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目 录
1 总 论 1
1.1 项目基本情况 1
1.2 编制原则及依据 2
1.3 主要结论和建议 3
1.4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4
2 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5
2.1 项目背景 5
2.2 项目的意义和必要性 10
3 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 13
3.1 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 13
3.2 企业近年销售情况 14
4 项目建设方案 15
4.1 项目建设地址 15
4.2 建设条件 15
4.3 项目生产能力 18
4.4 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 18
4.5 工程方案 19
4.6 公用及配套工程 21
4.7 技术工艺路线与技术特点 22
4.8 主要设备选型 27
4.9 主要原辅材料及能源消耗 28
4.10 管理组织结构 28
4.11 建设工期和进度安排 29
4.12 项目招标方案 30
5 各项建设条件落实情况 32
5.1 消防措施 32
5.2 环境保护措施 33
5.3 节能节水措施 37
5.4 资源综合利用方案 38
5.5 原材料供应及外部配套条件落实情况 38
6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39
6.1 投资估算 39
6.2 资金筹措方案 43
6.3 投资使用计划 43
7 项目财务评价及社会效益分析 44
7.1 财务评价依据及原则 44
7.2 基础数据测算 44
7.3 财务评价 46
7.4 不确定性分析 47
7.5 社会效益分析 49
7.6 风险分析与规避风险的措施 49
8 结论及建议 52
8.1 结论 52
8.2 建议 52
III
利用炭黑废渣提取天然气半补强炭黑综合利用项目资金申请报告
1 总 论
1.1 项目基本情况
1.1.1 项目名称:利用炭黑废渣提取天然气半补强炭黑综合利用项目
1.1.2 承担单位:重庆市贵金象炭黑有限责任公司
1.1.3 法人代表:蔡秉成
1.1.4 建设性质:新建
1.1.5 项目地址:重庆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
1.1.6 生产能力:年产天然气半补强炭黑7500吨
1.1.7 建设规模及建设内容:
建设处理炭黑渣5万吨/年的生产装置,回收处理川维厂的碳黑废渣,年产天然气半补强炭黑产品7500吨/年。
建设内容包括: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原料池、生产厂房、成品库房、化验测试用房、产品库房、公用工程、环保工程、消防及办公生活设施以及其他附属设施等的建设。
1.1.8 项目总投资
项目申报总投资为5300.00 万元,固定资产投资为5216.27 万元,铺底流动资金83.73 万元,固定资产投资中:
工程费用3992.27 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823.00 万元,基本预备费385.22 万元,建设期贷款及融资费用15.78 万元。
1.1.9 资金筹措
项目总投资5300.00 万元,资金来源主要考虑业主自筹、申请商业银行贷款和申请国家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中央预算内投资专项资金补助。
1.1.10 建设期
项目建设期为10个月
1.1.11行业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炭黑产品有90%的产量消费在橡胶工业,其中有67% 用于轮胎; 有 23%用于摩托车胎、管带、非轮胎汽车用橡胶制品及其他橡胶制品。 轮胎对炭黑的需求趋势就是炭黑工业的主流发展方向,轮胎的增长速度也预示着炭黑产品的增长率。
中国炭黑工业从炭黑总产量上已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二位,但从整体技术水平与发达国家比差距仍然是很大的。国外90年代新建装置每条生产能力都在4万—5 万吨,采用耐高温炉料,800 ̄900度高温空气预热器,控制系统、滤袋和环保都很先进,橡胶用炭黑品种已发展到40多个。而国内最大的炭黑企业也只能生产18- 20 个品种。特别是跨国炭黑公司都有很强的科研开发实力,每年都有上千万甚至数千万美元的科研资金投入,我国多数企业不具备这方面的能力,科技创新产品开发速度很慢,产品没有国际竞争力,出口创汇能力低。2001年进口炭黑9.5万吨, 而出口仅有1.4万吨,这与入世形势很不适应。因此, 国内炭黑产业的调整是当前行业的重要任务。
炭黑行业一直是高耗能行业,每吨油法炭黑消耗2.7吨原料油,每吨天然气炭黑消耗8000立方米天然气。该行业依托技术正在甩掉“两高”帽子,但仍然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是产业集中度低、厂家多、规模小、开工率低。炭黑生产成本中主要原材料为煤焦油、乙烯焦油和蒽油和天然气,占成本比重高达80%。原材料成本价格波动对炭黑行业影响很大。2009-2010年国内炭黑原料油供求紧张,价格飞涨,甚至达到了有市无货的状况。大部分炭黑企业受到不同程度波及,纷纷限产、减产。
二是生产技术和装备较落后、产品质量还不能充分满足轮胎生产企业的需求。轮胎生产企业要求质量达到国家标准优等品或一等品,然而目前还有40%的产品是干法造粒的小炭黑装置生产的。这些装置不仅产品质量差、原料油消耗高,其中多数是三废排放超标企业。已经被国家经贸委列入第三批《淘汰落后生产能力、工艺和产品目录》。
三是产品品种还不能充分满足橡胶行业需要。炭黑按其应用性能可分为硬质炭黑和软质炭黑两大类。硬质炭黑亦称胎面炭黑,常用的品种有N110、N115、N220、N234、N330、N339、N326和N375等品种,其粒子尺寸较小,约为20~30nm。填充硬质炭黑的硫化胶料,硬度较高,补强和耐磨性能较好,主要用于轮胎胎面。软质炭黑亦称胎体炭黑,常用的品种为N539、N550、N630、N660和天然气半补强炭黑,其粒径较大,常用于轮胎的帘布层、胎侧和内胎。国内产品缺乏的品种有:黑度高、色相好、流动性好,适用于高档涂料和油墨的高色素和中色素炭黑品种;导电性能好、纯净度高,适用于电缆屏蔽的导电炭黑品种;着色和分散性能好,适用于化纤原浆染色的炭黑品种;其他高档专用炭黑品种。
1.1.12国内炭黑行业需求现状和发展趋势
a) 国内炭黑行业现状及“十五”期间的主要进展
a. 炭黑产量快速增长
“十五”期间,随着我国汽车和轮胎工业的快速发展,炭黑的市场需求十分旺盛,炭黑生产也随之快速发展。
根据国家统计局(2003年以前)和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炭黑分会(2004年以后)的统计,2000年到2008年炭黑产量快速增长,年平均递增17.8%,见表2-1。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的产量预计为250万吨,仍然比上年增加。
表2-1 2000年~2009年我国炭黑产量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炭黑产量, 万吨
68.6
76.6
85.8
101.8
138.0
161.2
185.2
230.0
242.8
294
比上年增长, %
14.3
11.7
12.0
18.6
35.6
16.8
14.9
24.2
5.6
20
注:数字来源,2003年以前为国家统计局统计,2004年开始国家统计局不再统计,为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炭黑分会统计。
b. 炭黑生产能力快速增长、工厂规模扩大、生产集中度提高
根据对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炭黑分会的统计,我国炭黑企业按其生产能力大小的分布情况如表2-2,和2000年对比,2008年生产能力大于5万吨的企业已经由2家增加到23家,它们的生产能力已占全国总能力的69.0%,2007年生产能力大于5万吨的企业已经由15家增加到23家,其中生产能力大于10万吨的企业8家,这表明炭黑企业的集中度已明显增加、规模也明显扩大。从表2-2还可看出,湿法造粒装置的能力已由2000年占总能力的50.9%,到2008年的92.4%。
表2-2 2000年和2008年炭黑企业生产能力分布
年份
2000年
2008年
项目
企业个数
生产能力
万吨/年
其中湿法能力
企业个数
生产能力
万吨/年
其中湿法能力
统计企业合计
87
122.3
62.2
69
358.8
331.6
其中:>10
8
146.6
146.6
>5.0
2
14.3
12.5
15
101
101
2.0-4.9
18
56.1
35.7
31
92
74.3
1.0-1.9
25
33.1
14.0
13
18.2
9.7
<1.0
41
18.8
0
2
1
0
c. 以装置大型化为主要内容的技术改造基本完成
以万吨级新工艺炭黑生产技术为主要内容、即装置大型化的技术改造基本完成,炭黑工厂的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高,产品品种增加、质量提高,基本满足了橡胶工业发展的需要;与此同时,原料油和动力消耗降低,对环境的污染也明显减少(见图2-1)。
图2-1 炭黑原料油平均单位消耗,吨/吨炭黑
d. 产业结构变化、民营企业的生产能力已居首位
表2-3为炭黑企业按经济性质分布的情况,其中民营企业发展最快、其生产能力已经超过了国有企业;外资控股和台资企业发展也很快。
国有企业数虽然减少,但其生产能力基本持平,而且还有一批在国内领先地位的企业,仍然起着一定的主导作用。
表2-3 2000年~2005年炭黑企业经济性质分布
2000年
2005年
2005/2000
经济性质
企业个数
生产能力,
万吨/年
企业个数
生产能力,
万吨/年
生产能力以2000年为100
统计企业
86
122.3
68
218.7
179
国有、集体
46
73.2
21
72.1
97
民营
37
34.0
42
108.4
319
外资控股和台资
3
15.1
5
38.2
253
e. 炭黑工业的地区分布变化
表2-4为炭黑企业按地区分布的情况,可见炭黑工厂更加集中于靠近原料油产地和橡胶厂的华北和华东地区。其中盛产煤焦油的山西发展最快。
表2-4 2000年~2008年炭黑企业地区分布
年别
2000年
2008年
地区
企业个数
生产能力,万吨/年
所占比例,%
企业个数
生产能力,吨/年
所占比例,%
华北
22
27.8
22.8
32
155.9
43.5
华东
18
41.9
34.2
20
108.4
30.2
中南
12
19.9
16.3
6
24.4
6.8
东北
14
15.7
12.8
7
30.3
8.4
西南
14
11.8
9.6
6
21.0
5.9
西北
7
5.3
4.3
5
18.8
5.2
统计企业
87
122.4
100.0
73
358.8
100.0
f. 炭黑出口量增长较快
根据海关总署的统计,我国炭黑进出口量见表2-5。由于国产炭黑品种和质量和用户的要求尚有一定差距,因此在国内生产能力大于需求的情况下,2000年~2003年进口量不断上升。在国产炭黑质量改进的基础上,从2002年开始出口增长较快,2005年和2006年进、出口量已经接近。
表2-5 2000年~2008年炭黑进出口量
年 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炭黑进口量,万吨
8.3
9.6
12.2
13.0
11.4
12.8
12.1
10.5
8.2
炭黑出口量,万吨
1.6
1.4
2.7
5.7
8.9
12.1
11.9
14.8
18.2
g. 炭黑生产技术取得显著进展
十五期间,我国炭黑生产技术正在从追赶型向追赶、创新型转变,主要进展是:
l 万吨级硬质和软质新工艺炭黑生产技术已经普遍推广,单炉年产能力已由1.5万吨增加到3万吨,3.5万吨以上的装置已在建设。
l 万吨级装置的配套专用设备和材料如微米粉碎机、湿法造粒机、干燥机、耐火材料、滤袋等已经实现国产化。
l 以节能降耗为目标的炭黑装备开发取得实质性进展,800~950℃级空气预热器的制造和应用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l 能量综合利用和环境保护受到重视,尾气锅炉、尾气发电、废水综合利用和达标排放技术已在迅速推广应用。
l 利用我国煤焦油资源生产优质炭黑的技术已取得显著进展,为快速发展我国炭黑生产创造了有利条件。
b) 国内炭黑市场趋势预测
a. 相关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1). 汽车、轮胎和橡胶
随着国民经济和公路、特别是高速公路的快速增长,我国的汽车工业也在快速发展。2000年到2008年我国汽车产量由202万辆增加到935万辆,年均增长21.1%。2009年预计达到1300万辆。
随着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轮胎工业也快速发展。轮胎产量(包括部分摩托车轮胎)2000年到2008年由1.21亿条增加到5.46亿条,年均增长20.1%。其中汽车轮胎产量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炭黑分会测算:2000年到2008年由1.12亿条增加到3.5亿条,年均增长15.3%。
与橡胶工业特别是轮胎工业的发展相适应,我国橡胶消费量:2001年到2008年由279万吨增加到550万吨,年均增长10.2%。见表2-6。
表2-6 2000年到2008年我国汽车、轮胎产量和橡胶消费量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年均递增%
汽车产量,万辆
202
233
325
444
508
586
739
888
935
21.1
其中:轿车,万辆
60.5
70.4
109
202
231
277
387
480
505
30.4
轮胎产量,亿条
1.22
1.40
1.61
1.88
2.48
3.18
4.33
5.12
5.46
20.1
其中汽车轮胎产量亿条
1.12
1.23
1.40
1.65
2.10
2.50
2.80
3.30
3.50
15.3
橡胶消费量,万吨
-
279
296
310
340
400
450
505
550
10.2
根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2007年4月的预测,2007年到2010年我国汽车、轮胎产量和橡胶消费量增长情况如表2-7。
表2-7 2007年到2010年我国汽车、轮胎产量和橡胶消费量预测
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年均递增,%
汽车产量,万辆
739
820
900
1100
1200
23.7
汽车轮胎产量,亿条
2.80
3.22
3.70
4.07
4.48
17.3
橡胶消费量,万吨
450
505
565
621
683
10.9
2). 塑料制品、油墨和涂料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我国塑料制品、油墨和涂料生产发展也很快。2000年到2008年我国塑料制品、油墨和涂料产量增长情况见表2-8。
表2-8 2000年到2008年我国塑料制品、油墨和涂料产量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塑料制品产量,万吨
1036
1185
1401
1651
1847
2199
2802
3256
3714
油墨产量,万吨
18.5
20.5
22.0
24.6
27.0
31.6
34.2
38.1
43.4
涂料产量,万吨
176
182
202
242
347
404
508
560
638
b. 炭黑需求量和产量的发展预测
由于橡胶用炭黑约占炭黑消费总量的90%,而且我国塑料制品、油墨和涂料工业的发展速度和橡胶工业相近,因此可以根据橡胶消费量来预测炭黑需求量和产量。根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的橡胶消费量统计数字,考虑炭黑进出口量的炭黑表观消费量、测算出的我国炭黑/橡胶消费量比例见表2-9。
表2-9 2000年到2008年我国炭黑/橡胶消费量比例
年份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橡胶消费量,万吨
-
279
296
310
340
400
450
505
550
炭黑表观消费量,万吨
75.3
84.8
95.3
109.1
140.5
162.2
185.3
226
233
炭黑产量,万吨
68.6
76.6
85.8
102.0
138.0
161.2
185.2
230
243
炭黑/橡胶
-
0.3
0.32
0.35
0.41
0.41
0.41
0.45
0.42
从表2-9可以看出:2001年到2003年我国每吨橡胶炭黑用量为0.30吨到0.35吨,逐步在提高,但是比美国的0.50吨和日本的0.42吨低得多。其原因,除了我国胶鞋和自行车胎等不用或者少用炭黑的橡胶制品产量较多以外,主要是还有一些炭黑企业的产量当时没有被纳入统计。2004年以后,我国炭黑的产量统计数字比过去较完全,每吨橡胶炭黑用量均为0.41吨,已经接近日本的水平,由于轮胎产量在橡胶制品中的比重逐步增加,每吨橡胶炭黑用量趋于继续上升。表2-10 2007年到2010年我国炭黑产量预测,是按照中国橡胶工业协会预测的橡胶消费量、每吨橡胶平均炭黑用量为0.41吨、以及炭黑进出口量基本平衡测算的。
表2-10 2007年到2010年我国炭黑产量预测
年份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年均递增%
橡胶消费量,万吨
450
505
565
621
683
10.9
炭黑产量,万吨
185
207
232
255
280
10.9
1.2 编制原则及依据
1.2.1 编制原则
1、严格遵守国家及重庆市的有关产业政策、法规及条例。
2、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尽可能采用变废为宝的原则,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实现工业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治理环境污染,以保护环境。
3、并注重节约能源,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效益,增强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1.2.2 编制依据
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
2、《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43号);
3、《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4、《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
5、《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2009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备选项目的通知》(发改办环资[2008]2692号);
7、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高技术产业化项目资金申请报告编制要点要求;
8、委托方提供的项目其他有关资料。
1.3 主要结论和建议
1.3.1 结论
本项目使用自主研发的新技术清洁生产工艺,充分利用中石化川维厂炭黑废渣的资源,使固体废物“资源化”处理,进行有效的末端治理。建设规模为年产7500吨/年天然气半补强炭黑,削减炭黑废渣5万吨/年,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显著。为发展节约型、环保型企业,促进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经财务分析表明,本项目的实施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和抗风险能力。项目建设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1.3.2 建议
1、建议业主应统筹规划、精心布置,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和计划,抓紧推进项目实施进程。
2、项目经营过程中,要严格加强成本控制,并加强营销工作,确保预期目标的实现。
3、建议有关部门给予该项目资金、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使该项目能够早日建成发挥环境效益。
1.4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财务评价指标汇总表
序号
指标名称
单 位
指标
备注
1
建设工程总投资
万元
5,300.00
其中:土建工程费
万元
1,146.11
安装工程费
万元
643.22
设备购置费
万元
2,202.94
工程建设其它费用
万元
823.00
基本预备费
万元
385.22
建设期利息及融资费用
万元
15.78
铺底流动资金
万元
83.73
2
营业收入
万元
3,050.25
正常年份
3
补贴收入
万元
312.38
4
总成本费用
万元
2,332.08
正常年份
5
营业税金及附加
万元
259.28
正常年份
6
利润总额
万元
771.27
正常年份
7
所得税
万元
115.69
正常年份
8
总投资收益率
%
16.24%
生产期平均值
9
项目资本金净收益率
%
15.77%
生产期平均值
10
项目投资回收期
年
6.78
所得税后
11
项目投资财务净现值
万元
505.62
所得税后
12
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
%
16.84%
所得税后
13
资本金财务内部收益率
%
16.98%
14
贷款偿还期
年
1.68
15
利息备付率(平均值)
21.61
平均值
16
偿债备付率(平均值)
240.04
平均值
17
产量盈亏平衡点
%
36.38%
- 64 -
重庆国际投资咨询集团有限公司
2 项目建设的背景及必要性
2.1 项目背景
2.1.1 国家资源综合利用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并没有根本转变,资源约束矛盾日益突出,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既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来自各方面的严峻挑战,最突出的挑战就是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制约。随着人口增加和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资源消费强度将进一步加大,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差距较大。我国矿产资源总回收率和共伴生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分别为30%和35%左右,比国外先进水平低20个百分点。我国木材综合利用率约60%,发达国家一般在80%以上。此外,我国大量的废旧家电及电子产品,废有色金属、废纸、废塑料、废玻璃、废旧木质材料等,特别是化工行业的固废还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既浪费了资源,又污染了环境。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我国资源综合利用的潜力很大。
资源综合利用有利于保障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减轻环境污染的压力。据测算,我国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若提高1个百分点,每年就可减少约1000万吨废弃物的排放;化工废渣综合利用率若能提高1个百分点,就可以减少排放近200万吨,并将使环境质量得到极大改善。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是实施节约资源基本国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和紧迫任务。
我国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新型高效预处理技术和药剂的应用,促进了各种化工废渣的综合回收利用,转变为各种产品,不仅提高了废物利用效率,也有效地降低了污染物排放,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
资源综合利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节约资源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必须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重大意义。
“九五”以来,在国家政策引导和扶持下,我国资源综合利用规模不断扩大、利用领域逐步拓宽、技术水平日益提高,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对缓解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2.1.2 我国资源综合利用现状
1.资源综合利用规模不断扩大
“十一五”以来,我国政府大力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和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逐步走上快速发展轨道,“十一五”期间是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最快的5年,无论是在国家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上,还是对资源综合利用认识和技术发展上,都有大幅度的提升。“十一五”期间,国家从上到下都越来越重视资源综合利用产业,以前是被动地去消纳废弃物,现在则是主动地是去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其次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这几年资源综合利用从投资到产值都不断扩大,近两年国家在安排4万亿拉动经济增长的投资中就有2100亿元用于节能减排。据统计,2009年资源循环利用产业总产值将近1万亿。然后是资源综合利用量不断加大。以粉煤灰和煤矸石为例,2009年综合利用分别约4亿吨和3.6亿吨,综合利用率均达到68%,比“十五”末相比分别增加约3个和8个百分点。以脱硫石膏为例,据“十一五”后期数据计算,综合利用量也在稳步提升,到2009年综合利用约1900万吨,同比2008年增加了近百万吨的利用量。再以再生有色金属为例,2009年主要再生有色金属产量约为633万吨,相当于1998年全国有色金属的总产量(616万吨),占当年10种有色金属总产量的24.3%左右,已经成为有色金属产业资源的重要补充。再者,利用领域也在不断拓宽。从矿山尾矿到工业“3废”,从农林剩余物到城市生活垃圾,几乎涉及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最后,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一批工业企业正在实行经济转型,一些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的资源综合利用企业已经形成,新兴的资源综合利用示范基地正在建设。可以说“十一五”期间是我国资源综合利用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提前两年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主要目标。
2.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水平日益提高
我国资源综合利用技术装备水平不断提高,产业化进程不断加快。新型高效预处理技术和浮选药剂的应用,促进了含金银多金属矿的综合回收。炉渣回收和磁选深加工技术的应用,使转炉钢渣、电炉炉渣等得到了广泛的综合利用;利废建材设备制造基本实现国产化,全煤矸石生产烧结砖技术装备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粉煤灰综合利用向大掺量、高附加值方向发展;燃用煤矸石、煤泥等低热值燃料发电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容量最大已达450吨/小时,不仅提高了废物利用效率和发电效率,也有效地降低了污染物排放。利用废动植物油生产生物柴油技术实现了产业化。废旧金属利用方法取得了新的突破,从以传统的回炉冶炼为主,转变为制成各种产品,直接利用的比重明显提高。
3.资源综合利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
资源综合利用成为许多企业调整结构、提高经济效益、改善环境、创造就业机会的重要途径,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更是煤炭行业发展接续产业的重点。全国已涌现出一大批综合利用产值和利润占企业总产值、利润过半的先进企业,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
4.激励和扶持政策日趋完善
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尤其是税收减免优惠政策,极大调动了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积极性。为贯彻落实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的优惠政策,引导和规范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和加强税收管理,开展了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工作,并结合技术进步修订了《资源综合利用目录》,使国家在资源综合利用的税收、运行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真正发挥了引导和激励的作用。
5.存在的主要问题
(1)是对资源综合利用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长期以来一些企业对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性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没有把资源综合利用看作是资源供应的重要来源,仅作为废物处理的措施,对资源综合利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亟待进一步提高。
(2)是法规不完善,政策落实难。我国缺乏资源综合利用的专项法规,虽然国家发布了一系列鼓励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规范性文件,但现有政策的连续性及政策的支持力度还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部分地区还存在政策落实难、执行中有偏差等问题。
(3)是技术装备落后,创新能力不强。缺乏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装备,具有重大带动作用的共性和关键技术开发不够,许多可再生利用的废物得不到应有的开发利用,一些综合利用产品的技术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不强。
(4)是基础工作薄弱,能力建设滞后。在国民经济发展统计体系中缺乏对资源综合利用基础数据的统计,统计数据不完整、方法不统一,基础数据匮乏,信息交流不畅,难以作为宏观调控的基础材料。
2.1.3 项目相关背景
随着我国汽车和轮胎工业的快速发展,炭黑的市场需求十分旺盛,炭黑生产也随之快速发展。根据国家统计局(2003年以前)和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炭黑分会(2004年以后)的统计,2000年到2008年炭黑产量快速增长,年平均递增17.8%。
根据对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炭黑分会的统计,我国炭黑企业按其生产能力大小的分布情况,和2000年对比,2008年生产能力大于5万吨的企业已经由2家增加到23家,这表明炭黑企业的集中度已明显增加、规模也明显扩大。同时湿法造粒装置的能力已由2000年占总能力的50.9%,到2008年的92.4%。
以万吨级新工艺炭黑生产技术为主要内容、即装置大型化的技术改造基本完成,炭黑工厂的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高,产品品种增加、质量提高,基本满足了橡胶工业发展的需要;
原材料价格上涨,优质企业获更多发展空间 。炭黑生产成本中主要原材料为煤焦油、乙烯焦油和蒽油,占成本比重高达80%。因此原材料成本价格波动对炭黑行业影响很大。2009-2010年国内炭黑原料油供求紧张,价格飞涨,甚至达到了有市无货的状况。大部分炭黑企业受到不同程度波及,纷纷限产、减产。 由于国内汽车产销旺盛,轮胎行业产销量继续增长;炭黑产销量增长较快;主要原材料煤焦油大量出口;焦化行业开工不足,煤焦油产量下降;煤焦油深加工发展迅速;国际原油价格不断上升等原因。短期内炭黑原料油市场紧缺状况在近几年不会有所改善。
加强副产炭黑的综合利用转化率是对橡胶行业原料的极大补充。
2.2 项目的意义和必要性
2.2.1 项目建设贯彻落实国家资源综合利用政策迫切需要
国家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资源综合利用的政策,尤其是税收减免优惠政策,极大调动了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的积极性。为贯彻落实国家资源综合利用的优惠政策,引导和规范企业开展资源综合利用和加强税收管理,开展了资源综合利用认定管理工作,并结合技术进步修订了《资源综合利用目录》,使国家在资源综合利用的税收、运行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真正发挥了引导和激励的作用。
到2010年,矿产资源总回收率与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在2005年的基础上各提高5个百分点,分别达到35%和40%。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60%,其中粉煤灰综合利用率达到75%,煤矸石达到70%,尾矿达到10%,冶炼渣达到86%;磷石膏等化工废渣利用有明显增长,副产炭黑利用率不到2%。
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提高到65%,再生铜、铝、铅占产量的比重分别达35%、25%、30%。木材综合利用率由目前60%左右提高到70%左右。
到2010年,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得到快速发展,资源利用效率有较大幅度提高,综合利用产品在同类产品中的比重逐步提高,形成一批具有一定规模、较高技术装备水平、资源利用率较高、废物排放量较低的综合利用企业。
2.2.2 项目的建设是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要举措
川维厂在乙炔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含水85%的炭黑废渣,每年5万吨。这种膏糊状、滤饼状的炭黑废渣,既是一种环境隐患,也是一种可循环利用的宝贵资源。这种炭黑废渣中的炭黑含量较丰富,通过一定的形式,可以将炭黑废渣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改造为有利作用,将环境破坏型废物变为环境友好型资源。
本项目使用新技术清洁生产工艺,消除污染物在工艺过程中的产生量,并进行有效的末端治理。以削减含水85%的炭黑废渣5万吨/年计,将生产天然气半补强炭黑7500吨/年,环境效益显著。对于公司成为节约型、环保型企业,走上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之路意义重大。
2.2.3 是保护生态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的有力措施
炭黑废渣的大量堆积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从而直接危害动物和人体身体健康。另一方面,生产中产生的炭黑废渣如果不经处理利用,直接填埋,不但需要占用大量场地,而且为达到国家环保要求堆放炭黑废渣的场地必须进行防渗处理。
三峡库区建成以后,将形成水面面积达1000km2蓄水量近40亿立方米的巨大水库。重庆境内的库区占整个三峡库区的70%,并属于三峡库尾的回水影响区,三峡水库蓄水后,使河流水面变宽,河道水位变深,流速减缓,水体的稀释、混合能力下降,污染物的迁移扩散能力减弱,水体的复氧能力和稀释自净能力下降,若水体有未经处理的污染物,则必将使水库水质恶化。目前三峡水环境状况还不容乐观,但三峡库区的水资源却有着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因此必须采用更有力的措施确保库区水环境的安全,充分发挥其战略性的作用。
根据《长江三峡水利枢纽环境影响报告书》资料,三峡水库现有工矿企业三千多个,年排放废水量达100000万吨。预计2010年三峡库区城市污水年排放量将达到89100万吨,即日排放量244.03万吨,比1999年日排放量增加了4.51万吨。三峡建坝后,水库比降变小,流速变小,将会导致复氧能力减小,库区接纳BOD5污染负荷能力下降,水环境容量会降低。而扩散能力的降低,又会增加库区沿江城市污染带的污染物浓度。从地势地貌上看,三峡水库属典型的河道型水库,成为半封闭水体,容易发生富营养化,因此本项目的建设对于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是重要的和必要的。
3 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
3.1 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
昆明宝金象工贸有限公司是本项目的开发方,银行信用等级AA。2010年销售收入11110万元,缴纳税金398.9万元,实现利润1755万元,具有较强的经济实力。为方便管理新注册并委托重庆市贵金象公司承担该项目的建设和管理,2010年出资与中橡集团炭黑工业研究设计院在川维厂的密切配合下完成了利用川维炭黑废渣提取天然气半补强炭黑的关键技术和工艺流程。重庆市贵金像炭黑有限责任公司位于重庆市长寿区晏家街道齐心大道20号,职工人数为60人,其中技术员为10人,企业总资产为5300万元,其中固定资产原值为5300万元,资产负债率为10%,企业贷款余额为500万。
重庆市贵金象炭黑有限责任公司是专业从事炭黑废渣回收利用的新型化工企业,是重庆长寿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废处理示范企业,年产天然气半补强炭黑7500吨,产值4500万元。二期如把园区巴斯夫、化医集团、第二个百亿川维项目产生的副产炭黑全部实现集中处理,将达到年产2万吨天然气半补强炭黑的规模,产值1.4亿元。三期准备与新疆唯美公司合作,协助唯美公司的解决炭黑废渣处理难题。2011年全国天然气半补强炭黑产量45万吨,因天然气价格的不断上涨,将导致产量逐步减少。因为副产炭黑的成本低且比较固定,如果能把全国的副产炭黑都能有效利用,该产品市场占有率将由1%逐步达到30%。该项目唯一耗电293.81KW/吨,不消耗水、油、天然气、煤炭等其他资源。开发前景十分广阔。
3.2 企业近年销售情况
昆明宝金象工贸有限公司是该项目的开发方,为方便管理新注册并委托重庆市贵金象公司承担该项目的建设和管理,根据利用炭黑废渣提取天然气半补强炭黑炭黑项目建设进度的资金需要,提供建设资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