”,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低的冰棒后,液化形成的小水珠,由于小水珠的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故“白气”应向下运动,故AB错误;C吃冰棒解热是因为冰棒熔化需要吸收热量,达到降温的效果,故C正确;D冰棒从冰箱拿出后包装袋上出现的“白霜”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低温的冰棒直接凝华形成的小冰晶,故D错误。故选C。2、答案:D解析:A撒盐可以促使雪熔化,说明
10、盐可以降低雪的熔点,在较低温的天气里,能容易熔化,故A错误;B严冬,室内的温度比室外的温度高,窗户把室内室外隔开,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上温度较低的冰冷窗户,会放热凝华成“冰花”,所以结在玻璃的内侧,故B错误;C热水瓶口的“白汽”是由于瓶内的高温水蒸气流动出来后,遇上温度较低的空气,放热液化成小水滴,故C错误;D一般在常温下,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把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中的,故D正确。故选D。3、答案:B解析:A冰雪消融冰雪由固态变为液态的水,是熔化现象,故A不符合题意;B晨雾弥漫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为液态的小水滴,故B符合题意;C树枝凝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为固体的冰晶,故C不符合题意
11、;D河水结冰是液态的水变为固态的冰,是凝固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4、答案:D解析:A撒盐可以促使雪熔化,说明盐可以降低雪的熔点,在较低温的天气里,能容易熔化,故A错误;B严冬,室内的温度比室外的温度高,窗户把室内室外隔开,室内温度较高的水蒸气遇上温度较低的冰冷窗户,会放热凝华成“冰花”,所以结在玻璃的内侧,故B错误;C热水瓶口的“白汽”是由于瓶内的高温水蒸气流动出来后,遇上温度较低的空气,放热液化成小水滴,故C错误;D一般在常温下,利用压缩体积的方法把石油气液化,储存在钢罐中的,故D正确。故选D。5、答案:D解析:使用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和认清分度值,故正确;测量时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
12、液体充分接触,故正确;读数时应在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故正确;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必须留在被测液体中,故错误。故选D。6、答案:D解析:A雾是气态变为液态形成的,是液化现象,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不是汽化,故A错误;B空气中的水蒸气和面罩的温度一样,遇到冷的面罩不会发生液化现象,而人呼出的水蒸气是热的,遇到冷的面罩会发生液化现象。故B错误;C蒸发是液态变为气态,是汽化的一种,雾是液态的小水滴,不是气态,故C错误;D水雾是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由气态变为液态需要放出热量,故D正确。故选D。7、答案:B解析:A“已是悬崖百丈冰”,冰是由水凝固形成的,需要放热,故A错误;B“露似真珠月
13、似弓”,露是由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需要放热,故B正确;C“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由空气中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需要放热,故C错误;D“月落乌啼霜满天”,霜的形成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需要放热,故D错误。故选B。8、答案:A解析:冰熔化需要吸热;雾是液化形成的,需要放热;露是液化形成的,需要放热;霜是凝华形成的,需要放热,故A不同,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9、答案:B解析:铁是晶体,在铁水凝固成铁轨的整个过程中,不断放出热量,温度有下降的过程,且有一段时间内(即凝固过程)温度保持不变,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0、答案:D解析:A人觉得舒适的室温大约23,
14、所以中考考场的室温约为23,故A不符合题意;B冰箱保鲜室中矿泉水的温度略高于0,约为2,故B不符合题意;C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洗澡水的温度应该略高于体温,在38左右,故C不符合题意;D人体正常体温在37左右,故D符合题意。故选D。11、答案:B解析:A陶罐隔热效果较好,铁导热性好,不适合,故A不符合题意;B经常在两罐间的沙子上洒些水,利用了水蒸发吸热,使食物的温度降低,故B符合题意;CD把“冰箱”放在密闭房间或湿热环境内不容易蒸发,所以不适合,故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2、答案:D解析:雾的形成,是水蒸气遇冷液化而形成的;蜡烛滴“泪”,是熔化现象;冻衣服晾干,是升华现象;露珠的形成,是液
15、化现象。物态变化相同的一组是。故选D。13、答案:D解析:日光灯用久后,灯管两端会出现黑斑,这是开灯时灯丝中的钨由于高温升华形成钨蒸气,当灯关闭时温度降低,在灯管两端凝华形成的。故选D。14、答案:A解析:A汽车夏天开冷气,窗户外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成小水珠附在玻璃外侧;冬天开暖气,车内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液化成小水珠附在玻璃内侧。所以夏天车窗玻璃外侧起雾,冬天内侧起雾,故A正确;B小明从电冰箱的冷冻室拿出一块雪糕,会儿,小明发现包装袋上有些小冰晶,这是空气中的水蒸气凝华成的,故B错误;C加油站要求“熄火加油”,这样是为了防止火花点燃汽油引发火灾,因为在常温下汽油容易由液态变成气态,是
16、汽化现象,故C错误;D沸腾时,烧杯中不停地冒出“白气”,这些 “白气”是水蒸气液化成的小水珠,故D错误。故选A。15、答案:C解析:由图像可知,丙放热变为甲,甲放热为乙,故甲是液态、乙是固态、丙是气态,所以甲到乙是凝固,乙到丙是升华,丙到甲是液化。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16、答案:ABC解析:A-120时低于酒精的熔点,所以酒精是固态,故A正确;B因为铅的熔点低于铜的熔点,所以可以将铅放到铜制容器中熔化,故B正确;C晶体的熔点也是其凝固点,冰是晶体,标准大气压下,冰的熔点也是水的凝固点,都是0。故C正确;D水银的凝固点是-38.8,所以在-40的寒冷北极,水银变成固态,所以不能用水银温
17、度计测气温,故D错误。故选ABC。17、答案:AC解析:使云层中大量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由气态变为固态,是凝华现象,这些冰粒在下落过程中变成了水滴,由固态变为液态,是熔化现象,故AC符合题意,BD不符合题意。故选AC18、答案:ACD解析:A湖水结成冰是水由液态放热后变成固态的冰,属于凝固现象,需要放热,故A符合题意;B樟脑丸变小是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现象,需要吸热,故B不符合题意;C露珠是空气中热的水蒸气遇冷后变成小水珠,属于液化现象,需要放热,故C符合题意;D雾凇是空气中热的水蒸气在极低的温度条件下遇冷后直接变成小冰晶,属于凝华现象,需要放热,故D符合题意。故选ACD。19、答案:
18、ACD解析:A冬天司机给汽车水箱中添加酒精的目的是是为了降低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箱中的水结冰,由此可以推导出,水与酒精的混合液的凝固点低于0,故A错误,符合题意;B将豆腐置于低温环境中,豆腐中的水会凝固,因冰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小,所以豆腐中的水凝固后会将豆腐中的小孔撑大,待豆腐中的冰受热熔化流出后,冻豆腐就做好了,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皮肤上涂一些酒精后,酒精蒸发吸热,所以皮肤会感到凉爽,故C错误,符合题意;D易拉罐外璧上的小水滴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ACD。20、答案:ACD解析:“白色小颗粒”是冰箱内的水蒸气遇冷凝华而成的小冰粒;“白雾”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冷的
19、冰棒液化形成的液态小水珠;“出汗”是空气中水蒸气遇到温度较低的茶杯外壁液化成的小水珠;放在嘴里的冰棒变为“甜水”,是由固态变为液态的熔化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ACD符合题意。故选ACD。21、答案:ABC解析:A石蜡应碾碎后放入试管中,这样蜡烛能够均匀受热,故A正确;B水浴法是将试管中的碎石蜡全都浸没在水中,让其受热均匀,故B正确;C酒精灯需要用外焰加热,所以要先放好酒精灯的位置,再固定铁圈的高度,实验装置安装的顺序应当是从下到上,故C正确;D石蜡是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沸点,熔化的过程中,持续吸热,石蜡的温度持续上升,故D错误。故选ABC。22、答案:ACD解析:A戴口罩时,眼镜片上出现水雾。
20、这是口中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故A正确;B手背上擦酒精时感到凉,是因为酒精汽化(蒸发)时吸收手的热量,使得手表面温度降低感到凉,故B错误;C消毒液过一会就消失了,是液体变成气体发生了汽化现象,故C正确;D降温贴中的凝胶中水分的汽化吸热,起到给发烧病人降温的作用,故D错误。故选ACD。23、答案:ACD解析:A用冰袋给高烧病人降温,冰从固态熔化成液态过程中从人体吸热,故A正确;B雪人没有熔化却变小了,是因为雪由固态不经液态直接升华为气态的水蒸气,故B错误;C刚从水中出来的人感觉特别冷,由于人身上的液态水从人体吸收热量汽化成水蒸气了,即蒸发吸热,故C正确;D天冷时从口中呼出的“白气”,是人呼出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D正确。故选A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