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关节松动技术ppt课件.ppt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2225670 上传时间:2024-05-23 格式:PPT 页数:96 大小:7.3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节松动技术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96页
关节松动技术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96页
关节松动技术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96页
关节松动技术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96页
关节松动技术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9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关节松动术关节松动术关节松动术关节松动术n(一)定义(一)定义n(二)治疗原则(二)治疗原则n(三)治疗方法(三)治疗方法n(四)适应证和禁忌证(四)适应证和禁忌证n(五)具体应用(五)具体应用(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n关节松动术:通过徒手的被动运动关节松动术:通过徒手的被动运动,治疗师利治疗师利用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手法操作技术,使活动用一种针对性很强的手法操作技术,使活动受限的关节副运动恢复到正常生理状态,从受限的关节副运动恢复到正常生理状态,从而改善关节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而改善关节运动障碍的治疗方法。n关节松动术也称为关节松动术也称为“麦特兰德手法麦特兰德手法”“澳式手法澳式手法”(一

2、)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n(1)关节的生理运动:是指关节在生理范围内完成的运)关节的生理运动:是指关节在生理范围内完成的运 动,可以主动完成,也可以被动完成。动,可以主动完成,也可以被动完成。n(2)关节的附属运动:是指关节在其自身及其周围组织允许)关节的附属运动:是指关节在其自身及其周围组织允许范围内(即解剖范围内)完成的运动,超过这个范围的运动,范围内(即解剖范围内)完成的运动,超过这个范围的运动,易造成损伤。关节的附属运动是维持关节正常活动不可缺少易造成损伤。关节的附属运动是维持关节正常活动不可缺少的一种运动。一般不能由病人主动完成,但在他人或者其它的一种运动。一般不能由病人主动完成,但

3、在他人或者其它肢体的帮助下可以完成。肢体的帮助下可以完成。1 1)摆动)摆动:骨的杠杆样运动叫摆动。关节的摆动骨的杠杆样运动叫摆动。关节的摆动包括屈、伸、内收、外展、旋转,即通常所说包括屈、伸、内收、外展、旋转,即通常所说的生理运动。摆动时要固定关节近端,关节远的生理运动。摆动时要固定关节近端,关节远端作往返运动。摆动必须在关节活动范围达到端作往返运动。摆动必须在关节活动范围达到正常的正常的6060时才可应用。如果没有达到这一范时才可应用。如果没有达到这一范围,应先改善附属运动。围,应先改善附属运动。(二)基本手法(二)基本手法 2 2)滚动)滚动:构成关节的两骨接触面发生接触点不断构成关节的

4、两骨接触面发生接触点不断变化的成角运动。变化的成角运动。不论关节表面凹凸程度如何,滚动的方向总是不论关节表面凹凸程度如何,滚动的方向总是与成角骨运动的方向一致。滚动并不单独发生、一与成角骨运动的方向一致。滚动并不单独发生、一般伴随着关节的滑动和旋转。般伴随着关节的滑动和旋转。滚动方向的变化滚动方向的变化A、在凹面上、在凹面上 B、在凸面上、在凸面上3)滑动)滑动n滑动:从一个骨表面滑向另一个骨表面,两骨滑动:从一个骨表面滑向另一个骨表面,两骨表面形状要一致,如果骨表面是曲面,两骨表表面形状要一致,如果骨表面是曲面,两骨表面的凹凸程度就必须相等。面的凹凸程度就必须相等。n滑动手法可以缓解疼痛,若

5、与牵拉手法一起应滑动手法可以缓解疼痛,若与牵拉手法一起应用,还可以松解关节囊使关节放松,改善关节用,还可以松解关节囊使关节放松,改善关节活动范围,此法应用较多。活动范围,此法应用较多。3)滑动)滑动凹凸定律滑动方向与成骨角运动方向的关系滑动方向与成骨角运动方向的关系 滑动方向取决于运动骨关节面的凹凸形状。运滑动方向取决于运动骨关节面的凹凸形状。运动骨关节面凸出,滑动方向与成角骨运动方向相反;动骨关节面凸出,滑动方向与成角骨运动方向相反;运动骨关节面凹陷,滑动方向与成角骨运动方向相运动骨关节面凹陷,滑动方向与成角骨运动方向相同。同。4 4)旋转)旋转n骨骨围围绕绕机机械械轴轴进进行行的的旋旋转转

6、运运动动,此此运运动动常常与与滑滑动动和和转转动动一一起起进进行行,人人体体内内能能产产生生旋旋转转的的关关节节,如如股骨屈曲伸展时股骨头的旋转等。股骨屈曲伸展时股骨头的旋转等。n关节面上进行的运动是转动、滑动和轴旋转的组关节面上进行的运动是转动、滑动和轴旋转的组合运动。合运动。5 5)分离和牵拉)分离和牵拉:统称为牵引。当外力作用使构成关节两骨表面呈直角相互分开时,称分离或关节内牵引,当外力作用于骨长轴使关节远端移位时,称牵拉或长轴牵引。此手法可减轻或消除疼痛。分离和牵拉分离和牵拉A.A.盂肱关节的牵拉盂肱关节的牵拉 B.B.盂肱关节的分离盂肱关节的分离(二)、手法分级(二)、手法分级-麦特

7、兰德(麦特兰德(MaitlandMaitland)手)手法法组织阻力组织阻力解剖极限解剖极限1 1级级2 2级级3 3级级4 4级级n、级级疼痛疼痛 n疼痛疼痛+关节僵硬关节僵硬 n粘连,挛缩粘连,挛缩n此手法分级可用于关节的附属运动和生理运动。此手法分级可用于关节的附属运动和生理运动。n附属运动:附属运动:均可用。均可用。n生生理理运运动动:ROMROM正正常常60%60%才才可可应应用用,多多用用级级,极极少用少用级。级。(三)操作程序(三)操作程序n1.患者体位患者体位n2.治疗师位置治疗师位置n3.治疗前评估治疗前评估n4.手法应用技巧:治疗平面手法应用技巧:治疗平面n5.治疗反应治疗

8、反应1.患者的体位患者的体位n一般为坐位或者仰卧位,患者感到舒适、放松并充分一般为坐位或者仰卧位,患者感到舒适、放松并充分暴露治疗部位。暴露治疗部位。n固定关节的近端骨骼,可藉由布带、治疗师的手或他固定关节的近端骨骼,可藉由布带、治疗师的手或他人来固定。人来固定。n肢体的固定必须牢靠且舒适。肢体的固定必须牢靠且舒适。2.2.治疗师位置治疗师位置n一手固定关节的一端,一手松动另一端。一手固定关节的一端,一手松动另一端。3.3.治疗前的评估治疗前的评估n每种松动技术既是评估技术,又是治疗技术。每种松动技术既是评估技术,又是治疗技术。n假如检查中患者存在关节活动受限或疼痛:假如检查中患者存在关节活动

9、受限或疼痛:n首先应确定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以及疼痛的性首先应确定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以及疼痛的性质;质;n其次明确治疗方向是什么:是缓解疼痛,牵张其次明确治疗方向是什么:是缓解疼痛,牵张关节还是处理软组织粘连,挛缩等。关节还是处理软组织粘连,挛缩等。4.4.操作操作-手法操作的运动方向手法操作的运动方向n治疗运动方向应该是平行或垂直治疗平面的方向。治疗运动方向应该是平行或垂直治疗平面的方向。n治疗平面:是一个垂直于一条由旋转轴至关节凹面中治疗平面:是一个垂直于一条由旋转轴至关节凹面中心的线的平面。心的线的平面。n此平面存在于关节凹面,因此其位置是由凹面的骨骼此平面存在于关节凹面,因此其位置是由凹

10、面的骨骼位置来决定的位置来决定的a 治疗平面治疗平面c 滑动方向滑动方向n1.关节牵引技术与治疗平面有关节牵引技术与治疗平面有什么关系?什么关系?n2.滑动技术与治疗平面有什么滑动技术与治疗平面有什么关系?关系?判断治疗平面?判断治疗平面?4.4.操作操作-治疗时作用力的部位治疗时作用力的部位n治疗时施加的作用力,应靠近相对治疗时施加的作用力,应靠近相对的关节面,愈近愈好。的关节面,愈近愈好。n作用力接触面积愈大,治疗的过程作用力接触面积愈大,治疗的过程愈舒适,如使用手掌面接触比使用愈舒适,如使用手掌面接触比使用拇指接触舒适。拇指接触舒适。4.4.操作操作-手法操作的程度手法操作的程度n疼痛为

11、主:操作幅度到达痛点,但不应超过疼痛为主:操作幅度到达痛点,但不应超过n僵硬为主:操作幅度超过僵硬点僵硬为主:操作幅度超过僵硬点n小范围、快速小范围、快速 抑制疼痛抑制疼痛n大范围、慢速大范围、慢速 缓解紧缩缓解紧缩(四)适应证和禁忌证(四)适应证和禁忌证n1、适应证:、适应证:(1)关节疼痛)关节疼痛 (2)关节活动受限)关节活动受限 (3)肌肉紧张、痉挛等)肌肉紧张、痉挛等(四)适应证和禁忌证(四)适应证和禁忌证n2、禁忌证、禁忌证n(1)外伤或疾病引起的关节肿胀)外伤或疾病引起的关节肿胀n(2)关节活动已经过度、关节不稳定的患者)关节活动已经过度、关节不稳定的患者n(3)未愈合的骨折患者

12、)未愈合的骨折患者n(4)恶性肿瘤疾病的患者)恶性肿瘤疾病的患者n(5)严重骨质疏松患者)严重骨质疏松患者n(6)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关节强直性脊椎炎的急性期)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关节强直性脊椎炎的急性期n(7)婴儿、儿童患者)婴儿、儿童患者n生理运动生理运动q前屈、后伸前屈、后伸q内收、外展内收、外展n包括水平内收和外包括水平内收和外展展q旋转(旋内旋转(旋内/旋外)旋外)n附属运动:附属运动:q关节分离关节分离q长轴牵引长轴牵引q向前后方向的滑动向前后方向的滑动q向足端滑动等向足端滑动等盂肱盂肱关节关节盂肱关节盂肱关节n静息位:静息位:q肩关节外展肩关节外展55,内旋,内旋q前臂中立位前臂中立位n

13、治疗平面:治疗平面:q位于盂窝;位于盂窝;q随肩胛骨而移动随肩胛骨而移动o固定:固定:n皮带或者助理的协助,固定肩胛骨皮带或者助理的协助,固定肩胛骨(1)分离牵引)分离牵引适应症:适应症:开始治疗;开始治疗;缓解疼痛;缓解疼痛;增加肩关节活动度增加肩关节活动度病人:上肢休息位病人:上肢休息位治疗师:站于病人躯干和外展上治疗师:站于病人躯干和外展上肢之间,以腋下的手用力(肢之间,以腋下的手用力(作用作用力垂直于关节窝平面力垂直于关节窝平面)将肱骨向)将肱骨向外侧边移动。外侧边移动。分离牵引分离牵引(2)长轴牵引)长轴牵引n病人:仰卧,上肢略外展病人:仰卧,上肢略外展n治疗师:外侧手握住肱骨远端,

14、治疗师:外侧手握住肱骨远端,内侧手位于腋窝,拇指在腋前,内侧手位于腋窝,拇指在腋前,外侧手向足的方向持续牵拉外侧手向足的方向持续牵拉10秒,然后放松。秒,然后放松。n注意:牵引力与肱骨长轴平行注意:牵引力与肱骨长轴平行(3)向头侧滑动)向头侧滑动n病人:仰卧,上肢略外展病人:仰卧,上肢略外展n治疗师:双手分别握住肱骨近治疗师:双手分别握住肱骨近端内外侧。内侧手稍向外做分端内外侧。内侧手稍向外做分离牵引,外侧手将肱骨向头的离牵引,外侧手将肱骨向头的方向上下推动。方向上下推动。n注意:保持两骨关节面适当分注意:保持两骨关节面适当分离离(4)前屈向足侧滑动)前屈向足侧滑动n适应症:增加肩前屈适应症:

15、增加肩前屈n病人:上肢前屈病人:上肢前屈90,屈肘,屈肘,前臂自然下垂。前臂自然下垂。n方法:方法:n双手十指交叉握住肱骨近双手十指交叉握住肱骨近端内外侧向足的方向牵拉端内外侧向足的方向牵拉肱骨肱骨n注:注:q保持前屈保持前屈90(5)5)外展向足侧滑动外展向足侧滑动n方法一方法一n适应症:肩关节剧烈疼痛适应症:肩关节剧烈疼痛或明显僵硬,外展或明显僵硬,外展90n病人:上肢外展至最大幅病人:上肢外展至最大幅度度n方法:方法:n双手拇指掌侧放在肱骨头双手拇指掌侧放在肱骨头上向足侧方向推动肱骨上向足侧方向推动肱骨(5)5)外展向足侧滑动外展向足侧滑动n方法二方法二n适应症:外展适应症:外展90n病

16、人:肩外展病人:肩外展90,屈肘,屈肘70,前臂旋前放在治疗师,前臂旋前放在治疗师前臂内侧前臂内侧n方法:外侧手向外牵拉,方法:外侧手向外牵拉,内侧手向足侧方向推动肱内侧手向足侧方向推动肱骨。骨。(5)5)外展向足侧滑动外展向足侧滑动n方法三方法三n适应症:外展适应症:外展90n病人:坐位,肩外展病人:坐位,肩外展90,前臂旋前放在治疗师前臂前臂旋前放在治疗师前臂n方法:外侧手固定,内侧方法:外侧手固定,内侧手垂直向足侧方向推动肱手垂直向足侧方向推动肱骨。骨。(5)5)外展向足侧滑动外展向足侧滑动n方法四方法四n适应症:外展适应症:外展90n病人:仰位,肩外展至最大范围,前臂旋前放在治疗师外病

17、人:仰位,肩外展至最大范围,前臂旋前放在治疗师外侧上肢前臂上。侧上肢前臂上。n方法:站在患者体侧,外侧手固定,内侧手虎口放肩峰下方法:站在患者体侧,外侧手固定,内侧手虎口放肩峰下肱骨头上,外侧手虎口放在肘窝。外侧手稍向外牵拉肱骨,肱骨头上,外侧手虎口放在肘窝。外侧手稍向外牵拉肱骨,内侧手向足的方向推动肱骨头。内侧手向足的方向推动肱骨头。(6)前向后方滑动)前向后方滑动方法一方法一适应症:增加内旋、前屈适应症:增加内旋、前屈病人:仰卧;上肢自然摆放病人:仰卧;上肢自然摆放方法:下方手握住肱骨远端,方法:下方手握住肱骨远端,并将肱骨托起固定,上方并将肱骨托起固定,上方手放在肱骨头上并使肱骨手放在肱

18、骨头上并使肱骨头向后方滑动。头向后方滑动。(6)前向后方滑动)前向后方滑动方法二(前屈方法二(前屈90)适应症:增加内旋、前屈适应症:增加内旋、前屈病人:仰卧;上肢前屈病人:仰卧;上肢前屈90,屈肘,前臂自然下垂。,屈肘,前臂自然下垂。方法:内侧手握住肱骨近端方法:内侧手握住肱骨近端并向外分离,外侧手垂直并向外分离,外侧手垂直向下推动肱骨向下推动肱骨(7 7)后向前滑动)后向前滑动方法一方法一(用于关节疼痛明显者用于关节疼痛明显者)适应症:增加后伸、外旋适应症:增加后伸、外旋病人:病人:q仰卧位,上肢放于体侧,屈肘,仰卧位,上肢放于体侧,屈肘,前臂旋前放于胸前前臂旋前放于胸前方法:方法:q双手

19、拇指推动肱骨头向前滑动双手拇指推动肱骨头向前滑动(7 7)后向前滑动)后向前滑动方法二(用于关节僵硬)方法二(用于关节僵硬)适应症:增加后伸、外旋适应症:增加后伸、外旋病人:俯卧;患肢休息位,以病人:俯卧;患肢休息位,以PT大大腿支撑腿支撑方法:方法:q垫枕以固定肩峰;垫枕以固定肩峰;q面向头部站立,靠近床的下肢面向头部站立,靠近床的下肢弓步弓步;q一手固定病患手于大腿上稍作一手固定病患手于大腿上稍作分离,另一手尺侧缘置于肱骨分离,另一手尺侧缘置于肱骨近端后面,向前推动肱骨头,近端后面,向前推动肱骨头,同时作同时作弓步使整个前臂向前滑弓步使整个前臂向前滑动动(7 7)后向前滑动)后向前滑动方法

20、三方法三适应症:增加后伸、外旋适应症:增加后伸、外旋病人:病人:q仰卧位,上肢稍外展,屈肘,前臂旋前放在治疗师内侧仰卧位,上肢稍外展,屈肘,前臂旋前放在治疗师内侧上肢肘窝上肢肘窝方法:方法:q治疗师位于患者肩外侧,外侧手握住肱骨远端做长轴牵治疗师位于患者肩外侧,外侧手握住肱骨远端做长轴牵引,内侧手握住肱骨近端并向前推动肱骨。引,内侧手握住肱骨近端并向前推动肱骨。5.松动肩胛胸壁关节松动肩胛胸壁关节病人体位:健侧卧位,病人体位:健侧卧位,屈肘屈肘治疗师:上方手放于肩治疗师:上方手放于肩峰控制动作方向,下方峰控制动作方向,下方手从上臂下穿过,固定手从上臂下穿过,固定肩胛骨内侧缘和下角,肩胛骨内侧缘

21、和下角,可藉提起的肩胛下角,可藉提起的肩胛下角,或是推动肩峰来松动肩或是推动肩峰来松动肩胛骨。胛骨。n生理运动生理运动q屈曲屈曲q伸展伸展n附属运动:附属运动:q关节分离关节分离q长轴牵引长轴牵引q向向前前后后方方向向的的滑滑动动q向足端滑动等向足端滑动等肘肘关节关节肱尺关节肱尺关节n休息位:休息位:q肘关节屈曲肘关节屈曲70,前,前臂旋后臂旋后10 n治疗平面:治疗平面:q尺骨鹰嘴窝内,与尺骨鹰嘴窝内,与尺骨长轴呈约尺骨长轴呈约45 n固定:固定:n皮带或者助理协助固定皮带或者助理协助固定肱骨肱骨(1 1)分离牵引)分离牵引适应症:增加屈曲适应症:增加屈曲病人:病人:仰卧,上肢放于体侧,屈仰

22、卧,上肢放于体侧,屈肘肘90,前臂旋后,前臂旋后方法:方法:上方手握住尺骨近端掌面上方手握住尺骨近端掌面向背侧推动尺骨,下方向背侧推动尺骨,下方手握住前臂远端固定。手握住前臂远端固定。注:治疗师用力方向与注:治疗师用力方向与尺骨干成尺骨干成45(2 2)长轴牵引)长轴牵引适应症:增加屈曲适应症:增加屈曲病人:病人:仰卧,上肢稍外展,屈肘仰卧,上肢稍外展,屈肘90,前臂旋前,前臂旋前方法:方法:内侧手握住肱骨远端内侧进行固定,外侧手握住前内侧手握住肱骨远端内侧进行固定,外侧手握住前臂远端沿尺骨长轴牵引。臂远端沿尺骨长轴牵引。(3 3)侧方滑动)侧方滑动适应症:适应症:改善肱尺关节侧方活动改善肱尺

23、关节侧方活动病人:病人:仰卧,肩稍外展,伸肘仰卧,肩稍外展,伸肘,前臂旋后,前臂旋后方法:方法:内侧手握住肱骨远端内侧进行固定,外侧手握住前臂远端桡内侧手握住肱骨远端内侧进行固定,外侧手握住前臂远端桡侧,将桡侧推向尺侧侧,将桡侧推向尺侧(4 4)屈肘摆动)屈肘摆动适应症:改善屈肘适应症:改善屈肘病人:病人:仰卧,肩稍外展,前臂旋前仰卧,肩稍外展,前臂旋前方法:方法:上方手放在肘窝进行固定,下方手握住前臂远端,先将前臂上方手放在肘窝进行固定,下方手握住前臂远端,先将前臂稍做长轴牵引再屈曲肘关节稍做长轴牵引再屈曲肘关节(5 5)伸肘摆动)伸肘摆动适应症:改善伸肘适应症:改善伸肘病人:病人:仰卧,肩

24、稍外展,前臂旋后仰卧,肩稍外展,前臂旋后方法:方法:上方手放在肘窝,下方手握住前臂远端尺侧在伸肘活动受上方手放在肘窝,下方手握住前臂远端尺侧在伸肘活动受限的终点摆动。限的终点摆动。n休息位:休息位:q前臂旋后前臂旋后q肘关节伸展位肘关节伸展位n治疗平面:治疗平面:q桡骨头的凹面关桡骨头的凹面关节面;节面;q与桡骨干轴线垂与桡骨干轴线垂直直n固定:固定:qPTPT固定固定肱桡关节:肱桡关节:(1)分离牵引)分离牵引适应症:适应症:q增加屈伸增加屈伸病人:病人:q仰仰/坐坐q肩外展,屈肘,前臂中立肩外展,屈肘,前臂中立 PT:q上方手掌根放在桡骨近端掌面,向背侧推动桡骨,下方手上方手掌根放在桡骨近

25、端掌面,向背侧推动桡骨,下方手握住前臂远端固定握住前臂远端固定q注意:确定不能抓到尺骨远端注意:确定不能抓到尺骨远端(2)长轴牵引)长轴牵引n适应症:适应症:q增加屈伸增加屈伸n病人:病人:q仰仰/坐坐q肩外展,屈肘,前臂旋后肩外展,屈肘,前臂旋后nPT:q内侧手握住固定肱骨远端固定,外侧手握住前臂远端沿桡内侧手握住固定肱骨远端固定,外侧手握住前臂远端沿桡骨长轴进行牵引骨长轴进行牵引(3)侧方滑动)侧方滑动n适应症:适应症:q增加肱桡关节侧方活动增加肱桡关节侧方活动n病人:病人:q仰卧位,肩外展,伸肘,前臂旋后仰卧位,肩外展,伸肘,前臂旋后nPT:q上方手掌心向外握住巩固远端内侧进行固定,下方

26、手张鑫上方手掌心向外握住巩固远端内侧进行固定,下方手张鑫向内握住铅笔远端桡侧,向尺侧推动桡骨。向内握住铅笔远端桡侧,向尺侧推动桡骨。n桡骨头的环状关节面桡骨头的环状关节面+尺尺骨桡切迹骨桡切迹n生理运动生理运动q桡骨围绕尺骨旋转;桡骨围绕尺骨旋转;q各各90 90 n附属运动附属运动q尺骨相对桡骨的尺骨相对桡骨的前后滑动前后滑动近端桡尺关节:近端桡尺关节:(1)长轴牵引)长轴牵引n病人:病人:q仰卧位,伸肘,前臂旋后仰卧位,伸肘,前臂旋后nPT:q双手分别握住桡骨和尺骨远端,一手固定,双手分别握住桡骨和尺骨远端,一手固定,一手将尺骨或者桡骨沿长轴牵引一手将尺骨或者桡骨沿长轴牵引(2)前向后滑动

27、)前向后滑动n适应症:适应症:q改善旋前改善旋前n病人:病人:q肩外展,伸肘,旋后肩外展,伸肘,旋后nPT:q双手分别握住桡骨和尺双手分别握住桡骨和尺骨的近端,拇指在上,骨的近端,拇指在上,四指在下,一手固定尺四指在下,一手固定尺骨,一手向背侧推动桡骨,一手向背侧推动桡骨。骨。(3)后向前滑动)后向前滑动n适应症:适应症:q改善旋后改善旋后n病人:病人:q肩外展,伸肘,中立位肩外展,伸肘,中立位nPT:q上方手拇指放在桡骨小头处,四指放在肘窝,下方手握上方手拇指放在桡骨小头处,四指放在肘窝,下方手握住前臂远端和腕部,下方手固定,上方手向掌侧推动桡住前臂远端和腕部,下方手固定,上方手向掌侧推动桡

28、骨小头。骨小头。(4)前臂转动)前臂转动n适应症:适应症:q改善旋前、旋后改善旋前、旋后n病人:病人:q仰卧位,屈肘,前臂中立位仰卧位,屈肘,前臂中立位qPT:q上方手放在肱骨远端进行固定,下方手放在前臂远端掌上方手放在肱骨远端进行固定,下方手放在前臂远端掌侧做旋前或旋后运动侧做旋前或旋后运动n 构成构成:桡尺远端,桡腕关节,腕骨间关节n附属运动:附属运动:n分离牵引n前后向滑动n后前向滑动n侧方滑动腕腕关节关节桡尺远端关节桡尺远端关节-前向后滑动前向后滑动n适应症:适应症:q增加前臂旋前活动范围增加前臂旋前活动范围q病人:病人:q坐位,前臂旋后坐位,前臂旋后nPT:n固定尺骨,向背侧推动桡骨

29、固定尺骨,向背侧推动桡骨桡尺远端关节桡尺远端关节-后向前滑动后向前滑动n适应症:适应症:q增加前臂旋后活动范围增加前臂旋后活动范围q病人:病人:q坐位,前臂旋前坐位,前臂旋前nPT:n固定桡骨,向掌侧推动尺骨固定桡骨,向掌侧推动尺骨桡腕关节桡腕关节-分离牵引分离牵引n作用作用:一般松动,缓解疼痛:一般松动,缓解疼痛n病人病人:q坐位,前臂旋前坐位,前臂旋前nPT:n上方手固定前臂远端,下方上方手固定前臂远端,下方手用力将腕骨向远端牵拉手用力将腕骨向远端牵拉n 桡腕关节桡腕关节-前后向滑动前后向滑动 n作用作用:增加屈腕增加屈腕n病人病人:q坐位或仰卧,屈肘坐位或仰卧,屈肘90,前,前臂和腕关节

30、中立位臂和腕关节中立位nPT:n上方手由掌侧向背侧推动桡上方手由掌侧向背侧推动桡骨,下方手握住近排腕骨固骨,下方手握住近排腕骨固定定桡腕关节桡腕关节-后向前滑动后向前滑动 n作用作用:增加伸腕增加伸腕n病人病人:q坐位或仰卧,屈肘坐位或仰卧,屈肘90,前,前臂和腕关节中立位臂和腕关节中立位nPT:n上方手由背侧向掌侧推动桡上方手由背侧向掌侧推动桡骨,下方手握住近排腕骨固骨,下方手握住近排腕骨固定定桡腕关节桡腕关节-向尺侧滑动向尺侧滑动 n作用作用:增加桡偏增加桡偏n病人病人:q坐位或仰卧,伸肘,前臂坐位或仰卧,伸肘,前臂和腕关节中立位和腕关节中立位nPT:n上方手握住前臂远端进行固上方手握住前

31、臂远端进行固定,下方手握住近排腕骨向定,下方手握住近排腕骨向尺侧推动尺侧推动桡腕关节桡腕关节-向桡侧滑动向桡侧滑动 n作用作用:增加尺偏增加尺偏n病人病人:q坐位或仰卧,伸肘,前臂坐位或仰卧,伸肘,前臂和腕关节中立位和腕关节中立位nPT:n上方手握住前臂远端进行固上方手握住前臂远端进行固定,下方手握住近排腕骨向定,下方手握住近排腕骨向桡侧推动桡侧推动髋关节髋关节n凹凸:凹凸:q髋臼:凹面髋臼:凹面q股骨头:凸面股骨头:凸面n静息位:静息位:q髋关节屈曲髋关节屈曲30、外展、外展30,略微外旋,略微外旋n治疗平面:治疗平面:q位于位于?n固定:固定:q布带或者助手将骨盆固定于治疗床上布带或者助手

32、将骨盆固定于治疗床上(1)长轴牵引)长轴牵引o适应症:n缓解疼痛缓解疼痛n一般性松动一般性松动o病人:n仰卧;仰卧;n下肢中立位下肢中立位oPT:n双手交叉抱住大腿远端,沿股骨长轴牵拉双手交叉抱住大腿远端,沿股骨长轴牵拉n身体后倾施力身体后倾施力(2)分离牵引)分离牵引o适应症:n缓解疼痛缓解疼痛n一般性松动一般性松动o病人:n仰卧;仰卧;n屈髋屈膝屈髋屈膝90oPT:n肩支撑小腿,双手交叉抱住大腿肩支撑小腿,双手交叉抱住大腿近端近端n身体后倾施力身体后倾施力(3)前向后滑动)前向后滑动o适应症:n增加屈曲增加屈曲n增加内旋增加内旋o病人:n仰卧;患侧稍外展,置于床尾仰卧;患侧稍外展,置于床尾

33、n健侧屈髋屈膝双手抱住健侧屈髋屈膝双手抱住oPT:n皮带协助承担大腿重量皮带协助承担大腿重量n远端手抓住大腿下方远端手抓住大腿下方n近端手抓住大腿近段前侧近端手抓住大腿近段前侧n肘关节伸直,屈膝施力肘关节伸直,屈膝施力(4)后向前滑动)后向前滑动o适应症:n增加伸展增加伸展n增加外旋增加外旋o病人:n俯卧;患侧屈膝,至于床尾俯卧;患侧屈膝,至于床尾n健侧伸直置于地上健侧伸直置于地上oPT:n皮带协助承担大腿重量皮带协助承担大腿重量n远端手抓住病患下肢远端手抓住病患下肢n近端手放在大腿近段后侧近端手放在大腿近段后侧n肘关节伸直,屈膝施力肘关节伸直,屈膝施力2.膝部关节膝部关节n凹凸面:凹凸面:q

34、 凹的胫骨平台;凹的胫骨平台;q 凸的股骨髁凸的股骨髁n休息位:休息位:q 屈曲屈曲25n治疗平面:治疗平面:q 位于位于?q 随胫骨移动而移动随胫骨移动而移动n固定:固定:q 由皮带或者助手协助固定由皮带或者助手协助固定髌股关节髌股关节(1)关节分离)关节分离n适应证:q增加髌骨活动度n病人:q仰卧,略屈膝nPT:q双手拇指分开握住髌骨两侧,用力将髌骨向上抬起髌股关节髌股关节(2)侧方滑动)侧方滑动n适应证:适应证:q增加髌骨活动度增加髌骨活动度n病人:病人:q仰卧仰卧/侧卧;伸膝侧卧;伸膝髌股关节髌股关节(3)上下滑动)上下滑动n适应症:适应症:q缓解疼痛缓解疼痛q增加整体活动性增加整体活

35、动性n病人:病人:q仰卧,皮带环绕躯干仰卧,皮带环绕躯干q髋关节休息位,伸膝髋关节休息位,伸膝nPT:q皮带环绕踝足部,利用体重皮带环绕踝足部,利用体重q踝部近端牵引踝部近端牵引q注意:膝关节障碍时不可使用本注意:膝关节障碍时不可使用本手法手法髌股关节髌股关节(3)上下滑动)上下滑动n适应证:适应证:q增加膝屈曲时的髌骨活动增加膝屈曲时的髌骨活动n病人:病人:q仰卧,伸膝仰卧,伸膝nPT:q面朝病人足部面朝病人足部q虎口扣住髌骨,另一手加虎口扣住髌骨,另一手加强强q平行于股骨,向足侧施力平行于股骨,向足侧施力q注意:不要将髌骨向下压注意:不要将髌骨向下压向股骨向股骨胫股关节长轴牵引(胫股关节长

36、轴牵引(1)o方法一:方法一:o适应症:n缓解疼痛缓解疼痛n增加整体活动度增加整体活动度o病人:n仰卧仰卧/坐坐/俯卧俯卧n屈膝屈膝oPT:n环握小腿远端;环握小腿远端;n沿胫骨长轴施力沿胫骨长轴施力方法二:长轴牵引方法二:长轴牵引胫股关节胫股关节-前向后滑动(前向后滑动(2)o方法一:o适应症:n改善伸膝(终末端受限)改善伸膝(终末端受限)o病人:n仰卧仰卧/坐坐/俯卧俯卧n屈膝屈膝oPT:n环握小腿远端;环握小腿远端;n沿胫骨长轴施力沿胫骨长轴施力胫股关节胫股关节-前向后滑动(前向后滑动(2)o方法二:o适应症:n改善伸膝(终末端受限)改善伸膝(终末端受限)o病人:n仰卧,患侧下肢伸直,腘

37、窝下垫一毛巾卷仰卧,患侧下肢伸直,腘窝下垫一毛巾卷oPT:n站于患侧,上方手放置在大腿远端后面进行固定,下方站于患侧,上方手放置在大腿远端后面进行固定,下方手放置在小腿近端前面,虎口位于胫骨结节稍微上方,手放置在小腿近端前面,虎口位于胫骨结节稍微上方,向背侧推动胫骨向背侧推动胫骨胫股关节胫股关节-前向后滑动(前向后滑动(2)o方法三:o适应症:n改善伸膝改善伸膝o病人:n坐位,屈膝坐位,屈膝90垂于床沿,腘窝下垫一毛巾卷垂于床沿,腘窝下垫一毛巾卷oPT:n面向患者,双手握住小腿近端,身体前倾,利用上肢的面向患者,双手握住小腿近端,身体前倾,利用上肢的力量向背侧推动胫骨。力量向背侧推动胫骨。胫股

38、关节胫股关节-前向后滑动(前向后滑动(2)o方法四:o适应症:n改善伸膝改善伸膝o病人:n仰卧,屈髋屈膝仰卧,屈髋屈膝oPT:n面向患者,上方手放在大腿远端进行固定,下方手掌根面向患者,上方手放在大腿远端进行固定,下方手掌根放置在小腿近端胫骨结节向背侧推动胫骨。放置在小腿近端胫骨结节向背侧推动胫骨。胫股关节胫股关节-后向前滑动(后向前滑动(3)o适应症:n增加屈曲增加屈曲o病人:n仰卧,患侧下肢屈髋屈膝,足平放仰卧,患侧下肢屈髋屈膝,足平放oPT:n坐于治疗床一侧,大腿压在患者足部,坐于治疗床一侧,大腿压在患者足部,双手握住小腿近端,拇指放在髌骨下双手握住小腿近端,拇指放在髌骨下缘,其余四指放

39、在腘窝后方,双手固缘,其余四指放在腘窝后方,双手固定,身体后倾,借助上肢力量向前推定,身体后倾,借助上肢力量向前推动胫骨。动胫骨。胫股关节胫股关节-向侧方滑动(向侧方滑动(4)o适应症:n增加膝关节活动度增加膝关节活动度o病人:n仰卧,患肢伸展仰卧,患肢伸展oPT:n面向患者站立,双手托住患肢,内侧手掌心放在面向患者站立,双手托住患肢,内侧手掌心放在小腿近端内侧,并向外侧推动胫骨,外侧手掌心小腿近端内侧,并向外侧推动胫骨,外侧手掌心向内放在大腿远端外侧进行固定。向内放在大腿远端外侧进行固定。3.踝关节踝关节组成:下胫腓关节组成:下胫腓关节n 胫距关节胫距关节n 距下关节距下关节n 跗骨间关节跗

40、骨间关节生理运动:背伸、跖屈生理运动:背伸、跖屈 内翻、外翻内翻、外翻附属运动:附属运动:长轴牵引长轴牵引 前后向滑动前后向滑动 上下滑动上下滑动1.下胫腓关节下胫腓关节-前向后滑动(前向后滑动(1)n适应症:适应症:q改善踝关节活动度改善踝关节活动度n病人:病人:q俯卧位,屈膝俯卧位,屈膝90,踝关节放松,踝关节放松qPT:q上方手放在内踝后面进行固定,下方手放在外踝前面并上方手放在内踝后面进行固定,下方手放在外踝前面并向后推动向后推动下胫腓关节下胫腓关节-后向前滑动(后向前滑动(2)n适应症:适应症:q改善踝关节活动度改善踝关节活动度n病人:病人:q俯卧位,屈膝俯卧位,屈膝90,踝关节放松

41、,踝关节放松qPT:q下方手放在内踝前面进行固定,上方手放在外踝后面向下方手放在内踝前面进行固定,上方手放在外踝后面向前推动前推动2.胫距关节胫距关节 分离牵引(分离牵引(1)n方法一:方法一:n适应症:适应症:一般松动,缓解疼痛一般松动,缓解疼痛n病人:病人:q俯卧位,屈膝俯卧位,屈膝9090,踝关节放松,踝关节放松PTPT:q面向患者站于患侧,双手握住内外踝远端,同面向患者站于患侧,双手握住内外踝远端,同时用一侧下肢屈膝压住患者大腿后面固定,双时用一侧下肢屈膝压住患者大腿后面固定,双手同时向上牵引距骨。手同时向上牵引距骨。胫距关节胫距关节 分离牵引分离牵引n方法二:方法二:n适应症:适应症

42、:一般松动,缓解疼痛一般松动,缓解疼痛n病人:病人:q仰卧位,伸膝,踝关节中立位仰卧位,伸膝,踝关节中立位PTPT:q面向患者站于床尾,双手握住足背近端,双手面向患者站于床尾,双手握住足背近端,双手固定,上身稍向后倾,向远端牵引。固定,上身稍向后倾,向远端牵引。胫距关节胫距关节 前向后滑动(前向后滑动(2)n方法一:方法一:n适应症:适应症:改善背伸改善背伸 n病人:病人:q俯卧位,屈膝俯卧位,屈膝9090,踝关节稍跖屈,踝关节稍跖屈PTPT:q面向患者站立,双手握住足背近端,上方手放面向患者站立,双手握住足背近端,上方手放在内外踝后方进行固定,下方手放在距骨前方在内外踝后方进行固定,下方手放

43、在距骨前方向后推动向后推动胫距关节胫距关节 前向后滑动前向后滑动n方法二:方法二:n适应症:适应症:改善背伸改善背伸 n病人:病人:q仰卧位,患侧下肢伸直,踝伸出治疗床仰卧位,患侧下肢伸直,踝伸出治疗床PTPT:q面向患者站立,上方手掌心向下握住内外踝前面向患者站立,上方手掌心向下握住内外踝前方进行固定,下方手握住距骨前方,并利用身方进行固定,下方手握住距骨前方,并利用身体重心向后推动距骨体重心向后推动距骨胫距关节胫距关节 后向前滑动(后向前滑动(3)n方法一:方法一:n适应症:适应症:改善跖屈改善跖屈n病人:病人:俯卧位,屈膝俯卧位,屈膝9090,踝关节放松,踝关节放松 PT PT:q面向患

44、者站立,上方手虎口放置在内外踝前方面向患者站立,上方手虎口放置在内外踝前方进行固定,下方手虎口放置在距骨后方向前推进行固定,下方手虎口放置在距骨后方向前推动距骨动距骨胫距关节胫距关节 后向前滑动后向前滑动n方法二:方法二:n适应症:适应症:改善跖屈改善跖屈n病人:病人:俯卧位,伸膝,踝关节垂于床沿俯卧位,伸膝,踝关节垂于床沿 PT PT:q面向患者站于床尾,上方手向上握住内外踝前面向患者站于床尾,上方手向上握住内外踝前方,下方手虎口放在距骨后方,利用身体重心方,下方手虎口放在距骨后方,利用身体重心向下推动距骨向下推动距骨胫距关节胫距关节 后向前滑动后向前滑动n方法三:方法三:n适应症:适应症:

45、改善跖屈改善跖屈n病人:病人:仰卧位,下肢伸直仰卧位,下肢伸直 PT PT:q面向患者站立,上方手掌心向下握住内外踝前面向患者站立,上方手掌心向下握住内外踝前方进行固定,下方手掌心向上推动距骨方进行固定,下方手掌心向上推动距骨胫距关节胫距关节 向内侧滑动(向内侧滑动(4)n适应症:适应症:改善外翻改善外翻n病人:病人:俯卧位,下肢伸直,踝关节伸出治疗床俯卧位,下肢伸直,踝关节伸出治疗床 PT PT:q站于患侧,上方手掌心向内握住内外踝前方进站于患侧,上方手掌心向内握住内外踝前方进行固定,下方手掌根握住距骨和跟骨外侧并向行固定,下方手掌根握住距骨和跟骨外侧并向内侧推动。内侧推动。胫距关节胫距关节 向外侧滑动(向外侧滑动(5)n适应症:适应症:改善内翻改善内翻n病人:病人:患侧卧位,下肢伸直,踝关节伸出治疗床患侧卧位,下肢伸直,踝关节伸出治疗床 PT PT:q站于患侧,上方手握住内外踝后方,下方手握站于患侧,上方手握住内外踝后方,下方手握住距骨及跟骨,并向外侧推动住距骨及跟骨,并向外侧推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