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十六 审题与立意 分点突破三 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学案2022版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专题十六 审题与立意 分点突破三 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学案年级:姓名:- 6 -分点突破三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逐点突破建知识之架构导图指引考向分析一、命题作文的概念命题作文,是指命题者给出一个既定的题目,要求考生根据这个题目进行写作的一种作文命题形式。近年来,命题作文的常见格式是“材料题目要求”。二、命题作文的类型从形式上来说,分全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两种类型。考向(一)全命题作文全命题作文要正确审题、立意,考生应把握好三个方面。方法一:锁定题目的题眼_命题作文的审题,关键是抓题眼,即找
2、出题目中最关键的词语,然后对其进行分析研究,从而准确地把握题意。题目的结构不同,题眼的位置就可能不同。1词语型命题作文词语型命题作文虽然审题对象集中而明确,但由于提供的审题信息相对较少,因此也容易偏读甚至是误读。这类作文题目,其表意重心往往在这个词所代表的事物的本质特点上,要抓住它的本质特点进行思考。词语型命题通常运用比喻、象征等手法,既有表面的意义,更有隐含意义,关键是正确分析其内在隐含意义,如“门”“路”“考场”等,在写作时,或写它的引申意义,或写它的象征意义,或写它的比喻意义。2短语型命题作文短语式命题作文审题立意关键就是审清题眼,确定重点。短语的结构包括偏正、动宾、主谓、并列等类型,不
3、同结构方式的命题,侧重点就有所不同。(1)偏正短语式题目中心词往往就是写作的对象,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往往体现了题目的特殊要求,是写作所限定的范围及重心,它也往往就是题眼。如“生存的智慧”只能限定于写“生存”方面的,写作内容应该是“智慧”,即在生存这方面你如何展现你的智慧。(2)动宾短语式题目动词一般是写作的重点所在,它也往往就是题眼。宾语一般规定了写作的范围、对象。如“收藏快乐”,作文的重心就在于动词“收藏”:收集并保存;收起并保存。再看宾语,由于宾语是抽象的事物,必须将这个词具体化,我们可以这么理解:收藏某种具体的事物从而得到快乐,例如相片、书籍、古董、明信片等。(3)主谓短语式题目主旨、精神
4、或题眼往往在谓语动词上。主谓短语可参考“句子型命题作文”的讲述。(4)并列短语式题目常采用两个或三个词语,中间用间隔号或“与”“和”等词连接,这几个词语或短语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对于并列短语式命题,关键是找出并列词语之间的相互关系。如“索取与贡献”,重点是让我们阐述人生的意义在于贡献而不是索取,决不能单纯地议论什么是“索取”,什么是“贡献”。3句子型命题作文句子型命题作文的题目,是以一个单句或复句的形式给出的,如“人生支柱是精神”“人生处处是考场”。这类命题的题目往往本身就是中心论点,或是一个有隐含意义的句子,写作时要以谓语为写作重点,同时注意主语、宾语和修饰语对对象和范围的限制。对于这类题目
5、,审题时主要是抓住题目中的中心词或关键字。方法二:把握题目的要求在审题过程中,考生除了要审视题目本身以外,还必须对题目后的要求进行反复阅读和思考,从而明确命题者对考生写作提出的所有要求。另外,考生在审题时,还要辨清哪些是“硬性”要求,哪些是“弹性”要求。“硬性”要求代表命题者的意志,是不可违背的,因此考生必须不折不扣地“执行”;对于“弹性”要求,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便宜行事”。方法三:重视题目的提示有的命题作文在试题的前面会有一段材料,其实这段材料是命题者为了降低审题难度而给予考生的“友情提示”,不会对考生的写作产生任何制约。尽管如此,考生还是应当重视这段材料,因为它毕竟是“有益”的提示,
6、至少能为自己打开思路提供帮助。典例 1 (2019北京卷)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韧性”是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中华文明历经风雨,绵延至今,体现出“韧”的精神。回顾漫长的中国历史,每逢关键时刻,这种文明的韧性体现得尤其明显。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请以“文明的韧性”为题,写一篇议论文。可以从中国的历史变迁、思想文化、语言文字、文学艺术、社会生活及中国人的品格等角度,谈谈你的思考。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立意指导】“文明的韧性”,也就是文明的绵延不息,世世代代的继承发扬。“文明”一词比较宏大抽象,写作时可加以缩小、微观化,比如可以通过经典文化
7、、圣哲精神、先贤智慧、诸子思想、英雄气节、烈士操守、名人品行、伟大人格等等来表现文明的坚韧不拔、顽强不屈。“韧性”在材料中已经提示为“指物体柔软坚实、不易折断的性质”,具体而言可以换成坚韧顽强、坚忍不拔、愈挫愈勇、百折不挠、坚贞不屈、锲而不舍等词语。把以上所思所想的内容和五千年文明结合起来,表明文明的韧性在华夏民族发展过程中各个方面的巨大作用,若有针对性地写到当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更需要激发出这种文明的韧性,会更有现实意义。参考立意:(1)文明的韧性,让华夏文化源远流长。(2)文明的韧性,造就华夏品格。(3)韧性,让中华文明更有生机。(4)中华文明的韧性,助力民族复兴。(5)中
8、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更需要激发出中华民族坚韧顽强的精神。考向(二)半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属于命题作文的范畴,它要求考生在作文题目的空缺处填入词语。半命题作文兼具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的优点,其开放性和限制性介于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之间。半命题作文从形式上看由文字部分和填空部分组成。有的题题目前还有一段提示语,后面还有具体要求。半命题作文在补题时,须注意以下几点:方法一:要联系自己积累的素材“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作文能否取得高分,有无新鲜、典型的素材至关重要。考生要有效利用半命题作文在补题方面为自己留下的写作空间,联系自己的素材储备,写出“饱满丰盈”的文章来。方法二:补题要有新意,力避雷同一篇作文,一旦
9、让阅卷老师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就很难得高分。所以考生应意识到:当看到题目想到的第一个构思,大多数人可能也会想到时,就应回避这个构思。运用发散思维,将你想到的新视角、新构思罗列出来,再选择。确定构思之后,运用纵向思维,对题材挖掘深一点。方法三:小处切入,就实避空补题时应小处切入,就实避空,因为题目越空泛,相应地写作范围就越广,选材、组材的难度也就越大。如作文题“精彩_(一幕、瞬间、人生等)”,按说以提示语中的“一幕”“瞬间”入题,也非常不错,然而却有考生为了“创新”,将文题补成“精彩世界”“精彩世纪”之类,范围越扩越大,文题越变越虚,最后写出来的文章大而空、虚而浮,事与愿违。因此,要写好半命题作文
10、,最好“小口径切入”,题目不要补得过大。方法四:补题要有文体意识考生不仅要选择自己擅长的文体作文,还要注意不要混淆文体,避免写成“四不像”的文章。考生如果形象思维发达,善于记叙、描写,就可选择记叙文;考生如果逻辑思维见长,善于说理、议论,就可选择议论文。方法五:要切中题旨文意,暗合命题要求作文是从某个角度去考查考生的认识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为此,考生必须揣摩命题者的命题意图,把握作文的选材范围、结构等,以便巧妙落笔。典例 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书法之于沙孟海,正如音乐之于王洛宾;哲学之于周国平,正如文化之于余秋雨可以说,他们各自所钟爱的事物也承载了他们生命的几乎全部内涵。请以
11、“_之于我”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立意自定。文体不限。可以记叙经历,抒发感情,发表议论,展开想象,等等。不少于800字。【立意指导】这段材科给我们提供了三点信息:书法、音乐、哲学、文化等某一事物与某一具体人的紧密联系;这一事物是这个人所钟爱的;这一事物承载了这个人一生的几乎全部内涵。这三条信息对作文也作了较为严格的规定,即我们要在学习、生活或工作中找到一个具体事物,这一事物必须是与“我”有着密切联系的,是“我”所钟爱的,它可能会承载“我”生命的几乎全部内涵。写作时,要写出这一事物对“我”的学习、生活或工作所产生的影响或作用,尤其要突出第三条要求中的“承载一生的几乎全部内涵”这一点,不能流于泛泛喜爱的层面。【答案】示例:完整题目:“音乐之于我”。立意角度:音乐以其独特的魅力影响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