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教版2023初中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总结(重点)1单选题1、今年我市关于“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规定中,禁止燃放的区域除城区外新增了部分乡镇。下列表示“禁止燃放鞭炮”的图标是ABCD答案:B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生活中常见公益图标的识别,可根据图标的意义和平时生活经验进行辨析。A、该图标是当心爆炸标志,故选项错误;B、是禁止燃放鞭炮,故选项正确;C、是禁止烟火,故选项错误;D、表示禁止吸烟,故选项错误。故选:B。2、在“做实验”中“学化学”离不开仪器。废铜回收利用,可先高温灼烧,再加酸溶解。高温灼烧选用的仪器是A锥形瓶B烧杯C集气瓶D坩埚答案:DA、锥形瓶加热要在底部垫石棉网,
2、不能直接加热,不能高温灼烧,不符合题意;B、烧杯加热要在底部垫石棉网,不能直接加热,不能高温灼烧,不符合题意;C、集气瓶不能加热,不符合题意;D、坩埚可以直接加热,也可以高温灼烧,符合题意。故选D。3、下列能用于加热的仪器是ABCD答案:B题中给出的仪器是量筒、试管、滴瓶、漏斗,能用于加热的仪器是试管,故选B。4、下列仪器对应的名称正确的是( )A长颈漏斗B试管夹C滴瓶D蒸发皿答案:BA、是分液漏斗不是长颈漏斗,故A不正确;B、是试管夹,故B正确;C、是细口瓶,不是滴瓶,故C不正确;D、是研钵,不是蒸发皿,故D不正确。故选B。5、下面是实验室常见的玻璃仪器,其中能够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
3、的是ABCD答案:AA、试管可以在酒精灯上直接加热,故A正确;B、量筒用来量取液体的一种玻璃仪器,不能加热,故B不正确;C、烧杯加热要垫石棉网,故C不正确;D、集气瓶不能加热,故D不正确。故选A。6、某兴趣小组利用蜡烛进行实验,下列根据现象作出的分析错误的是A切一小块蜡烛放入水中,蜡烛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B取冷而干燥的小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出现水雾,说明石蜡中含有氢、碳元素C用一个烧杯将燃着的蜡烛罩住,燃烧一段时间后熄灭,说明物质燃烧一般需要氧气D燃着的蜡烛一吹就灭,是因为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说明燃烧需要达到一定温度答案:BA、蜡烛能浮在水面上,说明蜡烛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故正确
4、;B、把冷小烧杯放在蜡烛火焰的上方有水雾产生,根据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说明石蜡中含有氢元素,而不能判断碳氧元素,故不正确;C、燃着的蜡烛用烧杯罩住,火焰熄灭,说明燃烧一般需要氧气,故正确;D、蜡烛一吹即灭,说明温度降至蜡烛的着火点以下,从而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故正确。故选B。7、下列H2的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难溶于水B无色气体C能燃烧D熔点低答案:C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都属于物理性质。A、难溶于水是物质的溶解性,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B、无色气体是物质的颜色,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C、能燃烧
5、是物质的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D、熔点低是物质的熔点,属于物理性质, 符合题意。故选C。8、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B高粱常用于酿制白酒C铜常用来做电线电缆D干冰可用作人工降雨答案:BA、金刚石用于切割玻璃是利用金刚石的硬度大,属于物理性质,故A错误;B、高粱用于酿制白酒是利用高粱中的葡萄糖转化为酒精,是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故B正确;C、金属铜用做导线是利用铜的导电性,属于物理性质,故C错误;B、干冰用作人工降雨,是利用了干冰升华时吸热的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
6、现出来,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质,故D错误。故选B。小提示:区分物质的用途是利用了物理性质还是化学性质,关键是利用的性质是否需要通过化学变化体现出来。9、实验室配制质量分数为6%的NaCl溶液。下列图示操作正确的是A取用NaClB称量NaClC量取H2OD溶解NaCl答案:CA、取用药品时,瓶塞应倒放在桌面上,防止污染试剂,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托盘天平的使用要遵循“左物右码”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砝码与药品位置放反了,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读取液体体积,视线应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不能在量筒内进行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C。10、下列实验基本操
7、作正确的是A氢气验纯B量取液体C检查气密性D倾倒液体答案:AA、检验氢气纯度的正确方法是用拇指堵住集满氢气的试管口,靠近火焰,移开拇指点火,如果发出尖锐爆鸣声表明气体不纯,声音很小则表示气体较纯,操作正确;B、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视线没有与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操作错误;C、由于长颈漏斗下端没有形成液封,受热后的空气会从长颈漏斗中逸出,从而无法在导管口处看到有气泡产生,无法检验装置的气密性,操作错误;D、倾倒液体时,取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朝向手心持瓶,瓶口紧靠试管口缓缓倒入液体,操作错误.故选A。11、在化学实验中,实验操作要保证人身安全和仪器、试剂的安
8、全,试剂安全是指操作应避免造成试剂的污染或变质。下列操作要求中不是从试剂安全角度考虑的是A不能用未经清洗的非专用胶头滴管吸取另一种试剂B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C从试剂瓶倒完试液后,应立即盖紧瓶塞D用药匙取用一种药品后,取另一种药品前必须擦拭干净答案:BA、不能用未经清洗的非专用胶头滴管吸取另一种试剂,否则会污染试剂,此选项符合题意;B、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否则会对人体造成危害,属于人身安全,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试剂瓶倒完试液后,应立即盖紧瓶塞,否则试剂会挥发或吸收空气中的成分而变质,此选项符合题意;D、用药匙取用一种药品后,取另一种药品前必须擦拭干净,
9、否则会污染试剂,此选项符合题意。故选B。12、下列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对应关系错误的是选项物质性质用途A铜导电性制导线B一氧化碳可燃性冶炼生铁C干冰升华时吸热人工降雨D熟石灰碱性改良酸性土壤AABBCCDD答案:BA、铜具有导电性,可用于制导线,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可用于炼铁,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故B错误,符合题意;C、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熟石灰显碱性,能与土壤中的酸性物质反应,故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13、天工开物记载的下列造物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棉线织布B粮食酿酒C楠木制舟D沙里淘金答案:
10、BA、棉线织布只改变物质的外部形状,不产生新物质,不涉及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B、粮食酿酒过程中产生了新物质酒精,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C、楠木制舟只改变物质的外部形状,不产生新物质,不涉及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D、沙里淘金是物质的分离,不产生新物质,不涉及化学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B1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纸张燃烧B海水晒盐C铁丝弯曲D玻璃破碎答案:A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为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A、纸张燃烧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正确;B、海水晒盐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
11、理变化,故选项错误;C、铁丝弯曲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D、玻璃破碎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项错误。故选:A。15、下列过程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冰雪融化B汽油挥发C大米酿酒D玻璃破碎答案:C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唯一标志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为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为物理变化。A、冰雪融化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汽油挥发只是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C、大米酿酒生成了酒精等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玻璃破碎只是形状发生了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
12、D错误。故选C。多选题16、下列整理的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内容不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食品保鲜的办法B灭火实例与原理填充氮气防止变质放入生石灰防止受潮放入细铁粉防止受潮和变质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隔绝空气住宅失火时用水灭火降低着火点扑灭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隔离可燃物C日常物质的区别D化学中常见的“三”水和软水加肥皂水并搅拌羊毛和化纤点燃后闻气味氯化铵和磷矿粉观察颜色三种可燃性气体H2、CO、O2三种可加热仪器试管、烧杯、蒸发皿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分子、原子、离子AABBCCDD答案:BD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通常情况下一般不能和其它物质发生反应,可以用作食品保护气;生石灰能够吸收水蒸气,可以用作食品
13、干燥剂;铁粉能够吸收水蒸气和氧气,可以防止食品受潮和变质,故正确;B、盖上锅盖可以使油与空气隔绝,水蒸发时吸收热量,可以降低温度;住宅失火时用水能降低温度,但不能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设置隔离带可以使可燃物与火源分离,故错误;C、向水中加入肥皂水时,如果产生的泡沫较多,是软水;如果产生的泡沫很少或不产生泡沫,是硬水;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灼烧时能够产生烧焦羽毛的气味;氯化铵是白色固体,磷矿粉是灰色固体,故正确;D、氢气、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氧气不具有可燃性;试管、烧杯、蒸发皿都可以用来加热;分子、原子、离子是构成物质的三种基本粒子,故错误。故选BD。17、在实验室加热时需要垫石棉网的实验仪器是
14、A锥形瓶B试管C量筒D烧杯答案:AD化学实验中,有的仪器是可以直接加热的,如:试管、蒸发皿、坩埚和燃烧匙等; 有的仪器是不可以直接加热的,加热时必须垫上石棉网,如:烧杯、烧瓶、锥形瓶等;有的仪器不能加热如量筒。故选AD。18、化学实验过程中要规范操作,注意实验安全。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BCD答案:BDA、在容器口塞橡胶塞,应把橡胶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故图示操作不正确;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可适当上下移动时试管受热均匀,故图示操作正确;C、取液后的滴管应保持橡
15、胶头在上方,不要平放或倒置,防止溶液倒流而腐蚀橡胶头,且瓶塞倒放,故图示操作不正确;D、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故图示操作正确。故选BD。19、下面属于表述物质化学性质的是A明矾能加快浑水澄清B氧气能帮助燃烧C铜的导电性比较良好D食盐在水中能发生电离答案:ABA、明矾能加快浑水澄清是因为明矾溶于水生成的胶状物可以吸附悬浮于水中的杂质,因此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B、氧气能帮助燃烧需要通过燃烧这一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C、铜的导电性比较良好,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D、食盐在水中能
16、发生电离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属于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故本题选AB。20、蜡烛(足量)在如图甲图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蜡烛熄灭后瓶内只剩二氧化碳气体B蜡烛熄灭时并没有消耗装置内所有的氧气C蜡烛燃烧前装置内只有氧气D蜡烛燃烧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答案:BDA、由图可知,蜡烛熄灭后,装置中的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6%,说明蜡烛熄灭后瓶内中的气体除二氧化碳气体,还有氧气、氮气、稀有气体等,选项错误;B、由图可知,蜡烛熄灭后,装置中的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6%,说明实验后瓶中仍有氧气,即蜡烛熄灭时并没有消耗装置内所有的氧气
17、,选项正确;C、由图可知,燃烧前瓶中的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9%,说明瓶中的气体中不仅有氧气,还有其它气体,选项错误;D、蜡烛燃烧过程中,蜡烛由固态变为液体,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和水,生成了新物质,属于化学变化,选项正确;故填BD。21、下列仪器中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的是A烧杯B集气瓶C蒸发皿D试管答案:CD化学仪器中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包括:试管、燃烧匙、蒸发皿;需要加石棉网间接加热的仪器包括:烧杯、烧瓶、锥形瓶;不能加热的仪器包括:集气瓶、量筒等;故选CD。22、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发明史,我国古代的下列发明创造涉及化学反应的是()A打磨磁石制指南针B用竹子、破布等植物
18、原料造纸C用铁矿石炼铁D用硫磺、木炭和硝石制成火药答案:BCA、打磨磁石制指南针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 B、造纸过程中将打碎纤维浆漂白的环节,有新物质生成,属涉及化学反应,故B正确;C、用铁矿石炼铁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C正确;D、用硫磺、木炭和硝石制成火药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错误。故选BC。小提示:解析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3、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古诗词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C
19、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答案:CDA、“野火烧不尽”涉及到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B、“蜡炬成灰泪始干” 涉及到蜡烛的燃烧,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C、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是水的流动,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D。24、过滤时会导致滤液浑浊的操作是A滤纸未紧贴漏斗内壁B待过滤的液体超过了滤纸边沿C漏斗尖端未靠在烧杯内壁D玻璃棒紧靠在单层滤纸处并将其戳破答案:BDA、“滤纸未紧贴漏斗内壁”,过滤速度较慢,而不会导致滤液浑浊,故A错误;B、“待过滤的
20、液体超过了滤纸边缘”,待过滤的液体没有经过过滤,直接进入滤液中,而导致滤液浑浊,故B正确;C、“漏斗尖端未靠在烧杯内壁”,有可能使滤液溅出,而非导致滤液浑浊,故C错误;D、“玻璃棒紧靠在单层滤纸处并将其戳破”,待过滤的液体的液体没有经过过滤,直接进入滤液中,而导致滤液浑浊,故D正确。故选BD。25、下列仪器不能直接在酒精灯上加热的是A烧杯B试管C蒸发皿D圆底烧瓶答案:ADA烧杯加热时必须垫上石棉网,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故A符合题意; B试管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故B不符合题意; C蒸发皿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故A不符合题意; D圆底烧瓶不能用酒精灯直接加热,故D符合
21、题意。故选AD。填空题26、为验证某无色气体是二氧化碳,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并记录了如下活动,但由于时间紧张,记录顺序出现混乱,现编号如下:(1)需解决的内容:该无色气体是二氧化碳吗?(2)将燃烧的木条插入该瓶气体中,观察到木条熄灭。(3)该气体是二氧化碳。(4)将澄清石灰水倒入瓶中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5)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是只有二氧化碳,所以用燃着的木条不如澄清石灰水理由充分。你认为以上探究活动环节中,属于提出问题的是_(填序号,下同);属于收集证据的是_;属于获得结论的是_;属于反思评价的是_。答案: (1)&nb
22、sp; (2)(4) (3) (5)分析: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收集证据(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1)需解决的内容:该无色气体是二氧化碳吗?属于提出问题;(2)将燃烧的木条插入该瓶气体中,观察到木条熄灭。属于收集证据;(3)该气体是二氧化碳。属于实验结论;(4)将澄清石灰水倒入瓶中振荡,观察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属于收集证据;(5)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气体不是只有二氧
23、化碳,所以用燃着的木条不如澄清石灰水理由充分。属于反思与评价。27、下面是一学习小组针对科学探究提出的几个问题,请将下列所述基本环节补充完整。(1)“呼出的气体是什么?”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环节;(2)“呼出的气体中一定有二氧化碳”属科学探究中的_环节;(3)“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有二氧化碳”属科学探究中的_环节;(4)将呼出的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变浑浊,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环节;(5)“这个实验既简单,现象又明显”,某同学的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_环节。上述各环节的正确顺序是_。(填上述数字序号)答案: 提出问题 &n
24、bsp; 获得结论 猜想与假设 收集证据 反思与评价 (1)、(3)、(4)、(2)、(5)(1)“呼出的气体是什么?”对呼出的气体进行提问,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提出问题环节;(2)“呼出的气体中一定有二氧化碳”确定了该气体是什么气体,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获得结论环节;(3)“呼出的气体中可能有二氧化碳”产生了疑问,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猜想与假
25、设环节;(4)将呼出的气体通过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变浑浊,收集到了石灰水变浑浊的证据,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收集证据环节;(5)“这个实验既简单,现象又明显”,对实验进行简单的总结评价,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反思与评价环节;依据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可知,正确的顺序为:(1)、(3)、(4)、(2)、(5)。28、认真观察图,回答有关问题: (1)镁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具有可燃性,取一段镁带,点燃,如图所示,则镁带燃烧发生的变化是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理由是 _。(2)图中蜡烛熔化发生的变化是 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蜡烛燃烧发生的变化是 
26、;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由此说明化学变化 _(填“一定”或“不一定”)伴随物理变化。(3)图中发生的变化是 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可见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_(填“一定”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4)由此可以得出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_。答案:(1) 化学变化 有新物质生成(2) 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
27、 一定(3) 物理变化 不一定(4)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解析:(1)镁带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蜡烛熔化的过程中只是状态的变化,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由此说明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物理变化。(3)灯泡通电发光的过程中并没有新物质的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可见有发光发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4)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是否有新物质生成。29、【2019无锡江南中
28、学九年级上期中】正确的操作能保证实验的顺利进行请填写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的空格:(1)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火焰的_;(2)倾倒液体时,标签应该_;(3)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与液体_保持水平;(4)给固体物质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_倾斜;答案: 外焰 朝向手心 凹液面的最低处 下(1)酒精灯的外焰燃烧比较充分,温度最高,故要用酒精灯的外焰给物质加热;(2
29、)倾倒液体时,标签应该朝向手心,防止试剂污损和腐蚀标签;(3)使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时,视线要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4)给固体物质加热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水蒸气冷凝回流,造成试管炸裂。30、科学探索一般包括_、_、_、_、_等五个基本环节答案: 提出问题 建立假设 收集证据 获得结论 交流评价科学探索一般包括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获得结论,交流评价等五个基本环节。小提示:对于概念性的问题,只有熟记概念才能准确回答,因此在日常学习中,要熟背重要概念。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