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2022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 第二单元 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6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年级:姓名:- 20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备考向导理思路考 情 展 示素 养 目 标核 心 线 索术 语 必 背1实践:实践的概念;实践的特点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3真理: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具体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和谬误4认识过程: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认识的上升性政治认同:牢固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真
2、理只有一个,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科学精神: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法治意识:树立法治观念,自觉地尊法、守法、护法公共参与: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1.两个唯一: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2三个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3三个原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真理属性原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原理4四个内容:实践决定认识的四个方面内容1.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能动性、社会历史性2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3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
3、具有促进作用4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5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考点梳理固基础考点剖析(一)实践与认识1实践的概念和特点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它有两层基本含义:其一,凡是实践,都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的物质性活动;其二,实践是一种直接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特别提醒:实践的范围2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二)真理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
4、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2真理的客观性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第一,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真理是与客观对象相符合的认识,谬误是与客观对象不符合的认识。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第二,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特别提醒:全面理解真理的客观性1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决定了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下,对同一事物的真理性认识只有一个。2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并不否认真理的客观性。3真理的具体性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4真理的条件性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
5、条件和范围,只要再多走一步,哪怕是向同一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易错警示:任何真理都是客观与主观、实践与理论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错误。任何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因为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我们只能让主观符合客观。(三)认识的过程1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2认识具有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3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它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相反,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
6、上升的过程。易错辨析【易错1】实践既是一种客观物质活动,又是一种主观活动分析:实践是一种客观物质活动的说法是正确的,实践是一种主观活动的说法是错误的。因为,实践虽然受主观意识的指导,但实践的主体人、实践的对象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实践的手段生产工具都是客观的,不能把实践的主观性和客观性割裂开来。【易错2】实践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因此盲目的实践是不存在的分析:任何实践都是有意识的、有目的的活动,没有意识参与的实践是不存在的,但这并不意味着盲目的实践不存在,盲目的实践是指没有以正确认识为指导的实践。【易错3】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因此,单个人的实践活动是不存在的分析:实践具有社会性是指任何实
7、践都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孤立的活动是不存在的。实践的社会性排斥的只是孤立的活动,并不排斥单个人的活动。当然,个人的活动也不排斥实践的社会性。【易错4】实践是认识的重要来源分析: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易错5】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要获得认识就要亲自参加实践分析: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个:一是通过亲自参加实践获得直接经验,二是通过学习获得间接经验。注意区分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易错6】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分析:既不能说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也不能说真理往往掌握在多数人手中,真理具有客观性,不管是少数人还是多数人,谁的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谁就掌
8、握真理【易错7】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因此,任何真理中都包含着谬误分析:真理是具体、有条件的是指,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转化为谬误。但真理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任何真理中都包含着谬误说法错误。【易错8】认识的反复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分析:认识的无限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注意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区别。【易错9】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分析: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并不表明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相反,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易错10
9、】认识是一个从认识到实践、从实践到认识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分析:认识是一个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实践是认识的起点,实践与认识的顺序不能调换。核心突破释疑点核心考点一:实践与认识1全面把握实践的特点客观物质性这是实践活动与人的认识活动的区别所在实践的基本要素主体、对象和手段是客观的实践活动的过程及其结果也受到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规律的制约主观能动性这是实践活动与动物本能活动的区别所在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在改造自然的实践中,人创造出自然中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在改造社会的实践中,人创造出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社会历史性这是实践活动与孤立的个人活动
10、的区别所在任何实践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必然带有一定社会的烙印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活动的内容、形式、规模和水平是各不相同的联系实践的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三者的统一体现了在实践问题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特征2.正确理解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理解反对误区区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把间接经验作为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获得的根源是实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
11、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对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把认识绝对化,思想僵化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因此能够检验主观认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把客观事物或科学理论作为检验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脱离实践,纸上谈兵,不为实践服务图解(2)认识对实践具
12、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人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对人的实践活动有阻碍作用,会把人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3)实践的决定作用和认识的反作用的关系实践的决定作用和认识的反作用不可分割,但不能并列,更不能颠倒。其中实践的决定作用是前提和基础,认识的反作用受实践的决定作用的制约。承认实践的决定作用,同时承认认识的反作用是坚持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只承认实践的决定作用,不承认认识的反作用是机械唯物主义的不可知论;颠倒二者的关系就是唯心主义的先验论。(4)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原理内容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认识对
13、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方法论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投身社会实践重视科学理论、真理的指导作用,做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特别提醒:正确理解认识的来源、基础、目的、途径、对象、认识规律及检验标准。(1)认识的来源、认识的基础和认识的目的都是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一切真知都来源于实践。坚持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唯物主义的根本要求,认为认识可由人脑凭空产生则犯了唯心主义的错误。无论是直接经验,还是间接经验,都是实践的产物,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的目的。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
14、识的目的和归宿。如果有了正确的认识,却脱离实践,不为实践服务,那么这种认识就失去了它的实际意义。(2)认识的获得途径: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从根本上讲都来源于实践。要真正地理解间接经验必须通过实践。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凡事都通过亲自参加实践而获得认识是不必要的,也是不可能的。因此实践不是获得认识的唯一途径,要把认识的来源和获得认识的途径区别开来。书本知识是间接经验的重要表现形式,随着因特网技术的发展,网络信息资源在人们获得认识的过程中越来越占重要的地位,学生的学习主要是获得间接经验并通过实践转化为自己的实际认识。(3)客观事物是人们认识的对象,也是人们实践的对象。认识客观事
15、物是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实现认识的目的。(4)认识的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的每一次循环的内容都相比较地进入了高一级的程度。(5)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命题探究命题点1实践的内涵和特点命题揭秘:此考点最常见的考法是以漫画、名言警句、人类发明创造的热点事例为背景,设置体现类、原因类题型,重点围绕实践的基本特征展开测试,并常常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过程等结合起来进行考查,材料灵活多变,对考生理解能力要求较高。典例1 2020年3月10日,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圆满完成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无线联试,充分验证了探测器与地面系统的接口匹配性和一致
16、性,对各类方案、技术状态、软硬件系统进行了全面测试,为任务顺利开展打下了坚实基础。这次测试证明(B)科研活动是具有社会性的实践活动坚持实事求是是科学研究的归宿认识应在与实践的碰撞中逐步完善人类可以创造和利用事物的运行规律ABCD解析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圆满完成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无线联试,对各类方案、技术状态、软硬件系统进行了全面测试,这说明科研活动是具有社会性的实践活动,符合题意。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科学研究属于实践活动,不选。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圆满完成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无线联试,充分验证了探测器与地面系统的接口匹配性和一致性。这说明认识应在与实践的碰撞中逐步完善,正确。规律具有客观
17、性,人类可以创造规律的观点错误,不选。故选B。变式训练1为统筹空间站运营和后续载人月球探测等任务,我国全新研制的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于2020年5月5日发射成功,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迈出了探索浩瀚宇宙新的一步。由此可见(B)A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B实践具有能动性C认识具有社会历史性D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解析实践具有直接现实性,认识不具有直接现实性,A错误。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C排除。材料反映为统筹空间站运营和后续载人月球探测等任务,我国全新研制的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强调实践的能动性,不强调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D与题意不符。故选B。如何区分实践的三个特征正确理解区
18、分客观物质性实践的主体、对象、手段及结果都是客观的实践的过程、结果都是客观的主观能动性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活动“计划”“方案”“规划”的制定社会历史性人是社会中的人,在不同历史阶段实践的水平和特点各不相同实践活动有时代特点,若关键词有“合作”等体现的就是社会性命题点2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命题揭秘:常见的考法是以国家新出台的政策、计划,或者是新的科学发现、研究成果为载体,设置措施类、体现类、依据类、认识类等题型,从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两个方面进行考查,有时也可能结合实践的特征、认识的过程等认识论的相关知识进行综合考查。典例2 (2020新课标全国卷,40(
19、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对医疗救治工作不断进行分析、研判、总结,先后制修订和发布7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为保卫人民生命健康提供了重要保障。第1版方案较简单,主要包括病原学特点、病例特点、病例定义、鉴别诊断、病例发现与报告、治疗等方面内容。第3版方案细化了中医治疗方案等内容。第7版方案增加病理改变内容,增补和调整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和出院标准等,并纳入无症状感染者可能具有感染性、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治疗等新发现,形成了包括13个方面内容的比较完整的诊疗体系。中医药是中国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彰
20、显了独特的价值和魅力。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发挥中医药治未病、辩证施治、多靶点干预的独特优势,全程参与深度介入疫情防控,形成了覆盖诊疗过程的中医诊疗规范和技术方案,在全国推广使用,有效降低了发病率、转重率、病亡率,提高了治愈率,加快了恢复期康复。中医药还走出国门助力全球抗疫,中方专家线上线下与日本、韩国、意大利、柬埔寨等国专家分享救治经验,将新冠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译成英文并发布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与世界各国共享。诊疗方案的变化反映了对新冠肺炎认识的发展,运用认识论原理加以分析。解析本题要求学生运用认识论原理分析“诊疗方案的变化反映了对新冠肺炎认识的发展”,属于分析说明类主观题,知识限定范
21、围为“认识论”。材料中“先后制修订和发布7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真理性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是一个从不深刻到比较深刻、从不全面到比较全面的不断完善的过程。材料中“第1版方案较为简单”“第3版方案细化了中医药治疗方案”“第7版增加病理改变内容”说明实践是认识的基础,人类对新冠肺炎的认识以诊疗实践为基础,随着实践的深入不断深化对新冠肺炎的认识。答案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真理是具体的、历史的,是一个不断发展的无限过程。诊疗方案的变化,反映了对新冠肺炎的认识以诊
22、疗实践为基础,是一个从不深刻到比较深刻、从不全面到比较全面的不断完善的过程,是一个指导诊疗实践又不断接受诊疗实践检验的过程。变式训练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0年正值紫禁城建成600周年。某班学生利用暑假积极开展了“走进故宫,感受传统文化”的主题实践活动。同学们走进博物馆,了解故宫的建筑布局、装饰内涵、历史故事、艺术价值等,领悟“故宫博物院”的深刻内涵。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立志“弘文化,传精神,立自信”“担当责任,光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此次实践活动实现了学校教育与博物馆教育的完美结合。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说明“走进故宫,感受文化”主题实践活动对学生成长的作用。答案实践是认识的
23、基础,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和目的,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我们要树立实践第一的观念,勇于实践。学生通过实践活动,课堂与社会结合起来,能够丰富文化知识,领略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激发创造财富、促进社会变革的理想信念,能够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的意志和自觉的行动,创造美好的生活,促进全面发展。解析本题以“故宫博物院”为背景,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论证和探究问题的能力,解答本题要求学生对教材内容比较熟悉并有一定的综合分析能力。本题为意义类主观试题,知识限定认识论,“走进故宫,感受文化”主题实践活动涉及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包括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动力和目的,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
24、一标准,再分析学生参与这一实践活动对学生身心产生的积极影响即可。回答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时,要结合设问角度、提取材料包含的有效信息进行综合比较,筛选知识。然后运用知识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要先理论表述,后材料分析,具体分析回答。核心考点二:真理1全面理解真理的属性属性理解误区真理是客观的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一种认识符合客观对象就是真理,否则就是谬误某种认识是否是真理,并不在于承认人数的多少,而在于是否符合客观对象。真理有时掌握在少数人手中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应坚持“真理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不论他的出身、社会地位、职业状况等如何,只要他的认识
25、和客观对象相符合,就是真理对同一对象可以有多个真理真理在任何情况下都是真理真理是一成不变的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在这个条件和范围内,真理是绝对的;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因此真理又是相对的真理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真理需要不断丰富、发展和完善图解思维拓展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1)真理的绝对性或绝对真理的含义:其一,任何真理都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都有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客观内容,这是无条件的、绝对的。从这个意义上说,承认了客观真理,也就等于承认了绝对真
26、理。其二,人类的认识,按其本性来说能够正确认识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每一个真理的获得,都是对无限发展着的物质世界的接近,这也是无条件的、绝对的。(2)相对真理(或真理的相对性)是指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是有限的,它也有两个方面的含义:其一,从认识的广度来看,任何真理性认识都是对整个客观世界某些领域、某些事物和过程在一定范围内的正确反映。其二,从认识的深度来看,任何真理性的认识也只是对特定的具体事物在一定程度、一定层次上的近似的正确反映。2意识、认识、真理、科学理论的区别与联系内容意识认识真理科学理论区别含义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相对于物质而言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相对于
27、实践而言人们对客观事物和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将真理性的认识系统化,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性质属于主观范畴,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属于主观范畴,有正确与错误之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都是正确的属于主观范畴,是正确的联系形式上是主观的,内容上是客观的都对人的实践活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命题探究命题点1真理的客观性命题揭秘:真理的客观性是高频考点,最常见的考法是以人们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认识为背景材料,设置体现类、原因类等题型考查真理是客观的,不会因为人们的认识不同而不同。典例3 (2020山东卷,12)毛泽东指出:“世界上只有唯心论和形而上学最省力,因为它可以由人们瞎说一气,不要根据客观实际,也不受客观实际检查的。”
28、这告诉我们的是(A)唯心论和形而上学都以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客观事物是认识的对象和检验真理的标准真理的本性在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不以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ABCD解析由题意知,唯心论和形而上学“不要根据客观实际,也不受客观实际检查”,这揭示了唯心论和形而上学的错误在于脱离实际,脱离实践,没有实现认识与实践的统一、主观与客观的统一,因此不属于真理,故符合题意。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说法有误。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不以正确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说法有误。故选A。变式训练3有人说,世上本无对错,看问题的角度不同,答案不同而已。我们应该学会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多一份理解,多一份
29、宽容,多一份求同存异。该观点(B)认为“世上本无对错”是错误的,真理是客观的,真理和谬误是不容混淆的认为“世上本无对错”是正确的,真理是相对的,真理和谬误往往相伴而行强调“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有道理,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强调“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有道理,立场、观点、方法等因素影响人的认识观点ABCD解析“世上本无对错”是错误的,真理是客观的,真理和谬误有着严格的界限,正确。错误,“世界本无对错”该观点是错误的,事物的对错有其客观标准,真理是客观的,真理和谬误是不容混淆的。强调“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有道理,说明人的主观性影响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不选。强调“从别人的角度看世界”有道理,立
30、场、观点、方法等因素影响人的认识观点,正确。故选B。命题点2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命题揭秘: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是高考的重点之一。最常见的考法是以国家制度、政策的变更为背景材料,设置体现类、原因类等题型,考查真理的条件性、具体性。高考中会设置一些干扰选项,如“推翻原有真理获得新的真理”等,做题时需要注意排除。典例4 “感冒了?服用双黄连口服液吧。”在生活中,当我们风寒感冒时,总是会听到这样的建议。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因为传言服用双黄连口服液能有效预防新冠肺炎出现了抢购双黄连的事件。不过药物专家对此进行了辟谣。这说明(C)医学家和患者对真理的认识总是不同真理再向前一步就有可能会变成谬
31、误真理与谬误总是相伴而行、相互包含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ABCD解析材料说明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再向前一步就有可能会变成谬误,符合题意。医学家和患者对真理的认识可能相同,也可以不同,而不是总是不同,错误。真理与谬误相伴而行,但并不相互包含,真理中并没有谬误的成分,错误。故选C。变式训练4碱性食物好处不在其碱性而在营养价值,而长期、大量食用碱性食物,是不能很好地获得需要的营养的。每个人都应当根据不同的体质、性别、年龄等因素,调整饮食,合理地搭配选择食物,才能够减少营养缺乏,保持身体健康。上述情况说明(D)A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B真理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C认识具有无限
32、性和上升性D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解析材料主旨强调的是真理都是具体的、有条件的,而不是在讲真理与谬误的界限不容混淆问题,排除A。材料主旨不体现真理的客观性,B不合题意。材料主旨不能说明认识具有无限性和上升性,C不合题意。故选D。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统一的关系(1)真理和谬误是对立的。真理是主观对客观的正确反映;谬误是主观对客观的歪曲反映。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在一定范围内是绝对的。(2)真理和谬误又是统一的。它们的统一性表现在:一方面,真理和谬误相互依存,它们都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另一方面,真理和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核心考点三:认识过程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理解原因误区反复性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
33、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从认识的主体来看,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总要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从认识的客体来看,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变化着的,其本质的暴露和展现也有一个过程“直线论”,此观点认为人的认识是直线式的前进;“循环论”,此观点认为人的认识是一种圆圈式的循环运动无限性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的对象是无限的变化着的物质世界,作为认识主体的人类是世代延续的,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上升性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对真理的追求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总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特别提醒:人们认识世界的目的是改造世界,人
34、们改造世界的活动是没有止境的,但不是机械重复的,而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因此,认识应不断发展,为实践的发展提供指导。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人的认识能力也是不断发展的,因而人类的认识是无限发展的。世界上只有尚未被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命题探究命题点1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命题揭秘:认识过程属于高频考点,往往结合人们对物质世界探索的最新成果进行考查,特别是自然科学领域的重大发现,常常作为背景材料,试题能力要求高,难度较大。典例5 (2020新课标全国卷,22)1869年,门捷列夫公布了自己制作的元素周期表,将已发现的化学元素纳入一个统一的体系中。依据元素周期律,门捷列夫推断当时的一些
35、原子量测定结果存在误差,预言“类铝”(镓)、“类硼”(钪)等当时尚未发现元素的存在,他的推断和预言后来在实验中被逐一证实。这表明(C)科学发现来源于认识的不断深化与积累科学原理对探索和发现客观真理具有指导作用任何科学理论都必须在实践中验证自己的真理性科学原理科学预测实践检验是认识发展的一般规律ABCD解析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科学发现来源于实践,错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错误。故选C。变式训练5英国新科学家报道指出:火星陨石中钨元素表明火星的形成时间可能比以前认为的要长1500万年。但美
36、国西南研究所指出样品中的钨不完全来自火星,对其形成时间的预测还需要未来带回更多的样本。这表明(C)人的认识是不断无限发展着的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需要有一个过程人的认识要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实践随着认识的发展而发展ABCD解析材料中人们对火星的形成时间的认识虽有发展,但至今仍无定论,这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人的认识要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客观事物本质的暴露需要有一个过程,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认识的反复性而不是认识的无限性,排除。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应该是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而不是实践随着认识的发展而发展,错误。故选C。图示法巧辨认识发展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反复性含义:通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
37、识到实践的若干次反复和提高,当认识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时候,人们对某一事物的认识过程才算结束图示:实践认识实践认识实践(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无限性含义: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实践活动是无限的,人类认识无限发展图示:上升性含义:从深度上讲认识的不断深化;从广度上讲认识的不断扩展;从进程上讲认识的不断向前推移图示:命题点2认识论的综合考查命题揭秘:最常见的考法是结合新的政策、计划、战略的出台以及实施结果,设置体现类、原因类题型考查认识论的有关知识。典例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时代我国法治建设的里程碑,也是以人民为中心
38、的发展思想的真实写照。关于民法制定工作,党和国家于1954年、1962年、1979年和2001年先后四次启动,1986年通过的民法通则,其所确立的体系与制度为民法典体系的构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7年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了民法总则,民法典的编纂迈出了关键的一步。随着时代进步,法律面临“更新换代”“化零为整”,民法典的编纂势在必行。现实有所呼,立法有所应。改革开放初期,按照计划经济体制要求制定了民法通则,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民法通则中很多不适应现行经济发展状况的规定要进行必要的修改完善,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要作出有针对性的新规定,还需要将相关民事法律规范编纂成一部综合性法
39、典,使人民群众的利益得到切实的保障。面对这样的现实要求,经过一系列的法定程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终于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表决通过。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产生过程。解析本题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为话题设置相关情境,考查认识论的知识。材料“改革开放初期,按照计划经济体制要求制定了民法通则,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民法通则中很多不适应现行经济发展状况的规定要进行必要的修改完善”体现了实践具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特征。材料中“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要作出有针对性的新规定,还需要将相关民事法律规范编纂成一部综合性法典”这是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
40、力,是认识的目的的体现。材料“ 1986年通过的民法通则,2017年全国人大审议通过了民法总则,2020年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说明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答案在不同的时期,适应现代化建设的变化,我国法律从民法通则、民事法律规范体系到民法典的颁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体现了实践具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特征。民法典的编纂过程体现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发展的动力,是认识的目的。我国民法典的编纂,是由不同时期的现代化建设实践活动所决定的,这部民法典也必将更好地服务于新时代的实践。从民法通则、民法总则到民法典的制订,体现了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变式训练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
41、20年新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悄然肆虐神州大地,人民健康遭受严重威胁。疫情来势汹汹,出现人传人和医务人员感染,病毒存在着变异的可能,疫情存在进一步扩散的风险。人们对病毒的认识和斗争是不断前进的。最早暴发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时人们不知道病毒的来源和传播方式,因此没有有效防制手段;随着研究的深入,现在可以确定病毒来源于动物,人与人主要是通过接触传播,因此主要防止疫情蔓延的办法是把患者隔离,切断传染源,控制疫情;目前尚无有效抗病毒疫苗和治疗药物,防止疫情暴发也无有效办法,人类对该病毒的认识防控还是一个相当长期艰巨的任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相信人类与病毒的斗争会在不远的将来最终取得成功。结
42、合材料,运用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知识,说明人们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研究是如何体现这一过程的。答案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向前发展的。人们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受各种条件限制,人们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要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完成,人们从对新型冠状病毒的一无所知,到逐步认识,体现出认识具有反复性。认识具有无限性。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人类认识能力也是无限发展的,人们对疫情的认识防控是长期的艰巨的任务,随着条件的不断变化,逐步认识到病毒的来源、传播等,今后还会不断深入认识,体现了认识的无限性。认识具有上升性。认识运动是一种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人们对新型冠状
43、病毒的认识和预防,逐步深入和取得成效,体现了认识的上升性。解析本题以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为话题设置试题情境,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考查考生阅读材料、分析材料、描述阐释事物、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知识限定比较具体,属于微观考查。考生可先回顾“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的相关知识,然后结合试题情境与试题设问确定答题思路:先总体阐释,然后分别从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等方面结合材料分析,形成答案要点。如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解答此类问题,可以从实践的基本特征,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唯物辩证的真理观等角度去分析。具体包括:实践的基本特征,包括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具有能动性、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包括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真理,包括真理的客观性、真理的条件性、真理的具体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认识的辩证发展过程,包括认识的反复性、认识的无限性、认识的上升性。注意:运用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原理分析现实问题,并不是以上原理都要用到,一定要认真分析材料,看材料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哪一个原理或哪些原理,然后把材料与观点有机结合起来逐一分析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