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2200302 上传时间:2024-05-22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468.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新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新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新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新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教案教师2019-08-24安宁市和平学校20192020学年上学期三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本册教材遵循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顺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基础性的、浅显的科学活动作为学生探究活动的主题,同时注重对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科学知识的整合。以小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做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为让学生在新的教育理念下发展自己的科学探究能力特做计划如下:一、学生现状分析本学期三年级学生六个班。这些学生是新课改后的学生,视野虽然比较开阔,但是,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以及听课的技巧相对不如课改前的学生。课堂上

2、看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因此学生课堂上常常表现的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启蒙教育,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我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方面入手,结合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合理的运用电教媒体,创造性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去,使科学教学进入到

3、一个走进新课程改革的新时期。二、本册教材的知识系统和结构本册书24课。从知识方面可以分为三个方面:1、水:(1-8)课,以学生对水已有的认知为线索,通过让学生了解自然界中水资源的分布、欣赏自然界水体的美丽、了解水的三态、认识水中物体的沉浮、进行水的多少的比较、认识水的压力等各种探究活动,层层展开,逐步推进,使学生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手段和方法,了解、认识水的特点。2、空气:(9.-16)课,了解空气在哪里,空气的成分,我们需要清新的空气。3、天气:(17-24)课,以“学生对天气的亲身体验为线索,进行观察、记录、整理、制作等探究活动,增强学生观察身边科学现象的意识,培养学生乐

4、于探究身边常见科学现象的情感,意识到探究科学可以从身边的科学现象入手,使学生意识到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三、本册教材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目的:从科学课特点出发,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线索切入到基础性的、规范的科学探究活动之中。教材主要围绕“走近科学”、“亲历科学、“自主探究”三个专题选择内容,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既注重知识的传授,更注意探究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独立操作中观察、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有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重点:水、空气、天气、三个单元。难点: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探究能力、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由易到难,逐渐上升。四、主要教学措施与教改思路措施从学生的探究性学习过程入手,以实验为主,社会实践为副,力争让学生从亲自动手实验,把课程提出的一些日常生活现象运用电教媒体进行再现,精心设计问题情境让学生以实验方式加以验证,并对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写出观察报告。同时注重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的精神培养,及过程的培养。教改思路:改变评价学生的方法,把学科评价内容分为综合能力评价和基础知识评价两种,每种各占50分。注重学生平时的制作能力、观察能力与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做一做,看一看,想一想中去探究学习科学知识知识,并在作科学的过程中学科学。五、教学

6、进度安排第一周 第1课 水到哪里去了第二周 第2、3课 水沸腾了、水结冰了第三周 第4 、5课 冰融化了、水能溶解多少物质第四周 第6、7课 加快溶解、混合与分离第五周 第8课 它们发生了什么变化第六周 第9课 感受空气第七周 第10、11课 空气能占据空间吗、压缩空气第八周 第12课 空气有质量吗第九周 机动 第十周 复习 第十一周 期中考试第十二周 第13、14课 一袋空气是质量是多少、我们来做“热气球”第十三周 第15、16课 风的成因、空气和我们的生活第十四周 第17、18课 我们关心天气、认识气温计第十五周 第19、20课 测量气温、测量降水量第十六周 第21、22课 观测风、观察云

7、第十七周 第23、24课 整理我们的天气日历、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第十八周 复习整理第十九周 期末测试第一单元 水第一课:水到哪里去了一、教学目标1、探究目标:能结合日常生活,对蒸发现象提出想研究的问题。能从实验结果中分析出液态的水经蒸发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并带走一定的热量。能通过试验探究常温下水蒸发快慢与那些因素有关。2、情感目标:能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研究方法和过程。3、知识目标:能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蒸发。二、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投影)同学们,我们的衣服脏了都要洗一洗,衣服湿了,但是晾一段时间,就会干了。我们村西的大坑或是低洼地,大雨过后都要存许多水,可是雨过不多久,水都干了。针对这些现

8、象,你想提出哪些问题?(二)探究活动1、教师用湿手在黑板上写一水字,学生观察这字。2、说说你的发现,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3、用手指蘸少量的温水,抹在脑门上。仔细体会有什么感觉,说明了什么 ?(三)看书学习1、了解“水”到哪里去了?2、用自己的话说说水到哪里去了。(四)讨论交流找自然界中的蒸发想象(五)小组合作1、猜想:水分蒸发的快慢是不是都一样?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2、设计实验验证猜想。教师举例,如,同样多的水,一个放在茶缸中一个放在脸盆中,进行观察。每次只改变一个条件。(实验课下完成,并且作好记录)(六)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 1、水到哪里去了蒸发 水蒸气水

9、分蒸发的快慢与什么有关系?第二课:水沸腾了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观察沸腾现象和水沸腾时的温度情况2知道沸腾现象的特点3理解液体有一定的沸点4知道蒸发和沸腾的异同能力目标培养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情感目标1养成学生探索热现象知识的兴趣2理论联系实际的思考方法二、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观察要注意抓住物理现象的主要特点,要注意主要方面的观察,从不同角度的观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要会描述看到的现象蒸发和沸腾的比较,要能通过对比找到物理规律三、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本节是学生实验:研究水的沸腾,从实验中得出液体有一定的沸点的结论,学生要注意观察、实验,水沸腾过程

10、中温度保持不变一定要注意观察到测量水温的方法。【课题】:水沸腾了(二)实验方法1、根据教材上的实验目的、器材、步骤安排实验酒精灯的使用,要实验前讲清,让学生观察教材上的图例,说明正确的点燃、熄灭的方法,对于不正确的方法,要分析其原因,主要是注意安全方面的原因和使用外焰提高温度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要注意仔细观察,会观察,根据实验的现象填写表格,记录每1min或2min时间间隔的温度值,再根据表格上的数据,分析水沸腾的特点,将表格上的数据用图象的形式表现出来,还可以根据图象上的特点总结出水沸腾的特点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提出一些观察和实验中要注意的问题,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边实验边观察边思考提出

11、的问题可以有:酒精灯使用时应当注意什么问题;温度计应当如何使用;观察随着加热的过程温度是如何变化的;观察沸腾现象,描述沸腾过程;沸腾的特点有哪些;如何用图象表示沸腾过程,从图象中可以看出什么二沸腾方法1、学生思考沸腾的现象,得出实验结论:沸腾是剧烈的汽化现象,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同时进行,且只在一定的温度下才发生,我们可以把这个温度叫沸点,教师再提供关于沸点的一些资料,学生阅读,形成关于液体有沸点,并且温度固定(在标准气压下)的观念,结合实验结论,总结出蒸发和沸腾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在实验的基础上自己总结出实验结论,关于液体的沸腾和沸点的知识可以用查找信息的方法学习,

12、教师制订学习课题,学生查找信息,处理信息,得出一些结论【板书设计 】水沸腾了沸腾 沸点 测量水温的方法第三课 水结冰了【学情分析】不少学生在平时生活中,已经有了这样的经验:水在一定的温度下能结成冰。甚至有的学生就已经知道了环境温度在很低的情况下,水能结成冰。但是,从什么温度开始结冰,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学生的体验不多。【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2. 水在结冰过程中,要向周围放出热量。科学探究目标1. 观察、记录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2. 观察、比较水和冰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科学态度目标1. 初步感受

13、、体验物质状态的变化。2. 乐于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在自然环境中,水与冰可以相互转化。【教学重难点】重点:分析发现水结冰过程中的温度变化。难点:初步建立水的形态变化与热量变化有关系的概念【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试管、清水、碎冰、水银温度计、烧杯、食盐、小勺、彩色橡皮筋、直尺、食用色素、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师准备:各种冰的图片、热水、教学课件等。【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热水、水银温度计、各种冰的图片1. 出示一杯热水并测量水的温度提问:如果我十分钟后再测这杯水的温度,温度会如何变化?(预设:温度会下降一些。)2. 出示几张各

14、种冰的图片。提问:如果一直让水的温度下降,会出现什么情况?(预设:会和室内温度一样。如果继续下降会怎样呢?水会结冰。)3.揭示课题:水结冰了(板书)二、探索:水结冰过程中的各种变化(预设15分钟) 材料准备:试管、清水、碎冰、水银温度计、烧杯、食盐、小勺、彩色橡皮筋、直尺、食用色素、学生活动手册1. 引导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后组织学生讨论本课的实验方法。提问:说一说我们对这个问题的想法?今天在教室里,我们可以怎么做实验?2.学生相互合作,测量水结冰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同时体会变化过程中的热量变化。在活动中,教师要提醒学生:(1).做两次标记:第一次是试管中倒入清水后(为了便于观察,可以在清水

15、中滴一滴食用色素);第二次是试管中的水完全结冰后;两次用不同颜色橡皮筋标记;(2).温度计插入试管塞的小孔中,保持在中间的位置不能动,不要碰到试管壁;(3).仔细观察水结冰的变化过程,需要把试管经常拿出来观察是否开始结冰,当水开始结冰时,记录温度。(4).冰块尽可能碎一些,再加入一部分食盐(食盐多一些,降温速度快一些),有利于降低烧杯内冰水混合物的温度。(5).因为需要拿出来看,碎冰可能会使橡皮筋移动,所以需要直尺重新确定一下标记位置是否正确。3. 出示活动手册第9页,明确实验要求,并记录观察比较水和冰有哪些相同点与不同点。三、研讨:实验发现(预设15分钟)材料准备:结冰后的试管、碎冰内加食盐

16、的烧杯、碎冰内不加食盐的烧杯、直尺、水银温度计1.学生反馈交流:水在什么条件下会结冰?小结:当环境温度低于 0,水的温度下降到 0时,开始结冰,从液体状态变成了固体状态。水结冰时,冰水混合物的温度长时间保持在 0时。2.提问:水结冰后有哪些变化?水结冰后占据了更大的空间。3. 冰还是水吗?引发学生去思考冰和水是同一种物质。4.为什么烧杯外壁有小水珠或一层白白的?它是冰吗?和试管里的冰一样吗?它是哪里哪里来的?和哪些现象类似?烧杯外的水蒸气遇冷(0以下)凝结成霜。不是冰,不一样。(当外界温度较高时,也会只是液化成小水珠。)5.在碎冰里加入了食盐,有什么作用?碎冰中加入食盐可以让冰在同温度下融化,

17、这样有利于降低实验的温度,达到预期的效果。四、拓展:固态的冰能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吗?(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结冰的水、试管、烧杯、清水1.提问:水结冰这种现象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和不便?好处:可以看到美丽的冰雕,吃到冰淇淋。不便:路滑给人们行走带来了不便。2.出示装有冰的试管。提问:我们有什么办法能把冰取出来?比一比谁的方法更科学?你为什么这么想?3.提问:固态的冰在什么条件下重新变成液态的水呢?学生猜测。引导学生课外自主探究【板书设计】3.水结冰了水(液态) 凝固(0或0以下) 冰(固态)【作业设计】1. 当水的温度下降到( )的时候,水开始结冰。A.3 B. 0 C.-3 2.装有冰块

18、的烧杯外壁会有小水珠,这些小水珠( )可配图A.可能是从杯子里渗出来 B.可能是杯子里的冰变成的 C.可能是空气里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3. 在冰里加入一些盐会使得冰的温度( )A.会上升 B.不变 C.会下降第4课 冰融化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l 当环境温度高于0时,冰开始融化。l 冰在融化过程中,要从周围吸收热量,热量是使水的状态发生变化的重要因素。科学探究目标l 给冰块加热,观察冰块的变化。l 观察并记录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科学态度目标l 初步感受、体验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l 养成在实验观察活动中保持认真、细致的态度,意识到细致的观察能获得更多的发现。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l 在

19、自然环境里,水蒸气、水、冰三态共存,水的三态之间可以互相转化。【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冰融化过程中的各种变化。难点:持续观察并记录冰融化成水的变化过程。【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冰块、吸管、蒸发皿、结冰的试管、烧杯、热水、记号笔、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等。【教学过程】一、聚焦1. 出示图片:冰慢慢融化的场景。提问:冰在什么条件下融化成水呢?2. 出示一块冰。 提问:如果给这块冰加热,会出现什么现象? 3. 揭示课题。设计意图:使学生感受冰融化的场景,唤起学生前概念“温度升高,固态的冰会融化成液态的水”,并将冰融化需要吸收热量的道理暗含其中。二、 探索观察一:冰块融化了1. 引导学生思

20、考:怎样给冰块加热?2.教师出示吸管并指导:用吸管对着冰块的某一部分不断吹热气。3.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4. 引导学生说说发现:冰块发生了什么变化?冰融化成水的原因是什么?观察二:冰融化的过程1. 引导小组讨论实验方法。(1)预测冰在融化过程中会有哪些变化?(2)我们可以怎样用实验验证?2. 出示实验材料:一杯热水和一支试管(内有冰)。提问:你能利用这些材料使试管中的冰温度越来越高吗?3. 明确实验步骤和观察重点。(1)在试管的冰面处做好标记。(2)将试管浸入水中,观察变化。(3)冰完全融化后,标记水面的高度。4. 分发材料,小组观察,教师指导。5. 引导学生汇报发现。冰在融化过程中发生了什

21、么变化?是怎样变化的?6. 小结:冰吸收热量,温度上升,固态的冰融化成液态的水,体积变小。设计意图:让学生先预测冰融化成水可能出现的变化,是希望学生能注意到试管里冰的体积、形态等方面的变化。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冰融化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获得冰如何融化成水这一现象的直接认识。三、整理水的三态变化。1. 呈现资料。冰是固态的水,有一定的形状和体积。冬季下的雪也是固态的水。水是液态,没有固定的形状,但有一定的体积。 水蒸气是气态的水,没有固定的形状和体积,存在于空气中。2. 小组讨论。(1)水、水蒸气和冰有哪些相同和不同?(2)用箭头表示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设计意图:通过画转化图的方法,引导学生整理概括

22、水的三态变化,进一步感受物质状态变化的可逆性以及水的三态变化的规律。三、研讨1. 水、水蒸气和冰是同一种物质吗?2. 出示图片(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变化)。引导学生思考:自然界中,水的三种状态是怎么样转化的?设计意图:通过思考、讨论,明确水、水蒸气和冰三者是同一种物质,只是状态不同。让学生通过对自然界中水的三态变化的思考,将课堂中的观察所得与自然现象进行联系。四、板书设计4、冰融化了温度上升 第五课 水能溶解多少物质【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l 水能溶解食盐和小苏打。l 同样多的水能够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是不同的。科学探究目标l 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多的水中溶解的食盐和小苏打的质量。l 能用搅

23、拌使水中的物体充分溶解。科学态度目标l 学会使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l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这种变化为生活服务。【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比实验探究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难点:设计对比实验来说明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不同。【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食盐20g,平均分成8份;小苏打20g,平均分成8份;装有水的烧杯2个、玻璃棒2根、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课件等。【教学过程】一、聚焦1. 出示图片:红糖在水中慢慢溶解。提问:在生活中我们经常把食盐和红糖放入水中,食盐和红糖会溶解在水中。还有哪些物质也能溶解在水中?2. 引

24、出小苏打并简单介绍。3. 出示一杯清水和若干食盐、小苏打。 提问:如果我们把它们不断地加入这杯水中,它们能一直溶解下去吗?设计意图:通过问题引入,唤起学生的前概念“水能溶解一些物质”,并进一步引发学生思考: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无限的吗?激起学生对“比较不同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的探究兴趣。三、 探索活动一:设计对比实验1. 教师提问:猜一猜,食盐和小苏打哪一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强?我们可以怎样做这个实验?2. 引入对比实验。通过向两杯等量的水中,分别加入食盐和小苏打并比较它们的溶解能力。3. 实验设计,小组讨论。(1)对比实验应该设置哪些实验条件?(2)怎样取同样多的水?(3)食盐和小苏打

25、每次放多少?4. 明确实验方法。(1)在两个相同的透明杯中分别倒入50毫升冷水;(2)分别往两个水杯中加入1份食盐和1份小苏打;(3)用搅拌棒搅拌至完全溶解;(4)重复第二步,直到食盐、小苏打不能溶解为止。5.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在做实验时,为什么要一份一份地加入?若某一份没有全部溶解,份数如何计算?6. 出示实验记录单。活动二:探究溶解能力1. 出示实验材料。2. 出示实验提示。(1)明确分工,相互合作。(2)轻轻搅拌,不要溢水。(3)没有溶解,不算一份。3. 分发材料,小组观察,教师指导。4. 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50毫升水中溶解了多少份食盐?多少份小苏打?食盐和小苏打的溶解能力相同吗

26、?设计意图:对于刚上三年级的学生来说,让他们直接设计对比实验还是有一定难度的。因此,设计实验时,教师要一步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怎样做可以使对比更有效。明白了对比实验的重点和难点,可以为学生后续规范地进行对比实验打好基础。三、拓展1. 拓展资料。不同的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是不同的。在温度等条件发生变化时,同一物质的溶解能力也有变化。2. 课后实验。厨房中有许多物质都能在水中溶解,比如白糖、味精、食盐、小苏打等。哪一种物质的溶解能力比较强?如果想在家里做实验,我们可以怎么做呢?设计意图:让学生从课堂的实验延伸,课后寻找生活中溶解的例子并继续研究,促进学生进一步了解溶解在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四、

27、板书设计5、水能溶解多少物质 食盐 小苏打 约18克 约5克 溶解能力强 溶解能力弱第六课 加快溶解【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l 通过搅拌和提高水的温度,能够加快食盐在水中的溶解速度。科学探究目标l 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同样的水中溶解相同食盐的速度。l 能用搅拌的方法使水中的物质充分溶解。科学态度目标l 学会使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实验现象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l 感受生活中的溶解现象,知道可以利用各种方法加快溶解的速度。【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对比实验,使学生理解加快溶解的方法。难点:感受对比实验的重要性,以及实验中的变量与不变量的控制问题。【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相同质量的食盐4份,两杯不同冷

28、热的水(自来水、热水)、两杯冷水、玻璃棒2根、学生活动手册等。教师准备:学生实验器材一套、奶茶粉一包。【教学过程】一、聚焦课件出示一包奶茶。1. 谈话:想喝奶茶吗?这是一包奶茶粉,有多少种方法泡好这杯奶茶呢?2. 学生得出四种方法(冷水、冷水搅拌、热水、热水搅拌)。3. 提问:你们认为哪种情况下奶茶溶解最快?是什么因素影响了奶茶粉的溶解速度?说说你的理由。(板书:温度、搅拌)设计意图:奶茶粉具有颗粒小溶解快的特点,也是学生熟悉且感兴趣的食物,借此引入,激发兴趣。二、探索活动一:探索温度与溶解快慢的关系1. 谈话:刚才我们作了猜测,需要实验来验证。如果让你们选,你会选择先证明哪个因素?(板书:热

29、水与冷水。)2. 学生讨论得出对比实验中应相同的条件。(板书:同样多的水、同样多的盐、同时加入)3. 课件出示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1)将两份同样多的食盐分别放入同样多的冷水和热水中。(2)静置10分钟,每2分钟记录一次现象。(3)小组分工合作,完成活动手册。4. 教师分发材料,巡回指导,小组合作实验。5. 小组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结论。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由“扶”到“放”探究影响溶解快慢因素的实验,突破重难点。让学生明确对比实验应注意进行变量的控制,只能改变一个条件,其他条件保持不变。为后面的实验探究做好铺垫。在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倾听别人的发言,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培养学

30、生增强合作互助的意识。活动二:探索搅拌与溶解快慢的关系1. 提问:我们已经用实验证明了温度与溶解快慢的关系,那怎样证明搅拌与溶解快慢的关系呢?2. 课件出示记录单:探索搅拌与溶解快慢的关系。小组讨论设计一个搅拌与溶解快慢关系的实验,完成活动记录单。3. 学生讨论得到实验方案,确定要改变的条件:搅拌与不搅拌。相同的条件:同样多的冷水、同样多的盐、同时加入。4.课件出示实验材料:两份质量相同的食盐、2杯同样多的冷水、1根玻璃棒。5.课件出示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1)将两份同样多的食盐分别放入同样多的水中。(2)一个烧杯搅拌,另一个不搅拌,每2分钟记一次现象。(3)小组分工合作,完成活动手册。6.教

31、师分发材料,巡回指导,小组实验。7.小组汇报观察到的现象,得出结论。设计意图:在探究了温度对溶解快慢的影响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设计搅拌对溶解快慢的影响实验,强化学生对对比实验只能改变一个条件的认识,培养学生初步设计对比实验的能力。三、拓展1. 提问:我们发现了加热和搅拌的方法可以更快地溶解食盐,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呢?(把物质的颗粒变小)2. 学生说一说,猜测颗粒大小对溶解快慢的影响。3. 引导学生设计物质的颗粒大小影响溶解速度的对比实验。(大颗粒热水搅拌小颗粒热水搅拌)4. 视频播放颗粒大小与溶解快慢实验。5. 引导学生总结加快溶解的方法。设计意图:利用视频,清晰展现颗粒大小对溶解快慢的影响,

32、充分探究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同时节省课堂时间,加深学生对对比实验的认识。四、课堂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影响物质溶解的快慢的因素有温度、搅拌、颗粒大小等。因此我们可以用加热、搅拌、减小物质的颗粒大小等方法来加快物质的溶解。加快溶解【板书设计】 相同条件同样多的水同样多的食盐同时加入影响因素温度搅拌颗粒大小 第七课 混合与分离【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l 食盐溶解于水的变化过程是一个可逆的过程。科学探究目标l 使用过滤装置,分离食盐、沙和水的混合物。l 初步经历探究性实验 “食盐从浓盐水中析出”的探究活动。科学态度目标l 尝试多角度、多方式认识物体,有积极的探究兴趣。l 形成细致、客观地观察

33、的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l 意识到溶解在人们生活中应用的广泛性和重要性。l 了解使用简单工具可以使我们的生活更便利。【教学重难点】重点:利用过滤装置分离食盐和沙。难点:利用蒸发的方法分离食盐和水。【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学生活动手册、 一份沙和食盐的混合物、筛子、滤纸、烧杯、放大镜、玻璃棒、清水、蒸发皿、三脚架、酒精灯、铁架台、火柴。教师准备: 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等。【教学过程】一、聚焦1. 实物投影:一份沙和食盐混合物。(也可使用课件中的食盐与沙混合物图片)谈话:昨天老师在整理实验物品的时候,不小心将沙子和食盐混在了一起,你们有什么方法可以帮助老师把它们分离开来吗?设计意图:创设

34、情境,直接导入,使研究的问题直观、清晰,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兴趣。二、探索(一)活动一 : 观察食盐和沙的混合物1. 活动要求:(1)每个小组一份食盐和沙的混合物,观察混合物,讨论什么是食盐,什么是沙,并填写活动手册,(2)给每个小组一个筛子,试试使用筛子分离沙和食盐。2. 学生汇报观察到的食盐和沙的特点,和用筛子分离食盐和沙的结果。3. 提问:用筛子无法将沙和食盐分离开来,原因是什么?4. 小结:由于两者的颗粒大小太接近,无法用筛子分离它们。我们需要思考用其他方法将它们分离开来。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沙和食盐的颗粒大小,并尝试用筛子分离它们,实验之后却发现无法用筛子分离食盐和沙,因为两者的颗粒大

35、小非常接近。引导学生思考利用溶解的方法,将食盐变成更小的微粒,再进行分离。(二)活动二:用水分离食盐和沙1. 讨论:将混合物放入水中后,我们可以怎样操作?要注意些什么?用什么方法能够将沙分离出来。2. 介绍过滤方法和过滤装置(滤纸和烧杯)。3. 教师小结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课件出示:(1)将混合物放入杯中,加入清水并搅拌,直到食盐完全溶解。(2)将杯中的混合物,慢慢分次倒入滤纸过滤,将沙分离出来。4. 教师分发材料,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5. 研讨:(1)在滤纸上观察到了什么?杯子中的液体是什么?(2)我们是怎样将沙和食盐分离的?(3)水在分离过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增加水

36、量的角度,思考溶液的变化,通过溶解和过滤的方法,分离出沙,并学会使用这个方法来分离不能溶解在水中的物质。(三)活动三:分离食盐和水1. 谈话:我们已经成功地将沙分离出来,过滤后的这一杯液体是食盐水,如果把这一杯盐水放在阳台上,让杯中的水慢慢蒸发,你们觉得在水蒸发的过程中已经溶解的食盐会有什么变化?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 2. 提问:如果杯中的水全部蒸发,原先溶解在杯中的食盐会怎样呢?3. 谈话:你能不能想出一个办法,在较短的时间内,分离出溶解在水里的食盐呢?4. 学生讨论实验方案。5. 分组汇报实验方案。(学生汇报时可能提到让溶液自然蒸发;用过滤的方法;用酒精灯加热溶液,让水蒸发分离出食盐等方法,教师评价每种方法的利弊。)6. 课件出示:(1)介绍蒸发装置:酒精灯、三角架、蒸发皿。(2)学习酒精灯的构造、火焰的组成和安全使用方法。7. 教师小结实验方法和注意事项。课件出示:(1)将10mL左右的盐水溶液倒入蒸发皿中。(2)边加热,边搅拌。(3)当有白色颗粒出现时,熄灭火焰,用余温将白色颗粒慢慢烘干。(4)收集蒸发皿中的白色颗粒。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