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10-F451E27K-A01-01
天津北疆发电厂一期工程#1机组
烟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改造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说明书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
华北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
2014年02月 北京
批 准:
詹 扬
审 核:
靳朝晖
校 核:
彭红文 杜小军 张燕生
周 军 吴 冰 高 青
王庆贤 李 雅 马欣欣
孟 凌 张 萍 贾江涛
编 写:
刘 闯 曹 建 王惠芸
孙育文 王勇强 夏妍萍
王文臣 赵旭红 孔祥正
刘韫颖 邢宇萌 姚四旺
可行性研究报告
图纸目录
序号
名 称
图号
1
总说明
F451E27K-A01-01
2
投资估算及经济评价
F451E27K-E01
3
烟气系统改造流程图
F451E27K -A01-J-01
4
凝结水系统改造流程图
F451E27K -A01-J-02
5
炉后及脱硫区域改造布置图
F451E27K -A01-J-03
目 录
1 总 论 1
1.1 项目概况 1
1.2 编制依据 1
1.3 设计标准及规范 2
1.4 研究范围与分工 2
1.5 工作简要过程及主要参加人员 2
2 厂址简述 4
2.1厂址地理位置及地形条件 4
2.2气象条件 4
2.3岩土工程条件 5
2.4交通运输 9
2.5电厂总体布置 10
2.6锅炉设备 10
2.7煤质分析及灰成份分析资料 11
3 脱硫、脱硝及除尘系统现状 12
3.1电除尘系统现状 13
3.2脱硫系统现状 14
3.3脱硝系统现状 14
4 主要改造原则及改造设计参数 15
4.1主要改造原则 15
4.2改造要求及设计参数 15
4.3改造技术路线的选取 17
5除尘改造方案 18
5.1一期除尘器配置情况 18
5.2改造后除尘效率要求及可选方案 19
5.3除尘改造可选方案的介绍 19
5.4干式除尘器改造方案比选 23
5.5低低温电除尘器改造方案 25
5.6湿式除尘器设置 26
6脱硫脱硝改造方案 33
6.1一期脱硫配置情况 33
6.2脱硫改造方案 34
6.3一期脱硝配置情况 39
6.4脱硝改造方案 41
7烟气综合净化改造的其它影响 42
7.1 对引风机的影响 42
7.2对锅炉的影响 45
7.3对烟囱的影响 45
7.4对热力系统的影响 45
7.5综合技术经济比较 45
8 净烟气再热消除烟囱“白烟” 46
8 土建结构部分 52
8.1 结构改造内容及要求 52
8.2地基基础 53
8.3 建(构)筑物结构形式 54
9 电气部分 55
9.1 本期改造电气负荷汇总 55
9.2 电气改造方案 55
9.3 直流电系统 56
9.4 二次线控制、测量 56
10 热工自动化部分 57
10.1 设计范围 57
10.2自动化水平 57
10.3控制方式 57
11 水工部分 58
11.1 用水量 58
11.2 系统布置 58
12 消防部分 58
13 化学部分 59
13.1 一期工程脱硝还原剂贮存和制备系统简述 59
13.2 还原剂用量及设备配置 59
13.3 设备布置 59
14 暖通部分 59
15 建筑部分 60
15.1建筑设计原则 60
15.2建筑物一览表 60
15.3 建筑材料选型 60
15.4防火及疏散 60
15.5建筑装修 60
16 项目实施的条件和建设进度及工期 60
16.1 项目实施的条件 60
16.2 建设进度及工期 63
17 环境保护 63
17.1环境保护标准 63
17.2 现有工程概况 63
17.3 本次改造方案概况 64
18 投资估算 66
19 改造一览表 66
20 结论与建议 68
20.1 结论 68
20.2 建议 68
天津北疆发电厂一期工程#1机组烟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改造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1 总 论
1.1 项目概况
天津北疆发电厂厂址位于天津市滨海新区东北部的汉沽区双桥子,处于沿海地区和京津唐电网负荷中心,距离天津市外环线56公里。
电厂规划容量为4×1000MW机组、40×104t/d海水淡化装置,并留有扩建的余地。
北疆发电厂一期工程是国家循环经济试点项目,建设2×1000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并同步建设日产20万吨淡水的海水淡化工程。北疆发电厂一期工程的1、2号机组已分别于2009年9月24日和11月30日通过168试运行投产发电。
北疆发电厂二期扩建工程建设2×1000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并同步建设日产30万吨淡水的海水淡化工程,目前该项目已经取得国家发改委对项目核准的批复意见。
自2013年年初以来,我国中东部地区出现持续雾霾天气,其中京津冀地区尤为严重,给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身体健康都造成了严重影响,火电厂烟气污染物排放等污染源的治理也更加引起了国家发展改革委、环保部等国家部委的高度重视。保护环境是我国发展的基本国策。为了保证北疆电厂既能推动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又能最大限度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投资方拟进一步增加环保投入,根据天津国投津能发电有限公司的要求,北疆发电厂一期工程#1机组大气污染物排放拟参照《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2011)中燃气发电厂排放标准部分,进行脱硝脱硫及除尘系统改造。经过与燃气轮机组的实际烟气量、含氧量、污染物排放标准进行对比,改造后1号炉的烟气污染物排放拟控制在:烟尘排放浓度≯5mg/Nm3,二氧化硫排放浓度≯35mg/Nm3,氮氧化物排放浓度≯50mg/Nm3。
1.2 编制依据
1.2.1 天津国投津能发电有限公司设计委托传真;
1.2.2 天津北疆发电厂一期工程施工图设计资料;
1.2.3 相关设备厂家提供资料;
1.2.3 《电力建设工程概算定额》(2006年版);
1.2.4 《电力建设工程预算定额》(2006年版);
1.2.5 《大中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GB50660-2011);
1.2.6 《火力发电厂可行性研究报告内容深度规定》DL/T5375-2008;
1.3 设计标准及规范
《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13223-2011
《大中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 GB 50660-2011
《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 DL5000-2000
《火力发电厂初步设计文件内容深度规定》 DL/T5427-2009
《电力工程制图标准》 DL5028-93
《火力发电厂烟风煤粉管道设计技术规程》 DL/T5121-2000
《设备及管道保温技术通则》 GB4272-92
《火力发电厂保温材料技术条件》 DL/T776-2001
《火力发电厂保温油漆设计规程》 DL/T5072-2007
《工业金属管道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B50184-93
《工业设备及管道绝热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GB50185-93
《火力发电厂钢制平台扶梯设计技术规定》 DLGJ158-2001
《固定式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 TSG R0004-2009
《压力容器》 GBl50-2011
1.4 研究范围与分工
1.4.1 改造项目主体设计单位为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我公司),负责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
主要包括;
#1炉脱硫改造、脱硝改造、除尘系统改造、炉后改造区域布置等改造;
烟风系统的设备核算及烟道改造;
为适应烟气污染物超低排放改造所需要新加或拆除和加固原有结构部分的设计;
相应增加自动控制设备、配电设备等;
投资估算及经济效益分析;
1.4.2 投资估算范围:#1炉脱硫、脱硝及除尘改造工程。
1.5 工作简要过程及主要参加人员
1.5.1 工作简要过程
2013年9月,天津国投津能发电有限公司安生部对#1炉脱硫增容、烟尘改造及烟气余热利用改造技术方案进行了初步的明确。
2013年9月~11月,天津国投津能发电有限公司多次组织召开了环保设施综合改造技术交流会。
2013年11月6日,天津国投津能发电有限公司正式委托我公司进行机组除尘、脱硫设施技术改造可行性研究。
2013年11月18日,在我公司组织召开了环保设施综合改造技术交流会,明确了改造内容、目标及存在问题。
2014年02月10日,在我公司对环保综合改造方案向天津国投津能发电有限公司领导进行了汇报,进一步明确了改造的原则。
1.5.2人员组成
1.5.2.1 工程管理人员
序号
姓 名
职 务
1
詹 扬
主管总工程师
2
靳朝晖
项目经理
3
尹元豹
计划管理工程师
1.5.2.2 项目人员组成
序号
专业
主设人
主 工
1
热机
刘 闯
彭红文
2
结构
王勇强
吴 冰
3
电气
曹 建
杜小军
4
二次
王 惠
贾江涛
5
水工工艺
王惠芸
张燕生
6
热控
孔祥正
马欣欣
7
化学
孙育文
周 军
8
总图
夏妍萍
高 青
9
施工组织
王文臣
王庆贤
10
建筑
刘韫颖
孟 凌
11
暖通
张 萍
12
技经
赵旭红
李 雅
13
环保
孟宪彬
付 铁
2 厂址简述
2.1厂址地理位置及地形条件
天津北疆发电厂厂址位于天津市汉沽东北部沿渤海区域。电厂西北距汉沽城区约9km,南距海滨大道约0.50km。本工程为改造工程,改造场地位于电厂一期工程的东侧炉后及烟囱区域,改造场地为一期施工用地,已进行回填,回填标高3.0m~4.0m。
厂区竖向布置采取平坡式布置,室内外地坪标高差为0.30m。场地排水坡度一般为0.5‰,困难情况下不小于0.3‰。
2.2气象条件
本厂址位于汉沽地区。汉沽位于渤海西部,受季风环流控制,气候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旱多风,冷暖多变;夏热湿大,雨水集中;秋高气爽;冬寒少雪。
项 目
单位
统计值
多年年平均气温
℃
11.9
极端最高气温
39.7
极端最低气温
-20.7
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
-4.7
最热(7月)月平均气温
26
多年多年平均气压
hPa
1016.6
多年年平均蒸发量
mm
1590.6
多年年最大平均蒸发量
2012.4
多年年最小平均蒸发量
1304.4
多年年平均降水量
mm
556.7
年最大降水量
896.5
年最小降水量
296.0
多年1d最大降水量
321.1
多年1h最大降水量
95
多年10min最大降水量
33.2
最大1次降水量及历时
369.4
多年平均相对湿度
%
65
最小相对湿度
1
多年平均绝对湿度
11.7
多年平均风速
m/s
3.6
多年最大瞬时风速
31
多年最长结冰日数
d
173
多年最大积雪厚度
cm
31
多年最大冻土深度
cm
57
最长1次大风日数
d
5
最长1次沙尘暴持续时间
h
3
厂址处五十年一遇基本风压为0.55kN/m2,相应的五十年一遇10m高、10分钟平均最大风速为29.7m/s。
2.3岩土工程条件
根据岩土工程勘测报告,厂区地层为第四系陆相、海相、海陆交互相沉积层,本次勘测钻探最大深度70m。根据土层的沉积成因、物理力学性质,将本次勘测所揭露的土层自上而下分为五大层,各土层性质分述如下:
表层(层号0):素填土,新近回填,以黄褐色粉质粘土、粉土为主,局部地段含有砖块和植物根。该层底部局部地段为灰黑色淤泥。回填土厚度为3.00~3.60m。
第一大层(层号①),本层为陆相沉积物,以黄褐色粉质粘土为主,在该层的顶部分布有素填土或淤泥。
素填土,黄褐色,湿~很湿,由粉质粘土组成,松散~稍密,属高压缩性土。一般厚度为0.50~1.50m,平均厚度为1.00m。该层分布于盐池的池堤地段,为晒盐及养虾池挖掘堆积形成。
淤泥,黑色、黑灰色,流塑,很湿,含腐植质和植物根,有腥臭味,属高压缩性土。一般厚度为0.20~0.50m。在晒盐及养虾的过程中,局部地段人工挖掘了沟槽,因此该段淤泥沉积厚度相对较大,约为0.80m~1.20m。淤泥分布于盐池的池底,主要由养殖过程中形成。
粉质粘土,黄褐色,很湿,软塑,局部为流塑,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含氧化铁、少量碎贝壳。局部土质不均匀,夹粉土薄层。属高压缩性土。一般厚度在0.80~2.90m,平均厚度为1.80m。该层在厂区内均有分布。
第二大层(层号②),本层为海相沉积物,以灰色粉质粘土为主,夹有粉土、粘土、淤泥质粉质粘土和粉细砂层。按岩性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分为三个亚层:
②1层:粉质粘土,灰色,以软塑状态为主,局部呈流塑状态,湿~很湿。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夹有粉土、粉砂薄层,呈互层状,局部层位相变为淤泥质粉质粘土。该层土大部分层位含少量贝壳碎片,局部贝壳碎片较富集呈薄层状。在钻探过程中该层土存在缩径现象。该层土属高压缩性土。
该层土底板埋深为16.0~25.0m,平均埋深为18.4m,层厚为10.8~22.8m,平均厚度为14.9m。该层在厂区内均有分布。
②2层:粉土,灰色,中密~密实,湿,摇震反应中等,局部层位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低。含少量贝壳碎片和氧化铁。夹有粉质粘土和粉砂薄层,呈互层状。本层整体厚度较小,主要以夹层形式存在,层厚为0.6~5.2m,平均厚度为2.0m。该层土属中等压缩性土。
②3层:粉细砂,灰色,中密~密实,饱和,含少量贝壳碎片,夹有粘性土薄层。本层位于第二大层的底部,该层土顶板埋深为17.6~22.0m,平均埋深为18.4m,底板埋深为20.2~29.5m,平均埋深为23.4m,层厚为1.8~8.1m,平均厚度为4.5m。该层在厂区的大部分地段均有分布,仅煤场以西地段缺失。该层土属中等~低压缩性土。
第三大层(层号③),本层为陆相沉积物,以黄褐色粉质粘土为主,局部夹有粘土、粉土或粉砂层。在厂区的东部本层顶部普遍分布一层厚0.1~0.2m的泥炭或腐木层。本层下部砂性增大,大部分地段至底部出现粉土或粉砂层。按岩性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分为三个亚层:
③1层:粉质粘土,褐黄色、灰黄色,以可塑状态为主,局部为软塑,稍湿~湿,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夹有粉土薄层,呈互层状,含云母、少量螺壳和少量姜石,见氧化铁条纹。该层土属中等压缩性土。
该层土底板埋深一般为22.5~30.2m,平均为26.7m,层厚一般为0.6~10.6m,平均厚度为4.8m。该层在厂区内均有分布。
③2层:粉土,褐黄色、灰黄色,中密~密实,稍湿~湿,摇震反应中等,无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低。夹有粉质粘土和粉砂薄层,呈互层状,含少量贝壳碎片和姜石,见氧化铁条纹。该层土属中等压缩性土。
该层土底板埋深一般为24.5~33.4m,平均为29.8m,层厚一般为1.0~3.5m,平均厚度为2.6m。该层分布于厂区内大部分地段。
③3层:粉砂,褐黄色、灰黄色,中密~密实,饱和,摇震反应迅速,无光泽,干强度低,韧性低。夹有粉质粘土和粉土薄层,呈互层状,含少量贝壳碎片。
该层土底板埋深为26.6~35.5m,平均埋深为31.6m,层厚为1.5~7.8m,平均厚度为3.7m。该层分布于厂区内大部分地段。
第四大层(层号④),本层以海陆交互相沉积的粉质粘土层为主,夹粘土、粉土和粉细砂层。粘土、粉土和粉细砂层的分布和厚度在水平向变化较大,无明显的规律性。
粉质粘土:灰褐色、灰黄色,可塑,局部为硬塑,湿~很湿,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含少量贝壳碎片及其薄层,含姜石,见氧化铁条纹,土质不均匀,夹粉土薄层。
粘土:灰褐色、灰黄色,可塑,局部为硬塑,湿~很湿,切面有光泽,干强度高,韧性高,见氧化铁条纹,含少量贝壳碎片及其薄层。
粉土:灰褐色、灰黄色,密实,湿~很湿,切面无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低,见氧化铁条纹,含少量贝壳碎片及其薄层,含姜石。土质不均匀,夹粉质粘土薄层。
粉细砂:灰褐色、灰黄色,密实,饱和,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
该层土底板埋深为43.0~54.0m,平均埋深为47.6m,层厚为9.9~20.0m,平均厚度为14.9m。该层在整个厂区内均有分布。
第五层,(层号⑤),本层由陆相沉积的黄褐色粉细砂、粉质粘土、粉土互层组成,局部有粘土层。
按岩性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分为两个亚层:
⑤1层:粉细砂,褐黄色、褐灰色,饱和,密实,以石英、长石为主,含云母,大部分层位砂质均匀,局部层位夹粉土薄层。
⑤2层:粉质粘土,褐黄色、灰褐色,可塑~硬塑,稍湿~湿,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含氧化铁条纹和少量姜石,土质不均匀,夹粉土薄层,呈互层状。
该大层钻孔揭露的厚度大于20m,未揭穿,在厂区内均有分布。
各层地基土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值见表2.3-1,各层地基土的桩基参数值见表2.3-2。
表2.3-1 各层地基土主要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值表
地层
编号
地基土
名 称
重力
密度
g(kN/m3)
压缩模量
抗剪强度(固结快剪)
承载力
特征值
fak(kPa)
Es1-.2
(MPa)
Es2-4
(MPa)
Es4-6
(MPa)
Es6-8
(MPa)
粘聚力
C(kPa)
内摩擦角
φ(°)
①
粉质粘土
18.0
2.0
4.0
15
8
80
素填土
18.0
4.0
6.0
10
15
90
②1
粉质粘土
18.0
3.0
4.5
6.5
12
8
75
②2
粉土
18.5
5.0
8.0
11.0
15
20
160
②3
粉细砂
19.0
15.0
25.0
30.0
30
250
③1
粉质粘土
18.0
6.0
10.0
14.0
17.0
20.0
17.0
190
③2
粉土
18.5
8.0
12.0
18.0
24.0
20.0
25.0
200
③3
粉砂
19.0
10.0
15.0
22.0
30.0
25
220
④
粉质粘土
19.0
7.0
11.0
15.0
19.0
40
15
220
粉土
19.5
10.0
16.0
23.0
26.0
30
24
⑤1
粉细砂
20.0
20.0
25.0
30.0
40.0
35
300
⑤2
粉质粘土
19.5
9.0
13.0
17.0
20.0
45
14
280
表2.3-2 各地基土桩基参数推荐值表
地层
编号
地基土名称
灌注桩
预制桩
桩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ik(kPa)
桩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pk(kPa)
桩极限侧阻力标准值qsik(kPa)
桩极限端阻力标准值qpk(kPa)
①
素填土
20
20
粉质粘土
15
15
②1
粉质粘土
30
250
36
②2
粉土
40
450
55
②3
粉细砂
80
900
80
3500
③1
粉质粘土
50
550
55
2700
③2
粉土
60
65
③3
粉砂
70
1100
65
3200
④
粉质粘土
50
粉土
60
⑤1
粉细砂
80
1500
⑤2
粉质粘土
60
1300
(3) 地下水条件
厂区原为晒盐池兼作养虾池,在本次勘测之前池水已抽干。由于组成池堤的粉质粘土渗透性很低,盐池中池水抽干后短时间内地下水位下降,在本次勘测期间,大部分地段地下水位埋深约为0.5~0.7m,相应标高为0.2~0.7m。地下水类型为潜水。
厂区四周现为晒盐池兼作养虾池,水面标高约1.60~1.80m,且有可能长期保持不变。考虑到厂区回填到标高4.00m后,场地内的地下水位会有一定程度的升高,其标高约为1.80~2.00m。
厂区场地整平标高为4.0m,长期来看地下水位标高约为1.80~2.00m。按照《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的有关规定,勘测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当建(构)筑物基础埋深标高低于1.80~2.00m时,建(构)筑物基础就处于长期浸水状态,由水样化验结果判定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强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弱腐蚀性,对钢结构具中等腐蚀性。当建(构)筑物基础埋深标高高于1.80~2.00m时,基础就处于干湿交替状态,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具强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有强腐蚀性,对钢结构具中等腐蚀性。
(4) 场地地层岩性
钻孔的剪切波速测试结果,20m深度内土层等3个等效剪切波速为115.3、117.3和120.9m/s,场地覆盖层厚度大于80m。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判定建筑场地类别为Ⅳ类。
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厂址所在区域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0g,地震基本烈度为8度。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震工程研究中心所完成的《天津北疆发电厂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报告》,50年超越概率为10%的场地设计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95g,对应地震烈度为8度。
综合判定场地地基土不液化。
(5) 标准冻结深度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厂区土壤标准冻结深度为0.60m。
2.4交通运输
2.4.1 公路运输
目前,汉沽境内拥有干线公路2条、区级公路5条、高速公路1条。各级道路纵横交错,构成了汉沽公路运输网,交通运输极为便利。其中干线公路包括芦汉公路和津汉公路,区级公路包括汉(沽)北(塘)公路、汉榆公路、汉南公路、芦堂公路、塘汉公路和海滨大道。
2.4.2 铁路运输
津山铁路横贯全区,在本境段为复线运行,双程计长为29km。
汉(沽)南(堡)铁路,始建于1958年,由京山铁路汉沽车站接轨,延伸至南堡铁路,全长31.80km,境内20.60km。此铁路主要运输汉沽、南堡两场海盐,并兼客运。
2.5电厂总体布置
2.5.1全厂总体规划
天津北疆发电厂项目规划建设规模为:4×1000MW等级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配套50万吨/日海水淡化。
项目分两期实施。一期工程已投产,二期工程处于施工准备阶段。
2.5.2一期工程总平面布置
一期工程采用四列式布置格局,主厂房固定端朝南,扩建端朝北,汽机房朝西。具体布置方案为:
厂区自西向东依次为500kV(GIS)配电装置区、水塔区及海水淡化设施、主厂房及脱硫设施区、贮卸煤设施区。
主厂房区自西向东依次布置为汽机间、除氧间、煤仓间、锅炉房(集中控制楼布置在两炉之间)、静电除尘器、引风机、烟囱及烟道、脱硫设施场地。石灰石浆液制备车间、脱硫废水处理车间、石膏脱水车间布置在脱硫区域与贮煤场之间。
电厂一期目前共设有四个出入口,其中电厂西路(第二出入口)为人流通道,电厂东路(第三出入口)为物流通道,煤场东路(第四出入口)为运灰渣通道。电厂西路和电厂东路向北与厂区北侧的汉南路相连接;煤场东路与电厂东侧的灰场相连接。厂区南侧的主进厂道路(第一出入口)将在112国道开通后封闭,不再作为人流通道使用。
2.6锅炉设备
一期工程锅炉采用上海锅炉厂有限公司生产的1000MW锅炉,型号为SG3100/27.56-M54X。锅炉型式为超超临界参数直流炉、一次中间再热、单炉膛平衡通风、∏型布置、八角双切圆燃烧方式、全钢构架悬吊结构、半露天布置、固态排渣煤粉炉。采用带循环泵的启动系统。不投油最低稳燃负荷不高于锅炉的30%B-MCR。
主要技术规范(BMCR工况):
a)
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BMCR)
3102
t/h
b)
过热器出口蒸汽压力
27.46
MPa(g)
c)
过热器出口蒸汽温度
605
℃
d)
再热蒸汽流量
2563
t/h
e)
再热器进口蒸汽压力
6.31
MPa(g)
f)
再热器出口蒸汽压力
6.11
MPa(g)
g)
再热器进口蒸汽温度
379
℃
h)
再热蒸汽出口温度
603
℃
i)
省煤器进口给水温度
299.8
℃
j)
锅炉保证热效率
≥93.86
%
k)
排烟温度(修正后)
124
℃
l)
NOx排放浓度(6%含氧量)
300
mg/Nm3
2.7煤质分析及灰成份分析资料
本工程改造阶段所用设计煤种及校核煤种的煤质及灰分分析资料见表2.7-1。
表2.7-1 煤质分析及灰成份分析资料
项 目
符号
单位
设计煤种
校核煤种1
校核煤种2
平朔安太堡煤
神府东胜煤
山西内蒙混煤
全水分
Mt
%
7.3
14
21.6
干燥基水分
Mad
%
2.4
8.49
9.21
收到基灰分
Aar
%
21.3
11
8.70
干燥无灰基挥发分
Vdaf
%
37.7
37
38.49
收到基低位发热量
Qnet,ar
kJ/kg
22000
22760
20320
收到基碳
Car
%
57.37
60.33
54.19
收到基氢
Har
%
4.19
3.62
3.36
收到基氧
Oar
%
7.57
9.95
10.65
收到基氮
Nar
%
1.4
0.69
0.71
收到基硫
Sar
%
<0.87
0.41
0.79
可磨性指数
HGI
56
56
53
灰成分分析
二氧化硅
SiO2
%
52.31
36.71
46.19
三氧化二铝
Al2O3
%
33.5
13.99
14.64
二氧化钛
TiO2
%
0.7
0.86
三氧化二铁
Fe2O3
%
3.60
13.85
17.56
氧化钙
CaO
%
4.65
22.92
8.06
氧化镁
MgO
%
0.81
1.28
1.80
氧化钾
K2O
%
0.67
0.72
1.55
氧化钠
Na2O
%
0.49
1.23
0.56
五氧化二钒
V2O5
%
无
三氧化硫
SO3
%
1.67
9.3
7.78
二氧化锰
MnO2
%
0.02
0.052
其 它
%
1.58
变形温度
DT
℃
>1500
1130
1120
软化温度
ST
℃
1160
1130
半球温度
HT
℃
1140
熔融温度
FT
℃
1210
1150
3 脱硫、脱硝及除尘系统现状
北疆发电厂一期工程电除尘器于2009年投产,每台炉设置了两台菲达公司生产的三室五电场静电除尘器,设计效率99.89%,保证效率99.82%,除尘器出口烟尘浓度不大于60mg/Nm3,经湿法脱硫后,烟囱入口烟尘排放浓度不大于30mg/Nm3。
烟气脱硫装置由北京博奇电力有限公司EPC总承包建设,脱硫装置设计含硫量为1.0%,设计脱硫效率不低于96.3%,SO2设计排放值为81.4mg/Nm3(标、干、6%O2)。
烟气脱硝装置原设计为预留,后于2012年5月由北京国电龙源环保公司EPC总承包建设投产,脱硝装置入口设计NOx浓度400mg/Nm3,脱硝效率不低于80%,催化剂2+1设置,最低连续运行烟温293℃。
3.1电除尘系统现状
#1、#2机组分别于2009年9月26日、11月30日通过168投入运行,运行期间曾发生过气流孔板磨损脱落导致一电场短路现象、变压器烧损、振打轴断等缺陷。每次停机检修均安排进入电除尘内部检查,发现阳极板有轻度沾灰现象、无明显腐蚀。每年机组检修后进行电除尘效率试验,电除尘电场空载电压试验均在50kv以上, 运行比较稳定,电除尘除尘效率基本保持原有设计水平。华北电科院于2012年对#1号机组的电除尘系统进行试验,其有关数据详见下表:
表1:#1炉电除尘A试验数据表
项目
单位
入口1
入口2
入口3
出口1
出口2
出口3
标干烟气流量
Nm3/h
563806
543457
527990
567134
547914
566031
烟气动压
Pa
112
106
100
112
106
115
烟气静压
kPa
-3.03
-3.02
-3.03
-3.37
-3.35
-3.45
烟气全压
kPa
-2.95
-2.94
-2.96
-3.29
-3.27
-3.37
烟气流速
m/s
13.66
13.37
13.07
13.58
13.29
13.91
烟气温度
℃
121
127
129
115
120
125
采样截面面积
m2
18.6
18.6
18.6
18.6
18.6
18.6
大气压力
kPa
100.1
100.1
100.1
100.1
100.1
100.1
烟气含湿量
%
5.9
5.9
5.9
5.9
5.9
5.9
烟气含氧量
%
5.3
5.1
5
测试工况下湿烟气流量
m3/h
902621
883202
862445
897264
877846
919361
实测烟尘浓度
mg/Nm3
19765
19885
20366
71
64
70
折算烟尘排放浓度(1.4)
mg/Nm3
68
60
66
除尘器本体漏风率
%
2.80%
除尘器除尘效率
%
99.65%
除尘器本体阻力
Pa
360
表2:#1炉电除尘B试验数据表
项目
单位
入口4
入口5
入口6
出口4
出口5
出口6
标干烟气流量
Nm3/h
564067
535339
541721
567127
568371
551768
烟气动压
Pa
115
102
104
115
114
107
烟气静压
kPa
-2.97
-3.11
-3.1
-3.41
-3.43
-3.36
烟气全压
kPa
-2.89
-3.04
-3.02
-3.33
-3.35
-3.28
烟气流速
m/s
13.99
13.12
13.25
13.99
13.91
13.36
烟气温度
℃
131
125
124
127
122
119
采样截面面积
m2
18.6
18.6
18.6
18.6
18.6
18.6
大气压力
kPa
100.1
100.1
100.1
100.1
100.1
100.1
烟气含湿量
%
5.9
5.9
5.9
5.9
5.9
5.9
烟气含氧量
%
4.7
4.5
4.8
测试工况下湿烟气流量
m3/h
925387
866462
874498
925387
916013
881863
实测烟尘浓度
mg/Nm3
20027
19398
19727
71
97
91
折算烟尘排放浓度(1.4)
mg/Nm3
65
88
84
除尘器本体漏风率
%
2.81%
除尘器除尘效率
%
99.55%
除尘器本体阻力
Pa
330
3.2脱硫系统现状
脱硫系统与主机系统同步建设投产,运行期间曾发生过喷淋管组断裂、氧化风机断轴等严重缺陷。两台机组均已完成取消旁路改造工作。每次停机检修均安排进入吸收塔内部检查,发现吸收塔中部有石膏堆积、内壁防腐无明显腐蚀。每年机组检修后进行脱硫效率试验,脱硫效率基本保持原有设计水平。华北电科院于2012年对#1号机组的脱硫系统进行试验,有关数据详见下表:
表1. 试验主要数据
除尘器出口(原烟气)
序 号
项 目
单 位
数值
1
O2平均值
%
4.26
2
过量空气系数
1.2545
3
SO2测量平均值
ppm
785
4
SO2折算浓度(α=1.4)
mg/Nm3
2012
脱硫系统出口(净烟气)
序 号
项 目
单 位
数值
1
O2平均值
%
4.22
2
过量空气系数
1.2515
3
SO2测量平均值
ppm
29
4
SO2折算浓度(α=1.4)
mg/Nm3
74
5
η脱硫效率
%
96.32
经此次试验测得,北疆电厂1号机组锅炉额定负荷运行期间,脱硫装置SO2脱除效率为96.32%。
3.3脱硝系统现状
国家环保监测总站分别于2012年1月13~14日和5月11~12日进行了#1机组和#2机组的脱硝工程竣工验收监测工作,天津市环保局分别以津环保管便[2012]23号文和津环保管便[2011]44号文同意北疆电厂一期脱硝工程试生产,2012年9月11日环保部在工程现场召开了竣工验收现场会。2012年11月15日,国家环保部以“环验【2012】251号”文函复北疆电厂一期两台机组脱硝工程通过环保验收。
2013年前11个月#1、2机组脱硝投运率分别为98.78%、98.03%,综合脱硝效率分别为74.76%、72.60%,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分别为70.68mg/Nm3和83.30mg/Nm3,优于国家及地方排放标准,满足与天津市政府签订的“十二.五”减排责任书规定综合脱硝效率70%以上的要求。
4 主要改造原则及改造设计参数
4.1主要改造原则
改造目标:燃煤机组大气污染物排放达到《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3223-2011)中燃气电厂标准。
经与业主沟通,本次改造的主要原则如下:
除尘技术改造拟采用常规除尘器改造+脱硫除雾器改造+增设湿式除尘器的方案。其中,将原常规除尘器改造为低低温除尘器,出口烟尘浓度不大于20mg/Nm3(6%O2,标态,干烟气);脱硫改造后出口烟尘(含石膏)浓度不大于20mg/Nm3(暂按脱硫塔烟尘脱除率50%,不含石膏的出口烟尘浓度为10mg/Nm3;脱硫出口液滴含量由75mg/Nm3改造为50mg/Nm3,含固率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