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综合复习题(二十二)
1
选择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震、火山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变地表形态B.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海洋可以变为陆地
C.地球大地坚固稳定,海陆轮廓亘古不变D.台湾海峡海底发现了森林遗迹和古河道,说明陆地可以变为海洋
答案:C
关于火山、地震的说法,地震、火山可以在短时间内改变地表形态;在喜马拉雅山发现了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海洋可以变为陆地;地球是由六大板块构成,海陆轮廓会发生变化;台湾海峡海底发现了森林遗迹和古河道,说明陆地可以变为海洋,故选C。
2、下列现象中,不能说明海陆变迁的是( )
A.荷兰的填海造陆
B.春夏秋冬、昼夜的交替
C.喜马拉雅山脉发现了海藻、海螺化石
D.我国东部海域海底发现水井和古河道
答案:B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荷兰的围海造陆,属于海陆变迁现象;喜马拉雅山地区有大量古老的海洋生物化石,说明这里曾经是一片海洋,后来由于地壳隆起才抬升成为高山,属于海陆变迁的现象;我国东部海域海底发现水井和古河道属于海陆变迁的现象;春夏秋冬、昼夜的交替属于地球运动产生的现象,不属于海陆变迁的现象,依据题意,故选B。
3、在青藏高原上发现海陆变迁的证据是( )
A.青藏高原目前正在不断抬升B.古代书籍记载此外是海洋
C.在岩层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D.南部边缘的喜马拉雅山曾是海洋
答案:C
青藏高原目前正在不断抬升是板块与板块碰撞挤压导致,A错误;古代书籍记载此外是海洋,古代书籍的记载不能成为海陆变迁的证据,B错误;青藏高原的岩层中发现海洋生物化石说明青藏高原在很久以前是海洋,后来地壳隆起抬升,形成现在的高原,属于海陆变迁现象,C正确;南部边缘的喜马拉雅山曾是海洋也不是青藏高原海陆变迁的证据,D错误,故排除ABD选项,故选C。
4、2012年5月下旬,意大利某地发生里氏5 .9级地震,造成人员伤亡。此次地震发生的主要原因是该地位于
A.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交界处
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交界处
C.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交界处
D.美洲板块与亚欧板块的张裂交界处
答案:A
意大利地处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交界处,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上,地壳活跃,因此意大利多火山、地震。故选A。
5、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说明地球是球形的自然现象是( )
A.太阳东升西落B.站得高,看得远C.水往低处流D.日全食
答案:B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地球的相关知识。在日常生活中,能够说明大地是球形的自然现象是站得高,看得远和月全食,太阳东升西落是由于地球自转导致的,水往低处流是由地势高低和水的性质影响决定的。
6、下列山脉为两个大洲分界线的是()
A.阿尔卑斯山脉B.喜马拉雅山脉
C.乌拉尔山脉D.大分水岭
答案:C
以上四座山脉中,阿尔卑斯山脉全部位于欧洲;喜马拉雅山全部位于亚洲;乌拉尔山脉是亚欧分界线;大分水岭全部位于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故选C
7、读图,能正确表示海洋和陆地面积比例的是( )
A.AB.BC.CD.D
答案:C
地球上海洋面积约占71%,陆地面积约占29%,地球表面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与图C所示比例一致,C正确,ABD错误。故选C。
8、如图所示地区地壳活跃,板块运动明显,由图可得出的正确推论是( )
A.阿拉伯半岛将会在地球上消失
B.地中海的面积将来会扩大
C.阿尔卑斯山是板块碰撞挤压的结果
D.红海的面积将来会缩小
答案:C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有的碰撞挤压,有的张裂拉伸,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处,其面积逐渐减少.红海受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拉伸作用,在不断扩张.阿拉伯半岛位于印度洋板块.阿尔卑斯山是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碰撞挤压形成的.依据题意,故选C.
小提示:本题考查欧洲西部的主要半岛、临海、山脉和河流.
9、南北美洲的分界线是( )
A.苏伊士运河B.白令海峡C.巴拿马运河D.乌拉尔山脉
答案:C
分析:根据大陆和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全球共分为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七个大洲。七大洲之间有的相连,有的被运河或海峡分割,进行分析解答。
大洲之间往往以山脉、河流、湖泊、运河、海峡等地理事物为分界线。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该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C正确。苏伊士运河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A错误;亚洲与欧洲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D错误;白令海峡是亚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B错误;故选C。
小提示:本题考查大洲的分界线。
10、读“海牛、鸵鸟在两大陆的分布示意图”,图中所示的海牛、鸵鸟分布在同一大洋的两岸,可能的原因是( )
A.海牛、鸵鸟具有远涉大洋的能力
B.两大陆原来是一块大陆,后经漂移分离而成现在的样子
C.人类活动将它们带到两个大陆
D.没有理论能解释这一现象
答案:B
结合所学知识并读图可知,海牛生活在热带浅海环境中,鸵鸟生活在陆地上,且不会飞,它们分布在大洋两岸的原因是在地质时期,①②两个大陆是紧密相连的整体,后漂移分离而成。结合题意,故选B项。
11、下面四幅图中能正确表示地球海陆面积比例的是
A.A图B.B图C.C图D.D图
答案:C
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29%,地球表面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陆地集中于北半球、东半球;海洋集中于南半球、西半球,将地球分为水半球和陆半球,陆半球上依然是海洋多于陆地,所以,无论怎样划分半球,都是海洋多于陆地;故选:C。
小提示:该题考查世界的海陆分布。
12、下列大洲中,被赤道、北回归线、南回归线同时穿过的大洲是( )
A.非洲B.亚洲C.北美洲D.南美洲
答案:A
以上四个大洲中,非洲被赤道、北回归线和南回归线同时穿过,亚洲和北美洲都没有被南回归线穿过;南美洲没有被北回归线穿过,故选A。
13、下图中箭头所示的海峡,不是两大洲分界线的是( )
A. B.
C.D.
答案:A
据图可知,A~D依次是马六甲海峡、直布罗陀海峡、白令海峡、土耳其海峡。直布罗陀海峡是欧洲与非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是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土耳其海峡是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马六甲海峡不属于大洲的分界线。故选A。
14、读海陆分布图,说法正确的是( )
A.陆地主要集中在南半球B.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
C.世界海陆分布比较均匀D.南极以陆地为主,北极以海洋为主
答案:D
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排除A;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29%,地球表面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世界海陆分布不均匀,北半球陆地面积小于海洋面积,排除BC;南极以陆地为主,北极以海洋为主,D正确;故选D。
15、下图为某种类型的板块边界示意图,图示板块边界处出现了
A.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挤压运动
B.大洋板块向大陆板块碰撞挤压运动
C.大陆板块内部的张裂运动
D.大洋板块内部的张裂运动
答案:A
从图中可以看出,图示出现了褶皱现象,为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的碰撞挤压运动,故选A。
小提示:该题考查板块运动。
16、地球是人类的家园。下列有关地球基本面貌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上八分是海洋,二分是陆地B.北极地区以陆地为主
C.地球表面可分为七个大洲和四个大洋D.从太空看,地球就是一个“陆球”
答案:C
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分布在北半球,海洋主要分布在南半球,概括的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A错误;北极地区以大洋为主,为四大洋中最小的大洋北冰洋,B错误;从世界地图上看,全球陆地被海洋包围,共分为7个大洲和4个大洋,C正确;由于地球上海洋的面积非常大,从太空看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美丽星球,它看上去更像“水球”,D错误。故选C。
17、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 )
A.回归线B.赤道C.极圈D.本初子午线
答案:B
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A错误。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B正确。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C错误 。本初子午线是东经和西经的分界线,D错误。故选B。
小提示:
18、地球上四大洋中,面积第二大的是 ( )
A.大西洋B.印度洋
C.太平洋D.北冰洋
答案:A
四大洋的面积从大到小依次是: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面积第二的是大西洋,故选A。
19、a大洲与d大洲的地理分界线是
A.苏伊士运河B.直布罗陀海峡
C.白令海峡D.乌拉尔山(河)、高加索山脉
答案:C
从图中可以看出,a为亚洲,b为非洲,c为欧洲,d为北美洲,a大洲与d大洲的地理分界线是白令海峡,故选C项。
20、在学习《亚洲》一章时,小亮对亚洲相邻的大洲和大洋在填充图上做了填注,其中填写正确的一项是( )
A.甲——大西洋
B.乙——太平洋
C.丙——印度洋
D.丁——非洲
答案:D
分析:根据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进行分析解答。
甲为北冰洋;乙为印度洋;丙为太平洋;丁为非洲。结合题意。故选D。
小提示:考查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
21、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且地面起伏较小的地形是
A.平原B.高原C.山地D.丘陵
答案:A
地球上的五种地形类型中,海拔在200米以下,且地面起伏较小的地形是平原,大部分分布在沿海或是河流的中下游地区,高原是海拔在500米以上,且四周较陡峭,山地的海拔在500米以上,地形崎岖;丘陵的海拔在200米—500米之间,地势起伏较大,故选A。
22、图中字母所代表地理事物名称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半岛B.海峡C.岛屿D.群岛
答案:B
半岛是大陆伸进海洋的部分,海峡是沟通两河海或海洋的狭窄水道、岛屿是面积较小的岛屿,群岛是很多的岛屿叫做群岛。读图可知,A是半岛,B是海湾,C是岛屿,D是群岛。所以B错误,ACD正确。根据题意选B。
小提示:
23、 经度和纬度都是零的地点,位于:( )
A.北半球B.西半球
C.南半球D.东半球
答案:D
我们以赤道即0°纬线为界将地球划分为南北半球,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以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为界将地球划分为东西半球,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因此经度和纬度都是零的地点位于东半球,故本题选D。
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和地球仪。
24、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是( )
A.北美洲B.南美洲C.非洲D.亚洲
答案:D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是亚洲,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约占全球面积的三分之一。非洲是世界第二大洲,北美洲面积世界第三,南美洲的面积居世界第四。所以选D。
小提示:本题考查世界的大洲,记住即可。
25、我们生活的地球,从太空看是颗蔚蓝色的美丽星球,下图是地球表面海洋与陆地面积比例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
A.北半球陆地面积大于海洋面积B.南美洲全部分布在南半球
C.地球上分布着七大洲、四大洋D.地球上陆地与海洋之比为31∶69
答案:C
无论从哪个半球看,地球表面的海洋面积均大于陆地面积,故A错误;南美洲北部被赤道穿过,该大洲地跨南、北两半球,故B错误;地球上分布着七大洲、四大洋,故C正确;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概括地说,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陆地,故D错误。故选C。
26、读“南北半球、东西半球海洋和陆地面积的比例表”(下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北半球
南半球
海洋
61%
81%
陆地
39%
19%
东半球
西半球
海洋
62%
80%
陆地
38%
20%
A.南半球的海洋面积大于南半球的陆地面积
B.东半球的陆地面积大于西半球的陆地面积
C.任意半球的海洋面积均大于陆地面积
D.北半球的海洋面积大于南半球的海洋面积
答案:D
南半球的海洋面积为81%,陆地面积19%,海洋>陆地,A正确; 东半球的陆地面积38%,西半球的陆地面积20%,东半球大于西半球,B正确;无论无论以任何方法将地球划分为两个面积相等的半球,始终是海洋面积均大于陆地面积,C正确;北半球的海洋面积为61%,南半球的海洋面积为62%,南半球>北半球,D错误;根据题意,选择D。
27、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壳中比较活跃的地带是( )
A.板块内部
B.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
C.大陆内部
D.陆地与海洋交界地带
答案:B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坚硬岩石组成的岩石圈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故选B。
28、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亚洲地势中部高,四周低B.欧洲是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
C.非洲是黑色人种的故乡D.南极洲是跨纬度最多的大洲
答案:D
亚洲地面起伏大,中部地势高,四周地势低,河流呈放射状流向周边的海洋;故A正确;目前世界上共有20多个发达国家,它们主要分布在北美洲、欧洲、大洋洲;欧洲是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故B正确;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即非洲的中部和南部,主要分布着黑色人种,是黑色人种的故乡;故C正确;亚洲是跨纬度最多的大洲,南极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故D错误.根据题意,故选D.
小提示:本题考查七大洲的地理分布和概况.
29、日本处于哪个板块的交界地带( )
A.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B.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
C.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D.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答案:A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日本从板块位置看,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属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地壳比较活跃,多地震发生,A正确。故选A。
小提示:本题考查板块的运动。
30、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板块是( )
A.太平洋板块B.印度洋板块C.亚欧板块D.南极洲板块
答案:A
在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以太平洋为主体,几乎全部为海洋,A符合题意。除太平洋板块外,其余板块都包括大面积的陆地,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31、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陆地是
A.亚欧大陆B.非洲大陆C.澳大利亚大陆D.南极大陆
答案:A
分析:从地理的意义来说,大陆有别于“洲”,地球上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最小的大陆是澳大利亚大陆.地球上共有6块大陆: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南美大陆、北美大陆、南极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1/3;故选A。
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世界大陆的分布,学生应注意不要混淆“大陆”与“洲”的概念。
32、四大洋中全部位于东半球的是( )
A.太平洋B.北冰洋C.大西洋D.印度洋
答案:D
地球上的海陆分布很不均匀,百分之七十一是被海洋覆盖,只有百分之二十九是陆地,海洋共有四大洋连为一体,全部位于东半球的海洋是印度洋,其他三个大洋跨了东西半球,故选D。
小提示:
33、结合“板块分布示意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和地震
B.喜马拉雅山脉会不断增高
C.地中海面积会不断增大
D.澳大利亚大陆很少发生地震
答案:C
试题分析:
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组成地表的各大板块处于不停的运动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形成火山、地震。环太平洋地带多火山和地震,喜马拉雅山脉会不断增高,地中海面积会不断缩小,澳大利亚大陆很少发生地震,故本题选C。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海陆的变迁。
34、图中,①②③④地均位于大西洋两岸的陆地,则②大洲是
A.欧洲B.南美洲
C.非洲D.北美洲
答案:B
由图中四个点都位于大西洋两岸的陆地可知,②是位于南半球,又是位于西经20°的西边,也就是位于西半球,可以判断②是南美洲,故选B.
小提示:本题考查大洲的判断的有关知识.
35、当前,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已在世界各大洲的200多个国家或地区蔓延,截止目前,唯一没有病毒传播的大洲最可能是( )
A.南极洲B.南美洲C.大洋洲D.北美洲
答案:A
世界七大洲中,南极洲没有常住人口,截止目前,唯一没有病毒传播的大洲最可能是南极洲,其他大洲都有人感染,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小提示:
36、读下图,下列叙述能粗略说明全球海陆所占比例的是( )
A.三分陆地,七分海洋B.三分海洋,七分陆地
C.四分海洋,六分陆地D.四分陆地,六分海洋
答案:A
读图可知,全球海洋占比为71%,陆地占比为29%,所以全球海陆所占比例为三分陆地,七分海洋,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7、读部分大洲轮廓图, 对于下述各大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是北美洲B.乙是南美洲C.丙是欧洲D.丁是非洲
答案:A
由大洲轮廓可知,甲是北美洲,乙是非洲,丙是亚洲,丁是南美洲,故选A。
38、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是( )
A.台湾岛B.格陵兰岛C.马达加斯加岛D.加里曼丹岛
答案:B
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岛屿是位于北美洲的格陵兰岛,该岛面积约为217万平方千米。台湾岛面积3 .58万平方千米,马达加斯加岛面积约为59万平方千米,加里曼丹岛面积74 .33万平方千米。故选B。
小提示:
39、下列能解释“酷寒的南极大陆下沉睡着万顷煤田”这种现象的是
A.大陆漂移B.气候变暖C.人类活动D.植被迁移
答案:A
煤炭是由几千万年前甚至更早前由森林演变而成,在酷寒的南极大陆不可能生长森林,其煤炭的形成是南极大陆曾经处在温带或热带,后来由于大陆飘移而形成的,故选A。
40、亚洲不直接濒临的大洋是( )
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
答案:B
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东部濒临太平洋,南部濒临印度洋,北部濒临北冰洋,西部通过地中海与大西洋相连,没有直接濒临大西洋,故选B。
小提示:
填空题
41、读图:填出字母和数字所对应的名称以及分界线。
(1)七大洲:
A______ B______C______ D______E______ F______ G______
(2)四大洋:
①______ ②_______③______ ④_______
(3)大洲分界线:
A和E ________ B和G ________
答案: 亚洲 北美洲 大洋洲 欧洲 非洲 南极洲 南美洲 北冰洋 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苏伊士运河 巴拿马运河
(1)本题主要考查七大洲轮廓与分布。A是亚洲、B是北美洲、C是大洋洲、D是欧洲、E是非洲、F是南极洲、G是南美洲。
(2)考查的是四大洋的轮廓与分布。①全部位于北半球即北冰洋,②是世界上最大的海洋即太平洋,③是世界上面积第二大的海洋即大西洋。④是位于全部东半球的印度洋。
(3)A是亚洲,E是非洲,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B是北美洲,G是南美洲,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小提示:本题考查的世界海陆分布,掌握七大洲和四大洋的轮廓与分布。同时识,记洲界线。
42、造成海陆变迁主要有三种原因是:________,海平面升降和________.
答案:地壳运动;人类活动.
地壳运动、海平面升降和人类活动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三种主要原因,故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有地壳运动、海平面升降和人类活动。
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43、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着,其中面积广大的陆地称为________,面积较小的称为________.
答案: 大陆 岛屿
试题分析: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及其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
故答案为大陆;岛屿.
44、从地球仪上看,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北半球陆地比南半球陆地________,南半球海洋比北半球海洋________.(填“面积大”或“面积小”)
答案: 面积大 面积大
从地球仪上看,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北半球陆地比南半球陆地面积大,南半球海洋比北半球海洋面积大。
45、红海为什么在不断扩张?
答案: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两大板块发生张裂拉伸运动,导致红海不断扩张。
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运动对板块内部的影响较小,而在板块交界处,两个板块会发生张裂或碰撞挤压,所以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交界处,两大板块发生张裂拉伸运动,导致红海不断扩张。
46、六大板块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亚欧板块 非洲板块 印度洋板块 太平洋板块 美洲板块 南极洲板块
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六大板块有亚欧板块、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47、地球的陆地面积占地表总面积的________%,海洋占地表面积的________%.
答案:29;71
地球上绝大部分地方被海洋覆盖,占了71%的海洋,而剩下29%为陆地,所以有“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说法。
48、海陆变迁的原因
(1)自然原因:____,____等。
(2)人类活动:____等。
答案:(1) 地壳变动 海平面升降
(2)填海造陆
分析:(1)
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变动、海平面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自然原因,气候、灾害如暴雨冲刷,也会引起海陆变化。
(2)
人类活动,例如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小提示:
49、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叫________ ;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叫________
答案: 半岛 海峡
试题分析: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叫半岛,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叫海峡。如台湾海峡,马六甲海峡。
考点:该题考查海峡的概念。
50、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多火山地震( )
答案:错误
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火山地震少,故说法错误。
51、板块构造理论认为,板块的内部比较________ ,二板块边缘地壳运动比较________
答案: 稳定 活跃
根据板块构造理论可知,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而在板块边缘地壳活动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灾害。
52、板块交界地带的地壳比较活跃,易发生地震和________ 现象.
答案:火山
试题分析:板块学说认为: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在板块交界处易发生地震和火山,故板块交界处易发生地震和火山。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了板块运动学说。
53、________与它周围的________合起来称为大洲。________洲的面积最大,________洲的面积最小。
答案:大陆;岛屿;亚;大洋
面积较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与它周围的岛屿合起来称为大洲,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是亚欧大陆。全球陆地共分为七个大洲,其中最大的是亚洲,最小的是大洋洲。
54、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面是由________大板块构成,板块是在不断________的.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________ , 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________ , 多________和________发生.
答案:六;运动;稳定;活跃;火山;地震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面是由六大板块构成,板块是在不断运动的.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地壳比较稳定, 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 多火山和地震发生。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大多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如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马地震带。
55、亚欧两洲的分界线是______山脉,______河,______山脉,______海,______海峡,亚洲面积______万平方千米。
答案: 乌拉尔山脉 乌拉尔河 里海 大高加索山脉 黑海 土耳其海峡
试题分析:
亚洲与欧洲的分界线是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面积4400万平方千米.
考点:本题考查洲界线.
56、世界上主要两大火山地震带是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环太平洋地震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分析:本题考查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世界上主要有两大火山、地震带,一个是位于太平洋周围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这里周围的板块都处在挤压碰撞处,地壳活动频繁;另一个是从地中海到喜马拉雅山地震带,这里主要是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印度洋板块的挤压处,地壳活动也很频繁。
57、根据高原、山地、丘陵、平原、盆地五种地形的特点及它们的联系与区别,填出其他四种地形的名称。
答案:左栏从上到下:山地 丘陵; 右栏从上到下: 高原 平原
试题分析:
地形是指地貌和地物的统称。不同地貌和地物的错综结合,就会形成不同的地形,平原是陆地上最平坦的地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平原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丘陵一般没有明显的脉络,顶部浑圆,是山地久经侵蚀的产物。丘陵一般是分布在山地或高原与平原的过渡地带;山地地表形态为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差200米以上。山地的表面形态奇特多样,有的彼此平行,绵延数千公里;有的相互重叠,犬牙交错,山里套山,山外有山,连绵不断;高原的海拔高度一般在1000米以上,面积广大,地面平坦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高原与平原的主要区别是海拔较高,它以完整的大面积隆起区别于山地;盆地是指四周高(山地或高原)、中部低(平原或丘陵)的盆状地形。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地势和地形。
58、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证明,大陆漂移是由________引起的。
答案:板块运动
分析:根据板块运动特点,进行分析解答。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学说,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小提示:考查板块的运动特点。
59、1912年,德国地球物理学家和气象学家________提出了“________”。
答案: 魏格纳; 大陆漂移假说
大陆漂移假说是20世纪初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形成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魏格纳从地图观察大西洋两岸凹凸吻合,由此猜测这里很早以前曾经连在一起,创立了大陆漂移说,并实地考察,寻找证据加以印证。
【小提示】本题考查“大陆漂移假说”的提出,属于基础题。
60、陆地面积占地球表面的比列为________。
答案:29%
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表面71%是海洋,而陆地面积仅占29%.
小提示:识记地球的海陆比例。
解答题
61、读“一带一路示意图”(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海上丝绸之路”上的海上交通要道代号,其中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①是____运河;③是____海峡;④海峡西部省区的简称是____。
(2)西亚现在修通了波斯湾通往地中海的输油管道,从地中海沿岸装船运输。这种改变能缩短西亚石油运往哪里的距离?( )
①运往中国的距离②运往西欧的距离③运往美国的距离④运往日本的距离
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
(3)一艘从法国驶向广州的货轮,它装运的货物最有可能是( )
A.咖啡、蕉麻B.牛肉、奶制品C.石油、煤炭D.蔗糖、稻米
答案: 苏伊士运河 马六甲海峡 闽 C B
分析:“一带一路”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是我国在新时期提出的具有重要意义的战略构想“一带一路”经过亚洲、非洲、欧洲,大多属于发展中国家。
(1)图中可知,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①是苏伊士运河;③是沟通了印度洋和太平洋的马六甲海峡;④台湾海峡西部省区是福建省,它的简称是闽。
(2)图中可知,地中海位于欧洲南部,西亚现在修通了波斯湾通往地中海的输油管道,这种改变能缩短西亚石油运往西欧和美国的距离,没有缩短运往中国和日本的距离。
(3)货轮出发地为法国,位于欧洲西部,畜牧业发达,故其它装运的货物最有可能是牛肉、奶制品。
小提示:本题考查的是一带一路相关知识,读图分析解答。
62、读世界局部地区和北美洲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据图1可知,北美洲主要位于五带中的____带,被三大洲包围的大洋A是____。
(2)北美洲西部有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该山系的形成是由板块的____(选填“碰撞挤压”或“张裂拉伸”)。
(3)据图2可知,北美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____,图中②气候呈狭长分布的原因是____。
(4)图1中①地的经纬度位置是____,下列不能在该地感受到的是____。
A.气候严寒、风大、干燥B.因纽特人在捕鱼
C.会有极昼极夜现象D.可爱的企鹅在觅食
答案:(1) 北温 北冰洋
(2)碰撞挤压
(3) 温带大陆性气候 科迪勒拉山系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使其只能影响到美洲西岸狭长地区(言之有理即可)
(4) 80°N,40°W D
分析:本题以世界局部地区和北美洲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北美洲的位置、地形、气候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
读图1可知,北美洲大部分位于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因此主要位于北温带;大洋A是北冰洋,被亚洲、欧洲、北美洲包围,是世界最小最浅以及最冷的大洋。
(2)
板块运动有两种方式:碰撞挤压和张裂拉伸,张裂拉伸形成海洋、裂谷等,碰撞形成山脉等。因此科迪勒拉山系的形成是由于板块的碰撞挤压。
(3)
读图2可知,北美洲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图中②气候为温带海洋性气候,由于北美洲山脉多为南北走向,受地形因素影响,来自太平洋的湿润空气仅能到达西部沿海地区,不能深入内陆,所以北美洲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仅分布于西部沿海的狭长地带。
(4)
读图可知,纬线呈圆圈状,经线相交于南北两极,因此80°是纬线,纬度向北增大,为北纬用N表示,该点纬度为80°N,所在经线度数是40°,该线西侧的经线度数是80°,该线东侧的经线度数是0°,可知度数向西增大,是西经用哪个W表示,该点经度为40°W,经纬度位置是80°N,40°W。该地纬度是80°N,位于北极圈以北,即北极地区 ,极地地区气候严寒、风大、干燥,A正确;北极地区的原住居民是因纽特人,可以感受到因纽特人在捕鱼,B正确;极圈到极点之间有极昼极夜现象,80°N在此范围,会有极昼极夜现象,C正确;企鹅不会出现在北极地区,D错误;根据题意,不能在该地感受到的是D,故选D。
63、读下列四大洲图,完成要求。
(1)①大洲的北部是________洋,东部是________洋。
(2)④大洲的东部是________洋,西部是________洋。
(3)从南、北半球看,③大洲位于________半球;从东、西半球看,②大洲位于________半球。
答案:(1)北冰 太平 (2)太平 印度 (3)北 西
(1)亚洲的北部是北冰洋,东部是太平洋;南部是印度洋;
(2)大洋洲的东部是太平洋,西部是印度洋;
(3)从南、北半球看,欧洲位于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北美洲位于西半球。
64、下图示意世界六大板块分布,读图完成问题。
(1)位于甲附近的地中海在不断的缩小是因板块____(张裂/挤压)运动形成。甲附近的红海不断扩大是因板块____(张裂/挤压)运动形成。
(2)乙处在的____火山地震带,地壳活跃,丙处在____板块内部,地壳稳定。
(3)丁地多地震的主要原因是该地位于____板块与____板块的交界处。
答案: 挤压 张裂 环太平洋 美洲 亚欧 印度洋
分析:本大题以世界六大板块分布图为材料,涉及板块的分布及影响等知识点,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实践能力。
(1)板块交界处,运动活跃,一般表现为张裂拉伸,碰撞,断裂等。从图中可知,甲处附近的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和非洲板块的碰撞挤压地带,所以地中海在不断的缩小;红海位于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张裂地带,所以面积在不断扩大。
(2读图可知,一般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从图中可知,乙处在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地壳活跃,丙处在美洲板块内部,地壳稳定。
(3)从图中可知,丁地多地震的主要原因是该地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
小提示:
65、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在阿塞拜疆首都召开,下图示意“各大洲的世界文化遗产的数量分布”。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阿塞拜疆地跨A____洲和B____洲,这两大洲的界线之一甲是____山脉。
(2)北美洲的世界文化遗产有____个,该洲与大洲C的分界线乙是____,两大洲都东临____洋。
(3)目前,还没有世界文化遗产的大洲D是____;该洲全部位于____半球,判断依据是____。
答案: 亚 欧 大高加索 111 巴拿马运河 大西洋 南极洲 南半球 全部位于赤道以南
分析:由图可知,识别七大洲四大洋,及各大洲的分界线,重点识记内容。
(1)由图可知,甲为亚欧两大洲的分界线大高加索山脉,南侧的A为亚洲,北侧B为欧洲。
(2)由图可知,北美洲的世界文化遗产由111个,北美洲与C南美洲的分界线乙为巴拿马运河,两大洲都东临大西洋。
(3)由图可知,还没世界文化遗产的大洲D为南极洲,该洲全部位于南半球,判断依据是南极洲全部位于赤道以南的。
小提示:本题主要考出世界的海陆分布,识别各大洲和大洲的分界线。
66、a图所示的国家人口约450万人,国土面积约27万平方千米;b图所示国家人口约1.27亿,国土面积约37万平方千米;C图为世界主要板块分布略图。据此完成下列要求。
(1)比较a图和b图所示国家的半球位置、人口密度的差异,完成下表
内容
东西半球
人口密度
图a
________
________
图b
________
________
(2)a图和b图所示国家均为________(选填“岛国”“内陆国”),气候均具有________(选填“海洋性”和“大陆性”)特征。
(3)a图所示的国家位于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处,多火山地震,结合图c,推断b图中所示的国家是否多火山地震,并说明原因。
答案:(1) 西半球 小 东半球 大
(2) 岛国 海洋性
(3)是,该国位于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分析:本题以日本和新西兰为材料,共设3个小题,主要考察同学们对日本和新西兰的海陆位置、多地震的原因、人口的密度等相关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1)
由图可知,图a是新西兰位于西半球,人口密度小;图b日本是位于东半球,人口密度大。
(2)
由图可知,a 图新西兰和 b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