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实验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生物第六次模拟试题.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190071 上传时间:2024-05-22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50.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实验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生物第六次模拟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实验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生物第六次模拟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实验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生物第六次模拟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实验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生物第六次模拟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实验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生物第六次模拟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实验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生物第六次模拟试题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实验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生物第六次模拟试题年级:姓名:湖北省黄冈市麻城市实验高级中学2020届高三生物第六次模拟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 1. 下列关于细胞中化合物和化学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性激素、维生素D、抗体都属于脂质Fe在细胞中的含量很少,对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并不重要淀粉、半乳糖、核糖、脱氧核糖由不相同种类的元素组成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是由氨基酸之间的连接方式决定的种子在晒干的时候失去的主要是自由水蛋白质分子和DNA分子具有多样性的原因相同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A. B. C. D. 【答案】

2、A【解析】【分析】1、糖类包括:单糖、二糖、多糖,其元素组成只有C、H、O;2、脂质包括脂肪、磷脂、固醇(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其中脂肪的元素组成只有C、H、O。3、蛋白质分子结构具有多样性的原因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不同、数目成百上千、氨基酸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详解】性激素和维生素D都属于脂质,抗体属于蛋白质,错误;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原料,对生命活动是必不可少的,错误;淀粉、半乳糖、核糖、脱氧核糖均为糖类,元素组成都是C、H、O,错误;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的原因有氨基酸的种类不同、数目不同、排列顺序千变万化,以及多肽链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不同氨基酸之

3、间的连接方式相同,错误;种子在晒干的时候失去的主要是自由水,正确;蛋白质分子的多样性的原因是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不同,以及多肽链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DNA分子的多样性主要由四种脱氧核苷酸的数量和排列顺序决定,错误;结合水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正确。综上所述,正确,即A正确,BCD错误。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组成细胞的化合物的种类以及元素组成、作用等有关知识,要求考生能够识记糖类和脂肪的元素组成;明确蛋白质结构多样性的原因,识记脂质的种类等。2. 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 人体内组织细胞的更新包括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细胞凋亡等过程B. 原癌基因主要阻止细

4、胞异常的增殖某些病毒能诱发原癌基因突变C. 细胞新陈代谢产生的自由基会引起蛋白质活性下降使细胞衰老D. 通过组织培养将茎形成层细胞培育成植株,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答案】B【解析】【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细胞的分化、衰老、凋亡和癌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原癌基因主要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抑癌基因主要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详解】A、人体内组织细胞的更新包括细胞分裂、分化、衰老和细胞凋亡等过程,A正确;B、原癌基因主要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B错误;C、自由基会引起蛋白质活性下降使细胞衰老,C正确;D、通过组织培养将茎形成层细胞培育成植株,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D正确。

5、故选B。3. 下图为人体细胞及其内环境之间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分别表示人体内不同部位的液体。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人体的内环境是由组成的B. 体液中的氧气进入中被利用。至少要穿过6层膜C. 浆细胞分泌的抗体主要分布于组织液及外分泌液中D. 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中,中NaHCO3与之发生作用使pH基本稳定【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可知:是血浆、是组织液、是细胞内液、是淋巴。【详解】A、人体的内环境是由组成的,A错误;B、体液血浆中的氧气进入中被利用,至少要穿过毛细血管壁细胞、组织细胞的细胞膜、线粒体两层膜,共5层膜,B错误;C、浆细胞分泌的抗体主要分布在血清中,在组织

6、液和外分泌液中也有,C错误;D、细胞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进入血浆中,血浆中的NaHCO3与乳酸发生作用,使pH基本稳定,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内环境稳态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内环境稳态的维持。4. 下列是关于人类探索遗传奥秘历程中的科学研究方法及技术的叙述,其中正确的有几项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沃森和克里克通过构建物理模型发现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格里菲思通过对物质的分离提纯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赫尔希和蔡斯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科学家运用

7、同位素示踪技术证实DNA以半保留方式复制A. 三项B. 四项C. 五项D. 六项【答案】B【解析】萨顿利用类比推理法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正确;摩尔根利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正确;沃森和克里克通过构建物理模型发现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正确;格里菲斯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证明转化因子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没有用到物质的分离技术,也没有证明DNA是遗传物质,错误;赫尔希和蔡斯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没有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错误;科学家运用同位素示踪技术证实DNA以半保留方式复制,正确。故选:B。5. 下图1为某二倍体雄性动物个体(基因型为AaBb)细胞分裂某些

8、时期示意图(只展示部分染色体)及细胞中核DNA在不同生理活动中的数量变化曲线图2。据图分析,不正确的说法是( )A. 着丝点一分为二发生在EF段和NO段,CD段中同源染色体分离是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关键原因B. 图1中1号染色体上的a基因的出现可能来自于交叉互换,也可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C. 若图1细胞继续正常进行分裂,可产生3种或者4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D. 核DNA用32P标记的一个精原细胞置于无放射性的31P条件下进行减数分裂,产生的精子中一半有放射性,一半没有放射性【答案】D【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1为初级精母细胞,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其中发生的是同源染色体彼此分离,非同源染色体

9、自由组合过程,图2中AG段表示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HI段表示受精作用;IQ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变化,其中JK表示有丝分裂间期,KM表示有丝分裂前期,MN表示有丝分裂中期,NO表示有丝分裂后期,OPQ表示有丝分裂末期。【详解】A、图2中AF段包括了减数分裂的过程,其中EF段包括减数第二次分裂的过程,在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发生着丝点的分裂;图2中IQ段为有丝分裂的过程,其中NO段表示有丝分裂的后期,发生了着丝点的分裂,因此着丝点一分为二发生在EF段和NO段;CD段包括减数第一次分裂,其中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是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的关键原因,A正确;B、图1中同源染色

10、体正在分离,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根据该个体的基因型可知,图1中1号染色体上的a基因的出现可能来自于交叉互换,也可能是发生了基因突变,B正确;C、若图1细胞继续正常进行分裂,由于1号染色体上的a基因的出现,若是发生了基因突变则可产生3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若发生了交叉互换,则产生4种不同基因型的配子,C正确;D、核DNA用32P标记的一个精原细胞置于无放射性的31P条件下进行减数分裂,由于DNA半保留复制,因此复制后的姐妹染色单体中都有放射性,因此产生的精子中都有放射性,D错误。故选D。6. 青藏高原植物生长主要受自然温度和人类放牧的影响。牧草的生长季由返青、开花、结实和枯黄等物候时期组成,

11、生长季的变化与否能够反映高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放牧会减少植物凋落物,提高地表透光率,可显著提高地表温度,有助于植物返青发芽。研究者比较了放牧与围封对高山嵩草的生长季长度变化的影响,如下图所示。据此分析合理的是 A. 围封可以提高高山嵩草的种群密度,但不改变该群落的丰富度B. 放牧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围封改变生态系统中物种进化方向C. 高山嵩草的生长季随封围时间延长,可能是地表温度低造成的D. 为保护青藏高原植被正常生长,应全面采取围封、禁牧的措施【答案】C【解析】 【分析】根据题意“青藏高原植物生长主要受自然温度和人类放牧的影响”(其中围封属于人类活动),结合题意“放牧会减少植物凋落物,提高地

12、表透光率,可显著提高地表温度,有助于植物返靑发芽”分析,高山蒿草的生长季随封围时间延长,可能是低温低造成的。 【详解】围封可以提高高山蒿草种群密度,也可能改变该群落的丰富度,A错误;放牧会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根据题意不能得出围封改变生态系统中物种进化方向,B错误;放牧会减少植物凋落物,提高地表透光率,可显著提高地表温度,有助于植物返靑发芽,据图分析,高山蒿草的生长季随封围时间延长,可能是地表温度低造成的,C正确;为保护青藏高原植被正常生长,应采取适度围封、适度放牧的措施,D错误。 【点睛】通过题意“放牧会减少植物凋落物,提高地表透光率,可显著提高地表温度,有助于植物返靑发芽”得出“高山蒿草的生

13、长季随封围时间延长,可能是地表温度造成”。7. 某科研小组进行了细胞代谢的相关实验。小组成员将某植株幼苗放在温度适宜的图1装置内,测定其在黑暗和适宜光照条件下装置内氧气量的变化,结果如图2所示,实验过程中呼吸强度保持不变。请据图回答: (1)图2中a点后的短时间内,叶肉细胞中C5的量将会_。ab段曲线上升逐渐减缓,光合速率逐渐_,原因是_。(2)由实验结果分析可知,植株幼苗在515分钟平均产氧量为_mol/h。(3)实验中科研人员给幼苗提供了18O2,结果在玻璃罩内可检测到C18O2,其产生的途径是_。(4)科研人员想用图1装置来验证Mg元素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需要增加一个装置,做法是将水槽

14、中的完全培养液替换成_,其他条件与图1装置相同,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植株的生长情况。【答案】 (1). 增多 (2). 降低(减小) (3). 植株幼苗在适宜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大于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量,使玻璃罩内的CO2浓度不断降低,影响了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光合速率也随之降低 (4). 3610-6 (5). 18O2(有氧呼吸第三阶段)H218O(有氧呼吸第二阶段)C18O2 (6). 等量的缺少Mg元素的完全培养液【解析】【分析】据图2分析:在05min之间,容器处于黑暗条件下,此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因此氧气的减少量可表示呼吸作用消耗量,同时也可以计算出呼吸速率

15、;5min之后,给予光照,此时植物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因此氧气的变化量可以表示净光合作用量。【详解】(1)据图2分析,图2中a点后,给予光照条件,光反应产生ATP和H,C3被还原生成C5速率增加,故短时间内叶肉细胞中C5的量将会增多。由于植株幼苗在适宜光照条件下,光合作用吸收CO2的量大于呼吸作用释放CO2的量,使玻璃罩内的CO2浓度不断降低,影响了光合作用的暗反应,光合速率也随之降低,故ab段曲线上升逐渐减缓,光合速率逐渐降低(减小)。(2)由实验结果分析可知,细胞呼吸速率为:(5-4)56010-7=1210-6mol/h,植株幼苗在515分钟净光合速率为:(8-4)106010-

16、7=2410-6mol/h,故植株幼苗在515分钟平均产氧量为1210-6+2410-6=3610-6mol/h。(3)有氧呼吸第三阶段,H与18O2结合生成H218O,有氧呼吸第二阶段H218O与丙酮酸彻底分解产生C18O2。(4)用图1装置来验证Mg元素是植物必需的矿质元素,需要增加一个装置,做法是将水槽中的完全培养液替换成等量的缺少Mg元素的完全培养液,其他条件与图1装置相同,适宜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观察植株的生长状况。【点睛】本题考查光合作用、无机盐的作用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8. 2019年11月入冬以后,某市中小学爆发流感,形势比较严峻,流感是一种由流

17、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在体温持续高热的这段时间内,人体产热量_(填“小于”“等于”或“大于”)散热量。当体温过高且发热持续385以上,通常需要服用退热药,通过增加_来使体温恢复正常。(2)当机体受到流感病毒侵染后,吞噬细胞对病毒的处理和清除过程与_(填一种细胞器名称)直接相关;机体在第二次被同种病毒侵染时,能够产生浆细胞的细胞主要是_。(3)部分之前接种过疫苗的婴幼儿在做注射疫苗准备时就开始啼哭,这属于_(填“条件”或“非条件”)反射。【答案】 (1). 等于 (2). 散热 (3). 溶酶体 (4). 记忆细胞 (5). 条件【解析】【分析】1、人体维持体

18、温恒定的原理是机体的产热量=散热量。人体的热量来源是有机物的氧化放能。产热途径是以骨骼肌和肝脏产热为主,皮肤毛细血管的散热;散热途径汗液的蒸发呼气、排尿和排便等。维持体温恒定的调节方式是神经-体液调节。外界温度低时,机体产热多,散热也多;外界温度高时,机体产热少,散热少。产热多于散热,则体温升高;产热少于散热,则体温降低。2、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其具体过程如下:【详解】(1)持续高热时,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当体温过高且发热持续385以上,通常需要服用退热药,通过增加散热来使体温恢复正常。(2)当机体受到流感病毒侵染后,会引起机体的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在该过程中需要吞噬细胞对病毒

19、的处理和清除,在病毒吞噬和处理病毒的过程中需要细胞中的酶仓库-溶酶体的作用;机体在第二次被同种病毒侵染时,体内的记忆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浆细胞,进而合成并分泌大量的抗体。(3)部分之前接种过疫苗的婴幼儿在做注射疫苗准备时就开始啼哭,这属于条件反射,因为该过程的发生依靠了婴幼儿对注射工具等的记忆。【点睛】本题考查免疫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9. 科学工作者为修复被破坏的生态系统,在某湿地进行了人工引入互花米草的“种青引鸟”生态工程实验。在实验前后分别对该湿地植被类型、昆虫种类数、密度进行调查,结果统计见下表。根据调查结果,分

20、析回答: 主要植物类型昆虫种类数昆虫密度实验前实验前实验后实验前实验后实验前实验后实验区海蓬子互花米草472014只/m223只/m2对照区海蓬子海蓬子472013只/m2111只/m2注:海蓬子和互花米草都生长在潮间带。(1)除图中成分外,该生态系统的成分还应有_。(2)实验结果说明了人类活动能影响群落演替的_。(3)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中循环形式是_。碳进入该生态系统的主要途径是_。(4)互花米草与植食昆虫之间进行的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_作用。(5)若鸟的食物互花米草和植食性昆虫由原来的2:1调整为1:1后,鸟的数量将会_,【答案】 (1).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分解者 (2). 速

21、度和方向 (3). CO2 (4). 光合作用 (5). 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6). 减少【解析】【分析】据表分析:人工引入互花米草后对某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是互花米草入侵后成为优势种,由于没有天敌而过度繁殖,造成该地昆虫种类和种群密度降低。【详解】(1)除图中成分外,该生态系统的成分还应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和分解者。(2)实验结果说明了人类活动能影响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3)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中循环的形式是CO2。碳进入该生态系统的主要途径是光合作用。(4)互花米草与植食昆虫之间进行的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具有调节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的作用。(5)改变比例之后,

22、鸟获得的能量将会减少,因此数量也会减少。【点睛】本题结合图表,考查生态系统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结构,掌握生态系统的功能,尤其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相关知识,能正确分析图表,再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10. 某种自花传粉的植物的花色由两对等位基因(A与a、B与b)控制。已知花色有三种表现型,紫花、粉花和白花。当A基因存在时,植株花细胞中含有的白色前体物质能够转化为粉色色素,当B基因存在时,细胞能进一步将粉色色素转化为紫色色素。无色素存在时,植株表现为白花。下表为某探究小组所做的杂交实验结果,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组别亲本F1的表现型及比例紫花粉花白花甲紫花紫花9/163/164/16

23、乙紫花白花3/41/40丙粉花粉花03/41/4(1)乙组紫花和白花亲本的基因型分别是_。(2)让乙组的F1中的所有紫花植株进行自花传粉,其子代植株中粉花植株的比例为_。(3)某实验田现有一株未知基因型的白花植株及纯合紫花植株、纯合粉花植株及纯合白花植株。欲通过一代杂交实验判断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请写出实验思路、预期结果及相应的结论(假设一次杂交的后代数量足够多)。实验思路:利用该白花植株与_杂交,观察子代的表现型。实验结果和结论:若杂交后代_,则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若杂交后代既有紫花植株又有粉花植株,则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_;若杂交后代_,则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答案】

24、(1). AABb、aaBb (2). 1/8 (3). 纯合粉花植株 (4). 全开紫花 (5). aaBb (6). 全为粉色【解析】【分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A-bb表现粉花、A-B-表现紫花,aa- -表现白花,甲组中紫花和紫花杂交的后代紫花:粉花:白花=9:3:4,说明亲本紫花的基因型为AaBb。【详解】(1)根据上述分析可知,乙组中紫花(A-B-)白花(aa-)紫花(A-B-):粉花=3:1,没有出现白花aa-,可知亲本紫花基因型为AABb,白花基因型为aaBb。(2)乙组F1中的紫花基因型为1/3AaBB、2/3AaBb,让其自花传粉,后代中粉花植株所占比例为2/33/41/4=

25、1/8。(3)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aaBb和aabb,纯合紫花的基因型为AABB,纯合粉花的基因型为AAbb,纯合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和aabb。由于纯合紫花无论和哪个基因型杂交,后代均为紫花,纯合白花和白花杂交后代都为白花,所以欲判断白花植株的基因型,可利用该白花植株与纯合粉花植株杂交,观察子代的表现型。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则与纯合粉花(AAbb)的植株杂交,后代基因型均为AaBb,均表现为紫花。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则与纯合粉花(AAbb)的植株杂交,后代基因型均为Aabb,均表现为粉花。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则与纯合粉花(AAbb)的植株杂交,后代

26、基因型为AaBb、Aabb,表现为紫花和粉花。所以实验结果和结论为:若杂交后代全开紫花,则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若杂交后代既有紫花植株又有粉花植株,则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若杂交后代全为粉色,则该白花植株的基因型是aabb。【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应用,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的能力;能用数学方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以及数据处理能力。生物一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1. 生物技术在生产实践中有广泛应用,请

27、回答相应问题:(1)腐乳制作中盐、酒和各种香辛料的作用的共同之处是_。(2)如图是某生物活动小组记录的3种食盐浓度下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与发酵天数的关系图,据图分析选择_浓度的食盐制作,且在_天以后食用较为适宜。(3)用稀释涂布平板法测定某一土壤样品中微生物数量,在同一稀释倍数下得到以下结果:涂布的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7、169和176,取平均值124。请对该实验结果的可信度进行分析:_。(4)图中所示的接种方法不能对土壤中的纤维素分解菌进行准确计数,其原因是_。(5)萃取法提取薄荷油,用石油醚室温浸泡薄荷粉末而不用加热浸泡的原因是_。【答案】 (1). 调味、杀菌防腐 (2). 5

28、% (3). 11(l1-13) (4). 实验结果可信度低,因为1个平板的计数结果与另2个相差悬殊,结果的重复性差,不能简单地用其平均数作为最终结果 (5). 多个细菌可能连在一起形成一个菌落导致菌落数不能准确反映实际细菌数;划线过程中菌液的稀释倍数未知,导致无法计算原土壤中的细菌数 (6). 薄荷油易挥发【解析】【分析】1、制作泡菜时所使用的微生物是乳酸菌,乳酸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厌氧型,能够在无氧条件下将葡萄糖氧化为乳酸。亚硝酸盐在酸性条件下可以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形成玫瑰红色的染料,通过比色法可以估测出泡菜液样中亚硝酸盐的含量。2、微生物常见的接种的方法平板划线法:将已经熔化的培

29、养基倒入培养皿制成平板,接种,划线,在恒温箱里培养。在线的开始部分,微生物往往连在一起生长,随着线的延伸,菌数逐渐减少,最后可能形成单个菌落。稀释涂布平板法:将待分离的菌液经过大量稀释后,均匀涂布在培养皿表面,经培养后可形成单个菌落。【详解】(1)腐乳制作中盐、酒和各种香辛料主要起调味、杀菌防腐作用。(2)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真正目的是为取食时间提供参考,据图分析可知,用5%的食盐浓度制作泡菜比较适合食用,但要在发酵时间达11天以后食用才比较适宜,此时亚硝酸盐含量最低。(3)涂布的3个平板,统计的菌落数分别是27、169和176,取平均值124的实验结果可信度低,因为1个平板的计数结果27与另2

30、个相差悬殊,结果的重复性差,不能简单地用其平均数作为最终结果。(4)图中所示的接种方法为平板划线法,如果多个细菌连在一起形成一个菌落导致菌落数不能准确反映实际细菌数,或者划线过程中菌液的稀释倍数未知,导致无法计算原土壤中的细菌数,故该种方法不能对土壤中的纤维素分解菌进行准确计数。(5)萃取法提取薄荷油,用石油醚室温浸泡薄荷粉末而不用加热浸泡的原因是薄荷油加热易挥发。【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了解土壤微生物的分离与培养、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泡菜的制作原理和过程,掌握相关知识点,并根据图形分析判断适宜泡菜制作的盐浓度。生物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12. 科学家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成功获得了番茄马铃薯

31、杂种植株,为了便于杂种细胞的筛选和鉴定,科学家利用红色荧光和绿色荧光分别标记番茄和马铃薯的原生质体膜上的蛋白质,其培育过程如图所示: (1)植物体细胞杂交依据生物学原理有_。(2)过程常用的酶是_,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是_。(3)植物原生质体融合过程常利用化学试剂_诱导融合,过程和过程依次为_,过程中的培养基常添加的植物激素是_。(4)若番茄细胞内有m条染色体,马铃薯细胞中含n条染色体,则“番茄马铃薯”细胞在有丝分裂后期含_条染色体。【答案】 (1). 细胞膜的流动性、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2). 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3). 形成了新的细胞壁 (4). 聚乙二醇(或PEG) (5). 脱分化和再分

32、化 (6). 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 (7). 2(mn)【解析】【分析】题图分析:图示为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其中是去除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的过程,该过程常用酶解法,所用的酶为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是再生形成新的细胞壁的过程;是脱分化过程;是再分化过程。【详解】(1)植物体细胞杂交要将不同种的植物细胞诱导融合成一个杂种细胞,再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将杂种细胞培育成植株,体现的生物学原理有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2)为植物细胞融合过程,需先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植物的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再诱导原生质体融合,杂种细胞再生出新的细胞壁是细胞融合完成的标志。(3)植物原生质体融合过程常利用化学试剂聚乙二醇(或PEG)诱导融合,为杂种细胞形成愈伤组织的过程,属于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的脱分化过程,为愈伤组织形成植物体的过程属于再分化,此过程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4)杂种细胞的染色体数为融合前两种细胞染色体数之和,即(m+n),细胞有丝分裂后期由于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使得杂种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加倍为2(m+n)条。【点睛】熟知植物体细胞杂交原理和过程及其操作要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意在考查考生理解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的能力和识图分析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高中生物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