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2020-2021学年高中物理 第7章 分子动理论 3 分子间的作用力教案3 新人教版选修3-3
2020-2021学年高中物理 第7章 分子动理论 3 分子间的作用力教案3 新人教版选修3-3
年级:
姓名:
- 4 -
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
【教学目标】
(1)知道分子间存在空隙;且同时存在着引力和斥力,实际表现出来的分子力是引力和斥力的合力。
(2)了解分子力为零时,分子间距离r0的数量级。
(3)知道分子间的距离r<r0时,实际表现的分子力为斥力,这个斥力随r的减小而迅速增大。
(4)知道分子间的距离r>r0时,实际表现的分子力为引力,这个引力随r的增大先增大后减小。
(5)了解r增大到什么数量级时,分子引力已很微弱,可忽略不计。
教学重点难点:分子间作用力的特点, 利用分子动理论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教学器材:量筒、酒精、水、铅块(2个)、钩码、弹簧、小球、注射器、烧杯、墨汁、滴管
教学方法:问题引领、合作实验、分析推理、分组讨论、课件模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提出问题:
1、学生回顾已有知识并完成学案。
2、提出问题一:我们在用油膜法测量分子大小试验中,认为物质的分子是一个一个紧密挨着的,分子之间是无缝隙的。那么,分子之间到底有没有缝隙呢?(设计意图:复习已有知识的同时提出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
二、新课教学:
(一)分子间存在间隙
1、合作探究:酒精与水混合实验。
水中滴入墨汁实验。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观察实验现象,总结实验规律----液体的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2、自主探究:观察原子结构图片。 比较等质量的冰和水的体积。
(设计意图:观察碳原子结构图,比较学生熟悉的事物,总结物理规律------固体的分子之间存在间隙)
3、自主探究:观察气体的压缩实验
应用:观察气缸压缩气体模拟动画 (煤气经过压缩变成液体便于运输)
(设计意图:体验气体很容易被压缩,体会物理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总结物理规律------气体的分子之间存在很大的间隙)
分析推理:不论气体、液体还是固体,分子间都存在间隙。
提出问题二: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间隙,不是连在一起的,那么为什么分子还会聚集在一起形成固体和液体?
(二)分子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1、演示实验:两个铅块相互挤压会“粘”在一起。
拉伸物体需要用力。
(设计意图: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分子与分子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
思考三:如果分子间只存在引力,那么任何两个分子就会因为吸引力而无限靠近。这就与分子间存在间隙相互矛盾。这如何解释呢?
2、物理事实:压缩物体需要用力;
固体和液体的体积很难被压缩。
(设计意图:列举固体和液体很难被压缩的事实,引导学生分析推理,让学生认识到分子与分子之间还存在相互作用的斥力。)
3、介绍分子力产生的原因:每个分子都是有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我们都知道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另外随着分子间距离的变化,正负电荷的位置还会变化,所以分子力的变化很复杂。但是我们要知道,分子力属于短程力,只有分子间距很小(接近10-10m)的时候,分子力的表现才比较明显。
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现象:
1、两块纯净的铅稍用压力就能合在一起;而打碎的玻璃用再大的力也不能合在一起,为什么?
铅块切口很平时,稍用压力就能使两断面多数分子间距达到吸引力作用的距离,从而使两段铅块重新结合在起来。
玻璃断面凹凸不平,即使用很大的力也不能使两断面处分子间距接近引力作用的距离,则不能重新接合.
2、为什么用粉笔在黑板上写字,黑板上会留下字迹?
由于摩擦,粉笔的一些分子与粉笔间的距离增大到引力不再发生作用。而在摩擦的过程中,它们与黑板间的距离减小到可以发生分子引力作用,因此被黑板吸引,从而在黑板上留下字迹。
(设计意图: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常见现象。)
提出问题四:既然分子间既存在引力也存在斥力,那么分子力及引力和斥力的大小跟分子间距离有什么关系呢?
(三) 分子力及引力和斥力的大小跟分子间距离的关系?
学生先看书,再小组讨论,交流。
(设计意图,让学生先看课本,再讨论交流,并回答问题。运用课件动画模拟分子力的变化趋势,深入理解分子力的变化特点。)
设计练习:巩固已学知识。
小结:分子动理论的内容:
1、物体是有大量分子组成;
2、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热运动;
3、分子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4、统计规律:对于单个的分子而言,分子运动方向和速率大小都具有偶然性,但是对于大量的分子却表现出规律性。这种由大量偶然事件的整体表现出来的规律,叫做统计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