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湖南衡山经济开发区陶瓷工业小区总体规划 说明书
第一章 规划背景
1.1 衡山县“十一五” 规划提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衡山县“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了认真贯彻十六大精神,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坚持科学发展观,推进“三化”进程,以工业化总揽经济全局的发展思路。建立陶瓷工业小区,做大做强陶瓷产业,是实施规划纲要,促进经济起飞,衡山崛起的现实途径。
1.2 衡山县正处于加速发展的关键时期
“十一五”时期是衡山县实施国家“中部崛起”,湖南省“一点一线”率先快速发展战略,衡阳市“以工业总揽全局,加快三化进程和主题是发展,主攻是工业”的经济发展思路,利用武广高速铁路,潭衡高速公路,潭衡天然气长输管线、衡山千吨级码头等国家投资项目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的建设和启动,加快工业小区的建设,促进产业的发展,加快经济的起飞。
1.3 建筑卫生陶瓷产业处于发展的大好时机
建筑卫生陶瓷产业是建材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建设对建筑卫生陶瓷的需求越来越大,为陶瓷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
1.4 抓住机遇,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
由于受到资源、环境和其它生产要素的影响,东部沿海,特别是佛山地区陶瓷产业近几年向周边和中西部地区转移在持续、加速进行。衡山县应抓住机遇,依托区位、市场、资源、交通等优势发展陶瓷产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1.5 具体落实《湖南衡山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
湖南衡山经济开发区是已批准的省级经济开发区,陶瓷产业是开发区明确主要发展的四个优势产业之一。在开发区扩大范围内建立陶瓷工业小区,是落实开发区规划的具体举措。
1.6 建筑卫生陶瓷产业适合衡山的发展
建筑卫生陶瓷是资源消耗大,有一定的污染,吞吐量大,运输成本高,大进大出的产业;同时也是技术先进,装备成熟,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有较大盈利空间的产业。衡山区位好,市场和环境容量大,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特别是湘江的水路运输,优势明显,适合陶瓷产业的发展。
第二章 陶瓷产业发展的可行性和产业发展思路
2.1 陶瓷产业的发展状况和面临的发展环境
2.1.1 发展状况
建材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随着国家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建材工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大好时机。
建筑卫生陶瓷产业是建材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山县“十一五”规划明确工业强县发展的一个重要产业。根据县委县政府的要求,在衡山县“十一五”规划和《湖南衡山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编制《衡山县陶瓷工业小区规划》。
1、陶瓷产业的发展状况和面临的发展环境
陶瓷是陶与瓷的总称,是一种土与火结合的硅酸盐产物。我们的祖先早在五千多年前就创造发明了陶器。从陶器到陶瓷,从传统陶瓷到现代陶瓷,历经数千年,陶瓷产业已经成为我们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基础产业。
随着生产与科学技术的进步,陶瓷的产品门类和花色品种日益增多。陶瓷有陶器、炻器和瓷器类别,有日用陶瓷、建筑卫生陶瓷、工艺美术陶瓷、电瓷、特种陶瓷等产品门类,陶瓷产品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应用范围遍及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
2、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建筑卫生陶瓷生产国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佛山从发达国家引进了第一条陶瓷墙地砖生产线和卫生陶瓷生产线,经过引进、消化和吸收,改进和创新,二十多年的持续快速发展,我们国家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建筑卫生陶瓷生产国。
2005年我国建筑陶瓷(墙地砖)产量约42亿m2,占全世界70亿m2产量的60%;卫生陶瓷1.2亿件,占全世界2.4亿件的50%。
3、全国各地建筑陶瓷产量分布状况
表1 2005年各地建筑陶瓷产量分布状况表
地区
广东
(佛山)
山东
(淄博)
四川
(夹江)
福建
上海、江浙
其它
产量(亿m2)
18(16)
10(7)
5(4.5)
4
3
2
占(%)
42.9(38)
23.8(16.7)
11.9(10.7)
9.5
7.1
4.8
4、建筑卫生陶瓷产业持续快速发展
我国建筑卫生陶瓷产业得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2000年~2005年产量增长的情况见表2,五年产量增长了130%,近三年的年增长率持续超过30%。建筑陶瓷对外出口情况有了很大发展,见表3、表4。
表2 我国2000年~2005年建筑陶瓷(墙地砖)产量增长表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产量(亿m2)
19.0
22.5
27.0
32.5
35.0
42.0
表3 建筑陶瓷出口量快速增长表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出口量
(亿m2)
0.3
0.5
1.2
2.1
3.2
5.5
表4 2005年全国各地区建材出口量占的比例
地区
广东
福建
山东
浙江
江苏
四川
其他城市
比例(%)
83.62
7.79
2.14
2.07
2.01
0.38
1.99
2.1.2 面临的发展环境
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决定了包括建筑卫生陶瓷在内的建材产业仍将会是快速发展的基础产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建设对建材的需求增加,为建筑卫生陶瓷产业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但是,建筑卫生陶瓷产业也是一个资源消耗大,污染相对比较严重的产业。资源、能源,环境等对产业的制约因素越来越突出。因此,建筑卫生陶瓷产业必须从目前的高消耗,高污染,低产出的粗放型向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集约型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
主产区面临持续发展的困难。佛山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建筑卫生陶瓷生产基地,陶瓷墙地砖年产16亿平方米,约占全国的40%,全世界的25%,超过意大利和西班牙两个世界陶瓷强国产量的总和,卫生陶瓷年产1300万件,占全国16%,是建筑卫生陶瓷产业集群明显,产业链和产业体系相对完善的龙头地区。近几年,由于油价飙升、原材料提价、拉闸限电、限制超载等导致生产成本增加、盈利能力降低、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的压力增大;城市的快速发展也限制了陶瓷产业持续发展的空间。因此,陶瓷企业外迁,寻求异地发展的趋势明显。陶瓷产业发展较早的华东地区,如上海、福建也同样存在类似的问题。
2.2 衡山县陶瓷产业发展的机遇和主要优势
2.2.1 发展机遇
1、中部崛起的历史机遇
国家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促进了中部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迅速增加了建材产品的需求。中部地区城市的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为建筑卫生陶瓷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尽管全国部分地区已出现了供大于求的情况,但是各产区的分布极不平衡,中、西部地区属于建筑卫生陶瓷产业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因而发展的空间大,前景看好。
2、工业强县发展战略的实施
“十一五”规划明确了衡山县以工业化总揽全局的发展战略,建筑卫生陶瓷产业既是传统产业,也是现代化的产业,是极具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它的技术和装备先进、成熟,容易在短期内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极有可能成为促进衡山县经济发展的一个支柱产业。
3、承接发达地区陶瓷产业的转移
本地有市场的区位优势,有原料、燃料、电力和交通等优势,环境有容量,产品销售的运输成本相对较低,有成本和价格的竞争优势。本地区和周边地区市场需求大,但陶瓷生产厂家少,生产能力小,承接发达地区如广东佛山、上海、福建等地的陶瓷产业转移,发展的空间大。
衡山经济总量相对较小,财政收入相对较低,靠什么增大经济总量,提高财政收入?加快工业化进程刻不容缓。抓住机遇,依托衡山资源优势做大做强陶瓷产业,使之成为带动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支柱产业。
2.2.2 主要优势
1、市场优势
(1)区位优势
衡山地处国家中部地区。中部地区人口多,近百公里内的长沙、湘潭、株洲、衡阳、醴陵等市人口近2000万,湖南省近7000万,中部六省近3.7亿。以每年人均需求建筑陶瓷2m2计算,中部地区六省年需求量超过7亿m2。中部地区建筑陶瓷产业落后,厂家少,生产能力小,年生产量不足8000万m2,市场销售的产品80%以上来自广东佛山。
中部地区利用铁路,高速公路,江河运输的交通条件,向西部,东部,北部的辐射能力很强,产品市场覆盖面宽,出口也不困难。
(2)低成本占领市场的优势。一是本地企业利用当地丰富廉价的陶瓷原料和燃料资源可以降低生产成本;二是本地产品,运输成本低,有价格竞争优势。佛山、福建等地产品运来湖南销售,每平方米砖要增加2~5元的运费。
(3)本地企业有生产适合本地市场需求的产品和 建立市场销售网络的优势。
2、资源优势
陶瓷产业是土与火的产物,资源消耗大。燃料、原料、电力占陶瓷生产成本的比重大,分别约占成本的30%、20%、20%左右。
衡山有丰富的长石类砂、石原料,瓷泥和陶土资源,电力充足,本地和周边地区有煤炭,而且可供天然气,具有成本的比较优势。
(1)、陶瓷原料
衡山长石类资源十分丰富,有钠长石,钾长石、钾钠长石。钠长石在全国独占熬头,占全国产量的46.2%,矿区离工业小区仅数十公里。
①钠长石:已探明储量8000万吨,金岳钠长石,马迹钠长石,钠钾含量超过12%,是陶瓷生产很好的熔剂原料。目前已开矿的企业有20多家,长石产品销往华北、华南地区二十多个省市,部分出口到日本、美国和东南亚,深受用户好评。佛山的新中源、东鹏等大型知名企业已采用大量的衡山长石。
②钾长石:衡山钾长石矿属伟晶花岗岩型钾长石,主要分布在衡山境内的东湖永明和严渡,储量超过6000万吨。K2O含量12%~13%,铁、钛含量稍高,可用于釉面墙地砖、仿古砖、水晶砖以及金花米黄类抛光玻化砖。K2O含量高,有利于扩宽陶瓷配方的玻化范围,有利于工艺控制和产品质量的提高。
③瓷泥:县域内瓷泥量多,分布范围广,主要在马迹、东湖和江东等乡镇,与界碑瓷土同属一个矿带,呈带状分布,延绵二十公里。已探明瓷土储量3200多万吨。瓷泥矿的盖土层薄,容易开采,含铁量低、白度好,AL2O3含量18%~25%,塑性中等,有一定的钠钾含量。目前已有30多家企业开采瓷泥,销往醴陵、广东佛山、四川夹江、山东淄博等地,年销量77万吨。衡阳界碑盛产瓷土,离衡山也仅几十公里。
④紫砂陶土:主要分布在衡山县长江镇,储量4000万吨,可塑性好,品质可与江苏益北陶土媲美,开采成本低,矿区紧邻107国道,运输方便、费用低,是衡山县明丰瓷业等陶企的主要生产原料,可用于园林陶瓷和釉面砖、红胎砖的生产。
(2)、燃料
①煤炭:
衡山县陶瓷工业小区附近的长江镇坪塘、霞流冲无烟煤:热值25116千焦/千克,含硫低于0.5%,已探明储量500万吨,价格约350元/吨。
湘潭谭家山煤:热值23442千焦/千克,含硫0.8%,灰份15%,价格530元/吨,离衡山不到100公里。
邵东煤:热值25535千焦/千克,含硫1%,挥发份24%,灰份12%,价格560元/吨,离衡山不足200公里。
邻近的宁乡煤碳坝,耒阳马田、娄底涟源等煤炭产区的烟煤均适合用于陶瓷生产,离衡山都在200公里之内。
②天然气:
衡山是天然气“西气东输”的受惠县之一,气源来自重庆的忠县。输气管线是忠武管线的湘潭——衡阳支线。由湖南省中油管道燃气有限公司衡山分公司供气,并负责将天然气管道铺设至用气企业的用气点,主要成分为甲烷(CH4)、热值35581千焦/立方米。衡山天然气供气门站已建成,离陶瓷工业小区仅约2公里,2006年10月已点火通气,设计流量为5000~11600m3/h,目前日供气量20万立方米。
③电力:
目前衡山电网拥有110kv变电站三座,35kv变电站7座,总容量12万kvA, 110kv送电线路1条,35kv线路16条,10kv配电线路32条,年供电1亿千瓦时。境内水电资源丰富,有水电站22个,总装机超过1万千瓦。电力充足,可以保证陶瓷企业的用电需求,而且价格 0.75 元/千瓦时,比广东佛山等地便宜。
④水资源:
衡山雨量丰富,年降水量1418mm,陶瓷工业小区位于湘江旁边,水源距离工业小区不足2公里。工业用水价格为 0.6 元/吨,远比西北、东北、北方地区便宜。
3、交通优势
衡山县交通十分便利,已初步形成铁路、水路、公路三位一体的交通网络。京广铁路纵贯南北,京珠高速、107国道和湘江水道与铁路并行;314线省级公路和大源渡航电枢纽大坝公路连接湘江东西两岸,形成四纵两横,四通八达贯穿南北东西的交通大格局。已通车的京珠高速公路新塘出入口,距陶瓷工业小区不足三公里;已开工建设的武广高速铁路,新衡山站离陶瓷工业小区也只有10公里;湘江水路是陶瓷产业发展利好的大亮点,新近建成的千吨级码头,更使衡山水路运输跨上了一个新台阶,为陶瓷原料、燃料、产品及其它货物的运输和流通提供了便利、经济的运输通道,降低了运输成本,提高了陶瓷企业的价格竞争力。长沙机场离衡山120公里,仅1小时车程,铁道、公路纵横交错,出行极为方便。
4、劳动力优势
衡山劳动力资源丰富,全县41.54万人中农业人口36.53万,占87.94%,全县16—49岁劳动力总数22万人,常年可提供的剩余劳动力约3万人。劳动力的价格相对比较低,月工资比发达地区普遍低200~400元。
5、政府支持
衡山县政府确定了工业强县的发展战略,选择了陶瓷产业作为主要发展的产业,成立了陶瓷产业规划编制工作委员会,编制陶瓷产业规划和陶瓷工业小区规划,制定鼓励、支持产业发展的政策,积极营造招商引资的环境和条件,为产业发展提供可靠的保障和有力的支持。
2.3 衡山县陶瓷产业的发展思路
2.3.1 衡山县概况
衡山县地处湖南省中部偏东,湘江中游,因位于南岳衡山而得名,南距衡阳60公里,北距珠洲、湘潭80公里,长沙120公里,东邻江西,西近邵阳,在东经112°27’~112°57’,北纬26°58’~27°28’之间,总面积934平方公里,人口41.54万。
衡山县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平均气温17.5℃,气候温和,四季分明,严寒期短,暑期长,光照充足,无霜期长、平均286天,雨量丰富、年均雨量1418mm。地形以山丘岗地为主,兼有河溪平原。衡山是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建设县之一,主要有水稻、小麦、大豆、红薯、马铃薯、蚕豆等。
县内矿产资源丰富,储量大,堪称“非金属之乡”,主要有花岗石、钠长石、钾长石、高岭土(瓷泥),紫砂陶土、石灰石、白云石、石英砂和煤等,其中钠长石储量占全国的45%,全省的98%,为亚洲之最。
2006年全县GDP33.3898亿元,工业总产值24.0193亿元,工业增加值8.7619亿元;一二三产业比重为30.3:31.0:38.7,财政收入1.72亿元。
2.3.2 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中部崛起”的历史机遇,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科技为支撑,实施工业强县的发展战略,走集约型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充分利用本地的市场,资源和交通等优势,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发展陶瓷产业。
2.3.3 产业定位
陶瓷产业是衡山县经济发展的主攻产业,要努力把衡山陶瓷产业发展成为现代化的、能带动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产业,使衡山县成为国家中部地区具有竞争力的重要陶瓷生产基地和陶瓷原料基地,成为“中部建陶之都”。
2.3.4 发展目标
1、建设一个现代化的、能带动经济发展的陶瓷清洁生产工业小区。
2、技术装备先进,管理科学,产品质量好、生产效率高、经济效益好,具有国内、国际竞争力的衡山陶瓷产业。
3、节能、降耗、减污、资源综合利用,循环使用;形成环境有效保护,能与城市共融,与环境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的产业。
4、陶瓷产业与其配套的产业链和产业体系又好又快发展,平衡协调发展。
5、目标指标
表5 陶瓷产业目标指标表
项目
近期
(2007年~2010年)
远期
(2011年~2020年)
工业总产值(亿元)
40
130
工业增加值(亿元)
10
43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吨标煤/万元)
6
4
就业人数(人)
5400
10800
10亿元以上企业(个)
1
3
注:工业总产值:陶瓷产品+陶瓷原料+配套。近期:陶瓷原料产值5亿元,配套产值5亿元;远期:陶瓷原料产值15亿元,配套产值15亿元。
2.3.5 发展措施
1、发挥资源优势,把长石、瓷泥产业做大,成为主要的陶瓷原料基地。引导企业依法有序开采和利用矿产资源,引进合作伙伴,鼓励和扶持矿产资源的加工、深加工,提高附加值。到2010年,力争矿产资源的加工率提高到40%以上,陶瓷原料资源的开采和加工的年产值达到15亿元以上;要求从事资源开采和加工的企业要节省和充分利用资源,减少资源的浪费,要重视污染治理、保护环境,开采后要恢复植被。
2、支持、扶持现有陶瓷企业提高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提高产品的质量,增强盈利能力,把企业做强做大,加快百瑞达瓷业、衡岳瓷业、明丰达琉璃瓦等企业的发展。
3、规划建设新的陶瓷生产工业小区,通过招商引资,承接发达地区陶瓷产业的转移,生产建筑卫生陶瓷,逐步形成产业集群,发展的主体,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形成新的增长点。
4、配套产业的平衡发展
(1)在工业小区的陶瓷生产达到一定规模后,要注意引入与陶瓷生产配套的上、下游企业进入县区、经济开发区发展,重点引入化工色釉料、熔块、花版、花网、模具、磨块、机械配件和包装物等生产企业,五年内成形初步配套的产业链。
(2)在县城规划建设一条陶瓷街,建设陶瓷营销市场,会展中心和生产配套中心。优惠在县内发展的陶瓷企业在陶瓷街上设展销厅;招吸国内外商人、公司在陶瓷街上开设办事处,设场、开店经营陶瓷产品、陶瓷原料、化工色釉料、熔快、陶瓷机械装备及配件生意,开办信息、广告、策划、研发、检测、人才培训、维修、技术服务、产品配送和物流等业务,十年内形成产业配套平衡发展的产业体系。
(3)发展物流业
①充分利用湘江的水运资源,利用千吨级码头的装运能力。县水运管理部门要根据纸业、陶瓷产业等工业的发展,增加泊位,增强装卸能力,为陶瓷产业的原料、燃料和产品的运输创造条件。
②组建陶瓷产业物流公司,开展仓储、运输、配送等物流业务,促进陶瓷产业的发展。
2.3.6 产品结构和发展重点
1、产品结构
近期(2007年~2010年):建筑陶瓷、卫生陶瓷、陶瓷原料及其它。
(1)高、中档次的墙砖(有釉和无釉的内外墙砖、马赛克等)、水晶、仿古、耐磨、抛光等地砖;
(2)中档的节水型卫生陶瓷;
(3)陶瓷原料及其它。
远期(2011年~2020年):建筑陶瓷、卫生陶瓷及其它。
(1)中、高档次的墙砖,仿古和抛光地砖;
(2)中、高档次的节水型卫生陶瓷 、卫浴产品;
(3)其它陶瓷;
(4)陶瓷产业链配套(原料、色釉料、熔块、模具、磨块、花网、机械装备、配件、包装物等);
(5)陶瓷产业体系(信息、广告、策划、检测、研发、营销、会展、物流、人才培训等)。
2、发展重点
近期重点发展建筑陶瓷(陶瓷墙地砖),生产中档的产品,引导生产内外墙砖(釉面砖和无釉砖)、仿古砖和抛光砖的企业进入,同时也重视引进中国名牌、国家驰名商标等有实力的企业,发展高档和高附加值产品。中远期重点发展抛光砖、卫生陶瓷等中高档次产品以及产业链和产业体系配套的产业。近期广东、华东地区的产业定位逐步向中高档次发展、中低档次产品生产向中西部转移;目前天然气的供应量也只能满足部分企业使用,大部分企业仍以煤(煤制水煤浆、水煤气)或燃油为主要燃料,高塑性的粘土量还不多,勘测还需时日,生产高档抛光砖的优势还不充分;本地产业的配套还需逐步建立和完善,近期1—3年内宜从市场需求量大,门槛较低,容易进入的产品开始。但也不能起点太低,还是以中档为主。中期后有燃料、原料、技术、人才等支撑,企业有了经验和资本的积累后,可以将发展重点提升。
2.3.7 技术进步
1、逐步建成检测和研发中心(建立企业和工业小区不同定位的检测和研发机构),形成自己的检测和创新能力。
2、实施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认证和审核;推行和实施清洁生产,3~5年内工业小区的主要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
3、产品质量档次和附加值要逐步提高,每平方米产品平均价格要从近期(2007年~2010年)的30元提高到远期(2011年~2020年)的50元以上。
4、成立一个陶瓷人才培训和交流中心。
2.3.8 品牌建设
要逐步形成一大批有一定市场占有率,市场认知度高,能参与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品牌。到2010年有5个以上品牌获得国家免检产品称号,实现3个省名牌或省著名商标;到2015年争创一个以上中国名牌和中国驰名商标。
第三章 总 则
3.1 指导思想
为了落实衡山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工业化进程,依托市场、资源和交通等优势,优先发展陶瓷产业,带动全县经济发展,促进衡山崛起的规划,以《衡山县总体规划》(2004~2020年)和《湖南衡山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为蓝图,制定本规划,规范和管理工业小区的建设。
3.2 规划范围
西起通港路,东止陶园路,北始金星路,南至青山路,规划建设用地338.24公顷(5073.6亩)。
3.3 规划期限
近期为2007年~2010年,远期为2011年~2020年。
3.4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
2、《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4月份修订)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5月份修正)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6年10月)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2004年12月修订)
6、《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9月)
7、《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4月1日起施行)
8、《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9年1月1日起施行)
9、《开发区规划管理办法》
10、《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11、《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
12、《城市居住地规划设计规范》
1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
14、《衡山县城市总体规划》及其修编、《湖南衡山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衡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15、工业窑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
16、国家发改委《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有关建材部分
17、《衡山县陶瓷工业小区规划编制任务书》
3.5 规划编制原则
1、遵守国家的法律和地方的有关规定。
2、统一规划,集约经营,节约用地,合理布局,做到既满足陶瓷产业特点要求,又充分利用土地资源。
3、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工业生产区、居住区、公共服务区统一规划,做到既有利于生产,又方便生活。
4、坚持资源和基础设施共享的原则,合理安排各项基础设施建设。
5、与《衡山县城总体规划》和《湖南衡山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衔接的原则。
6、坚持产业与社会环境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力求规划具有科学和前瞻性,又富有弹性,可调可控。
7、远近结合,分阶段实施,滚动发展。
第四章 工业小区建设用地现状
4.1 地理位置
工业小区位于县城区的东北面,离城中心约8~10公里,避开下风向对城区环境的影响。工业小区东部与经济开发区规划范围交融相连,部分用地在经济开发区内(不含规划道路的面积为36.47公顷),其余部分是经济开发区向东扩展的新规划用地。南近湘江,离千吨级码头仅约2公里,过湘江大桥可连接京珠高速,北接107国道,东部多条道路可通城区。
4.2 地表形态
主要是山地,山丘岗地,海拔高程在50米~125米之间。东部高,海拔高50米~125米,西部稍低,海拔高程多在50~110米之间。
4.3 用地现状
1、建设用地包括下列自然村:坪塘、青山、铁坑、神冲、板桥。
2、规划建设用地338.24公顷,其中:
(1)林地271.24公顷。林木以杉、松为主
(2)园地37.6公顷。主要经济作物为柑橘、桃、李等
(3)耕地、菜地 29.4公顷。
3、用地类别:3类工业用地。
4、用地使用权属:村民集体用地。
第五章 工业小区的性质、产业定位和准入条件
5.1 工业小区性质
本工业小区是陶瓷制品生产的专业工业小区,建设目标是现代化的、经济效益好的、能与社会、环境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的陶瓷清洁生产工业小区,主要生产建筑卫生陶瓷。
陶瓷工业小区是衡山县陶瓷产业发展的聚集区,遵照工业必须进小区的发展思路,在衡山县新发展的陶瓷企业必须进陶瓷工业小区。
5.2 产业定位
5.2.1 工业小区发展的产业是陶瓷生产产业。近期以建筑陶瓷(墙地砖)为主,生产釉面砖、仿古砖、抛光砖、和其它有釉或无釉的墙地砖,同时也支持企业进小区发展卫生陶瓷和其它陶瓷;中远期向卫生陶瓷、特种陶瓷、电瓷、日用陶瓷等门类扩展。
5.2.2 产品档次近期以中档为主,高、中档次产品均可生产,中远期向高档次提升。产品档次由企业根据市场情况自行决定,但进小区的技术装备必须是先进的,生产线是高效的,能耗低的,污染少的。工业小区优先、优惠有实力的企业、名牌企业进小区生产和发展高档次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高的产品。
5.3 进小区企业的准入条件
1、必须是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政府相关规定的企业。
2、技术装备必须是先进的,生产线是高效的,国家发改委明令淘汰和限制发展的落后生产线、工艺和设备不准入小区。
3、企业要有完善的污染防治设备和措施,污染物排放要达到和符合国家标准和地方要求。
4、产品质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GB/T4100—2006《陶瓷砖》,GB6952—2005《卫生陶瓷》和GB6566—2001《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的要求和其它产品标准要求。
5、工业小区的居住和公共服务场地绿化面积占总用地面积不少于30%,工厂不低于20%。
6、工业小区企业必须推行和实施清洁生产,3~5年内必须通过清洁生产审核。
第六章 建设规模和发展目标
6.1 建设规模
工业小区规划建设用地338.24公顷,规划建设和发展60条陶瓷生产线。
6.2 发展目标
工业小区分二期建设和发展
6.2.1 近期(2007年~2010年)
1、建设建筑卫生陶瓷生产线30条。
2、规划发展用地140.0公顷(含道路、绿化、居住、公共服务用地),含A区和B区,30条生产线实际用地81.35公顷(进小区企业一般一次确定总的用地,再分期发展)。
3、投资:
以每条生产线投资2500万计算,30条线总投资7.5亿元(不包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费用)
4、产量:
平均每条生产线产量:330万m2/年 (1万m2/天×330天/年)
30条线总产量:9900万m2/年 (330万m2/年×30)
5、产值:
平均每条生产线产值:9900万元/年 (330万m2/年×30元/ m2)
30条线总产值:29.7亿元/年 (9900万元/年×30)
6、工业增加值:约7.5亿元 (以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4:1计算)。
7、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6吨标煤。
6.2.2 远期(2011年~2020年)
1、建设建筑卫生陶瓷及其它陶瓷生产线60条(包括近期)
2、规划用地338.24公顷
3、投资:以每条生产线投资2500万元计算,60条线总投资15亿元(不含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费)
4、产量:
平均每条墙地砖生产线产量:330万m2/年 (1万m2/天×330天/年)
平均每条卫生洁具生产线产量:60万件/年
55条墙地砖生产线产量:18.15亿m2/年 (330万m2/年×55)
5条卫生洁具生产线产量:300万件/年 (60万件/年×5)
5、产值:(以中高档价格,墙地砖50元/ m2,卫生洁具300元/件计算)
平均每条墙地砖生产线产值:1.65亿元/年 (330万m2/年×50元/ m2)
平均每条卫生洁具生产线产值:1.8亿元/年 (60万件/年×300元/件)
55条墙地砖生产线产值:90.75亿元/年 (1.65亿元/年×55)
5条卫生洁具生产线产值:9亿/年 (1.8亿元/年×5)
工业小区总产值:99.75亿元 (55条墙地砖,5条卫生洁具)
6、工业增加值:33亿 (以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3:1计算)
7、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4吨标煤。
第七章 原料使用规划
陶瓷生产所用的原料,分为天然矿物原料和化工材料二大类。天然原料有长石、石英和粘土三大类,化工材料有各种氧化物、添加剂等。建筑卫生陶瓷生产一般使用的天然原料是长石类的砂、石和粘土。
7.1 原料消耗量
工业小区近期(2007年~2010年)建设30条建筑卫生陶瓷生产线,需要消耗各种长石类砂、石和粘土约6000吨/天,1980000吨/年,化工原料60吨/天,19800吨/年。
工业小区远期(到2020年)共建成60条建筑卫生陶瓷生产线,需要消耗各种长石类砂石和粘土12000吨/天,3960000吨/年,化工原料120吨/天,39600吨/年。
7.2 供应状况
根据衡山和周边地区情况,天然原料的采购和供应半径为100公里以内,部分原料300公里。
7.2.1 长石类砂、石(钠长石、钾长石、钾钠长石):
1、钠长石:
衡山境内已探明的钠长石储量超过8000万吨,马迹和东湖的钠长石钠含量高,铁含量低,白度好。马迹石碑钠长石的化学成分(%):SiO2 68.13, Al2O3 18.7, K2O 0.26, Na2O 10.04, CaO 0.55, MgO 0.34, Fe2O3 0.17。东湖钠长石化学成分(%):SiO2 68.13, Al2O3 18.7, K2O 0.26, Na2O 10.04, CaO 0.55, MgO 0.34, Fe2O3 0.17。矿区离陶瓷工业小区不足50公里,已有多家原料公司开采,价格为中低档次80—100元/吨,高档次260~280元/吨。
2、钾长石:
已探明储量6000万吨,分布在东湖的永明和严渡,K2O含量8~13%。离工业小区50公里,价格140~150元/吨。
7.2.2 粘土:
1、瓷泥
已探明储量3200多万吨,分布在马迹、东湖、望峰、江东和岭坡乡镇,瓷泥含铁量低,白度好,中等塑性。目前已有30多家企业从事开采。价格:低档次50~60元/吨,中档次90~100元/吨,高档次190~200元/吨。
衡阳的界牌、醴陵也有丰富的粘土,距离只有100公里左右。
2、紫砂陶土
储量约4000万吨,本县长江镇北部的紫砂陶土塑性好,已用于园林陶瓷和陶瓷砖瓦厂。
7.2.3 化工原料
各种氧化物,着色剂、乳浊剂、添加剂、熔块等化工原料就近采购或本地区生产。
第八章 燃料规划
建筑卫生陶瓷生产的主要成本来自燃料消耗,SO2的排放对大气的污染也来自燃料的燃烧,因此,工业小区企业对燃料的选择非常重要。
8.1 建陶行业燃料使用现状
8.1.1 可供使用的燃料有:煤、水煤浆、(水)煤气、柴油、重油、天然气、石油气、瓦斯气等。不同地区的企业,根据生产的品种、质量要求,燃料资源状况以及环境的要求选择使用不同的燃料。
8.1.2 燃料使用现状:建筑陶瓷(墙地砖)生产普遍使用重油、柴油、水煤浆、(水)煤气和天然气;卫生陶瓷生产使用柴油、天然气、石油气和煤气。由于油价持续多年上涨的原因,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企业为了降低成本,改用水煤浆,(水)煤气,天然气等来替代重油和柴油。广东地区的三水、高明、清远、肇庆等新发展地区已普遍使用(水)煤气;潮洲地区的卫生陶瓷以石油气为主;山东产区普遍使用(水)煤气;四川夹江使用天然气和(水)煤气,但近期因天然气量供应不足,纷纷改上水煤气。
8.2 工业小区燃料的选择和使用量
8.2.1 选择原则:满足产品的工艺技术要求,价格便宜,供应稳定、可靠、环境污染少、就地取材。
8.2.2 燃料的选择:
1、鼓励和支持使用清洁能源——天然气。天然气热值高,36000~37674千焦/m3,基本不含硫,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环境的污染,价格适中,2.5~2.6元/m3(比烧重油、柴油成本低)。气源从重庆忠县天然气田经忠武和武衡管线向衡山供气,供气门站已建好。2006年10月已经开始供气,日供气量20万m3,2008年可给10~20条陶瓷生产线供气。
政府鼓励企业使用清洁能源—天然气,制定相关扶持政策。
2、允许使用(水)煤气
(水)煤气是一种以煤为燃料,采用气化技术和装置,以水蒸气为气化剂,产生CO和H2为主体的燃气,热值5442~6279千焦/m3。二段式(水)煤气发生炉制气的技术和装置是目前国内最为先进和成熟的一种,在陶瓷行业中已普遍使用。但水煤气的泄漏易引起CO中毒和爆炸,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焦油、含酚水有毒,臭气影响环境。因此,煤气项目的建设必须按规定要求进行申报,要有安全、环境保障,经过环评和有关部门批准。
3、企业也可以选择其它的燃料,如柴油、石油气、重油等。使用重油,其油品的硫含量不能大于2%,而且必须安装脱硫装置,进行有效的脱硫,污染物排放达到相关排放要求标准。
8.2.3 燃料的使用量
1、近期(2007年~2010年)
近期30条生产线,其中10条生产线使用天然气(每日只有20万m2的气量),其余20条生产线使用水煤气和水煤浆(以煤为燃料)。
(1)10条生产线的天然气用量(以每条生产线每天15吨计算):
每天150吨(20.07万m3),每年4.95万吨(6623.1万m3)。
(2)20条生产线(用煤制水煤气、水煤浆)的煤用量(以每条生产线每天用煤量50吨,热值25116千焦/千克计算):每天1000吨,每年33万吨。
2、远期(2011年~2020年)
2011年起新上的生产线使用天然气。因此到2015年~2020年,工业小区60条生产线有40条用天然气。
40条生产线的天然气用量(以每条生产线每天15吨计算):
每天600吨(80.28万m3),每年19.8万吨(2.649亿m3)。
8.3 燃料供应
8.3.1 煤:主要是本地和周边地区的煤。
衡山煤:热值25116千焦/千克,价格350元/吨;
邵东煤:热值25535千焦/千克,价格560元/吨;
湘潭煤:热值23442千焦/千克,价格530元/吨;
8.3.2 天然气:
由燃气公司供应,天然气热值36000千焦 /m3,价格2.5~2.6元/m3,进小区企业可根据需要与供气公司签订合同,供气公司负责管线工程,接管供气到企业。
第九章 供水、排水规划
9.1 供水
供水量包括工业用水和市政用水。
9.1.1 用水需求
1、工业用水
以每条生产线用水量300吨新鲜水计算,近期30条线,日用水量为900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