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和能力》.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2216247 上传时间:2024-05-23 格式:DOC 页数:82 大小:4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和能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和能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和能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和能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和能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章 教育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一)教育的产生与发展(选择题、辨析题)1教育的含义(掌握)P2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教育的基本形态)狭义的教育:指以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的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发展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以使他们朝着社会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2教育的构成要素(掌握)P2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发面起到教育影响作用的人。学校 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在教育活动中

2、起着主导作用。特点是目的性和专业性。受教育者是学习的主体,是在教育活动中承担学习的责任、以一定方式接受教育影响的人。特点有发展性和不成熟性、可塑性和可教性、能动性和主动性。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手段,是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并把他们联系起来的纽带,主要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措施等。三要素的关系:这三个基本要素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受教育者之间的纽带;受教育者是教育者选择和施加教育影响的对象;教育影响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作用的桥梁,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在三要素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学校教育过程中最主要的关系和矛盾3教育的属性P3本质属性

3、:教育是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区别于其他事物现象的根本特征,是教育的质的规定。它有以下四方面的特点:(1) 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是个体在社会中的生存需要。(2) 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3) 教育是以人的培养为直接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4) 在教育这种培养人的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及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矛盾活动。社会属性: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存在,就存在教育);历史性(在不同的社会或者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相对独立性(教育具有继承性;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

4、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4教育的起源与发展教育的起源P5神话起源说:关于教育起源最古老的观点。朱熹,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火天的意志,使人依于神或顺从于天。生物起源论:利托尔诺,桑代克,沛西能。最明显的错误就是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心理起源论:孟禄,判定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劳动起源论:苏联米丁斯基、凯洛夫。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论的指导下形成的,认为教育起源于人类社会的生产劳动实践之中。劳动为教育提供了客观需要和现实条件交往起源论:叶澜。教育起源于人类的交

5、往活动。教育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劳动中的关系是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教育的发展阶段P6(1)原始社会教育:(1)没有阶级性 (2)以生产经验为教育内容,言传身教(3)教育活动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进行(4)教育目的一致,教育权利平等(2)古代教育:(1) 古代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的专门职能,并且把教育作为统治阶级的工具。(2) 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3) 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4) 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奴隶社会的教育:教育机构教育内容教育特点中国夏商庠、序、校

6、人伦、骑射、军事目的是培养未来统治者。中国早在4000多年前的夏朝,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西周国学、乡学以礼乐为核心的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形成了“学在官府”“政教合一”“官师合一”的官学体系格局外国古印度吠陀为主的经典、经义宗教教育(婆罗门教、佛教)古埃及文土学校文字、书写、执政能力以僧为师、以吏(书)为师古希腊斯巴达国立为主五项竞技(赛跑、跳跃、角力、掷铁饼、投标枪)尚武教育,教育目的是培养忠于统治阶级的强悍的军人,强调军事体育训练和政治道德灌输。雅典私人为主,主要有文法、音乐、体操三种学校读、写、算、音乐、文学、政治、哲学等崇文教育,教育目的是培养有文化修养和多种才能的政治家

7、和商人,在西方最早形成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封建社会的教育:教育(管理)机构课程特点选拔制度/教育目的中国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稷下学宫官学衰微,私学兴起,私学的发展是我国教育史、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养士之风大盛汉代太学、郡国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察举制、征辟制魏晋南北朝国子学与太学并列,建立郡国学校制度九品中正制隋唐国子寺(国子监)“六学”“二馆”建立了完备的官学教育体系六学(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二馆(崇文馆、弘文馆)科举制宋朝中央官学、地方官学、书院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大学论语中庸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科举制

8、清朝末年学堂中体西用废除科举(1905年)外国中世纪的欧洲骑士学校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教育目的是培养封建骑士教会学校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七艺(三科:文法、修辞、辩证法;四学:算术、几何、天文、音乐)教区学校:简单的读、写、算教育目的是培养教士和僧侣(3)近现代教育:包括资本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P8资本主义教育的特征:(1) 资本主义教育目的在于为资产阶级巩固和维护其统治及利益服务,既要培养和选拔资产阶级的通知人才,又给予广大的劳动人民一定的文化知识,培养熟练的劳动力。(2) 在课堂内容上注入了科学知识,增加了许多新的学科。(3) 教学方法上,引进实验法、演示

9、法、实习法等新方法,尊重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启发教学法受到重视。(4) 扩大了受教育权,提出了普及教育的口号。(5) 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以班级授课制取代了个别教学制。社会主义教育的特征:(1) 社会主义教育目的在于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 教育权为广大劳动人民所掌握。(3) 注重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现代教育基本特征)(4)20世纪以后的教育:(1) 终身化。法国的保罗朗格朗最早系统论述了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是当代国际社会中影响最大、传播最广、最具生命力的一种教育思潮。(2) 全民化(3) 民主化。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的否定。(4) 多元化。(5) 技术现

10、代化。(二)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选择题)1国内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牢记)(一)先秦教育家的教育思想(萌芽阶段)P10学记:写作于战国末期,不仅是中国古代,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1.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集中反映在论语中。在教育作用方面:性相近,习相远、有教无类,在教育目的方面:学而优则仕;把人培养成“贤人”和“君子”在教育原则和方法方面: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学思并重;(学习应包含四个基本环节,学、思、习、行)在道德原则和方法方面:立志有恒、自省自克、勇于改过,在教师方面: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身教重于言教。

11、“庶、富、教”,认为人口、财富和教育是立国三要素。庶富是前提,是实施教育的先决条件。2.墨子的教育思想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在教育内容方面,墨子除了主张进行政治和道德教育、文史知识教育之外,还特别重视科学技术知识教育和培养忍维能力的教育,提出了主动、创造、实践量力的教育方法。3.孟子的教育思想 孟子是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人。“教育”一词最早出现于孟子尽心上4.荀子的教育思想荀子是先秦儒家最后一位大师,也是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的尊师思想对后世中国封建社会师道尊严的形成有很大的影响。5. 道家老庄学派,代表人物老子和庄子。主张回归自然,“复归”人的自然本性,认为一切顺其自然便是最好的教育

12、。(二)封建社会教育家的教育思想1.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是研究(公羊春秋)的大家。他是儒学发展演变中的关键人物之一,不仅是西汉偶学的代表人物,也是一位有重大历史影响的教育家。董仲舒认为人性就是天生的素质,即生之质。董仲舒提出三大文教政策,第一,兴学校,以养士,改革选士制度;第二,兴教化,以正民;第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朱熹的教育思想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道德教育是理学教育的核心,也是朱熹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道德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明天理、灭人欲”,要进行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封建伦理道德教育。3.

13、王守仁的教育思想 王守仁的教育思想是以他的“心学”哲学观点为基础的,其哲学思想核心是心即理、致良知。王守仁重视儿童教育,从致良知的要求出发,王守仁认为儿童教育必须要遵循儿童的身心特点,以诗歌、习礼、读书为儿童教育的内容,培养儿童的意志,调理他们的性情,不能一味灌输 。4.王夫之的教育思想 他提出了许多充满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教育观点,对明清以后许多的教育家都有巨大影响。 王夫之将人性分为先天之性和后天之性。人性是先天与后天的结合,而人的发展在于后天的努力与学习,故而重视教育对人的发展作用。同时,王夫之也认为教育是治国之本,教育的发展有赖于安定的政治、人民安居乐业等。(三)中国近代教育家的教育思想

14、1.张之洞的教有思想其教育活动主要是整顿封建传统教育、兴办洋务教育、制定和推行新的教育制度,“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张之洞的基本教育思想。2. 蔡元培的教育思想 蔡元培提出了“工育(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道德教育为中心世界观教育、美有)并举”的教育方针,要求贯彻“思想自由,兼容井包”的办学原则,大学精神就是“囊括大典,网罗众家”。蔡元培也是我国最早提出“以美自代宗教”主张的教育家。同时,他还要求教育超然于政党,超然于亲教,提出了教育独立的思想。3.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陶行知的主要教育思想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 。4.杨贤江的教育思想 为传播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确立无产阶级教育

15、理论体系做出了巨大贡献,杨贤江的新教合大纲是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2国外著名教育家的代表著作及主要教育思想(牢记)(一)外国古代教育家的教育思想(萌芽阶段)P121.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提出了“知识即道德”的命题,教育的首要目的是培养道德,德育的主要内容是培养人具有正义.勇敢、节制和智慧四种美德,并且由此提出了“德行可教”的主张。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产婆术,又称助产术或苏格拉底法,是现代启发教学法的萌芽。2.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其教育思想主要集中在理想国与法律篇中。是“寓学习于游戏”的最早提倡者。 他认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使灵魂转向,以实现最高的理念一善。 认为学习

16、即回忆。3.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在历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原则。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主要散见于他的政治学等著作中。亚里士多德是历史上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和德智体和谐发展的哲学家。亚里上多德将人的灵观分为省养、感觉和理性三类,并在此基础上,首次提出教育必须包括体育德育和智育三大范明。认为影响人发展的三个因素分别是天性、习惯和理性通过教有发展人的理性。4. 昆体良:古代西方最早的教育理论雄辩术原理,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学教法的著作,被誉为“欧洲古代教育理论发展的最高成就”。将学习过程概括为:“模仿-理论-练习”三个阶段。(二)外国近代教育家的教育思

17、想(创立阶段)P131.卢梭的教育思想 是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卢梭的主要教育著作有爱弥儿。卢梭要求教育要遵循自然,提出了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和培养自然人的教育目标,以自然的教育为基准,才是良好有效的教育。卢梭主张“消极教育”,即成人、教师在教育的中心位置要让位于儿童的自主发展(儿童本位),倡导自然教育的方法原则。 2. 裴斯泰洛齐的教育思想 教育史上小学各科教学法奠基人,最早提出“教育心理学化”的主张;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位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思想付诸实践的教育家。创立了爱的教育理论和要素教育理论,裴斯泰洛齐的主要著作有林哈德与葛笃德。3. 赫尔巴特的

18、教育思想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被誉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1)主张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2) 强调教师的权威作用,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三中心论。(3)提出了“四阶段教学理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4)提出了教育性教学原则。“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反过来,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4.夸美纽斯:教育学之父。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 主要观点:(1)提出了一条贯穿整个教育体系的根本性指导原则,就是教育要适应自然。(2)最早提出并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 (

19、3)规定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 (3)提出了普及教育的思想,“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 5.康德:教育学最早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教育的根本任务在于充分发展人的自然禀赋。6.洛克:教育漫画。提出“白板说”,主张绅士教育。7.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出来(三)外国现代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发展阶段)P161. 杜威的教育思想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 。三个中心:“儿童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 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2.布鲁纳的教育思想 教育目标分类学 ,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提出了掌握学习理论。他是认知心理学的先驱

20、,是致力于将心理学原理实践于教育的典型代表,也是被誉为继杜威之后对美国教育影响最大的人。3. 赞可夫的教育思想 教学与发展,三大原则:高难度、高速度、理论知识起主导。此外,他还提出了与传统教学不同的五条教学原则:以高难度进行教学的原则,在学习时高速度前进的原则,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的原则;使班上所有学生(包括最差的学生)都得到一般发展的原则。4,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被誉为“教育思想泰斗”,他提出了个性全而和谐发展的教育理论。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核心内容是全面发展的教育理论。5.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教育心理学。6.鲁普斯卡娅:世界上第一部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

21、育问题的人。7.根舍因:范例教学模式(对数学教育影响很大)。8.瓦根舍因:范例教学原理,创立了范例教学理论9.皮亚杰:强调活动的动作教学方法,认为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智力 课程现代化的三大代表:布鲁纳、赞科夫、根舍因(三)教育和社会的发展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不断探索并解释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1教育的功能P19教育功能是教育活动和系统对个体发展和社会所产生的各种影响和作用。包括:1.按作用的对象分:个体发展功能和社会发展功能(1)个体发展功能: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作用。(2)社会发展功能:主要体现在推动社会发展变迁和促进社会流动。(教育的社会变迁功能和社会流动功能

22、)2.按作用的性质分: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1)正向功能(积极功能):教育有助于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积极影响和作用。(2)负向功能(消极功能):教育阻碍社会进步和个体发展的消极影响和作用。3.按呈现的形式分:显性功能和隐性功能(1)显性功能:教育活动依照教育目的,在实际运行中所出现的与之相吻合的结果。主要标志是计划性。(2)隐性功能:伴随显性教育功能所出现的非预期性的功能。2教育与人口的相互关系P201.人口对教育的制约和影响 (1)人口的数量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和质量(2)人口质量影响着教育质量 (3)人口结构影响教育结构(4)人口流动对教育提出挑战 (5)人口影响着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与

23、战略重点2.教育对人口再生产的作用(教育的人口功能)(1)教育是使人口结构趋向合理化的手段之一。(2)教育改善人口质量,提高民族素质。3教育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关系P211.生产力对教育具有制约作用:(1)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目的的确立;(2)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与教育内容的选择;(3)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4)生产力的发展制约学校机构;(5)生产力的发展制约教学方法、手段、组织形式。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的经济功能):1. 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教育使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教育可以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和素质。2. 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

24、产的手段;3. 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4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相互关系P231. 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目的; (2)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3)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的权利; (4)政治经济制度影响部分教育内容2.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1)教育培养出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维护和巩固一定的政治经济制度;(2)教育通过传播统治阶级的思想意识制造一定的社会舆论、形成社会的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3)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5教育与文化的相互关系P241. 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1)文化影响着教育

25、的价值取向、教育目的的确立、 (2)文化影响着教育内容的选择(3)文化影响着教育教学方法的运用,文化本身也是一种教育力量2.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1)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 (2)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3)教育具有选择和提升文化的作用 (4)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3.学校文化学校文化的含义:全校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习得且共同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学校文化的核心:学校各群体所具有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其中最具决定作用的是思想观念,尤其是价值观念。校园文化的分类:(1) 按文化的呈现形态:显性文化(校园的物质环境)和隐性文化(校风、班风、人际关系等)(2)

26、按不同的层次和标准:校园物质文化、校园组织和制度文化、校园精神文化(校园文化的核心)等。(四)教育和人的发展关系1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基本关系P28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1.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顺序性,循序渐进促进人的发展。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时,必须遵循由具体到抽象,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低级向高级的顺序,不能揠苗助长。顺序性:儿童从出生到成人,他们的身心发展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不断的发展过程。2.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阶段性,从实际出发进行教育。教育工作必须学生的实际出发,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采取不同的教育内容方法,要根据实际情况区别对待。在教育教学的要求、内

27、容和方法的选择上,不能搞“一刀切”,还要注意阶段间的衔接和过渡。阶段性: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例如有些心理学家把少年期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3.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不平衡性,在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告诉我们,人有其发展的关键期和最佳期。所谓发展关键期是指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即身体或心理的某一方面机能和能力最适宜于形成的时期。在关键期内施加教育影响,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错过了关键期的教育,

28、往往事倍功半。因此教育必须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平衡性,在人的素质发展的关键期内,施以相应的教育,促进该素质的发展。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一方面是指身心发展的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另一方面是身心发展的不同方面的发展速度不平衡。4.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互补性。互补性要求教育应结合学生实际,扬长避短,注重发现学生的自身优势,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培养自信和努力的品质是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互补性:机体某一方面的机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得到部分补偿。5.教育要遵循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教育工作要做到因材施教,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潜能和积极因素,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使每

29、个学生都能得到最大的发展。个别差异性:表现在“聪明早慧”与“大器晚成”。2个体身心发展的规律个体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和个别差异性。3个体身心发展动因(影响人发展因素的理论)P311.内发论(遗传决定论):强调人在发展中的决定作用。认为人的身心发展的力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要。代表人物及其观点:(1) 孟子:“人之初,性本善”,性善论(2) 弗洛伊德: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是推动人发展的根本动力。(3) 威尔逊:“基因复制”是决定人的而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4) 格赛尔:“成熟努力说”,成熟机制对人的发展期决定作用,双生子的爬梯实验。(5) 霍尔:“一两的遗传胜过

30、一吨的教育”(6) 高尔登:“优生学”的代表人2.外铄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力量,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而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代表人物及其观点:(1) 荀子:“人之初,性本恶”(2) 洛克:“白板说”(3) 华生:“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不管他们祖先如何,我可以任意把他们培养成各种类型的人”(4) 斯金纳:集成华生的观点,人的行为乃至人格都可以通过强化或惩罚来塑造、改变、控制或矫正。3.多因素相互作用轮(辐合论)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是内在因素和外部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代表人物及其观点:(1)施太伦(德国)4青春期的发展变化P261.身体形态的发育。身体外形。明显的外部特征。2.身体机能

31、的发展。体内机能。3.脑发育。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4.性的发育和成熟。第二性征。5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P32遗传、环境、个体主观能动性、学校教育。1.遗传(遗传素质)P32遗传的含义:遗传是指从上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上的特点,如机体的结构、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等的特点。遗传的意义:(1) 遗传素质是人的身心发展的物质前提,为个体的身心发展提供了可能性。(2) 遗传素质的差异对人的身心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作用。(3) 遗传素质的发展过程制约着年青一代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4) 遗传素质不能预订或决定人的发展,遗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是不能夸大的。(5) 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2.环境:P33环境的含义:

32、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墨子“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孟母三迁”)(1) 环境为个体的发展提供了多种可能,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变成现实。如对象、手段、资源、机遇。(2) 环境是推动人身心发展的动力。(3) 环境不决定人的发展。“环境决定论”是错误的。(4) 个体受环境的影响不是消极被动的,而是积极能动的实践过程。主观能动性是外部影响转化为内部发展要素的根据3.个体主观能动性P34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人身心发展的动力。个体的活动是个体发展的决定性因素。4. 学校教育P34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原因:(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

33、,它规定者人的发展方向(2)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师队伍施教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4)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原因:(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助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五)教育制度1教育制度概述1.教育制度含义P36广义:国民教育制度,是一个国家为实现其国民教育目的,从组织系统上建立起来的一切教育设施和有关规章制度。狭义:指

34、学校教育 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目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衔接关系。学校教育制度处于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和主体地位,体现了一个国家国民教育制度的实质。2.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P37(1)前制度化教育是一种实体化教育。教育实体的出现,意味着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属于形式化的教育形态。具有以下特点:教育主体确定 教育的对象相对稳定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 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由以上因素结合而成的独立的社会活动形态(2)制度化教育主要指的是正规教育,也就是指具有层次结构的、按年龄分级的教育制度。制度化的教育指向形成系

35、统的各级各类的学校。(3)非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所推崇的理想是:“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改变的不仅是教育形式,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3.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建立学制的依据)P37(1)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3)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4)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2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学制的纵向发展趋势P38现代学制最早出现在欧洲。各国学校教育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三种典型学制类型:双轨制、单轨制、分支制。1.双轨制:19世纪欧洲把学校分为两个互不相通的轨道。一轨面向资产阶级子女,另一轨面向劳动人民子女。英国、法国、联邦德国

36、都是典型的双轨制代表。2.单轨制: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形成。 3.分支制:又称分支型学制或中间型学制。20世纪上半叶在前苏联建立。3我国现代学制的沿革P391、旧中国的学制(1)1902年,颁布未执行“壬寅学制”,又称钦定学堂章程。(2)1903年,第一个正式实施的现代学制是“癸卯学制”,又称奏定学堂章程,继承了日本的学制,明显反映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3)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建立新式学校;(4)19112-1913年,南京临时政府颁布壬子葵丑学制,第一次规定男女同校;(5)1922年国民政府颁布“壬戌学制”,以美国学制为蓝本,规定的“六三三学制”沿用到全国建放初期;该

37、学制明确以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划分学校教育阶段的依据,这在我国现代学制史上是第一次。2、新中国的学制改革与发展P40(1)1951年,新中国颁布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确定了新中国第一个学制,标志着我国学制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幼(3-7)-初(7-12)-中(12-18)-高(18-23)(2)1958年,颁布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学制改革“两条腿走路”的办事方针和“三个结合,六个并举”的具体办学原则。 “五二二制”、“五三二制” (3)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学制改革1985: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核心是把方针基础教育的责任交给地方,有步骤地实行九年义务教育。1993:中国教育改

38、革和发展纲要,提出“两全面”“两重点”的改革要求。199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199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形成社会化、开放式的教育网络。2001: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4: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06:新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六三制”“五四制”“九年一贯制”,少数地区八年制(小五中三)。3、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P42我国当前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2010年6月21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020年

39、),21世纪第我国第一个教育规划纲要。 (1)从层次结构上来看, 我国当前学校教育制度包括学前教育(幼儿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四个层次。 (2)从类别结构上来看,我国当前学校教育制度可划分为基础教育、职业技术教育、高等教育、成人教育和特殊教育五个大类。 (3)从学制类型上来看,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主要内容:(1)加强基础教育,落实义务教育(2)调整中等教育结构,发展职业教育(3)稳步发展高等教育,走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4)重视成人教育,发展终身教育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4义务教育P42是指依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

40、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的特点:1强制性(义务性)。一是适龄儿童必须接受教育;二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2普及性(统一性)。原则上义务教育覆盖我国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也包括具有接受教育能力的盲、聋、哑、弱智和肢残的儿童、少年。3免费性(公益性)。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了免收学费收取杂费是义务教育一个阶段性现象国务院已经明确要在两年内全部免除杂费。(六)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概述1. 教育目的的含义P44 教育目的是教育的核心问题,是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它规定着人才的质量和规格,对教育工作具

41、有全程性的指导作用。教育目的是整个教育工作的方向,是一切教育工作的出发点。教育目的的实现也是教育活动的归宿。广义: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国家和社会的教育机构学生的家长和亲友学校的教师等. 都对新一代寄予这样那样的期望,这此期望都可以理解为广义的教育目的。狭义:指各级各类学校在国家对受教育者培养的总的要求指导下,对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上的具体要求。2.教育目的层次结构: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教师的教学目标。(1)国家的教育目的:国家对培养人的总的要求,规定者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规格和标准要求。

42、(2)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基础教育的培养目标:为人的成长发展奠定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的基础。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培养各种专门人才。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普遍与特殊的关系。(3) 教师的教学目标:微观层次的教育目的,是一切教育活动的基础,也是具体化的培养目标,具有很强的操作性。课程是为实现教育目标而选择的教育内容的总合。教学目标与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之间的关系是具体与抽象的关系。3.教育目的的作用:教育目的的意义和价值表现在它在教育实践中具有导向、激励、评价和指导作用。(1)教育目的无论是对教育者还是受教育者都有目标导向作用。(2)教育目的实质上是人们的一种价值选择和追求,往往成为教育行动

43、的主要诱因。(3)教育目的是检查和评价教育实践活动效果的衡量尺度和根本标准。(4)教育目的的指导作用体现在指导行政部门制定有关方针政策上。4.确立教育目的的理论依据P46(1)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因素是确定教育目的的主要依据。生产力水平和政治经济制度讲道理教育目的的性质、方向和内涵。(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点。(3)制定者的教育理想和价值观。(4)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2教育目的理论P461.宗教本位论:奥古斯丁、托马斯阿奎那。强调教育对人的精神世界的作用。唯心主义。2.社会本位论:柏拉图、涂尔干、凯兴斯泰纳、赫钦斯、巴格莱看到了社会政治经济

44、文化对教育目的的制约作用,强调教育目的要根据社会需要来制定。片面的、不科学的。3.个人本位论:卢梭、罗杰斯、福禄贝尔、裴斯泰洛奇尊重儿童;要培养“自由的人”、“自我实现的人”和健全人格的理论体系,倡导民主的教育观。不足:忽视社会发展对教育的要求;过于强调人性中的天生倾向对人的发展作用4.生活本位论:(1)教育准备生活说,斯宾塞第一次提出,也称为“教育预备说”(2)教育适应生活说,杜威“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5.教育无目的论:杜威否定教育的一般的、抽象的目的,强调教育过程内有的目的,即每一次教育活动的具体目的。3我国当前教育方针P49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

45、定提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邓小平同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4我国当前教育目的P501999年6月,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基本要求: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4.强调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这是实现我国当前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5五育之间的关系P53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关系密切,相互促进,相互制约,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共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1.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灵魂与统帅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方向性的保证。2.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着前提和支持作用,为其他各育提供了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教师资格考试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