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年产2万吨汽车内饰特种面料项目
目 录
第一章 总 论 1
1.1建设单位概况 1
1.2项目编制依据及范围 2
1.3项目提出的理由和过程 3
1.4问题及建议 6
1.5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7
第二章 项目市场分析 8
2.1项目市场供求现状 8
2.2 市场发展趋势与目标 10
2.3 市场营销策略 11
第三章 建设规模与产品方案 12
3.1 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确定原则 12
3.2 建设规模 12
3.3 产品方案 12
第四章 场址选择 13
4.1 项目选址原则 13
4.2 项目建设地址 13
4.3场址建设条件 14
4.4交通条件 18
4.5市政工程配套条件 18
4.6厂址选择的优势 19
第五章 技术设备工程方案 20
5.1工艺方案 20
5.2设备方案 21
5.3土建工程方案 22
第六章 主要原材料及燃料、动力 23
6.1原材料消耗及供应 23
6.2燃料及动力 23
第七章 环境保护 24
7.1环境影响分析执行标准及处理原则 24
7.2场(厂)址环境条件 25
7.3防治措施分析 26
7.4环境管理 29
第八章 总图运输与公共工程 30
8.1总平面布置 30
8.2 厂区竖向布置 31
8.3原辅材料、动力运输量 32
8.4 公用辅助工程 32
第九章 职业安全卫生 34
9.1编制依据 34
9.2劳动安全措施 34
第十章 节能方案分析 37
10.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 37
10.2能源供应状况 39
10.3能源消耗状况 40
10.4能耗消耗指标分析 41
10.5节能措施 43
第十一章 企业组织、劳动定员及培训 46
11.1 企业组织及定员 46
11.2 员工培训 47
第十二章 项目实施计划 48
12.1工程量 48
12.2 计划进度 48
第十三章 项目招标 49
13.1编制依据 49
13.2招标方式 49
第十四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 52
14.1 投资估算编制说明和依据 52
14.2 投资估算 53
14.3 资金筹措 53
第十五章 财务评价 54
15.1销售收入估算 54
15.2总成本费用估算 54
15.3增值税、营业税金及附加 56
15.4项目损益情况分析 56
15.5项目现金流量分析 56
15.6不确定性分析 57
15.7敏感性分析 57
15.8项目财务评价结论 58
第十六章 风险分析 59
16.1主要风险因素 59
16.2主要风险的对策 60
第十七章 结论与建议 63
17.1结论 63
17.2建议 64
财务附表一:
表1建设投资估算表
表2流动资金估算表
表3建设期利息估算表
表4总投资估算汇总表
表5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
表6总成本费用估算表表
表7固定资产折旧费估算表
表8无形资产和其他资产摊销费估算表
表9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
表10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
表11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表12资产负债表
表13主要财务数据及评价指标表
表14项目招标基本情况表
附件二
企业资料
芜湖市工程咨询公司 - 48 -
第一章 总论
1.1 项目背景
1.项目背景
汽车工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并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里继续成为拉动国家经济的重要产业。2004年5月颁布的实施的《汽车产业发展政策》将推进我国汽车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全面提高汽车产业国际竞争力,满足消费者对汽车产品日益增长的需求,促进汽车产业健康发展。在2010年前使我国成为世界主要汽车制造国,汽车产品满足国内市场大部分需求并批量进入国际市场。
当前我国汽车产业呈现日益明显的国际化特征。一是进口汽车的关税壁垒日趋弱化.国内汽车市场更加开放;二是汽车跨国公司都以直接或间接方式进入我国汽车产业.我国主要的汽车企业也都与国外汽车公司合资合作。我国的汽车产量2004年超越德国成为世界上第三生产大国;2005年我国汽车产量570.77万辆.其中轿车产量达到393.07万辆。据统计.我国汽车的社会保有量已达3000万辆.预计在未来的15~20年内中国必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
轿车工业具有明显的技术密集、资金密集、综合性能及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的特点.围绕轿车生产的发展可以带动大量零部件生产企业以及原面料工业的发展。据估计汽车零部件的价值占一辆轿车总价值的三分之二以上.而全球汽车制造业的产值达到2.6万亿美元。据大众汽车公司统计,仅Golf车型每天使用的汽车用纺织内饰面料就达10万~15万平方米(日产Golf汽车5000辆.每辆车用20~30平方米).其中多数为特种面料,尚不包括如纤维增强塑料板基材、吸音面料等内含的特种面料。在日本系列汽车中用特种面料做车顶表面的装饰已非常普通.日本国内达到70%;在欧洲达到50%。随着改革开放,我国汽车内饰件产业在国外汽车制造厂在国内设立合资企业并随着零件国产化和中国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其市场亦将进一步扩大。
2.项目承担单位概况
*******************,成立于2007年,注册资金500万元,主营业务汽车内饰特种面料制造,地址位于芜湖鸠江开发区创新路。
*****************隶属于**********,是长鹏集团在芜湖建立的子公司。公司占地40亩。依靠集团公司强大的技术和资金力量,立足芜湖,服务奇瑞。
公司目前职工总数95人,其中管理和技术人员16人。公司现有液压机设备18台,自动生产线1条,其它生产辅助设备37台,模具48套、检具14套。年内还将增加各种先进设备和仪器1600万元投资。
为提升公司质量管理水平,现正大力推行ISO/TS16949质量管理体系,在年内完成第三方认证审核。公司将以新厂区投产为契机,抓好管理,勤练内功,充分发挥长鹏公司的成本优势和集团公司技术优势,不断增加新品和技术含量,真正实现与奇瑞公司同步发展。
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
(1)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划、方针及投资政策;
(2)我国现行的有关规范、标准、规定;
(3)*****************提供的有关技术资料。
1.2 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年产2万吨汽车内饰特种面料项目
2.承办单位: *****************
3.公司地址: 芜湖鸠江经济开发区鸠兹大道北侧
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芜湖市工程咨询公司
5.项目总投资4887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4382万元,其中,设备投资2900万元(进口设备300万元,约40万美元,国产设备2600万元),流动资金505万元。
6、项目达产后,可年产2万吨汽车特种内饰面料。
7.项目达到设计产能后,可实现年销售收入14000万元,利润总额2285.4万元,税金总额1486.5万元(含所得税),静态投资回收期3.6年,内部收益率42.0%,项目财务净现值为9424.9,经济效益较好。
1.3 项目建设必要性
目前整车生产厂家对汽车内饰面料要求多为外观特性要求和功能特性要求。在外观特性方面要求可进行工程化设计以及设计的工艺性;在功能特性方面要求可裁剪性、可成型性、可回收性、轻量化、补强性、隔振性、耐热性、隔音性、吸音性、隔热性、缓冲性、弹性回复性、柔软性和难燃性。汽车用特种面料所用的纤维包括玻璃纤维、聚酯纤维、丙纶纤维、聚丙烯纤维、碳纤维和天然纤维等。
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在"七五"和"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先后研究开发了汽车内饰用特种面料,如低密度吸音、隔热、隔振衬垫面料.中、高密度特种结构内饰件(如车顶内饰、门内饰、后舱盖板等)。上述研究项目现已应用于生产(如温州环球汽车衬垫有限公司、常熟汽车饰件有限公司),产品达到德国大众汽车公司标准。国内的一些汽车内饰件厂也通过引进技术与生产线以及自行开发.生产各类汽车内饰件(如针刺模压地毯、车顶内饰等)。
目前我国已形成初具规模的一批重点特种面料生产企业,可满足汽车整机厂配套所需的各类内饰用特种面料。但与国外的先进水平相比我国汽车内饰面料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存在很大差距。汽车内饰特种面料的研究与开发力度不够.在环保型面料、轻量化、高强度复合面料、高性能汽车过滤面料等带有前瞻性并会影响汽车用面料工业未来发展的重大研究课题方面还是欠缺。此外,根据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追求便利性、经济性、明快舒适及多样化的需求.还应开发具有深度模压成型性、轻量化、薄型化的特种面料。满足环境保护的需求.开发以节省能源、资源及具有循环再生使用特性的绿色内饰面料。
综上所说,为奇瑞整车的质量更上一个台阶,结合*****************实际,充分利用企业现有技术资源,挖掘高科技产业潜力,发展汽车内饰行业市场环境优势,*****************在芜湖鸠江经济开发区投资兴建汽车特种内饰面料生产线是必要的且可行的。
1.4 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1、建设场址环境条件
安徽芜湖鸠江经济开发区于2006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总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按道路、供电、供水、排水、排污、通信、天然气及土地平整 “七通一平”的标准。完全可以满足项目建设的要求。
2、公用设施条件
项目建设所在地的道路、电力、给排水、电信等基础设施齐全,完全可以满足项目建设及其建成后运行的要求。
3、地震烈度
项目建设用地的场地类别为二类,属抗震有利地壳。根据国家地震烈度图,本项目一般工程按六度设防。
4、交通条件
项目所处区域交通便利,空气清新,生态环境优美。
1.5 引进关键设备的必要性
进口设备与国产设备性能对比表
序号
设备名称
产地
进口性能
国产性能
1
针刺机
日本
1、针刺机结购合理不漏油漏油对产品质量有影响
针刺机漏油经常性发生
2、平整度好,产品合格率能达到100%
平整度不稳,合格率能达到80%
1.6 可行性研究工作的结论
该项目符合国家和地方政府的产业发展政策。该项目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05年本)》第十七类“纺织”第6款“采用高新技术的产业用特种纺织品生产”,是国家鼓励类项目。
本项目的提出,把握了世界发达地区制造业正加速向中国转移这一历史机遇,抓住了目前我国汽车工业飞速发展和汽车零部件全球采购这一千载难逢的大好商机,抓住了国内汽车制造确立零部件本土化配套企业这一历史性机遇,充分发挥公司诸方面的优势,实现公司飞跃发展。公司的人才、技术、市场、管理优势将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企业形象将会大大提升,在行业的地位将会得到稳固和加强。对公司、对芜湖市乃至安徽省的汽车制造来讲都是有利的。
项目规划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建设地点选择的合理性。项目是公司结合自身条件提出的,建设条件及宏观条件充分。
项目实施后,产品性能及质量得以提高,市场前景及预期经济效益较好,抗风险能力强。公司的规模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得到加强。
项目选用的生产工艺及工艺装备先进、成熟、可靠。生产用各种原料、能源,供应有保障。
项目在规划过程中,注重了环保、职业安全卫生、消防及节能等各项措施的落实。
项目的实施,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推动了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的发展,有效地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从而增加当地就业机会。
1.7 可行性报告研究范围
1.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建设的意义;
2.公司的基本情况及承担项目的能力;
3.公司建设地点的选择及建设条件;
4.建设规模及市场需求前景分析;
5.项目工艺技术方案;
6.引进关键设备的必要性
7.公司及项目的组织管理、项目的实施进度;
8.项目的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9.项目建成后的效益分析及经济评价。
第二章 市场需求预测与建设规模
2.1 汽车及零部件市场状况
中国轿车的需求主体主要有三个:私人用车、集团用车和出租用车,近年来我国轿车行业的产能以极高速度扩张,轿车的销售量在汽车行业中的比重逐年上升。私人用车需求成为轿车需求的主体,2003年为319万辆,2004年增加将近20%达到380万辆,2005年达到393.07万辆,2006年国内轿车市场全年实现产销551.18万辆和542.21万辆,同比增长40.9%和35.3%,同比增速比上年增加10个百分点以上,出现了继2002、2003年之后又一次较大幅度的增长,年增长达100万辆。2006年国内轿车市场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台阶上,达到了月均销车40万辆偏上的水平,创出历史新高。
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正处在新一轮的发展高峰期。国际采购商对中国汽车零部件的青睐,国家“十一五”规划对全面提升汽车零部件行业竞争力的定位,为我国汽车零部件的发展带来了大好机遇。据中国汽车网预计,“十一五”期间,中国的零部件市场将会达到35%的年增长率。2010年之前,中国零部件的出口额将达到400亿美元。国家发改委把全面提升汽车零部件行业竞争力作为指导零部件行业“十一五”期间发展的主要目标。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的提高,国内轿车市场容量将在相当长时间内呈较快的速度增长。中国加入WTO后,由于汽车进口关税下降,轿车售价随之降低,市场需求更加旺盛。由此可见,轿车的销售量增长率明显高于汽车平均增长率,轿车的市场需求呈倍增趋势。
2.2 汽车内饰件市场状况
迅速发展的轿车工业为汽车内饰面料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市场空间。车用特种面料用量呈增加趋势。
1、汽车用特种面料在汽车中应用广
汽车工业是纤维面料的一个具有巨大潜力的市场,尽管在汽车所用的原面料中按重量计纤维面料仅占3%。
汽车用特种面料所用的纤维包括聚酯纤维、聚丙烯纤维、玻璃纤维、碳纤维和天然纤维(如再生棉纤维、亚麻、大麻、黄麻和剑麻纤维等)。
如今在汽车中应用的基于特种面料的零件已超过40种,从空气和油的过滤介质到内饰面料等,内饰特种面料包括声、热绝缘面料,结构件以及装饰件。模压成型的特种内饰件包括门内饰、行李舱盖板、车顶、车厢衬垫、座椅靠背等。1997年,生产一辆轿车平均仅需1平方米特种面料,今天则需20平方米特种面料,而且用量还在继续增加。汽车中不同应用部位占用特种面料的比例(按面积计)分别为:吸音、隔音、隔震衬垫面料17%,地毯43%,车厢衬垫13%,发动机罩衬垫10%,座椅6%,车顶内饰6%,后舱盖板3%,车门内饰1%,其他1%。
对汽车内饰面料要求多为外观特性要求和功能特性要求。在外观特性方面要求可进行工程化设计以及设计的工艺性;在功能特性方面要求可裁剪性、可成型性、补强性、隔震性、耐热性、隔音性、吸音性、隔热性、缓冲性、弹性回复性、柔软性和难燃性。
据大众汽车公司统计,仅高尔夫车型每天使用的汽车用纺织内饰面料就达10万~15万平方米(日产高尔夫汽车5000辆,每辆车用20~30平方米),其中多数为特种面料,尚不包括如纤维增强塑料板基材、吸音面料等内含的特种面料。在日本系列汽车中用特种面料做车顶表面的装饰已非常普通,日本国内达到70%,在欧洲达到50%,在北美由于特种面料优异的可成型性受到了广泛的关注,预测其市场亦将进一步扩大。
2、我国汽车工业的应用现状
当前我国汽车产业呈现日益明显的国际化特征。一是进口汽车的关税壁垒日趋弱化,国内汽车市场更加开放。二是跨国汽车公司都以直接或间接方式进入我国汽车产业,我国主要的汽车企业也都与国外汽车公司合资合作。2004年我国的汽车产量超越德国,成为世界上第三大生产国;2005年我国汽车产量570.77万辆,其中轿车产量达到393.07万辆。预计在未来的15~20年内,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和消费国。
我国汽车内饰件是在改革开放后,国外汽车制造厂在国内设立合资企业并随着零件国产化和中国汽车工业的蓬勃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上世纪80年代中期,上海市纺织科学研究院在“七五”和“八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中,先后研究开发了汽车内饰用特种面料,如低密度吸音、隔热、隔震衬垫面料,中、高密度特种结构内饰件(如车顶内饰、门内饰、后舱盖板等),上述研究项目现已应用于生产(如温州环球汽车衬垫有限公司、常熟汽车饰件有限公司),产品达到德国大众汽车公司标准。国内的一些汽车内饰件厂也通过引进技术与生产线以及自行开发,生产各类汽车内饰件(如针刺模压地毯、车顶内饰等)。
目前我国已形成初具规模的一批重点特种面料生产企业,可满足汽车整机厂配套所需的各类内饰用特种面料。但与国外的先进水平相比,我国汽车内饰面料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存在很大差距。汽车内饰特种面料的研究与开发力度不够,在环保型面料、高强度复合面料、高性能汽车过滤面料以及电动汽车电池隔膜面料等带有前瞻性,并会影响汽车用面料工业未来发展的重大研究课题方面还是空白。
3、汽车用特种面料开发趋势
根据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追求便利性、经济性、明快舒适及多样化的需求,还应开发具有深度模压成型性、轻量化、薄型化的特种面料。满足环境保护的需求,开发以节省能源、资源及具有循环再生使用特性的绿色内饰面料,开发单一材质的特种内饰面料。(作者单位:全国特种信息中心)链接:中国石化仪化公司与美国U鄄NIFI公司合资的仪化宇辉化纤有限公司已投入运营,该公司生产的长丝产品进入汽车装饰面料等使用领域。
美国UNIFI公司在纺丝和后加工领域具有先进的工艺技术,在汽车装饰面料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其汽车装饰用纤维占美国市场的80%。 仪征化纤与美国UNIFI公司合作生产的长丝产品进入在汽车装饰面料等新领域。
第三章 建设内容与生产规模
3.1 主要建设内容
征地40亩,一期建设2条汽车内饰特种面料生产线。
新建厂房及附属工程21600平方米,厂房包括原料库房500平方米,成品库房1000平方米。此外,配套建设项目所需的给排水、电气、环保、安全等基础设施工程。
3.2 生产规模
项目投产后,2009年年产汽车内饰特种面料1.6万吨、2010年达到设计产量2万吨。
第四章 建厂条件和厂址方案
4.1 项目建设地点
建设地点:芜湖鸠江经济开发区鸠兹大道北侧。
4.1.1开发区基本情况
安徽芜湖鸠江经济开发区于2006年经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省级经济开发区,总规划面积30平方公里。起步区规划面积7.44平方公里,其中,工业用地约2340亩,已基本全部投入使用;公共服务设施及居住用地约3500亩。基础设施按道路、供电、供水、排水、排污、通信、天然气及土地平整 “七通一平”的标准。开发区重点发展汽车零部件、电子电器、机械及模具制造、装备制造等环保型、外向型高新技术产业及为之配套三产服务业。
4.2 建设条件
4.2.1开发区优势
芜湖鸠江经济开发区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规划面积为10平方公里的芜湖市行政中心与开发区相邻,正在施工建设。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出口加工区、朱家桥外贸码头坐落在鸠江区境内,有芜湖长江公铁两用大桥和国家一级编组站——小杨村编组站。合杭高速、沿江高速在鸠江经济开发区内交汇,形成“十字”结点并分别有落地接口。宽40米的东四大道横贯东西,其西段4.3公里已建成,扁担河大桥已建成通车,届时将成为芜湖老城区到芜湖市新市政中心的交通要道。作为市政主干道的九华北路和三环路贯穿南北。宽120米的三环路被列入2006年芜湖市重点工程,正在紧张的施工建设中。
4.2.2区位优势
铁路:芜宁、芜铜、淮南、皖赣、皖浙五条铁路线在此交汇,接通京广、京沪、陇海和浙赣线。沿江城际轻轨安庆-芜湖-南京-上海,与苏浙沪紧密相连。
公路:沿江、芜杭、合芜、芜太四条高速连接杭州、南京、上海、重庆、武汉等大城市和城市集群。205和318两条国道贯穿城市,连通南北。
航空:芜湖距南京禄口国际机场、合肥骆岗机场仅1小时车程。
港口:芜湖是长江溯江而上的最后一个深水港。境内朱家桥外贸码头可常年停靠万吨级货轮通往世界各地。境内裕溪口煤炭专运码头是长江上最大的现代化内河煤炭中转港。芜太运河起自安徽,止于太湖,直通上海,航程比绕长江缩短运距100公里。
4.2.3基础设施
供水:芜湖市日供水能力达72.5万吨,鸠江区日供水能力22万吨。
电力:芜湖市总装机容量56万千瓦,鸠江区境内拥有500KV变电所1座,220KV变电所4座,110 KV变电所5座。
供气:国家天然气西气东输工程首批受益城市之一。
通讯:可提供各类基于电信网的语音(电话)、数据(宽带)、图解及多媒体通信与信息服务。
第五章 工艺技术方案
5.1 产品工艺流程
1、制毡:通过开棉机,将玻璃纤维棉以及PP棉均匀混合制成絮状,然后,通过针刺机用针刺法按照需要的克重制成SGP。
2、成型:用烤箱将SGP毡材在200℃状态下烘烤约60秒,然后,放到成型模具上用油压机冷压成型。这时,顶棚(或衣帽架)的形状已经通过模具压制成型。
3、切割:将成型完成的顶棚(或衣帽架)放到胎具上,通过水切割机器人对产品切边及孔位。由于内试件上有很多装配孔,并且,相对的位置度要求很高,因此必须用水切割机器人进行加工才能保证产品的精度。
4、精整:用水切割后,内试件上还会有一些毛边或切屑,通过手工剪刀修理以及用压缩空气风洗后,就完成了对产品的全部生产过程。然后即可通过工位器具将顶棚(或衣帽架)直接送到汽车厂生产线进行整车的装配。
5.2 汽车内饰特种面料的特点
汽车内饰特种面料具有如下优点:
(1)耐腐蚀
(2)强度高
(3) 隔热、隔音、电绝缘性好
(5) 设计自由度大,可一次加工成型复杂形状的制品。
汽车内饰特种面料是为吸音、垫充、隔热、过滤而开发的新产品, 也是喷胶棉, 海绵、废纺毡的更新换代产品;不含挥发物,最接近自然而且对人体无害对环境无污染,具有高效吸音、隔热、减震、防潮、防霉变、易除尘、易切割、性价比优等特点。
汽车内饰特种面料可根据实际要求选择不同的表面覆盖物,如:胶膜、阻隔膜、装饰物、硬聚丙烯薄膜、无纺布、增强面料或不加覆盖物。 是汽车内饰件理想的板材。目前国内使用车型:广州雅阁、奥德赛、昌河铃木、长丰猎豹、丹东曙光、比亚迪、、上汽通用、陕汽重卡、济南重卡、哈飞、天津丰田系列等等。
5.3 引进关键设备的必要性
进口设备与国产设备性能对比表
序号
设备名称
产地
进口性能
国产性能
1
针刺机
日本
1、针刺机结购合理不漏油漏油对产品质量有影响
针刺机漏油经常性发生
2、平整度好,产品合格率能达到100%
平整度不稳,合格率能达到80%
5.4 设备明细表
1、进口设备清单
序号
制造商
型号
设备名称
数量
金额 (万元)
13
日本安田工机株式会社
NLA-D24C型
针刺机
1台
300
合计
300
2、国产设备清单
序号
型号
设备名称
数量(台)
金额(万元)
1
WB--1700型
电动液压升降平台
1
2.35
2
热油压机
1
18
3
聚四氟上输送带
1
2.06
4
聚四氟下输送带
1
2.06
5
双侧送台除尘装置
1
1.68
6
输送带及传动装置
1
5.5
7
电气系统
1
1.65
8
热油炉
1
11.5
9
热油循环配管系统
1
1
10
恒温控制装置
1
1
11
热油压机
1
18
12
聚四氟上输送带
1
2.06
13
聚四氟下输送带
1
2.06
14
双侧送台除尘装置
1
1.68
15
输送带及传动装置
1
5.5
16
电气系统
1
1.65
17
热油炉
1
11.5
18
热油循环配管系统
1
1
19
恒温控制装置
1
1
20
框架式油压机
1
70
21
免看护全自动温度控制冰水机
1
10.4
22
冰水循环系统
1
1
23
QT500―7球墨铸铁;
1
75
24
电动液压升降平台
1
2.35
25
传动系统
1
15
26
西门子PLC彩色触摸屏
1
15
27
YYHM-140型
开包机
3
13.8
28
YYKS-150型
预开松机
1
4.5
29
YYHM-220型
大仓混棉机
1
9.8
30
YYKS-150型
精开松机
1
3.9
31
YYPM-170型
二路配棉器
1
1.5
32
YYGM-170型
给棉机含凝棉器
2
12
33
YYSL-185型
梳理机
2
76
34
YYWR-290型
铺网机
2
20
35
YYGS-280型
喂入机
1
3
36
YYXT-280型
高速双轴预刺机
1
37
37
YYXT-281型
高速双轴主刺机
1
37
38
YYXT-280型
收卷机
1
4.5
39
JYFO-5型
除尘系统
1
25
40
电器控制系统
1
12
41
M720
机器人
2
90
42
SL--V30R(含备用缸)
高压泵
1
160
43
控制系统
1
10
44
SKKB-110型
拉毛机
3台
90
45
SKKS-130型
预开松机
1台
10
46
SKJM-130型
集棉箱
1台
15
47
SKKS-130型
主开松机
1台
25
48
SKGM-220型
给棉机
1台
30
49
SKLM180型
凝棉机
1台
20
50
除尘系统
1台
20
51
SKSF-220型
撒粉机
1台
90
52
SKQL-220型
气流成网机
1台
150
53
SKHZ-220型
烘燥定型机
2台
220
54
SKLQ-220型
冷却机
1台
20
55
SKJQ-220型
剪切机
1台
10
合计
2600
第六章 原面料供应及外部配套
6.1 原面料供应
本产品所用原面料主要有:
1、生产原料玻璃纤维(G/F);
2、聚丙烯 (PP);
3、无纺布;
4、包装物等其他辅助面料。
玻璃纤维拟从国外进口,聚丙烯及无纺布等原面料主要从江、浙、沪地区采购。
目前,市场汽车用特种装饰面料生产所需原面料货源充足,完全能够保证公司日益扩大的生产需要。
第七章 项目的组织及劳动管理
7.1 公司组织
本公司为有限责任公司。由法定数额的董事组成董事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
7.2 工作制度
生产系统年有效工作日300天,各车间均为单班生产,人员编制根据生产需要逐年增加。管理部门一班制,常白班。
7.3 培训计划及劳动定员
企业根据总体经营计划及部门培训申请制定年度培训计划、组织各级人员进行系统或专业培训。高层管理人员为20人,主要进行质量管理深化教育和整体素质的提高培训;工程技术人员为20人,主要进行专业知识和质量管理知识的培训;营销人员10人,主要进行企业营销战略研究和策划的培训;生产工人150人,重点进行岗前和岗位工作所需基础理论知识及技能培训,通过培训反馈,进行效果评估,掌握企业人力资源情况,最终有效、合理地管理和使用企业现有最宝贵的人力资源,从而实现企业的既定目标。
要求组织全体职工,在厂内或厂外进行岗位、技能培训,采用轮流培训的方式,平均每人培训不少于2个月时间。
7.4 公司组织结构图
董事会
董事长
总经理
财务副总
销售副总
生产质量副总
综合管理科
营业一科
质量科
财务科
采购科
营业二科
生产科
工程技术科
物流科
设备科
第八章 环境保护
8.1 设计依据
根据国家规定,厂区应执行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实行烟尘治理,优化能源消费结构。依法执行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实施总量控制,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的原则,充分利用原有污染治理设施,对本次设计新增的各种污染物进行治理,保证达标排放。
8.1.1环境污染的防治
环境污染标准
1、执行GB 3095-1996《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
二氧化氮
NO2
年平均
日平均
1 小时平均
0.08
0.12
0.24
毫克 / 立方米
( 标准状态 )
一氧化碳
CO
日平均
1 小时平均
4.00
10.00
臭氧
O3
1 小时平均
0.20
铅
季平均
1.50
微克 / 立方
Pb
年平均
1.00
米
( 标准状态 )
苯并 [a] 芘
B[a]P
日平均
0.01
氟化物
F
日平均
1 小时平均
7
20
本产品无任何气体排放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
按照所在地河流功能为Ⅲ类水域。
序号
参数
分类
Ⅲ类
基本要求
/
所有水体不应有非自然原因所导致的下述物质:a.凡能沉淀而形成令人厌恶的沉积物;b.漂浮物,诸如碎片、浮渣、油类或其他的一些引起感官不快的物质;c.产生令人厌恶的色、臭、味或浑浊度的;d.对人类、动物或植物有损害、毒性或不良生理反应的;e.易滋生令人厌恶的水生生物的
主要指标
水温℃
人为造成的环境水温变化应限制在:夏季周平均最大温升≤1;冬季周平均最大温降≤2
pH
6.5~8.5
硫酸盐*(以SO4-2)≤
250
氯化物*(以Cl-)≤
250
溶解性铁*≤
0.5
总锰*≤
0.1
总铜*≤
1.0(渔0.01)
总锌*≤
1.0(渔0.1)
硝酸盐(以N计)≤
20
亚硝酸盐(以N计)≤
0.15
非离子氨≤
0.02
凯氏氮≤
1
总磷(以P计)≤
0.1(湖、库0.05)
高锰酸盐指数≤
6
溶解氧≥
5
本产品无液体排放
工业三废排放标准GBJ4-73。
工业排污物、污水综合执行GB 8978-199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一级标准,排入设置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城镇排水系统的污水,执行二级标准。
第一类主要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单位: mg/L
序号
污染物
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1
总汞
0.05
2
烷基汞
不得检出
3
总镉
0.1
4
总铬
1.5
5
六价铬
0.5
6
总砷
0.5
7
总铅
1.0
8
总镍
1.0
第二类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单位: mg/L
序号
污染物
一级标准
三级标准
序号
污染物
一级标准
三级标准
1
pH
6 ~ 9
6 - 9
12
氟化物
10
20
2
色度 ( 稀释倍数 )
50
—
13
磷酸盐 ( 以 P 计 )
0.5
—
3
悬浮物 (SS)
70
400
14
甲醛
1.0
5.0
4
五日生化需氧量 (BOD 5 )
20
300
15
苯胺类
1.0
5.0
5
化学需氧量 (COD)
100
500
16
硝基苯类
2.0
5.0
6
石油类
5
20
17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LAS)
5.0
20
7
动植物油
10
100
18
总铜
0.5
2.0
8
挥发酚
0.5
2.0
19
总锌
2.0
5.0
9
总氰化合物
0.5
1.0
20
总锰
2.0
5.0
10
硫化物
1.0
1.0
21
彩色显影剂
1.0
3.0
11
氨氮
15
—
22
显影剂及氧化物总量
3.0
6.0
为了确保园区环境质量,防止污染和其它公害,保障人体健康,按照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结合开发区的实际情况,执行以下环境质量标准:
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GB 3095-1996
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 8978-1996
3、《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 36-79
4、《工业企业噪音卫生标准》GB 12523-90
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J16-87
6、《建筑防雷设计规范》GB J57-83
8.2 污染源
1、废水
生活污水:主要有厕所冲洗水,厕所冲洗水经化粪池后并入生活污水,废水排放量为2吨/天。
2、噪声
各种设备噪声范围80~85分贝。空压机房:机房内 噪声为90~100分贝,机房外< 90分贝,空压机配有消声器。
8.3 治理措施及对环境的影响
1、废水
生活污水:经简单隔油沉淀并化粪池处理后,可混入总排污管。
2、噪声
主要噪声为机械加工作业噪声,一般噪声在80~85分贝,个别设备在95~100分贝,已采用了相应的消声器和隔间措施。根据一般厂房隔声参数10~30分贝(按平均20分贝计),则Lpi=85-20=65分贝,按12349-90《工业企业厂界 噪声标准》Ⅱ类标准,厂界(夜间)标准为50分贝,噪声在空间的传播受距离、指向性、遮蔽场、树木、地面、大气吸收、风反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果只考虑距离衰减,采用线源噪声预测,可以计算从车间外65db(A)到厂界标准(50分贝)需要的距离为31.6米,目前厂房离居民区距离超过此距离,否则应有相应的隔音措施。本产品的生产无任何气体以及液体的排放。
3、绿化
车间周围有高大乔木,空余场地尽量种花草,绿地率保持在15%以上。
第九章 劳动安全卫生、消防与节能
9.1 劳动安全卫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国家有关改善劳动条件,加强劳动保护的规定,在工程设计中对粉尘污染、噪声污染、高温辐射、煤粉爆炸、机伤及摔伤等不安全因素和职业危害,将依据“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及劳动安全工业卫生设计标准,以及采取有效的措施,保障工厂的安全设施符合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和职业卫生的相关规定。
9.1.1安全保护措施
1、防机伤
车间的设备传动部件设置防护罩或防护栏杆,大型设备车间为考虑设备检修时的安全,在车间内设置起重设备,凡集中控制 电机均在机房内设单机开、停按扭及可发解除摇控的带钥匙按扭,防止误操作引起的人身及设备事故。冲压设备必须使用相应的防险钩或索,在操作时由操作人员(1人或2人)同时启动,设置按扭的专门人员。
2、防摔伤
车间内工作平台,四周设置护栏,吊物孔设置栏杆,设置的楼梯、爬梯均设扶手库顶、房顶若有检修可能,可设置开关的栏杆。
3、防电伤
所有正常不带电的电器设备,金属外壳采取接地或接零保护,高压线采取接地保护,380V/220V低压系统采取接零保护,工作接地车间重复接地及建筑物的防雷接地共用一个厂区接地网,其接地电阻应小于4欧姆。
9.1.2工业卫生措施
1、防尘
在工艺设计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周转环节,降低物料的落差,加强设备的密封在不可避免产生粉尘的生产设备,采用高效吸尘设备,扬尘点设置吸尘罩,并使之保持一定的负压,储库的进料和卸料也设置吸尘设备, 控制粉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