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考点题型与解题方法.docx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234143 上传时间:2024-05-23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6.3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考点题型与解题方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考点题型与解题方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考点题型与解题方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考点题型与解题方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考点题型与解题方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八年级物理透镜及其应用考点题型与解题方法1单选题1、有“天空之镜”美誉的茶卡盐湖,平静的白色湖面上会倒映着湛蓝的天空、白白的云朵以及观赏的游客,清晰而又美丽,如图。对图中景象,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倒影是光的折射形成的B人身后的黑影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C倒影与黑影都一定与人物等大D拍摄这幅照片时,照相机所成的是正立的虚像答案:B解析:A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原理是光的反射,故A错误;B影子是由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造成的,故B正确;C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的像与物大小相同,而影子的大小取决于光源到物体的距离、光源大小、被照物体大小等因素,故C错误;D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是,物体位于镜头

2、的两倍焦距以外,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错误。故选B。2、如图所示的四个光现象中,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 “日环食”现象B 人眼看到不发光的物体C 照相机成像D 白色的太阳光通过三棱镜答案:B解析:A日环食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看见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C照相机成像,属于凸透镜成像,是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白色的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七种颜色的光,属于光的色散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放大镜下拇指变大光的色散B列队时,前面的同学挡住了后面的同学平面镜成像C彩虹光沿直线传播D深圳湾大桥的倒影光的反射答案

3、:D解析:A放大镜下拇指变大是手指经过空气、放大镜折射形成的放大的虚像,故A错误;B列队时,前面的同学挡住了后面的同学人是不透明的物体,光线在不透明的介质中不能沿直线传播,故B错误;C彩虹太阳光经过水珠发生色散现象,故C错误;D深圳湾大桥的倒影大桥在水面上成像,是光的反射,故D正确。故选D。4、将如图甲所示的黑白卡片放在一只未装满水的薄高脚玻璃杯后面,在高脚杯前方观察到的现象如图乙所示,此时装水部分的高脚杯和杯内水的组合相当于一个()A凸透镜B凹透镜C凸面镜D凹面镜答案:A解析:玻璃杯中有水的这一部分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黑白卡片是左右颠倒的,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选A。5、将凸透

4、镜和蜡烛、光屏安装到光具座上位置如图所示,此时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时光屏上的像是放大、正立的虚像B此时成像情况符合投影仪成像原理C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向右移动蜡烛并调整光屏到适当的位置,当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时,这个像一定是缩小的像D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向左移动蜡烛,则光屏一定要向左调整位置才能得到清晰的像答案:D解析:AB由图可知,物距大于像距,即u2f,2fv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故AB错误;C凸透镜成实像时有物近像远像变大的特点,保持凸透镜不动,向右移动蜡烛并调整光屏到适当的位置,当光屏上再次得到清晰的像时,像将变大,故C错误;D保持透

5、镜的位置不动,向左移动蜡烛,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需要将光屏也向左移动才能得到清晰的像,故D正确。故选D。6、如图1所示,从P点发出的三条特殊光线经过凸透镜后会聚于P点。现有一条光线也从P点发出,经过凸透镜后的传播路径,在图2的四种表示中,正确的是()A甲B乙C丙D丁答案:A解析:P点为像点,经过P点发出的光线最终都会通过P点,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7、如图所示为某款数码相机的成像原理,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影像传感器相当于光屏,拍照时,将镜头对准景物,相机通过自动调节,就能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为拍摄到更大的像应将镜头靠近景物B为扩大拍摄范围应将镜头往

6、前伸C若拍完合影想拍单人照,将镜头往前伸D景物在二倍焦距以外才能成缩小的像答案:B解析:A为拍摄到更大的像应将镜头靠近景物,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B为扩大拍摄范围,即像变小,物体需要远离,故应该将镜头后缩,故B错误,B符合题意;C若拍完合影想拍单人照,即像变大,物近像远像变大,故将镜头往前伸,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D景物在二倍焦距以外才能成缩小的像是正确的,这是照相机的成像原理,需要在2倍焦距外才能成像,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故选B。8、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15 c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物体距凸透镜10cm时,成正立、放大的实像B当物体距

7、凸透镜15cm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C当物体距凸透镜20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D当物体距凸透镜35cm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答案:C解析:A当u=10cm时,uu 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C正确;D当u=35cm时,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2fvf,故D错误。故选C。9、如图甲所示,一幅漫画竖立在桌面上,小明把一个装有水的圆柱形玻璃杯放在漫画前,惊奇地发现,透过水杯看到漫画中的老鼠变“胖”了,还掉头奔向猫,如图乙所示。下列仪器中与其成像原理相同的是()A放大镜B照相机C平面镜D投影仪答案:D解析:圆柱形玻璃杯装水后相当于一个凸透镜,透过水杯看到的老鼠变胖了,说明老鼠经过水杯后成的是放

8、大的像,又因为看到老鼠掉头奔向猫,所以老鼠的像是倒立的,凸透镜成像中倒立的都是实像。所以老鼠经过水杯后成的是倒立、放大实像。A放大镜成正立、放大虚像,与题意不符,故A不符合题意;B照相机成倒立、缩小实像,与题意不符,故B不符合题意;C平面镜成正立、等大虚像,与题意不符,故C不符合题意;D投影仪成倒立、放大实像,与题意相符,故D符合题意。故选D。10、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绘制了如图所示的图象(v 表示像到凸 透镜的距离,u 表示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想要看清报纸上的字,报纸应距离凸透镜 15cm 以上B把物体从距离 10cm 处移动到距凸透镜 20cm

9、处的过程中,像先变小后变大C凸透镜的焦距是 10cmD由图像可知,物体与实像之间的最小距离是 20cm答案:D解析: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u=v=2f时凸透镜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由图象可知,u=v=2f=10cm时成清晰的像,则f=5cmA用凸透镜看报纸上的字,是因为报纸上的字太小,目的是将报纸上的字放大,凸透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时,满足uf,因为f=5cm,所以凸透镜与报纸间的距离应是小于5cm,故A错误;B把物体从距离 10cm 处移动到距凸透镜 20cm 处的过程中,物距一直大于或等于2倍焦距且逐渐增大,则像会持续变小,故B错误;C由上述分析计算可知,凸透镜的焦距是5cm,故C错误;D由图

10、像可知,当物距与像距相同时,物体与实像之间有最小距离,且为20cm,故D正确。故选D。11、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主要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A 手影的形成B 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C 被水珠放大的叶脉D 远处景物透过水晶球成像答案:B解析:A手影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B景物在水中形成倒影是平面镜成像,由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C被水珠放大的叶脉,是利用放大镜成像原理,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D远处景物透过水晶球成像,是利用照相机的成像原理,由光的折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2、如图所示,烛焰在光屏上刚好成清晰的像。若凸透镜不动,将蜡烛移至2

11、0cm刻度处,移动光屏,在光屏上能观察到()A正立放大的虚像B倒立等大的实像C倒立放大的实像D倒立缩小的实像答案:D解析:读图可知,此时物距为15cm,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则物距与焦距的关系是f15cm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C当u=20cm时u2f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故C错误;D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物距大于焦距,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故D错误。故选AB。19、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蜡烛、凸透镜、光屏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呈现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

12、像,与投影仪原理相同B此凸透镜的焦距可能会大于15cmC透镜不动,蜡烛和光屏同时向右移动,光屏能成实像且像逐渐变小D若将近视眼镜片靠近凸透镜左侧放置,适当向右移动光屏,光屏上能成清晰的实像答案:AD解析:AB由图示知,此时物距小于像距,则光屏上承接到的像是倒立、放大的实像,所以与投影仪的原理相同,而物距为20cm,像距为30cm,即2f20cmf,30cm2f所以15cmf10cm故A正确,B错误;C据凸透镜的成像特点知,当图示中的透镜不动,蜡烛和光屏同时向右移动,而移动的过程物距变小,像距变大,则像变大,故C错误;D近视眼镜镜片是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将其置于凸透镜的左侧,则会将烛焰发出

13、的光线先发散,折射光线的会聚距离会变远,即成像的距离会变远,所以应将光屏向右移,便可承接到清晰的像,故D正确。故选AD。20、有一个焦距为f=10cm的凸透镜,现在将一个物体从离透镜40cm处沿主轴移动到离透镜15cm处,在此过程中()A始终成倒立、缩小的实像B像的大小逐渐增大C物体和像之间的距离先减小后增大D像的大小和物体大小的比值先减小后增大答案:BC解析:物体从离透镜40cm处沿主轴移动到离透镜15cm处,在此过程中,物距先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然后逐渐减小到小于二倍焦距,但依然大于一倍焦距,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由“物近像远像变大”可知,像的大小逐渐变大,则像的大小和物体大小的比

14、值逐渐增大,又有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物距减小量大于像距增加量,当物距在一二倍焦距之间时,物距减小量小于像距增加量,综合可得物体和像之间的距离先减小后增大。故BC符合题意,AD不符合题意。故选BC。21、现代人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而这些产品不仅会造成近视眼的高发,且存在着大量的蓝光,蓝光射入眼睛会使眼睛内的黄斑区毒素量增高,严重威胁青少年的眼睛健康。如图是一款有一种镀膜的防蓝光眼镜,蓝光射到膜的表面能够返回,佩戴这种眼镜能够保护眼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蓝光照射到眼镜表面时发生反射现象,能够防止蓝光进入眼睛B近视眼形成原因之一是由于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C图中眼镜片是凸

15、透镜D手机电脑的彩色屏幕的颜色是由红、黄、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答案:AB解析:A防蓝光眼镜有镀膜,蓝光射到膜的表面能够返回,发生反射现象,能够防止蓝光进入眼睛,故A正确;B近视眼的晶状体较厚,会聚能力较强,看远处的物体时,将像成在视网膜的前面,故B正确;C图中透过眼镜片看到字是缩小的,所以该眼镜片是凹透镜,故C错误;D红、绿、蓝是色光的三原色,手机电脑的彩色屏幕的颜色是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的,故D错误。故选AB。2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将点燃的蜡烛放在距凸透镜32cm处,在透镜另一侧距离透镜18cm处的光屏上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则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A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

16、实像B照相机是利用这一成像原理工作的C该透镜的焦距f一定满足9cmf2f,2fvf即32cm2f,2f18cmf解得9cm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故B正确;C当u=20cm时u2f光屏上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其应用是照相机,故C错误;D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物距大于焦距,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增大,像距减小,像变小,故D错误。故选AB。填空题24、如图所示,在玻璃后适当位置放一幅画,向杯子中倒入水后,可观察到画颠倒的现象,这是由于倒入水后杯子相当于_镜。此时,若要将画的像重新颠倒回来,画应_杯子(选填“远离”或“靠近”),理由是_。答案: 凸透 靠近 物距小于

17、凸透镜一倍焦距时成正立的像解析:1所谓画面颠倒,也就是成倒立的像。原因是倒水后的玻璃杯中间厚、边缘薄,相当于凸透镜成倒立的实像,此时的物距大于一倍焦距。23若将画的像重新颠倒回来,也就是成正立的虚像。根据凸透镜成像的特点,当物距小于凸透镜一倍焦距时成正立的虚像,因此画应靠近杯子。25、2021年 12 月 9 日,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主持的“天宫课堂”再次开讲。(1)如图甲为航天员王亚平通过水球成的倒立、缩小的_像,其原理与生活中的_(选填“投影仪”、“照相机”或“放大镜”)原理相同;(2)如图乙为王亚平在用太空自行车锻炼上肢力量。以舱壁为参照物,她是_的;以_为参照物,

18、她是运动的。答案: 实 照相机 静止 地球解析:(1)12图中的水球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由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实像都是倒立的,所以由图可知,我们看到的是王亚平老师倒立、缩小的实像,生活中的照相机与这一成像原理相同。(2)3王亚平老师在用太空自行车锻炼上肢力量,她相对于舱壁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故以舱壁为参照物,她是静止的。4王亚平老师相对于地球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故以地球为参照物,她是运动的。26、将玩具鹦鹉(如图)紧靠凸透镜,然后逐渐远离的过程中,通过凸透镜观察到三个不同的像(如图乙),则这三个像中_是实像,三个像出现的先后顺序是_(选填序号)答案: 解析:12玩具鹦鹉紧靠凸透镜,说明物距小于

19、一倍焦距,成正立、放大的虚像;且在一倍焦距内远离凸透镜的过程中,看到的虚像逐渐变大;当物距大于一倍焦距时,成倒立的实像。所以是实像,是虚像;三个像出现的先后顺序为。27、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将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的刻度处,将蜡烛从如图所示位置,移到光具座20cm刻度处,此时物距u满足_(选填“u2f”、“u2f”、“fu2f 左 倒立 缩小 能解析:1234根据题意知道,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50cm的刻度处,将蜡烛移到光具座20cm刻度处,由于焦距为10cm,所以,物距等于50cm-20cm=30cm此时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所成的像在一倍焦距

20、和二倍焦距之间,由图知道,光屏距凸透镜75cm-50cm=25cm大于2倍焦距,所以,应将光屏向左移动,使光屏到凸透镜的距离在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间;此成像的特点与照相机的原理相同。5交换蜡烛和光屏的位置,根据光路具有可逆性知道,此时的物距等于原来的像距,像距等于原来的物距,则成倒立、放大的实像。28、某小区楼道设有多功能电子门铃,此装置可以通过其内置摄像头来识别来访者,该摄像头相当于凸透镜,经摄像头所成的是倒立、_的实像,小明用凸透镜先后两次观察书本上的字,看到如图所示两种情景,则图甲中,书本上的字到凸透镜的距离_;要使图乙中看到的字变小一些、他应该_。答案: 缩小 小于1倍焦距 将凸透镜远离书本上的字解析:1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体在2倍焦距以外,成倒立、缩小的实像。摄像头与照相机原理相同,故经摄像头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2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体在1倍焦距以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如图甲所示,物体所成的像为正立、放大的像,故此时书本上的字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1倍的焦距。3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物体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故要使图乙中看到的字变小一些,他应该增大物距,即将凸透镜远离书本上的字。23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物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