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媒体传播如何对社会产生影响.doc

上传人:精**** 文档编号:2188968 上传时间:2024-05-2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0.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媒体传播如何对社会产生影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新媒体传播如何对社会产生影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新媒体传播如何对社会产生影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新媒体传播如何对社会产生影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新媒体传播如何对社会产生影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完整word)新媒体传播如何对社会产生影响新媒体传播如何对社会产生影响一、 何谓“新媒体(1)什么是新媒体,我们且看各方定义(第一页)美国连线杂志对新媒体的定义:“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熊澄宇教授:“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和影响的媒体形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新媒体下的定义:“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新传媒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斌:“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阳光文化集团首席执行官吴征:“相对于旧媒体,新媒体的第一个特点是它的消解力量-消解传统媒体(电视、广播、报纸、通信)之间的边界,消解国家

2、与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边界,消解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等等.”(2)新媒体释义新媒体(NewMedia)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包括网络媒体、手机媒体、数字电视等.新媒体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第二页 此处可插入手机、电脑等传播工具图片)二、新媒体的特点数字化是新媒体的最显著特征交互性是新媒体的本质特征“非线性”传播是新媒体的重要特征即时性和共享性打破时

3、空界限“个性化”服务实现“小众化”传播多媒体传播推动媒介融合三、新媒体传播特点分析:(1)、传播方式从单向到双向的转变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是单向、线性、不可选择的。它集中表现为在特定的时间内由信息发布者向受众传播信息,受众被动的接受,没有信息的反馈。这种静态的传播方式使得信息不具流动性。而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是双向的,传统的发布者和受众现在都成为了信息的发布者,而且可以进行互动。比如北京的交通广播电台,这两年发展非常好,原因就是在于通过短信这种方式加强和受众的互动,使得信息变得更有价值,同时,听众也强烈地体会到一种参与感,主动性和积极性被空前的调动起来。信息的互动性也使得受众实现被动到主动的改变。(

4、2)、传播行为更为个性化博客、播客等新的传播方式,使得每一个人都成为信息的发布者,个性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传播自己关注的信息。传播内容与传播形式等完全是我的地盘我做主。个性化的传播方式一方面让众人体会着发布信息,影响他人的快感,同时也带来了个人隐私泛滥,内容良莠不齐的弊端,为管理带来困难,也为受众的信息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接受方式从固定到移动的转变无线移动技术的发展使得新媒体具备移动性的特点,用手机上网、看电视、听广播,在公交车、出租车上看电视等越来越成为普遍的事情。随着3GG技术的到来,移动性的特点将成为未来新媒体的主要特性。(4)、传播速度实时化技术的发展使得新媒体可以实现实时的

5、传播,不再需要复杂的剪辑和烦琐的后期制作与排版,技术的简单便捷使得信息可以在全球实现实时传播.这一优势是任何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目前一些大的门户网站基本上都可以实现声音和视频音频的实时传播,时空的距离被缩小的最小。(5)、从单一到交融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在传播内容方面更为丰富,文字、图像、声音等多媒体化成为一种趋势。与此同时,交融性还表现在终端方面,一部手机不仅仅可以用来通话、发短信,同时还可以用来听广播、看电视、上网,多种媒体的功能集合为一身,而这些功能的实现是以互联网、通信网、广播电视网等多种网络的融合为基础的。另外,新媒体也打破了地域化、国界化等,正像阳光文化集团首席执行官吴征:“相对

6、于旧媒体,新媒体的第一个特点是它的消解力量消解传统媒体(电视、广播、报纸、通信)之间的边界,消解国家与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边界,消解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等等.”四、新媒体与社会发展(一)新媒体传播与社会经济作为整个社会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传播系统与其他社会系统关系密切.在社会系统中,传媒和经济系统的关系尤为密切。在现代社会,新媒体已经成为传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新媒体在给社会传播领域带来颠覆性变化的同时,也给社会经济领域带来了极为深刻的影响。(一页)新媒体传播对传统经济的推动为经济发展提供便捷的信息服务.了解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导向,及时地改变和校正自身的经营行为,使其更加适应

7、市场需求,实现行为的长期化、合理化、有效化、新媒体的出现,为生产经营者及时获取相关信息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促使政府的公告服务和市场监督更加透明和高效.反过来,新媒体也为国家及时了解和掌控市场宏观经济运行情况提供科技手段,提高了决策的即时性和科学性,从而促进生产的不断发展.为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助推力。新媒体的出现,可有效提高西苑的利用效率,软解中国越来越大的资源环境压力,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型。新媒体可以加快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和与国际市场的接轨,冲破传统的部门间和地区间的分割和障碍,促进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一页)新媒体传播促生新经济新媒体用户不断激增。手机媒体用户(随着移

8、动数据业务的发展,手机媒体的用户在手机用户群体中,将会占有越来越高的比例,终形成庞大的影响媒体平台)网络媒体用户(中国早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宽带接入市场,到2014年底我国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数已达到2亿)数字电视用户(中国移动电视用户到2015年底将达到9000万户,市场容量将达近千亿人民币)新媒体,新经济。新媒体带来新内容(新媒体平台不但能提供圣象图文并茂的新闻,而且还能提供电子商务、电子政务、电子公务、电子医务、电子教务等多种服务)新媒体催生新产业(新媒体经济已经形成了以网络、食品、传播、动漫、广告、文化创意、通讯、电子、娱乐、教育、出版等多个领域,涉及IT、影视、教育、移动终端、电子

9、、手机等多个行业的新兴产业,被称为21世纪知识经济的核心产业)新媒体造就商机(传统媒体加快了新媒体融合发展、打造全媒体的步伐与改制上市计划、给制造业带来了无限商机、同时,催生了网上购物这一新型的交易形态,还带动了物流等其他行业的飞速发展。)(一页)(二)新媒体传播与社会文化新媒体的出现推动人类社会进入数字传播时代,改变了信息传播环境,重构了人与信息的接触模式。对于公共文化传播,新媒体积极担任“文化传承者的角色,给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带来巨大变革。文化样式的多样性网络文化在网络信息技术基础上形成的这种富有精神性的文化形态,开始呈现出多样的文化态势,如博客文化、播客文化、维客文化.新媒体影视文化影响了

10、文化内容,出现了新的制作方式,所有有了3D电影、高清电视、家庭录影制作室。此外还出现了一些新的文化产品,比如专门为手机、IPAD制作的视频。手机文化从纯粹的文本短信发送到下载图片、铃声、彩信、多媒体短信、从定制手机服务信息、手机报道到通过手机点播电视节目、上网冲浪文化功能的多重性平等性可以通过手机来观看电视节目或是读报,发送信息为喜欢的明星和节目投票,还可以通过网络对某一事件发表个人观点,进行人肉搜索,选举网民自己心中的人大代表,或者通过网络视频点播个人喜欢的文娱节目;也可以在数字电视平台上,选择付费电视节目、参与游戏等兼容性娱乐功能与教育引导、公益传播功能的兼容二重性新媒体文化产品毫无疑问具

11、有商品性,但新媒体文化同时又具有公益性和宣传教育功能,这就决定了其具有非商业性,比如新闻网站、手机彩信、手机报、IPTV等所传播的国家政策、思想讨论、政治立场、公益宣传、天气预报等都是无偿共享的。新流行文化的出现(1)“草根”被赋予了“基层民众的内涵,是相对于御用文化、殿堂文化而言的,区别于阳春白雪的雅文化、上流文化,是具有民众精神的。草根文化的兴起草新媒体提供了平台(从最初的BBS到今天的贴吧、博客、微博,从原始的FLASH动画到时下流行的原创视频,再加上MSN、QQ等即时通讯工具功能的不断完善,以及Baidu、Google等搜索工具的出现。来源于民间,兴起于网络,走红于媒体,泛滥于大众.草

12、根阶层的推动(中国社会现在的贫富差距日益加大,导致许多普通老百姓的心理有所失衡,有表达个人意愿的冲动、渴望平等的需求。草根文化让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彩,是草根文化让我们看到了社会隐藏着的诸多问题。)草根文化的多元性娱乐性与对抗性(“草根”已经从最初个别的文化现象开始逐渐积淀下来,形成稳固的力量,开创了新的文化格局。这种文化形态的产生很符合中国大多数民众的心理状态,“底层,弱势,平民是它的特点,而随着时代的发展,“草根”们需要被更多的关注,这种强劲的平民之风,正在越刮越烈,大大补充了主流文化,从而使新文化的外延更加丰富。)民粹性和社会性(草根文化往往视普通百姓为积极的快乐追求者,全盘信任他们判断

13、的合理性,对普通大众在特定情况下通常会出现的某种非理性的、情绪性的共识也盲目顺从。)(2) 网络消费文化:消费文化并非孤立地存在,而是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现象,是西方消费文化思潮直接影响的结果。消费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类型,可以理解为“一种因预期而生成的共同信念或规范。网络消费文化的特征个性化、便捷性、互动性网络消费文化的不良影响网络同居、网络裸聊(三)新媒体传播与社会政治新媒体传播环境下的政治参与:网络参政网络参政只是新媒体政治的一种表现形式,是网络民主发展的必然成果.“网络民主”可以视为“电子人以网络为载体和新媒介形成“网络社区”,依托“网络社区进行政治表达和政治参与的新兴民主形式.因此,网络

14、参政可以理解为民众以新媒体为平台,以网络为载体,以发表言论的方式参与政府决策、发表政治见解,参与政治的一种新形式.网络参政是一个成长中的新生儿,它既有促进行政决策民主化、科学化,扩大公民参与体制内民主的途径等积极正面的作用,又难以避免无序化发展运行的缺陷,是一个需要规范和引导的参政领域。网络参政的优势直接性(任何人都不需要别人来代表自己,可以通过网络直接发表意见,与当政者直接沟通,表达自己的政治观点和理念并按照自己的意愿做出判断和选择。)平等性(互联网是一个既没有边界又没有中心的虚拟世界,使得参与者能摆脱现实权力和金钱关系的影响,这种去权威化的特点使得参政者享有平等的主体地位、平等的话语权、平

15、等参与政治的机会和平等的网络权力等。)高效性(政治事件的发生、民众的意见、政治家的态度以及政府决策等一系列与政治有关的内容,能迅速影响到决策层,推动问题的改进或者政策的出台。低成本、低门槛、高效率、高到达率,为民主机制的建立提供了以最低消耗创造最大效益的基本途径。)监督性(基于网络主体的隐性化和规模化特征,网络参政的社会舆论压力往往能对政治系统起到很好的监督作用,尽管不具有实际的行动和法律效力,但这种参与网民认为具有很强的安全性。)网络参政的弊端不可控性(网络中不稳定的非正常因素较多,动态性较强,网络空间的虚拟性、匿名性特征往往会导致网络参政的不可控性。在网络参与中还存在“ 沉默的螺旋效应,可

16、能会形成“多数人暴政”的局面。)不均衡性(贫富不均、技术差异等原因会造成网络参政机会的不平等,这些必然给网络民主带来难以克服的负面效应。在我国,鉴于部分地区居民经济原因和文化素质原因,城乡差别以及东西部巨大的“数字鸿沟”使得部分“精英”和“意见领袖,利用其现有的话语优势,形成“话语贵族”,把持了公共话语的走向。)不对称性 (在我国,政务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尚未解决,政策信息得不到完全公开,比如不少地方的“电子政府”网站疏于管理,流于形式.另一方面,网络超越地域和空间界限的传输,会使信息出现爆炸的状态。)各国政要借力新媒体奥巴马在大选期间刻意到年轻人的时尚潮流网站主动出击,以拉近自己与年轻人的距离。

17、结果30岁以下选民中有23人投票给奥巴马,收效显著。德国总理默克尔早在2006年德国举办世界杯期间,就在自己的网站中大谈世界杯,为自己赢得了超常的人气。俄罗斯总理普京开设了个人网站,网民可以发送电子邮件得到相关的回答。越南总理阮晋勇自己与网民聊天,并要求政府各部门和地方的负责人要经常性地与人民进行网上交流,随时倾听人民的呼声。各国民众借力新媒体奥巴马刚入主白宫,一家报纸便收集了他在竞选期间许下的约500个承诺,并在网上设立“奥巴马计表”,让成千上万的网民盯着奥巴马是否兑现、何时兑现承诺。1998年,德拉吉在自己的博客上报道了克林顿与菜温斯基的暖昧关系,引起了美国乃至全球的巨大轰动,直接导致美国

18、国会对克林顿进行弹劾。所谓的“华盛顿宝贝”杰西卡卡特勒,她在网上发表了与6个“国会情人幽会的日记,吸引了众多读者,弄得国会脸面无光。法国前总统萨科奇平时滴酒不沾,然而在八国峰会上与俄罗斯总统普京会晤时破例喝酒,其有些醉态的视频被百万网民观看,一些法国民众质疑其给国家丢脸。五、新媒体传播对大众社会的影响新媒体传播进一步分化了受众群体,是个人化消费趋势加剧新媒体传播改变了受众的媒介消费习惯习惯,使受众的主体性增强.新媒体传播颠覆了受众对特定媒介外形的固有印象新媒体传播赋予并进一步扩大了受众权利新媒体传播影响了受众的思维模式和生存方式新媒体传播改变了受众个人身份被构建的方式六、新媒体传播带来的问题垃

19、圾短信.网上充斥着大量的垃圾信息,如垃圾邮件、虚假信息、失实信息、过时信息等。统计显示,我国网民每年接收电子邮件约500亿条,其中垃圾邮件为300亿条,占60、垃圾邮件不仅危害了网络安全,损害了用户利益,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散布了各种虚假信息或黄赌毒等有害信息,对青少年身心造成伤害。知识产权问题。现在互联网侵权盗版现象十分猖獗,很多网站未经授权,且没有支付费用就大量转载报纸和杂志的新闻报道来增加点击率,公民在微博、博客上发表的文字、照片都应受到法律保护.以营利为目的的网站,如果未经本人授权,擅自使用他们的照片、文字都属于侵权行为。但是,网上资料具有可修改性,如果没有及时存好有关的证据,就会陷入明明知道自己被侵权却无证可举的尴尬境地.网络信息监控难度更大。微博作为即时互联网,不易网页抓取。QQ、微信等即时通讯软件和手机短信的使用,使其对虚假信息的扩散途径跟踪变得更加困难。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