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高速公路隧道项目安全风险报告.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202313 上传时间:2024-05-22 格式:DOC 页数:74 大小:1.3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速公路隧道项目安全风险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高速公路隧道项目安全风险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高速公路隧道项目安全风险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高速公路隧道项目安全风险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高速公路隧道项目安全风险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余庆至凯里高速公路第十二合同段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19概述此次安全风险评估由余凯高速公路第十二合同段项目部组织,并负责收集、整理、提供资料,由YT12项目部参加评估人员及公司桥梁专家共同参与,完成了吊岩塘大桥、干龙孔大桥、小河大桥和五里墩隧道的总体风险评估。通过评估小组成员的认真分析讨论、结合项目部评估领导意见,采用风险指标体系法定量评估,确定本项目桥梁工程总体风险等级为级,隧道总体风险等级为II级;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各分项工程、大型施工设施等重大风险源进行评估,确定了风险等级,制定了施工控制措施。并依据交通运输部下发的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试行)进行编辑,特制定

2、了本项目桥梁工程、隧道工程的防控措施。目 录五里墩隧道安全评估报告五里墩隧道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报告1、 编制依据(1)公路桥梁和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评估指南(中国交通部2011年5月)(2)公路桥梁风险评估与管理暂行规定(3)余凯高速公路两阶段施工图设计(4)总监办及驻地办安全管理要求(5)余凯高速公路第十二合同段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1.1评估对象目标及范围(1)评估对象 五里墩隧道左、右线。(2)评估范围 评估范围为五里墩隧道工程施工阶段的风险评估,包括对工期、安全、环境以及第三方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及管理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环境、质量、工期、投资都必须服从于安全。尤其要重视可能导致突发性、灾害性

3、的风险事件。1.2评估目的五里墩隧道实施性施工设计的可行性、充分性、有效性进行评价。通过对该隧道施工风险的识别、估计和评价,确定风险等级。合理使用多种安全管理方法和安全技术手段对项目风险实行有效控制,将各类风险降到可接受水平,达到保安全、保护环境、保证建设工期、实现建设项目的目标。2、 五里墩隧道概况 2.1 隧道概况 五里墩隧道位于贵州省余庆至凯里(含施秉支线)高速公路第一合同段内分离式隧道,隧道左线设计起讫桩号LZK21+715LZK22+825,长1110m;隧道右线设计起讫桩号LYK21+715LYK22+820,长1105m,五里墩隧道位于贵州省余庆至凯里(含施秉支线)高速公路第一合

4、同段内。2、隧道平纵面设计1)平面:隧道左线位于R=1200m的右偏圆曲线、A-400m、直线上、R=2500m的左偏圆曲线;隧道右线位于R=1200m的右偏圆曲线、A-400m、直线上、R=2500m的左偏圆曲线。2)平面间距隧道进口段左右线间距为19m,出口段左右线间距为20m,洞身段为28m。3)超高隧道左线进口段LZK21+715 LZK21+980为-3%的全超高,LZK21+980 LZK22+095为-3%2%的超高渐变段,其余地段为2%正常路段。隧道右线进口段LYK21+715 LZK21+935为-3%的全超高,LYK21+935 LYK21+990为-3%2%的超高渐变段,

5、其余地段为2%正常路段。4)纵面隧道左线纵坡为(-0.9)+(-2.489)的单向坡(沿路线前进方向上坡为正)。隧道右线纵坡为(-0.9)+(-2.497)的单向坡(沿路线前进方向上坡为正)。2.2地质构造 路线区位于江南古陆西侧新生代坳陷区过渡地带。总体地质构造不甚强烈,以北东向构造为主,受南北向和东西向构造迭加,局部地段如黄平等构造较复杂。其中,南北向黄平复式向斜、北东向黄平断裂带、金坑东西向断裂带,以及施秉、余庆、旧州、印地坝构造盆地构成项目区的构造格架。隧道区位于黄平复式向斜以西,该复式向斜分布于罗朗黄平重安虎庄一带,向斜宽缓,轴部地层北段为奥陶系白云岩、灰岩,中段和南段为泥盆系二迭系

6、灰岩、白云岩夹煤层及砂泥岩。两翼除中段为志留系泥页岩外,其余段为中上寒武系白云岩。路线基本沿向斜轴部南北向展布,沿线地层稳定,岩层产状平缓,受断裂构造影响较小。隧道区出露地层为奥陶系下统桐梓组( O1t)中风化灰色中厚薄层状或瘤状灰岩、白云岩灰岩夹页岩、寒武系中上统娄山关组(2-3l) 白云岩为主,附近出露地层显示,隧道区地层总体呈单斜构造,岩层产状3053101221之间,出口附近受断层F19的影响,产状较混乱。2.3 地层岩性 隧址区山体斜坡上覆盖层为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物(Qel+dl)粘土,下伏基岩为奥陶系、寒武系地层,地层分布较稳定。2.4 地震条件 隧址区位于江南古陆稳定地块向西积坳

7、陷过滤地带。地层岩性稳定,地质构造不强烈,无断裂发育,属相对稳定区。根据国际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分图(GB18306-2001),桥址区震动峰值加速度均为0.05g,地震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地震基本烈度为。设计时按抗震设计规定提高一级设防。2.5气象特征及水文地质条件1、气象隧址区位于较低纬度、较高海拔地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受季风影响显著。形成了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基带的山地气候,兼有高原气候特点,季风气候湿润特征明显。安顺气候宜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多云少日照,雨量充沛。这里年平均气温为14一16,夏天不热,7、8月的平均气温只有22左右,平均最高气温才26;冬季也不冷,1月

8、平均气温有4左右,因而四季适宜旅游,是避寒避暑胜地。这里降雨较多,年雨量有1300-1400毫米,5-7月降雨最多,多年平均的月雨量均在200毫米以上。2、水文地质条件孔隙水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向坡下沟谷排泄。场区松散堆积层分布不均匀,厚度一般较小,渗透性好,分布于斜坡地带贮水条件较差,仅季节性富水,水量小,对隧道施工影响小。 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基岩浅部风化裂隙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及松散层孔隙水下渗补给,向地势低洼处渗流排泄,受裂隙发育程度及充填物制约,水量一般较贫乏,受季节影响较大,对隧道施工影响较小。基岩岩溶水主要赋存于白云岩的岩溶裂隙及岩溶管道中,主要接受大

9、气降水、第四系孔隙水,以及浅部风化基岩中的裂隙水补给,沿岩溶裂隙及岩溶管道向地势低洼处排泄,其水量较稳定,受季节影响较小。岩溶水局部富积易形成突水、突泥现象,对隧道施工影响较大。根据区域水文资料及该隧道环境水水质分析结果,工区环境水PH=7.17.5,侵蚀性CO2=0.00,CL2- =14.2427.64mg/L,SO42- =15.1447.04mg/L,HCO3-=392.2454.94mg/L,Ca2+=139.26212.96mg/ L,Mg2+ =114.02183.84mg/ L,总硬度551.69541.2mg/L,矿化度178.91219.83mg/L,水质类型为CMg 型,

10、属中性水。参照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J064-98)结合区域水文地质资料综合判断:隧址区环境水水质较好,对混凝土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弱腐蚀性。3、评估过程和评估办法本次风险识别主要以评估小组调查评议为主。 根据该项目提供的资料、地质报告及水文地质条件和实际踏勘,结合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工艺进行综合类比分析,并对照国家标准、部门及行业规章进行识别分析。3.1 成立风险评估小组 具有工作经验的且对工程风险有足够认识的高级工程师和工程师组成。3.2 评估办法 以设计图地质资料和两阶段施工图设计中的风险评价结果为主 线,综合运用定性与定量分析的进行评估。具体采用了评估小组评议法定性分析和风险评价矩阵

11、法及指标体系法定量分析的办法来对本项目进行风险评估。3.3风险评估的流程风险评估和管理应遵循的基本流程如下;4、五里墩隧道风险评估 4.1 总体风险评估 在开工前根据气候环境、地形 地貌、地质构造与地震动参数、围岩类别、地层岩性、岩土体工程地质特征以及隧道稳定性评价和施工工艺成熟度等,评估隧道的整体风险,测其安全等级。五里墩隧道总体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指标分类实际分值得分说明结构G=a+b+c围岩分类1,V IV围岩长度占全隧长度70以上3-42,V IV围岩长度占全隧长度40以上70以下49.5223,V IV围岩长度占全隧长度20以上40以下14,V IV围岩长度占全隧长度20以下0瓦斯含

12、量1, 隧道洞身穿越瓦斯地层2-32,隧道施工附近可能存在瓦斯地层13,隧道施工区不会出现瓦斯00富水情况1,隧道全程存在可能发生涌水突泥的地质2-32,有部分可能发生涌水突泥的地质部分可能113, 无涌水突泥可能的地质0开挖断面A1,特大断面(单洞四车道隧道)42, 打断面(单洞三车道隧道)33, 中断面(单洞双车道隧道)中断面224, 小断面(单洞单车道隧道)1隧道全长L1, 特长(3000m以上)42,长(大于1000m小于3000m)1110m333, 中(大于500m小于1000m)24, 短(小于500m)1洞口形式S1, 竖井32, 斜井23, 水平洞水平洞11洞口特征C1, 隧

13、道洞口施工困难22, 隧道进口施工较容易容易11根据公式隧道总体风险值 R:R=G(A+L+S+C)=10隧道总体风险等级划分见表 1表1总体风险等级划分标准风险等级计算分值R10等级(极高风险)22分及以上等级(高度风险)1421分等级(中度风险)713分等级等级(低度风险)06分根据总体风险划分标准,五里墩隧道总体风险等级为级,属于中度风险,且左线V类围岩长度为29米、右线V类围岩长度为25米,左右线V类围岩长度均未超过50米,。五里墩隧道重大风险源风险估测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方法。事故严重程度的估测采用小组调查法,事故可能性的评估采用指标体系法。4.2.1 安全管理评估指标,见表 2:

14、表 2 安全管理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指标分类赋分值得分总承包企业资质 A三级3二级2一级11特级0专业及劳务分包企业 资质 B无资质1有资质00历史事故情况 C发生过重大事故3发生过较大的事故2发生过一般事故1未发生过事故00作业人员经验 D无经验2经验不足1经验丰富00安全管理人员配备 E不足2基本符合规定1符合规定00安全投入 F不足2基本符合规定1符合规定00机械设备配置及管理G不符合合同要求2基本符合合同要求11符合合同要求0专项施工方案 H可操作性较差2可操作性一般1可操作性较强00根据安全管理评估指标分值公式:M=A+B+C+D+E+F+G+H=2 5 隧道施工专项风险评估6.1 风险

15、源辨识五里墩隧道采用钻爆法施工,对照本报告第3.2.4节表3-2-7、3-2-8要求,结合现场实际,经过评估小组调查讨论,该隧道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源主要如下表所示。表1 五里墩隧道工程施工安全风险源普查清单序号风险源判断依据1民爆物品运输车、出渣车、混泥土泵车、除渣运输车、运输车辆在爆破器材运输、无轨运输、卸渣、混泥土浇注、弃土运输、仰拱开挖、混泥土浇注过程可能导致车辆伤害2漏电在架设钢拱架、通风、仰拱钢拱架施工、绑扎钢筋、养生、洞口管棚或小导管施工、钻孔、初喷、超前支护或超前小导管、钢筋网铺设、混凝土浇筑、搭设防水板挂设台车、混凝土浇筑、拆模、钢筋绑扎过程可能导致触电3陡坡作业、登

16、高作业、洞内照明不足在地表清除、打设锚杆、喷射混凝土、截水沟开挖、洞口管棚或小导管施工、中心线及髙程測量、布孔、钻孔、超前支护或超前小导管、钢筋网铺设、打锚杆、喷射混凝土、搭设防水板挂设台车、土工布铺设、防水板铺设、钢筋绑扎、二衬台车就位、混凝土浇筑、拆模、监測仪器装设及量測、锚喷支护、初支表面处理、初喷、立钢拱架过程可能导致高处坠落4注浆机、挖机、台车、运输车辆、钻孔风镐、二衬台车、装载机在注浆、仰拱开挖、地表清除、危石清除、装渣、打锚杆、二衬台车就位、钻孔、混泥土浇注过程可能导致机械伤害5危险爆破在洞口爆破、起爆过程可能导致冒顶片帮6围岩破碎、违章作业、台车设计方案、台车构件在坡面开挖、搭

17、设防水板挂设台车过程可能导致坍塌7弃土弃石、松动围岩、飞溅的渣土、表面多余附着物、吊物、工锁具、渣土、钢筋及其紧固工具在弃土运输、危石清除、锚喷支护、装药及结线、起爆、盲炮检査和危石清理、装渣、初喷、初支表面处理、坡面开挖、架设钢拱架、卸渣、立钢拱架、钢筋绑扎过程可能导致物体打击8爆破作业、民爆器材在装药及结线、盲炮检査和危石清理、爆破器材运输过程可能导致火药爆炸9违章作业在土工布铺设、防水板铺设过程可能导致火灾10危险爆破、钻孔超限在洞口爆破、洞口管棚或小导管施工、起爆过程可能的导致涌水突泥11爆破作业在洞口爆破过程可能导致放炮事故注:风险源也称致险因子,是指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因素,它的

18、类型很多,如施工方案、作业活动、施工设备、危险物资、作业环境等。一般而言,导致事故发生的风险源都不是单一的,而是各类致险因子的综合。为便于风险分析的开展,本表中列举的各类风险源均为同一事故中最有可能导致其发生的直接因素,与事故发生的关联性最大。6.2 风险分析根据风险源辨识结果,对五里墩隧道各项单位作业内容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原因进行了全面分析,分别确定了事故伤害对象、伤害程度及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人的不安全行为及物的不安全状态,具体分析情况见下表。表1五里墩隧道单位作业过程风险源风险分析表单位作业内容潜在的事故类型致险因子受伤害人员类型伤害程度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备注分项工程作业内容边坡开

19、挖及防护地表淸除1、高处坠落陡坡作业作业人员本身重伤1、陡坡地基不稳;2、路面湿滑;3、边坡未搭设护栏。1、未正确穿戴劳保用品;2、在危险区域作业。2、机械伤害挖机作业人员本身或同一场所的其他作业人员重伤1、机械故障;2、大雾雨雪天气可见度低。1、违章作业;2、危险区域作业。坡面开挖1、坍塌围岩破碎作业人员本身或同一场所的其他作业人员死亡1、边坡、仰坡不稳定2、洞口地段支护强度不够1、违规超挖2、危险区域开挖2、物体打击围岩危石作业人员本身重伤1、洞口边坡不稳定;2、洞口仰坡不稳定。1、未正确穿戴劳保用品;2、在危险区域作业。弃土运输1、物体打击弃土弃石作业人员本身或同一场所的其他作业人员轻伤

20、1、挖机设备故障;2、灰尘过大、光线照明不足;3、车辆超载超高。1、危险区域站停留;2、不在指定地点倒卸弃土;3、未正确穿戴劳保用品。2、车辆伤害除渣运输车作业人员本身或同一场所的其他作业人员重伤1、视线不好;2、车辆故障;3、道路狭窄。1、违规驾驶;2、危险区域停留;3、卸渣时安全距离不够。打设锚杆1、高处坠落登高作业作业人员本身重伤1、护栏不合标准;2、脚手架搭设不符合要求;3、工作界面未铺设安全木跳板。1、未正确穿戴劳保用品;2、不宜天气仍坚持作业。喷射混凝土1、高处坠落登高作业作业人员本身重伤1、场地混乱;2、边坡护栏不合要求;3、作业场地烟雾弥漫视物不清。1、危险区域作业;2、未正确

21、穿戴劳保用品。截水沟开挖1、高处坠落陡坡作业作业人员本身重伤1、边坡防护不周全;2、作业安全距离不够;3、场地不整、路面湿滑。1、危险区域作业;2、不安全装束;3、作业现场嬉戏打闹。洞口开挖架设钢拱架1、触电漏电作业人员本身或同一场所的其他作业人员死亡1、电缆线绝缘强度不够;2、电缆线破损或断裂;3、电路保护装置失效。1、物料随意压盖电缆;2、随意拖拽电缆;3、未按要求敷设电缆;4、违规检修电路。2、物体打击吊物、工锁具作业人员本身或同一场所的其他作业人员重伤1、工作平台工具材料随意堆放;2、起吊钢丝绳、吊篮等防护不全。1、未正确穿戴劳保用品;2、在起吊物下行走、停留;3、违规抛接工具。洞口管

22、棚或小导管施工1、高处坠落登高作业作业人员本身重伤1、台车护栏不符安全规范;2、台车机械故障;3、台车强度不够。1、台车违规起升降落;2、未正确穿戴劳保用品;3、台车司机与工作人员未协调一致。2、触电漏电作业人员本身或同一场所的其他作业人员死亡1、电缆线绝缘强度不够;2、电缆线破损或断裂;3、电路保护装置失效。1、物料随意压盖电缆;2、随意拖拽电缆;3、未按要求敷设电缆;4、违规检修电路。3、涌水突泥钻孔超限作业人员本身或同一场所的其他作业人员死亡1、岩体含水量丰富;2、岩体极为破碎。1、不严格执行治水方案;2、进入危险区域。注桨1、机械伤害注浆机作业人员本身或同一场所的其他作业人员重伤1、注

23、浆机管道支护不扎实;2、机械故障。1、人员在危险区域停留;2、非操作人员违规操作。洞口爆破1、冒顶片帮危险爆破作业人员本身死亡1、围岩内部压力失衡。1、开挖进尺过大;2、进入危险区域。2、涌水突泥危险爆破作业人员本身或同一场所的其他作业人员死亡1、岩体含水量丰富;2、岩体极为破碎。1、不严格执行治水方案;2、进入危险区域。3、放炮爆破作业作业人员本身或同一场所的其他作业人员死亡1、装炮时炮眼温度过高;2、放炮区域内车辆机械材料未清理干净;3、炸药填放不合要求;4、电雷管引爆器或线路故障5、盲炮未及时清理干净。1、违规进入放炮危险区域;2、人员安全距离不够即引爆;3、放炮完毕后未确认安全;私自进

24、入放炮区域。危石清除1、物体打击松动围岩作业人员本身或同一场所的其他作业人员重伤1、爆破后支护受损或变形;2、危石清除不完全。1、未正确穿戴劳保用品;2、清理危石时人员停留危险区域;3、违章从危险区域开始清除。2、机械伤害台车、运输车辆作业人员本身或同一场所的其他作业人员重伤1、机械故障;2、照明不足粉尘过多视线不好。1、在危险区域停留;2、凿顶人员未正确穿戴劳保用品。锚喷支护1、物体打击松动围岩作业人员本身或同一场所的其他作业人员重伤1、危石未清理干净;2、支护强度不够;3、爆破后支护松动变形。1、未正确穿戴劳保用品;2、在危险区域行走、停留;3、违规上下抛接工具。2、高处坠落登高作业作业人

25、员本身重伤1、台车稳定性不好;2、护栏高度不合标准。1、未正确穿戴劳保用品;2、司机人员配合操作失误。洞身钻爆作业中心线及髙程測量1、高处坠落登高作业作业人员本身重伤1、台车机械故障;2、护栏高度不够;3、洞内照明亮度不够。1、人员未正确穿戴劳保用品;2、台车违规起升降落。布孔1、高处坠落登高作业作业人员本身重伤1、台车机械故障;2、护栏高度不够;3、洞内照明亮度不够。1、人员未正确穿戴劳保用品;2、台车违规起升降落。钻孔1、高处坠落登高作业作业人员本身重伤1、机械故障;2、护栏高度不够;3、洞内照明不足。1、人员未正确穿戴劳保用品;2、台车违规起升降落。2、触电漏电作业人员本身或同一场所的其

26、他作业人员死亡1、电缆线绝缘强度不够;2、电缆线破损或断裂;3、电路保护装置失效。1、物料随意压盖电缆;2、随意拖拽电缆;3、未按要求敷设电缆;4、违规检修电路。3、机械伤害钻孔风镐作业人员本身或同一场所的其他作业人员重伤1、机械故障;。2、钻孔钻杆进入角度过大。1、人员违规进入危险区域;2、未正确穿戴劳保用品。装药及结线1、物体打击松动围岩作业人员本身或同一场所的其他作业人员重伤1、顶部危石未清除干净;2、放入孔内不稳定;3、场地混乱,工作平台杂乱。1、人员违规进入危险区域;2、违规上下抛接工具。2、火药爆炸爆破作业作业人员本身或同一场所的其他作业人员死亡1、雷管和炸药未分开存放或者间隔不够

27、;2、残余火药炸药未及时回收清理。1、在雷管炸药存放区明火作业;2、将其他易燃易爆物品与雷管炸药一起存放。起爆1、物体打击飞溅的渣土作业人员本身或同一场所的其他作业人员死亡1、人员安全距离不够;2、放炮区域内机械车辆物品未清理干净;3、方案缺陷,炸药填装出现问题。1、违规进入危险区域;2、未等人员撤离提前放炮。2、冒顶片帮危险爆破作业人员本身或同一场所的其他作业人员死亡1、围岩内部压力失衡;2、安全距离过大。1、开挖进尺过大;2、进入危险区域。3、涌水突泥危险爆破作业人员本身和同一场所的其他作业人员死亡1、岩体含水量丰富;2、岩体极为破碎。1、不严格执行治水方案;2、进入危险区域。通风1、触电

28、漏电作业人员本身或同一场所的其他作业人员死亡1、电缆线绝缘强度不够;2、电缆线破损或断裂;3、电路保护装置失效。1、物料随意压盖电缆;2、随意拖拽电缆;3、未按要求敷设电缆;4、违规检修电路。盲炮检査和危石清理1、物体打击松动围岩作业人员本身或同一场所的其他作业人员死亡1、围岩破碎,稳定性较差。1、进入危险区域;2、违规交叉作业;3、未按要求佩戴安全帽;2、火药爆炸民爆器材作业人员本身死亡1、存在盲炮。1、对盲炮处理错误。洞内运输装渣1、物体打击松动围岩作业人员本身或同一场所的其他作业人员重伤1、围岩破碎,稳定性较差。1、危石清理不彻底;2、进入危险区域;3、车顶防护措施不到位;2、机械伤害装

29、载机同一场所的其他作业人员重伤1、机械故障。1、违规操作。无轨运输1、车辆伤害出渣车同一场所的其他作业人员重伤1、车辆故障;2、道路狭窄;1、违规驾驶;2、危险区域停留。卸渣1、车辆伤害出渣车作业人员本身或同一场所的其他作业人员重伤1、车辆故障;2、卸渣处失稳;1、违规驾驶;2、危险区域停留。2、物体打击渣土同一场所的其他作业人员重伤1、渣土坠往低处。1、危险区域停留。爆破器材运输1、车俩伤害民爆物品运输车辆同一场所的其他作业人员死亡1、车辆故障;2、道路狭窄;1、违规驾驶;2、危险区域停留。2、火药爆炸民爆物品作业人员本身或同一场所的其他作业人员死亡1、雷管和炸药混放;2、车辆安全装置有缺陷

30、。1、用非专用车辆违规运输;2、紧急处置错误。初期支护初喷1、物体打击松动围岩作业人员本身或同一场所的其他作业人员员重伤1、台车工具材料随意堆放2、顶部危石未清除完全3、高处作业下方周边安全距离不够4、管道未固定扎实1、未正确穿戴劳保用品2、在危险区域行走、停留3、违规抛接工具2、触电漏电作业人员本身或同一场所的其他作业人员死亡1、电缆线绝缘强度不够;2、电缆线破损或断裂;3、电路保护装置失效。1、物料随意压盖电缆;2、随意拖拽电缆;3、未按要求敷设电缆;4、违规检修电路。3、高处坠落登高作业作业人员本身轻伤1、机械故障;2、护栏高度不够;3、洞内照明不足。1、人员未正确穿戴劳保用品;2、台车

31、违规起升降落。超前支护或超前小导管1、高处坠落登高作业作业人员本身轻伤1、机械故障;2、护栏高度不够;3、洞内照明不足。1、人员未正确穿戴劳保用品;2、台车违规起升降落。2、触电漏电作业人员本身或同一场所的其他作业人员死亡1、电缆线绝缘强度不够;2、电缆线破损或断裂;3、电路保护装置失效。1、物料随意压盖电缆;2、随意拖拽电缆;3、未按要求敷设电缆;4、违规检修电路。立钢拱架1、触电漏电作业人员本身或同一场所的其他作业人员死亡1、电缆线绝缘强度不够;2、电缆线破损或断裂;3、电路保护装置失效。1、物料随意压盖电缆;2、随意拖拽电缆;3、未按要求敷设电缆;4、违规检修电路。2、物体打击吊物作业人

32、员本身或同一场所的其他作业人员重伤1、工作平台工具材料堆放紊乱;2、起吊钢丝绳、吊篮等防护不全;3、高处作业下方周边安全距离不够。1、台车违规起升降落;2、未正确穿戴劳保用品;3、台车司机与工作人员未协调一致;4、违规上下抛接工具。3、高处坠落登高作业作业人员本身重伤1、机械故障;2、护栏高度不够;3、洞内照明不足。1、人员未正确穿戴劳保用品;2、台车违规起升降落。钢筋网铺设1、高处坠落登高作业作业人员本身重伤1、机械故障;2、护栏高度不够;3、洞内照明不足。1、人员未正确穿戴劳保用品;2、台车违规起升降落。2、触电漏电作业人员本身或同一场所的其他作业人员死亡1、电缆线绝缘强度不够;2、电缆线

33、破损或断裂;3、电路保护装置失效。1、物料随意压盖电缆;2、随意拖拽电缆;3、未按要求敷设电缆;4、违规检修电路。打锚杆1、高处坠落登高作业作业人员本身轻伤1、机械故障;2、护栏高度不够;3、洞内照明不足。1、人员未正确穿戴劳保用品;2、台车违规起升降落。2、机械伤害台车、钻孔风镐作业人员本身或同一场所的其他作业人员重伤1、机械故障;2、管道未能绑实。1、台车违规起升降落;2、违章作业。喷射混凝土1、高处坠落登高作业作业人员本身轻伤1、台车故障;2、护栏高度不符合规范。1、人员未正确穿戴劳保用品;2、台车违规起升降落。仰拱施工仰拱幵挖1、机械伤害挖机作业人员本身或同一场所的其他作业人员重伤1、

34、机械故障。1、人员违规进入危险区域;2、指挥调度失误;3、违章作业。2、车辆伤害运输车辆作业人员本身或同一场所的其他作业人员重伤1、道路狭窄;2、光线不足、视线不明;3、车辆超高、超载。1、违规驾驶;2、违规进入危险区域。仰拱钢拱架施工1、触电漏电作业人员本身或同一场所的其他作业人员死亡1、电缆线绝缘强度不够;2、电缆线破损或断裂;3、电路保护装置失效。1、物料随意压盖电缆;2、随意拖拽电缆;3、未按要求敷设电缆;4、违规检修电路。绑扎钢筋1、触电漏电作业人员本身或同一场所的其他作业人员死亡1、电缆线绝缘强度不够;2、电缆线破损或断裂;3、电路保护装置失效。1、随意拖拽电缆;2、违规检修电路;

35、3、未按要求敷设电缆。混凝土浇筑1、车辆伤害混凝土泵车作业人员本身死亡1、车辆故障;2、道路狭窄;1、违规驾驶;2、危险区域停留。2、触电漏电作业人员本身或同一场所的其他作业人员死亡1、电缆线绝缘强度不够;2、电缆线破损或断裂;3、电路保护装置失效。1、随意拖拽电缆;2、违规检修电路;3、未按要求敷设电缆。监控量测监測仪器装设及量測1、高空坠落登高作业作业人员本身死亡1、洞内临时登高构筑物临边无防护设施或设置不符合安全要求;2、洞内渣土等堆积物不稳定。1、违规攀爬渣土等松散堆积物;2、未按要求使用安全带。二次衬砌搭设防水板挂设台车1、高处坠落登高作业作业人员本身重伤1、台车结构不稳定;2、起吊

36、钢丝绳断裂。1、未按要求使用安全带。2、触电漏电作业人员本身或同一场所的其他作业人员死亡1、电缆线绝缘强度不够;2、电缆线破损或断裂;3、电路保护装置失效。1、随意拖拽电缆;2、违规检修电路;3、未按要求敷设电缆。3、坍塌台车设计方案作业人员本身死亡1、结构设计存在缺陷。1、设计草率,不符合规范要求。台车构件1、拼装材料质量差。1、焊接作业不到位。初支表面处理1、物体打击表面多余附着物作业人员本身或同一场所的其他作业人员轻伤1、附着物重量较大;2、附着物有锋利毛刺、毛边。1、进入危险区域;2、未按要求戴好安全帽。2、高处坠落登高作业作业人员本身死亡1、台车临边无防护设施或设置不符合安全要求;2

37、、台车未设置爬梯或设置不符合安全要求。1、进入危险区域;2、未按要求使用安全带。土工布铺设1、高处坠落登高作业作业人员本身死亡1、台车临边无防护设施或设置不符合安全要求;2、台车未设置爬梯或设置不符合安全要求。1、进入危险区域;2、未按要求使用安全带。2、火灾违章作业作业人员本身或周围其他作业人员死亡1、土工布阻燃性较低;1、违规动火;2、违规存放或携带易燃物品。防水板铺设1、高处坠落登高作业作业人员本身死亡1、台车临边无防护设施或设置不符合安全要求;2、台车未设置爬梯或设置不符合安全要求。1、进入危险区域;2、未按要求使用安全带。2、火灾违章作业作业人员本身或周围其他作业人员死亡1、防水板阻

38、燃性较低;1、违规动火;2、违规存放或携带易燃物品。钢筋绑扎1、高处坠落登高作业作业人员本身死亡1、台车临边无防护设施或设置不符合安全要求;2、台车未设置爬梯或设置不符合安全要求。1、进入危险区域;2、未按要求使用安全带。2、物体打击钢筋及其紧固工具作业人员本身或同一场所的其他作业人员轻伤1、钢筋摆放不安全;2、扎丝箍未用绳索固定。1、进入危险区域;2、未按要求戴好安全帽。3、触电漏电作业人员本身或同一场所的其他作业人员死亡1、电缆线绝缘强度不够;2、电缆线破损或断裂;3、电路保护装置失效。1、随意拖拽电缆;2、违规检修电路;3、未按要求敷设电缆。二衬台车就位1、高处坠落登高作业作业人员本身重

39、伤1、台车临边无防护设施或设置不符合安全要求;2、台车未设置爬梯或设置不符合安全要求。1、进入危险区域;2、未按要求使用安全带。2、机械伤害二衬台车作业人员本身死亡1、行走轨道不平直;2、台车行进速度过快。1、危险区域停留;2、违规操作。混凝土浇筑1、高处坠落登高作业作业人员本身重伤1、台车临边无防护设施或设置不符合安全要求;2、台车未设置爬梯或设置不符合安全要求。1、进入危险区域;2、未按要求使用安全带。2、触电漏电作业人员本身或同一场所的其他作业人员死亡1、电缆线绝缘强度不够;2、电缆线破损或断裂;3、电路保护装置失效。1、随意拖拽电缆;2、违规检修电路;3、违规碾压电缆;4、未按要求敷设

40、电缆。3、机械伤害二衬台车作业人员本身死亡1、行走轨道不平直;2、支撑杆件存在故障。1、危险区域停留;2、混凝土浇筑不平衡。4、车辆伤害混凝土泵车作业人员本身死亡1、车辆故障;2、道路狭窄;1、违规驾驶;2、危险区域停留。养生1、触电漏电作业人员本身或同一场所的其他作业人员死亡1、电缆线绝缘强度不够;2、电缆线破损或断裂;3、电路保护装置失效。1、随意拖拽电缆;2、违规检修电路;3、未按要求敷设电缆;拆模1、高处坠落登高作业作业人员本身重伤1、台车临边无防护设施或设置不符合安全要求;2、台车未设置爬梯或设置不符合安全要求。1、进入危险区域;2、未按要求使用安全带。洞内照明不良1、照明灯具损毁或功率不足。1、未按要求配置足够数量的照明灯具;2、未及时修复受损灯具。2、触电漏电作业人员本身或同一场所的其他作业人员死亡1、电缆线绝缘强度不够;2、电缆线破损或断裂;3、电路保护装置失效。1、物料随意压盖电缆;2、随意拖拽电缆;3、未按要求敷设电缆;4、违规检修电路。贵州省余庆至凯里高速公路第十二合同段隧道风险评估报告 6.3 风险分类根据风险分析结果,运用本报告第3.2.5节介绍的LEC评价法,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环境建筑 > 隧道涵洞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