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43-中国地理概况湘教版.docx

上传人:a199****6536 文档编号:2186030 上传时间:2024-05-2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83.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43-中国地理概况湘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43-中国地理概况湘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规范练43 中国地理概况湘教版 2022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课时规范练43 中国地理概况湘教版 年级: 姓名: - 10 - 课时规范练43 中国地理概况 基础巩固 (2020湖南郴州第一次质量监测)智能出行指依托互联网手段,在线预约出租车、专车、快车、巴士、代驾等的出行方式。下图为我国智能出行分布图(数据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据此完成1~2题。                   1.与图中智能出行500万人次/年分界线最接近的是我国(  ) A.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 B.人口地理分界线 C. 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D.南方与北方分界线 2.R省人口数量与重庆市相近,但智能出行次数远低于重庆市,主要是因为R省(  ) A.气候湿热 B.信息闭塞 C.地表崎岖 D.经济落后 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完成3~4题。 3.影响图中1月0 ℃等温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是(  ) A.河流 B.大气环流 C.太阳辐射 D.地形 4.下列关于图中四个沉积作用明显区叙述正确的是(  ) A.早期聚落最先形成在①④两地区 B.①沉积区是我国春小麦种植区 C.③沉积区最适宜种植水稻 D.②沉积区海拔最高,沉积作用最弱 能力提升 (2020福建福州模拟)下图是沿我国境内某一经线的气候统计图。据图完成5~6题。 5.图中①区域地形区的名称是(  ) A.太行山 B.四川盆地 C.秦岭 D.云贵高原 6.图中②区域的区域特征是(  ) A.地势低平,多数地区海拔在100米以下 B.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小麦不能越冬 C.河流谷地泥沙沉积,形成“黄土地” D.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但冬春季节较干旱 下图为根据雪季降雪频数划分出的我国降雪带分布图。读图,完成7~9题。 7.图中常年多雪带的分布规律是(  ) A.范围由南向北逐渐扩大 B.范围由东南向西北增大 C.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逐渐减少 D.主要分布在较高纬度地区、高山高原地带 8.我国不同地区降雪的主要影响因素对应正确的是(  ) A.东北地区——水汽 B.塔里木盆地——纬度 C.山东半岛北部——冬季风、地形 D.青藏高原东部——太平洋水汽 9.有数据表明,青藏地区的积雪日数呈减少趋势,这种变化的最直接影响是(  ) A.使岩石风化速度减慢 B.使地表植被类型发生变化 C.使冻土期延长 D.短期内使河流径流量增大 俗语是劳动人民创造出来的通俗易懂并广泛流传的语句,具有地方特色,蕴含地理知识。如①省流传的俗语:粑粑叫饵块,常年出好菜……②省中部流传的俗语:锅盔像锅盖,房子半边盖……左图为我国省级行政区划图,右图为②省中部传统民居“房子半边盖”示意图。据此完成10~12题。 10.饵块和锅盔分别是①②两省人民日常食用的当地特产,它们的制作原料分别是(  ) A.玉米、稻米 B.稻米、小麦 C.大豆、玉米 D.大豆、小麦 11.如右图所示的②省中部民居,其好处有(  ) ①节省建材 ②通风防潮 ③防止风沙 ④收集雨水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12.符合③省地理情况的俗语是(  ) A.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B.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C.远看成山,近看成川 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2020云南昆明质检)产业区位基尼系数反映着产业空间分布的状况,它的值越大,表明产业在空间的分布越不均匀,产业的空间集聚程度越高。下图是中国制造业区位基尼系数分布图。据此完成13~14题。 13.中国制造业区位基尼系数表明(  ) A.我国制造业集中分布在东部沿海地区 B.制造业在西部省级行政区有较高的集聚水平 C.我国制造业集中分布在西部内陆地区 D.制造业在东部沿海省级行政区有较高的集聚水平 14.下列原因能直接导致制造业区位基尼系数偏高的有(  ) ①经济发展水平高 ②交通网络密度大 ③市场化程度大 ④对资源和原材料依赖程度高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15.(2020山东潍坊一模)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就我国而言,入春有两个概念,一个是天文上的入春,时间是统一的,也就是在立春节气之后。另一个是气候上的入春,各地时间都不相同,标准是连续5天日均气温超过10℃,根据这一标准,气候工作者绘制了我国34°N以北地区平均入春日期等值线分布图(下图)。 (1)说明图中东部地区南北入春日期差异的原因。 (2)分析M地入春日期较早的原因。 (3)指出山东省入春日期的东西差异,并说明原因。 16.(2020青海西宁四中模拟)环渤海经济圈是指以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它是继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之后迅速崛起的新经济圈。读中国部分区域图(图Ⅰ)和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图(图Ⅱ),完成下列各题。 图Ⅰ 图Ⅱ (1)图Ⅰ中丙处是我国著名的海盐生产基地,简述其晒盐的有利自然条件。 (2)分析甲省建设能源基地的优势条件及其煤炭资源输往上海较经济的运输方式。 下图是乙省某县1976年(图a)与2008年(图b)土地资源利用示意图。 (3)指出该地2008年与1976年相比,农业结构的变化并分析原因。 (4)结合材料,从气候方面分析图Ⅰ中A地苹果单产和质量优于B地的原因。 课时规范练43 中国地理概况 1~2.1.B 2.D 第1题,图中智能出行500万人次/年分界线大致经过内蒙古东部和南部、甘肃东南、青海和西藏东部,与人口地理分界线黑河—腾冲一线接近,B项对。第2题,R省为贵州省,与重庆市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特点相近,地形、气候差异对两地智能出行次数差异影响较小,A、C两项错;贵州省和重庆市都位于西部内陆,信息通达度相当,B项错;与重庆市相比,贵州省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智能出行次数较少,D项对。 3~4.3.D 4.C 第3题,图中的1月份0℃等温线与汉江和渭河的分水岭——秦岭山脉的走向一致,由于秦岭山脉对冬季风的阻挡作用,秦岭以南的地区1月份平均气温大于0℃,所以影响图中1月份0℃等温线走向的主要因素是地形,D项正确。第4题,图中的①③两地位于河流沿岸且地势较为平坦的地区,便于农耕、取水便利、水运发达,故早期聚落最先形成在①③地区,④地区位于河流上游,聚落的形成会晚一些;①沉积区为渭河平原,属于暖温带,适宜种植冬小麦,春小麦主要分布在中温带地区;③沉积区位于秦岭以南,属于亚热带季风区,同时比②④两沉积区地势低,热量条件好,是最适宜种植水稻的地区;④沉积区位于河流的上游,比②沉积区的海拔高,②沉积区沉积作用弱,是因为此处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河流搬运能力强,C项正确。 5~6.5.C 6.C 第5题,考查我国的自然区域分界。①区域位于34°N附近,其南侧年降水量大约为800毫米,7月均温较南北两侧低,判断其为山区。其南侧≥10℃积温约为4500℃,判断该区域为秦岭。故选C项。第6题,主要考查我国的局部区域特征。图中②区域是秦岭北侧的渭河平原,是在地壳下陷的基础上,由渭河冲积而成的“黄土地”,C项正确。②区域位于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海拔应在1000米以上,A项错误。②区域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小麦可以越冬,B项错误。由图中曲线可以看出,这里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下,D项错误。 7~9.7.D 8.C 9.D 第7题,结合图例可知,常年多雪带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新疆北部、青藏高原地区和其他一些高大山脉地区,因此图中常年多雪带主要分布在较高纬度地区、高山高原地带。第8题,东北地区降雪的形成主要与其纬度较高有关;塔里木盆地的永久无雪带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内陆封闭地形影响水汽输送。山东半岛北部常年多雪带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其位于冬季盛行风的迎风岸;青藏高原东部多雪带的形成主要与海拔和来自印度洋的水汽输送有关。第9题,积雪日数减少,地表岩石裸露日数增加,会加快岩石的风化;地表植被类型受多种因素影响;积雪日数减少,说明气温升高,会使冻土期缩短;青藏高原是长江、黄河、雅鲁藏布江、澜沧江等多条著名河流的发源地,气温上升,短期内会使冰雪融水增多,从而使河流径流量增大。 10~12.10.B 11.D 12.A 第10题,①②两省分别是云南省、陕西省,云南省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陕西省的主要粮食作物是小麦,因此饵块和锅盔的制作原料分别是稻米、小麦,B项正确。第11题,房子半边盖可以节约木材,减少对植被的破坏,①对;房屋外侧不开窗,高处开小窗便于避风保暖,而不是通风防潮,②错;东西两侧高,便于阻挡风沙,③对;陕西省传统民居的屋顶向院内倾斜,可以收集雨水,雨水流入院子里,收集起来备用,④对。①③④正确,D项正确。第12题,③省是黑龙江省,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其地形特征,A项正确;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说的是华北地区,黑龙江省种植的是春小麦,B项错误;远看成山,近看成川是青藏高原的地貌特征,C项错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是内蒙古高原的地貌特点,D项错误。 13~14.13.B 14.D 第13题,我国西部省级行政区制造业区位基尼系数较高,因此制造业在西部有较高的集聚水平。第14题,经济发展水平高、交通网络密度大导致产业在空间的分布趋于均匀;市场化程度高、对资源和原材料依赖程度高会导致产业在空间的分布趋于不均匀。 15.答案:(1)3月至5月,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各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大,图中东部地区的南部正午太阳高度大于北部,气温由南向北依次升高到10 ℃以上。 (2)地表沙漠广布,比热容小,升温快;深居内陆,地形封闭,热量不易扩散;晴天多,日照强,升温快。 (3)差异:西部比东部入春早。 原因:西部大陆性强,春季升温快;东部海洋性强,春季升温慢。 解析:第(1)题,东部地区的南部入春早,北部入春晚,影响因素是纬度,体现了南北部纬度差异引起太阳辐射量的差异,进而导致入春时间的差异。第(2)题,M地位于塔里木盆地,入春较早说明春季气温回升快。地表沙漠广布,比热容小,升温快;深居内陆,地形封闭,热量不易扩散;晴天多,日照强,升温快。第(3)题,由图可知,山东入春日期西部早于东部,说明西部春季升温快于东部。海陆位置不同使山东省东西部气温产生差异,进而导致入春时间出现差异。 16.答案:(1)地形平坦,海滩宽广;风多雨少,日照充足,蒸发旺盛。 (2)优势条件:该省煤炭资源丰富;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市场广阔;位于我国中部,靠近环渤海经济圈,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运输方式:铁路运输和海运。 (3)变化:2008年与1976年相比,种植业面积减少,尤其是水稻种植面积大面积减少;增加了林业和畜牧业。 原因:该地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降水较少,适宜种植小麦,而水稻由于需水量大而减少;农业多种经营,增加了农民收入;果园和畜牧业的增加是市场需求的变化;林业的增加是生态保护的需要。 (4)与B地相比,A地处于沿海地区,气候的海洋性明显;春季升温慢,苹果开花晚,避开了春寒等气象灾害的不利影响;秋季降温慢,初霜期晚,苹果发育成熟期长,采摘期晚。 解析:第(1)题,晒盐的条件一般包括地形地势、滩涂面积、光照、气温、风等方面。结合地图可以看出,丙位于我国华北平原沿海地区,地形平坦,海滩宽广;风多雨少,日照充足,蒸发旺盛。第(2)题,甲是我国山西省,该省煤炭资源丰富;由我国能源消费结构图可以看出,我国能源消费以煤炭为主,市场广阔;山西位于我国中部,靠近环渤海经济圈,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山西运煤主要通过铁路运往沿海,再通过海运运往其他地区。第(3)题,由图可以看出,2008年与1976年相比,种植业面积减少,尤其是水稻种植面积大面积减少;增加了林业和畜牧业。农业结构变化的原因主要从水稻种植面积减少、增加林业和畜牧业以及农业多种经营方面考虑。第(4)题,题干中强调从气候方面分析,可以考虑气温(温差)、降水以及气象灾害等。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高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