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采用舍饲散养新工艺种猪扩繁场建设可行性论证报告.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2209777 上传时间:2024-05-23 格式:DOC 页数:42 大小:1,01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采用舍饲散养新工艺种猪扩繁场建设可行性论证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采用舍饲散养新工艺种猪扩繁场建设可行性论证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采用舍饲散养新工艺种猪扩繁场建设可行性论证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采用舍饲散养新工艺种猪扩繁场建设可行性论证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采用舍饲散养新工艺种猪扩繁场建设可行性论证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可行性研究报告 采用舍饲散养新工艺邯郸市种猪扩繁场建设第一章 项目提要一、 项目名称:采用舍饲散养新工艺种猪扩繁场建设二、 主管单位:*市畜牧水产局三、 项目承建单位:*市牧工商联合公司(项目法人)四、 法人代表: 五、 项目建设地点:*市种畜场内六、 建设目标:采用舍饲散养新工艺及配套的建筑设备,提倡动物福利工程技术,将*市种猪场建设成规划合理、设备先进、优质高效、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的种猪现代化工厂化生产场。建设规模为基础母猪600头、祖代杜、长、大种猪30头的良种扩繁场,年出栏优质种猪5876头,无公害商品肉猪4680头。七、 总投资:项目总投资1293.1万元,其中土建工程394.8万

2、元,猪场设备安装工程281.7万元,仪器设备购置267.7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287.64万元,基本预备费61.58万元。八、 资金来源:申请国家基本建设投资400万元,地方配套400万元,建设单位贷款及自筹493.1万元。九、 建设年限:2003年3月至2004年1月第二章 建设单位基本概况2.1承担单位基本情况*市牧工商联合公司是*市畜牧水产局下属国有企业,注册资金 32.4万元。公司主要经营种猪及饲料的生产、销售,2000年销售种猪480头、商品猪550头,年利税38万元,2001年销售种猪550头、商品猪480头,年利税42万元,实现利税42万元。公司现有职工48人,其中经理4人,技术

3、人员21人,技术人员中,有高级畜牧兽医师4人,中级技术人员10人,初级技术员7人。具有较强的技术力量,与中国农业大学取得了联系,拟合作发展舍饲散养新工艺饲养优质种猪和商品猪。本报告后附建设单位营业执照,企业经营财务状况表(截止到2002年上半年),银行AA级信贷证明,项目环保评价。2.2 技术支持单位概况:本项目技术支持单位为农业部设施农业生物环境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该实验室成立于1993年,研究人员依托中国农业大学东区(原北京农业工程大学),其主要研究方向为设施园艺环境工程、动物养殖环境工程、农业建筑工程与规划、农业资源利用与能源生态环境工程、农业水资源与水环境工程等五个。重点实验室主要由能

4、源与热工、农业生物、农业建筑、风洞等若干专业实验室组成,以及高度智能化的实验温室和全密闭环境控制实验畜禽舍等实验设施,先后承担了包括国家及部级“七五”、“八五”、“九五”重点课题在内的大量科研项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199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农业生物环境与能源工程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2000年,农业部批准部级重点学科;2002年,北京市批准北京市重点学科;2002年,农业部投资近2500万元的新实验大楼和实验设备投入使用。设施农业生物环境工程重点开放实验室建成以来,在教育、科研和科技开发、推广应用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累计已招收博士研究生60余人,硕士研究生200余人,毕业并获得博士学

5、位30余人,毕业并获得硕士学位100余人。1996年以来,承担了包括“863”计划、“973”计划、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委级项目等在内的各类科研项目共计100余项。如大型连栋塑料温室的结构、材料、保温、通风、遮荫和降温系统,纵向通风技术和湿帘-风机降温系统,大型连栋鸡舍与高密度叠层笼养新工艺与设备,畜禽舍冬季换气热能回收利用设备,农业设施的计算机智能化环境监控系统,畜禽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和资源化利用系统,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的规划建设等等,大量研究成果得到迅速实施和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已完成的科研项目中9项分获省、部委级二、三等奖,3项分获国家科技进步二

6、、三等奖,3项获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优秀成果奖。重点实验室又在国家“十五”设施农业温室技术产业化和标准化、畜禽舍建设标准化、舍饲散养新工艺标准研究与设备产业化等重大农业科技攻关项目中一举中标。预计“十五”期间累计研究经费将超过3000万元。2.3 舍饲散养新工艺专利技术概况:舍饲散养新工艺,又名“猪村养猪”。该工艺融猪的生理、生态、行为、习性于一体的全新的养猪工艺,符合猪的生物学特点和生命活动所需环境要求,符合动物福利要求。 该工艺流程与设施设备包括:专供猪睡卧的“暖床”,适于猪群定点排粪的可以自行出入的“猪厕所”;为适应猪采食拱料行为的可干可湿的“自拌”料箱;为散发体热满足水浴要求的自行开关

7、淋浴器;还有克服啃咬以满足猪只磨牙生理要求的磨牙链、拱癖槽、及满足猪蹭痒用的蹭痒架等;仔猪保育舍内还专门设置哺乳设施,满足仔猪断奶行为的需要。舍饲散养新工艺的核心技术是Nurtingen Warmbed System(诺廷根暖床系统,简称N-system),该系统是德国养猪专家Helmet Bugl教授潜心观察研究试制近20年得出的结果,并在德国和中国分别申请了发明专利(中国发明专利号:89103490.0)。据研究,猪身体对温度的要求不是一个恒定值,它身体的不同部位对温度有不同的要求。躯体要求高,以30为宜,头颈则要低温,1015适宜,而鼻子部位呼吸要求清新而凉爽(5)的空气为宜。因此,该工

8、艺的暖床根据猪的呼吸、头颈、躯体不同部位所需适宜温度的不同而设计的。猪入睡时,躯体在箱内,该箱三面侧壁封闭,前面一侧用软塑料门帘(片)挂上,猪可自由出入,躺卧时头部朝外,鼻端露于帘外,这样就可以保证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在哺乳舍,为解决大猪怕热、小猪怕冷的矛盾,采用仔猪暖床和母猪调温地板,给以适宜的温度。仔猪们可以同时得到哺乳,克服了哺乳不能同时到位,而出现仔猪大小不均,强弱差别较大的问题。在成年猪舍,猪自身所散发的热量即可保证暖床内的所需要的温度,以自身群体温度维持箱体内30的温度,从而降低了对整栋猪舍的温度要求,猪舍的建筑需求简化,有效降低了土建造价和总造价,提高了设备占总投资的比例,提高了养

9、猪生产中的科技贡献率。舍饲散养工艺中,猪群按周节律进行流动转群,实行“全进全出”制,将妊娠、分娩、仔猪培育、育成、育肥按工厂化生产流动,每个阶段之间进行严格的消毒,可克服交叉感染,有利防病。由于猪厕所相对集中,对粪污的处理非常方便,所以舍内的卫生条件良好。舍饲散养新工艺为猪群活动,及猪的个体需要提供了良好的生长和繁殖环境。实验与应用结果表明,该工艺养猪的生产性能提高,死亡率降低,提高了经济效益。与其它养猪工艺,如厚垫草、定位饲养工艺相比,这种舍饲散养新工艺可以减少断奶仔猪死淘率50%,增重提高1017%,节约饲料10%。育成育肥全程料肉比达到2.72.5:1,育肥猪达到90100kg的日龄仅1

10、65天。由于猪栏内有足够的运动场地,加强了猪的运动,从而猪肉品质得到了明显的提高。舍饲散养工艺现已在欧、美、澳、俄等多国得到推广应用,在这些国家,90%以上的新建猪场全部或部分采用了N-system,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中国农业大学有关科研人员结合我国的自然气候条件,已经研究开发成功符合中国国情的部分配套设施与设备。第三章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与可行性3.1项目背景3.1.1国内畜牧业发展概况“九五”期间,我国畜牧业持续发展。到2000年,全国肉类总产量达到6125万吨,猪肉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45,猪肉的人均占有量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随着畜牧业的全面发展,畜产品结构逐步优化,猪肉在肉类

11、总量中的比重由1995年的69.36%下降到2000年的65.81%,畜牧业正逐渐走上一条适合我国资源状况的节粮型道路。畜牧业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畜牧业基础设施和社会化服务体系不断加强,科技进步对畜牧业经济增长的贡献进一步提高,市场机制进一步促进了畜牧业的产业化发展,有关畜牧业发展的法律法规逐步完善,使得猪肉产业生产开始由偏重产量增长向质量和产量并重的方向转变,增强国际竞争力和保护生态环境已逐步摆上行业发展的议事日程。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我国加入WTO、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逐步实施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我国养猪业又面临许多新的机遇,但由于养猪业内部仍然存在基础设施薄弱、产业结

12、构不合理、市场发育不成熟等问题,从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养猪业的健康发展。3.1.2 今后5年国家畜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区域布局和重大项目根据有关部门预测,“十五”期间,我国肉类需求年增长速度在3%左右,2005年猪肉在肉类结构中的比例保持65%左右,估计近几年肉蛋产品将长期保持供给略大于需求的格局,因此,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今后5年内我国畜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区域布局和重大项目,即继续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加快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高度重视畜产品安全,大力改善养殖生态环境;发挥区域优势,生猪生产以长江中下游地区和华北传统主产区为主,发展适度规模饲养,加快品种改良,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13、减少养猪带来的环境污染;2005年前要重点完成改扩建畜禽原种场80个、改扩建畜禽扩繁场635个、建设畜禽资源场、基因库82个、建成全国种畜禽质量检测中心1个、区域分中心5个(以上内容参考新世纪初中国农业展望农业部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汇编,农业部发展计划司编,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3月出版)。3.1.3 *市养猪业发展现状*市位于河北省南部,农业以种植业为主,群众素有养猪习惯,养猪历史悠久、发展迅速,特别是进入九十年代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截止2001年底,全市生猪存栏达到312万头,与1990年相比增长25倍;出栏391万头,增长30倍;猪肉产量29万吨,增长37倍,人均占有猪肉由6

14、.8千克上升到34.5千克,增加27.7千克。*市养猪技术有了大幅度提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代表养猪综合水平的出栏率由95.3%上升到2001年的141.6%;二、全市范围基本完成了由土、洋二元杂交向良种三元杂交和配套系生产的过渡;三、工厂化养猪的迅速崛起,养猪生产已由传统养猪向现代化养猪迈进。*市养猪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动力有三个:一、当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大幅度提高,猪肉需求量不断上升,这是拉动养猪生产的根本动力,特别是京津市场是促进*市工厂化养猪发展的直接原因;二、配合饲料、优良品种和不断完善的饲养设备以及先进的饲养管理技术的普及为养猪发展提供了可靠保证;三是通过农村经济结

15、构的调整,把养猪作为发展农村经济和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为养猪生产注入了新的活力。3.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3.2.1生产健康优质种猪,是进一步生产无公害绿色有机优质猪肉的需要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市场对养猪生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入市场的猪肉标准也越来越高,人们不仅要求生猪瘦肉率高有营养,而且要求猪肉质量高安全有保证,采用先进生产工艺,生产无公害猪肉生产和绿色有机猪肉,以满足不同市场、不同消费群体对猪肉质量需要。舍饲散养新工艺及其配套的建筑环境控制设备,用世界先进的动物福利工程技术使商品猪的标准化生产从种猪源头抓起,填补了一项我省的空白。3.2.2 满足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引导农民增收我国

16、猪肉生产已经趋于稳定发展期,猪肉生产不再是简单的数量的扩张,农业生产将从简单的粮食类生产,逐步要转向畜禽等消耗粮食的动物生产,以提高粮食的转化效率。引导农民自发地进行结构调整,利用标准化舍饲散养技术饲养生猪,提供优质种猪源,帮助农民提高收入。3.2.3舍饲散养新工艺技术成熟,设备先进,是养猪业发展的重大技术创新。舍饲散养技术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在国内作了大量的实测,节能、环保、满足猪的行为学需要,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优质种猪的生产性能,是国际上工厂化生产优质无公害猪肉的硬件保障。该技术的成功引进,使我国规模化养殖无公害生猪成为可能。中国农业大学以其先进的农业技术,完善了N-system,配套研究出适

17、合国内材料和环境条件的仔猪饲养设备和环境控制设备,为*市种猪场的技术改造提供了坚实的科技支撑。第四章 市场分析与预测4.1 市场分析*市地处河北省南部,生猪生产已具有一定的规模,杜、长、大三元杂交猪生产发展势头强劲,二元母猪繁育场已达270多个,每年约需更新二元母猪5万头。然而全市没有一家成规模上档次的良种猪扩繁场,市种猪场目前存栏大约克种猪120头,其它品种尚属空白,扩建高标准良种猪场已成为当务之急。4.1.1 商品猪市场分析我市年出栏肉猪390万头,除本市消费一部分外,大部分销往天津、上海、北京、广州、南京等地,已成长为外销型猪肉生产基地。但由于以上几个主要城市相继实行市场准入制,能够从质

18、量上保证进入市场的肉猪并不多。我国是一个养猪大国,产量的高低影响到国际市场的猪肉价格。据了解全国能够生产AA级绿色有机猪肉的养猪场生产规模有限,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无论国内还是国外,AA级猪肉市场潜力巨大。4.1.2 种猪市场分析*市与豫、晋、鲁接壤,供种对象范围广,仅*市年出栏390万头商品猪,需要种猪5万头,二元母猪20万头,年需更新增加种猪2万头左右,二元母猪年需要量5万头。目前,*市还没有一家成规模、上档次的种猪场,种猪主要靠省内其他种猪场供应,但种猪质量偏差大,价格波动大,影响了农民养猪积极性。因此,在*市建立优质种猪扩繁场,发展空间十分广阔。4.2 种猪场建设定位 本次技术改造

19、的目的是利用舍饲散养新工艺,在*市建立杜长大育种体系。建设600头基础母猪的种猪扩繁场,预计年提供种猪5876头,提供优质商品肉猪4680头。种猪量是*市年更新种猪量的7%左右,肉猪约占*市生猪生产的0.15%,且都为优质无公害生猪,市场销售前景十分广阔。第五章 建设地点选址5.1 选址原则5.1.1 种猪场选址原则种猪场的选址应符合国家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制定的良种繁育体系规划布局,符合当地土地利用和发展的规划要求,场址地势平坦、高燥,地质稳定,不占或少占耕地,交通便利,水源充足,电源可靠。场址距居民区和其他畜牧场不小于2km,距交通干线不小于1km。种猪场不得位于水源保护区、旅游区、自然保护区

20、、环境污染严重区域、畜禽疫病常发区。5.1.2 无公害猪肉生产产地标准按照NY5029-2001和NY5033-2001的有关标准进行。5.2 建设地点现状5.2.1 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市种畜场是*市畜牧水产局下属国营企业,现有土地三千亩,周围无任何污染源,进行标准化种猪生产自然环境十分优越。离*市10公里,距107国道2公里,与周围村庄最近距离2.5公里,自然环境十分优越,既有利于卫生防疫,交通又方便、快捷。5.2.2 占地面积、水供应*市种畜场占地3000亩,种猪扩繁场占地120亩,位于种畜场中心。地下水质好,水源充足,现有深井2眼,经检验水质完全达到人畜饮用水标准,项目建成后,能满足需

21、要。场区地势平坦、干燥,有利于进行规划布局。5.2.3 能源供应生产和生活所需能源主要是煤电。*市有全国著名的煤碳生产基地峰峰矿务局和*矿务局,冬季采暖用煤不成问题。项目地离大型火力发电厂马头电厂5公里,离*发电厂10公里,用电有保障。5.3 气候条件与地理地质条件*市种畜场的气候条件参照*市民用气象条件进行。建设地点地势平坦,地质稳定,老土层深0.81m,地基承载力为120kpa左右,适合种猪场建设。表5-1 *市气象条件表年平均气温13极端最高温度40极端最低温度-21年平均降雨量565mm年平均相对湿度72%年平均无霜期天数243天全年主导风向夏季南风 冬季 北风最大积雪深度15cm最大

22、冻土层深度30cm地震基本烈度7度第六章 生产工艺技术方案本项目采用“猪村养猪”舍饲散养新工艺来组织生产工艺。6.1主要技术指标公猪,165日龄,体重达到100kg,8月龄开始繁殖。母猪,170日龄,体重达100kg,8月龄开始配种。哺乳期28天,繁殖周期152天。配种分娩率90%。年平均产仔2.2胎。窝平均产活仔10头。哺乳仔猪,平均初生重1.4kg/头,28日龄断奶7.2kg/头,断奶成活率95%。保育仔猪,70日龄平均体重27kg/头,成活率96%。生长育肥猪,165日龄体重达100公斤。平均胴体瘦肉率63%。成活率98%。平均日增重800克。种猪育成率85%,其中公猪占四分之一,母猪占

23、四分之三。6.2 工艺流程以“全进全出”方式安排猪舍,以“周”为节律安排生产。具体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饲养过程分配种、妊娠、分娩(哺乳)、仔猪培育、生长育成(选育)、肥育等阶段。其中:断奶发情1周,配种后观察2周,妊娠哺乳4周,仔猪培育5周,生长育成5周,种用猪经过9周测定上市,其他猪只经过9周育肥后上市。种猪23周出栏时重100kg,育肥猪23周出栏体重100kg。6.2.1 猪群数量经计算,每周配种28头,妊娠24头,每周24头产仔分娩,每周24窝共216头断奶仔猪进入仔猪培育舍(公母各半),有205头幼猪转入育成舍(公母各半),育成后,每周有公猪的三分之一(33头)进入测定舍,母猪全部(

24、100头)进入测定舍,其余公猪(68头)去势后进入育肥舍,每周有2头繁殖母猪淘汰进入育肥舍,每周上市种猪111(其中公猪28头,母猪83头),每周补充母猪2头,每周上市育肥猪90头。各猪群存栏规模如下:断奶发情母猪28头,妊娠391头,产前母猪24头,哺乳母猪120头,后备母猪37头,公猪30头(杜、长、大各10头),后备公猪6头(杜、长、大各2头),哺乳仔猪1140头,断奶仔猪1026头,生长育成猪1006头(其中:公猪503头,母猪503头),测定猪舍有1197头(其中:公猪297头,母猪900头),育肥猪630头。达产期猪群存栏饲养规模达5629头,年出栏合格种猪5876头,优质商品肉猪

25、4680头,种猪场育成率为55.7%,综合出栏率为187.5%。6.2.2 舍饲散养的分群方式与饲养方式种公猪:地面单栏饲养,1头/栏后备公猪:地面小群饲养,2头/栏后备母猪、空怀、妊娠母猪:地面小群饲养,使用暖床,5头/栏哺乳母猪(带仔):N-system单栏饲养,1头/栏哺乳仔猪:随哺乳母猪饲养,使用N-system暖床断奶仔猪:N-system大群饲养,80头/栏,每周三栏。育成猪:N-system地面大群饲养,40头/栏,种用公母猪分群饲养。育种测定舍:N-system地面饲养,40头/栏,种用公母猪分群饲养。育肥猪:N-system地面大群饲养,40头/栏,公猪去势。喂料方式:人工喂

26、料,自由采食(妊娠、后备母猪及公猪采用限量喂饲)。饮水方式:鸭嘴式自动饮水器自由饮水。采暖方式:分娩哺乳舍、仔培舍、育成舍与办公管理用房集中供暖。通风方式:自然通风为主。降温方式:遮阳,辅以局部送冷风技术。采光方式:自然采光为主,辅以人工照明。清粪方式:舍内粪尿分离技术,人工干清粪。配种方式:本场采用自然交配。6.3 猪舍数量的确定6.3.1 种公猪舍种公猪栏30个,每个3mx3m,配运动场3mx4.5m。后备公猪栏3个,每个3mx3m,配运动场3mx4.5m。北方冬季较寒冷,为增加公猪的运动量,为公猪栏设置运动场,不设暖床。因此,设2栋公猪舍,每栋设公猪栏18个。公猪舍设计成一面坡,运动场冬

27、季覆盖薄膜,夏季遮挡树阴,给公猪造就良好的环境。公猪舍尺寸为 5mx60m,饲料间5mx3m。轴线面积共630平方米,运动场630平方米。6.3.2 配种舍(后备母猪舍和空怀母猪舍)空怀母猪栏6个,每个6.7mx3.5m。配种栏2个,每个6.7mx3.5m。该类猪舍设1栋,主要为配种用,并随时消毒清洗。共1个单元,尺寸轴线尺寸14.9mx19m,需母猪暖床6个,每个内睡5头。6.3.3 妊娠母猪舍妊娠母猪栏78个,每个6.7mx3.5m。妊娠消毒栏6个,每个6.7mx3.5m。妊娠母猪共分16个单元,每单元25头妊娠母猪,每2个单元尺寸14.9mx19m,每栋设8单元,猪舍尺寸为14.9mx7

28、2m,工作间为14.9mx3m 。共需2栋,母猪暖床84个。6.3.4 分娩舍分娩栏24x1个,每个1.8x2.4m。哺乳栏24x4个,每个1.8x2.4m。消毒栏24x1个,每个1.8x2.4m。分娩舍采取全进全出方式,应设置6个单元,每单元26个分娩栏。采用N-system系统,需要进行单独清洗消毒,因仔猪怕冷,仅为母猪设置局部降温系统。每栋设1个单元,单元轴线尺寸9mx30m,工作间9mx3m,共需6栋,在安排上,各分娩舍单独设置出入口,互不交叉。需要哺乳猪暖床156个。6.3.5 仔猪培育舍仔培栏15个,每个6mx6.6m。消毒仔培栏3个,每个6mx6.6m。每3个仔培栏为1个单元,单

29、元尺寸9.0mx20m,因仔猪已经与分娩母猪隔离,仔培舍的温度相对恒定,空气质量较好,每栋设可3个单元,仔培舍尺寸为9.0mx60m,工作间3m,需2栋。仔培暖床共144个。6.3.6 育成舍公猪育成栏圈1x5个,每个6mx6.6m。母猪育成栏3x5个,每个6mx6.6m。消毒育成栏4x1个,每个6mx6.6m。公母仔猪分栏饲养,每单元3个栏,单元尺寸9.0x20m,每4个单元组成1栋育成舍,猪舍尺寸为9.0mx80m,工作间3m,需2栋。暖床共192个。6.3.7 种猪测定舍公猪测定栏1x9个,每个6.7mx7.5m。母猪测定栏3x9个,每个6.7mx7.5m。消毒栏4x1个,每个6.7mx

30、7.5m。4个栏组成1个单元,单元尺寸为14.9mx16.5m,共需10个单元。每4个单元组成1栋测定舍,每栋猪舍尺寸为14.9mx66m,工作间3m。共需要3栋(实为12个单元)。需要暖床288个。6.3.8 育肥舍育肥栏3x9个,每个6.7mx7.5m。消毒栏3x1个,每个6.7mx7.5m。每3个栏为1个单元,共需10个单元。每栋设6个单元,共需要2栋。每栋猪舍尺寸为14.9x69m,工作间3m。需要暖床240个。6.3.9 病猪舍病猪舍设置单独猪栏,猪栏尺寸1.8mx2.0m,共设30个。设置在下风向,并远离健康猪舍。猪舍尺寸9.0mx33m,工作间3m。第七章 工程建设方案7.1种猪

31、场规划7.1.1功能分区种猪场主要分为生产区、辅助生产区和办公生活区等三块功能。生产区主要布置各类猪舍,应位于猪场的主要位置,猪舍采用梳状布置,脏道净道严格分开,猪舍走向与全年盛行风向成30度左右的角度,从上风向开始分别布置种猪舍、妊娠舍、分娩舍,测定舍、育肥舍,在路的另一侧,设置仔猪培育舍和育成舍。辅助生产区主要包括饲料加工车间、仓库、车库、配电室、泵房等,既方便生产,又便于管理。办公生活区应位于种猪场的上风向,与生产区平行布置,尽量避开盛行风向。办公生活区建设内容包括办公室、化验检验室、育种资料室、宿舍、食堂等功能用房。生产区与生活办公区之间进行隔离,距离不小于50m。7.1.2 道路及绿

32、化规划种猪场的道路分为场前区道路、净道、脏道3部分,各道路区内行驶车辆不得交叉,路面都采用二级混凝土,考虑到不同载重车的行驶,场前区道路面层砼厚15cm,净道砼厚度12cm,脏道砼厚度810cm。办公生活区的道路、广场及绿化,宜进行适当园林绿化,为生产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绿化树种以中型乔木为主,配雪松、木槿、黄杨球等木本,间种耐旱耐盐的苜蓿或其他草种。另一部分生产区与办公生活区或辅助生活区之间采用由蔷薇等藤蔓灌木组成的生物墙隔离。猪场四周采用2.2m高铁刺围墙,墙内种植乔木和蔷薇等带刺灌木,既透风又能降尘,还美观。7.1.3 给水排水规划种猪场内已自备机井1眼,出水量20吨/小时,已够

33、种猪场用。为保护水源,增加供水稳定性,新建泵房15平方米,新建40立方米的水池一座。猪场内实施两套排水系统,一套为排尿和冲洗污水系统,另一套为排雨水系统。场区内排水主要指雨水排放。为集洪调节,规划中拟新开挖1000平方米蓄水池,该水主要用来冲洗猪圈、浇灌养护场内绿化。7.1.4 供电供热规划种猪场内现有100KVA变压器两座,能满足种猪场建设需求。考虑到种猪场建设标准较高,且当地煤资源丰富,为了给哺乳仔猪、断奶仔猪和培育仔猪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拟采用燃煤集中供暖。分娩舍、仔猪培育、育成舍相对集中,与办公生活用房接近,生产与生活公用锅炉供热。拟设1吨锅炉1台。7.1.5 环境保护规划*市种畜场总

34、占地3000亩,与周围村庄距离较远,而种猪场又位于种畜场的中心位置,四周均为农田,整体生产环境符合无公害生猪生产的产地环境条件要求。为使得猪场可持续发展,保护和利用好现有环境,猪舍和猪场对猪粪的收集、处理都作了妥善安排。猪场设计中将采用干清粪技术,在猪舍内实现粪尿分离,大大降低了粪污处理量。收集起来的干粪掺和一定比例的锯末、秸秆进行好氧发酵,降低臭味,提高肥效,腐熟后施与周围农田。数量不大的尿与冲洗污水进入化粪池进行沉淀后,对有机污水采用曝气氧化塘进行处理,并通过生物氧化塘转化,达到排放标准后暂存,可用于周围农田的灌溉。7.2 土建工程7.2.1生产性建筑建设公猪舍面积630m2,运动场面积6

35、30m2。建筑结构形式采用砖混墙(厚24cm)、保温彩钢板屋面(厚10cm)、拱型屋架,檐高2.7m,采用自然通风系统,夏季采用局部喷淋降温,冬季将运动场用塑料薄膜覆盖。配种舍与妊娠舍合并设置,面积2518.1m2。带外遮阳的轻钢温室骨架,走道位置净高3.0m,猪床处净高2.4m。走道及饲槽上方铺0.2mm畜牧专用薄膜,冬季薄膜铺开形成温室,不再需要加热。夏季卷起后覆盖遮阳网,并在春秋季节可以根据需要调节。采用局部喷淋降温系统。分娩舍面积1782 m2。采用砖混结构与彩钢保温屋面板,37墙厚,屋面板厚12cm,檐口高2.7m,设自然通风系统、局部降温设备、仔猪暖床供暖系统,母子采用不同的温度调

36、节系统。仔猪培育舍面积1134 m2,采用与分娩舍相同的建筑结构,采用大群饲养栏及配套设备,配供暖系统。育成舍面积1494 m2,与仔猪培育舍相同。育种测定舍面积3084.3 m2,采用与妊娠舍相同的建筑结构。育肥舍面积2235 m2,采用与妊娠舍相同的建筑结构。病猪舍面积297 m2,同分娩舍的建筑结构。舍饲散养新工艺比一般工艺种猪场的猪舍面积增加15002000平方米,但由于妊娠舍、测定舍、育肥舍等猪舍采用半开敞式轻钢结构建筑,有效降低了建筑需求,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使得猪舍的土建工程投资相对较低,从而有效地提高了设备在种猪场中建设中的比重,显示了比普通种猪场更高的科技含量。7.2.2 辅助

37、生产建筑建设门卫接待60 m2,更衣消毒室60 m2,实验检验药械室40 m2,饲料车间及库房300 m2,杂品库200 m2,车库80 m2等,合计740 m2。库房及饲料加工车间采用24墙砖混结构,彩色保温钢板屋面,厚8cm,净高3.6m,钢窗。门卫接待更衣消毒、实验检验室墙厚37,净高3.0m,铝合金窗,配暖气,柜式或挂式空调降温。7.2.3办公服务建筑建设办公室120 m2,宿舍300 m2,餐厅150 m2,锅炉房70 m2,其他60 m2,合计700 m2。采用砖混结构,墙厚37,彩色保温钢板屋面,厚12cm,净高3.0m,铝合金窗或钢窗,配暖气,柜式或挂式空调。7.2.4道路、围

38、墙,绿化,打井及配套,水、电、暖设施建设道路广场面积1600 m2,围墙400m,绿化600 m2,泵房配套15 m2,40m3封闭水池,氧化塘1000 m2等挖土方6000 m3。7.3 生产设备的购置与安装7.3.1猪栏:435组。暖床1110个(见表6-2)7.3.2 仔培舍自动称量喂饲设备,该设备为工艺关键设备,拟从德国进口,仔培舍共6套,育成舍2套,共计89.6万元。7.3.3 粪污处理场设备猪粪好氧堆肥处理用:拖拉机1台,粉碎机1台,翻料机1台。尿及冲洗水处理:设备1套。7.3.4 运输车:购置场内饲料运输车1辆,场外饲料运输车1辆。仔猪运输车2辆,场内运猪车1辆,场外运猪车1辆(

39、40头/次)。7.3.5 饲料加工机组:江苏正昌饲料加工机组1套,加工能力2吨/小时。7.3.6 检测实验设备作为种猪场一般应配置的设备有多谱勒超声波妊娠诊断器,2.2万元/台,活体超声波数字测膘仪,美国RENCO生产,13.3万元;解剖工具1套,6000元;生物显微镜1台,4.5万元;冰箱1台,6000元;低温冰箱1台,4.2万元;手提式高压消毒锅1台,1.8万元;紫外分光辐射仪1台,6.4万元;数字式PH计,9000元;耳号牌和耳号钳,1.0万元;常规实验室化验仪器天平器皿等3万元;购置种猪生产管理软件1套,3万元。为进一步研究开发N-system的作用和深层次机理,拟购置研究用设备动物无

40、线遥测系统(美国DSI生产),估算56万元(含植入芯片、接受机、分析仪);购置研究用摄像系统1套(带普通摄像头5个,红外摄像头1个,录象硬盘距阵,显示器1台),16万元;仔猪磁卡识别系统1套,9万元,其他附件,3万元。第八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8.1 投资估算依据该项目投资估算依据当前彩色保温钢板、温室骨架、当地土建工程投资训价,设备估算依据根据厂家报价。8.2 投资估算8.2.1 猪舍投资估算见表8-1。8.2.2 辅助生产建筑和办公管理建筑估算见表8-2。8.2.3 其他建设投资估算见表8-2。8.2.4设备投资估算见表8-2。8.2.5工程建设其他费包括种猪购置费,种猪场建成后,从河北省

41、其他地区引进长大白种猪,采取购买200头后,自繁。引种费共75万元。技术引进费20万元。包括德国专家现场指导费10万元,技术培训费15万元。项目建设单位管理费和勘察设计费按国家有关规定记取。8.2.6 预备费只记取基本预备费,按总投资的5%取。8.2.7 项目总投资项目总投资1293.1万元,其中建筑安装工程费676.18万元,设备购置费267.7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187.64万元(含引种费195万元,技术引进与生产培训费20万元),基本预备费61.58万元。8.3 资金来源项目建设自筹资金493.1万元,地方配套资金400万元,申请国家畜牧业基本建设资金400万元。第九章 经营管理9.1

42、严格引种制度从外场引进种猪时,必须认真调查从非疫区购入,并经兽医卫生部门检疫,认为健康者方可引入,需隔离饲养不低于2个月,确认健康无疾病后方投入使用。9.2 猪品种的选择根据市场需要,产品目标是培育瘦肉型父母代种猪场所需要种群的育成猪。选用产销对路的配套良种繁育体系,目前以大约克、长白、杜洛克优良品种的种猪进行二元杂交培育父母代种猪,用三元杂交生产商品肉猪。9.3 种猪淘汰更新及补充9.3.1 按生产规模配置基础母猪基础母猪600头,每45天配置后备母猪150头,分4批配置完成,每批相差30-45天,到达配种年龄和配种体重,每批母猪开始配种,每周组织30头配种,5周配种完成150头,到第六周,

43、继续给复发情的母猪配种上,或将两个情期未孕的母猪淘汰。这时第二批母猪即达到配种年龄和体重,可陆续进行配种。直到4批全部配完,工艺流程即全线开通。9.3.2 配种母猪的补充与淘汰母猪的年淘汰与补充频率应控制在30%左右。高产群未形成前,淘汰与补充频率应控制在大于30%,以后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按工艺要求,在后备母猪舍要经常保持占母猪群10%的适龄后备猪。按30%计划每年后备猪需培育200头。在运行中,如果发现有的母猪两个情期配不准,应及时淘汰。对连续2胎产仔少的母猪、哺乳期过度瘦弱、褥疮、病猪治疗效果不明显的也应淘汰,同时及时用适龄后备猪补充,以保证生产满负荷运转。9.4 测定与分级祖代种猪场担

44、负着猪种选育提高扩繁的任务,本项目采用综合指数选择方法,主选性状为活体膘厚,增重速度和料重比,繁殖性能和体形外貌作为参考性状,对本场使用和出售的种公猪要全部经过测定分级。具体参考指标见第六章工艺部分。9.5 猪场卫生猪场设有较高的围墙,场内各区(生产区、生活区、办公区)之间均有砖墙隔离,各区间入口均设有消毒池。生产区门口设更衣消毒室。外来人员及车辆禁止入内,属工作需要者,经严格消毒后入场。车辆的轮胎及车用消毒液浸泡喷洒,人员要更换本场工作服及长靴,严格遵守场内消毒制度。严禁将场外的猪肉带入场内。场路保持清洁,圈舍内定时清理粪便、保持卫生,定时灭蝇灭鼠。9.6消毒全场定期消毒、更换不同的消毒药(

45、剂)。9.7 病死猪处理在场内设立病猪隔离区,病猪及时发现及时隔离治疗,死亡猪弃于生物热坑。9.8 防疫程序表9-1 种猪免疫程序疫苗名称后备猪种公猪种母猪途径猪瘟转群时2头份3、9月份4头份产后20天4头份肌注丹毒转群时2头份3、9月份2头份产后25天2头份皮下肺疫转群时3头份3、9月份3头份空怀孕前孕中,每头3头份口服拌饲料内服口蹄疫3、9月份3毫升3、9月份3毫升空怀时3毫升乙脑5月初1毫升3、9月份3毫升5月初1毫升 肌注细小病毒配前1个月2头份3、9月份2头份肌注萎缩性鼻炎3、9月份2毫升3、9月份2毫升产前1个月2毫升肌注大肠杆菌产前20天1头份肌注驱虫配前驱虫3、9月份体内体外产

46、前3周驱虫阿维菌素拌饲料内服表9-2 仔猪免疫程序疫苗名称日龄剂量途径备注铁剂3日龄1毫升肌注萎鼻苗7日龄1毫升肌注铁剂15日龄2毫升肌注口蹄疫15日龄1毫升肌注猪瘟20日龄2头份肌注丹毒25日龄1头份皮下萎鼻苗28日龄2毫升肌注肺疫30日龄1头份口服伤寒35日龄1头份口服猪瘟63日龄3头份肌注丹毒65日龄3头份皮下肺疫67日龄3头份口服口蹄疫70日龄2毫升肌注表9-3 育成猪免疫程序疫苗名称免疫时间剂量途径其它说明猪瘟3、9月份3头份4头份肌注根据猪个体情况选定剂量口蹄疫3、9月份2-3毫升肌注根据猪个体情况选定剂量驱虫保育转育肥1周后每kg0.14g内服备注其它疫苗根据猪场现实情况另定。口蹄疫暂定每季免疫1次第十章 节能与环境保护该项目为规模化种猪场配套处理粪污项目,利用猪粪生产有机复合肥,符合目前国家有关环境保护的原则,对猪粪进行资源化、无害化处理与利用,是一件保护农业生产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的一项有效措施。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将选择节能环保设备,保护工作人员健康。具体措施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