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九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单元练中图版2022年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九章 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单元练中图版年级:姓名:- 9 -第九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2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产品灰水足迹是反映在整个供应链中产品生产所造成的淡水污染指标。下图为某地19952009年各部门的灰水足迹统计图。据此完成第12题。1.该地19952009年间()A.农业部门灰水足迹持续不变B.生活部门灰水足迹持续下降C.生活部门灰水足迹降幅最大D.工业部门灰水足
2、迹降幅最大2.图中生活灰水足迹出现了上升趋势,原因可能是()A.环境需求B.人口激增C.科技进步D.工业发展(2020北京东城期末)2009年,位于台湾山脉以西的屏东县推动了“养水种电”计划。“养水”主要是指导鱼塭养殖业者转型,不再养鱼(鱼塭为一种鱼塘)。“种电”则是将无法使用的鱼塭租给电厂,在水池上架设太阳能板发电,并在太阳能板下设滞洪池,使因非法养殖超抽地下水而下陷的土地得以休养生息。下图为屏东县推动“养水种电”计划景观图。据此完成第34题。3.屏东县推动实施“养水种电”计划的主要优势条件是()A.晴天多,日照时间长B.劳动力素质高C.海拔高,太阳辐射强D.科技水平较高4.屏东县推动实施“
3、养水种电”计划主要是为了()增加当地税收解决能源短缺优化产业结构保护生态环境A.B.C.D.莱州湾畔曾是我国内陆海水入侵最严重的“深度海侵地”。而如今则成为山东著名的绿色走廊。该地的经验:实施水系联网工程建设,开源节流;调整农业结构,趋利避害。据此完成第56题。5.莱州湾畔地区起初也不是“深度海侵区”,而沦为“深度海侵区”的原因主要是()A.海平面上升,导致海水倒灌B.工业发展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C.过度砍伐森林,破坏地表植被D.工农业发展、人口剧增导致地下水开采过度,形成“地下漏斗区”6.莱州湾畔地区人民成功地抗击了“海水入侵”,说明他们的行动和措施符合()A.人定胜天的人类中心论思想B.地理
4、环境决定论思想C.人地和谐的人地伙伴论思想D.科技帮助我们征服自然的论断上海市在20122014年对PM2.5进行采样,通过数据整理、分析得出了PM2.5的来源构成及其时空变化规律。下面图1为上海市雾霾“元凶”来源统计图,图2为本地来源统计图。据此完成第78题。7.在本地排放源中,机动车、船、飞机、非道路移动机械等为流动源,而在流动源中污染排放“贡献”最高的是()A.机动车B.船C.飞机D.非道路移动机械8.与2012年相比,雾霾“元凶”区外来源有所上升,从原来的21.5%上升到约26%,说明上海市在充分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基础上,还要()限制区外煤炭能源的使用增加区外森林面积加强区外重污染
5、预警联动加强区外污染联防联控A.B.C.D.读某地四种不同人类活动对水土流失影响示意图(图中四条曲线所表示的是退耕还林、改良土壤、植被破坏、城市建设)。据此完成第910题。9.下列关于图中四条曲线代表的人类活动,对应正确的是()A.破坏植被B.改良土壤C.退耕还林D.城市建设10.城市建设过程中,洪水可以对城市产生更大的危害,其最主要原因是()A.城市建设使原有植被遭破坏B.地面硬化使地表径流增加,城市经济密度大C.城市中缺乏排水河流与通道D.城市形成后,城市中降水量大增,且多暴雨(2020北京海淀模拟)下图中甲、乙为我国某地两种不同的生态农业生产模式。读图,完成第1112题。模式甲“生态家园
6、”模式模式乙产业化经营模式11.两种生产模式相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模式甲产品附加值更高B.模式乙农产品种类更多C.模式甲受市场影响更大D.模式乙生产规模更大12.图中两种生产模式均可以()实现第一、二、三产业有机结合体现可持续发展中的公平性原则带来经济、生态、社会综合效益实现物质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排放A.B.C.D.二、综合题(共52分)13.(28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北京市的城市战略定位为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河北省是京津的“米袋子”和“菜篮子”。第二产业比重大,以钢铁、建材、机械、化工、纺织等行业为主。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下图为京津冀地
7、区海拔及河北省钢铁、水泥企业分布示意图。(1)北京市冬季大气污染严重,请用图中信息加以说明。(8分)(2)简述河北省工业结构特点,并为其今后社会经济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14分)(3)列举为强化北京市核心功能,减轻城市环境问题可采取的措施。(6分)14.(24分)(2020河北保定联考)下图是某生态工业园以循环经济的观念和模式建立的两条循环经济产业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1)分析该生产模式的主要特点。(8分)(2)写出我国最适合发展该生产模式的省级行政区。(6分)(3)简述该生产模式对当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8分)(4)简述发展循环经济对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意义。(2分)参考答案第九章人类与
8、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12.1.D2.A第1题,从统计图中可以看出,该地工业灰水足迹降低幅度最高,而农业和生活灰水足迹都有下降,但生活灰水足迹19982000年出现上升趋势。第2题,19982000年,生活灰水足迹出现上升趋势,是因为此期间人类的环境需求较强,人类生活对淡水的破坏性强。34.3.A4.D第3题,注意屏东县的位置是“台湾山脉以西”,该区域处于夏季风的背风坡,降水相对较少,日照时间长,有利于“养水种电”,A项正确;该计划与劳动力素质关系不大,B项错误;台湾西部地区以平原为主,该区域水域多分布在低洼农田等地层下陷区,海拔低,C项错误;推广该计划主要是考虑该县的自然环境特点以及农业发展中存
9、在的问题,与科技水平高关系不大,D项错误。第4题,根据材料可知,通过推广该计划,使因非法养殖超抽地下水而下陷的土地得以休养生息,且不再养鱼,因此调整了产业结构,保护了生态环境,对;由于不再养鱼,不会增加当地税收,错;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能源短缺,但不能“解决”,错。故D项正确。56.5.D6.C第5题,“深度海侵区”是因为海水入侵,而海水入侵的原因是工农业发展、人口剧增导致地下水开采过度,形成“地下漏斗区”。所以选D项。第6题,莱州湾畔地区人民成功地抗击了“海水入侵”,他们的行动和措施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是人地和谐的典型表现。所以选C项。78.7.A8.B第7题,上海市经济发达,交通流量大,汽
10、车拥有量高,因此机动车的污染排放“贡献”最高。第8题,与2012年相比,雾霾“元凶”区外来源有所上升,说明上海市在充分做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基础上,还要加强区外重污染预警联动和区外污染的联防联控。910.9.C10.B第9题,破坏植被会使侵蚀强度增大,水土流失不断增强,故对应植被破坏;改良土壤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比较小,故对应改良土壤;城市建设初期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会增加,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硬化面积扩大,水土流失急剧减小,故对应城市建设;退耕还林,使地表植被不断增加,水土流失不断减轻,故对应退耕还林。第10题,城市建设中,由于原有的河网系统被破坏,地面硬化,导致下渗减少,地表径流增大,容易产
11、生城市内涝;城市经济密度较大,经济损失大。1112.11.D12.D第11题,读图可知,两种生产模式相比,模式甲的农业产业链短,以初级产品为主,农产品商品率低,受市场影响小,产品附加值低;模式乙的产业链长,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受市场影响大,产品附加值高。第12题,甲、乙两种模式都没有体现第三产业;甲、乙两种模式体现了可持续发展中的持续性原则;带来经济、生态、社会综合效益;实现物质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排放。13.答案(1)周边(河北省)钢铁、水泥企业众多,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地处冬季风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污染物不易扩散。(2)特点:以重工业为主。建议:转移、压缩大气污染严重的工业企业;大力发
12、展第三产业;提高农业发展水平,为京津地区提供优质农产品。(3)工业企业外迁;扩建卫星城,缓解人口压力;治理环境污染等。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河北省钢铁、水泥企业众多,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大;根据高程分析地形对污染物扩散的影响。第(2)题,根据材料归纳河北省工业结构特点,从产业转移、结构调整和农业发展等角度提出合理建议。第(3)题,根据北京市的核心功能,从工业转移、城市建设和污染治理等角度分析北京市减轻环境污染可采取的措施。14.答案(1)资源的低投入、高利用;废弃物的低排放、资源化。(2)广东、广西、云南、福建等。(任选三个省级行政区)(3)使园内资源达到最佳配置和利用;废弃物得到有效利用,环境污染降到最低水平。(4)减轻对资源、环境的压力;可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克服片面追求经济增长,保护环境;促进我国粗放型经济模式的转型和调整。解析第(1)题,资源的高效利用、废弃物的低排放是该生产模式的主要特点。第(2)题,该产业链的主导为甘蔗制糖,甘蔗适宜种植在低纬度地区。第(3)题,该生产模式对当地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影响包括:资源的最佳配置和利用;废弃物的有效利用,使环境污染降到最低水平。第(4)题,我国处在经济快速发展阶段,人口众多,对资源、环境压力大,发展循环经济对我国可持续发展有重大意义。