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清代雕瓷工艺之器皿装饰性雕瓷探究论文.doc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2194100 上传时间:2024-05-22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7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清代雕瓷工艺之器皿装饰性雕瓷探究论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清代雕瓷工艺之器皿装饰性雕瓷探究论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清代雕瓷工艺之器皿装饰性雕瓷探究论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清代雕瓷工艺之器皿装饰性雕瓷探究论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清代雕瓷工艺之器皿装饰性雕瓷探究论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清代雕瓷工艺之器皿装饰性雕瓷探究目 录摘 要 2引 言 4第一章 雕瓷工艺概述 5第二章 器皿装饰性雕瓷 6第一节 器皿装饰性雕瓷的定义 6第二节 器皿装饰性雕瓷题材的演变 6第三章 清代器皿装饰性雕瓷 7第一节 清代器皿刻印花装饰 7第二节 清代器皿镂雕装饰 9第三节 清代器皿浮雕及堆塑装饰11第四章 清代器皿装饰性雕瓷的工艺特色 13第一节 彩雕器皿装饰性雕瓷的工艺特色13第二节 素雕器皿装饰性雕瓷的工艺特色13结 论 14感谢词 15参考文献 16摘 要雕瓷工艺无论是在实用性陶瓷或观赏性陶瓷中,都在不间断的进行着对历史的追溯、沿袭发展。本文重点研究和鉴赏了清代器皿装饰性雕瓷的特点及变化,

2、剖析、学习和了解清代陶瓷艺术历史时期里,雕瓷工艺的阶段现状。用分析的方式体现在两个方面,即一方面横向的对雕瓷工艺中镂雕、刻印花、堆雕和捏雕装饰工艺进行分类、讨论和总结;另一方面纵向地再现了,清代各个时期器皿装饰性雕瓷工艺的不同特色与审美趣味。文中用清代各时期著名的瓷雕工艺艺术家及艺术作品进行分析研究。结合以上两个方面和实例证明来再现中国传统雕瓷工艺的魅力所在。 关键词雕瓷 实用性 观赏性 审美趣味AbstractIn both practical carved porcelain craft ceramics or ceramic, all in appreciation of uninter

3、rupted on right historical retrospection, follows development.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research and appreciation in qing dynasty porcelain vessels ornamental characteristics and carved changes course, analysis and learn some history period, carved the status quo, ceramic technology of contemporary

4、 stage and the influence of carved porcelain process of judgment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 In the paper, analysis method reflected in two aspects, namely on the one hand horizontal process of LouDiao, carved porcelain flowers, pile of carving and seals knead carved decoration craft summarized, class

5、ification debate; On the other hand, to reproduce the longitudinal each period of qing dynasty porcelain vessels decorative carving process with the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of aesthetic tastes. This paper use each period of qing dynasty famous plastic craft porcelain artists and art works were ana

6、lyzed. Combining these two aspects and examples prove to represent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arved porcelain process charm.keywordsCarved porcelain practical appreciation aesthetic interest引 言在中国美术发展史中,向来是注重绘画远胜于注重于雕塑,存在着较强“重绘轻塑”的文化观念,中国雕塑与绘画在中国传统文化上的地位大相殊异。同样,在中国传统陶瓷艺术的史料中,对于陶瓷雕塑艺术发展的文献记载也是非常少见,即便有所

7、提及,往往是一笔带过,更不要说去深层次的评论和从理论上予以总结。这就无怪乎陶瓷史料中翻来覆去娓娓道来的总是器形、画面、釉色、胎质、烧成等 曹春生 陈丽萍 . 景德镇雕塑瓷艺M. 广东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8 .3。但是历代雕塑艺人延续的师徒传承关系维系并推动了雕瓷艺术的发展,把几千年来那些高超的传统技艺代代承传。本文试图以中国器物装饰性雕瓷工艺发展史上的一个高峰时期清代为时间背景,以这一时期器皿雕瓷工艺的发展脉络,结合陶瓷技术的进步,审美文化的演变,对中国器皿装饰性雕瓷这一工艺进行一次初步探究。我们可通过清代留传于世的陶瓷珍品,去触摸这作为陶瓷雕塑一个重要分支的器皿装饰性雕瓷的历史发展脉

8、搏,去体会清代以供把玩意味为主流的雕瓷创作,去比较雕瓷艺术家们勤勉于世的艺术创造,从而揭示雕瓷在清代时期的艺术特色,对现代雕瓷艺术创作及理论研究提供借鉴。图 1 镂雕装饰图 2 堆雕装饰第一章 雕瓷工艺概述清代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说:“所雕之花尤为深入显出,市人即名是为雕瓷,彼之雕法则用暗花刻花等名以别之” 许之衡 . 饮流斋说瓷M. 山东 山东画报出版社。 。雕瓷是陶瓷装饰技法之一,其工艺技法多样,通过镂雕(如图 1),堆雕(如图 2)等雕刻技法在瓷器上刻出纹饰来凸现立体图案。雕瓷作为中国传统工艺具有悠久的历史,凝聚着瓷工的心血和智慧,表现了中华人民的审美心理历程,表现了中国文明的演化、进步

9、与发展的历史,展示了中国人民追求美、欣赏美、向往美、表现美、创造美的审美轨迹。雕瓷的雕刻是创作的最关键阶段,要求作者施刀的功力、线与面的处理以及各种造型手段的变化,都必须切实服从主题内容的需要,使意、形、刀有机地融为一体。同时灵活运用划、冲、切、刮等刀法和透雕、堆雕等表现方式,以及具有丰富内涵的东方艺术语言,在造型的疏密与虚实、方圆与顿挫、粗细与长短的交织、变奏中,表现玲珑剔透、精巧入微的艺术效果,让作品产生音乐般的韵律和感染力,成为盈盈珍品。 瓷塑工艺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雕瓷与瓷塑同源。在新石器时代早期,陶塑伴随着陶器的出现而产生,后经商周至东汉晚期的一千多年的工艺演变,雕瓷也随着瓷器的诞

10、生而出现。中国雕瓷工艺历经先秦,秦汉,隋唐,宋元,明清各朝代的风雨历程,有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气质。必须指出的是,在宋元以前中国陶瓷雕塑艺术一直是以陶塑为主,进入宋元之后,瓷塑艺术取代了陶塑艺术成为陶瓷雕塑的主流。此时,瓷窑众多,名窑辈出。此时的雕瓷工艺呈现出精巧秀丽的面貌。佛教题材的兴盛,杂剧、戏曲瓷雕的突显,器皿装饰的雕刻(如图 3),客观上造就出宋元雕瓷工艺渐渐摆脱陶塑以陪葬为主的身份,而进入摆设,把玩及实用为主的创制。进入明清时期,因彩瓷的巅峰发展,中国雕瓷工艺以彩瓷结合成为主流(如图 4)。创作题材沿袭宋元时期,但在“取悦于心”的把玩风尚影响下,雕瓷工艺更趋于精进,细巧,反而缺

11、乏了秦汉时期的壮美。20世纪前期,中国雕瓷工艺仍具明清时代遗风。20世纪后期,由于中国各大美院渗透西方雕塑艺术教育,中国雕瓷工艺呈现出多元创作的趋势,写实抽象并举,表现题材广泛,艺术手法千姿百态,充分展示了中雕瓷工艺的繁荣景象。图3 宋代 湖田窑刻花 碗图 4绿地粉彩开光凸雕龙耳葫芦瓶第二章 器皿装饰性雕瓷第一节 器皿装饰性雕瓷的定义器皿装饰性雕瓷,顾名思义为雕瓷工艺品的一种。在用以盛装物品或作为摆设的陶瓷物件上,以刻印花、捏雕、镂雕或浮雕等技法对其予以雕饰的陶瓷艺术品。这其中包括实用性陶瓷器皿,如饮食用具,如杯、壶、碗、盘及尊彝等摆设用具,如各种花瓶类,罐类等;祭祀器皿,如堆雕瓶等。第二节

12、器皿雕刻装饰题材的演变陶瓷雕塑的前提是先要有“设计好的花纹”。 附着于器皿的瓷塑纹饰题材总的来说非常广泛,有神佛菩萨;有神话、小说、戏剧中的人物;还有飞禽走兽,以及反映当时民间生活的各种题材。很多题材的作品都是成套成对,寓意吉祥。比如福禄寿三星、八仙、十八罗汉、对鹿、对象、对狮、对鸭、对孔雀、对鹦鹉等等。雕瓷题材虽然广泛但大体上还是有一定发展规律的,各个历史时期的装饰题材,都沿着当时社会主流思潮为参考而产生的。如:魏晋时期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当时北方受石窟造像影响,陶塑作品以佛文化为主题的居多。而南方由于受到战乱影响比较严重,陶塑制品出现了庄园部族武装的各种形象。又如:宋元时期杂剧,戏曲艺术的盛

13、行,戏曲(如图 5)题材的雕瓷装饰突显出来。再如:清代早期社会人民生活富足,天朝盛世的平静致使贪图享受、不思进取的社会心态日益膨胀,整个社会渲染在歌舞升平,超然无比的自足中,当时的雕瓷工艺以“取悦于心”为目的,题材多为飞禽走兽(如图 6)、藤瓜花果、戏剧人物、山水风物、道释仙佛(如图7 )以及历史故事等。图 5 雕瓷戏曲人物图 6 飞禽走兽雕瓷图7 道释仙佛雕瓷第三章 清代器皿装饰性雕瓷第一节 清代器皿刻印花装饰一 刻印花装饰器皿的刻花印花装饰法,包括印花、刻花、划花等技法。印花、刻花虽均在坯体上产生纹样,均是影青釉或单色釉烧成,但技法和方式工具等却并不相同。刻花、印花是装饰中的两种技法,因印

14、花之模纹,多是由刻花形成的,所以常将刻花、印花统称为刻印花 田鸿喜 走过千年回眸景德镇传统手工圆器制瓷M 江西 江西美术出版社 2003.12。除此之外,有的花纹是先印轮廓纹,再刻饰主要线条加深层次,这就更是刻、印不分家了。刻花装饰是在半干的器皿坯体上,用竹制或骨质或铁质刀具刻划出花纹图线,施釉烧成后,通过釉层薄与厚形成的釉色浓淡呈现出花纹,质感朴实、格调清新高雅。刻印花装饰的纹样丰富,陶艺先民们汲取了书法艺术的用笔技法,以刀笔在陶瓷坯体上做装饰,取得喜人的艺术成就。但要走到如走笔,不仅要手腕、手指灵活,有一定的功底,而且对刀也有一定的要求。刻花讲究的是刀法。刻划时放刀要准,走刀要稳,手腕要灵

15、活,线条深浅要得当,宽窄变化要均匀,以刀法的奔放遒劲,线条的流畅活泼见功底。(如图8 )一般花纹的刻划用直角刀和梳齿刀即可完成。先用直角刀刻出花瓣、枝叶和轮廓线,以用刀的深浅,平直表现出线条的粗细变化和花叶的透视效果,再用梳齿刀刻出花茎及叶脉。无论器型的大小,都要将画面布置的丰满而不琐碎。人物动物的细节处理,如五官羽毛等,都必须用很尖的三角刀刻出。值得提出的是,刻印花装饰对坯体的干湿程度有一定的要求。首先坯体不能太干,否则花纹平浅而毛糙,但也不能太湿,否则不仅行刀顺,坯体也容易发生变形,一般坯体含水量要控制在10% 15%之间刻划才比较适合。图8 陶瓷刻花刀法图 9 陶瓷模具印花装饰是器皿装饰

16、中最古老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我国陶瓷在宋元时期,集成型和装饰于一体的,先进的成型工艺与装饰工艺成功结合的典范。印花装饰的先决条件是先修制印坯的模头,然后刻划好纹样,方可进行印花装饰。印花装饰陶瓷模具(俗称模头)(如图9 )是一个关键工具。二 清代的器皿刻印花装饰器皿刻印花装饰陶模主要有成型和装饰两大功能。清代早期,由于商业的发达,特别是景德镇窑陶瓷的影响也日益广远。销往海外的刻印花装饰器皿大多以模头印制成型。在千年的器皿制作中,不同时期的陶模也有着不同的特色和特点,既有继承也有发展。如早期以成型为主,之有较简单的文样印模;宋代时期印花模占据主导地位,不仅品种多样而且工艺先进(如图10),成型推

17、居到次要地位。清代时期随着青花、五彩、三彩以及粉彩等装饰工艺的成熟与发展,刻花器皿的陶模印花装饰功能又退居为次要地位。图 10 宋代 印花成型器具图 11 清 青釉刻画大盘 刻印花的器皿装饰在宋元时期达到了一个高峰,到了清代,器物刻花(如图11 )工艺基本上承宋、元,继续发展,并在不断提高。同时到了清代中后期,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和满族等少数民族的生活习俗和文化特点,对汉族传统文化产生了某些影响,使得清代陶瓷器皿刻花装饰在题材上以及艺术特色上都显得新颖很多。清代早期和中期对外贸易比较发达,在输出的同时,亦引进了一些阿拉伯和欧洲的工艺,加以模仿、吸收、消化,为明清时期工艺美术的发展,灌输了新的

18、血液,在继承宋元器皿刻花装饰的同时,也一定程度的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时代面貌。第二节 清代器皿镂雕装饰一 器皿镂雕装饰镂雕又称镂花、通花或者透雕,在传统透雕工艺中它是按设计好的纹样,将瓷坯镂成浮雕状或是将花纹外面的空间镂通雕透,以产生一种玲珑剔透的装饰效果,这样一种艺术表现技艺称作镂雕。传统陶瓷透雕器皿纹样内容上概而言之可以分为,几何纹、吉祥寓意纹和民间故事纹等三大类。几何纹饰的产生较其它几大类纹饰产生的时间要早上很多。考古发掘证明,在具象纹出现之前,陶器上的几何纹就早已问世了。新石器早期遗址如万年大源仙人洞 江西省文管会江西万年大源仙人洞洞穴遗址试掘考古学报1963年第1期、桂林甑皮岩遗址 广

19、西壮族自治区文物队桂林甑皮岩遗址的试掘考古76.3。,均出土了绳纹加划纹的陶片。很明显,先民们最早的陶器印文并非是出于对视觉审美的追求,就像普列汉诺夫说的:“劳动先于艺术,总之,人最初是从功利观点来观察事物和现象,只是后来才站到审美的观点来看待它们” Plekhanov. On the Art M Joint Publishing。直到今天,几何纹饰一直是陶瓷的主要装饰形式之一(如图12)。吉祥寓意纹是祖先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的反映。通过图案的形象,给人以喜庆,吉祥如意和祝福之意。吉祥寓意纹运用人物、走兽、花鸟、器物等形象和一些吉祥文字,以民间偐语,吉语及神话故事为题材,通过借喻、比拟、双关、

20、象征及谐音等表现手法,赋予求吉祥、消灾免难之意,寄托人们对幸福,长寿,喜庆等愿望。吉祥纹饰从古代一直延续到当代,而且在陶瓷装饰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得到升华,仍然是我们民族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如光绪时期的瓷雕艺术家李裕成的绿釉雕瓷鹿鹤遐龄图帽筒(如图13)。民间故事纹则是对历史上一些名人名士、历史典故或重要历史事件的刻画表现,此类纹饰的表现较前两大类纹饰而言难度更高,需要制作者不但要有浓厚的文学修养,更要有精湛的瓷雕技艺。此类纹样应用较好的瓷雕大师,清人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有提到:“所雕花以竹林七贤、东坡赤壁、垂杨条马之类为多。良工陈国治(如图14)、王炳荣(如图15)颇善斯制”。 图 12 当代

21、几何镂雕纹陶瓷灯具图 13 清 李裕成 绿釉雕瓷鹿鹤遐龄图帽筒图14 清 陈国治雕瓷笔筒雕瓷工艺的镂雕技法其实早在大汶口时代和良渚文化时期已盛行于黑陶的制作(如图16 ),当时就有方孔、圆孔、扁孔、三角孔、菱形孔以及各种形状的镂空,其排列方式也多种多样。汉代和魏晋时期的各式陶瓷香薰也都有透雕纹饰。概而言之,古代的透雕主要以实用为目的,如香薰、香炉在盖顶刻有各种镂空装饰,使得香烟可以顺畅冒出。仿生型器物在大汶口时期也很盛行,如,大汶口时期的兽性红陶壶等。二 清代的器皿镂雕装饰图15 清 王炳荣製“水榭揽胜”瓷雕笔筒图 16 大汶口文化蛋壳黑陶高柄杯图171清 粉彩镂空开光花卉转心瓶图172清 粉

22、彩镂空开光花卉转心瓶(局部)清代前期镂空装饰发展速度缓慢。进入清代以来由于制瓷工艺进步,不仅拓宽了表现题材,塑造了过去不曾涉及的内容,而且在刻意追求高,精,尖塑制难度的同时,使许多新颖的表现效果层出不穷,大大丰富了器皿镂雕装饰的语言。 随着制瓷技艺的发展和审美观念的丰富,镂雕装饰技法不仅得到继承,而且得到长足的发展。由于清代制瓷工艺的进步,相对于宋代的那真追求“出水芙蓉”般的秀雅意境,清代陶瓷艺术在一味的追求华丽(如图171、172),更明显的是在注重表达对愉悦的心态。至清中后期,粉彩装饰技法的创造运用,较之于五彩和素三彩装饰更能真实的模仿自然景物和人物,使陶瓷釉上彩装饰更趋于精进,具有真实效

23、果。雍正时期的粉彩凸雕狮流壶,在充分发挥镂雕装饰的同时,使用了堆雕,凸雕等手法,在此复杂的雕塑工艺之上,还非常巧妙地填上了细密繁缛的粉彩装饰,让整个壶体显得格外华贵(如图18 )。镂雕作品也有欣赏、实用结合的工艺品,如:“玲珑碗(如图19)、玲珑盘”等,真可谓玲珑剔透,别具一格。所以我们也就可以说把镂雕工艺运用到一种器物上即属于欣赏工艺里的工艺品,也属于实用工艺里的艺术品第三节 清代器皿堆塑装饰一 器物堆塑装饰堆雕工艺,亦称“浮雕”、“凸雕”、“凸花”。是采用各种方法,如堆、贴、刻等,使陶瓷表面产生凸起的纹样。一般分为高浮雕和浅浮雕两种,也有两者相结合的。器皿的装饰性雕瓷工除了有平面阴刻花纹,

24、镂成镂雕纹饰外,最常见的还是在瓷胎上,进行浅浮雕及堆塑、深刻镂雕后烧制成的器物,这种特殊的瓷器装饰工艺是继承和发扬了前代的锥拱、玲珑、镂雕等技法 ,作品也更显得生动活泼,图案富有立体感。堆雕是把泥巴胎子拿到手,在需要雕花的地方,拿着毛笔蘸着那种粘稠的泥巴,一层一层的涂上去。在这个过程中,每一层需要单独的晾干,然后再涂下面的一层,总共需要涂5-6层以上。这个工序完毕后,完全晾干,拿铅笔在堆层上面设计画面,最后用各种工具,雕出一种独特的立体感的陶瓷审美。图18 清 粉彩凸雕狮流壶图 19 玲珑碗图 201清 乾隆款堆雕凤凰牡丹纹瓶图 202清代 乾隆款堆雕凤凰牡丹纹瓶(局部)二 清代的器物浮雕及堆

25、塑装饰堆雕工艺在继承前代镂雕,刻花等技法发展来,在清代前期及中期,由于整个社会弥漫着浮华平静的氛围,器皿堆雕装饰与其他陶瓷装饰手段类似,保持着华贵繁缛的风格。陶艺工们为了更充分的装饰器皿,展示高超的装饰技艺,一件陶瓷堆雕器皿一般会结合多种装饰手段。如,乾隆年间的堆雕凤凰牡丹纹瓶(如图 201、202)。瓶体对凤凰以及牡丹的形象都进行了高超的塑造,同时运用粉彩装饰,将形象描绘的更加生动华丽。到清代后期,由于彩瓷走向了巅峰,从众多的陶瓷器皿堆雕和镂雕的图案中我们可以看出,描和绘的技法对雕瓷的影响越来越明显,雕瓷艺人们基本在用雕瓷工具来绘画,那些历史故事,亭台楼阁,自然山水,花卉图案以及戏曲人物等更

26、接近于画的形式。如:李裕成的梅竹粉蝶印泥盒、黄釉山水笔筒。此时的器皿雕瓷装饰图案,一方面在起装饰器皿作用的同时,另一方面是在借器皿为载体描绘一种绘画中的场景。第四章 清代器皿装饰性雕瓷的工艺特色一 彩雕器皿装饰性雕瓷的工艺特色彩雕,即在坯体上施以颜色釉或在瓷胎上加以彩绘的瓷雕。通过施彩,以增强瓷雕造型的表现力和美感。陶瓷装饰发展到清代在工艺技术、釉彩装饰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就。又由于清代前中期社会稳定,人民生活富足,陶瓷工艺的审美特征,由以前的理想化审美特征转变为注重“取悦于心”的表达。清代之前的器皿雕瓷装饰不管是人物类还是动物类,都不刻意追器表现形象的酷似,不刻意追求比例和解剖的准确,它的审

27、美核心是“以形写神”,在艺术的表现手法方面注重挖掘传统,追求表现对象的内在美。然而,在清代,由于技术的高超,在观念上转向刻意追求陶瓷的工艺之美,追求技术的完善和精巧以及外观的准确。这一时期出现的象生装饰,如瓜果、仿竹木器皿、植物等都力求惟妙惟肖地表现对象,从而演变成玩赏性的工艺美术品,雕瓷原有的理想精神被“取悦于心”的社会潮流所淹没了。二 素雕器皿装饰性雕瓷的工艺特色素雕器皿装饰即不敷釉或只薄施一层白釉的瓷雕。制品白净素雅,风格独特,不借助于彩饰而达到天然完美。如上文所说,清代器皿雕瓷装饰在达到巅峰时期,在题材上的描绘更趋向于绘画的形式。由于清代器皿装饰性雕瓷印彩瓷的兴盛,而显得极力向绘画靠拢

28、,这样一来加剧了雕瓷装饰自身特点的丧失。器皿雕瓷装饰的文化特征越来越无法体现,雕瓷艺人的热情和才华只能倾泻在工艺性的雕琢和堆砌上。另外,由于分工过于细致,雕瓷与彩绘形同一条道上开始并驾齐驱的马车,后来因跑的路程远了,时间久了便拉开了。雕瓷与彩瓷的结合很难恰到好处地融为一体,展现新的面貌。相反,一种趋于俗的态势隐约凸显,这种现象造成的必然结果是清代华贵繁缛风格的衰落。归隐是中国古代社会文人志士躲避主流社会的一种方式。就在清代这样一个如此崇尚完美的时代,也“流行”着一种“隐逸”的社会思潮。就像雕瓷装饰中,多有反映历史人物、居舍、山水、花鸟草虫,直接反映出了清代整个社会“闲云野鹤,无拘无束”的主流意

29、识,凸显出以文人士大夫为中心的人群逃避现实,向远古仙道和自然寻求慰藉的自我封闭情绪。清朝雕瓷纤巧文弱工艺特色的代表人物当属王炳荣和陈国治。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中赞道:“清道光至光绪期间,雕瓷之巧者,有陈国治、王炳荣诸人,所作作品精细中饶有画意。”注重精湛的工艺,着力装饰美的把握使陈、王成为清代著名的雕瓷名家。结 论本文通过对器皿装饰性雕瓷工艺中刻印花、镂雕、堆雕等装饰技法的分类介绍,并对这几种装饰手段在清代时期所呈现的艺术特点进行了着一分析。总的来说,清代的器皿雕瓷装饰,改变了清以前的那种都不刻意追求表现形象的酷似,不刻意追求比例和解剖的准确,审美核心是“以形写神”,的工艺审美,在观念上转向刻意

30、追求陶瓷的工艺之美,追求技术的完善和精巧以及外观的准确。这种转变的产生原因有两个方面:其一,清代以来雕瓷艺人不断继承和发展前代制瓷工艺技巧,使得制瓷技术呈现出高超水平,加上青花,釉里红,五彩,素三彩,粉彩以及新彩等釉上和釉下各类彩饰材料科技的发达,都给清代雕瓷工艺特点的形成提供了技术基础。另一方面,清代早期社会人民生活富足,天朝盛世的平静致使贪图享受、不思进取的社会心态日益膨胀,整个社会渲染在歌舞升平,超然无比的自足中,使得雕瓷装饰开始转向工艺以“取悦于心”为目的,这种思想情趣的转变给清代雕瓷工艺特点的形成提供了思想基础。不过到了清代后期,由于分工过于细致的雕瓷工艺与彩绘工艺的分离,雕瓷与彩瓷

31、的结合很难恰到好处地融为一体,一种趋于俗的态势隐约显现,这种现象造成的必然结果是清代华贵繁缛风格的衰落。感谢词短暂的大学校园学习生活借以此篇论文为线,已围成了一个不太小的句号。回眸三年,一路走来平平坦坦。三年的专业学习让我对中国陶瓷文化的博大精深,由不了解到了解又到浅显理解,看似简单的三个“解”字却包含了这三年来陶瓷专业学习中的一次次甜和苦,平坦亦非平坦。如此想来,周老师的观点挺对的:过程有时候比结果更重要,更真实。陶瓷艺术无论是从其文化史上还是其表现技巧上,都显得那么伟岸。所以,短短的三年时间去奢望高攀中国八九千年的陶瓷文化之巅,显然是无稽之谈。记得许群老师在我们刚进专业时就说过:大学的目的

32、并不是在于让我们学精陶瓷,而是让我们“广而不精”的初学陶瓷。至于精于不精在于个人将来对于其中一点上的钻研。也许真的这竟是大学生活的意义所在吧。总之,还是要感激各位老师对我们的关心与教育。特别是要感谢此论文指导老师戴老师的认真指导,中途给了我很多宝贵的信息。参考文献1 曹春生 陈丽萍 . 景德镇雕塑瓷艺M. 广东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8 .3 2 许之衡 . 饮流斋说瓷M. 山东 山东画报出版社。3 田鸿喜 走过千年回眸景德镇传统手工圆器制瓷M 江西 江西美术出版社 2003.124 江西省文管会江西万年大源仙人洞洞穴遗址试掘考古学报1963年第1期。5 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队桂林甑皮岩遗址的试掘考古76.3。6 Plekhanov. On the Art M Joint Publishing - 1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