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每日一练每日一练)人教版初三化学考点精题训练人教版初三化学考点精题训练 单选题 1、在密闭容器内,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B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为 8:1 C乙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D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等于生成的甲和丙的质量之和 答案:B 解析:由四种物质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可知,反应前后甲的质量分数增加了 19%-17%=2%,故甲是生成物;乙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反应后丙的质量分数增加了 41%-25%=16%,故丙是生成物;丁的质
2、量分数减少了 48%-30%=18%,故丁是反应物。A、该反应属于化学变化,符合质量守恒定律,A 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B、生成的甲、丙两物质的质量比例为 2%:16%=1:8,B 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2 C、乙的质量分数不变,可能作该反应的催化剂,也可能没有参加反应,C 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D、由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反应的丁的质量一定等于生成甲和丙的质量,D 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 B。小提示:本题考查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以质量分数直方图的形式出现,要先看懂图形的变化,分析数据,弄清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物和生成物,再结合质量分数的数据确定物质变化的质量比;需要特别注意的是,
3、反应前后质量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可能是催化剂,也可能是不参加反应的物质。2、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A石蕊溶液滴入 CO2 饱和溶液中,溶液呈红色 B用木炭高温还原氧化铜,生成红色的铜 C硫酸铜溶液滴入氯化钡溶液,出现蓝色沉淀 D点燃合成纤维,散发出烧焦羽毛的气味 答案:A 解析:A、石蕊溶液滴入 CO2饱和溶液中,CO2饱和溶液含有碳酸,溶液呈红色,故 A 正确;B、用木炭高温还原氧化铜,生成红色的铜,是实验结论而不是实验现象,故 B 错误;C、硫酸铜溶液滴入氯化钡溶液,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铜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故 C 错误;D、点燃合成纤维,散发出特殊气味,蛋白质燃烧产生烧焦
4、羽毛的气味,故 D 错误。故选:A。3、对物质进行分类是学习化学的常用方法,下列分类不正确的是 AN2单质 BSO2氧化物 CCaCO3酸 3 DNaOH碱 答案:C 解析:A.N2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氮气属于单质。故 A 不符合题意;B.SO2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所以二氧化硫属于氧化物。故 B 不符合题意;C.CaCO3由钙离子和碳酸根离子构成,属于盐类物质而不是酸。故 C 符合题意;D.NaOH 由钠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属于碱类物质。故 D 不符合题意。故选 C。4、根据下图的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镁离子(Mg2+)核内有 12 个质子 B镁
5、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4.31g C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失去 1 个电子 D镁离子(Mg2+)与氯离子(Cl)的最外层电子数不相等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由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和与元素周期表相关的知识及题中信息知,A镁离子(Mg2+)核内有 12个质子。故 A 正确。B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4.31。故 B 错误。C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得到 1 个电子。故 C 错误。D镁离子(Mg2+)与氯离子(Cl)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故 D 错误。4 考点考查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及与元素周期表相关的知识。5、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B闻气体气味 C稀释浓硫酸
6、D测溶液的 pH 答案:B 解析:正确的实验操作除了能保证实验成功,同时还可以避免发生安全事故。A、使用酒精灯时,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去引燃另一盏酒精灯,防止酒精溢出发生燃烧,A 错误;B、闻气体的气味,应用手轻轻扇动使极少量气体飘入鼻中,操作正确;C、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浓硫酸沿着器壁或玻璃棒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若将水注入浓硫酸中,水的密度小,会浮在浓硫酸上面,稀释时放出的热使水沸腾,造成硫酸液滴飞溅,非常危险,C 错误;D、不能直接把 pH 试纸浸入待测的溶液中,以免污染试剂,同时还可能溶解 pH 试纸上的一部分指示剂,致使比色时产生较大误差,D 错误。故选 B。填空题 6、为防止全
7、球变暖,我国承诺在 2060 年要实现“碳中和”,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开发利用氢能,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之一、下图是利用太阳能分解水制氢的示意图。5 (1)上图实现了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其中电解水的过程是由电能转化为_(填“化学能”或“热能”)。(2)从微观的角度讲,每 2 个水分子分解,会产生_个氢气分子。(3)H2与 C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 CH3OH(甲醇)和 H2O,该反应_(填“属于”或“不属于”)化合反应。(4)上图中能够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填化学式)。答案:(1)化学能(2)2(3)不属于(4)H2O 解析:(1)电解水的过程是由电能转化为化学能。(2)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各种
8、原子个数相等,2 个水分子中含有 4 个氢原子,2 个氢分子中含有 4 个氢原子,所以从微观的角度讲,每 2 个水分子分解,会产生 2 个氢气分子。(3)H2与 CO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 CH3OH(甲醇)和 H2O,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另一种物质的6 反应是化合反应,该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4)水即作反应物又作生成物,能够循环使用的物质是 H2O。7、消毒与清洁对公共场所和家庭是至关重要的。(1)二氧化氯(C1O2)可作水处理消毒剂,二氧化氯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_;(2)“洁则灵”与“漂白剂”不能混用,二者若混合易产生一种有毒气体 X。反应原理为:NaClO+2HCl=Na
9、Cl+X +H2O,则 X 的化学式为_;(3)使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时,利用了洗涤剂对油污的_作用。答案:+4 Cl2 乳化 解析:(1)二氧化氯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氯元素的化合价是+4;(2)“化学反应前后各种原子个数相等,反应前有:Na、3Cl、2H、O 反应后(X 除外)有 Na、Cl、2H、O,所以 X 的化学式为 Cl2;(3)洗涤剂中含有乳化剂,乳化剂具有乳化作用,能将大的油珠分散成无数小的油滴,随时流走,使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污时,利用了洗涤剂对油污的乳化作用。8、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是学习化学的重要而有效的方式。(
10、一)某同学欲配制 50g 质量分数为 15%的 NaC1 溶液,下图是某同学配制溶液的操作过程,请帮他解决问题。(1)B 操作中应称量 NaCl 的质量是_g;若称量时错把氯化钠放到了右盘(1g 以下用游码)其他过程没有误差,则实际配制的 NaCl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偏大、偏小还是不变)。7 (2)该实验中最取水时所需的量筒的规格应为_(填“10mL”或“50mL”)。(3)F 操作中溶液洒落导致溶质质量分数_(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下同)。D 操作时有少量水溅出导致溶质质量分数_。(二)某化学实验小组欲探究盐酸、氢氧化钙的化学性质,取 8 支试管分别用 A-H 编号后,做如下实
11、验:(1)实验中观察到有气泡出现的试管是_(填序号)。(2)写出实验中无明显现象产生的试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实验后某试管中为红色溶液,当向其中加入过量的_后,溶液变为蓝色。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盛有的物质是_。(4)实验后某试管的底部有白色固体,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稀盐酸,一段时间后有气泡出现。由此推断,该试管中最初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答案:7.5 偏小 50mL 无影响 偏大#Ca(OH)2+2HCl=CaCl2+2H2O NaOH 溶液(其他合理答案亦可)紫色石蕊溶液 Ca(OH)2+Na2CO3=CaCO3+2NaOH 解析:(一)8 (1)称量 NaCl 的质量为
12、50g 15%=7.5g,若称量时错把氯化钠放到了右盘(1g 以下用游码),其他过程没有误差,说明氯化钠(溶质)少了,则实际配制的 NaCl 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偏小。(2)该实验中需要水的质量为 50g-7.5g=42.5g,即 42.5mL,所以所需的量筒的规格应为 50mL。(3)配好的溶液转移入瓶中有溶液洒落,则溶质质量分数无影响。向烧杯中加水时,有少量水溅出,说明溶剂少了,则溶质质量分数偏大。(二)(1)稀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稀盐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实验中观察到有气泡出现的试管是。(2)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反应过程中无明显现象,化学方程式为Ca(OH)2+2HCl=CaCl2+2H2O。(3)在试管中盛有紫色石蕊试液,加入盐酸后,显酸性,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再向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当氢氧化钠把盐酸反应掉后过量时,显碱性,碱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4)实验后某试管的底部有白色固体,即有白色沉淀生成,有沉淀生成的试管只有和;过滤后向滤液中滴加盐酸,一段时间后有气泡冒出,说明溶液中含有碳酸根离子,所以不可能,只能是,所以该试管中最初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