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完整word)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与习惯的因素 - 副本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与习惯的因素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习惯能造就第二天性”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习惯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是巨大的.学习兴趣浓厚学习习惯好的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是“乐学”,在学习时专注投入,能自觉及时地总结学习的心得体会,学习效率高,学习效果好.相反,丧失学习兴趣没有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是“苦学”,学习消极被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效果差.因此,总结影响学生学习兴趣与良好学习习惯的负面因素,有的放矢地研究提高学习兴趣与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措施和方法,对于教育改革和发展是非常重要和有意义的.第一
2、、家庭因素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这充分说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合为一体的总体,教育学生时只靠学校很难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家庭环境的好坏、家庭经济情况等因素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性。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人们的经济意识不断加强,许多家长都为增加收入而不停奔波,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太少,无法管理学生,学生的活动就太自由了。社会的不良现象使孩子随之变坏,学习兴趣自然消失,久而久之,这个学生就辍学了,在父母新观念的引导下,很早就谋上了挣钱的活计。其次,很多家长在外地打工,孩子只能依靠爷爷、奶奶生活,小小年纪就失去了父母的爱,性格就变得孤独忧虑
3、,有时受到不良现象的影响,由于爷爷、奶奶年纪大了而无法教育,时间长了,孩子便经常逃学,自然学习兴趣就失去了。还有一种情况是,现在就业比较难,很多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不是大学的料,多少认识够用就行了,孩子不想读也随他吧!有了这样的教育指导,孩子的学习兴趣就不言而喻了。没有了学习兴趣,更不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二、社会因素 社会是一个人成长的大熔炉,他将使一个人在其中不断熔化。但俗话说,学坏容易学好难。因此,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将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尤其在当今家长不够重视孩子的学习的情况下,这种影响显得更巨大。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开放,网吧、歌厅、溜冰场等的出现,孩子的心越来越远离课堂.娱乐场所反而
4、成了他们必备的课堂.其次,打工热潮带来的不良现象将严重影响学生。由于打工人员的不断增多,不良的信息也随之而来。很多学生都认为读书没出息,还不如早点打工挣点钱把日子过好,学生有了这种想法,学习兴趣也就没有了.第三、 学校因素学校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场所,学校教学设备的好坏,学校实行的各项教学制度对学生学习兴趣与习惯有一定程度上的影响。 首先,很多农村小学师资配备不足,严重缺乏艺术教师,学生学习活动内容单一,只是语文、数学、英语、综合课,而忽视了学生的音乐、体育、美术等艺术课的开展,久而久之,学生就产生了厌学的情况。另一方面由于课堂教学方法陈旧,一贯地灌输知识,语言枯燥乏味;某些教师受传统教育观念
5、的影响,在教学中忽视启发式原则,往往采取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忽视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往往用“死读书,读死书的方式学习。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死记硬背的机械式记忆成了主要的学习方式.这种情况下,学生所学的知识很死,缺乏灵活运用和变通的机会,能力得不到应有的发展。另外,学校的奖惩制度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每个青少年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称赞,如果能够独立解决所遇到的难题,并得到老师的认可,他会感到十分高兴,得到奖品,会更加高兴,对学习的兴趣也会大幅度增加。反之,学习再好也得不到老师的称赞,得不到老师的认可,学生久而久
6、之也会变得厌学.这些因素都会影响会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第四、学生自身因素 由于对思想政治教育、品德教育、纪律教育等的忽视,学生理想信念淡漠,在学习上缺乏刻苦钻研精神,自律能力弱,经常表现为:对未来没有想法,得过且过;对学习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对知识不求甚解,遇到疑难绕道走,不愿动脑子思考,也不愿向同学和老师请教,经常到同学那里一抄了事;学习上也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依赖心理严重,如果老师或家长疏于监督,就会“滥竽充数. 有的学生在学习上也算用功,学得也很辛苦,但由于效率观念差,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急于完成其他科目的作业,对老师讲授的内容不能很好的掌握;在自学时又在单科上用时过多,忽略
7、了各科的交替学习,影响了学习效果。 良好的同学关系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学习兴趣地提高。同学关系松散,同学间缺少友情,甚至同学间存在矛盾、冲突,使学生上学时心情不能平静,思想负担重,精力不能集中,甚至会产生逃学、辍学等念头。 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习惯的培养.那么,在教育改革的新形式下,如何利用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改变这一现状呢?通过课题组调查研究确立如下几点,改变学生的学习状况。一、改变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有机的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教师的教学方式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学方式的转变是前提和基础,学习方式的转变是结果和目的。 新的教学方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
8、最大的区别在于,新的教育教学方式要求完全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学”为主,新课程理念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学生在充分的参与过程中体会到学习是一种莫大的乐趣.教学提倡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时间和空间、机会和权利,使个性得以充分发展。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构建和谐高效的课堂。转变教学方式,就是要转变传统单一的、被动的、以讲授为主的、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质疑、探究、调查,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满足学生求知的渴望和多方面发展的需求,把学习
9、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合作等认知活动凸现出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合作交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合作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新的教学模式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成了重要的学习方式,它使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加突出,学生之间的交往更加密切.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的互动和互助,实现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同伴学习的效果很多时候大于老师传统的“满堂灌。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渠道,如何高效率的利用好课堂的40分钟,对每个老师来说都是一种挑战。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是老师占据了主导地位,而这种陈旧的教
10、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社会对人才的需要,这需要我们改变教学模式,即转向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而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与习惯,这样的方法更显得尤为重要。 二、家校协作1、完善的家校合作关系能更好地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家校合作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健康地成长,让学生充分享受来自老师和家长的关怀,以及让教育给学生带来的欢乐.由于家庭的千差万别,家长对教育子女的目标、成才的观念各不相同,因此家长对子女的教育理念也不相同,所以家庭教育必须在学校教育的配合下,具体分析每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正确引导学生成才,让学生健康成长,成为有用之才。2、家校合作关系的建立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学校教育是培养学生良
11、好行为习惯的主要渠道,学校严格按照各项教育的要求对学生进行行为规范教育。然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连续不断地、数年如一日地努力。家庭是学生接受教育最早、时间最长的场所,家庭教育的模式适合与否,对其能否顺利接受学校教育关系极大。因此,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一致和配合,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在经济不断腾飞的社会里,人们的思想意识在不断变化,这种变化是对经济的追求,对教育的莫不关心.面对社会这座大熔炉,它有积极的影响,同时消极的影响更为严重,许多学生都追求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好。针对学生学坏容易学好难的特点,教师只有对学生加强思想品德教育来弥补这一问题.如:教师可以利用思想品德课、班会课、少先队活动课以及语文学科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总之,我们要充分利用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去培养学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达到教育的最优化。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