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 录第一部分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31.1项目背景31.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61.3项目发展概况、101.4存在的问题及建议11第二部分 市场预测分析与销售方案112.1市场调查及现状112.2产品供需预测122.3价格预测122.4竞争力分析132.5市场风险分析13第三部分 建设条件分析143.1资源可利用量143.2资源赋存条件143.3资源开发价值163.4建设区域的自然状况分析17第四部分 项目建设方案174.1项目建设地点的选择174.2建设规模及内容184.3技术方案204.4原材料供应364.5项目实施进度安排36第五部分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375.1投资概算375.2资金
2、来源435.3资金筹措途径43第六部分 环境影响评价446.1环境现状调查446.2环境影响评价44第七部分 财务评价457.1基础数据与参数457.2生产成本和销售收入估算457.3盈利能力分析46第八部分 经济效益分析及社会效益评价468.1效益分析468.2社会效益评价52第九部分 项目组织和管理529.1项目组织529.2项目管理与政策支持54第十部分 结论与建议56附表:58第一部分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1.1项目背景1.1.1项目名称:本溪满族自治县现代林业“五个一”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1.1.2项目承办单位:本溪满族自治县林业局1.1.3项目主管单位:本溪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1.
3、1.4项目拟建地区和地点:本溪满族自治县十一个乡镇、观音阁街道办事处、农牧场及十个国有林场。1.1.5 承担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单位和法人代表:研究工作单位:本溪满族自治县林业局法人代表:孟庆伟 联系电话:68202771.1.6项目建设原则生态、社会、经济效益统一发展原则;统筹规划、因地制宜、突出重点、稳步推进原则;政府重视、全民参与、共同致富原则;长、中、短结合,有计划分步实施原则。1.1.7项目建设的政策依据1.1.7.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林业的若干问题的决定1.1.7.2辽宁省关于集体林改革试点工作的通知1.1.7.3本溪满族自治县关于建设辽东农业特产县,加快实施农民小康工程的意见1
4、.1.7.4本溪市以林抵贷管理办法1.1.7.5本溪满族自治县林业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1.1.7.6本溪市关于切实加强森林经营工作的意见(试行)的通知1.1.8项目建设地基本情况1.1.8.1自然状况辽宁省本溪满族自治县位于辽宁东部山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山地海拔范围120米1310米,海拔超过800米的高峰406座,受从东到西自中部横贯全境的千山余脉和太子河谷断裂带的影响,形成了境内自北向南的低山河谷中高山低山丘陵的起伏地貌。总面积3344平方公里,总人口30万,有满、汉、蒙、回等16个民族,其中满族人口占65%,1989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本溪满族自治县。全县有耕地30万亩,农业
5、人口19.2万人,农民人均耕地面积1.5亩。全县下辖11个乡镇,1个街道办事处,98个行政村。本溪满族自治县区位优越,沈丹高速公路横贯全县,沈丹、溪田铁路在县境内站点12处。县城小市距本溪市40公里,距沈阳100公里,距大连港340公里。1.1.8.2社会经济状况“十五”以来,本溪满族自治县坚持“一主三化”发展战略,提出了“突出工业、强化农业、大力发展以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发展思路,明确了打造“工业强县、旅游大县、农业特产县”的发展目标,以发展民营经济为主,加速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及农村城镇化进程,大力发展林地经济,县域经济综合实力逐步增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05年,全县GDP实现
6、41.85亿元,同比增长15.6%,是“九五”末的1.85倍,年均递增13%。地方财政收入实现1.5亿元,同比增长15%,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九五”末增长1倍,年均递增17.5%。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4325元,同比增长9%,其中农民来至于林业的收入2465元,占总收入的57%。据省财政厅统计,我县2005年度在全省44个县(市)中,人均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排在第十位,地方税收排在第十四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排在第十七位。1.1.8.3森林资源状况本溪满族自治县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结构合理,是全省九个有林重点县之一,通过2004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统计,我县现有活立木总蓄积量1805万立方米,年生长量45万
7、立方米,森林覆盖率为76.8%;盛产常见名贵中药材300多种,年产量5000吨,主要品种有人参、辽细辛、辽五味、刺五加等;境内林木葱茏,盛产红松、山核桃、榛子等干坚果,是全国示范性红松良种基地;盛产山野菜150多种,是东北地区山野菜的主要产地;野生动物种类繁多,是中国林蛙的主产区。充足的森林后备资源为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1.1.9项目编制的现实背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指出,解决“三农”问题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难点和关键在农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也为农村经济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我县人均耕地仅1.3亩,要通过耕地致富是很难的。全县林
8、地人均20余亩,是耕地的10余倍。因此,全县农民致富的潜力在“八山”,希望也在“八山”。“五个一”工程建设正是基于我县实际状况而提出来的。 我国林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和中长期规划中指出“新时期的林业建设,一方面必须坚持生态优先,把改善生态放在林业建设的首位,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要努力实现林业产业的高速发展,同时为生态建设进一步创造条件。”体现了两大体系建设的有机结合,也体现了新时期现代林业的思想内涵,也为“五个一”工程建设提出了要求。辽宁省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后,相关产业链条受到很大影响,为摆脱“天保”工程的困境,我省率先在本县实施了集体林业产权制度改革。到2006年底已经基本结
9、束,全县农民都分到了一块属于自己的致富基地,他们发展林业产业的创富积极性空前高涨。“五个一”工程也正是基于此现状应运而生了。1.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1.2.1项目提出的理由和建设的必要性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林业可持续发展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现代林业是一项兼有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的产业和公益事业,保证三大效益的统一是现代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如何充分利用森林资源达到既保护生态,又在此基础上实现经济、社会效益最大化,本溪满族自治县现代林业“五个一”工程项目建设正是这三大效益的结合点,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引进现代科技,发动社会力量等手段,以工程建设为载体,最终达到“兴林富民”
10、的目的。1.2.1.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为现代林业“五个一”工程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决定要求我们,必须尽快摆脱因天然林禁伐后所带来的巨大的经济和就业压力,要使林业复苏,就必须大力发展林业产业,真正做到“不砍树也能富”,把调整和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加快林业产业发展步伐,增加林区经济收入作为当前工作重点。林业产业“五个一”工程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提出来的。1.2.1.2发展现代林业“五个一”工程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当前农村的各项工作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逐步展开,我县地处辽东山区,人均耕地不足1.5亩,人均林地却高达近20亩,80%的农民其经济收入主要依赖于林业,农民
11、收入中有57%来自于林业。“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现实,决定发展林业产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为全县20万农民拓宽致富渠路,发展林业产业“五个一”工程是实现我县农民“生活富裕”的必由之路。1.2.1.3发展现代林业“五个一”工程是谋求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谋求县域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一直是我县县委、县政府求真务实的工作内容之一,因此,县委、县政府对全县林业产业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对各项工作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发展林业产业已成为政府当前以及今后一段时期工作的重点。林业产业的产品均为森林食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逐渐深入人心,市场对山地药材、干坚果
12、、山野菜等产品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尤其是辽东地区盛产的林下参、辽细辛、辽五味、刺五加、红松籽、榛子、山核桃、板栗、刺龙芽、大叶芹、林蛙、鹿、山鸡、野猪等都备受市场青睐,有的品种还漂洋过海,受到国际市场的追捧,这些都为林业产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我县目前的林业产业项目比较分散、开发程度低、发展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弱、产业结构不合理,未来一段时间必须大力发展各项林业产业,增加林业产业的产品数量和质量,来提高市场竞争力,充分占领市场。1.2.1.4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现代林业“五个一”工程的发展带来发展契机。林改以后,大部分农民拥有了自己的山林,营林积极性普遍提高,发展林业产业的热情逐渐升温,这为
13、我县开展“五个一工程”创造了坚实的群众基础。1.2.2项目建设的可行性2002年以来,为了应对天然林禁伐后所面临的严峻形势,我县及时调整了产业结构,充分利用“八山”资源,在保护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干坚果经济林、林地药材、山野菜、林蛙等产业,实行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林地经济的发展;各乡镇也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为林农免费提供苗木、技术等措施,鼓励其发展林地经济。到“十五”末期,共发展速生丰产林72万亩,发展干果经济林32万亩,林地药材27万亩,山野菜(人工管护)26万亩,林蛙放养面积70万亩。上述产业的发展,为该项目的实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十五”期间的发展,我县林地
14、经济不断发展,林业产业经营技术不断成熟。形成一系列可行的经营模式,例如:速生丰产林精细化管理模式;红松、刺龙芽混交模式;红松、落叶松混交模式;红松、草本山野菜间作模式;红松嫁接模式;天然林、人工林冠下发展林下参模式;天然林、人工林冠下发展大叶芹、刺五加模式;红松中龄林截干增产经营模式;刺龙芽反季节水生模式;大叶芹反季节栽培模式;辽细辛冠下床式栽培模式;核桃冠下大叶芹模式等。涌现了一大批致富典型和农民企业家。这些成功的范例,为该项目的实施提供了有效的发展思路。我县林业战线科技人员408多人,拥有技术员职称137人,助理工程师159人,工程师98人,高级职称14人,其中教授级高工3人,这些优秀人才
15、分布于林业产业的各个领域,这为项目的进行提供了良好的人才优势;同时,省森林经营、清河城实验林场位于本溪县境内,先进的林业技术试验大都分布在本县境内,最新的科技成果往往能够第一时间获得。全县区域性产业初见规模,例如清河城林场在干果经济林发展方面有较大的优势,农牧场、碱厂林场、蓝河地区在发展中药材方面也有丰富的经验,国有林场、草河城镇在营造速生丰产林方面也掌握了较高的技术,东片山区、清河城、草河口在林蛙养殖方面也走在全省前列;各地区经过摸索形成各具特色的林业产业发展模式,例如小市镇红松嫁接与刺龙芽混交模式,草河掌地区林下大叶芹模式,东部地区林下参模式,东营房地区红松、落叶松、刺龙芽复合经营模式,清
16、河城林下细辛模式,草河口、东营坊地区林蛙半人工养殖模式,小市、连山关地区林地综合立体开发模式,这些模式为该项目的发展提供了较好的思路。综上所述,该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1.3项目发展概况“十五”期间为了适应天然林禁伐的林业政策,县委、县政府采取有力措施,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充分利用“八山”资源,每年从县财政列支60余万元,以“以奖代补”的方式投入到林业产业项目中,近三年累计投入200余万元;同时,省林地经济项目也下拨扶持资金,重点对干坚果经济林的榛子园垦覆项目、红松果材兼用林项目进行了资金扶持;各乡镇也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采取无偿提供苗木、技术等方式,鼓励林农大力发展速生丰产林、干坚果经济林、林地
17、药材、山野菜、林蛙等产业。上述措施极大地推动了我县林业产业的发展速度,使林农的经营理念有了进一步转变,逐步由单纯的林木利用向立体经营模式发展。截止“十五”末期,我县已发展速生丰产林72万亩;发展干果经济林32万亩,其中红松果材兼用林面积达29.9万亩,进入结实龄的红松12余万亩;发展林地药材27万亩;发展山野菜(人工管护)26万亩;现已开发利用林蛙放养区70万亩,沟谷680条,梅花鹿放养区0.3万亩。通过发展林地经济而致富的典型比比皆是,农民收入有所增加,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而意义深远。1.4存在的问题及建议该项目技术成熟,经济效益明显,是一项利国富民工程,但是,有些农民还没有真正掌握最新的技术
18、;该项目投资较大,必须多渠道筹集资金,方能解决;该项目建设需要增加一定的采伐限额,主要用在红松上层抚育、冠下造林、林下产业抚育等,经初步统计“十五”期间全县抚育年采伐限额3.5万立方米,“五个一”工程实施后年需采伐限额6.5万立方米,缺口3万立方米;项目建成后,会产出大量的产品,需要深加工以增加产品的附加值。因此,建议相关部门,在技术培训、资金扶持、采伐限额、产品加工等方面给予帮助。第二部分 市场预测分析与销售方案2.1市场调查及现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木材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同时人们保健意识逐渐增强,对纯天然保健食品的需求会越来越大。而红松仁、山核桃仁、山野菜、林蛙是纯天
19、然保健食品,它们的保健作用已经得到人们的认可。目前世界木材需求极为紧张,我国每年进口各种木材1万立方米左右,红松果仁世界年需求量在50万吨左右,而年产量只在20万吨左右。红松生长由于受地域的限制。主产在我国东北、朝鲜和俄罗斯,俄罗斯年产12万吨左右,我国年产量不足6万吨,其他国家2万吨左右,远远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山核桃世界年需求量150多万吨,而年产量80万吨,我国年产量20万吨,产量世界第二,无法满足市场需求;山野菜、林蛙也是国外消费者追逐的热点,市场已多年供不应求。因此,发展该项目有巨大的市场潜力。2.2产品供需预测我国是木材销售大国,市场供不应求;红松果仁、核桃等保健作用高,市场需求量
20、较大;林下参、辽五味、辽细辛等中药材均为地道药材,市场极度缺乏;山野菜大部分是药食两用,深受人们的青睐;林蛙、鹿等均为高级营养保健品,深受人们的追捧,市场前景广阔。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上述产品的需求量会逐渐增大。2.3价格预测主产品价格木材6001000元/m3,松籽1.2万元/吨,果仁4万元/吨,核桃0.2万元/吨,核桃仁5万元/吨,林下参(鲜)1.8万/市斤,辽五味80元/市斤,辽细辛40元/市斤。山野菜平均0.8万元/吨,林蛙3000元/公斤。由于全世界产量少,产品市场广阔,呈现长期供不应求的状态。因此市场价格会长期稳定,价格只能上升,不会下降。2.4竞争力分析我县的落叶松
21、、刺槐木质坚硬,广泛用于建筑、能源领域,具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目前松籽系列产品加工起源于我国,基地在吉林省的梅河口市,俄罗斯等红松产地国现在还没有开展松籽加工业,因此果仁系列产品无论在技术和市场占有率方面我国起步早,属独特地位,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林下参、辽五味、山核桃、林蛙和山野菜在国际市场,备受青睐,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极强。2.5市场风险分析以落叶松、刺槐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在市场上的销售风险较小,而且即使市场不好,它还具有生态作用,并且可以进行大径材培育;目前红松果是供不应求的现状,国内外缺口在30万吨左右。由于红松的生长受地域限制,并且达到结实年限在25年左右,一时很难满足市场需求,市场达
22、到饱和要经过很长的时间。我们通过采用嫁接的技术可以提前10年左右结实,这样就可以提前占领国内外市场。即使红松果仁销路不好,红松木材还可以创造很高的经济价值;山核桃不仅果仁可以满足市场需求,果皮还可以加工成商品价值很高的艺术品,山核桃也是优质的木材;林地药材远销日本、美国尤其是我省的地道药材,市场上供不应求;山野菜、林蛙、鹿产品等早已走出国门,日本、韩国、东南亚等地的客商,近年来也纷纷在我县建加工厂,山野菜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由此可以见此项目市场风险极小,是个可行的项目。第三部分 建设条件分析3.1资源可利用量本溪满族自治县地处辽宁省东部山区,属于长白山植物群落,适于落叶松、刺槐等速生丰产林的生长
23、,迹地更新地块每年2万亩左右,这些地块又有50%以上可以发展速生丰产林;我县是红松生长的故乡,适宜红松的发展。天然红松有零星分布,现有红松林大多是解放后营造的,红松人工林总面积29.9万亩,进入结实龄的红松12万亩,尚有10余万亩幼龄红松,可以进行嫁接,红松嫁接有充足的接穗和砧木资源,目前全县还可以栽植红松的地块在150万亩左右;山核桃分布16.5万亩,有15.4万亩可以改造成核桃园,有6万亩核桃园林下可以发展林下参、大叶芹;全县尚有150多万亩林地适宜发展林下参、大叶芹等山野菜;境内水资源丰富,水草丰盛,适于林蛙放养区120多万亩。因此,我县发展该项目的资源可利用量较大。3.2资源赋存条件3
24、.2.1项目关键技术成熟适用性强速生丰产林栽培技术,在我县已经使用多年,技术成熟,许多农民都已经掌握;红松嫁接引用的关键技术是我省森林经营研究所的技术成果,试验地在我县草河口地区和清河城地区,目前最早嫁接的红松已硕果累累,通过近几年的推广,各乡镇已形成专业的嫁接队伍,技术成熟;红松栽植技术,通过多年完善,同时我们推广的示范园建设工程,使大多数的农民掌握了这一技术,该技术越来越精细;核桃园与林下参、大叶芹混交技术,经我县山区开发办多年研究,技术成熟、经济效益明显;林蛙半人工养殖技术,在我县已经推广多年,技术成熟。3.2.2群众发展林业产业的积极性较高由于技术成熟,效果明显,其示范作用已经辐射到全
25、县各个乡镇,很多林农和基层干部已经自发组织发展。只要政府正确引导,给予一定的经营政策,项目再有一定的资金扶持,该项目很快就能付诸实施。红松、核桃的经济、生态价值越来越被人们认可,林农栽植速生丰产林、红松、改造核桃园、发展林蛙、鹿等特种动物养殖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并且县财政每年还给予一定的补贴,这就更加调动了广大林农造林的积极性。3.2.3产品加工技术和销路通畅我县现有各类木材加工企业68家,红松果仁加工厂1家,年加工松籽能力500多吨,核桃仁及皮加工厂2家,山野菜加工厂3家,药材深加工企业6家,林产品饮料加工企业3家,林蛙深加工企业2家,部分产品销往国外,加工技术先进,销路广阔。3.2.4资源载
26、体丰富目前,全县林地400万亩,适于发展速生丰产林的面积40多万亩,适于发展干果经济林的地块80多万亩,适于林地药材的面积150多万亩,适于特种动物养殖的面积120多万亩。可同时发展干果经济林、林地药材的地块70多万亩,可同时适于林地药材、山野菜发展的地块100多万亩,可同时发展速生丰产林、林地药材、山野菜的地块30多万亩,可同时适于干果经济林、林地药材、山野菜、林蛙养殖的地块50多万亩。3.2.5政策保障有力近年来,随着辽宁省天然林禁伐政策的实施,在天然林得到保护的前提下,本溪满族自治县委、县政府采取有力措施,近三年来县政府尽管财力十分困难,但每年从县财政列支60余万元,投入到发展红松栽植、
27、红松嫁接、核桃园改造等项目中,三年累计投入200余万元。县政府还把发展林地经济列入各乡镇党政一把手考核的重要指标,也为该项目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各乡镇也将为该项目的发展出台相应的政策。3.3资源开发价值通过栽植速生丰产林、干果经济林可以增加有林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增加林农的经济收入,发展果材林复合经营还能充分利用资源,做到了“上有果,中有材,下有菜”的立体经营模式,发展林下参、大叶芹、特种动物养殖充分利用林地空间,增加林地利用率,改善了生态环境,提高了单位面积上的产量和效益,实现了经济、社会、生态的综合效益。3.4建设区域的自然状况分析本溪满族自治县地理位置属北温带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属
28、北温带大陆性半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7.7,10的年均积温3024,年均日照总时数2411小时,无霜期120155天,年平均降水量800-1200毫米。土壤为微酸性的森林棕壤土和沙壤土,腐殖质含量较高。适于该项目的发展。 辽宁的三大水系之一,太子河发源于此,境内五条主要河流全长273.5公里,流域面积3550平方公里,水源充足,现有大型水库1座,中小型水库12座;境内风景优美,森林资源丰富,生态结构合理,我县是辽宁省的天然绿色屏障,是辽宁中部城市群的重要水源涵养地,发展林业产业的地理条件十分优越。第四部分 项目建设方案4.1项目建设地点的选择4.1.1项目建设地区的特点:本溪满族自治县地处辽宁省
29、东部山区,属于长白山植物群落,适宜速生丰产林、干果经济林、林地药材、山野菜、特种动物养殖项目的发展。4.1.2建设范围:草河城镇、草河掌镇、清河城镇、东营坊乡等十一个乡镇、一个农牧场、一个街道办事处、十个国有林场。4.2建设规模及内容4.2.1建设规模项目总投资844800万元,年均收益119454万元,年均投入9687万元,带动8万个就业岗位。本项目到2015年共建设速生丰产林、干坚果经济林、林地药材、山野菜、特种动物驯养繁育各100万亩。将使本溪满族自治县在400万亩的林地上,实现立体地、更高的林地利用价值。4.2.2建设内容本溪满族自治县现代林业“五个一”工程建设,以现代林业经营理念为指
30、导,采取科学手段,结合各项新技术,拟到2015年底(“十二五”期末),发展以下产业项目:4.2.2.1发展以日本落叶松为主的速生丰产林建设工程,通过荒山造林、退耕还林、迹地更新、刺槐改造、低产林改造等项措施,到2015年发展面积累计超100万亩。2005年以前速生丰产林面积已达72.1万亩,计划20062010年完成16.2万亩,2011-2015年完成15万亩以上。具体规划详见附表一。4.2.2.2发展以红松为主的干坚果经济林工程建设,通过红松新植、冠下造林及嫁接;核桃园改造与新植;榛子垦覆与新植等措施,到2015年发展面积累计达100万亩。2005年前已发展红松29.83万亩,计划发展红松
31、新植18.11万亩,冠下造林23.94万亩;全县可进行核桃园改造的地块累计16.5万亩,2005年前已改造1.11万亩,计划再改造15.39万亩;可垦覆的野生榛子累计10.13万亩,2005年前已垦覆完成1.83万亩,计划再垦覆完成8.3万亩;可供发展板栗园的地块1.86万亩,2005年前已建板栗园0.6万亩,计划再发展板栗园1.261万亩。具体规划详见附表二。4.2.2.3发展以林下参为主的林地药材工程建设,通过人工栽植及人为保护、诱导常见三十多种野生药材等措施,到2015年发展面积累计达100万亩。2005年前已发展林地药材27.4万亩,而野生资源分布多达150万亩, 2006年又发展了4
32、.95万亩,计划2007-2015年人工新植38万亩,野生资源保护32万亩。具体规划详见附表三。4.2.2.4发展以刺龙芽、刺五加、大叶芹等为主的山野菜工程建设,通过划分山野菜保护区对野生山野菜进行管护,实行有计划生产,或通过人工栽(种)植、诱导等方式,到2015年发展面积累计达100万亩。2005年前已发展山野菜26万亩。计划通过人工新植完成山野菜面积39万亩,天然保护完成35万亩。具体规划详见附表四。 4.2.2.5发展以林蛙为主的特种野生动物繁育驯养工程建设,通过林蛙半人工养殖、林地圈养山鸡、野猪、鹿及封山保护等手段,到2015年发展放养面积累计超过100万亩。从2007年2015年,在
33、原有林蛙核心放养区70万亩、梅花鹿放养区0.5万亩的基础上,选择自然资源丰富、环境良好的乡镇,再继续拓展林蛙放养区50万亩,梅花鹿放养区0.5万亩。使野生动物驯养农户增加620户。4.3技术方案4.3.1速生丰产林4.3.1.1造林技术树种选择:根据本县自然条件特点和造林目的,以适地适树为原则,速生丰产林建设工程规划的造林树种选择为日本落叶松和刺槐两个树种。整地:通过整地可以疏松土壤,改善土壤的水热状况,提高土壤肥力,为苗木成活和幼树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实践证明:整地时间在造林前一年的秋季提前进行为好,与不整地直接造林相比,平均造林成活率能提高20%以上。整地方式采用穴状整地,整地规格5050
34、30cm。种苗和栽植:选用良种壮苗,根据墒情适时栽植,大力推广浸浆造林和使用苗木保湿剂等措施,提高造林成活率。实施春、秋两季造林,并严格按照“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技术要求操作,所谓“三埋两踩一提苗”:即用镐刨开以整好的坑,深度超过苗的主根长,将苗放入坑中心,先回埋2/3的土,然后轻轻提一下苗,使苗根系舒展,之后踩实,再将剩余的土回埋至坑中,再踩实,最后覆上一层浮土,以防止水分蒸发或表皮干燥后龟裂。埋土深度最终达到根颈以上约2厘米处即可,确保造林质量和成活率。栽植密度及混交比例:营造落叶松或刺槐纯林初植密度为:株行距1.5m2m1.5m2m大力营造混交林,以充分利用光、热和地力,提高生物质积累,抵
35、御各种自然灾害,有效改良土壤,保持水土。建议营造红、落混交林,混交比例为2:1。采用人工植苗造林方式,成活率要达到85%以上。在整个造林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工程设计的基本程序进行。根据规划的造林地块,做好施工设计,提前进行整地。在同一造林地块上要用同等级合格苗木造林。造林后要连续幼抚3年,每年对造林地块进行检查验收,将经检查验收合格后的各造林地块资料,转入技术档案。上述各项造林方法,在具体实施中,均要按照辽宁省造林技术规程和辽宁省造林典型设计中规定的技术措施标准执行。4.3.1.2营林技术落叶松林抚育依据培育目标、初植密度、立地条件及保存率等综合因素合理确定抚育强度。第一次透光抚育适宜保留株数为
36、100-130株/亩,第二次抚育间伐适宜保留株数为60-90株/亩,以下层抚育法为主,保留木分布要均匀。刺槐林抚育根据造林地立地条件和市场需要确定培育目标,一般在栽植三年后需平茬一次,平茬在树液停止流动的季节进行。之后根据林木分化实际情况及时进行抚育,抚育强度以促进林木正常生长和培育无节良材为主。4.3.2干坚果经济林4.3.2.1红松新植造林地的选择:选择排水良好的山坡地,土壤湿润肥沃,土层较厚的山地暗棕色森林土为宜。整地:在秋季土壤封冻之前或春季造林前完成,穴状整地,整地深度为30cm,坑盘长、宽各40cm。整地前,按计划沿等高线方向放线定点。坑内土壤要松整到位,同时捡出树根和石块,放于坑
37、下做好拦水埂,整好后将土回填。选苗:选择地上部分生长健全,主茎通直粗壮,根系发育良好,主根不弯曲,侧根发达,顶芽坚实、饱满、完整,无机械损伤及病虫害的一级苗上山造林。做好苗木分级,不合格苗不准上山。栽植:在春季造林,严格按照“三埋两踩一提苗”的技术操作要求进行栽植。开穴直径30cm,穴深超过苗木主根长5cm左右,栽苗要扶正,根系舒展,先填表土至坑深三分之二,轻提苗木后踩实,覆底土,再踩实,最后覆一层虚土,埋土深度高出苗木原根际土印12cm,做好拦水盘。栽植前要做好苗木的运输和假植工作,防止风吹日晒,要随起、随运、随假植、随栽,确保成活。林冠下造林的地块:要选择在立地条件良好、坡度在30度以下的
38、天然阔叶林中进行更新。先全面清理场地,清除下层灌木、藤本植物及胸径5厘米以下的非目的树种,伐除枯立木、风倒木、病腐木、过熟木。采伐蓄积强度不超过15%,株数强度不超过30%,郁闭度下降不超过0.2。然后按照上述栽植红松的方法进行造林,株行距23米,亩栽植株数不少于110株。造林后每年的67月份幼抚1至2次,连续幼抚5年。当树龄达到1315年时,需进行间伐抚育,以后抚育间隔期为68年。间伐木选择采用“五级分木法”,必须以“留优去劣、砍小留大、密间稀留”的原则进行抚育,遭受病虫害的和枯立木应首先作为间伐对象。抚育间伐采伐强度以DB21辽宁省地方标准上的规定执行。冠下更新红松的地块,在造林8年后,树
39、龄达到12年以上,亩保留株数60株以上的,可分2-3次伐除上层林木。首次砍伐胸径在20cm以上的阔叶林木,对红松分布少的地方,要保留阔叶目的幼树。首次上层抚育的蓄积间伐强度不得超过50%。抚育间隔期为6-8年。当林内的阔叶幼树与红松出现竞争,林内灌杂木的生长对红松起抑制作用时,进行二次采伐。伐除首次采伐保留的阔叶树,同时清除灌木,对红松分布不均的地段适当保留目的阔叶幼树,可诱导形成针阔混交林。4.3.2.2红松嫁接接穗的采集与贮藏接穗采集时间在早春3月上中旬,当树液未开始流动时,选择在树龄20年生以上,稳产、高产的优良母树上进行采集。要选择树冠中上部的外围枝条,每个枝条要带23轮侧枝,整枝保管
40、。枝条采集后,按优树编号定量捆成小捆,运到冷冻窖进行窖藏,窖藏时接穗上要压好事先准备的冰块,保证窖中温度在0以下。准备好嫁接用的包扎塑料条、单面刀片、剪子等用具。嫁接时间:一般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即在砧木树液开始流动后,新生叶长度达到整叶长的一半时进行嫁接。选择适宜的砧木:红松树高40150厘米的幼树可以做砧木进行嫁接。嫁接后红松的适宜密度为70株/亩左右。嫁接方法:采用顶芽劈接法削接穗:接穗选择要与砧木主枝顶端粗度相当,摘掉所有针叶,用单面刀片从芽的基部靠上25mm处削成双面楔形,要求一面宽一面窄。削砧木:先用单面刀片将砧木顶芽于基部平头切下,然后视接穗长度,从中间向下直切2cm左右的缝。
41、绑扎:把接穗插入砧木缝口中,宽面的韧皮部形成层与砧木形成层要对齐,然后用塑料条绑扎紧。接后管理要按时解除包扎条,一般在嫁接4个月后,接穗与砧木完全愈合时解除即可。实践中观察顶芽劈接法效果显著,成活率较高。4.3.2.3核桃园改造疏伐:先清场,对核桃树树龄在1035年,每公顷750株以上,集中连片、分布较均匀的,可采取抚育措施伐除非核桃树种,个别稀疏位置保留其它中小径目的树种,单块林间空地、天窗不大于10平方米;核桃树树龄1035年,每公顷500750株或750株以上,且分布不均匀的地段,可因地制宜采取抚育措施伐除影响核桃树生长的非目的树种,无核桃树种地段不作业。每亩适宜保留株数见下表。核桃楸果
42、材兼用林适宜密度表单位:株/公顷平均直径(cm)保留株数平均直径(cm)保留株数8120018460109002040712700223601460024及以上30016527疏伐后,在树液停止流动的季节,要对树体进行修枝,改善光照条件,提高单位面积产量。日常管理为增加土壤肥力,提高产量,应进行科学施肥:在春季,选择含氮、磷、钾的复合肥,或农家肥为好,每株施1.5kg。也可林下套种绿肥,选择胡枝子、黑麦草等。到6月末做好抗旱保墒工作,割绿肥,覆盖于山核桃树木根部。加强山核桃果材兼用林的管护工作,及时防治病虫害。此次规划中以发展山核桃果材兼用林项目以核桃园改造为主,故山核桃新植技术措施(略)。4
43、.3.2.4平榛子垦覆榛子垦覆园的建立:选择盖度在80%以上,集中连片的阳坡、半阳坡的榛林。根据山形、道路、沟塘等自然条件,划分出若干小区,每个小区2亩左右,小区与小区之间留0.8-1米的作业道。清理林地、做好除杂工作。伐除榛树以外的全部非目的树种。调整榛林密度:根据榛子树的生长与结果习性,对2年生榛林采取株丛倒茬,即隔株平茬办法,以实现榛子林单位面积产量不出现空收年。对不同的地理条件、不同年龄的榛林进行科学疏枝,一般本地区2年生的每平方米保留15-20株左右;3年生榛子林每平方米保留1015株,3年生以上的要进行全部平茬,该项作业应在树液停止流动时到3月末之前完成。合理施肥:一般在5月下旬施
44、N肥,以促进新梢生长和子房膨大。7月中旬施P肥,促进果实成熟及新稍木质化程度和新根的生长,增加束缚水,提高榛树冬季抗寒、抗旱能力。施肥方法:用施肥器在株丛基部呈环状布点施肥,施肥量视株丛大小而定,一般施50100g/株丛。防止霜冻:榛树发芽较早,雌花一般4月上旬开花,此时如遇0以下的低温,可使雌花柱头变黑,停止伸长不能授粉、受精。萌芽受冻,嫩叶嫩芽变褐色,影响树体发育和当年主产量。防治措施:春季对榛林喷水或灌溉12次,以降低土温延迟萌芽和开花时间,可预防或减轻霜冻的危害程度。春季开花期经常听天气预报,一旦有霜冻,要及时做好准备,在榛林内薰烟。病虫害防治:危害榛子树的病虫害有20多种。其中以榛实
45、象甲、榛瘿蜂白粉病危害较重。一般在开花前后(避开花期)喷生物制剂进行防治。适时采收:根据不同的气温及地理条件,当榛果总苞带腰及果实变成黄褐色时开始采收。采收次序应该遵守:先阳坡后阴坡、先株丛上后株丛下再内堂的顺序,进行合理采收,以保证榛果的成熟度。采后及时脱粒晾晒或进行机械烘干,确保榛果的质量。4.3.3山地药材4.3.3.1林下参选地:以柞树、椴树为主的阔叶混交林或针阔混交林地为好。树龄20年生以上,树高10m以上,林向整齐,郁闭度在0.6-0.8之间;土壤要求地下水位较低、不内涝,肥沃而富含有机质的腐殖土,一般多选用壤土和砂质壤土,土壤PH值5.6-6.5;坡度以5-15的缓坡地为宜,超过
46、25的坡地不宜使用;坡向以东坡、东北坡最佳,东南坡次之。清场:将林内的灌木及杂草全部清除场外,注意根茬要与地面平,不破坏土层。种子:种子来源于本地区产的地道人参品种。选用上一年生产的成熟饱满、无病菌、无虫蚀的优质种子。播种:春播时间宜早,土壤化冻后既可播种。秋播在8月上旬至9月上旬播水籽,10月中旬至结冻前播催芽籽。播种方法以穴播为好,其次条播。穴播时用耙子将地面树叶杂草搂出,按1020cm或2020cm穴距横山刨穴,穴深4-5cm,穴底要平,每穴放3-5粒种子,覆土5-6cm,镇压后再覆落叶,落叶厚以盖住地面为准。条播按20cm行距横山开沟,沟深4-5cm,然后播种,间距8-10cm播1粒种
47、子,其它同穴播。播种量每亩播种2kg-2.5kg。管理:实施常年封山看护,严禁人畜进入及割柴、放牧、等人为活动;种植林下参前3年,要在每年春季土壤解冻前,将堆积的树叶用耙子搂出,以利出苗整齐;种植前2年不必除草,但在第3年开始,于每年7月末要进行一次除草;在雨季要注意排水,挖好排水沟,疏通水道;林下参生长到5年后,需要增加光照,及时调整林分郁闭度,对郁闭度过大的地方,在冬季进行树冠修枝,调整郁闭度在0.6左右,清除干枝树杈;为提高人参产量,8年生以上的林下参在每年57月开花结果时,要及时摘花摘蕾,因过多的花蕾会影响参根产量;种植后要建看护房,设专人看护;7月下旬至8月中旬,人参果实由绿色变成鲜红(黄)色时,为采种适期。4.3.3.2辽五味选地: 辽五味喜水、喜肥,为浅根系植物,选择土壤肥沃,土层厚度在3040厘米以上,且排水良好的地块。所选地块必须具备灌溉条件,因辽五味喜水又不耐涝,故不易选择低洼地。 整地:整地结合施肥,一般采取“南北挑沟,桔杆回填,底肥施足”的原则。此法有利于通风透光、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土壤的排水能力。栽植:在秋季10月份以后至上冻前或春季4-5月份进行,采取锥形栽培法,重新挖深30厘米,直径40厘米锥形坑,坑底做锥形土堆,将辽五味须根剪成锥形根,坐到土堆上,将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