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性状遗传的规律性》教学设计
政和县杨源中学 张万锋
一、 教学目标:
1、 简述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2、 区别基因与等位基因、基因的显性与隐性、基因型与表现型等;
3、 能用图解的方式来分析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规律;
4、 生活中实践运用遗传规律来解释一些遗传现象。
二、 设计思路:
本课本人主要引入三个有趣的遗传问题(现象),采用多媒体手段,较为直观生动地解决这三个问题,从而说明遗传的规律性。
三、 学情分析:
初中阶段的学生在初步学习遗传知识的基础上,很想用遗传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遗传现象。本课从三个有趣现象入手,正中他们的好奇心,有了兴趣,本节课学起来就不难了。
四、 重、难点:
重点:等位基因、基因显隐性、一对性状的遗传规律; 难点:基因随配子代代相传。
五、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认真制作。
六、 课堂实录:
Ⅰ、复习引入:
1、 教师用幻灯片展示人体的一些相对性状:如:有无耳垂;单双眼皮等。
2、 接着教师也用课件提出三个遗传问题:两个有耳垂的夫妻能够生一个没耳垂的孩子吗?两个单眼皮的夫妇可以生一个双眼皮的孩子吗?父为O型血,母为AB型血,生个孩子却是A型的,有可能吗?
(让学生在笔记本上做好判断,教师也在黑板角落简单注明备忘)
Ⅱ、新课:
1、 教师:幻灯片展示:有耳垂与无耳垂图片;
学生:回顾基因的概念(可以决定性状的DNA片断)。
2、 教师:简述有耳垂基因(B)与无耳垂基因(b)
学生:回顾人体基因的成对性,分析B与b有三种成对(组合)情况;
教师:简述:BB-有耳垂、bb-无耳垂;那Bb呢?
3、 教师:展示等位基因幻灯,阐述B将b掩盖;
学生:明白Bb表现为B-有耳垂。
教师:同时简述什么是基因型与表现型。
4、 教师:提问:每个人都一个由受精卵发育而来,而受精卵却由一个精子与一个卵子两个细胞结合而成,为什么孩子的染色体不是46+46=92条呢?
学生:认识到:精子与卵子中染色数目只有一半(23条),23+23=46,才保证统一。
教师:展示受精卵形成的动画幻灯。
好,下面我们一起来解决刚才提出的三个问题:
5、 教师:幻灯片展示:有耳垂×有耳垂=无耳垂的图解幻灯;
学生:思考:①各箭头代表什么意思?②子女中bb的可能有多大?
教师:总结,有可能。
Ⅲ、课堂练习:
1、 一有耳垂与一无耳垂结婚,后代孩子无耳垂,分析他们的基因型。
(加强学生对基因显隐性的理解)
2、 练习2与3,教师告诉学生:双眼皮为显性(A),单眼皮为隐性(a);
学生推断:一对单眼皮的夫妇可能生出双眼皮的孩子吗?回答了第二个问题。
3、 教师:引入:人类血型的基因表达;
学生:分析:AB×O=A可能吗?
从而回答第三个问题。
Ⅳ、作业:
1、 P107 T1-5
2、 P107 活动:预测一对夫妇所生子女性状表现
(教师:告知用假设法推断)
七、 课后反思:
1、 本节课从三个问题入手,最终以三个问题完美解决为结尾,有趣生动。
2、 血型的基因表达简化了,如:IA IB写成AB,不知是否可以?
3、 有学生提到:他有一个朋友为一边双眼皮,一边单眼皮,我给的解答是:应该两边都为双,只不过一边不明显,可是为什么一边不明显呢?
4、 学生在没有学减数分裂的情况下,和学生讲配子的遗传作用总显得有点不好解释。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