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试行)
项目名称:
建设单位(盖章):
编制日期 年 月 日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制
环 境 影 响 评 价 资 格 证 书
(彩色原件缩印1/3)
评价单位 (公章)
项目负责人:
评价人员情况
姓 名
从事专业
职称
上岗证书号
职责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松原市养殖场
建设单位
松原市畜牧专业合作社
法人代表
联系人
通讯地址
吉林省(自治区、直辖市) 松原 市(县)
联系电话
传真
邮政编码
建设地点
松原市粮窝村
立项审批部门
松原市发展计划与经济贸易委员会
批准文号
建设性质
新建﹀改扩建□技改□
行业类别
及代码
牲畜的饲养(0310)
占地面积
(平方米)
40000
绿化面积
(平方米)
13000
总投资
(万元)
6000
其中:环保投资(万元)
918
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
15.3%
评价经费
(万元)
预期投产日期
年 月
工程内容及规模:(不够时可附另页)
一、项目背景
松原市某奶牛场是松原市重点建设的调产项目,也是松原市目前最大的以养殖、奶制品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民营企业。整体工程分为二期建设,第一期工程投资380万元,建成了集约化养殖场,于2009年3月建成;第二期工程投资1000万元,建成了一条高质量、全自动化奶制品加工生产线,形成了日加工原奶10~20吨的生产能力,于2009年7月动工,2010年年底完成。目前已投入运行。
二、工程概况
1、项目名称:松原市某奶牛场年存栏150头奶牛及年产6000吨奶制品项目
2、厂址:本项目厂址位于松原市粮窝村东北550米,西距高速公路500米,北侧为松茂粮库,南侧为空地,奶牛场周围为农田。
3、生产规模及产品方案
年存栏奶牛150头,产鲜奶1000吨,收购鲜奶5000吨,奶制品生产能力6000吨。
奶制品为巴氏杀菌乳和UHT杀菌乳两种产品。
4、主要建设内容
该项目建设内容包括六部分:
①粪污前处理系统:浓度调节池(含格栅井)有效容积20m3;
②厌氧消化系统:厌氧池有效容积1000m3;
③沼气综合利用系统:干室贮气袋有效容积500m3,沼气发电设备一台,功率为75kw,供公司食堂及奶站锅炉的沼气输气工程一项;
④沼液综合利用系统:贮液池有效容积500m3,用于农业生产;
⑤热循环加热处理系统:发电机余热加热系统一项;
⑥有机肥生产系统:年产2500t无公害有机肥加工厂一座。
项目具体建设内容详见表2,根据多个规模化养殖场多年使用主要设备的运行情况,本项目的主要设备见表1。
5、平面布置
厂区总体布置为奶牛养殖布置在厂区北面、办公楼及食堂布置在厂区中间,奶制品加工厂布置在厂区南面。奶牛养殖场布置有饲料加工房、贮青池、牛舍、奶牛运动场及挤场厅;奶制品加工厂为一个联合车间,包括前处理车间、冰水车间和包装车间。详见厂区平面布置图。
6、主要生产设备
表1 项目设备一览表
序号
名 称
型号、规格
单位
数量
1
贮气袋
非标设备
个
1
2
电动提升机
1.5t
套
2
3
卧式电动搅拌机
JPW1200
台
4
4
沼气发电机组
75CFTA
台
2
5
潜水排污泵
台
5
6
热交换器
台
4
7
气体输送机
2kw
套
2
8
节能型翻抛发酵机
套
1
9
脱硫器
HGT120
套
2
10
气水分离器
HQS08
套
2
11
干式阻火器
HFZ08
套
2
12
电气系统
项
1
13
管道及配件
套
1
表2项目主要构筑物一览表
序号
名 称
规格
单位
数量
备注
1
粪污前处理系统
有效容积20m3
座
1
钢筋混凝土
2
厌氧消化系统
有效容积1000m3
座
1
钢筋混凝土
3
沼气贮存系统
干式贮气袋有效容积500m3
座
1
4
热循环加热处理系统
套
1
5
沼液综合利用系统
有效容积100m3
座
1
钢筋混凝土
6
沼气输气工程
套
1
7
有机肥生产系统
建筑面积100m2
座
1
钢筋混凝土
7、公用工程
⑴给
①养殖场项目给水
养殖场用水为生活用水及生产用水。生活用水量按每人每天30L计算,该项目共有40人,则用水量约为1.2t/d,年生产365d,总用水量为438t/a,全部来自于地下水。生产用水包括牛舍地面清洁用水及牛饮水
本项目建筑面积40000m2,其中牛舍20000m2,牛舍采用干清粪工艺,牛舍地面清洁用水量春、夏季约为30m3/d,秋、冬季约为10m3/d,全年平均用水量约为20m3/d,来自于地下水;牛饮水量为15.75t/d(5748.5t/a),全部来自于地下水;奶罐冲洗用水约为10t/a,来自于地下水。目前场内共打井4口,供水井3口,井深为40m-50m,安装连续供水系统,为场内供水。
原有养殖场项目用水情况详见表3。
表3 现有养殖场项目用水情况一览表
项目
用水量
用水来源
备注
t/d
t/a
生活用水
1.2
438
地下水
新水
牛舍及厂区地面清洁水
20
7300
地下水
新水
牛饮水
15.75
5748.5
地下水
新水
奶罐清洗
0.027
10
地下水
新水
合计(新水)
36.977
13496.5
②拟建沼气综合利用项目用水
本项目为沼气综合利用项目,项目本身可对养殖场产生的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进行处理,项目本身并不耗水;项目工作人员由原养殖场工人兼任,不新增生活用水。
③拟建项目建成后养殖场给水
项目建成后,养殖场用水量并不发生改变,同表3。
⑵排水
①原有养殖场项目排水
养殖场产生的废水为生活废水,牛舍清洁废水、牛尿液。生活废水产生系数取0.8,则本项目生活废水排放量为0.96t/d(350.4t/a)向周围农田泼洒;牛舍牛尿液产生量为4.5t/d,地面清洁废水产生量为春、夏季平均27t/d,秋、冬季平均9t/d,全年平均为18t/d,奶罐清洗排水为10t/a。养殖场每个牛舍均配有化粪池一座,牛舍产生的奶牛尿液、牛舍冲洗废水、奶罐清洗排水均排入化粪池内,排放总量为22.527t/d(8222.5t/a)每天定期用罐车运出,对周围农田进行浇灌或于荒地处泼洒排放。具体排放情况详见表4。
表4 现有养殖场废水排放情况一览表
项目
产生量
排水去向
t/d
t/a
生活污水
0.96
350.4
周围农田灌溉
牛舍及厂内地面清洁废水
18
6570
排入化粪池用作农田灌溉
牛尿液
4.5
1642.5
排入化粪池用作农田灌溉
奶罐清洗
0.027
10
排入化粪池用作农田灌溉
合计
23.487
8572.9
②拟建项目排水
拟建项目为沼气综合利用项目,地面清洁废水、尿液、奶罐清洗排水及牛粪排入厌氧消化池中。其中厌氧消化系统能够产生一定量沼液,用于农家肥,牛粪固形物含量约为80%,沼液产生量约为春、夏季39.527t/d,秋、冬季为21.527t/d,全
年沼液排放总量为(11142.5t/a)。
③项目建成后养殖场污水排放情况
养殖场产生的废水为生活废水,牛舍清洁废水、奶牛尿液、奶罐清洗排水。生活污水、奶牛尿液、粪便、奶罐清洗排水及牛舍冲洗水排入沼气池,沼气池内产生一定量沼液,沼液产生量约为春、夏季40.487t/d,秋、冬季为22.487t/d,全年沼液排放总量为(11492.9t/a)。沼液是良好的农家肥,全部用于农田施肥,企业应同村内居民签订沼液利用合同,不外排。
(3)供电
本项目用电为设备用电、供热用电及照明用电,由沼气发电装置提供,年发电量44.9万度。
(4)供热
现养殖场奶牛冬季饮水需加热,牛舍及办公室需取暖,取暖设备位于仔牛舍内,由一座地炉通过燃烧饲料渣进行供暖,热水系统通过管道敷设于各个牛舍内,对牛舍进行供暖,同时提供牛舍热水。地炉产生的烟气通过一根4m高排气筒进行排放,饲料渣燃烧量为270t/a。
本项目建成后,供热全部由沼气发电设备提供电力,由电热设备进行供暖。
(5)劳动定员及工作制度
劳动定员:核定生产管理人员共40人。
工作制度:本工程年工作日约为365天,每日白天工作24小时。
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
建设项目作为新建项目不存在原环境污染问题。
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自然环境简况(地形、地貌、地质、气候、气象、水文、植被、生物多样性等):
1.地理位置
松原市位于吉林省西北部,地处松嫩平原腹地,位于东经123°37′至125°18′,北纬44°18′—45°28′。松原市东南与长春市、四平市为邻,西与白城市和内蒙古自治区接壤,北隔松花江、嫩江、拉林河与黑龙江省相望。
2.地形地貌
松花江河谷及其以南地区为河谷冲积平原地势低平,高程131~135m,相对高差1~4m,由南东微向北西倾斜,全新世早期下切堆积,形成一级阶地,晚期形成漫滩,并零星分布有沙丘等风成堆积。表层岩性为粉细砂土亚粘土,一级阶地宽广平坦,微倾向河床,高程133~135m,丰水年大部分被洪水淹没,阶地前呈缓坡状与漫滩相连,漫滩高出江面1~2m,高程131~133m,汛期大部可被洪水淹没,其上沼泽发育。
3.水文地质
该区域内江河纵横,泡泽密布。嫩江、松花江为两条界河,加上第二松花江和霍林河等,均属黑龙江流域松花江水系。全区水域面积759km2,水资源总量为4.5×108m3。嫩江,发源于大兴安岭伊勒呼里山南麓,在前郭县八朗乡四家子村入境,至平凤乡十家户村三岔河口与第二松花江汇成松花江干流东去。境内流长61.7km,流经区内前郭县三个乡(镇),区间流域面积1800km2,最高水位130.18m,最低水位121.92m,最大流量8810m3/s。
松花江,在前郭三岔河口接纳嫩江与第二松花江来水,沿扶余县东北部边界流过,境内流长120km,境内流域面积2903.33km2。最高水位100.21m,最低水位92.37m,最大流量14600m3/s,最小流量99 m3/s。
本区域地下水较丰富,主要来源于降水补给。地表水补给、田间灌溉补给、侧向补给,总储量34.25×108m3,最大可开采量24.22×108m3,占地下天然水资源量的70.7%。
地表层局部地区有风积砂层,地层由上往下为耕土(层厚0.5—1.0m),粘土、亚粘土、江北大部分地耐力在8—20kpa,造纸厂以西局部有10m的活动风积砂丘,不适于建筑,江南大部分地耐力在8—17kpa。
4.气候气象
本地区气候属半干旱半湿润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四季分明,温度变化差异大,春季干燥多风、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凉爽温差大、冬季漫长而寒冷。
该区全年平均日照2906小时,太阳辐射年总量为517.5kJ/cm2,光资源充沛。年平均气温为5.0℃,年最低气温为―30.9℃,年最高气温为33.9℃。主导风向为西南风,冬季为西北风,年平均风速4.0m/s,最大风速可达18.7m/s。多年平均降水量451mm,多集中在7、8月份。土地冻层为1.5~2.05m,最大河心冰厚为1.2m左右,最大岸边冰厚为1.5m左右。
5.土壤植被
该地区土壤主要有黑钙土、草甸土、盐碱土、沼泽土、泥炭土、冲积土、水稻土等。黑钙土分布在地势高、地下水位较低的台地区域,其养分含量较高,保肥、保水、透气性较好,适于建设稳产高产田:草甸土、沼泽土、泥炭土、冲积土分布于地势低、地下水位高的沿江河漫滩及台地低洼处,土层厚,肥力较高,具有很大的增产潜力;盐碱土主要分布在河漫滩地和湖泡周围。
社会环境简况(社会经济结构、教育、文化、文物保护等):
松原市是流域内的第三大工业城市,1992年设立,是以石油化工工业为主导的现代化工业城市,市辖四县一区总面积22034km2,其中耕地面积1100万亩,人口268.8万人,2001年国民生产总值178亿元,粮食产量452.1万吨。松原市城区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由原扶余市和前郭县大部分组成,目前城区面积24.4km2,总人口25万人,共10个街道办事处。
松原市是吉林省石油、天然气、油母页岩所主要产地。位居全国第八大油田的吉林油田就在市区西部。松原市以旧城区为中心线沿第二松花江东西两侧发展。城市东南为石油炼制、化工和粮食深加工工业区,辅以能源、加工、存储及各种生活配套设施;江北在原有石油加工、农产品加工、医药工业的基础上建成综合工业区;江南沿江桥两侧发展职业教育、科研院所,形成高新技术开发区。使松原市成为石油化工为主,功能齐全,经济繁荣,环境优美的新兴工业城市。
境质量状况
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环境空气、地面水、地下水、声环境、生态环境等)
环境空气
⑴监测点布设
所在区域共布设大气环境质量现状采样点2个,环境空气质量现状监测点布设位置详见表5。
表5 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点的布设
监测点号
点位
位置
1#
大洼镇
项目所在地侧上风向500m
2#
小房身
项目所在地下风向4000m
⑵监测项目
1#、2#点位:PM10、SO2、NO2三项;
⑶监测时间
2009年8月24日—26日,连续3天。
⑷监测分析方法
本次评价标准选用《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 中的二级标准。
监测分析方法按《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执行。
利用单项污染指数法进行评价区环境空气质量的现状评价,计算公式为:
式中:Pi—污染物i的单项污染指数;
Ci—污染物i的实测浓度,mg/m3;
C0i—污染物i的评价标准,mg/m3;
⑸监测结果
监测结果见表6。
表6大气现状监测结果
测点
项目
PM10
NO2
SO2
1#
8月24日
0.065
0.026
0.027
8月25日
0.066
0.027
0.024
8月26日
0.067
0.026
0.025
均值
0.066
0.026
0.025
2#
8月24日
0.068
0.030
0.029
8月25日
0.068
0.029
0.026
8月26日
0.069
0.028
0.028
均值
0.068
0.029
0.028
由上表可告,本评价区域大气各监测指标均符合国家日平均二级标准。
2 地表水环境
⑴监测断面
本项目位于松原市宁江区,所在区域布设三个监测断面,分别为对照断面、控制断面和削减断面,水质监测断面布设情况详见表7。
表7 地表水监测断面位置
断面编号
断面名称
断面水质类别
监测断面布设目的
1#
畜牧场断面
Ⅲ
对照断面
2#
西大嘴子断面
Ⅳ
控制断面
3#
松林断面
Ⅲ
削减断面
⑵监测项目
pH、化学需氧量、氨氮、五日生化需氧量共四项。
⑶监测时间
2009年8月4。
⑷监测分析方法
本次评价采用《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Ⅴ类标准。标准值详见表8。
表8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单位:mg/L(pH值除外)
序号
参数
Ⅲ类标准值
Ⅴ类标准
标准来源
1
pH
6-9
6-9
GB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2
CODcr
≤20
≤40
3
氨氮
≤1.0
≤2.0
4
BOD5
≤4
≤10
5
石油类
≤0.05
≤1
采用单项标准指数法对地表水现状监测结果进行评价,评价模式如下:
式中:Si,j—单项水质评价因子i在第j点的标准指数;
Ci,j—水质评价因子i在第j点的监测值,mg/L;
Csi—i因子的评价标准,mg/L。
pH的标准指数公式:
SpH,j=
SpH,j=
式中:Si,j——单项水质参数i在第j点的标准指数;
Ci,j——单项水质参数i在第j点的实测浓度(mg/l);
Csi——单项水质参数i在第j点的评价标准(mg/l);
pHsd——pH值标准规定的下限值;
⑸监测结果
监测结果见表9。
表9地表水环境质量监测结果
项目
1#畜牧场断面
2#西大嘴子断面
3#松林断面
pH
7.50
7.65
7.58
COD( mg/L)
12
13
12
BOD5( mg/L)
2.6
2.7
2.5
氨氮( mg/L)
0.686
1.110
0.814
水质参数<1,说明该水质符合规定的水质标准。
3 地下水环境
⑴监测点布设
本项目建设位置,共布设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采样点1个,现状监测点布设位置详见附图4。
⑵监测项目
高锰酸盐指数、硝酸盐、亚硝酸盐、氨氮、细菌总数共5项。
⑶监测时间
2010年3月9日。
⑷监测结果
监测结果见表10。
表10地下水质量监测结果
监测点位
监测
时间
水位
m
高锰酸盐指数
mg/L
亚硝酸盐
mg/L
氨氮
mg/L
硝酸盐
mg/L
细菌总数
个/mL
养殖厂内水井
2010年3月9日
40
1.2
0.004
0.038
0.512
84
为了本项目厂界及周围声环境质量现状,根据HJ/T2.4—199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中的有关规定,共布设4个监测点,分别位于养殖场东、南、西、北四厂界,场区东侧为公路、西侧为高速公路、北侧为松茂粮库、南侧为空地于2010年3月9日对上述测点声环境进行了昼夜各一次的现状监测。
声环境监测点位及监测结果详见表11
表11环境现状监测点位等效连续声级
测点序号
测点描述
现状监测(单位:dB(A))
评价标准(单位:dB(A))
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
1
东厂界
47.7
44.3
55
45
2
南厂界
41.2
39.4
55
45
3
西厂界
63.5
53.4
55
45
4
北厂界
47.1
41.4
55
45
由上表可知,项目所在地各侧声环境质量均能够符合GB3096-2008《声环境质量标准》中1类标准限值的要求。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
表12主要保护目标
环境要素
环境保护对象
方位
距离(m)
规模
环境功能
空气环境
阎六村
北
800
1500人
《GB3095-1996》二级
水环境
徐沛河
东
8000
《GB3838-2002》Ⅲ类
声环境
阎六村
北
800
1500人
《GB3096-2008》2类
生态环境
附近环境
—
—
—
农村生态环境
评价适用标准
环
境
质
量
标
准
1、环境空气执行: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
TSP: 日均值:0.30mg/m3, 年均值:0.20mg/m3
SO2: 年平均值: 0.06mg/m3 日均值:0.15mg/m3
一小时平均值:0.5mg/m3
2、地表水执行: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的III类标准:
CODcr:20mg/L BOD5:4mg/L 氨氮:1.0 mg/L
3、废水用于灌溉执行:
《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92中的旱作作物灌溉标准:
PH:5.5~8.5 COD:300 mg/L BOD:150 mg/L SS:200 mg/L
TKN:30 mg/L 总磷:10 mg/L 蛔虫卵数:2个/L
粪大肠菌群数:10000个/L 灌溉水量300m3/亩·年
4、声学环境执行: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1类标准:
昼间:55dB(A) 夜间:45d B(A )
污
染
物
排
放
标
准
污
染
物
排
放
标
准
1、废气
(1)锅炉执行:
《锅炉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3271—2001)中Ⅱ类区Ⅱ时段燃煤锅炉标准。
烟尘:200 mg/m3 SO2:900 mg/m3
(2)养殖场臭气(恶臭)执行: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中的畜禽养殖业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
臭气浓度(无量纲):70
2、废渣
畜禽粪便执行:
《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中的畜禽养殖业废渣无害化环境标准。
蛔虫卵:死亡率≥95% 粪大肠菌群数≤105个/kg
3、噪声执行:
《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中的I类标准:
昼间:55dB(A) 夜间:45dB(A)
4、废水
生活污水和粪便污水执行: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中的一级标准:
PH:6~9 COD:100 mg/l BOD:20 mg/l
SS:70 mg/l 氨氮:15 mg/L
总
量
控
制
指
标
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建议指标为:
废水量:328500t/a
SS:65.7t/a。
COD:131.4t/a。
BOD5:49.3t/a
氨氮:26.3t/a
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工艺流程简述(图示):
主要工艺流程为:养殖场通过干清粪后,将牛粪清运至粪污前处理系统,然后进入厌氧消化系统。牛舍内产生得牛尿液随牛舍冲洗水随牛舍内地沟及敷设的排水管道流入粪污前处理系统,然后同样进入厌氧消化系统,与牛粪共同进行厌氧发酵,产生沼气。经处理产生的沼气收集后脱硫,脱硫沼气储存在沼气袋中用于发电,可为养殖场节省大量电耗,降低了养殖场的粪污处理的运行成本。
沼气产生工艺见图1。
牛粪尿
预储池
发酵池
沼液
综合利用用
沼渣
沼气
脱硫
贮存
利用
图1沼气产生工艺图
养殖场粪便及废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经过厌氧处理,在厌氧发酵过程中多种细菌的作用下,可以将废水中的有机物转化为沼气,沼气中含有甲烷、二氧化碳和硫化氢等气体。其中甲烷含量一般在50~70%,二氧化碳含量为30~50%,还含有极少量的硫化氢、氢气、一氧化碳。本项目沼气产量为1000m3/d,厌氧消化池内产生的沼气经过沼气净化系统后被送入沼气贮柜,在此中间串联有脱硫系统和气水分离器、凝水器等专用设备。最终一部分直接燃烧利用,其余被泵送至沼气发电机组
具体工艺详见图2。
沼气
冷却
气水
分离器
脱硫器
计量
储气柜
图2 沼气净化储存工艺图
养牛工艺流程示意图:
人工
授精
分娩→哺乳
(母仔)
妊娠
(奶牛)
临产奶牛
淘
汰
奶
牛
粪便、污水 断奶
保育
(幼牛)
臭气
粪便、污水
臭气
小奶牛
小公牛
上 市
育肥
图3养牛工艺
工艺流程简述:
奶牛采用人工授精,平均受孕率80%,3年可产小牛2窝。小奶牛经过3~4年育肥后,开始产奶,接替淘汰下的老奶牛,淘汰下的老奶牛和小公牛出售。奶牛平均存栏数为150头。
主要污染工序:
针对本项目生产工艺流程及特点分析,本项目产污、排污工序有:
1、大气污染源
(1)蒸汽锅炉燃煤产生的烟尘、SO2。
(2)牛的皮肤分泌物、粘附于皮肤的污物、呼出气、粪便等产生的恶臭。
2、废水污染源
(1)奶牛场:挤奶间地面清洁冲洗水,挤奶设备和盛奶容器清洗水、牛舍内地面清洗水、饮槽冲洗水;
(2)奶制品加工:联合生产车间排放的有机质废水(包括容器、管道、设备冲洗水、车间地面冲洗水)和软化处理废水。
(3)食堂、办公室及宿舍人员生活废水。
3、噪声
机器设备产生的噪声,如压缩机、鼓风机、水泵、粉碎机等。
4、固体废弃物
(1)奶牛场粪便
(2)锅炉炉渣
(3)病死牛
(4)原乳过滤产生的渣及污水处理站的污泥。
(5)生活垃圾。
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内容
类型
排放源
(编号)
污染物名称
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单位)
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单位)
大
气
污
染
物
1、锅炉
2、粪便
烟 尘
SO2
恶臭
1200mg/m3,10.5t/a
350mg/m3, 3t/a
120mg/m3 1t/a
350mg/m3 3 t/a
<70(无量纲)
水
污
染
物
1、直接排放污水(酸碱冲洗水、第二次次罐水、软化废水)
2、污水处理站污水(牛舍冲洗水、挤奶厅冲洗水、第一次冲罐水、冲洗地面水、生活污水)
PH
COD
BOD
SS
COD
BOD
SS
总氮
总磷
粪大肠菌群
蛔虫卵数
6~8
12.87mg/L 0.016t/a
4.8mg/L 0.006t/a
64.16mg/L 0.083 t/a
939mg/L 3.7t/a
415mg/L 1.6t/a
357mg/L 1.4 t/a
19.37mg/L 0.07t/a
5.58mg/L 0.02t/a
3.6×105个/L
3个/L
6~8
12.87mg/L0.016t/a
4.8mg/L 0.006t/a
64.16mg/L0.083t/a
37.4mg/L0.14t/a
12.4mg/L0.05t/a
14.3mg/L0.05t/a
1.93mg/L0.007 t/a
0.83mg/L 0.003t/a
102个/L
0个/L
固
体
废
物
1、养殖场
2、锅炉
3、污水处理
4、奶制品加工
5、生活
牛粪便
炉渣
污泥
滤渣
生活垃圾
1095t/a
150t/a
2t/a
1 t/a
4t/a
生产有机肥
生产有机肥
生产有机肥
生产有机肥
生产有机肥
噪
声
1、压缩机
2、风机
3、泵
4、粉碎机
噪声
85 dB(A)
80 dB(A)
75dB(A)
80dB(A)
昼间小于55dB(A)
夜间小于45dB(A)
其
他
本项目所产生的大量粪便及污水如不经无害化处理排放或施肥,会污染河流,进而污染沁河,直接施入农田,会烧死作物,影响作物生长。
主要生态影响(不够时可附另页)
1.植被:本项目的开发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开发地的植被,导致生物量减少。
2.动物:本项目的开发建设以及投产后产生的噪声干扰野生动物的生存活动,导致附近动物种类的减少。
3.自然景观:本项目的开发建设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地形改变,使自然生态系统变
为人工生态系统。
环境影响分析
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
建设项目在松原市粮窝村建设。施工周期将达6个月。在建设厂房、饲料仓库、办公用房等建筑物时要挖掘土方、要运输砂石、砖瓦等。施工过程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废气(粉尘)、噪声、固体废弃物、废水等对环境有影响的因子。若不采取相应减少污染因子排放的措施,会对周边环境产生影响。以下将就上述环境影响因子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对策。
1.环境空气影响分析
施工期对环境空气有影响的因子主要是粉尘。
粉尘污染主要来源于:⑴土方的挖掘、堆放、清运、回填和场地平整等过程;⑵建筑材料如砂子等在其装卸、运输、堆放等过程中因风力作用而产生的扬尘污染;⑶运输车辆往来造成地面扬尘。
根据类比调查,在一般气象条件下,平均风速为2.5m/s时,建筑工地内TSP浓度为其上风向对照点的2-2.5倍,影响范围在其下风向可达到150m,影响范围内的TSP平均值约为0.49mg/m3,是环境空气质量一级标准(日均值)的4.1 倍。当风速大于5m/s时,施工现场及其下风向部分区域TSP浓度将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三级标准(日均值)。随着风速的增加,施工扬尘产生的污染程度也将随之增强和扩大。
有资料说明,运输车辆造成的扬尘是施工现场扬尘的60%以上。一般车速越快,扬尘量越大;在车速相同的情况下,路面越脏,扬尘量越大。
上述施工粉尘在无防范措施情况下对环境空气质量会有影响,
根据《松原市城市扬尘污染管理办法》之规定,施工期必须采取合理可行的控制措施,减轻粉尘等污染物的污染程度,缩小影响范围。建设项目在施工期应采取以下污染防治措施:
①开挖时对作业面和土堆适当喷水,使其保持一定的湿度,以减少粉尘量。资料表明,在施工场地每天洒水抑尘作业4-5次,其扬尘造成的TSP污染距离可缩小到20-50m范围。
②对施工现场实行合理化管理,使砂石统一堆放,尽可能减少堆放数量,并加棚布等覆盖;建设项目在施工过程不得采用混凝土搅拌机而应采用商品混凝土进行施工。
③谨防运输车辆装载过满,并尽量采取遮盖、密闭措施,减少沿途抛洒;
④施工现场要设置不低于1.8m的遮挡围墙或围板,缩小施工粉尘扩散范围,当风力大于五级时应停止施工,并对堆存的砂石等建筑材料采取遮盖措施。
⑤落地残料应一车一清,不能形成堆积现象,出工地的车辆应冲洗轮胎,以防泥砂带入环境。
⑥施工现场路面应实施硬化,工地出入口外侧10m范围内用混凝土或沥青等硬化,出口处硬化路面不小于出口宽度。
上述措施落实后,粉尘对环境的影响可得到有效遏制,环境空气中的TSP浓度值不会发生变化。
2.噪声环境影响分析及防治对策
噪声是施工期的主要污染因子。施工过程使用的运输车辆、混凝土搅拌机、震动泵、起吊设备等均是强噪声源,噪声值在80-100dB(A)之间。实际施工过程时,往往是多种机械同时工作,各种噪声源辐射相互叠加,因此施工噪声级将会更高。各类机械产生的噪声值见表13。
表13 施工机械设备噪声表
施工机械名称
测点距噪声源距离(m)
实测噪声值[dB(A)]
自卸卡车
15
88
起重机
15
80
推土机
15
87
挖掘机
15
91
混凝土搅拌机
15
75
风镐
15
88
震动器
7.5
81
国家对施工现场噪声有规定,《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见表14.
表14不同施工阶段作业噪声限值标准
施工阶段
施工机械
噪声限值
昼间
夜间
土石方
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
75
55
结构
混凝土搅拌机、电锯等
70
55
打桩
各种打桩机等
85
禁止施工
装修
吊车、升降机等
65
55
比较噪声源强度和“施工噪声限值标准”可知,在不采取噪声防治措施的情况下,不同的施工阶段作业,即便使用的机械设备不同,其产生的噪声也会造成场界噪声值很难达标。根据类比资料,建设项目在施工期场界噪声值一般不能满足《建筑施工厂界噪声限值》(GB12523-90)所规定的施工场界噪声限值,超标约15dB(A)。因而施工噪声对区域声环境质量有影响,各施工机械噪声影响范围,见表15
表15 施工噪声对环境影响分析表 单位:dB(A)
施工机械名称
标准(GB12523-90)[dB(A)]
噪声值超标范围(m)
昼间
夜间
昼间
夜间
自卸卡车
65
55
≤67
≤550
起重机
65
55
≤40
≤460
推土机
75
55
≤60
≤600
挖掘机
75
55
≤95
≤670
混凝土搅拌机
75
55
≤60
≤400
风镐
75
55
≤212
≤950
震动器
70
55
≤27
≤150
由上述分析可知,施工期昼间施工对环境敏感点无影响,但夜间施工噪声超标范围较广,北侧800m处的阎六村会受到轻微影响。为减轻施工噪声对声环境质量和对环境敏感目标的影响,建议采取以下控制措施:
⑴在满足施工要求的前提下,尽量使高噪声作业周期长的施工机械或设备的作业点远离保护目标。在施工场界建立隔音墙,以减少施工噪声影响。
⑵加强施工管理,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严格按照施工噪声管理的有关规定执行,严禁夜间进行施工作业。若确需夜间连续作业施工必须经过环保管理部门的批准,并事先告知附近居民。
⑶以液压工具代替气动工具。
⑷在高噪声设备周围设置掩蔽物。
⑸尽量压缩工区汽车数量和行车密度,控制汽车鸣笛。
总之,施工单位应严格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中的规定,合理安排施工时间,进行文明施工,确保不对周围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
3.施工废水
建设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废水包括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施工本身产生的废水。生活污水主要源自施工人员平时的生活,主要的污染物是CODcr、BOD5和NH3-N等。施工废水主要为土方阶段降水井排水、结构阶段混凝土养护排水、各种车辆冲洗水等,其中主要是工程养护排水。前者包括食堂用水、洗涤废水等,含有大量细菌和病原体;后者含有一定量的油污和泥沙。据有关资料,工程养护排水中约有70%的水流失,流失同时夹带泥沙、杂物。
所以,施工期废水不能随意直排。施工现场必须建造集水池、沉砂池、排水沟等水处理设施,对施工期废水应分类收集,按其不同的性质作相应处理后。
施工现场发现有积水应及时清理,排水管道发现有堵塞现象要及时疏导。
基坑中抽排的泥水和场地的污水经沉淀澄清后再排放。
临时食堂排放的生活废水可设置简易的隔油池;临时厕所排水也应通过化粪池处理后排放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