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人教版2022年高中地理植被与土壤解题方法技巧.pdf

上传人:w****g 文档编号:2233796 上传时间:2024-05-23 格式:PDF 页数:19 大小:970.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2022年高中地理植被与土壤解题方法技巧.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人教版2022年高中地理植被与土壤解题方法技巧.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人教版2022年高中地理植被与土壤解题方法技巧.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人教版2022年高中地理植被与土壤解题方法技巧.pdf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人教版2022年高中地理植被与土壤解题方法技巧.pdf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每日一练每日一练)人教版人教版 20222022 年高中地理植被与土壤解题方法技巧年高中地理植被与土壤解题方法技巧 选择题 1、地球表面各要素相互作用,形成了复杂的自然地理环境。下图为南美洲自然带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小题。(1)纬度大体相当,但自然带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太阳辐射 B.地形 C.大气环流 D.海陆位置(2)地所处自然带是()A.热带草原带 B.热带荒漠带 C.热带雨林带 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答案:B C【提示】2 主要的植被类型 非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地理环境的非地带性分异规律。(2)本题主要考查了自然带的分布。【解答】(1)位于西

2、风带迎风坡,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对应的是地带性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位于巴塔哥尼亚高原,受安第斯山脉影响,地处西风带背风坡,形成温带大陆性气候,属于非地带性荒漠景观。故选 B。(2)读图,地位于亚马孙平原,对应的自然带是热带雨林带。故选 C。2、终年积雪区与夏季最大融化区之间的界线即为融雪末期雪线,直接反映着冰川的进退。高亚洲(又称中央亚洲)是位于亚洲中部地势较高的大山脉地区(范围见下图),区域内积雪、冰川分布广泛。在全球变暖大背景下,近几十年,高亚洲融雪末期雪线高度总体上表现为升高趋势,但兴都库什、西喜马拉雅地区融雪末期雪线高度反而呈微弱的下降趋势。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山地冰雪融化带对应的

3、山地自然带是()A.冰川带 B.山地荒漠带 C.山地苔原带 D.山地针叶林带 3 (2)受地形地势影响,高亚洲融雪末期雪线高度变化的空间分布规律大致是()A.沿“希萨尔阿莱山东昆仑祁连山”一线降低 B.沿“喜马拉雅青藏高原内部昆仑山天山阿尔泰山”一线降低 C.沿“横断山青藏高原内部兴都库什山”一线降低 D.自青藏高原内部及喜马拉雅高海拔地区向外围呈环状逐渐降低(3)兴都库什、西喜马拉雅地区融雪末期雪线高度呈微弱下降趋势的原因最可能是()A.降水集中在冬季且增加 B.夏季风影响逐渐增强 C.地壳相对其他区域下沉 D.退耕(牧)节水政策推行得力 答案:B D A【提示】主要的植被类型 地理环境的地

4、域分异规律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解析:(1)本题考查陆地自然带的分布。(2)本题考查雪线高度的分布。4 (3)本题考查雪线的影响因素。【解答】(1)融雪末期雪线即永久冰川雪线,其下部对应山地荒漠带自然带。故选 B。(2)大陆内部气候的大陆性强,昼夜温差大,白天温度高,融雪量大,融雪末期雪线高度高。高亚洲处于亚欧大陆内部,海拔高,且大致呈中南高,西、北、东低的分布格局,故融雪末期雪线高度自青藏高原内部及喜马拉雅高海拔地区向外围较低海拔地区呈环状逐渐降低的特点。故选 D。(3)兴都库什、西喜马拉雅地区融雪末期雪线高度呈微弱下降趋势,说明冰雪补给量大于消融量,冬季降水多,融化和蒸发等消耗少,增加冰

5、雪储存量,降低融雪末期雪线高度;兴都库什、西喜马拉雅地区不受夏季风影响;整个高亚洲区域地壳相对上升;退耕(牧)节水政策主要影响山麓地带,不会影响到冰川带附近。故选 A。3、先锋植物是植物群落演替中最先出现的植物,能够在严重缺乏土壤和水分的地区生长。垫状点地梅具有致密的垫状结构,常贴伏于地面,性喜光,能够通过自身特殊的形态结构改变微环境,从而可以为其他植物的迁入和生长提供必要的条件,它常伴生于高山草甸,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先锋植物。下图示意垫状点地梅覆盖度与气温、降水的关系及垫状点地梅景观(图中深色圆面积代表垫状点地梅覆盖度大小)。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判断垫状点地梅覆盖度在不同海拔高度上变化的主

6、导因素()A.4900 米以下是光照 B.4900 米左右是水分 C.4900 米以上是热量 D.4900 米左右是土壤 (2)垫状点地梅植物体平均温度明显高于当地气温,原因是垫状点地梅()5 多分布于阳坡,吸收的太阳辐射能多 生存地区降水多,大气逆辐射强 生存地区海拔高,白天吸收的太阳辐射能多,平均温度高 贴伏于地表的垫状结构保温作用强,而且有利于抵御寒风,减少热量交换 A.B.C.D.(3)有关垫状点地梅作用及其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垫状点地梅能加快岩石风化,促进土壤的形成 垫状点地梅能留住水分和热量,改善生物的生存环境 气候变暖,会导致垫状点地梅分布上限的海拔降低 过度放牧破坏高山草甸

7、,会导致垫状点地梅分布面积缩小 A.B.C.D.答案:C D A【提示】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解析:(1)本题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2)本题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3)本题考查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解答】6 (1)由图可知,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在海拔 4900m 处,垫状点地梅覆盖度达到最大,往上往下覆盖度都降低,说明 4900m 处的水热配合达到最佳。在 4900m 以下,海拔越低,垫状点地梅覆盖度越低,温度逐渐增加,降水量逐渐减少,主导因素是降水;在 4900m 以上,海拔越高,垫状点地梅覆盖度越低,温度逐渐降低,降水量逐渐增加,主导因素是热量。故选 C。

8、(2)由材料可知,垫状点地梅生存的地区海拔高,大气稀薄,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白天太阳辐射强,垫状点地梅吸收的太阳辐射多,平均温度高;晚上贴伏于地表的垫状结构保温作用强,而且有利于抵御寒风,减少热量交换,所以垫状点地梅植物体平均温度明显高于当地气温。正确。故选 D。(3)由材料可知,先锋植物能够在严重缺乏土壤和水分的地区生长,改变微环境,为其它植物的生长提供必要的条件;垫状点地梅可以留住水分和热量,改善生物的生存环境,加快岩石风化,促进土壤的形成,从而提高当地的生物多样性,正确。故选 A。4、下图为我国南岭同一树种旗形树冠分布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该山地的盛行风向是()北坡北风南坡南风

9、南坡北风北坡南风 A.B.C.D.(2)图中导致南北坡森林带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水分、光照 B.热量、水分 C.光照、土壤 D.土壤、热量 7 (3)南岭主要的植被类型是()A.落叶林 B.硬叶林 C.常绿林 D.针叶林 答案:A B C【提示】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主要的植被类型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3)本题主要考查了主要的植被类型。【解答】(1)根据南坡树冠的朝向可知,南坡的盛行风向为南风;北坡树冠朝向北方,是由下降风造成的,仍是来自南方,所以

10、北坡盛行风向是自上而下的南风。故选 A。(2)该地位于南岭地区,南侧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因而相较于北侧降水较多;南坡是阳坡,并且位于冬季风的背风坡,相较于北坡热量条件较好,所以导致南北坡森林带分布高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水分,B 正确。故选 B。8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南岭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其主要的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 正确。故选 C。5、下图为我国某山地降水量随高度变化图,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导致该山地南北坡降水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大气环流 B.地形 C.纬度位置 D.洋流(2)该山地地形区名称可能是()A.大兴安岭 B.阴山 C.天山 D.祁连山(3)该山地山麓的

11、自然植被属于()A.草原荒漠 B.落叶阔叶林 C.针阔叶混交林 D.常绿阔叶林 答案:B C A【提示】主要的植被类型 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9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2)本题主要考查自然环境的区域差异。(3)本题主要考查自然带的分布。【解答】(1)从图中年降水量可以看出北坡降水大于南坡,导致该山地降水南北坡差异的主导因素在于地形,北坡位于迎风坡,降水多;南坡位于背风坡,降水少。故选 B。(2)从图中看该山地北坡降水多、南坡降水少,说明北坡是迎风坡,四个山地中只有天山和阴山北坡是迎风坡。再结合该山地的海拔高度,可知该山地为天山。故选 C。(3

12、)读图结合上题可知该山为天山,山麓地带年降水量较少,不能生长树木,因此该处自然植被为草原荒漠。故选 A。6、雨林,即降水丰沛的森林。按照所处的地理位置,雨林分为热带雨林和温带雨林,其中绝大部分雨林分布在赤道附近,而温带雨林只分布在极少数地区。温带雨林少见,是因为温带许多地区的降水量难以达到 2000毫米这一产生“雨林”的条件。位于北美洲西北海岸的太平洋温带雨林是地球上面积最大的温带雨林,林中布满了地衣、苔藓和蕨类植物。下图示意温带雨林景观。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温带雨林分布地区的地形特点是()A.坦荡的高原 B.宽阔的平原 10 C.地势起伏的山地 D.临海的迎风坡 (2)温带雨林的主要树种

13、为()A.常绿树与针叶树 B.针叶树与阔叶树 C.落叶树与硬叶树 D.落叶树与常绿树 (3)下列地区,可能分布温带雨林的是()A.新西兰南岛 B.澳大利亚大陆 C.日本本州岛 D.南美洲东海岸 答案:D B A【提示】主要的植被类型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地理环境整体性的表现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形成温带雨林的条件。(2)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3)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解答】(1)根据“雨林”对降水的要求以及“北美洲西北海岸的太平洋温带雨林是地球上面积最大的温带雨林”的材料信11 息可知,温带雨林分布地区的地形特点是临海的受海洋气流影响的迎风坡,该区域降水

14、有可能达到 2000 毫米及以上,D 正确。故选 D。(2)根据温带雨林的形成条件可知,温带雨林应分布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其树种以落叶阔叶树和针叶树为主。因冬季气温偏低,常绿树存在的可能性较小。硬叶林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应分布在美国西南部。故选 B。(3)根据温带雨林的形成条件推断,温带雨林应分布在四季降水丰富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符合这一条件的地区是新西兰南岛。故选 A。7、水母雪兔子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多生长在海拔 3000-5600m 的砾石山坡、高山流石滩上。叶片相互重叠,紧密交织,具有发达根系,几乎伏地生长,全株密布白色绒毛,可保温、保水,还可以抵抗紫外线,整体形状看起来像一只大水母,其

15、名字由此而来。下图为水母雪兔子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1)推测水母雪兔子分布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是()A.风力较小 B.日照强烈 C.降水丰富 D.土层深厚(2)关于水母雪兔子的描述,正确的是()A.白色绒毛有利于光合作用 B.叶片相互重叠有利于截留降水 C.发达的根系有利于固定植株和吸收养分 D.伏地生长有利于吸收地表热量(3)下列植物生长环境特点与水母雪兔子相近的是()12 A.兴安落叶松 B.黄山迎客松 C.内蒙古牧草 D.天山雪莲 答案:B C D【提示】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水母雪兔子分布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2)本题主要考查地理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影响。(3)本

16、题主要考查植物生长环境特征。【解答】(1)根据材料可知,水母雪兔子多生长在海拔 3000-5600m 的砾石山坡、高山流石滩上,说明土层薄,贫瘠;具有发达根系,全株密布白色绒毛,可保温、保水,说明降水少;全株密布白色绒毛还可以抵抗紫外线,可以推知日照强烈;伏地生长可抗风,可推知风力大。故 B 正确,ACD 错误。故选 B。(2)根据材料可知,水母雪兔子白色绒毛主要的作用是保温、保水,故 A 错误;水母雪兔子叶片相互重叠有利于减少水分蒸腾,有利于保持植物体内的水分,故 B 错误;水母雪兔子发达的根系有利于固定植株和吸收养分,故 C 正确;植物伏地生长是为了抗风,不是为了吸收地表热量,故 D 错误

17、。故选 C。(3)根据分析,水母雪兔子生长在土壤贫瘠的砾石滩上,日照强烈,降水稀少,气温较低。生存的环境相对较恶劣,与天山雪莲生长的环境相近。故 D 正确,ABC 错误。13 故选 D。8、植物的开花受光周期的影响,短日照植物只有当昼长缩短至 12 小时以下才能开花,而长日照植物则只有当昼长增长至 12 小时以上才能开花。下图示意北半球长日照植物开花时间随纬度的变化(只有一条曲线正确)。据此完成下列小题。(1)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长日照植物的曲线是()A.甲 B.乙 C.丙 D.丁(2)我国双季稻产区每年 78 月份为“双抢季”(抢收早稻、抢种晚稻),由此可知()A.早稻晚稻均为长日照植物 B.

18、早稻晚稻均为短日照植物 C.早稻为长日照植物,晚稻为短日照植物 D.早稻为短日照植物,晚稻为长日照植物(3)下列自然带没有短日照植物分布的是()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荒漠带 C.温带草原带 D.极地苔原带 答案:A C D 14 【提示】昼夜长短的变化 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解析:(1)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读图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2)本题主要考查了植被与自然环境的关系。(3)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知识迁移、材料分析和学以致用的能力。【解答】(1)由材料可知,长日照植物只有当昼长增长至 12 小时以上才能开花。北半球夏半年,纬度越高,昼长越长,开花时间越早,甲曲线正确。故选 A。(2)

19、早稻一般于 3 月底 4 月初播种,7 月中下旬收获,早稻生长成熟期日照时间长,属于长日照植物,而晚稻78 月份抢种,生长成熟期日照时间逐渐变短,所以晚稻应为短日照植物。故选 C。(3)由材料可知,短日照植物只有当昼长缩短至 12 小时以下才能开花,而长日照植物只有当昼长增长至 12小时以上才能开花。极地苔原带多分布于高纬度,昼夜差别极大,尤其是极圈以内还存在极昼极夜现象,极昼时期昼长大于 12 小时,多生长长日照植物,而极夜时期由于没有日照,地表植被较匮乏。故选 D。综合题 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黑云杉,冠伞型,常绿乔木。水平分布纬度跨度 44N69N,垂直分布从海平面到海拔 15

20、00 米,形成宽阔的森林带,是重要的成林树种。近年来,阿拉斯加北部低洼地带的黑云杉等树种森林,出现了一种当地人称之为“醉树”的新景观。图 1 示意阿拉斯加北部的地理位置,图 2 为黑云杉景观图。15 (1)推测黑云杉的生态特征。(2)分析黑云杉根系较浅的原因。(3)推测近年来阿拉斯加北部低洼地带出现“醉树”景观的自然原因。答案:(1)树形高大、树叶为针叶。(2)纬度高,气候寒冷,当地多永久冻土层,根系很难深入地下。(3)全球气候变暖,永久性冻土层消融,低洼地易积水,土质松软;云杉等植被根系较浅,易倒伏。解析:本题考查农业区位以及解读信息的能力。(1)据材料可知,黑云杉,冠伞型,常绿乔木,因此可

21、判断树形高大;分布纬度较高和海拔较高,因此可判断树叶为针叶。(2)据材料可知,黑云杉分布纬度跨度 44N69N,纬度较高,气候寒冷,当地多永久冻土层,因此根系很难深入地下,所以黑云杉根系较浅。(3)近年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当地永久性冻土层有所消融,该地属低洼地带,易积水,地基松软;再加上白桦、黑云杉根系较浅,不发达,树木很容易倒伏,并落入消融的冻土水中,从而导致树木被淹死。小提示:16 影响农业区位的因素分为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自然条件包括气候、水源、地形、土壤、热量、光照、温差、降水;社会经济因素包括市场需求、交通、国家政策等。10、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新疆是我国盐碱化土地

22、面积分布较广、土壤积盐较重的地区。已有相关研究报道,盐生植物对土壤盐分具有明显的吸收积累作用,对盐碱地有明显改良作用。枸杞作为盐碱地改良的先锋物种,其生长较慢,覆盖面积小,枸杞间作其他作物,可充分发挥生物改良盐碱地的优势,有助于改良盐碱地,同时提高土壤利用率和经济效益。新疆沙湾县境内安集海垦区中心腹地下野地镇,通过设置实验:枸杞间作苜蓿、枸杞间作油菜、枸杞间作碱蓬、枸杞单作(对照),研究盐碱地枸杞不同间作模式下土壤水盐的变化,为盐碱地改良和利用提供一定科学依据。17 (1)简析新疆盐碱化土地面积广、土壤积盐较重的原因。(2)归纳四种枸杞间作模式的土壤含水率随土层深度的变化规律。(3)说明枸杞间

23、作模式对改良盐碱地的作用。答案:(1)深居内陆,降水少;晴天多,光热充足,蒸发量大;大部分为内流区,地表积盐明显。(2)在 0100cm 土层,不同间作模式土壤平均含水率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060cm 土层,不同间作模式土壤平均含水率随土层深度变化差异较大,且高于对照;60100cm 土层,不同间作模式土壤含水率随土层深度变化较为趋同,与对照差别不大。(3)间作耐盐植物覆盖土壤表面,降雨时可增强下渗,有利于表层土壤洗盐;晴天时覆盖作用可减少土壤水分蒸发,减少土壤表层返盐;耐盐植物能吸收并带走土壤中盐分,改良土壤结构;可有效抑制盐分的垂向运移,降低盐分在作物根系层的积累程度。解析:本题组主要

24、考查盐碱化的原因和改良措施。盐碱土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水分状况不良,所以在改良初期,重点应放在改善土壤的水分状况上面。一般分几步进行,首先排盐、洗盐、降低土壤盐分含量;再种植耐盐碱的植物,培肥土壤;最后种植作物。具体的改良措施是:排水,灌溉洗盐,放淤改良,种植水稻,培肥改良,平整土地和化学改良,将水的排放量控制好。(1)新疆盐碱地面积广且积盐重应从降水少、晴天多、蒸发旺盛等方面分析。新疆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深居内陆,降水稀少;多晴天,光热充足,蒸发量大,地下水位上升,水分蒸发,盐分留在土壤表层;大部分为内流区,地表积盐明显,土壤盐碱化严重。(2)本题联系左图进行分析可得,枸杞间作模式下土壤含水

25、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且 0-60cm 高于对照组。其中,土层深度 60cm 为一个界限,060cm 土层,不同间作模式土壤含水率变化较大;60100cm 土层,不同间作模式土壤含水率变化不明显。(3)本题联系材料可知,枸杞作为盐碱地改良的先锋物种,生长慢、覆盖面积小,间作其他作物,雨天可以增加对表层土壤洗盐,降低土壤的盐分;晴天可以充当水汽蒸发的屏障,减少水分的蒸发,还可以吸收盐分,改良土壤结构,抑制盐分的垂向运移等,降低盐分在作物根系层的积累程度。18 小提示:11、某高中学生利用中秋节,对华北平原贾鲁河流域附近的土壤进行野外观测调研,同学们成功制作了土壤剖面,采集了剖面图中不同土层的土

26、样样本,回校后完成了土样的土壤组成及酸碱性测定实验,并撰写研究性报告。读图,完成下列要求。(1)写出甲处土壤垂直方向 A、B、C 代表的土层的名称。(2)简析甲处土壤样本自上而下土壤颜色是否有变化,并解释其变化的原因。(3)近些年,甲处土壤出现盐碱化现象,为了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当地农民可以采取的改良措施。答案:(1)A:耕作层;B:犁底层;C:自然土层。(2)自上而下颜色由深变浅;耕作层土质疏松,有机质比例高,颜色暗;犁底层土壤紧实,颜色较浅,具有保肥保水作用;自然土层,未经过熟化,不利于作物生长。(3)引淡淋盐;秸秆覆盖;营造防护林网;增补有机肥;深耕改土等。解析:本大题以华北平原的

27、土壤剖面图为材料,涉及土壤的分层、土壤颜色、土壤改良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掌握课本知识的能力和综合思维的地理素养。(1)图中甲处为耕作土壤,其自上而下 A、B、C 分别代表耕作层、犁底层、自然土层。(2)19 土壤颜色受土壤中有机质、矿物质等含量的影响。耕作土壤中,受人类活动影响大的耕作层有机质含量较高,颜色最深;犁底层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土壤紧实,有机质含量较小,颜色较浅;该地属于华北平原河流堆积地貌,自然土层为沙质沉积物,颜色最浅,未经过熟化,不利于作物生长。(3)土地盐碱化主要是由于气候干旱,蒸发旺盛,加之不合理的灌溉所致,因此应该采取喷灌、滴灌等节水方式,改良水利,加强灌溉、排水、放淤、深耕改土等管理;同时,增施有机肥采用秸秆还田、采用施入石膏、磷石膏、亚硫酸钙等化学物质以改善土壤沙质特性;采用轮作、间作等耕作方式,加强农业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地理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